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求解答在成‎都贷‎款应该如何选择?

我又在节点1上输入:(db2是实例2的名称。)

再次启动节点2,还是报错:

我又试了一下不加sid参数:

然后再次启动节点2,终于成功了。

前面已有许多书评, 老师也介绍了许多,这里狗尾续貂,来谈一谈我的阅读思路

江湖有云“北俞军,南小龙”,俞军老师去年底出版的这本新书不妨看做一类产品思想的起点,我们可以沿着这个起点去连接其他思想。但是由于这本书由多人写稿完成,最大的问题是容易重复,所以阅读时最重要的是找到一根线头。十五在这里重新梳理了一下阅读思路,如果你从未读过这本书或读了之后觉得比较混乱,相信读完全文你会觉得本文对得起“导读”二字。

一切从创造价值开始说起

产品经理们总是说要去改变世界,那么我们不妨从怎样为这个世界创造价值开始说起。

这个世界的价值来源有哪些?俞军老师在书中2.4.8一节给出了他的答案:劳动、分工、交易、新技术、制度。其中交易是俞军老师在书中着重介绍的一个价值来源,那么怎样理解交易带来的价值呢?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假如甲乙两个人各持有一张100元纸币,那么两人之间不会交换这两张纸币,因为他们的价值是相等的,交换不会有任何意义;

如果甲持有的是一张100元纸币,乙持有的是10张10元纸币呢?这样的交换是有可能发生的,即我们常常会遇到的“换零钱”,虽然二者在货币价值上是相等的,但对于甲来说交换是因为接下来要用到只能接受10元纸币的售票机,而对于小卖部老板乙来说是因为接下来要去银行把一天的收入存到只能接受100元纸币的ATM机中;

类似地,如果甲用支付宝中的100元去和乙换一张100元的纸币,即我们常常会遇到的“套现”,在同等的货币价值基础上,甲获得了接下来在仅限纸币的场景下支付的可能性,乙获得了接下来网购支付的可能性。

这些交换行为我们可以统称为交易,从上面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货币价值相当,但当双方都对100元货币有额外的形态需求时,这种在以货币价值为核心的古典经济学框架中不会发生的交易,在现实生活中就有可能发生。所以说交易的对象不仅仅是货币带来的货币价值,还可以是货币的形态带来的潜在交换价值。这种从更广义范围定义的事物对人的价值即为效用

之前有了解过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读者,相信对交易带来价值的观点并不陌生:尽管从唯物主义的角度看,经过交易后世界上的总物质并没有增加,但从人本主义的角度看,交易带来的产权变化使得交易双方的效用都得到了提升,此即为交易给这个世界带来的价值——效用差

“效用差”这个概念,俞军老师的书中没有提,但也不是我创造的,这一概念在《思考,快与慢》一书第26章介绍前景理论时有提到过,我们在后面还会再次提起。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会发现,谈交易带来的价值就离不开谈效用,只有存在效用差才会发生交易。关于交易与效用的概念,在3.1和3.2一节各自有详细的论述。

基于交易创造价值这样的认知,俞军老师提出了产品的交易模型(为方便叙述,我按自己的理解稍微改造了一下示意图):

如图所示,企业通过产品这个媒介与用户进行交易,例如信息流产品或搜索产品就是一种媒介,用于交换用户的时间(及用户时间背后的价值,如注意力等)和内容(及内容背后的价值,如新的认知、情报等)。所以说交易的对象不仅仅是货币、商品,还可以是时间、内容、数据(及这些交易对象背后的价值,下略)等等。

这样的交易模型是一个最基本的结构,我们可以基于这一基本结构继续扩展下去,看到处处都在发生的交易,以及交易带来的效用差:

如上图所示,信息流产品或搜索产品让企业能够用内容从用户处交易获得用户时间(图①);接下来这些用户时间则可以借助广告等商业产品这一媒介,用来和电商等广告主交易获得对方提供的货币(图②),后者则是通过电商产品与用户进行商品与货币之间的交易;最后,从广告主处获得的货币可以用来和内容生产者发生交易,获得用户需要的内容(图③)。企业能够通过这些交易模型的组合,最终实现价值链的闭环。

另一方面可以看到,企业与企业之间也广泛存在类似这种交易,其中提供货币的一方可以视为用户,ToB类企业借助云产品、CRM产品、物流产品、智能API产品等媒介与企业(B端用户)完成服务与货币之间的交易。

书中1.3.4节、2.1节和3.1.2节都对交易模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论述,这样的交易模型广泛存在,也构成了我们理解产品、企业与用户的基石:

截止目前《俞军产品方法论》的阅读思路

交易模型中有哪些组成要素呢?既然是交易,那么首先是交易的双方:用户与企业

交易模型的组成要素:用户

我们先说用户,关于用户的内容书中由1.3.3节引出,并在2.2节详述。当我们在谈用户时,既不能看作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也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个整体,在书中用户的定义是“用户不是自然人,而是需求的集合(2.2.1)”

怎么理解这句话?我们用出行场景简单举个例子,在出行场景中,用户可能是下面当中的一种,那么除了基本的位移和安全以外,他们接下来的期望效用各有不同:

  • 晚上加班回家的程序员:报销便捷(企业专车)
  • 出差去机场的企业高管:准时(商务用车)
  • 节假日带家人郊区游的家长:舒适(包车)
  • 商务会谈后为客户叫车的销售:身份(豪华车)

可以看到每种用户都代表着特定场景下的一类人群,同时每个人未必只是其中一种用户,可以是节假日带家人出游的程序员,也可以是经常出差进行商务会谈的销售总监。所以企业面对的实际上是这样一些用户需求的集合:

过去出行需求很多时候都是由一种产品形态满足的——出租车,当用户被重新定义之后,我们发现可以从车费结算方式(企业专车)、司机(商务用车)、乘车方式(包车)、车型(豪华车)等各个方面入手满足用户需求。所以出行产品不仅仅是说做一个APP信息平台然后烧钱把司机和乘客拉上来这么简单(我刚毕业时大概就是这样的认知),当行业被深度解构之后会发现,我们能做的、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基于对用户的这种理解,书中提出了第二个重要模型——用户模型。在引入用户模型之前,需要认识到书中多次提到的用户的几个特性:异质性、情境性、可塑性、自利性、有限理性:

  • 异质性:可以理解为每一个用户都会拥有自己独特的用户画像UserProfile
  • 情境性:可以理解为用户在不同的场景上下文Context中会有不同的行为
  • 可塑性:可以理解为随着时间推移,用户的行为UserAction可能会发生变化

来表示用户的效用,做推荐、广告等的产品很熟悉了,这些即是我们最常用的特征来源。

  • 自利性:那么自然地,自利性即可理解为用户会倾向于最大化效用
  • 有限理性:关于这一点我们作为一个问题保留,后面再讨论

上面这五个特性可以用来理解用户模型,即如下图所示书中提到的用户行为机制:

如果有一定的算法背景,就能看出这实际上是一个用梯度下降法逼近最大效用的过程

交易模型的组成要素:企业

接下来我们谈交易的另一方企业,与上面类似,如果说企业面对的是多种用户,那么同一种用户面对的也会是多个企业:

由此可见,企业将面临持续的灵魂拷问:可选择的交易方(企业)这么多,消费者(用户)为什么会与我发生交易?

关于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用户)的关系,在绝大多数经济学原理教材中都有讨论,包括成本与收益、需求与供给、竞争与垄断,以及边际、弹性、均衡等概念的论述,这里就不多介绍了。书中在3.3-3.5节集中讨论了其中一些概念,并在2.4节试图回答下面这些问题:

  • 企业怎样发现一个市场?
  • 企业怎样在一个市场持续生存?
  • 互联网为企业带来了什么?

交易模型的组成要素:交易成本

理解交易模型的最后,必不可少要讨论的要素就是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的提出,为新制度经济学奠定了基础,也引出了一系列关于产权、激励、制度的讨论与研究。

怎样理解交易成本呢?过去在经济学课堂上,老师常常用互联网产品来举例讲解边际成本,即互联网产品的特点是前期研发、服务器等固定成本投入很大,但一旦产品上线后除非突破服务器上限,否则额外增加一个用户需要投入的成本即边际成本接近为零。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边际成本接近为零,那么是不是只要我把用户需要的产品开发出来了,用户量就会蹭蹭地涨呢?很显然不是,当我们实际参加工作后会发现,额外增加一个用户虽然在生产环节不需要额外投入成本,即不需要再开发一遍产品,但在将产品产量转化为销量的过程中却需要额外的获客成本,这种获客成本有时甚至占据了企业成本的绝大多数。这里的获客成本即为交易成本。

书中3.4.2-3.4.7和3.6节对交易成本进行了更多论述,对于产品经理来说,交易成本的提出也带来了一个经典公式:

其中,产品新体验与旧体验的差即为前面交易模型中的效用差,这里面的旧体验即为用户原本持有的时间、货币或旧产品带来的效用,从成本的角度看可以理解为直接成本(P70、P106),替换成本即为了促成交易需要的搜索、认知、学习等交易成本。

只有当用户价值>0时,即当交易成本小于产品切换带来的效用差时,交易才会发生。可见交易能够带来效用差,但并不是有了效用差交易就能发生。

在前面的交易模型中我们看到,产品也是交易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作为最常见最基础的概念,值得单独拿出来聊聊。关于产品是什么,书中至少有三处解释:

3、产品是约束条件下的效用组合(P99-3.2.4)

如果一个概念什么都是,那么它就什么都不是。所以当一本书中对一个概念有多种解释时,那么大概率是在其中省略了一些关键词。将省略的部分补全了之后,会发现这些解释其实说的是同一个概念(方括号为补全,括号为同义替换):

1、产品是[实现]价值交换(交易)的媒介(载体)

2、产品即交易[载体]

3、产品[带来的]是约束条件下的效用组合

同时这样的定义,也将互联网产品与线下实物产品的概念统一到了一起,即产品是一种载体,将消费者(用户)手中的货币与企业提供的服务进行交换,双方获得各自想要的价值和效用。因此无论是互联网产品还是传统意义上的产品,创造有效用、有利润、可持续的产品是企业生存的法则,但怎样让产品做到有效用、有利润且可持续呢?这是我们保留后要讨论的第二个问题。

那么当我们理解了产品、企业与用户在交易模型中的关系,再重新回过头来看对产品总述的2.5节也就能理解产品在交易模型中的定位、以及如何用产品来促进交易。

以上就是这本书介绍的产品方法论的主要内容了,虽然书中加起来篇幅不多,大概只有全书的三分之一,但其实要表达的核心内涵却很丰富。

书中剩下的部分除了序言和附录以外,都是围绕产品经理这个职位相关的一些内容了,包括产品经理是什么(1.1-1.2)、产品经理做什么(四大职能1.3.1、决策4.1-4.4),以及产品经理的选拔与成长(5.1-5.2)。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独立一些,即使跳过前面的交易模型和用户模型,相信读者在阅读这部分内容时也会有各自的收获。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从交易如何创造价值这个线头出发,谈到了书中介绍的交易模型,进而沿着交易模型的脉络展开用户、企业、交易成本以及产品等各个要素,并最终聚焦到了产品经理的定位与工作内容。也由此构成了全书的思维导图如下,是我个人整理的一种阅读思路,不以原书的目录和篇幅为依据,仅供参考:

中文名称:拉罗马纳机场
  •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LRM
  • 国际民航组织:MDLR
拉罗马纳,多米尼加共和国

目前的单一终端采用旧糖厂的风格。机场包括一个带四个现代大门的主要航站楼。它有乘客和飞机维修设施。这个机场接收了该国的大部分私人航班,主要是前往La Romana度假的商人在Casa de Campo度假。

目前的机场于2000年12月开放,取代了早期的拉罗马纳机场,名称和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代码。旧机场位于加勒比海岸边,距离当前机场西南5公里(3.1英里)。

前机场为私人飞机提供服务,每天有一架美国航空公司的航班从迈阿密起飞,还有一些American Eagle航班

季节性包机: 罗马 - 菲乌米奇诺
米兰马尔彭萨,罗马 - 菲乌米奇诺,维罗纳
季节性: 杜塞尔多夫,法兰克福,慕尼黑
季节性包机: 杜塞尔多夫, 慕尼黑
季节性包机: 华沙 - 肖邦
季节性: 迈阿密
季节性包机: 米兰 - 马尔彭萨
季节性: 蒙特利尔 - 特鲁多
伦敦 - 盖特威克季节性: 伯明翰,格拉斯哥,曼彻斯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义信贷增速计算公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