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一下热心网友,达达众包和驻店哪个好跑?

一、想兼职跑腿送外卖,选择什么平台好?


我干了两年送外卖了,我来回答你的问题,达达,美团,点我达,蜂鸟众包我都干过,我来告诉你他们的特点啊。

我跑的是达达,现在达达主要是送京东到家,类似于京东商城,发货的商家主要是大中小超市,还有药店,单量比较稳定,接单自由,不是派单而是抢单,同时派给好几个人,抢才行。到了节假日,单量特别大,送的时间也延长了。

下面说说。点我达,和蜂鸟众包,这俩平台主要是送外卖的多,就是中午和晚上吃饭的时间特别忙,他们是你先抢单,然后派给你顺路单,看着挺好。但是派给你后你要是不想去,可以取消又额度的,额度用完了,你在取消订单要罚钱的,所以派个你后模拟不想去也得去啊。

所以这几个平台各有利弊,你自己衡量。


二、准备兼职跑下送外卖,请问哪个平台好呢?


我跑过一个月的美团,一开始对商家不熟悉,对小区不熟悉,虽然有导航但也是找了好一会。跑外卖哪个平台都有赚钱的,*主要是要坚持,时间做得久了,周边环境熟悉了,跑起来就轻松了。

鉴于哪个平台,可以看一下你所在的城市,哪个平台单量多就选择哪个平台。现在每个行业竞争都比较激烈,慢慢的来,熟悉各种流程和路线以及商家,效率会大大增加。

一开始送一份、两份,计算好时间,再看时间节点,看商家的出餐速度,时间久了,你会有有一套自己的方式去跑。

只要勤劳,哪个平台都不会亏待你的,天道酬勤,加油。


三、哪个外卖平台待遇比较好? ?


各个平台的众包平台收入比较可观的,众包平台一个月好挣,但是选择地区地方很关键,众包平台真是卧虎藏龙,高手都在众包,一般新人都在专送,或者是跟站长关系好的,专送猫腻多聪明人待几天就看懂了,专送站长很会跟手下人洗脑,类似于流入众包都是垃圾单子,专送都是优质单,收入没保障,等等…为什么说众包卧虎藏龙,前段时间滴滴无锡上线,三个平台竞争激烈,众包骑手*送单100+月收入25000+. 就这么多了,ps都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联系您处理。

责任申明:官方所有内容、图片如未经过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采集、镜像,否则后果自负!

文章标题:外卖众包平台哪个最挣钱、现在去送外卖众包哪个好?

内容标签:外卖众包平台哪个最挣钱

昨夜,一篇《传京东到家、58到家合并》的消息引发了不小的关注,结果今天中午出现了剧情反转,京东原定在今天宣布的“bigdeal”原来是并购达达,而不是58到家,选择达达可以让京东甩掉众包物流的沉重包袱,而据说京东到家与58到家在月底也确实将有合作,只不过是美甲等项目的资源合作。

  昨夜,一篇《传京东到家、58到家合并》的消息引发了不小的关注,结果今天中午出现了剧情反转,京东原定在今天宣布的“bigdeal”原来是并购达达,而不是58到家,选择达达可以让京东甩掉众包物流的沉重包袱,而据说京东到家与58到家在月底也确实将有合作,只不过是美甲等项目的资源合作。

京东到家口碑不错,但还是忍不住要甩掉众包物流的沉重包袱

  此前,京东到家的发展势头一直都还不错,虽然一直烧钱,但刘强东对京东到家有着更大的期望。然而现实经常会打脸,此前京东到家一直以众包物流引以为豪,可如今却将众包物流甩手给了达达,为何?如果京东到家的众包物流业绩蒸蒸日上且潜力无穷,可能会将这么优质的项目转手出去么?业务真好的话,自己做都来不及呢,怎会让给别人。

  肯定会有人认为京东以到家业务作为陪嫁投资达达是为图谋更大的众包物流市场,这么自我安慰的理解支持京东到家也行,但前提弄清楚众包物流真的有那么大市场价值么?这个问题留到下文会展开讨论,这里有一点可以肯定的京东到家的众包物流一直处在疯狂烧钱阶段,去年京东巨亏94亿,其中一方面因素正式因为持续的对京东到家进行投入。

  之前在《刘强东豪赌京东到家,为什么一开始就错了》一文中有人给京东到家算了一笔账,“京东到家每配送一单,要补贴6元运费,另外加上运营费用,促销费用,每单补贴10元并不算多。”这么烧钱补贴的方式,卖一单亏一单,以京东到家经营的生鲜、商超、外卖、鲜花等品类来看,何时能实现盈利根本是遥遥无期的问题。或许京东每单的中补贴不会有10元这么多,但就算每单补贴5元,这个烧钱方式也不是长久之计。

  实际上,京东到家虽然持续亏钱,但却赢得了不少用户的口碑,所以京东还不忍直接放弃到家这一块,但众包物流无底洞式的烧钱实在难以为继,所以才出现了将到家业务分拆O2O平台和众包物流两部分的结果。京东自己控制京东到家的O2O平台部分,众包物流就彻底的剥离给达达去做。这样以来,京东既可以继续保持在到家业务上的控制权,也可以将烧钱众包物流的包袱剥离掉,而且京东在新公司的股权比例是47.4%,财报上不需要并表。未来报会变得更好看一些,而到家项目的风险也被达达分担掉一多半。另外,达达上一轮融资时估值10亿美元,以此估值来算,京东只用2亿美元和不要了的众包配送就获得了新公司的47.4%股权,算一下大概也有近5亿美元的价值,如此看来刘强东的投资运作能力越来越娴熟了。

一个社区,另一个校区、办公区,京东到家与达达真的是业务互补么?

  其实,早在上个月就听有投资公司说过京东有意放弃到家业务的消息,现在看来,当时的消息至少一半属实,京东到家只被放弃了一半,还有一半业务仍在坚持,其中让人没想到的是京东竟然会选择间接的吞并达达。可反过来想,除了达达还有谁能接手的了京东的众包物流呢?

  京东并购达达对于京东到家而言是甩掉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对达达而言得到了巨头的支撑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更有助力。不过,京东到家并购达达真的是一次实现业务互补的资本交易么?这得看双方原有业务战略重心以及从谁的角度出发说起,因为虽然二者从众包物流服务层面存在业务互补,但二者此前业务重心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京东到家主要服务社区市场,经营生鲜、商超、鲜花、药品、外卖等业务,而达达服务于办公区和校区,以餐饮外卖为主。如果从服务的人群和场景来看,合并之后的达达扩充了众包物流的业务线,通过京东到家导流可将众包物流业务延伸到社区市场;可对于京东到家而言,之前达达所覆盖的办公区、校区市场并不是京东到家的目标市场,也就是说达达并未给京东到家带来互补,除非京东到家要战略转型并参与到激烈的外卖市场竞争之中。

  如今的外卖市场,基本已被饿了么、百度外卖、美团外卖瓜分完了,京东想进入外卖市场理所应当无可厚非,但此时再想进入已经晚了,烧再多的钱也未必能抢下市场,而且并购达达并非是京东进入外卖市场的捷径。达达虽然以外卖单量配送为主,但其并非外卖平台只是产业链下游的配送团队,之前达达曾有意向上游外卖平台市场延伸,但却铩羽而归。通过达达做外卖,就跟顺丰做电商差不多,不是有配送团队就可以做交易平台的。

披着共享经济外衣的众包物流其实是个坑,京东弃坑,达达硬撑

  达达开始只注重众包物流的顶层设计存严重短板使其很快遇到发展瓶颈,因为有配送团队但无自己平台的话,最终只能沦为平台流量方的下游服务商,生死全看上游平台方的脸色,达达被封杀的事情也不是没发生过。京东到家的O2O平台已经积累了一定流量,但其已不想继续承担众包物流的巨额成本,所以选择弃坑了,对于达达而言,在自建外卖平台“派乐趣”不见成效之后,接盘京东到家的众包物流是一条不错的出路,因为目前达达也已没有什么选择了。

  其实,在这个人人都推崇共享经济的市场环境下,需要冷静下来思考一下,披着共享外衣的众包物流的潜力究竟有多大?共享经济的本意是利用人的闲置资源或时间做一些可变现的事情,如果向达达这样把众包物流做成了专业化的业务,岂不是歪曲了共享经济的本意?

  表面上看,达达的配送服务主要是的兼职人员在做,但其实有非常多的人把达达当成全资在做。之前达达的补贴很高,平均一单给配送人员的费用在7-8元,所以很多人全职做达达,因为一天配送25-40单有200-300元的收入,一个月有元的收入,高于很多普通白领,而且时间比较自由。达达对众包配送员的吸引力主要就是在于高额补贴,一旦每单的配送费用降低至4-5元,势必会有大批以此为生的人离开,而这些配送骨干离去将大幅的削弱达达的配送能力。很明显,短期内众包配送是赚不到钱的,如此烧钱的吸引配送人员的方式肯定不能长久。

  另外,在达达干过配送的网友在网上吐槽称虽然达达每天会扣兼职人员2元钱用于保险,但做达达兼职配送员是没有五险一金的。不缴纳五险一金的话可为达达省去了不小人力成本开销,不过这种以兼职名义让人干全职的事情又不给缴五险一金的做法真的好么?没有配套的五险一金很难长期留住配送人员,这会使达达面临很大的人员流动问题,只不过现在达达维持高额补贴才使很多人不愿离开。在行情好的时候很多问题都会被掩盖,而一旦大潮褪去,谁没穿底裤就会迅速暴露出来。

达达被众包物流想法给带到坑里了,现在就跳出来还有转型机会

  不能否定终端配送的价值会越来越大,但打着共享的概念,把辅助性质的众包做成了专业性质的业务肯定会有问题。达达继续在众包物流上硬撑并不是明智之举,达达号称130万注册众包配送员难道就都只是为配送工作而来?他们实际上是想做点可以赚钱的兼职,而兼职配送只是选择之一而已,所以达达与其继续在众包物流上硬撑,还不如想办法为注册众包人员提供更多其他种类的兼职更有价值。

  众包物流这个坑还不知道有多深,京东跳出来了,达达还有必要继续陷下去?达达现在还有足够的转型余地,尤其现在有京东做支撑,以及京东到家的平台直接导流,达达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不妨考虑将配送业务提炼成专业的团队,而将众包服务项扩大,不仅可以打造一个兼职平台,还可以整合部分上门服务,例如家电维修众包、水电维修众包等,这种众包服务都可以作为京东到家的主要服务项向用户输出。

  发展众包还是要保持一颗兼职的心,众包平台是在给兼职人员提供服务,所以挖掘更多适合兼职来做的业务才会更加吸引服务者。

文/科技不吐不快  微信公号:tucaokeji

京东到家把众包物流体系给了达达,自己留下了生鲜品类。成立不到一年的O2O到家平台,刘强东此举目的何在?

  文_本刊记者 王雨佳 翟文婷

  成立不到一年的京东到家与达达合并了。这对于曾信誓旦旦强调O2O重要性的京东而言,此举背后大有深意。

  昨天放出来的基本消息是,京东集团将拥有新公司47.4%的股份成为单一最大股东,原达达CEO蒯佳祺将出任新公司的CEO,原京东到家总裁王志军将出任新公司的总裁。

  关于业务板块的合并也很清晰:众包物流平台将继续沿用达达这个品牌,京东到家原有的众包物流体系划归其中。超市生鲜O2O继续留在京东到家,与线下商超、零售店和便利店等多种业态深度合作,重点是与永辉冷链的打通。

  一句话,京东到家把众包物流体系给了达达,自己留下了生鲜品类。刘强东一向注重基础建设,尤其物流服务体验,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京东为何没有留下众包物流?

  京东到家的成立,是因为京东商城的主品类是3C和家电,客单价虽高,但消费频次太低,而京东到家主打生鲜、商超品类、鲜花……京东是从低频高客单价的品类,向小额高频的品类扩张。

  但是,实际操作中,这些品类的平均下来客单价不高,频次呢?刘强东亲口透露,“2015年双十一,京东到家众包物流的日订单量超过了50万单,2016年我相信我们众包物流在双十一那天,我希望超过200万。”

  200万单是什么概念呢?2015年10月,达达的外卖平台派乐趣,公布的日单量超过120万。饿了么在2015年夏天公布的日订单量就超过200万单。在O2O到家的市场,京东到家主打的生鲜、商超、鲜花等品类,比起餐饮外卖频度依然有限。

  从2015年的数据来看,京东到家每配送一单,就要补贴6元运费,另外加上运营费用,促销费用,每一单的补贴就在10元左右。当然,京东商城早期订 单少的时候也是如此,但是当单个区域的订单量越密集,整体成本会大幅度下降;或者,用户的客单价稳步升高,也足以覆盖物流成本。

  因此,短时间内京东到家很难实现规模化和盈利。但是,生鲜品类是既赢口碑又必须死守的品类,对于运营了1年的京东到家,刘强东选择退守生鲜,其他品类都交给达达。京东在2015年最重要的一笔投资是入股永辉超市,众所周知,永辉最强势的品类就是生鲜。

  京东的投资人徐新在年初接受中企哥采访时也间接暗示了这一点,她表示,京东到家之所以是投资人“盯得最紧的一块业务”,因为零售最大的三个盘子生 鲜、服装和3C中,服装以阿里平台模式兴起最快,3C则是京东称霸,只有生鲜因为物流仓储等原因一直被线下渠道商所分散把控。徐新觉得,如果有哪家线上公 司能撬动这块板结,京东最有希望。

  可以说,2014年6月才成立的达达是在巨头夹缝中成长起来的一只O2O独角兽,号称专注于用移动和众包方式解决O2O最大痛点:最后三公里配送。达达为外卖、水果、生鲜、私厨、超市便利店等典型的O2O场景提供运力服务。可以说,达达的壮大离不开外卖市场的火爆。

  然而,业内谈论最多的是关于他们的三个数据,日订单量、融资和估值。

  刘强东在昨天发给京东集团的内部信中称,达达目前已经覆盖全国37个城市,服务数十万户商家,拥有130万注册众包配送员,日均配送百万单。

  达达的融资速度惊人。成立一年后就拿到C轮融资,由DST领投、红杉资本和景林跟投,融资额度1亿美元,估值超过10亿美金。去年12月31日又完成3亿美元的D轮融资,主要投资人为DST和红杉资本,具体估值没有对外披露。

  是的,你应该注意到了,达达几乎每轮投资都有红杉,据说这本身就是红杉孵化的一个项目。不得不说,沈南鹏在O2O方面的布局又快人一步。考虑到京东 和达达都是红杉的投资项目,在双方合并中不可避免地会起到推动作用。刘强东在内部信中也提到,达达的投资方红杉和DST始终展现了宽阔的胸怀和非凡的格 局。当然,前提是双方业务存在整合的可能性。

  据说,达达创始人蒯佳祺并不满足于把达达只做成一个底层物流。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就像电商里的支付工具一样,达达一方面希望能接入更多的业务平台,另一方面,又能够通过底层工具带来的巨大流量,搭建出自己的交易闭环。

  合并对于京东而言,可以把物流交给专注于此的达达,起到了强化而非互补的作用。达达则在巨头挤压的市场空间内,则谋得一个暂时安全的席位。

  京东到家的故事要从头来讲了。新公司有生鲜品类,有众包物流,和目前市面上的O2O公司明显不同,独立融资乃至上市的过程中,都是一个全新的故事。但是,并不陌生。

  在阿里入股饿了么之前,2015年饿了么F轮融资时期,它的故事就已经从“外卖平台”变成了“为O2O到家行业提供水电煤等基础设施,成为O2O到家的淘宝:业务将从餐饮外卖拓展到生鲜、蛋糕、超市、药品等品类。”

  再比如,百度外卖。同样身为巨头分拆出来的业务,百度外卖的一份融资计划书在2015年底被众多媒体人“获得”,计划书显示,百度外卖也在讲类似的故事:“中国最大的同城物流平台”。

  相较之下,京东到家打差异化牌面的难度可想而知。外界最期望看到的与永辉生鲜的打通合作,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正式推出。当然,新公司不可避免地依然需要资本运作,但是市场究竟会如何评估,还是个未知数。(来源:中国企业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众包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