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方与其联营投资是什么意思企业之间发生投出资产交易而产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如何抵销?

一、后续计量方法的选择(一)后续计量选择的原则
根据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成本法核算,对合营企业、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权益法核算,不允许选择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进行会计处理。(二)投资性主体(1)风险投资机构、共同基金以及类似主体持有的、在初始确认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一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投资性主体对不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子公司的权益性投资,以及长期股权投资准则未予规范的其他权益性投资,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一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如果母公司是投资性主体,则母公司应当仅将为其投资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子公司(如有)纳入合并范围并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其他子公司不应当予以合并,母公司对其他子公司的投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二、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会计核算(一)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投资方持有的对子公司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资方为投资性主体且子公司不纳人其合并财务报表的除外。投资方在判断对被投资单位是否具有控制时,应综合考虑直接持有的股权和通过子公司间接持有的股权。在个别财务报表中,投资方进行成本法核算时,应仅考虑直接持有的股权份额。(二)成本法的具体会计核算(1)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在追加投资时,按照追加投资支付的成本的公允价值及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2)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的,投资方根据应享有的部分确认当期投资收益。三、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会计核算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应当分别“投资成本”“损益调整”“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进行明细核算。(一)“投资成本”明细科目的会计处理投资方取得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投资以后,对于取得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应区别情况处理。(1)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该部分差额是投资方在取得投资过程中通过作价体现出的与所取得股权份额相对应的商誉价值,这种情况下不要求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进行调整。(2)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两者之间的差额体现为双方在交易作价过程中转让方的让步,该部分经济利益流入应计人取得投资当期的营业外收入,同时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二)“损益调整”明细科目的会计处理1.对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调整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确认应享有(或分担)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或净亏损)时,在被投资单位账面净利润的基础上,应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进行适当调整:(1)被投资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与投资方不一致的,应按投资方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确定被投资单位的损益。(2)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提的折旧额或摊销额,以及有关资产减值准备金额等对被投资单位净利润的影响。投资企业应根据被投资单位实现的经调整后的净利润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并编制如下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亏损时,编制相反会计分录。(3)对于投资方与其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应予抵销。①构成业务的。投资方与联营、合营企业之间发生投出或出售资产的交易,该资产构成业务的,会计处理如下:a.联营、合营企业向投资方出售业务的,投资方应全额确认与交易相关的利得或损失不需要抵销。b.投资方向联营、合营企业投出业务,投资方因此取得长期股权投资但未取得控制权的,应以投出业务的公允价值作为新增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与投出业务的账面价值之差,全额计人当期损益。投资方向联营、合营企业出售业务取得的对价与业务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全额计人当期损益。以上两种情形均不需要抵销。②投出或出售的资产不构成业务的。应当分别顺流交易和逆流交易进行会计处理。顺流交易是指投资方向其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投出或出售资产。逆流交易是指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向投资方出售资产。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体现在投资方或其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持有的资产账面价值中的,在计算确认投资损益时应予抵销。【快速记忆】投出或出售资产的顺流交易、逆流交易,均需要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第一种情况:顺流、逆流交易形成存货。第二种情况:顺流、逆流交易形成固定资产。第三种情况:投出资产。第四种情况:投资方与其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无论是顺流交易还是逆流交易产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失,属于所转让资产发生减值损失的,有关未实现内部交易损失不应予以抵销。2.取得现金股利或利润的处理。权益法下,投资方自被投资单位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调减长期股权投资,即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做如下分录: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三)“其他综合收益”明细科目的会计处理(1)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发生变动的,投资方应当按照归属于本企业的部分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同时调整其他综合收益: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综合收益或编制相反分录。(2)投资方全部处置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或部分处置导致终止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原权益法核算的相关其他综合收益应当全部计人投资收益(但享有被投资方不能重分类计人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份额除外);投资方部分处置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剩余股权仍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原权益法核算的相关其他综合收益应按比例结转计人投资收益(但享有被投资方不能重分类计人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份额除外)。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投资收益或编制相反分录。(四)“其他权益变动”明细科目的会计处理(1)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以及利润分配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因素,主要包括被投资单位接受其他股东的资本性投入、被投资单位发行可分离交易的可转债中包含的权益成分、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其他股东对被投资单位增资导致投资方持股比例变化等。投资方应按所持股权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计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并在备查簿中予以登记。借:长期股权投资一其他权益变动,贷:资本公积一其他资本公积或编制相反分录。(2)投资方在后续处置股权投资但对剩余股权仍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应按处置比例将这部分资本公积转入当期投资收益:对剩余股权终止权益法核算时,将这部分资本公积全部转人当期投资收益。借:资本公积一其他资本公积,贷:投资收益或编制相反分录。(五)投资方持股比例增加但仍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处理投资方因增加投资等原因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增加,但被投资单位仍然是投资方的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时,投资方应当按照新的持股比例对股权投资继续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在新增投资日,如果新增投资成本大于按新增持股比例计算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于新增投资日的公允价值份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如果新增投资成本小于按新增持股比例计算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于新增投资日的公允价值份额,应按该差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和营业外收人。进行上述调整时,应当综合考虑与原持有投资和追加投资相关的商誉或计人损益的金额。四、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和处置(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长期股权投资的期末计价,应遵循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孰低原则。投资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的,按其差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上述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二)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企业将所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的股权全部或部分对外出售时,应相应结转与所售股权相对应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出售所得价款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处置损益。
投资企业与联营(合营)企业之间的内部交易中,一方销售资产给另一方作为固定资产使用的,其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随着固定资产在后续期间的折旧而逐期实现,因此A公司2011年应确认的投资收益=[2 000-(900-500)+(900-500)/10×(6/12)]×20%=324(万元)。注:因为涉及到计提折旧,要关注内部交易时点。净利润调整分析:本题交易对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来看,是资产内部用途的改变,即对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来看存货按固定资产使用后,以后要按500计量,且按500计提折旧,而内部购买方按900计量成本,然后按900成本计提后续期间的折旧。所以站在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角度,要将内部多计提的交易损益和多计提折旧都调整掉,综合考虑后,交易当年,即是将(内部交易总损益-当年多计提的折旧)的差额调减净利润。等2人点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公司拥有乙公司60%的表决权股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