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股份是中概股吗?

A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沪指下跌1.95%,失守3400点整数关口,收报3383.32点;两市成交额连续5天突破1.5万亿,达到1.62万亿。行业板块涨少跌多,医疗与商业百货板块领涨,保险与银行板块领跌,券商板块走势分化。北向资金今日净流出19.88亿元

(600667)、北斗星通(002151)、汇顶科技(603160)齐发公告,宣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大基金)将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分别减持3159万、979.85万、457万股份,占总股本的1.5%、2%、1%。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年内大基金第二次减持汇顶科技。

早盘三大股指集体低开,盘初指数不同程度走高,创业板指涨超1%,但市场短暂亢奋后便快速下挫,沪指盘中跌超1%并失守3400点,深成指、创业板指翻绿,临近午盘A股小幅回升。午后两市延续分化态势,沪指逐步走弱跌幅一度扩大至2%,创业板指冲击2800点未果后回落。截至收盘,沪指跌1.95%,报3383.32点,深成指涨0.61%,报13671.24点,创业板指涨0.75%,报2778.46点。

上证50为首的权重蓝筹表现较为低迷拖累股指较为明显,全面拉升带动指数的金融、地产、周期等权重集体调整带动主板指数大幅回落,创业板在创50的拉升带动下表现较强,继续创出反弹新高,整体来看,权重砸盘,题材表现较强。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5.68元,股价在成本上方运行。多头行情中,并且有加速上涨趋势。该股资金方面受到市场关注,多方势头较强。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短期趋势:强势上涨过程中,可逢低买进,暂不考虑做空。中期趋势:有加速上涨趋势。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3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2.28亿股,占流通A股33.25%

向资金重点持仓,9只医药细分龙头蓝筹股(名单)一览

市场有波动是正常的,就像前几天医疗类个股玩命的反向下跌一样,整个市场都在上涨,只有医疗类的在下跌,那个时候你在坚持看好医疗行业嘛,还在坚信他们是市场里的核心资产吗?今天又上涨了,是不是你的看法又变了,这样的市场波动会经常性出现。

今天医疗类个股是持续的强势,纷纷大幅度上涨,有一些新股的上涨幅度超出预期,这就是市场的情绪,这种情绪带来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情绪左右了短期的市场波动,决定了短期的热点。

医药股今天看来是不打算再沉默下去了,其实市场就是这样,最终的优质资产还是那些,必定还是少数,医药资产向来都是难得的优质资产,那么既然已身在其中了,为什么还要去羡慕别人呢?

9只细分龙头蓝筹股(名单):

北向资金净买入额(元):53651.3万元

公司亮点:国内化学制药实力第一,最有机会挑战国际医药巨头的中国公司

北向资金净买入额(元):15500.8万元

公司亮点:国内最大维生素A和维生素E生产商

北向资金净买入额(元):1283.2万元

公司亮点:国内领先的糖尿病和器官移植用药研发和生产企业

北向资金净买入额(元):962.5万元

公司亮点:在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眼科等领域拥有特色产品

北向资金净买入额(元):565.5万元

公司亮点: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民营生物疫苗供应和服务商

北向资金净买入额(元):347.5万元

公司亮点:全国最大的三家医药商业流通企业之一

北向资金净买入额(元):9743.6万元

公司亮点:国内心血管器械龙头

北向资金净买入额(元):6951.0万元

公司亮点:血液制品行业领军企业

北向资金净买入额(元):6411.3万元

公司亮点:主导产品生长激素系列产品、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市场优势明显

下周操盘日志~~~年底会冲3888点!!!

大盘从周三开始,步入了调整窗口,我们看到指数开始围绕3400点震荡,从技术面看,本月大盘上涨了12%,连续两周大涨了,技术面确实超买状态,所以短线调整,在情理之中。。。

从短线来看,大盘处于30分钟的调整之中,顶背离,三死叉状态,目前短线的第一支撑位是3334点区间,30分钟KDJ和MACD指标何时金叉,代表调整结束。

从中线来讲,周K线已经冲出上轨线,KDJ高位钝化,布林上轨线和5周均线都在下方很远的位置,所以中线来看,未来几周延续震荡调整的走势,后市即使冲高创新高,也是会回落的。

所以不管是中线还是短线,市场都在面临寻找支撑的走势,但是属于修复指标,所以无需紧张,目前不具备持续性的杀跌。。。调整也是很温和的。

创业板指数,单周大涨12.8%,创了历史记录,加速上涨的趋势很明显,由于乖离率大,所以下周也是面临冲高回落的走势。。。

从长远看,今天7月10号再预测一下,但愿能够实现,也就是今年年底,大盘应该能触摸3888点区域。。。预测不是瞎喊瞎叫的,凯哥都是以技术面分析的,我们来看一下大盘的季线,每一次大牛市的启动前,MACD低位金叉,KDJ低位二次金叉,站上布林中轨线。。。所以这一波反弹的小目标先预定3888点,实现的概率蛮大的。

即将暴涨!股价低于5元,机构重仓的18只优质龙头个股(名单)

即将暴涨!股价低于5元,机构重仓的18只优质龙头个股(名单),分别有:兴蓉环境、中国石油、华能国际、奥瑞金、上港集团、物产中大、浩物股份、洛阳钼业、中国石化、华菱钢铁、中远海控、大众交通、农业银行、广汇汽车、山鹰纸业、君正集团、海油发展、中油工程。

简单介绍一下前十二只龙头个股的公司亮点:

兴蓉环境:水务环保业务规模居西部首位、全国前列

中国石油:我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和销售商,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

华能国际:发电装机容量居国内行业可比公司第一

奥瑞金:以食品饮料金属包装产品为主的大型专业化企业

上港集团:集装箱吞吐量自2010年起连续九年位居世界第一

物产中大:中国最大的供应链集成服务商

浩物股份:汽车发动机曲轴的研发、制造,广泛用于中国品牌乘用车发动机

洛阳钼业:国内最大、世界领先的钼、钨系列金属生产商之一

中国石化:炼油能力排名中国第一位,中国最大的成品油供应商

华菱钢铁:全球最大的单体宽厚板生产商,国内第二的专业化无缝钢管供应商

中远海控:集装箱航运、干散货航运、码头和集装箱租赁一体化的航运公司

大众交通:城市综合交通服务商,上海最大的公交集团之一

气势如虹后高位震荡,下周行情还能持续吗?

二、一周市场回顾及走势分析

三、下周市场展望及策略

上次周策略中我们谈到,疫情或将继续影响行业修复的节奏,但扰动程度不会太大,对于受疫情冲击较小、业绩可兑现、估值合理的板块以及行业景气度维持高位或反转的板块:1)科技创新板块,如5G、云计算、消费电子、人工智能等;2)低估值板块,如地产、金融等性价比较高的;3)中报业绩预增板块,在疫情使得上半年大多数行业受到明显影响的背景下,不同行业板块的景气度趋势及修复情况均有所不同,而中报业绩仍能实现增长的行业及公司则显示出其良好的业绩确定性。

二、一周市场回顾及走势分析

本周A股市场经历了再度大幅的上涨,首先,上周强势的金融股在周初有明显的延续,随后陷入高位震荡。同时,新增资金持续流入,成长风格再度获得追捧,芯片、消费电子、光刻胶、新能车、游戏等均有较好表现。题材方面,免税、疫苗、抗洪、黄金等亦被资金追捧。白酒板块行业强度也继续维持。虽然周五指数有所回落,总体观察本周,市场赚钱效应依旧在高位,投资者进场意愿并未减弱。

周五,A股宽幅震荡,指数分化明显。沪深300、上证50等权重蓝筹指数震荡下行,创业板盘中一度跳水,但随后缓慢收回。前期领涨指数的大金融出现明显调整,但投资者不为所动,依旧流入中小市值题材股方向。上午两市成交再度突破万亿规模,中报预增、粤港澳大湾区、免税聚集人气领涨。市场整体重心缓慢下移,午后由于香港停课影响,恒生指数下跌,带动A股出现一段调整,随后再次缓慢上涨。尾盘金融等权重股持续走弱,市场指数进一步下探。从盘口表现可以得出,虽然散户补仓和看多意愿坚决,但机构资金做多并不明显。北上资金方面,全天单边流出,沪深股通合计净流出43亿左右。两市1100家上涨,2600余家下跌,市场放量滞涨,且赚钱效应减弱。

综合来看,本周市场处于明显量价齐升阶段,成交创出2015年以来的天量,投资者热情高涨,多家券商两融可用余额告急。指数直至2015年股市大幅波动以来的高点。市场中个股普涨。由于场外资金跑步入场,市场热点切换很快,但均有一定持续性。蓝筹风格与成长风格交替上涨。多数股票创出2019年以来的新高,甚至接近2018年下跌前的高点。

从各指数表现看,中小市值风格涨幅几乎是蓝筹权重的一倍。创业板综指涨幅最大,高达12.29%,中证1000、中证500、中小板综、500等权表现差别不大,平均涨幅达10%。沪深300、上证综指和上证50涨幅在6%-8%之间。(见图1)

从行业板块表现来看,零售、半导体、软件、多元金融,媒体、医疗设备等表现较好,金融、地产和耐用消费品表现较差。反映出资金在指数被打高之后,风险偏好重回高位,题材股和成长股再获追捧。(见图2)

三、下周市场展望及策略

我们认为始自7月初的本轮行情的重要推动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6月底央行变相降息落地,缓解了此前市场一直担心的流动性边际趋紧的预期;二是6月官方制造业PMI和财新PMI超预期,使投资者对于二季度以及下半年经济数据的预期变得乐观;三是海外资金和居民资金通过基金加速入市,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7月3日,以基金成立日计算,年内权益基金发行规模已达7188.13亿,仅次于2015年,创历年全年规模次高,融资资金增长了1500亿,北上资金净流入了1500亿,极大提升了权益市场的流动性水平;四是近期包含资本市场改革政策的不断落地,科创板和创业板改革快速推进以及券商行业整合预期,增强了投资者对于做大做强资本市场的信心,这也是近期行情表现的催化剂。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当前市场的热度仍在,一般在高市场热度下,行情很难一下终结,这会使短线行情仍有机会,不过因为前期支撑市场的重要因素发生边际变化,会增加市场短线震荡和波动加大的概率。而且7月中下旬左右,随着技术压力和解禁压力的加大,也需谨防市场震荡。操作上,我们认为市场结构性特征和行情轮动仍一时难以改变。半年报业绩预增仍可作为当前重要的选股逻辑,另外低估值股和调整到位的前期热点板块也还可以关注,对于一些涨幅较大的个股则可考虑逐步落袋为安。

突发,美欧贸易战再升级!纳指创历史新高,这只中概股两年亏损340亿,股价竟然比特斯拉还“凶猛”,3个月暴涨4.6倍

蔚来汽车3个月暴涨4.6倍。

全息巨头微美全息单日暴涨281%

5G网络的发展,加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应用。周五,中概股微美全息单日上涨281%,股价从昨日的3.84美元涨至14.63美元。该公司是国内全息视觉AR的代表企业,,该公司产品覆盖全息计算机视觉AI合成、全息AR线上及线下广告投放、5G全息通讯软件开发、全息人脸识别开发、全息AI换脸开发等全息AR技术的多个环节。近期,微美全息宣布子公司将设立合资公司,开展半导体市场业务,以协助公司从全息3D视觉软件领域延伸到下游的硬件领域。

Maxim公司给予微美全息 “买入”评级,并认为公司在增强现实领域的增长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Frost &Sullivan预计,中国全息AR行业的总收入将增长83%,从2017年的360亿元(约50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4550亿元(约650亿美元)。

全息技术与增强实现有所不同,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记录和再现的技术。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显示,A股上市公司中全息技术概念股有易尚展示,联创光电、苏大维格、欧菲光、恒信东方、大恒科技、华工科技、宝信软件、凤凰光学等。

蔚来汽车3个月暴涨4.6倍

蔚来汽车周五上涨2.88%,近3个月累计上涨461.42%,收盘价创历史新高,总市值达178亿美元。消息面上,7月10日上午,蔚来中国与中国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等6家银行进行了银企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六家银行将向蔚来中国提供104亿元人民币综合授信,以支持蔚来中国业务的运营与发展。

此前,4月底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投资者就已经向蔚来中国投资总计70亿元人民币的现金。

财报显示,蔚来一季度业绩亏损17.23亿人民币,2019年和2018年分别亏损114亿、233亿元人民币。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和银行授信,蔚来汽车已经大幅缓解资金压力,流动性将得以充裕。

美国时间周五,国内另一造车新势力企业理想汽车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上市申请,招股书显示,理想汽车将至多募集1亿美元,今年一季度,理想汽车实现营收8.52亿元人民币,净亏损9148.6万元人民币。

新能源汽车龙头特斯拉周五涨10.78%,股价刷新历史纪录。据Teslarati消息,特斯拉的全球充电桩网络最近达到另一个里程碑,其全球快速充电站达到2000座,充电桩设备达到1.8万个。

周五,欧美股市迎来反弹,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道指涨1.44%,标普500指数涨1.05%,纳指涨0.66%,再创收盘历史新高,德国、英国、法国股市均收涨。

从近一周全球重要国家指数表现看,涨跌各异,其中深证成指和上证指数表现最好,分别累计上涨9.96%、7.31%,纳斯达克指数累计涨3.33%,澳洲标普200指数表现最差,累计下跌2.29%。

潜力十足!北上资金重仓的A股10只质地优良个股(名单)

潜力十足!北上资金重仓的A股10只质地优良个股(名单),分别有:万科A ,世纪星源,深振业A ,神州高铁,中国宝安,深物业A,南玻A,深康佳A,深粮控股,深科技。

简单介绍一下这10只优质股的技术优势:

万科A:公司严守“质量第一”的原则,继续强化以“实测实量、交付评估、客户验房指引表”为核心的质量管控。

世纪星源:在“中环星苑”以及平湖旧村改造的所涉相关区域的地块内共同建设梯级能源的供应系统和整个社区冷热源供应服务系统。

深振业A:公司把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来培育,“诚信、和谐、认真、创新”的企业精神、“创造价值,利益社会”的企业理念、形成了较强的凝聚力、执行力和创新力。

神州高铁:专业致力于为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提供监测、检测、维修、保养设备和服务及整体解决方案,业务覆盖机车、车辆、供电、信号、线路五大领域,是轨道交通运营维护领域涵盖全产业链的上市公司。

中国宝安:面对庞大的新材料市场,公司将把握技术与市场两大维度,继续深耕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强化经营和不断发掘新的产业投资机会。

深物业A:实现内生和外延增长;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与英飞拓等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战略资源获取和整合能力不断得到增强。

南玻A:公司拥有高端浮法玻璃生产工艺的自主知识产权,超薄电子玻璃的技术工艺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节能玻璃的研发生产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在太阳能领域的技术及工艺均处国内较为领先水平。

深康佳A:公司的研发能力、营销网络和制造能力都构成公司的竞争优势。

深粮控股:致力于打造云南省农产品流通领域的融资平台,为云南省农产品供应链提供一流的金融服务。

深科技:在行业内处于领导地位,尤其是精密制造行业的自动化设备的研发制造能力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已经逐步成为公司在本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北向资金7月首次净流出,13只北向资金流出的芯片概念蓝筹股一览

公司亮点:享誉全球的空调行业第一品牌,利润和市占率第一的空调企业

主营业务:生产销售空调器、自营空调器出口业务及其相关零配件的进出口业务

公司亮点:亚洲最大激光加工设备生产商

主营业务:激光加工设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公司亮点:国内最大全色系超高亮度LED芯片生产企业,国内光电领域龙头

主营业务:电子工业技术研究、咨询服务,电子产品生产、销售等

公司亮点:企业级WLAN市占率第一,以太网交换机和企业网路由器市占率第二

主营业务:自有品牌产品、系统集成及IT服务和增值分销业务。

公司亮点:显示器总销量全球第一,金融自助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主营业务: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制造,高新电子业务,涉及军事通信、卫星与定位导航、海洋信息安全产业及军用自主可控计算机及网络等领域。

公司亮点:中国印制电路板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国封装基板领域的先行者

主营业务:印制电路板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公司亮点:我国高性能计算机龙头企业

主营业务:研究、开发、生产制造高性能计算机、通用服务器及存储产品、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与技术服务

公司亮点:全球安卓手机市场出货量排名第一的指纹芯片供应商

主营业务:芯片设计和软件开发的整体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

公司亮点:国内光通信、通信电缆、电力电缆产品最齐全的综合性线缆公司

主营业务:光通信网络、智能电网领域高端技术与产品研发、制造及系统集成服务

公司亮点:国家大型信息化工程和电子政务领域龙头企业

主营业务:金税及企业市场业务、金融电子支付及服务业务、物联网技术及应用业务

公司亮点:主要产品为闪存芯片,半导体存储器领域领导企业

主营业务:从事存储器及相关芯片的集成电路设计,致力于各种高速和低功耗存储器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

公司亮点:全球领先的综合性通信制造商、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

主营业务:设计、开发、生产、分销及安装各种先进的ICT领域系统、设备和终端

公司亮点:安防视频监控行业的龙头企业

主营业务:安防视频监控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文末讲个机会,我在6月精选的10只金股,到6月收官,整体涨幅61%,算是比较稳健的了。7月到了,我结合市场热点、趋势,整理了10只金股,目前随着市场逐渐回暖,上升通道已打开,保守预计50%涨幅,感兴趣的朋友,关注笔者简介了解详情。

关注牛股王微信订阅号:牛股王 niuguwangApp

为什么说现价买入世纪互联就是捡钱。主线是2个维度:私有化可行性和市场表现。

一、启迪控股是谁?简单的说启迪控股是紫光股份的控股股东,也是启迪科服的控股股东。即将成为vnet的实际控制人。(摘自紫光股份、启迪古汉年报、vnet公告)原买方团队是紫光国际,为何变更为启迪控股3.88亿美元定增?

推测过程要从去年一家奇葩的A股上市公司说起。紫光股份控股沈阳机床,沈阳机床控股昆明机床,昆明机床去年突然停牌,大意是引入一家境外上市公司,后因触发港股全面邀约收购难度较大而终止,在其中披露了一段话,引起了我的兴趣。“披露了拟收购目标企业的主营业务。”我们知道vnet的主营业务极为特殊,在海外上市相似的中国概念股只有蓝汛一家。因为蓝汛从未发出过私有化邀约,因此可以判定去年昆机停牌引入的就是世纪互联无疑。(摘自昆明机床公告)昆机引入失败后,紫光也没有入股,昆机还因此导致重大遗漏,被中国sec立案调查至今,尚无定论。此时vnet私有化也陷入停滞,但紫光并未停止二级市场买壳的动作,在2月份股灾期间,闪电一次性购入ST中发8%的股份,成为二股东。这家公司非常符合壳的标准,总市值25亿,控股股东只持有17%的股份,紫光只要再有一次在二级市场扫货的机会,就有可能构成实际控制人变更,像万科一样。但st中发非常警觉,在事后启动了停牌和定向增发,防止恶意收购。(摘自中发科技公告)

因此从上述事项推测,紫光未来有可能由其控股股东启迪控股来完成vnet的私有化,我认为这顺理成章。因为启迪控股作为紫光国际的控股股东,能量更大,特别是在启迪科服下有一个启迪古汉。这家公司原名为紫光古汉,年初股权才划转至启迪控股旗下。

二、CB的债权持有人。网上对于拼音的翻译基本都是错的,通过缜密的分析,我还原了4家公司全称:北京诺远创新股权投资中心、上海国投协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宁波华盖德韬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前海珞珈方圆顺景世纪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通过主业查询和股东分析,全部是投资公司,其中3家为私募为何会以零利息持有60个月可转债呢?

因为未来可以转成vnet的ADS或转成vie架构下的实体公司毅云的股权。这种条款的设计明显就是为退市后转换成非上市公司股权而设计。通过vnet年报可见其有20亿左右人民币计价的点心债,正好对应17亿的人民币计价的CB。

三、世纪互联有充足动力私有化。在2014年8月底至9月初,vnet曾遭遇过一轮做空,导致计划发行债券方案的流产,世纪互联属于重资产运营,在北京至少有一半的上市公司或子公司购买或使用过该公司的产品。即便公司亏损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后面我会详细讨论VNET亏损的原因,是否构成未来上市的实质性障碍)高速发展的行业及继续留在美国资本市场不能融资的现实促使公司有私有化的想法。很多球友认为这家公司连年亏损亏损是一家烧钱的公司,我们可以看一下他的客户,包括微软、IBM,通过横向比较法,对标A股鹏博士、光环新网、网宿科技的股价被低估。

四、我们来详细讨论vnet的可持续盈利能力。为什么在A股上市的同类公司全部盈利,而在米国上市的占有市场份额较大的vnet亏损呢?主要基于us-GAAP更加严格确认、记录、计量、报告格式。以下数据以2016年Q1为例:我们可以看到披露的non-GAAP显示EBIT

是盈利的1.08亿。其次non-GAAP和prc-GAAP还有差异。US-GAAP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而PRC-GAAP下符合条件的研发支出是进行资本化,大部分实际操作上国内上市公司基本全是资本化,也就是当期的4186万,并不会形成费用,反而增加了公司的资产。这点对于重资产运营的vnet至关重要。大体包括:R&D 4186万、利息支出5570万、股权激励补偿3347万、收购的无形资产摊销3820万,折旧等。以上这几项我只是简单的罗列,并未详细分析明细项目。但在国内上市后,大体是不用形成费用的,比如如果发行CB,利息支出5570就可以节约。私有化后,国内上市股权激励补偿3347也不用发生,研发支出、折旧、摊销等计量基础的改变也可以减少一大部分,且国内上市要按照PRC准则追溯重述,并不会是US-gaap下的报表,持续盈利完全没有问题。

退一万步讲,假设以上全部是我的YY,世纪互联放弃了私有化。通过数据定量分析,看vnet是否值得现价购买。我们来做一个压力测试。

咱们做最坏的打算,启迪控股只入股,不进行私有化,现在的市价也完全低于以上大股东的价格,而且这种控股股东变更的信息,引入战略投资者如果放在大A股至少三个板,基本不会给你折价购买的机会。

有的媒体说了,增发稀释了原有股东的股权,小股东你有多少股,金山、淡马锡都没说股权被稀释,这就说明一定是博弈后的结果。你损失什么了?有多少人买股票行驶过表决权,股份公司是资合公司,不满意用脚投票,天塌下来有大股东顶着,稀释你多少权益?A股折价定增的多如牛毛,你现在却可以抄控股股东的底。

二、私有化中概股折价率比较

剔除中国信息技术 这样折价262%的不靠谱股票。中概私有化折价率长期维持在44%-11%之间,这也就是小散俗称的套利空间。从连续统计数据看,前8大排名略有升降,依此是

但是在5月份以前,世纪互联的排名往往都是前五名之外。其他的我不想多说,又困了,一家控股股东变化的公司,极有可能继续推进私有化的公司确有如此大的折价。

降价也比当当靠谱吧,雷军、淡马锡18买的还能低过18吗?就算陈升无耻,能低过16.274吗?你现在需要勇敢一点点,想一想如果一旦不讲价,那就是68%的套利空间。

沟通资本与分析师的桥梁,提供有深度的见解

2017年5月19日,*ST紫学(000526)抛出了一则出售学大教育资产的消息,这起一度被奉为中概股私有化及A股同步上市的“经典案例”就这样中途夭折了。令人扼腕的同时,人们不禁要问,导致如此结局,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ST紫学在出售学大教育资产之后,又将会向上市公司注入什么新的资产,来挽救这家已经被ST的公司?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回溯到两年前的那起跨境私有化。

紫光集团私有化学大教育(XUE.NYSE),并同步在A股上市的方案,一度成为中概股回归的运作经典。紫光集团运作的大致思路是,先期通过其全资子公司西藏紫光卓远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光卓远”),耗资6亿元受让椰林湾所持银润投资(000526)的15.59%股权,一举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在此之后,紫光集团随即实施银润投资规模达55亿元的非公开发行和发起耗资23亿元的学大教育私有化两项工作。如此安排的目的是,紫光集团希望用非公开发行融得的资金来完成学大教育的私有化。

根据当时的想法,在完成上述运作后,紫光系将持有银润投资31.7%股份,位列第一大股东,而学大教育的主要股东及核心员工通过认购非公开发行的股票成为银润投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1.33%,二者的持股比例仅相差0.37%,实现对学大教育的共同控制(图1)。在银润投资55亿元计划募资额中,学大教育主要股东及核心员工认购了其中23亿元金额,这一数字与私有化学大教育的成本基本一致,相当于是自己花钱把自己私有化(表1)。

从这盘颇具“匠心独运”的棋局来看,棋眼有两处,一是紫光卓远首先成为银润投资的第一大股东,为后续操作奠定基础;二是之后银润投资的非公开发行能成功(参见新财富2015年9月号《学大教育的跨境转板路径中概股并购回归第一股》)。紫光集团如能顺利将方案实施下去,又将为其商业版图增加一枚棋子。考虑到紫光集团的股东清华控股还控制着启迪教育集团,银润投资转型教育、培训服务产业无疑值得期待。

就在学大教育在境外的私有化如火如荼地进行时,银润投资在国内的非公开发行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从2015年8月开始申请,到正式实施私有化学大教育前,非公开发行事宜始终未能获得监管部门的认可。为完成私有化,紫光不得不启动备选方案,在2016年2月向银润投资提供了3.7亿美元的借款。这笔美元借款的利率为4.35%,期限为1年。优惠的利率从侧面反映出紫光集团对私有化学大教育的支持力度。

有了这笔股东贷款的支持,银润投资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对学大教育的私有化,紫光集团也顺势将银润投资更名为紫光学大,一颗教育培训产业的新星冉冉升起。唯一与初始想法不同的是,紫光并未获得预期的股权,学大教育的主要股东及核心员工也未在紫光学大持有股份,但这并不妨碍学大教育的控股股东金鑫成为紫光学大的副董事长和总经理。

从紫光贷款的时间安排和紫光学大的人事布局来看,截至当时,紫光集团还是有信心在1年内促成紫光学大完成非公开发行,并用募集资金偿还股东借款来实现整个交易的闭环。但事与愿违,其对非公开发行方案再三修改,也始终未能获得监管部门的认可,不得已在2016年底终止发行,紫光收购学大教育的一个棋眼由此被破,整盘棋局也就成了一个残局。

出现这样的局面,是非公开发行方案的问题么?

紫光学大前后对非公开发行方案进行了三次修订,从主要的发行条款来看,比如发行价格、发行规模、认购对象及金额、募集资金投向等均未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很难认为是方案本身设计的原因导致发行工作的失败。对于终止发行的原因,紫光学大给出的解释是,经营情况、融资环境、监管政策要求和认购对象意愿等因素发生了变化。

紫光学大终止发行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经营情况发生了变化,并由此导致融资环境、监管要求和认购对象意愿随之发生变化:经营状况不好,对上市公司业绩及预期股价产生影响,从而影响非公开发行认购对象的融资成本,监管部门也对此产生疑问。诸多因素叠加,导致部分认购对象不再愿意按1年前商定的认购额度进行认购。那么,这里的经营情况,指的是紫光学大整体经营情况,还是仅仅指向学大教育?

紫光集团在完成对银润投资的收购后,陆续将银润投资原有的资产出租给原控股股东经营,由此变相实现了对壳公司资产的剥离;在完成对学大教育的收购后,则拥有了教培服务收入。因此,紫光学大的收入,由经营性租赁业务收入和教育培训业务收入两部分组成。受收购因素刺激,紫光学大的营收规模也由2015年的0.25亿元猛增到13.07亿元,同比增长50倍。其中,教培业务收入达12.7亿元,占比97.24%。

但紫光学大在营收增长的同时,利润却出现大幅下滑,2015年亏损0.1亿元,2016年扩大到1.14亿元,紫光学大也因连续两年亏损被“*ST”。

简要分析紫光学大的财报,其亏损原因大致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巨额股东借款产生的财务费用。紫光学大在2016年2月与紫光签署了3.7亿美元的借款合同,2016年5月实际到账23.5亿元。此后,紫光学大偿还了5亿元本金,相当于紫光学大向紫光借款约18.5亿元,期限大约为半年。按照4.35%的年利率,紫光学大需承担4000万元的利息。加上其他融资费用,其2016年全年财务费用达5300余万元,远超2015年18万元的金额。

二是销售及管理费用金额较大。紫光学大两大业务在2016年实现了毛利3.3亿元,毛利率为25.1%,其中教培业务收入贡献了3亿元毛利,毛利率23.69%(表2)。

从毛利水平来看,紫光学大消化18.5亿元借款的财务费用似乎问题不大,但其2016年的销售费用达1.2亿元、管理费用达2.5亿元,二者合计3.7亿元,一举将2016年的全部毛利吞噬,并还有亏空。也就是说,即便紫光学大没有这18.5亿元的借款,即便其完成了55亿元的非公开发行,实现交易的闭环,但由于其毛利不能覆盖其销售和管理费用支出,也将会是一个亏损的局面。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何监管部门对紫光学大非公开发行未予放行了。

那么,学大教育的经营情况是一直如此,还是被私有化收购后才变得如此?学大教育的成本费用有没有进一步压缩的空间?

学大教育是较早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国内教育培训机构,一度得到投资者的认可和追捧。但从学大教育私有化前3年的业绩来看,其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整体偏弱,要么微利,要么亏损。

年,学大教育在营业收入上虽然有所增长,但每年的毛利在扣除管理和销售费用后就基本所剩无几(表3)。这也就意味着,学大交易虽然能够实现较好的毛利,但由于一直居高不下的销售及管理费用,导致其出现亏损或者微利。更进一步,这是否意味着学大教育在费用压缩上的空间并不是不大?

此外,收购前,学大教育尚能实现29.43%毛利率,收购后则下降到了23.69%,其盈利能力似乎更加减弱。有意思的是,根据紫光学大收购时对学大教育所做的盈利预测,2016年学大教育预计会实现25.48亿元收入,7.4亿元毛利和1.17亿元利润。显然,现实情况并非如预期乐观。

未来,随着国内教育政策的放开,将有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身于教培市场,也将有越来越多的教育资产通过各种方式在A股实现证券化。行业发展的同时,学大教育也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与竞争对手、行业平均水平相比,学大教育的差距似乎越来越大(表4、表5)。

在主业盈利能力改善空间不大、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行业地位不断下降的情况下,紫光学大面临十分巨大的压力。

压力之一是保壳。紫光学大已经连续两年亏损,如果再亏损1年就会被暂停交易。停牌后第一个半年如果还没有扭亏,就会被终止上市,降至三板自生自灭。

压力之二是商誉。紫光学大在收购学大教育后形成了15.21亿元的商誉,如果学大教育还不能实现扭亏为盈,势必要对此商誉进行减值测试。结合学大教育历史经营情况,商誉减值的可能性会很大。一旦如此,又会进一步加大紫光学大的亏损,由此又会进一步增加其保壳的压力。

第三大压力则是来自于18.5亿元的股东借款。这笔股东借款很有可能是紫光通过自身融资渠道筹集得到的,也会承担一定的融资成本。如果紫光学大不能尽快予以清偿,借款所产生的利息不仅将进一步吞噬其利润,而且也给紫光集团自身带来相当的还款压力。

在诸多压力之下,也就不难理解紫光为何非公开发行搁浅后决定出售学大教育资产了。非公开发行不能成行,一不能解决18.5亿元股东借款的问题,二不能投资建设新的项目来提高学大教育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此外,学大教育自身较弱的经营能力会给紫光学大带来越来越大的商誉减值压力。如果此时不当机立断,紫光学大一旦停牌,紫光集团为收购学大教育前前后后投入的20多亿元资本将有可能打水漂。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在完成收购学大教育不到1年的时间,紫光就决定将其抛售。学大教育的接盘方,估计是以金鑫为首的原控股股东和核心员工或其指定的第三方,收购的资金来源就是前期紫光学大支付的收购款。在收购对价上,金鑫估计会在23亿元的基础上按一定溢价予以支付,用以弥补紫光因收购学大教育筹措资金产生的融资费用。

紫光学大完成出售后,就可以一举解决前述难题,重新回归一个干净的“壳”,消除商誉和借款压力。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在完成学大教育的资产出售后,紫光学大就只有一项租赁业务,每年营收不过2000余万元。要更好地利用这个资本平台,紫光集团势必要向其注入新的资产。

对于紫光集团准备注入何种资产,有分析认为可能会是其前期私有化的、集成电路产业的展讯和锐迪科。但笔者认为,紫光集团真想注入的资产或许不在于此,或者说,其即使想注入这些资产,也基本没有可行性。

根据有关报道,紫光私有化展讯和锐迪科的代价分别是18亿美元和9亿美元,因此,即使不考虑收购资金的时间成本和运营增值因素,这两笔股权投资价值至少在27亿美元以上,约185亿元人民币。紫光学大当前股本约9600万股,按停牌时股价36.6元计算,其市值不过35亿元。紫光集团在紫光学大中合计持有22.49%股权(紫光在收购15.59%股权的基础上有所增持),价值约7.8亿元。因此,紫光要将其所持展讯和锐迪科的股权注入紫光学大,将会面临操作上的难题。

一是,如果采取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紫光学大此举将会被认定为借壳上市。

紫光集团在获得紫光学大控制权时,紫光学大(银润投资)的资产规模仅2亿元,展讯和锐迪科的资产规模无疑远超于此,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将因此被认定为借壳上市(重组上市),这样不仅导致重组的审核时间大大延长,影响紫光的保壳,而且审核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太多,大大增加重组的难度。并且,根据重组新规,重组上市时,紫光学大不能同步募集配套资金,这对于资金密集型的集成电路产业而言,不是最优的方案。此外,即使强推,根据股权价值计算,紫光集团将持有重组之后上市公司90%左右股权,届时紫光学大是否还能符合上市公司地位呢?

二是,如果为了规避被认定为借壳,比较可行的方式是采取“三方交易”模式,即紫光学大先将展讯和锐迪科的股权转让给无关第三方,然后紫光学大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式进行收购;或者紫光学大先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募集现金,将上市公司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然后以现金方式收购标的资产的股权。如果这样操作,除非有所谓的“抽屉协议”,否则无论怎样设计,都意味着紫光集团要失去对重组资产的控制权,并且同样耗时很长,整个过程也无法把控风险。此外,由于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受制于募资规模、募资频率等诸多限制,紫光学大也难以在短期内完成收购。“三方交易”的模式将意味着紫光集团将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收购的风险进行把控和平衡,重组的难度大幅增加。

或许,久经资本市场的紫光集团会想出更好的“妙招”来破解这一困局。但在笔者看来,基于现实的压力,紫光集团要向紫光学大注入的资产或另有标的。

魔鬼藏在细节之中,紫光要注入何种资产,在其历次公告中已有所隐现。

2017年3月17日,在学大教育实际控制人金鑫辞去紫光学大董事的同时,紫光学大董事会增选了1位名叫乔志城的董事。此君曾供职于涌金集团、上海复星、紫光集团等多家公司,最近的一个职位是担任宏茂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茂微电子”)监事。宏茂微电子原为台湾半导体封测企业南茂科技的全资子公司,南茂科技通过ChipMOS TECHNOLOGIES (BVI) LTD. (ChipMOS

南茂科技与紫光的渊源要回溯到2015年。当时,紫光拟以增资方式向南茂科技投入24亿元获得其25%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但该笔交易并未获得台湾地区监管部门许可。不得已,在2016年底,双方选择在中国内地进行合作。具体的合作方式是,南茂科技将其所持有的宏茂微电子54.98%股权,以约5亿元的价格转让给紫光国微、宏茂微电子核心员工等相关方。交易完成后,南茂科技持有宏茂微电子45.02%股权,紫光国微持有48%股权,宏茂微电子核心员工和其他投资人持有剩下的6.98%股权。

转让完成后,宏茂微电子的股东又按持股比例等比例增资宏茂微电子,增资额为10.74亿。据此计算,南茂科技等于是将股权转让款几乎全部又投入宏茂微电子,宏茂微电子的股权价值也上升到20亿元以上。比较吊诡的是,为何紫光等投资者不直接采取增资的方式来重组宏茂微电子,反而采取了股权转让再增资这种比较复杂的方式。因为这两种方式,紫光付出的成本是基本相当的。

根据宏茂微电子的股权架构及股东情况,南茂科技和紫光国微在宏茂微电子董事会的人数安排上也旗鼓相当,宏茂微电子由南茂科技和紫光国微共同控制,公司无实际控制人。这样安排的好处显而易见,紫光在将宏茂微电子注入紫光学大时,尽管宏茂微电子的估值会在20亿元以上,但由于其并不被紫光所控制,因此也不会被认定为借壳上市。由此会大大加快审核进度,宏茂微电子无疑是紫光拟注入紫光学大的优选资产之一。

另一个已确定的资产,就是紫光学大在公告中所称的Prime Foundation Inc.(以下简称“PFI”)51%股权。这家公司也是被台湾半导体企业台湾大众全球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台湾大众”)所控制。参照紫光与南茂科技合作的思路,双方合作的标的大概率也位于中国内地。

根据台湾大众的公司宣传资料,其在中国内地有3间厂房,分别是广大科技、广上科技和才众电脑。这3家公司的股东分别是Broad technology、PFI和Perfect union global Inc。由于无法得知这3家离岸公司之间的股权关系,无法判断紫光是否可以通过收购PFI控股权的方式控制广大科技等全部3家工厂,但可以确定的是,紫光将会至少获得广上科技51%控制权。PFI此时并不由紫光控制,也就没有被界定为重组上市之忧了。

综合上述情况,此次紫光集团拟向紫光学大注入的资产,更有可能是与台湾地区企业合作的标的。在具体的注入方式上,将会采取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配套融资的方式,这是因为,重大资产重组的配套融资既不受18个月内不得再次融资的限制,也不受非公开发行最多只能发行相当于现有20%股本的限制,操作空间大大增强。

在完成重组后,预计紫光集团在紫光学大的持股比例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紫光集团在紫光股份、紫光国芯之外,又将获得一个集成电路产业的资本运作平台。紫光集团将会把紫光学大变更为什么名称呢?

至于学大教育,在首次尝试A股市场证券化失败之后,根据其现在的基本面以及监管部门审核紫光学大非公开发行方案时的态度,恐怕一时之间难以再找到一家上市公司对其再次进行证券化。除了单飞之外,另一个可能的方案是,学大教育继续保留在紫光集团体系内,与其旗下启迪教育集团重组,同时引入社会资本对其进行改造投入,在完成相关产业布局和竞争力提升后,与启迪教育集团一起再次进行证券化。

清华控股旗下现已形成三大资本运作平台——同方、紫光、启迪。就资本运作风格而言,相较于同方的稳健、启迪的稚嫩,紫光在三兄弟当中显得尤为突出,其风格甚至可用“彪悍”来形容。

紫光集团背靠清华,借助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的推力,在其掌舵人赵伟国的带领下,近几年在资本市场风生水起:2013年私有化全球第三和第四大手机芯片商展讯与锐迪科、2014年为“展讯锐迪科联合体”引入英特尔的15亿美元投资、2015年又收购惠普旗下华三通讯51%股权、2016年收购学大教育,大型交易每年都有。清华以超常规速度将紫光集团打造成为与国际集成电路巨头抗衡的信心和决心跃然纸上。

在主业大手笔布局之外,紫光集团还在资本市场持续小手笔运作,比如认购浪莎股份、山东金泰、欣龙控股、威尔泰、宁波富邦等一众小市值公司的股份;参与TCL集团、航天通信及太平洋等上市公司的定增、配股等。

在这看似繁杂的运作手段之下,其实隐含着一条主线,就是紫光集团试图将其旗下的每一项业务或资产尽快予以证券化,提前布局某些小市值公司,主要是为以后自己资产的各自单独证券化奠定基础,实现产业与资本的有效对接,为企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而对于某些较大型的公司,则主要以获得投资回报为主要目的,以期完善自己的投资组合。

集成电路产业是国家积极鼓励发展的产业之一,紫光集团则是我国半导体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四大领域的四大龙头企业之一。紫光集团现在除了紫光股份、紫光国芯、紫光学大“三驾马车”之外,还有大量的非上市资产急需证券化,典型者如展讯和锐迪科,加之其雄心勃勃的海外扩张战略,紫光现有的“三架马车”或不足以承载整个集团的资本运作和产业发展的资金需要。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将会不断有新的上市公司被紫光集团纳入怀中,紫光系旗下资产借壳上市的动作也会连续不断。

不过,回溯学大教育的收购,这起留下一地鸡毛的并购应该给紫光留下不少经验与教训。从最初的信心满满,到最后的仓促收场,紫光的体会想必深刻。紫光收购学大教育的规模仅为23亿元,相较于当前动辄百亿以上的收购,完全不在一个量级。成功的收购都是相似的,不成功的收购各有各的“不幸”。

紫光收购学大交易的“不幸”之一,就是标的资产质量差强人意,无法给收购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无法通过非公开发行实现交易的闭环。与之相比,几乎与紫光收购学大教育同时进行的洛阳钼业270亿元境外并购及配套的180亿非公开发行就顺利完成交易,关键之处还是在于洛阳钼业收购的资产都是世界级的优质资产。

紫光收购学大交易的“不幸”之二,在于项目拖延时间太长,丧失了最有利的窗口期。在紫光学大实施非公开发行的2015年,整个A股市场的并购潮流涌动,非公开发行的规模一个比一个高,此时抓紧做完的项目都得以“修成正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审核标准和口径日益严格,在标的资产质量欠佳的情形下,如愿获得通过的难度大大增加。还是那两句话,打铁还得自身硬;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随着减持新规的出台,紫光集团又将如何下活紫光学大这盘棋呢?(完)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供受众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任何参考本文所作的投资决策皆为受众自行独立作出,造成的经济、财务或其他风险均由受众自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000938 紫光股份股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