湖南将如何发展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

  近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国土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这样一个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城市群,必将成为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也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武汉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水资源优势。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长江中游三省市考察调研,为三地改革发展指明方向,围绕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断和系统部署。总书记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之行,包括3次湖北武汉考察、2次湖南长沙考察和2次江西南昌考察。考察中,总书记最关切什么?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有哪些?我们一起来梳理学习。

  ――破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道题

  “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新旧动能转换”“转方式、调结构”……这些关键词,串起总书记三地考察的足迹。

  “中华民族复兴靠什么?靠核心竞争力,其中关键是靠创新”――

  2013年7月,总书记在湖北考察。在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书记对企业运行和创新发展情况十分关心。地球空间、高德红外、智能鸟无人机、3D打印……总书记与企业家们交流,指出我们国家要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才能做强。经济不能光看体量,大而不强,就要落后挨打。中华民族复兴靠什么?靠核心竞争力,其中关键是靠创新。

  2013年7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北调研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和当前经济运行情况。 22日上午,习近平来到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考察,同工作人员和前来办理产权流转交易鉴证手续的农民交谈。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同样是在武汉,2018年4月,总书记先后来到位于东湖高新区的烽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考察。考察中,他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要摒弃幻想、自力更生。

  2018年4月24日至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北考察。这是26日上午,习近平在位于东湖高新区的烽火科技集团考察企业创新发展情况。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

  2013年11月,总书记深入长沙企业、高校考察时强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企业要抓住机遇,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

  2013年11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考察。这是4日上午,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来到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研,了解生产和工艺流程。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而2020年9月总书记在长沙考察的一企一园,重点关注的同样是创新主题。在这里,他强调,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要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我们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继续扩大开放。

  橘子洲头,湘江烟波浩渺,青年毛泽东雕塑屹立于此。 长江日报特派记者何晓刚 摄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教育方法”――

  2016年2月总书记在江西考察。在南昌大学,他视察了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并听取实验室研究成果介绍,视察芯片制作流程,了解实验室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等情况。总书记指出,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教育方法,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造就更多的合格人才、创新人才。

  2016年2月1日至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和驻赣部队。这是2月3日,习近平在南昌大学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考察。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5月,总书记在南昌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上就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提出8点意见,其中前两点就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

  ――擘画“美丽中国”新图景

  长江,如一条横贯我国东西轴线的巨龙。长江中游城市群正是在这条巨龙的龙腰上。长江流域的涨落荣枯、生态环境,总书记一直萦绕于心、谋划于胸。

  “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2013年7月,总书记在考察湖北时指出:“要高度珍惜大自然赋予湖北人民的宝贵财富”,“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并要求湖北“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2018年4月,总书记来到长江沿岸湖北、湖南两省,登大坝、乘江船、进企业、访村落……实地考察调研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并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

  这是总书记第二次召开长江经济发展专题座谈会,特意安排在了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北武汉。在这场座谈会上,他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统筹推进长江干支流沿线治污治岸治渔”――

  “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2020年9月,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做好洞庭湖生态保护修复,统筹推进长江干支流沿线治污治岸治渔,做好渔民转产安置和民生保障工作等。

  “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

  2016年2月,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期间指出,江西生态秀美、名胜甚多,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2019年5月,总书记在南昌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上就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提出8点意见,其中一点就是要坚持绿色发展,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强化环境建设和治理,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中部。

  2019年5月20日至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西考察,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推动中部崛起再添新引擎

  “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中部地区崛起势头正劲”“中部地区发展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三地作出的一系列讲话,为中部地区的腾飞指航定向。

  “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2013年7月,总书记来到武汉考察,一下飞机就冒雨来到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当时雨下得很大,总书记卷起裤腿,打着伞,穿着被打湿的衬衫向工作人员了解情况。现场照片一经发布,无数国人为之感动。总书记提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在武汉,他深情寄语湖北: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争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

  “着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

  2020年9月,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

  “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

  “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2019年5月总书记亲临江西视察指导,为江西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

  这次考察,总书记还在南昌主持召开了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这场座谈会上,他强调,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当前,中部地区崛起势头正劲,中部地区发展大有可为。要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乘势而上,扎实工作,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再上新台阶。

  位于赣江边的“南昌之眼”摩天轮,是南昌市的城市地标。长江日报特派记者史伟 摄

  ――描绘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城乡一体化”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多次强调的一个重要内容。

  “着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2018年4月,总书记视察湖北,提出“四个切实”重要指示,其中之一便是切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着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把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农民内在活力,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乡村振兴。

  “加快形成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

  2013年11月,总书记在湖南考察。他希望湖南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抓住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快形成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

  “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2019年5月,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融合发展。

  在武汉长沙南昌主持召开4场座谈会

  总书记在鄂湘赣作出重大战略擘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访长江中游城市群三省市,在湖北武汉、湖南长沙和江西南昌三座省会城市共召开过4场座谈会。会上,总书记表达了哪些思想?传递了哪些重要信息?透过四组关键词,读懂总书记在鄂湘赣作出的战略擘画。

  2013年7月 湖北武汉

  全面深化改革处理“五大关系”

  2013年7月,总书记在湖北调研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和当前经济运行情况。他强调,应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要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调研期间,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了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征求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在座谈会上,他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

  2018年4月 湖北武汉

  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

  2018年4月,总书记再次来到湖北考察,并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围绕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了开好这次座谈会,总书记会前赴湖北、湖南实地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情况。在会上,总书记重点阐述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正确把握的五个关系。他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

  “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总书记的讲话为此后长江经济带发展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2019年5月 江西南昌

  部署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

  “中部地区崛起势头正劲,中部地区发展大有可为。”2019年5月21日,总书记在江西南昌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就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作出重要部署,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棋局上再布棋子。

  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

  ――谈优势,他指出,人口规模和市场潜力,是中部地区的最大优势。

  ――讲挑战,他强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调整、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是中部地区崛起面临的三大挑战。

  ――定方向,他要求,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乘势而上,扎实工作,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再上新台阶。

  总书记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扩大高水平开放、坚持绿色发展、做好民生领域重点工作、完善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等8个方面,对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提出具体指导意见。

  2020年9月 湖南长沙

  谋篇“十四五”问计于民

  2020年9月,在湖南调研期间,总书记专门在长沙开了一场基层代表座谈会,听取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这也是总书记围绕该主题主持召开的第六场座谈会。

  村支书、乡村教师、扶贫干部、农民工、种粮大户、货车司机、快递小哥、餐馆店主、法律工作者……30名基层代表齐聚一堂,10名代表先后发言。总书记逐一予以点评和回应,同大家深入交流。

  为什么要坚持问计于民?总书记在这次座谈会上说,好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都应该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

  座谈会上,总书记再次讲到“半条被子”的故事,讲到这场抗疫斗争“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鲜明理念。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的发展思想。总书记强调,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这也是一场重点谈到基层工作的座谈会。总书记在会上主要讲了四点意见,其中第三点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第四点是“基层代表要更好发挥带头作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总书记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

  (长江日报记者李玉莹 整合 综合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

(责编:张隽、荣先明)

1、建设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门户城市

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按照“通道+枢纽+平台+产业”模式,畅通“六向拓展”国内国际大通道,建设与五省通衢相匹配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连接成渝双城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和东盟国家的重要物流枢纽,打造多元化国际化开放平台,构建现代化产业支撑体系,加强与通道沿线地区及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推动通道经济与枢纽经济融合发展。

“六项拓展”国内国际大通道示意图

2、建设五省边区生态文明中心城市

在“十三五”规划的“一个中心”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内涵。筑牢长江经济带和湖南西部生态屏障,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把怀化建成水清山绿、市强民富、文明和谐的五省边区生态文明中心城市。

3、建设武陵山片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着力建设“五个示范区”:建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金融链、价值链五链融合示范区;建设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区;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区;建设红色教育与全域旅游示范区。

到2025年,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创新能力实现新突破,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到2035年,基本建成经济强市、科教强市、文化强市、生态强市、开放强市、健康怀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构建制造业集聚发展“C”型走廊

在怀黔工业走廊的基础上,形成辰溪县—鹤城区—芷江县—中方县—洪江市—洪江区制造业集聚发展“C”型走廊。到2025年,“C”型走廊制造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建设先进制造业“六大基地”

湖南重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五省边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湖南先进桥隧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新材料(精细化工)产业基地、装配式建筑制造产业基地、军民融合产业基地。

(二)大力发展山地精细农业

构建“园区+产业+龙头企业+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农户”发展格局,建设以山地精细农业、品质农业为特色的全国知名绿色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培育七个百亿农业优势特色产业

水果、中药材、茶叶、粮油、畜禽水产、蔬菜、竹木。

以“六化”推动农业现代化

园区化、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化、市场化、品牌化。

(三)建设文旅融合的全域旅游示范市

以通道转兵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以侗苗风情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旅游、以洪江古商城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以神韵雪峰·千里沅江为代表的生态文化休闲旅游。

精品景区建设工程、旅游交通提升工程、旅游厕所建设工程、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工程、旅游住宿提标工程、智慧旅游发展工程。

三、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计划、创新主体增量提质计划、创新平台建设计划、五溪人才行动计划、创新生态优化计划。

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工程、“国”字号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工程、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工程、科技创新应用示范工程。

四、打造五省边区改革开放新高地

重点推进“四大改革行动”

国资国企改革行动、投融资体制改革行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放管服”改革行动。

实施企业权益“七个保障”专项行动、企业减负“七个降低”专项行动。

建设怀化综合性口岸枢纽,争创保税物流中心(B型)、综合保税区,开通怀化至东盟国际铁路货运班列。

积极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主动融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五、加快物流枢纽城市建设

构建“一枢纽七园区多节点”物流设施体系

打造一个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推进佳惠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怀化国际(东盟)物流产业园、怀化国际大宗物资物流园、怀化高新区综合物流园、中方县公铁联运物流园、辰溪县公铁水多式联运物流园、沅陵县增辉物流园等七大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在各县市区和产业园区建设若干重点物流节点。

推进“六大”工程项目建设

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怀化国际(东盟)物流产业园、以铁路为主的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大宗货物集散基地、区域性快递分拨中心、大湘西智慧物流总部基地。

(一)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加快张吉怀高铁怀化段建设,加快推进过境会靖通的怀桂高铁前期工作,协同推进靖永郴铁路、秀吉益铁路、张永广铁路建设,积极推动怀常铁路开展前期工作。

加快芷铜高速、靖黎高速、张官高速怀化段及沅辰高速建设,推动安化至溆浦、溆浦至洞口、溆浦至凤凰、大龙至天柱、溆浦大江口至绥宁高速公路及松从高速(新晃段)建设,启动贵州锦屏至会同至安江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工作;提质改造干线公路,突出加快旅游快速干线建设,实现县县通二级以上公路、乡乡通三级以上公路。

把芷江机场及通航基地建设成为全省地区型枢纽综合机场,重点建设沅陵、辰溪、溆浦、洪江区、芷江等5个通航机场。

重点推进沅水洪江至辰溪航道建设工程、沅水鱼潭航电枢纽工程、溆水溆浦县城至银珍电站航运工程等。

(二)打造湘西能源高地

水力发电工程、风力发电工程、光伏发电工程、石煤发电工程、生物质能利用工程。

城乡配电网提升工程、“气化怀化”工程、成品油管道支线及配套油库建设工程、充电储能设施建设工程。

构建“一体两带四区”区域协同发展格局

推进鹤中洪芷城镇群一体化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打造东西向、南北向高铁高速“十字”轴经济带,推动鹤中洪芷核心引领区、沅辰溆生态保护与特色产业发展区、会靖通生态文化旅游先导区、麻新湘黔湘渝经济合作示范区四大区域板块协调联动发展。

“一体两带四区”区域经济格局示意图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提升怀化中心城区功能和品位,推进县乡村一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中心城区、县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加强乡村治理,深化农村改革,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十四五”期间,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争取1-2个县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县城),建成50个左右省级文明村镇、20个左右全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覆盖面达50%。

建设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加快怀化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建设,打造五省边区文化创意产业高地,建设科技+文旅资源融合全国数据基地。

九、筑牢湖南西部生态屏障

实施国土绿化行动“五大工程”

森林城市创建工程、生态廊道建设工程、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封山育林工程、草原生态修复工程。

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到2025年,全市沅水干流及主要支流考核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保持100%,县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5%以上,土壤环境进一步改善。

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

到2025年,怀化13个县市区全部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全市通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验收。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施一批重点民生工程,着力解决好群众各项“急难愁盼”问题,建立覆盖城乡、体系完整、水平适度、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劳有应得、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居有所安。

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

教育拓展升级工程、中*布局联动调整工程、*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中职教育攻坚工程、高等教育振兴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

推进健康怀化建设“四大工程”

大湘西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工程、医疗救治能力提升工程、中医传承创新发展工程、全民体育健身工程。

十一、加强平安怀化建设

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人民生命安全。

粮食安全底线、安全生产底线、公共卫生安全底线、食品药品安全底线。

推进应急救援和物资储备基地建设

重点推进湖南省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怀化中心、区域性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基地等建设。

免责声明:此信息来源于怀化新闻网 ,版权归原作者。吉屋网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无偿服务,在网页上展示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10月26日,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调研。(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尚文 摄)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南时,赋予湖南“三个高地”战略定位和“四新”使命任务,并指示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好一江碧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三四五”发展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特色、聚焦内涵、聚焦质量,做好“绿”字文章,奋力建设国内一流大学,努力为“三高四新”战略注入绿色发展新动能。

坚持党建引领,突出特色发展

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扎实推进富有特色的国内一流大学建设,以高质量教育服务“三高四新”战略。

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学校坚持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始终严格把握人才培养、学科发展、教育教学、师资建设等工作的政治方向。扎根湖湘大地,瞄准乡村振兴和林业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新需求,开拓大林业、大生态、大数据视野,科学统筹林科类学科专业和涉林类学科专业的结构调整与布局改造,不断彰显绿色发展的行业特色和办学理念。

二是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将党支部建在教研室、研究所、学科专业团队,做到教学科研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和领导就跟进到哪里,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坚决夯实党建引领办学的基石。学校党支部“五化”合格率和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占比均达100%。立项建设2个全国高校样板党支部,2个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3个湖南省高校样板党支部。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学校党建工作与整体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党对学校工作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领导。

三是全面推进“六个结合”。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与学校深化改革相结合、与推进“双一流”建设相结合、与思政工作相结合、与推动“五育并举”相结合、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稳步提升办学质量。近年来,学校连续实现国家科技创新团队、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国家自科基金重大项目、优秀青年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的突破。制定并持续推进实施《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服务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工作方案》,形成“三高四新”战略中更好地展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新作为的全校共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牵头成立2个国家创新联盟。

聚焦绿色低碳,推动创新发展

主动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构建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的高水平绿色创新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推进林科教、产学研一体化,不断增强支撑服务湖南“三高四新”战略的创新能力。

一是聚焦绿色创新,服务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瞄准林业、生态及相关领域“卡脖子”技术,突出绿色环保理念,持续加强科技攻关。学校先后建成了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生物质材料地方联合工程中心、湖南南山草原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湖南林木种质资源库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地,为湖南乃至中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南林担当。依托木竹资源高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和数字洞庭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对洞庭湖流域芦苇资源高效利用和水安全防控以及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期监测和预警,为“保护好一江碧水”提供科技支撑。长江学者吴义强带领的团队,取得了无烟不燃生物质功能性材料制备技术和秸杆等农林剩余物功能人造板低碳制造关键技术的创新,有效地促进了我省林产工业升级。李立君团队潜心攻关10年,突破7项关键技术,研制出全国首台油茶果采摘机,被认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林亲录为负责人的国家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团队,突破性地研发出稻米除镉技术和粮食产后增值关键技术,大大提高了我省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聚焦“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需求,主持制定长沙市、张家界市等生态建设规划,推进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参与种业振兴行动,完成林草植物、药用植物、菌种等生物遗传资源和种质资源调查、编目及数据库建设。聚焦种质关键共性技术,运用生物种业前沿交叉技术,在油茶、油桐、梨、板栗、枣的分子育种技术、栽培、加工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选育出国家和省级审定的良种近30个。油茶良种“华硕”“华金”和“华鑫”亩产茶油达60 公斤以上,被誉为“油茶中的超级稻”。

二是聚焦绿色经济,服务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充分发挥湖南省绿色发展研究院作为我省专业特色智库和中国智库索引来源智库优势,围绕构建湖南绿色经济体系开展研究,近年来承担了《基于生态承载力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乡村产业发展研究》《全产业链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研究》等3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为我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提供“绿色智慧”。精准把脉国际国内绿色经济供需市场,对标“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制定我省绿色经济体系改革指标体系(建议)。提出“3060”双碳目标约束的产业绿色发展新模式,推动我省绿色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助推传统产业加速绿色转型。借助中非合作平台,建设“一带一路”热带干旱经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接湖南省自贸区建设,提出绿色物流和智慧物流的中南林方案。根据湖南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需要,提出实施湘籍绿色产业品牌化战略,引导企业由单一产品向整套服务供给转变,构建我省绿色产业发展“双循环”格局,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三是聚焦绿色社会,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三高四新”赋绿。积极创建“绿色校园”和“绿色大学”,大力强化师生绿色意识和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师生服务生态文明和绿色社会建设的自觉性。开展基于绿色发展的政府生态购买机制及实现路径研究和基于绿色治理的低碳转型路径及政策组合创新研究,提出构建绿色人才培养、绿色技术创新、绿色经济、绿色消费和绿色治理等五大体系,在推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中,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绿色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实现我省在中部绿色崛起中走在前列的目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东门。

培养造就人才,赋能持续发展

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紧抓实党史学习教育,赓续红色基因,坚持绿色教育理念,全力培养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高级人才,为“三高四新”战略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

一是推进“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通教育教学全过程,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紧密结合,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五分钟讲党史”活动,充分利用湖南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教育,赓续红色基因。制定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方案》和《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方案》,完善“十大育人”体系,构建高效的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全面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任务,大力推行课内课外相结合、实践与结果相统一的过程性评价改革,促进“五育”融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大力实施《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实施方案》。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新设供应链管理、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专业。深入实施校产对接工程,全力构建“创新引领、深度融合、协同育人、质量提升、校产共赢”五位一体的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探索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开办了“大国工匠班”“陶铸班”“ACCA会计班”“CFA金融学班”“德邦定向班”等创新人才实验班。学校入选湖南省“乡村振兴优质校”,12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2个专业入选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湖南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中心)22个,努力为“三高四新”战略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已成为我省林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头羊”“示范者”。

二是优化体制机制,引才聚才服务“三高四新”战略。坚持学校党委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引育并举,持续推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广泛宣传优秀校友、“全国十佳”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黄诚和科技扶贫专家、经济林学科带头人谭晓风等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引导教师弘扬优秀传统,将教学科研成果写在三湘大地的绿水青山之间。先后出台《关于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高层次人才服务办法》等制度,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政策支持,加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力度。推行“人才工程+团队”的培养模式,实施师资博士后制度,为青年人才引进和培养创造条件。全面贯彻“破五唯”要求,进一步改革人才评价机制,建立职称评聘绿色通道;推行“定编定岗定责”,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纵深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按照学科群统一规划、分片实施、分类引进的原则,学校制定了人才队伍建设的“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持续加强引才聚才用才相关工作。近年来,学校柔性引进“双聘”院士4人,各类高层次人才36人,优秀青年博士198人。现有长江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以及湖南省百人计划、芙蓉学者、湖湘英才等各类高层次、高水平人才216人,国家科技创新团队1个,湖南省和国家林草局科技创新团队14个。农业科学、工程学科ESI排名先后进入全球前1%。

(作者王汉青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先进制造业的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