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10家伟大公司国家名片企业?

岁月年轮,十年一记。从曾经的传统工业区,到如日中天的产业新城,十年来,临平区国家级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一路拼搏驰骋,高歌阔进,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012年的341.54亿元跃升至2021年的1061.77亿元,增长210.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68.5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313.69亿元,增长357.8%,顺利实现“千亿级”晋升,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时间是把标尺,积淀着时代的变迁,也丈量着个人的脚步。在十年砥砺奋进的征途中,很多人既是见证者,又是参与者,他们有说不尽的创业故事,道不完的美好生活。这是“十年亲历者”的蜕变故事,更是经开区十年蝶变发展留下的深刻印记。

人物名片:国宁 浙江铁流离合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3年,我从欧洲回到经开区,正式接手公司的经营管理,那时的经开区各方面配套设施还不是很成熟。如今是我在经开区的第十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是一个现代化的国家级开发区,更是一个有人情味的地方。

作为企业“掌舵人”,我有幸亲历了经开区的巨变,这个变化,主要体现在城市建设和产业环境上。

还记得那一年我来到经开区,这里可以说是什么都没有。不像现在,高架建成,配套起来,就连这边的工厂也变得越来越漂亮了。这些眼前的变化给我们企业也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和便捷,无论是我们上班,亦或是带客户参观都极为方便,营商环境大幅提升。

得益于这些变化,公司也成长不少。这十年间,我们公司顺应整个汽车行业的变化而变化。伴随着汽车行业的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发展,我们从传统的零部件制造逐步转型向智能制造+智慧服务方向发展,来提高公司整体的竞争力。

其中,重中之重的部分就是数字化转型。浙江省及杭州市一直在推进“未来工厂”的建设,我们也积极践行落实,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数字化改造。前几年,公司通过机器换人等方式打下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叠加公司倾力打造的智能工厂“中枢大脑”,目前整个“未来工厂”已初具雏形。同时在汽车后市场服务端,我们也进行了大量的数字化投入,眼下正着力打造一个智慧服务智能下单的平台。

十年间,这些阶段性成果也相继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公司先后荣获省级数字化车间(黑灯车间)、杭州市人民政府质量奖,并入选了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今年,我们力争去创建杭州市级的“未来工厂”,竞逐数字经济新赛道。

顺应时代发展,数字化给我们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产经营上的提质增效,在杭州,我可以明显感受到“数字政务”带来的便捷。从“最多跑一次”到企业服务中心,再到经开区的服务专班,群众办事更省心了,我们作为企业获得感也特别强。比如在经开区,这里的政府工作人员都很贴心,他们会站在企业的角度来感同身受,并给予我们最大的扶持力度,保障我们企业安心发展。

十年时间,公司规模营收翻了三番,我相信这是企业上下共同努力的成果,更是这个时代对企业的馈赠。这些年,在经开区工作生活,我感到很舒服,这份自在是那些快节奏的大城市所没有的。相信未来十年,企业能够继续在这里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人物名片:李浩强 杭州皓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

我叫李浩强,1988年出生,是杭州本地人。回顾这十年,我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从一名“打工人”变为了创业者。

2015年,我和3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来到经开区,共同创立了现在的公司——皓阳生物。说起当初选择落脚经开区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主要看中了经开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因为当时我们的客户大部分集中在上海、苏州等地,恰好经开区又有足够的创新空间,于是我们很快就决定落在这里。

公司第一个办公地点位于浙江省生物医药孵化器内,当时的皓阳生物无资源、无资历、无背景,纯粹就是一家“三无企业”。所幸时代的发展和政府的关心,赋予生物药研发服务企业广阔的生存空间和更多的市场机会,公司也从最初的4位创始人发展到如今200多位员工,从800平方米创业场地拓展到如今10000多平方米的研发实验室。

可以说,这十年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公司的茁壮成长。

然而这些年并非一帆风顺,创业融资难是所有创业企业都会遇到的问题。记得2018年时,公司资金链紧张,最严重的时候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好在凭借“研发时间短、效率高、质量好”的良好口碑,公司再次获得投资方的青睐,同时也及时收回了应收款,成功渡过难关。

不同的创业过程,困难也是不同的。这几年,因为疫情影响,公司难免会有磕磕绊绊。就像今年上半年,在上海疫情严重的时候,我的客户都放假了,公司业务运营受到影响,所以今年压力非常大。但好在政府防疫工作和保障企业复工复产这块做的很到位,经开区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帮助我们企业协调解决物流、防疫等各方面问题,这点让我倍感温暖。

说到营商环境,这十年,经开区基建的变化也是有目共睹的。这些年,我见证着经开区的变化,告别传统的工业粗犷印象,这里建起了越来越多的品质园区,像茧SPACE、杭州数字港等,这些孵化器不仅配套齐全,环境也很美。

在经开区创业的这些年,我最大感受就是这里创新氛围非常好,政府也很务实,不论企业规模大小,他们都会尽最大的可能为企业创造条件、支持发展,所以平时工作中我也会经常推荐客户来杭州、来临平经开区看看。

经开区是块风水宝地,对于未来十年,我的目标是要继续做大规模做强技术,尤其是在特定技术领域,我们希望能够做到全球顶尖,推动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进步,造福更多的老百姓。

人物名片:姚小莉 杭州新希望双峰乳业有限公司工会主席、科技发展部经理

我是来自杭州新希望双峰乳业的姚小莉。2008年8月8日,也就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当天,我因为公司搬迁来到经开区,没想到这一待就是十几年,如今我把家也安在了这里。

记得初来时,公司门口的路还是断头路,出门往右就是农民房,要通过1米多的石拱桥才能走过去,我当时第一感觉就是这儿一点也不像经济开发区。那会,我作为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在校园招聘时,也会跟大学生开玩笑:只要面试到我们公司来,有宿舍、有食堂,有浴室,平时出行不方便,连花钱的机会也没有,倒是一个攒钱的机会。

这些年,随着经开区的变化发展,公司边上的村庄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极具现代感的高楼,有商务办公楼、高层住宅小区,还有一所所崭新的学校……周边的一切都大变样了,公共配套设施也逐步在完善。

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数交通,以前除了打车,公司这边就没有能出行的公共交通工具。现在,公共自行车、公交车,还有地铁都有了!这几年,我们公司负责招聘的同事会跟前来应聘的大学生们说,别人买房子要买地铁房,我们这可是“地铁厂房”,杭州地铁9号线五洲路站出来步行不到10分钟就能到公司,非常方便!

不仅是城市能级在提升,经开区的面貌颜值也在不断刷新。每天上班我都会路过荷禹路,这条路也被我们称之为“樱花大道”。每到春季,这条路成了过往市民驻足赏樱、打卡拍照的网红路。2012年,在和我丈夫深思熟虑后,我们决定把家落在“樱花大道”边上的住宅小区,实现了工作在经开区、生活在经开区。

成为新经开区人的这十年里,身边的一切都在慢慢变好。就在去年,我们所住的小区也成为了经开区内第一个未来社区,原来的小区售楼处改成了党群服务中心,里面有24小时图书室,还会不定期开展各种年龄段的培训,这对于我们小区业主来说就是一种福利。我上高中的女儿周末和暑假再也不用跑到外面的图书馆或者新华书店看书了,她特别喜欢这里的氛围。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是一个运动爱好者,平时就喜欢在小区周边的绿道或者临平山绿道慢跑。这不,今年国庆节,我跑了10.1公里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

经开区的这十年,城市变化惊人,生活品质显著提高。在未来10年,我相信经开区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中车株机公司航拍全景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车株机公司全体员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在科技创新能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国际化经营等方面跨越发展,成绩喜人。

坚持创新驱动,建平台、攻技术、促转化,中车株机公司建成国内行业唯一的三个“国字号”实验室,创建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打造全球首个轨道交通装备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研制各类新装备新产品260余款。

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勇当中国装备“走出去”先锋,中车株机公司在海外投资设立10余家分子公司,累计获得超过100亿美元海外订单,产品和服务实现六大洲全覆盖,成为轮轨上靓丽的“国家名片”。

彰显“龙头企业”担当,中车株机公司带领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340多家企业,在2021年实现产值超过1300亿元,推动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李永亮 吴 镛 颜常青 张灿强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赋予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嘱托湖南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省委书记张庆伟在中车株机公司调研时强调,优化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加强职业教育,强化关键节点质量控制,推动更多轨道交通装备产品走向世界。

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勉励中车株机公司,通过自主创新解决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加强质量管控、提高产品品质,让中国装备更好走向全球。

中国中车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永才表示,中车将配强力量、配优资源,全力支持中车在湘企业发展,助力湖南打造世界级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携手共筑“国之大者”,共同擦亮“国家名片”。

2012年以来,在周清和、傅成骏等新一届公司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株机人秉承高质量发展理念,以“再造新株机”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奋勇拼搏,接力奋斗,续写辉煌。

周清和、傅成骏与刘友梅院士。

2013年,中车株机公司年产值首次突破200亿元,持续稳中向好,由高速发展向更高质量发展转型。2021年,公司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市场需求锐减、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等不利因素,成为中国中车旗下唯一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调增过亿”的子公司。

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头带。当前,“火车头”作用显著,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不断壮大,集群企业340余家,产业聚集度全球第一。以中车株机公司为核心,湖南正加速构建世界级先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将生产制造型企业纳入申报资格范围,使有智能化升级需求的生产制造企业与国家扶持政策无缝对接……”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机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清和,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提出了“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建议。

中车株机公司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中车株机公司始终将抓好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头等大事。

科技创新,平台为先。中车株机公司基于数字化和智能化,秉持“面向市场、服务工艺制造系统”的技术创新原则,持续打造“五化”(平台化、模块化、简统化、标准化、设计工艺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

2015年9月,中车株机公司建成我国电力机车领域唯一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系统集成国家重点实验室。

此后两年,中车株机公司又牵头建成“国字号”科技创新平台——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轨道交通车辆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供了沃土。

在刘友梅院士和1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的带领下、数千名工程技术人员努力下,中车株机公司掌握车辆系统集成、交流传动、重载运输、磁浮技术、车辆储能、铰接轻轨车辆、高速受电弓、超级电容等关键核心技术。

中车株机公司城轨事业部,一列列城轨车辆整装待发。

以磁浮技术为例。作为我国商用磁浮列车研制和推广运用的先行者,中车株机公司先后研制商用磁浮1.0、2.0、3.0列车,完成了我国磁浮交通从时速100公里提速到200公里、从短定子直线电机驱动到长定子直线电机驱动的进程,建立了从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试验验证到商业运营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商用磁浮体系。

世界工业看欧洲。欧洲是全球轨道交通的发祥地,参与欧洲轨道交通装备建设是几代株机人的梦想。

市场导向,创新驱动。中车株机公司坚持“始于颜值、成于细节、终于品质”的设计制造理念,通过“定制服务”,打“差异化”牌,研发了多款适应当地环境的、满足欧洲需求的个性化产品。

2021年5月,中车株机公司自主研发的双层动车组下线。这款动车组满足欧盟互联互通标准,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准点舒适等技术优势,将于2023年在德国、奥地利等5国运行。

近年来,中车株机公司针对欧洲市场,先后研发中国首列出口欧盟动车组、中国首列出口伊斯坦布尔地铁车辆、中国首台出口欧洲多流制电力机车等新型产品。

创新驱动发展。中车株机公司还下线全球最大功率的24轴电力机车、世界最快米轨动车组、“零排放”氢能源调车机,顺利让“复兴号”高原双源动力集中型动车组跑上青藏高原。

2021年6月25日,“复兴号”双源动力集中型动车组驰骋拉林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历史性地实现“复兴号”对国内全覆盖。

据统计,10年来,中车株机公司研制各类新装备新产品达260余款。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株机造”沿着创新的轨道奋力前行,不断赢得世界同行的认可尊重。

“疫情之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像中国一样具有提前的交付能力、快速的响应能力!”今年2月28日,墨西哥蒙特雷轻轨3号线安全运营一年,新莱昂州州长海梅·罗德里格斯对中车株机公司不吝赞美。

蒙特雷是墨西哥第三大城市,其轻轨3号线采购中车株机公司26列轻轨列车。这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首次服务墨西哥,也标志着“株机产品”首次驶入北美市场,实现六大洲全覆盖。

轨道交通装备业从传统市场向更深层次、更高端的市场转型,国际化经营是必由之路。

连接世界、造福人类。乘“一带一路”倡议东风,中车株机公司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立足全球配置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资源,加大“走出去”步伐。

落子海外,全球布局。中车株机公司先后在奥地利、马来西亚、印度、非洲、墨西哥等区域设立分子公司,在德国等区域设立办事处,主要开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维修、保养、售后服务,以及进出口、国际贸易及投融资等国际业务。

研发力量同时外延。中车株机公司相继建立3个海外研发中心,并与柏林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系统提升开放创新能力。

海外订单纷至沓来,国际市场全面开花。2012年以来,中车株机公司新签海外订单是之前总和的约10倍,国际化经营指数达14%,位居国内行业前茅。

“市场向广度开发,创新向深度掘进。近两年,公司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国际经营成果丰硕、再创新高,新签订单31个,海外市场实现全球化布局,产品出口覆盖六大洲。”中车株机公司总经理傅成骏介绍。

浩瀚的太平洋挡不住中墨两国“一带一路”合作的步伐。2020年12月,中车株机公司和香港公司联合体成功获签墨西哥地铁1号线整体现代化项目。这开创了中国中车总包业务的先河,这更标志着中车株机公司从高端轨道装备解决方案提供商向轨道交通工程总承包的转型升级。

在国际化经营中,中车株机公司总结出“五本、四角色、三零三好”理念,即“本地化制造、本地化采购、本地化用工、本地化服务、本地化营销;文化传译者、人才孵化器、产业推进器、社区好邻居;零缺陷、质量好,零投诉、服务好,零距离、感情好”,赢得世界各有关国家的赞誉。

在巴基斯坦拉合尔橙线轨道交通安全运营一周年之际,巴方在感谢信中说:“中车株机服务团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提供了非常专业的服务。即使在全球疫情肆虐的严峻形势下,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仍然可圈可点。”

2021年11月,中车株机公司为土耳其研制的伊斯坦布尔新机场线地铁列车,在试运行中跑出120.75km/h的速度,刷新土耳其地铁运行速度纪录。参加试乘的交通部长阿迪尔·卡拉伊斯梅洛卢对“中国制造”平稳、高速、高效、舒适的高质量优异性能,表示“由衷钦佩”。

从驰骋神州大地到阔步“一带一路”,中车株机公司服务范围不断拓展,中国高端制造业在世界舞台散发着无穷魅力。

2017年,中国中车集团整体定位调整,将超级电容、新能源汽车产业划至集团产投,由中车株机公司对中车洛阳公司、中车资阳公司进行业务重组。

中车株机公司“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培育和发展新产业,“再造新株机”。这是机会,也是挑战。

由于外部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两家公司处于爬坡过坎,经营陷入困境。为摸清情况,中车株机公司派出专项工作组,进行全方位管理诊断。

经过研究分析,两家公司的症结主要是组织结构与市场机制衔接欠缺。做简、做专、做强组织机构,压缩重组企业管理层级,理顺业务流程与管理边界,实现职能管理扁平化、专业化、流程化,势在必行。

变革求新,大刀阔斧。洛阳公司管理部门从11个缩减至5个,生产单元从4个拓展至6个。资阳公司通过组织机构优化,减少管理部门3个。

在平移管理制度的同时,株机公司指导洛阳公司、资阳公司结合自身情况,开展多维度、多层面、全系统的专业管理经验对标。

精益预算、定岗定编、严把质量管控、优化薪酬绩效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新的管理模式在洛阳公司、资阳公司扎根。

一系列以强化市场竞争优势为主的能力提升紧跟其后。洛阳公司聚焦检修技术核心,优化完善检修技术体系,2020年实现由传统既有机车检修领域向和谐大功率交流机车检修领域转变;资阳公司搭建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创新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2020年获得HXN6混合动力机车型号许可与制造许可。

抓住机遇、市场拓展、提质增效……洛阳公司、资阳公司管理能力持续提升、经营状况不断向好。洛阳公司2019年实现扭亏,2020年实现盈利;资阳公司经营持续向好。

在帮助国家企业脱胎换骨的同时,一场跨国整合同步推进。

2020年4月,为更好地服务欧洲高端市场,中车株机公司完成对德国福斯罗机车公司100%股权收购,成为首个在欧洲拥有机车研制基地的中国企业。

中车株机公司对福斯罗机车公司进行全面系统诊断,制定了包括新车型研发、采购协同、文化融合等整合方案。

整合后的福斯罗机车公司焕然一新、生机盎然,2021年史无前例获得欧盟市场数百台机车订单。

“在新母公司的带领下,公司已开启新的国际篇章。”福斯罗机车公司在其官方网站动情写道。

“支持培育世界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持续提升我国最具全球竞争优势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周清和多年来不断呼吁,培育、壮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

在中车株机公司的主导下,2019年初,12家业内单位联手成立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展开突破,全面提升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创新水平。

在“中国电力机车摇篮”株洲田心,有一个特别的时间单位叫“一杯咖啡的距离”。在这里,喝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集结行业顶尖专家进行商讨技术细节;而生产一台电力机车所需的上万个零部件,从配送走向总装可以按小时计算。

以出口欧洲双层动车组为例,全车近万个零部件,基本从周边300余家企业采购,有力地带动上下游企业生产。

受益于良好的配套协作,中车株机公司仅用18个月就完成双层动车组交付,比国际同行节省一半时间,让世界同行备感惊讶。

在中车株机公司的带动下,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快速发展,已形成整机制造、核心部件、关键零部件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汇聚340家骨干企业及配套企业,形成以百亿企业为龙头、十亿企业为支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为基础的创新型轨道交通装备企业集聚区。

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持续壮大,2015年产值突破1000亿,成为国内首个突破千亿产值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2021年产值超过1300亿,整体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能够为全球轨道交通各类用户提供从轨道交通器件、部件、系统到整机、大系统的全寿命周期系统解决方案,几乎覆盖行业所有领域,本地配套率80%以上,产业集聚度全球第一,整机及配套出口全国第一。

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日渐提升,成为湖南制造业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高端装备制造“走出去”的“中国名片”。

中车株机公司创立于1936年,有“中国电力机车之都”美誉,当时打下的“联合厂房”钢梁沿用至今,现为世界最大电力机车厂房。

先辈们1936年打下“联合厂房”的第一根桩基挺拔傲立。几代株机人接续奋斗,推动中国电力机车实现从常速到快速、从普载到重载、从直流传动到交流传动、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历史跨越。昔日的蒸汽机车修理厂,已跃升为轨道交通装备高端制造商。

周清和表示,面向未来,中车株机公司将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摆在突出位置,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实现“七个新突破”,大力实施“倍增工程”,全力建设“智慧株机”,聚焦高质量发展,聚焦国际化经营,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当好世界级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领头雁和现代产业链链长,为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作出更大贡献。

本版图片均由中车株机公司提供

在古代,中国名片长时间以丝绸、瓷器、茶叶为国家名片。

近代,以各种不平等条约以及东亚病夫称号为国家名片。

新中国成立以后,熊猫和乒乓球成为中国名片。

进入千禧年以后,中国迅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工业制造、尖端技术逐渐成为中国名片。

今天,国家名片已经不仅仅是一项两项,而是整个中国。

譬如,国家电网、中国桥梁、中国航天、中国超级计算机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电网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输电线路长度增长291倍、变电容量增长2020倍、全社会用电量增长884倍、人均用电量增长617倍。

目前,中国已成为电力装机世界第一大国、电力消费世界第一大国、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世界第一大国,国家电网已成为全球并网装机规模最大、电压等级最高、资源配置能力最强、安全水平最好的特大型电网,为我国GDP实现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9年1月,国家电网公司获得菲律宾国家输电网特许经营权40%股权,迈出“走出去”战略的第一步。基于电网技术领域的核心优势,国家电网公司在境外国家级输电网和大型电网项目特许经营权、股权竞争中多次竞标成功。

7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先后在菲律宾、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亚、中国香港、意大利等6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投资、运营骨干能源网公司。同时,以工程EPC总承包为重点,国家电网公司建立从技术、装备到设计、施工全方位“走出去”的国际产能合作模式,“十二五”新签合同额233亿美元。国家电网公司依靠自主创新加快“走出去”步伐。

2015年12月22日,由国家电网公司总承包的埃塞俄比亚GDHA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竣工,这是东非地区电压等级最高、输电距离最远的工程,成为非洲大陆的标杆工程和“国家电网”在非洲的一张亮丽名片。

我国桥梁总数已超过100万座,居世界首位。

世界10大悬索桥、10大斜拉桥……中国占据半壁江山。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长55公里,其中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海底隧道长约6.75公里,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位列世界十大最长跨海大桥排名之首;

北盘江大桥横跨云南、贵州两省交界处的高山峡谷,桥面距离江面565米,差不多相当于200层楼的高度,为当今世界第一高桥等。

“墨子号”: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实践十号”: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

“风云四号”:中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碳卫星”: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

我国首次发射月球探测器“玉兔”;

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19年11月18日面世,美国超级计算机“顶点”蝉联冠军,中国继续扩大数量上的领先优势,在总算力上与美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全球超算500强榜单每半年发布一次。本次榜单显示,中国境内有228台超算上榜,在上榜数量上蝉联第一,比半年前的榜单增加9台。美国以117台位列第二,日本、法国、德国依次位居其后。这是2017年11月以来,中国超算上榜数量连续第五次位居第一。

从总算力上看,美国超算占比为37.1%,中国超算占比为32.3%;半年前,美国超算占比为38.4%,中国超算占比为29.9%。

当然国家名片不仅仅只有这些,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制造业、新能源、科学技术也都突飞猛进,未来会出现更多的中国名片。

我的文章只是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好的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未来10家伟大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