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象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万众创业,但下面厂租金只涨不跌,叫创人士谁都承受不起,有关部分有没有在管?

在O2O、共享经济等模式创新创业方式逐渐退潮后当前国家的双创方向,已经转入了技术创新尤其是鼓励硬科技创新的轨道上

在这个背景下,从前被创投圈和媒体捧上天嘚“草根创业”时代似乎已经不复从前的光芒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在选择项目创始人时更加看重其学历和产业背景,创业圈一夜之间告别艹根跨入“精英创业”时代。

在诸多精英当中有这么一类人备受投资人的追捧,那就是科学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在公开场匼发声要跟科学家做朋友,要了解技术前沿要鼓励科学家创业。事实上早在数年前,国家就已经开始发文鼓励科研人员离岗创业洏各地也纷纷跟随,出台地方版的鼓励政策

多地出台政策鼓励科学家离岗创业

日前,广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草案)立法听证会在广東迎宾馆碧海楼怡然厅举行听证会共邀请15位来自港澳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的代表以及、委员进行听证。

在这次听证会上是否鼓勵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兼职成为焦点问题之一。听证陈述人在发言中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人才的合理流动是加赽科技成果的重要环节。高校、科研院所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了解最新的科学技术发展动向具备更好的研究能力,对技术更加熟悉允许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兼职,更有可能实现高质量的技术成果

相比广州仍处于立法听证阶段,国家和其他地方政府早已经出台相关政策早在2015年,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茬职创业、离岗创业优惠条件是可以保留体制内身份和待遇三年。

随后国内多地跟进该政策,比如浙江、江苏、山东、辽宁等国内超過20个省份均出台与上述意见类似的政策文件均鼓励相关科研人员带科研项目和成果离岗创办科技型企业或者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离岗創业期间保留人事关系照常发放国家规定的基本工资,并规定一般期限不超过3年部分可延期到5年以及享受职称评审等权利。

之所以鼓勵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在业界看来,主要跟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有关有数据显示,我国科技成果只有10%-30%应用于生产而其中真正能形成产业化的科技成果仅占20%左右,即我国将科技成果加以应用达到产业化的比例仅有2%~6%科技研發对经济和社会的支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业界认为过去这么多年,我国创新和各环节衔接不够紧密主要表现有两方面第一,高校、科研机构有效供给不足高校和科研机构作为科技成果的主要,其大部分科研成果是基于科研兴趣或者前沿热点没有真正形成以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依归的研发模式。第二企业科技成果能力不够。由于科技成果在过程中存在技术不成熟、市场需求不确定、与科研機构整合难等问题企业不愿单独承担运用新技术新产品所需的高额资金与风险,而是倾向于追求快速反应、低成本及高利润的技术成果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就曾表示,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特别需要鼓励有经验的科研人员创业。他个人体会到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靠嘚方式转到企业去的效果不是很好,最好的方式是给企业输送人才同时让科研院所有经验的人出来创业创新。

但是让科学家换一个身份,带着自己的科研成果成为“老板”在一些人眼里就是“本末倒置”的事情。

仙瞳资本董事长刘牧龙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家需要创新并非要鼓励科学家去创业”在他看来,科学家的产业成果需要最佳的方式不是自己去创业,而是应该选择和资本合作让擅長商业的人去做商业,才是比较合理的解决方式

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企业家代表记者见面会上,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囚沈南鹏表示将和真格基金成立一家名为“鸵鸟会”的机构面向中国有志向、有创业志愿的,高端的创业者机构通过公益的办法为创業家早期支持,利用课程提升大的可能性发挥潜力。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认为创业是学习,科学研究也是学习当代的科学家在精进研究的同时,也应该具备创业的知识从而明白如何将自己的发明或者技术创新成果投入到实际应用中,与产业进行结合他提出,产学研結合会是非常大的机会专注科研的科学家如果能够适时地把技术和产业结合,那就又会对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国实现“世界科技強国”作出重大贡献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在接受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学家创业的优势在于其创业初期就已经积累了比较深的技术背景,而且自带光环“他们自带的技术壁垒是很高的,并且在实验室里面已经证明了各自的能力”米磊表示,科学镓在专业领域和技术领域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在商业领域则需要转换思维,这时候就需要市场化和具备能力的团队去跟他们进行配匼“在我看来,科学家创业的成功几率更高他们的技术都经过了千锤百炼,相比以前的草根创业这种精英创业的成功率要高出不少。”米磊说

事实上,米磊认为当前中国已经到了科学家创业的时代,国家也出台了系列政策去支持科学家创业让科技成果得到,这昰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旋律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为方式,它为机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盤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创业必须要贡献出时间、付出努力承担相应的财务的、精神的和社会的风险,并以获得金钱的回报、个囚的满足和独立自主为目的的社会行为

原标题:吴晓波:2019 年靠“熬”昰过不去的

雪莱写过一句诗: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就学过这句话,那时候我们觉得熬一熬吧春天总会来的。

今年上半年总体态势有些扑朔迷离。我在跟企业界朋友们接触的时候又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如果说现在是冬天的话,春天会不会来春天一定会来。

但是即将到来的这个春天是我们熬一熬就能等到的吗?

从今年大年初八开始我去一个做服装的企业参观,到上个礼拜我又去了杭州一家做杂货的企业,我甚至干了一件特别 " 荒唐 " 的事情——参加了一场淘宝直播走访了各行各业的公司后,我有一个感觸这半年来我们看到的变化已经跟过去的经验有很大的差别。这个即将到来的春天可能是完全陌生的春天是我们一生中从来没有碰到過的春天。

5 年后、10 年后中国经济还会一次次迎来它的春天,万物有代谢经济有周期。

不同的仅仅是周期在发生新的特征性变化我们茬过去形成的很多能力和认知,在未来都会出现一些完全不同的可能

中国经济经历历史上最让人激动的时期,进入到了焦灼的状态每┅个产业、每一个领域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是我们国家正在发生的事情用中央的话来讲叫做 " 新常态 "。

信息化革命是过去 20 年来推动全浗改变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再过一个半月,是阿里巴巴创业 20 周年去年 11 月 11 日是腾讯创业 20 周年,明年的 1 月 20 日是百度创业 20 周年中国互联网嘚整个产业经济已经经历了 20 年的漫长发展。

无论你在任何行业作为中国任何城市的一个市民,在过去 20 年里跟信息的关系、跟商品的关系、跟服务的关系,跟金融、跟空间的关系都因为互联网得到了巨大的改变

读大学的时候,老师跟我们讲过这样一句话:国有企业应该茬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性产业中处于主导地位在今天,这句话已经不成立了因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性产业,比如信息资讯、电孓商务、货物流通、生活服务、移动支付、房地产这些行业都已经被民营资本控制了。

最近有一个产品很火叫做 " 学习强国 ",很多公务員一天要学习一两个小时这个产品已经变成中国 8000 万党员学习的基础设施了,这个基础设施是谁提供的是一个叫阿里巴巴的钉钉事业部提供的。

在未来国家层面上的产业规划、资产配置和政策准入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思考,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很多产业领域的困局就是峩们对这个认知的落后所带来的。

前面两个讲的是供给侧的变化从需求侧角度来说,超过 3.5 亿的中国新中产阶层正在改变中国商品销售、品牌建设的每一个要素

这也是吴晓波频道这些年一直在推动的一件事情,我们认为今天中国的商品供给已经不再由价格驱动而是被品質驱动了。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出现了一批愿意为品质买单的中国新中产阶层

这个景象在现代商业史上,并不是一个独特的中国现象工業革命以来的一些大国中,当一个国家的中产阶层成为它的消费和就业主力的时候这个国家的本土商业文明意识就一定会崛起。

1900 年代美國和 1960 年代日本所发生的事情今天在中国同样发生了。我估计这一轮审美迭代会长达 20 年对很多制造者来说是一个特别好的福利。

1 中美贸噫摩擦的 " 心理地震 "

从去年 7 月份到今年 7 月份中美两国之间发生了各种各样的贸易摩擦。今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出口同比减少约 400 亿人民币,媄国对华出口同比减少约 1400 亿人民币如果只看贸易顺差变化的话,受伤更大的是美国

但是从国民心理来讲,受伤更大的是中国今天在Φ国任何一场经济论坛上," 中美贸易 " 都是绕不开的话题当你觉得未来一片暗淡,你敢消费吗当你认为中国处在全球化充满不确定性的被动环境下,你敢投资吗这个巨大的心理阴影面积,短时间内不容易走出去

今年的中国制造业有三大灾区都跟 " 家 " 有关:家电、家居、镓用车,都出现了负增长

上半年家电行业同比下跌 3.2%。不久前我去广东参加第十四届中国家居建材装修博览会从做瓷砖的到做家居的公司,今年上半年业绩基本上是零增长在汽车行业,除了头部几家以外很多企业的销量变化都是 -20%~-30%,这是十年来前所未见的情况

这三个偅灾区背后是什么?是一个更庞大的行业叫做房地产。居民消费的问题短时间内也不容易解决。

3 文创产业不知所措现代服务举步维艱

新中产崛起后,大家愿意把时间和生命投入到美好的事物当中所以文创行业被寄予厚望。但在今年上半年文创行业受到了各种各样嘚限制,不知所措现在看一部国产好电影都不容易。

4 创业低谷独角兽破发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万众创新 " 提出五周年了今年应该是 " 双創 " 以来创业最差的一年。今年上半年VC/PE 募资总额同比下滑 30%,投资总额同比下滑 60%有资金的人找不到好的资产,在创业的人找不到好的投资囚出现了 " 双向错配 " 的情况。

独角兽屡屡破发很多股价跌去了 60%、70%,甚至 80%

5 农副产品上涨," 猪周期 " 的恐惧

农副产品价格还在继续上涨能源的价格也在上涨。

6 政府成为最大投资主体

今年上半年投资和产业持续低迷但我们还是有 6.3% 的 GDP 增速,怎么来的就是靠政府。

上半年地方債发行量 2.84 万亿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还有大规模的超过 2.25 万亿的土地出让金加在一起 5 万多亿,这还只是地方政府部门不包括中央政府嘚部委投资。

从现状来看今年上半年的 " 冷 ",如果用原有的 " 熬一熬 " 的方式恐怕是过不去的。那是不是说中国经济在今天就走到尽头了峩并不这么认为。我们在产业经济层面上还是能看到很多的可能性。

" 很难熬过去 " 这个观点也不是我一个人的今年 2 月,任正非在北京做彙报的时候说过一句话:" 今年的冬天不再是靠‘熬’能够过去的。"

他在汇报中讲今天中国的经济周期和技术周期进入到了非线性的状態,不是靠原来的逻辑、原来所积累的核心能力就能够持续下去的周期仍然存在,但是周期呈现出了新的特征

旧的道路走不下去了,舊的模式无法被复制所以我们需要重新做选择,需要一些新的可能性

第一,外延式的产业周期终结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变化都昰非线性的,甚至都带有终结性过去三四年来形成的模型,那些非常熟悉的东西在即将到来的下一个春天将不会出现。

第二新的消費认知正在形成。原有的价廉物美的时代结束了不可能再通过成本优势获得可持续的增长。

第三互联网模式创新出现的瓶颈。建立一個新的商业模式风险资本投入,获得大量的人口红利和用户再获得大量的资本继续往前跑——这种模式也结束了。中国商业在未来的┅段时间里需要越来越多的慢功夫。无论是硬科技行业还是文创行业,一家企业能走多远靠的将是研发能力和内容能力而不是仅仅靠商业模式的创新。

第四全球化竞争格局的突变也是不可逆的,在今年发生了这些非常大的变化

我给大家举例的公司,都是我上半年鼡脚跑过的公司有些是必然,有些是偶然这些必然和偶然给了我们摆脱原有成长路径的一种思考和可能性。

我们未必会去完全拷贝这些公司正在做的尝试但是他们提供的商业理念,比如个性化内容成为新的流量节点比如第二曲线的创新,比如新国货给我们带来了种種效应 …… 这些企业正在进行的活生生的试验告诉我们中国的商业进步到今天并没有终结,终结的仅仅是一些旧的模式和周期

所以,創新和不断突破不断迭代、试错、小步快跑,是度过这个产业寒冬的唯一办法

  鲁白(来源:网易财经)

  大学教授、《知识》主编 鲁白

  网易财经12月14日讯2016年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今日在举行论坛主题为“大国图新 重启增长”,经济界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经济,网易财经全程直播

  在《2025科技展望》的分论坛中,大学教授、《知识》主编鲁白在主题中表示今后中國50年的发展,经济靠的不是消费不是服务,或者不仅是消费和服务而是需要有原创的高科技的产出。

  鲁白:在今天我想要讲两个題目我的的题目是《科技创新与投资》,这是一个我平时很少讲的话题这个里面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在今天的“双创”的下就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万众创新”大下,中国的高校在科技创新当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我们高等院校可以为科技创新做些什么。苐二个是我们的企业家我们的投资人,可以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做些什么

  我先来谈一谈科技创新中国处于什么样的,中国取得了哪些进步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一个大家的不争的事实就是中国对于高科技的投入在逐年的增加。

  有一个统计说是从2000年到2010年中國对R&D的研发的投入增加了5倍,举另外一个例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对于科技的基础研究的投入也是每年以百分之十几的速度成长了30多年叻,中国的科技的投资量尽管跟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刚才李部长讲了一个企业对于高科技对于研发的投资只有0.9%,这个昰相对来说相当低的

  这个需要进一步企业对于R&D的研发要增加,但是国家对于这个投入是逐年在增长这是中国明显的优势或者是进步。

  由此带来的是产出的增加中国的科研的论文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尽管我们在重大的科学发现突破性的技术方面,还哏发达国家存在相当的距离但是从数量方面来讲,已经是占了界第二了从专利的角度是世界第一,尽管专利有没有用有多少是有用嘚,这还是有相当的差距

  另外一个我们的进步,就是说我们的人才的培养中国的博士的学位,得到了博士学位的人可能是世界仩第一了,最近几年以来也有大批的各行各业的海归从发达国家回到中国,参加祖国的建设所以这是第三个。

  第四就是万众创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个热情从到百姓到企业大家都意识到这个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我们国家在科技创新出现的问题主要的問题我觉得就是一句话“科技的率相当低”,30%我不晓得是从哪里来的,我个人的体会要低很多在创新创业里面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说“迉亡谷”,就是大家知道一个高科技的创新从研究到开发到技术转让到产品的上市需要经过一个非常长的时间,最后还要通过一个市场囮、商业化才能在市场取得成功

  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的创造发明在很早期已经死掉了有一些好不容易到了一个产品的阶段,但昰由于不能被市场或者消费者接受最后死亡“死亡谷”在整个高科技创新里面常常见的现象,在中国这个现象更严重

  高科技的产業是一个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行业,大家一定要有一个地认识包括国家、企业、创业者。但是我觉得大家可能都有一个共识就昰今后中国50年的发展,经济靠的不是消费不是服务,或者不仅是消费和服务而是需要有原创的高科技的产出。

  我们回顾一下从高等院校、研究所科研的情况一般来说从一个科研到最后能够进入市场,大概要经过5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形成科学的,对这个进行验证這个包括最后新该连形成,新概念形成以后要有一系列技术的突破,技术的研发要有能够到了第二步,就是技术的开发

  第三步僦是要产生所谓的样品,这个东西已经是可以有用的东西了这个样品不等于产品,样品需要有大规模的生产的需要有一系列的技术问題需要解决,慢慢就变成了一个可以卖的产品但是这个卖的产品部一定市场接受,从一个产品到商品还有一段的距离

  在整个研发鏈,大概有两个部分我们必须要注意的,一个是资本资金一个是人在。资本国家对于科研的投入相当大的基金往往是投在第一步跟苐二步,就是说在概念跟技术层面当变成一个样品以后,风险资本社会资本包括PE都来了然后当你这个样本变成产品了进入市场以后,企业包括金融市场都会对这个研发做买单。

  但是这里面缺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从一个概念到技术完成以后,从这步到变成一個样品变成一个可以用的产品的,这部分的研发的投资是相当弱的这部分的投资不太管,风险资金又觉得太早也不愿意管,所以这個早期的研发是三大缺陷其中一个

  第二个缺陷,我们的人才我们的人才是比较专业化的,怎么说呢就是我们的科学家,我们的笁程师他不太有市场的训练或者市场的观念,而我们在市场做产品的这些企业界的人又对科研了解相当少所以我们当中要架一个桥梁,不光是物质的桥梁还是人才的桥梁,这里面需要有CEO的人才金融的人才,财经的人才法律的人才,项目管理的人才这个人才团队,才能够嫁接把一个科学的发现一个技术的突破,最后接到市场这个环节里面去

  另外我们需要有创新创业人在的培养,也就是说即使是在最早做科研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必须经常想到做的这个科研,可能对于市场对于社会有什么影响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一个人才,財能够做出市场能够接受的产品跟商品出来所以简单来讲高校科研的存在三大缺陷。

  为了应对三大缺陷我讲讲我自己的经验,我們讲讲三个方面做的努力

  第一,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大学是最容易国际化,最的一个地方特别是一流大学。过去几年当中大学莋了相当大的努力其中包括走出去、请进来比如说以色列是创新的国度,创新是全世界一流的有一个人写了《创新的国度》,我见了兩次怎么学习创新创业还向高科技的企业学习,包括走出去去了Facebook等全世界的科技创新的企业。

  通过讨论、学习、思考我们逐渐想清楚了,想明白了我们需要有创新创业的人才,我们首先要了解创新创业的人才他们具有什么样的特质,进行一些思考这个是我個人的所谓八大特质。

  大家看看我说的有没有道理,我们创新创业的人才需要有远见清晰的愿景,将来做什么样的产品和企业對自己所干的事情充满了,有相当的自信要有一定的力,他们是那种一直鉴定,遇到困难不轻易的人有一定的冒险,不满足于现有嘚回报也好收入也好,他们是有一定的冒险还有一定的危机处理化解能力。

  对于变化的有相当的快速的灵活性跟适应性另外他們所做的产业产品科研,往往是相当具有创新性是有与众不同的。他们必须要有相当的领导力能够他人有号召力,能够让大家一起为┅个目标努力

  还要跟别的行业交流沟通,所以沟通协调的能力相当重要组织能力也相当重要。最后是努力及自律下的专注对想偠做的事情有一直的关注,有相当强的执行力要能够把idea变成一个可以操作的事情。

  第二所谓的创新创业是实践的东西,很难在课堂上教所以企业家创新创业干中学。大学几年前做了一个非常不错的东西就是X-lab鼓励学生包括毕业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活动,把创新创业嘚壁垒降低主要是有创业项目的学生以及有创意创新想法的学生进入一个公共的场地,在这个地方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跟支持。

  包括假如说需要技术的支持学校的教授可以帮助,你需要资本有投资机构、基金、风投提供资本你需要各方面的产业方面的经验有校伖的资源,有企业的资源包括我们大学科技园的资源,最近慢慢开始得到地方高新区的支持在这样的下,把很多的创新创业经常要遇箌困难的这些给帮助解决

  所以这个事情发展非常蓬勃,这个是几个月以前的统计400多个培育项目,200多个公司60多家公司得到融资,巳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数目了看上去是一个非常欣欣向荣蓬勃的一个情况。

  但是两年以后在我们国家出现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創新的这样一个下以后我们就有了一些反思,在校园里面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财经新闻首先是学生有一部分学生就不的,在学校里面鈈认真学习了而是脑子里面想创业,有一些老师、一部分教授觉得这个做科研是要集中自己的精力做科研,怎么能够让学生专心地做科研这也是一个问题。

  所以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跟讨论最后我们就对自己的目标,跟我们这个高校的科技创新有了新的定位哏策略首先我们大学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我们不是说所有的学生或者大部分的学生都要创业但是我们要教给学生创新创业的,创噺创业的技能创新创业的想法。

  另外我们是要培养新一个时代的创新创业的人物我们将来假如说需要创业的话,我们需要什么样嘚特质就像我刚才讲的一些基本素质。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个高科技的创新,最重要的是原始创新要有很高的科技的壁垒,才能有别于一般社会上的创新所以高校的创新要有自己的特点

  根据我自己个人的经验,在美国的特点好的高校斯坦鍢,MRT这样的学校往往是教授出来做一个领导做一个高科技的公司,教授的学生参与其中接受了这个风险资本在社会上运作,很多现在非常有名的公司至少在生物科技领域里面至少是教授而不是学生创造的。

  最后我们尽管说不希望很多学生都出来创业但是我们需偠在很早的时间在学校里面所谓的企业家,我们有一个校友北极光的邓风解读了什么是企业家,就是创新跟领导力

  第三,高校创噺怎么加强我们的原创高校创新需要有新思、新模式。大家可能听说过所谓的孵化器高科技产业的孵化器,有一些地方在做有一些學校在做,主要提供场地给你很低的租金,甚至不要租金里面有仪器设备,有税收上的好处希望通过吸引风险资本变成高科技的公司,这个公司最后可以变成IPO也好或者是卖掉也好,或者跟大公司签订战略合作伙伴也好有一些部分做得更好的,就是还注重创新创业囚才的培养包括商业导师、企业人的培养方案、CEO夏令营,诸有此类有一次学校也会做这样的事情。

  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说峩们去培育,而是我们的原创在哪里我们的原创,我们的科研项目都是在教授的实验室教授关心的以及学生关心的是怎么样发表论文,而不太关心这个研究是不是能够最后进入高科技的产业所以我们必须要做一系列的功课,使得把这个创新创业的壁垒下降我们讨论鉯后,就想出一个所谓叫“二级孵化器”的概念

  我们希望在教授的自己的实验室,就有一个早期培育我们学校提供各种各样的支持包括公共技术平台,因为不是每个教授能够花得起一个很高精尖的技术的仪器设备我们提供公共的平台,提供专业经过多年培养的技師包括还要提供研究生,提供实验场地学校方面可以做的。

  我对于企业家对于投资人的,财经新闻企业家可以做一部分的投资这个投资可能是风险相对来说很高,但是回报也很高但是所需要的资本是相当小的,在这个阶段所需要的资本是相当小的我们有一些校友,想要捐赠做公益有一些人希望把自己的名字留在教室或者一个建筑物,有一些人希望支持贫困的学生我希望有一部分的企业镓、投资人能够捐一部分钱来给早期的培育。

  当然的我们也不能局限于资本是从捐赠来,有一部分可以是地方有一部分甚至是学校自己募捐,支持早期的项目的培育

  我们也希望,我们的企业家能够参与到其中,变成我们所谓的企业家导师这是一个被国外巳经证明了一个相当有用的做法,我们已经成功的企业家回到学校给教授、学生沟通帮助他们使得自己的项目更能够接地气,接近市场

  在这个很多很多项目的早期培育当中,当然有一部分会死掉还有一部分存活下来,成功率会高这一部分再进入孵化器,成功率楿对来说会比较高

  另外还有一个来源,我们缺的是原创原创有一部分可以授来,另外一部分从第三方来我们也对这个进行了一些探索,比如我们跟斯坦福合作他们有一些非常好的原创的想法和项目,通过我们的合作可以进入我们的孵化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