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妈妈准备购买这些食品,先估一估 再计算,100元够了吗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152
馆藏资源大部分来源于互联网,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提出指正, 将立即删除。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2017秋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下载积分:600
内容提示:2017秋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0:31:55|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6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2017秋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关注微信公众号与《》相关:
- Copyright & 2017 www.xue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本周五秋游活动,本周课时安排是3课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本周五秋游活动,本周课时安排是3课时。
&&本周五秋游活动,本周课时安排是3课时。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晨曦)_甜梦文库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晨曦)
第一单元第 1 课时除法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 P1 的例题、P2 的想想做做 1-5。 教学目的: 1.经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方 法的探索过程,能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除以 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 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探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商的位置,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格式。 教具准备:46 根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一、温故而知新: 1、口答: (1)30 平均分成 5 份,每份是多少? (2)24 里面有几个 8? (3)20 里面有几个十? (4)48 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4 个 20 是多少? 2、解决问题: 师:快开学了,同学们都在积极准备学习用品。有两个同学一共买了 16 枝铅笔,平均每个同 学买了多少枝? 问:怎样列式?你是怎样算的?会用竖式计算吗? 3、谈话:那边还有两组同学在买铅笔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买铅笔中的数学问题吧。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 (1)课件出示:情景图左半部分。 ①问:从这两个男孩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②师:要求“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怎样列式? 板书:40÷2= ③师: 40÷2 等于多少?独立思考如何得出这个结果的, 与同桌相互说说, 并把结果填在书上。 ④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A.因为 4÷2=2,所以 40÷2=20。 B.4 个十除以 2 等于 2 个十,2 个十就是 20。 C.4 捆小棒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 2 捆,就是 20。 (2)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 ①让学生独立完成。 ②问:你在做题时是横着做的还是竖着做的?为什么竖着做? 让学生比较每组上下两题在计算上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形成算法。 (3)小结:刚才学习的这些口算就是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2、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①问:这两个女孩也在买铅笔,她们一共买了多少枝呢?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②师:要求“平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怎样列式? 板书:46÷2= ③师:估计 46÷2 的商是几十多?你准备怎样解决? 学生尝试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④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A. 摆学具:拿出 4 捆 6 根小棒,先分整捆,每人分得 2 捆是 20 枝;再分单根, 每人分得 3 枝,合起来是 23 枝。 B.口算: 40÷2=20 6÷2=3 20+3=23 帮助学生把操作抽象成分步口算: 每人先分得 2 捆,是 20 枝 40÷2=20 再分得 3 枝 6÷2=3 合起来是 23 枝 20+3=23 问:这几题你也能说出口算过程吗? 96÷3 84÷4 55÷5 ⑤师: 其实 46÷2 这题我们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回忆分小棒的过程, 你会用竖式算一算吗? 4 人小组讨论竖式的写法。 ⑥问:谁来完整说说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结合学生讨论的情况板书竖式,并讲解笔算过程: 师:笔算 46÷2,从哪一位除起,除得的商写在哪里?2 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学生讨 论)2 乘 2 得 4,4 减 4 得 0,因为还要除个位上的数,这里不写 0。为了看得清楚,把被除数个 位上的 6 移下来接着除,接着会算了吗?(竖式略) 师: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笔算过程,笔算 46÷2,要从哪一位除起?除得的商写在哪里?被除数 十位上的数除过以后再怎么办?商又写在哪里? 三、巩固深化、拓展提高: 师: 在买铅笔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相应的口算和笔算, 下面就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 际问题吧。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 4 题: (1)让学生仔细看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独立解答。 (3)集体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 5 题: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要知道哪种树苗每棵的价钱贵一些。 你打算怎么办? (2)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预设: 解法一:48÷4=12(元) 63÷3=21(元) 12〈 21 所以杨树苗每棵的价钱贵一些。 解法二:由图中的信息知道,杨树苗买的棵数多用的钱数少; 而松树苗买的棵数少用 的钱数多。所以杨树苗每棵的价钱贵一些。 四、全课总结、内化新知: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吗? 五、当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 3 题。 六、教学后记: 第 2 课时除法的验算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 3-4 页。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位数除整十数除法的两种验算方法; 2、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对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重点: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两种验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商品的画片,做游戏:这里有 3 元一块蛋糕, 请同学们来想一想,做一做; 1、买这样的一块蛋糕要多少钱?买两块呢? 2、如果我有 12 元钱?能买多少块?27 元钱能买多少块?你是怎么想的? 3、36 元可以买多少块? 二、新课学习 1、一起讨论:怎么样证明 36÷3=12 是正确的呢?12×3=36 2、试一试: 这些除法算得对吗?9÷3=3 63÷3=21 94÷2=47 3、65 元可以买多少块蛋糕?65÷3=21(块)??2(元) 想一想:你能验算吗?21×3+2=65(元)你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练习: 1、与同座位同学合作,互相验算。 2、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 1、2 题。 3、一边说一边做第一 4、5 两题。 四、教学后记: 第 3 课时练习一(1)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练习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 5 页。 教学目标:巩固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口算和 笔算,及除法的验算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练习重点: 1、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解法 2、学会找到场景图中的隐含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难点: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解法笔算和验算 教学内容 一、基本题练习 1、做 P5(1)。口算题。 直接写得数。(看那一小组做得最快) 选择几题,说说是怎样算的。 2、做 P5(2)前两题。 做在课堂练习本上。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叫一位学生说说验算的方法。 3、做 P5(3) 先算一算,填一填,再比一比。 提问:哪个组平均每人收集的节数多? 从这张表中,你还能看出什么? 先独立解决,再进行交流。 4、做 P5(4) 注意指导学生观察场景图,图中的隐含条件是每 2 个小朋友用一张课桌。 先独立思考,再进行交流,说说解题思路。 5、做 P5(5) 提问:你准备怎样安排这三辆车的座位? 二、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三、课堂作业:P5(2)剩下两题。 四、课后作业(黑板上) 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84÷4= 77÷7= 93÷3= 66÷3= 2、48 位学生去看电影,有 4 排座位,每排应该做多少人? 五、教学后记: 第 4 课时练习一(2)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练习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 6 页。 教学目标:逐步积累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逐步形成“要求??先要求??”这样一种有条理、 合逻辑的思考方 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收集、整理信息,并灵活组合信息。再进行有条理、合逻辑的 思考。 教学内容: 一、基础练习: 1、口算:20÷2= 33÷3= 40÷2= 63÷3= 80÷2= 93÷3= 分类口算,整理算法。 2、49÷4= (笔算并且验算。) 二、综合练习 1、P6(6)看图,收集信息。 独立思考后,再交流。 试着用“要求??先要求??”说说你怎么想。 解答在作业本上。集体订正。 2、P6(7)看图,收集信息。 独立思考后,再交流。 用“要求??先要求??”说说你怎么想。 解答在作业本上。集体订正。 3、P6(8)看图,收集信息。 独立思考后,再交流。 试着用“要求??先要求??”说说你怎么想。 解答在作业本上。集体订正。 4、P6 思考题 (1)□÷3=23,□可以填几,你怎么想的? 如果□÷3=23??□,第二个□可以填几,你怎么想的?第 一个呢? (2)□□÷□=21,第三个□可以填几,你怎么想的?能不能填 大于 4 的数?为什么? □□÷□=21??1,□填几,你怎么想? 三、教学后记: 第 5 课时被除数十位上数不能整除的除法除法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 7-8 页。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 2、指导学生观察、思考计算方法; 3、 学会估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商。 教学重点:被除数十位上的余数再除 教学难点:被除数十位上数不能整除与个位上的数一起再除 教师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把这 52 个羽毛球平均分给两个班,每个班能分到多少个? 二、新课学习: 1、动手分一分,说一说, 2、我们一起来写出算式: (弄清算式中每个数字的意思) 3、 52÷2=26 (个) 26 /--- ̄ ̄ 验算: 26 2 / 52 × 2 4 -------52 12 12 ----0 4、让我们来验算一下。 (让学生自己选择说明或是计算的方法) 5、边说边做: 78÷3= 84÷6= 92÷2= 80÷5= 6、验算上面的计算题。 7、根据三个数量,请你提出一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想想做做第 5 题) 8、估算:你能估计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多少吗? 64÷5= 85÷3= 95÷4= 91÷2= (10 多) (20 多) (20 多) (40 多) 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第 8 页想想做做 四、小结:说说今天学的除法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 五、布置作业:P8“想想做做”第 2、4 题。 六、教学后记: 第 6 课时被除数十位上数能整除而个位商 0 的除法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 9-10 页。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 2、指导学生观察、思考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个位商写 0 的计算 、理解不够商 1 要用 0 占位。 教学难点:被除数十位上数能整除而个位上的数不够商 1 时,为什么要写 0? 教师准备:挂图、幻灯片、铅笔(70 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今天,老师要把 62 支铅笔平均分给 3 个班,每个班能分到多少个? 二、新课学习: 1、让我们写出算式来。 (剩下 2 个羽毛球,商怎样写呢?) 62÷3=20(个)??2(个) 2 0 3 √6 2 6 DD 2 2、让我们来验算一下。 3、边想边做:83÷4= 63÷6= 92÷3= 61÷2=(注意个别学生进行 指导) 4、算一算,比一比: 42÷2= 41÷2= 63÷5= 53÷5= 5、找找错在哪?(想想做做第 3 题) 6、想想做做第 5 题注意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可以灵活点。 7、至少要搭多少顶帐篷?(让学生体会余数问题在生活中的合理运用,不要 求讲进一法)讨论完成想想做做第 6 题。 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第二页想想做做 1、2。 四、小结:大家今天有什么收获啊? 五、布置作业: 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最后两题。 52÷5= 43÷4= 82÷4= 74÷7= 2、有 75 千克的大米,每次搬运 10 千克,至少要搬运多少次? 六、教学后记: 第 7 课时除法练习课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巩固除法笔算中的难点和重点。通过练习,提高正确率和计算速度。并在 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巩固除法笔算中的重难点,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题: 1、做 P10(3)先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观察,并指出错在哪里。 再在书上改正三道题,指名板演。 2、做 P8(6)出示题目后,先估计第一题的商是几十多。并指名说说估计的方法。 再在书上写出各题的商是几十多 二、综合练习题: 1、做 P8(4) 先看图,自己读题。说说你会解答吗? 2、做 P8(5)先独立思考,再指名提问题。其他学生口答算式。 3、做 P10(5) 先看图,读题。 解答第一问。说明解答格式。 思考第二问:怎样安排? 在黑板上列表帮助解答: 4、做 P10(6) 先看图,读题。 自己在草稿本上试算。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 提问:为什么 10 顶帐篷还得加上 1 顶? 三、教学后记: 第 8 课时 练习二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练习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 11 页。 练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被除数十位上数不能整除的除法笔算; 2、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法的计算和验算; 3、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理解除法的计算和验算的算理; 练习重点:被除数十位上数不能整除的除法 练习难点: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确定 练习过程: 1、 请学生板演反馈作业中的情况; 2、 根据学生作业情况确定指导的内容和重点。 3、 先估计得数可能是几十,再算一算: 99÷3= 83÷6= 92÷4= 85÷8= 方法是:看被除数的十位数再背口诀 4、 独立完成练习二的第一题:连好后同座位的同学生互相验算。 5、 有 84 个本子,每人分 2 本,可以分给几个人? 每人分 3 本、 每人分 4 本、 每人分 6 本呢?你会填写下面的表格中吗? 每人分的本数 2 本 3 本 4 本 6 本,可以分给几人 6、 给学生解释单价:每件商品的价格。给学生懂练习二第 3 题,让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这一题后,观察自己填写的表格,说一说自己 有什么发现。 (鼓励学生仔细观察、肯定有价值的发现) 7、 以游戏的形式尝试完成思考题。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反思自己的教学) 教学后记: 第 9 课时单元复习(一)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以及验算的方法,沟通知识 间的联系,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的口算、笔算方法以及验算的方法;在计算 时对各种情况进行比较,弄清联系和区别,加深理解,组建良好的知 识结构。 教学过程: 1、做 P12(1)直接写出结果。 集体订正。 选择几道题要求说说口算方法。 2、做 P12(2)做第一组。 强调末尾有 0 的除法笔算。 先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做完集体订正。说说上下两题在计算方法上的区别和联系。 3、做 P12(3)做两题 做完后说说验算方法。 4、做 P12(4)看懂题意。说说单价的意思。 直接填在书上。 集体订正。 5、做 P12(5)先看图,说说从图中看到些什么。 小组交流,试着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6、课堂作业:P12(2)后两组,P12(3)剩下两题 教学后记: 第 10 课时单元复习(二)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提高解决简单实际 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练习的同时不仅仅会做题目,还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 能力。 教学过程: 1、做 P12(6)出示题目,要求先算一算,然后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规律。 出示 54÷18,让同学们根据刚才得出的规律进行试算。 2、做 P13(7)看图理解题意。 做在本子上。 指名说说是怎样解决的。 3、做 P13(8)先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解决的。 4、做 P13(9)看图理解题意。 小组先讨论准备怎样租船。 交流租船方案。 再讨论租金的计算方法。 交流,并选择较合理的方案。 (9 只大船,2 只小船最为合理) 5、课堂作业:P13(9)思考思考题。 教学后记: 第 11 课时农村新貌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 14-15 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与同学们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场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 1、出示教学挂图; 2、请一位发现有什么问题的同学提出问题; 3、大家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怎样解答; 4、根据同学们的意见,完成问题的解答。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并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思 考问题的解答途径。 第二个环节: 小组或同座位同学相互提出问题,并说明能否解答。 设计意图: 给各个层次学生都提供思考的空间, 培养学生学会交流, 学会合作, 学习。 第三个环节: 提出问题,教师板书(不分类) 让提出问题的同学提出进行解答的同学来解答。 设计意图:给枯燥、平淡的提问、解答创设一点活跃的气氛 第四个环节:请同学们将黑板上板书出来的问题进行分类。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问题之间相互联系与区别,渗透一种教学思考方法。 第五个环节:选其中的 6 个问题,作为作业在作业本上完成。 设计意图:给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提供自由的展示空间,有能力的,可以多做复 杂的,没有能力可以多做简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完成作业 都能有机会收获成功的喜悦,体会学习的快乐! 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作业) 教学后记: 1、课堂实施情况: 第一个环节: 一学生提出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株?由于是两步解答的问题, 完成的过程时间长了一点。 第二个环节: :学生共提出了 14 个问题(重复和不能解答,或没有根据的 问题除外) 第三个环节:同学们在分类的过程中,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按书的左边一页问题,右边一页问题分类, (去果园 的问题激发了争议) 一种是:按不同情况的分类,人口,灯柱,玩具,去果园,苹 果树,梨树 一种是:按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问题分类 2、作业情况: ①为计算错误; ②为答不完整; ③因问题不会解答需要辅导; ④一人重复解答了一个问题 第 12、13 课时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测试 日 第二单元第 14 课时认数认识整千数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第五册――p16-17《认数》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整千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 2、掌握个、十、百、千、万的计数单位,能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 序表。 3、探索掌握整千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4、体会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经历数整千数的过程,借助直观材料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千和万,直观感受 “10 个一千是一万。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整千数和一万,会并结合具体的情景感受较大数的意 义。 教学准备:计数器、学具卡片(正方体图)、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观看图片――鲜花(一朵,几十朵,几百朵??) 教师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受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很大。 二、新授内容: 1、认识整千数 下面的这样一个大正方体里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动画演示:一个一个数,一十一十数,一百一百数, ) 你是怎样数的?图2 一个一个地数, 10 个一是十。 一十一十地数,10 个十是一百。一个 一个 10 一十 地数 个 一十 一 10 个 地数 是 十是 十 一百图1一百 一百 10 个 地数 一千 一 百 一千 是 一 10 个 地数 千 一 千 是 一图3 图4 一百一百地数,10 个一百是一千。 我们就用一个正方体表示一千。 (依次出示 1-10 个正方体) 问:这是几千?(3 个正方体表示 3 个一千就是三千) 10 个一千是多少?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讨论交流) 一起来数一数,一千,二千??一万。 一万里面有几个一千? 【板书】 【10 个一千是一万】 2、整千数的读写 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万有多大,看计数器,你能说说计数器上有哪些数位吗? (个、十、百、千) 在千位上拔上三个珠子,表示几个几?是多少? 在千位上拔上五个珠子,表示几个几?是多少? 一万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 3、学生自主交流,练习在计数器上拨珠。 4、制作数位顺序表 师:谁来总结一下,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位。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师:你能用老师给你提供的卡片,制作一张属于你们小组的数位顺序表吗? 数位顺序表 ( )位 ( )位 ( )位 ( )位 ( )位 ?? 5、小组活动,制作数位顺序表。讨论交流。 三、巩固新知: 1、P17/2、3 读出横线上的数,说说自己的感受。写出横线上的数(练习纸) 在生活中的延伸。 2、P17/1 填数轴图。 (1)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2)小组讨论:7000 接近 1000,还是 10000?为什么? 3、口算练习 4、应用题: 图一: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精彩的奥运片断。 邢慧娜跑一万米长跑,已经跑了 8000 米,还剩多少米? 四、小结:你了解了什么?对几千、一万这样的数有什么感受? 教学后记:这节课的内容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接触过,所以这节课主要是要进一步 建立“万”的概念。在练习中,感知“万“。 第 15 课时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一)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五册 P1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和联系实际的活动,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 解万以内数的组成。 2、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熟练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会口算整千数 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重点:理解数的意义,掌握数数、读数、写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中间有 0 和末尾有 0 的读法,正确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计数器、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想一想:我们昨天学习了哪个新的计数单位? 2、算一算:= = = = = 二、学习新知 1、拿出计数器,在个位上拨“2” ,想一想“2”表示什么? 2、继续在十位上拨“5” ,它又表示什么?它和个位上的“2”合在一起,表 示什么? 3、继续在百位上拨“6” ,表示什么?与个位、十位上的数合在一起,又表 示什么? 4、在千位上拨“3” ,表示什么?与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又表示 什么?谁能完整地来说一说? 5、师出示“2 个千、3 个百、6 个十和 5 个一合起来是多少?”的题目,请 一位同学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其他同学思考:这个数是多少?怎么读? 6、请学生来报一个数,请另一个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要求说出这个数的 组成及读法。 7、再出示“3 个千、5 个十和 2 个一合起来是多少?”请学生试着写一写、 读一读。 8、想一想“三千零二是由几个千和几个一组成的? 9、谁能来读一读“3002”这个数?学生先进行试读,在请学生来读。能不 能读成“三千零零二” ,在什么情况下两个“0” ,只要读一个零? 10、读一读:00(体会:如果 0 出现在数的末尾是不用读 出来的。 ) 三、练习 1、做“试一试” 先说出数的组成,再写一写,读一读。 学生先独立完成,做完后进行交流,比较。 2、做“想想做做”的第 1 题。 先在书上写一写,再读一读。 3、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 先说出各数的组成,再读一读。 30 8002 4、完成“想想做做”的第 3 题。 写出下面商品的价钱。 三千五百五十元 九千零二十元 二千八百零八元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进行交流。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明白了什么? 五、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的第 6 题。 教学后记: 第 16 课时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二)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五册 P19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熟练口算整千 数加、减整千数,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重难点:0 的读法。 教具准备:计数器、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算一算:= = = = = 2、读一读:01 03 3、6782 里面有( )个千、 ( )个百、 ( )个十和( )个一。 3004 里面有 3 个( )和 4 个( ) 。 5 个千和 4 个百组成的数是( ) 。 5 个千和 4 个十组成的数是( ) 。 5 个千和 4 个一组成的数是( ) 。 练习: 1、读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 8848 米。 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的平均深度大约是 4028 米。 2、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世界第一斜拉索桥――上海杨浦大桥全长八千三百五十四米。 世界著名的大瀑布――尼亚加拉瀑布宽一千二百四十米。 3、做“想想做做”的第 7 题。 学生先在书上完成,再组织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体会每组 3 道题之 间的联系。 4、找规律: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的第 8 题, 然后同桌两人合作进行找规律,看哪个组先找到规律。 5、组数活动: 老师提供 3、7、0、0 这四个数字,请学生进行组数活动。 看谁组成的数最多? 6、连一连: 书上的第 11 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7、课外小知识: 学生自学“你知道吗?”的课外读物。自 学后请同学来说一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四、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的第 9 题。 教学后记: 第 17 课时比较数的大小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数学第五册第 24 页~26 页“比较数的大小” 。 教材分析: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的“20 以内和百以内的大小 比较方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读写”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也为今后进 、 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学习“多位数的大小比较”和“万以内数的加减 法”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的方法。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B.初步培养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A.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B、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合作与成功的愉悦。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1、 比较下面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 324( )432 324( )342 2、一件衣服 87 元,一条裤子 218 元,裤子和衣服哪个更贵?你怎么知 道的? 二、讨论探究,掌握方法: 1、出示一台电视机的价格是 2530 元,一台空调机的价格是 3680 元, 想一想:电视机和空调机比,哪一台的价格低一些? 2、小组进行讨论。 3、进行交流。 (方法可能有两种,一是 2530 不到
已超过 3000。所以, 2530 比 3680 小。二是千位上 2 比 3 小,2530 就比 3680 小) 4、你会比电视机(2530 元)和冰箱(2350 元)的价格吗?自己先把你 的方法与同桌说一说,再组织班级交流。 (电视机和冰箱价格的千位 上都是 2,该怎样比呢?) 5、任意选择两种商品,比一比它们的价格,再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 比的。 6、练习:比大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380( )( )( )( )3820 三、练习: 1、做“想想做做”的第 1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再进行交流。 2、做“想想做做”的第 2 题。 火箭每秒能飞行 4500 米,人造卫星每秒能飞行 8000 米。 谁飞行得快? 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3、城关小学有学生 1036 名,林庄小学有学生 890 名,哪个学校的学生 多? 指名学生说比较的方法,然后完成在书上。 4、做“想想做做”的第 5 题。下面的数各接近几千? 04 02 学生先相互说给对方听,再在班级里进行交流。 四、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的第 4 题 六、教学后记: 第 18 课时比较数的大小(练习课)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具准备: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比较下面数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560( )( )( )( )4520 2、把下面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04 2104 二、练习: 1、老师出示四个数字,请同学先组成大小不同的数,然后两个两个进行比较。 8、6、0、5 2、学生先独立进行组数练习,然后同桌两人分别拿出一个数进行比较。 3、你能把这些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吗? 4、做书上“想想做做”的第 7 题。 你能根据下面的统计回答问题吗?先说给同桌听,再在班级里进行交流。 5、做书上“想想做做”的第 8 题。 请同学们按照五岳的高度从高到低排一排? 西岳华山 1997 米 北岳恒山 2017 米 中岳嵩山 1440 米 东岳泰山 1524 米 南岳衡山 1290 米 6、根据这些天所学的内容,你能也来出几道题目考考你的同学吗? (同学之间相互出题、做题) 三、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的第 7、8 两题。 五、教学后记: 第 19 课时练习三(1)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苏教版 P27-28。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更好地掌握万以内数的读、 写和有关的口算方法,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数 感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更好地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有关的口算方法。 练习过程: 一、复习: 1、一千一千地数,几千后面的数是一万? 2、10 个一千是多少? 3、6000 接近 1000 还是接近 10000?你是怎么想的? 二、练习: 1、做“练习三”的第 1 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进行交流。 2、完成“练习三”的第 2 题。 读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每个数中的“6”各表示多少, 再用线连一连。 3、做“练习三”的第 3 题。 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1)在海拔三千一百九十七米的高原上,有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 (2)世界上的鸟类大约有八千七百种。 (3)在一千三百八十年前,我国挖成了一条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 ――京杭大运河。 (4)这一版报纸大约有一万字。 4、计算: 00+00 +-6000 学生先做在书上,再组织交流。 5、填表 星期五 1030 人 星期六 2914 人 星期日 3027 人(1)每天参观的人数个接近几千? (2)参观人数最多的一天比最少的一天大约多几千人? 学生先独立做在书上,在组织交流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练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 第 20 课时练习三(2)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P27-28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更好地掌握万以内数的读、 写和有关的口算方法,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数 感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更好地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有关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比较数的大小: 1、出示书上第 6 题,在○里填上 〉或 &。 998○○○7120 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老师再组织交流。 2、补充练习:
二、 、比一比,说一说,在小组里交流。 如:2980 接近
比 3000 多得多,3045 比 3000 多一些。 出示:00 46 3045,让学生也用上谁比谁 多得多?谁与谁比较接近?谁比谁多一些来说几句话。 三、找规律: 出示书上的图形,让学生进行找规律的练习。待学生找出规律后,组 织学生进行交流。 四、在括号里填什么合适 5( )26〈5314 39( )2〉3968 这道题目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尽可能地让学生说出符合条件 的所有答案。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完成练习三的第 6、9 题。 教学后记: 第 21、22 课时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教学内容:第二单元测试 日 第三单元第 23 课时千克和克认识千克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 29~32 页 教学目的:1、通过难看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秤,知道秤在生活中的作用。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的单位千克,活动体验 1 千克大约有 多重,使学生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与数学联系着。 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质量观念,知道千克的符号 为“kg” ; 2、了解用秤(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3、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像、交流、实验等能力;了 解、体验身边的数学,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千克,初步建立起 1 千克质量概念 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大米、台秤、弹簧秤、书、1 千克铅块、两个同样大小的 盒子(一个是空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如何判断物体的轻重。 1、同时出示一本厚的书和一本薄的书。 老师问:这两件谁重呀?为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用眼看一看(观察) 2、出示两个差不多大的盒子,一个里面装有物品,一个里面是空的。 老师问:这下又是谁重了?为什么? 学生说。 这时大家出现了两种答案,并有争论。关键是在于这两样东西差不多大,关 靠眼睛看不出谁重谁轻。谁能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快速的判断出到底谁重呢? (用手掂一掂) 让学生上台用手掂一掂。 (两名) 板书:用手掂一掂 3、刚才两名同学用手掂出了它重一些,那么它到底有多重呢? 我 们 怎 样 才 能 准确的知道? 学生说: (用秤称一称) 板书:用秤称一称 二、认识秤 1、谁能说说你见过了哪些秤,大概是用来称什么的? (学生边说边出示挂图) 老师简单地介绍各种秤的名称以及用途。 再问学生: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而且最为方便的是那一种秤呢? 学生说:台秤。 2、出示台秤,还有台秤的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实物和挂图。 老师说:大家观察一下,看看这个台秤,都有些什么组成的? (有学生说道:上边有“kg”这两个字母。 ) 三、认识千克 1.老师说:既然大家观察那么认真,发现了那么多东西。这一节课我们就学习一 个新的单位“千克” ,请大家看小黑板上的内容。 出示小黑板。 (小黑板上内容是 “称一般物品有多重, 常用 作单位。 可以用符号 表 示。 ) 学生回答,老师指导,完成小黑板。 填完后让学生读一读,并要求记住。 老师补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把“1 千克”称为“1 公斤” 。 2、出示一个 1 千克重的物体(铅块) 。 师说:现在我们来称一样东西,请大家认真观察。 把铅块放在台秤上边。 (学生观察) 师问:台秤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说:指针指到“1”了. 师问:指针指到&1&,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说明了它重 1 千克。 (板书 1 千克) 你能在秤面上找到 2 千克、3 千克、4 千克和 5 千克吗? (让学生上台指一指) 名) (1 四、课堂练习(想想做做) 1、书本第 30 页第一题 师说: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图中的内容,再完成题目。 (学生做题) 师问:第一幅图中盐水鸭有多重? 学生答:1 千克。 师说;第二幅呢? 学生说:5 千克。 师说:大家再仔细看看,看看谁有新发现? (净含量) 师问:什么是净含量? (让学生说) 2、出示电梯图。P31(2) 这是贴在电梯里的一个标志,谁能说说这个标志告诉了我们什么?为什么要 把它贴在电梯里? (有一个 1000kg) 这说明了什么? (电梯最大能载重 1000kg,千万不能超载,否则会发生危险! ) 出示卡车图。 在这辆卡车上面有没有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千克? (5000Kg) 这个 5000Kg 的标志告诉了我们什么? (这辆汽车的最大载重量是 5000Kg) 注意:有学生把“1000kg”和“5000kg”说成是“1 千克”和“5 千克” 。应 要纠正,并强调“kg”是千克的符号,千克时一个完整的单位名词, 不可拆分。 3、P30(3)说出每种蔬菜各重几千克。 这一题要提醒学生:称不同重量的东西可以用不同种类的适合的秤。 五、实践活动 (一)称大米 1、老师先示范。 2、让学生分小组称出一千克的大米,然后分别拎一拎,感觉一下 1 千克的重 量,最后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感觉? (二)称书本和文具 1、先整本整本书称 2、不够时可以再加上一些文具,直到称够 1 千克的东西 3、观察,1 千克的东西有多少. (三)估计物体的重量 1、出示 1 千克的枣子、2 千克的香蕉、3 千克的苹果,分别用袋子装好。 2、让学生上台拎一拎,估计重量,然后老师称一称。 六、课堂总结:这节课学了什么啊?你有哪些收获?(出示课题) 七、课外作业 1、练习册 2、利用国庆长假期时间,陪家长到菜场买菜,看看买到了哪些菜,分别各重多 少千克? 【教学后记】 第 24 课时认识克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五册 33 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 1 克有多重。 2、让学生体会克的产生也是实际测量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体会 1 克有多重。 教具准备:2 分硬币、各类标有克作单位的包装袋、直尺、羽毛、黄豆、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千克和克这方面的知识,谁来说一说在什么情况 下,我们要用到克作单位? 二、新课学习: 1.你知道怎样的物品重大约是 1 克?请举例。 2.一根羽毛的重量比 1 克轻还是重? 3.一把直尺呢? 4.用手去掂一掂 2 分硬币,看它有多重? 5.看图说出下面的水果大约各重多少克? 橙子:150 克 哈密瓜:1250 克 6.拿出带来的包装袋,看一看包装袋上,分别标有多少克? 学生拿出从家里带来的包装袋,分辨每个包装袋分别装有多少克?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 称一称数学书大约重多少克,再称称铅笔盒大约重多少克? 2、做“想想做做”的第 1 题。 你能说出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吗? 3、做“想想做做”的第 2 题。 用手掂一掂,估计下面的物品比 1 克轻还是比 1 克重? 一根橡皮筋、一包餐巾纸、一些铅笔屑。 4.做“想想做做”的第 3 题。 2 千克=( )克 3000 克=( )千克 9000 克=( )千克 7 千克=( )克 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在组织交流。 5.做“想想做做”的第 4 题。 观察杯子里的水与空杯的变化,想一想: (1)杯子里的水重多 少克?(2)照样子称一杯水,算算杯子里的水重多少克。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后记: 第 25 课时练习课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练习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实物和相应重量的连线以及选择相应的计量单位,巩固已初步建立的 千克和克的概念,体验这些单位在生活里的应用。 2.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千克和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千克和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 意识。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估计:出示书上的图片, (梨、公鸡、鸡蛋、猪) 先让学生进行估计,每样物品大概有多重?然后进行连线练习。 二、填空:在括号里填上“千克”或“克” 。 铅球重 4( ) 篮球重 650( ) 乒乓球重( ) 杠铃重 50( ) 三、填“〉、〈”或“=” ”“ 。 800 克( )4 千克 3 千克( )3000 克 2 千克( )1500 克 7000 克( )9 千克 算一算: 出示一袋重为 190 克的面包,再出示 4 个一袋的面包,每个重为 70 克, 想一想这 5 个面包一共是多少克? 三、比一比: 出示一袋牛奶馒头,净含量为 400 克,一袋素菜包,净含量为 420 克, 一袋三鲜馄饨,净含量为 600 克。 (1)一袋三鲜馄饨比一袋牛奶馒头重多少 克?(2)一袋牛奶馒头比一袋素菜包轻多少克?(3)你还能提哪些问题? 四、想一想: 一个空杯重 240 克, 号杯重 300 克, 1 (1) 号杯里的水重多少克? 1 (2) 你能估计出 2、3 号杯里的水各重多少克吗? 五、实践活动: 到食品商店去看一看,有哪些袋装食品是用克作单位的,各是多少克; 有哪些袋装食品是用千克作单位的,各是多少千克。 (请大家利用休息日到 商店里去走一走,看一看。 ) 六、思考题: 每个菠萝都同样重,每个苹果也都同样重。1 个菠萝的重量是 1 个苹果 的几倍?在正确的答案下面画“√” 。 七、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你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八、作业:完成练习四的第 3、4、5 题。 九、教学后记: 第 26 课时称一称练习课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8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称物体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千克与克的实际 意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通 3、通过计算和称量体重,了解自己的身体发育状况,促进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形 成。 教学过程: 一、调查汇报 同学们,我们已经一起认识了千克和克,上节课让你们到商店调查那些商品 的重量是用千克做单位的,各是多少,谁来说一说? 二、实践操作 1、猜一猜 今天同学们从家里带来了什么?老师也带来一样东西,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 袋子让学生猜一猜)打开袋子验证。想知道一些什么吗?(有多少个苹果?有多少千 克苹果?) 想知道有多少个苹果怎么办?(数一数)想知道有多少千克苹果怎么办?(称一 称) 2、动手实践 (1)教师称苹果的重量。 你们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1 千克) 我们一起数一数 1 千克苹果有多少个? 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2)分组活动。 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 1 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并 且把数的个数填在表格里。然后展示在黑板上。 (3)请小组长上来汇报情况。 (4)看着这些表里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各种、蔬菜 1 千克大约有多 少个) 、 3、估一估 (1)出示教师带的梨,你们能估一估 1 千克大约有多少个吗?为什么? (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 谈话:都是 1 千克,但是大小不一样,所以个数也不一样。 、 4、称体重。 (1)先认识秤,然后分组称。称完后填在表格里。 (2)阅读“你知道吗?”再用这种方法算一算自己的体重,并结合进行健康教育。 三、全课总结。 教学后记: 第 27、28 课时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测试: 日 第四单元第 29 课时 月 日加和减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时间:2011 年 教学内容:教科书 P39 教学目标: 1.能用比较合理的方法正确口算和在 100 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估算。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用正确、合理的算法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估算。 教学准备: 数学卡片 自学用比一比、算一算,以旧带新,把以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口算下面各题。 23+40 50+35 76+20 37+8 4+29 60+14 学生口答,选择其中几道题目说说是怎样想的。 2.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弄清题目的意思。 教师出示图面,让学生观察。 (只出现三种玩具,问题不出示) 先引导学生看图,选择两种你喜欢的玩具提一个问题。学生提问后,出示问 题,并要求列式解答。说说是怎样算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 44+25= 44+38= 2.探索算法。 提问:这两道加法题目,你能口算出得数吗? 学生先独立思索后,再在小组内说说是怎样算的。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交流。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很多,学生可能有的算法,如“44+38”可以将 十位和个位相加,然后将两部分和起来:也可以先算“44+30” ,再算“74+8” , 还可以先算“44+8” ,再算“52+30”等等,只要方法合理、正确,都应该肯定。 提问:你认为谁的方法比较好?哪一种方法最适合你? 3.对比算法。 观察两道加法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师组织交流。 指出:在口算时,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4.小结。 你还能求出什么问题。出示口算卡片,先算出两个数的和,再算出两个数 的差。 三、练习 1.口算卡片练习 (1)同桌两人拿出数字卡片。 (两位数)同时拿出一张,算出这两个数的和。 谁算得快,卡片归谁。比比,谁得到的卡片多。 (2)同时拿出一张,算出这两个数的差。谁算得快,卡片归谁。比比,谁 得到的卡片多。直接写得数。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2.夺卡片游戏 3.完成 P40 想想做做 看谁都能口算对! 68+17 300+800 54+34 35+59 44=46 600+500 四、布置作业 完成 P39(2)50+26 72+24 25+57700+900 300+600 39+43 第 30 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40 页 教学目标: 1.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练习中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3.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点:综合运用所学和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教学难点: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学准备及预习检测: 自学应用估算和口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直观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题练习 1.算一算,比一比 65+24 34+43 16=52 65+27 34+47 16+55 指名上黑板完成,并说一说算理。 2.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几,再口算。 72+15 36+27 18+71 37+13 63+14 34+48 25+48 19+35 71+13 二、练习综合题 1.完成 P40(6)看图理解题意。 (1) 先讨论第一个问题: 从熊猫馆到老虎馆走哪条路最近?独立思考后指名交 流。 (2)再讨论第二个问题:小明从猴山到蛇馆,小红从猴山到孔雀园,谁走的路 近?这个问题分 2 个小问题讨论,先思考小明怎样走近,组织交流;再思考小 红怎样走近,组织交流。 (3)最后,再讨论小明和小红谁走的路近。读题,理解题意。独立解答。交流 订正。看图理解题意。先估计一下哪种球最贵,再算一算。看图后,说说题意。 重点理解两个猴子搬的一大筐 28 个桃子是什么意思。解答交流订正。 2.完成教科书第 40 页第 3 题。 学生独立填表。 提问:哪个年级喜欢集邮的人数最多? 3.完成教科书第 40 页第 4 题。 学生独立完成。 提问;每两组中的算法上有什么联系? 4.完成教科书第 40 页第 5 题。 学生先估算答案,在算一算,通过比较,验证估计的结果。 5.完成教科书第 40 页第 7 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补充练习 1.向阳小学四至六年级喜欢长绳运动的人数统计如下。 四年级 男生(人) 女生(人) 合计(人) 哪个年级喜欢长绳运动的人数最多? 2.应用题 (1) 同学们分 4 组做风筝, 每组做 7 个, 后来又做了 54 个, 一共做了多少个? (2)小明做了 6 组题,每组 4 题。后来又做了 22 题,一共做了多少题? 四、布置作业 补充 32 24 五年级 48 25 六年级 45 36 第 31 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41~42 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 行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发展数学思考。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用正确、合理的算法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估算。 教学准备:自学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例题情景图,谈话:欢迎小朋友们再次光临玩具柜。上一次我们在这里解 决了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让我们来作进一步的研究,谁能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些 用减法计算的实际问题呢? 1.玩具汽车比玩具轿车鬼多少元? 2.玩具火车比玩具轿车鬼多少元? 3.玩具汽车比玩具轿车便宜多少元? 学生根据问题口头列出算式,教师板书:38-25= 44-25= 44-38=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探索不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要求学生先独立口算“38-25=” ,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方法一:先算 38-20=18,再算 18-5=13。 方法二:先算 38-5=33,再算 33-20=13。 方法三:先算 30-20=10,再算 8-5=3,最后算 10+3=13。 ?? (3)讨论:自己的算法和其他小朋友的算法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算法。 2.探索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小组合作,共同完成“44-25= ” (2)小组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不同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先算 44-20=24,再算 24-5=19。 方法二:先算 44-5=39,再算 39-20=19。 方法三:先算 14-5=9,再算 30-20=10,最后算 10+9=19。 ?? (3)用你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44-25= ”的口算过程。 3.对比小结。 组织讨论: “38-25= ”和“44-25= ”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4.试一试 尝试完成“44-38= ” ,完成后同桌交流,再指名说说不同的口算方法。 5.小结 三、巩固深化,运用拓展 1.巩固口算,安排估算。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口算,校正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并说说同一组的两道题有 什么不同或相同的地方。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要求按竖行做。做完后进行交流,说说每组题的联系。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比一比每组题的联系后独立进行计算,订正时说说算法。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先估算得数是几十多,交流时说说估算方法,最后独立计算并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四、评价鼓励,全课小结 谈话:今天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开动了脑筋,通过和其他小朋友的合作,又掌 握了一样新本领, 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谁愿意把你的收获谈一谈, 和大家一起分享。 第 32 课时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1)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43~44 页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只给出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以及口头叙述的表述能力; 3.培养良好学习情绪以及乐于动脑,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初步学会分析综合法分析两步应用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以及口头叙述的表述能力; 教学准备:自学分析数量关系与确定解题思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1.猜玩具个数 今天,老师先和大家做个游戏。 (出示两个盒子)这里有两个盒子,里面装 着些动物玩具。 红盒子里装着 2 个动物玩具, 猜猜黄盒子里装了几个动物玩具? (指名猜)只要老师送你们一句话,你们就能猜对了:黄盒子里装的个数是红 盒子里的 2 倍。 (再指名猜)你怎么想的?两个盒子一共装了多少个? 2.验证 打开盒子验证玩具个数。我们三(1)班的小朋友真聪明,老师相信接下来 大家的表现一定会更出色。 二、新授 1.出示情景图 玲玲妈妈带着玲玲去去买衣服。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齐读两个条 件)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吗?(指名提问,问到“上衣多少钱”时,请学生口 头解答,老师板书出算式) 。 2.教学例题(1) (1) 理解题意妈妈想考考玲玲, 问道: “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你能理解 “一 套衣服”的意思吗?(指名说) (2)画线段图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听过 吗?我们先用一条线段表示裤子的价钱(画线段图) ,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画多 长呢?(指名说,然后再画)为什么画 3 份这样长?(指名说)要求一套衣服 一共要多少钱,也就是求裤子和衣服一共要多少,我们可以这样表示问题(画 括号和问题)你会解答吗?做在草稿本上 (3)解答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指名说,老师板书)先算什么,再算 什么? (4) 比较, 提示课题这题和刚才那题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题要两步计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课题) (5)第二种解法要求“一共要多少元?”还能想出其他方法吗?(同桌讨论, 再指名说,老师板书)4 从哪里来?懂的小朋友先和同桌说说。 (指名说) 3.教学例题(2) (1)解题意妈妈还想考考玲玲,她把问题改了改,谁来读读问题。 (指名读) (2)线段图看线段图,问题还能这么表示吗?那怎么表示?你能指出是哪部 分吗? (3)解答会解答吗?做在草稿本上。指名板演。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第二种解法还有其他方法吗?(指名说)2 从哪里来? (5)比较这两道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先同桌说,再 指名说) 三、练习 1.P43(1)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P44(2)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编题练习出示带子图,说说问题要求什么。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 P44(4) 第 33 课时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2)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44~45 页 3~9。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弄清口算时进位加与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减以及加与 减在方法上的异同, 2.一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提高正确率和速度。 教学难点:进一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P51(2)的数字抽拉卡片 自学画线段图分析这些信息所反应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根据条件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并列式解答。 (1)白兔有 16 只,黑兔比白兔多 7 只, ()?(2)一条裤子 20 元,一件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 3 倍, ( )? 2.口算卡片出示。指名口算。 26+ 61 13+25 48+31 26+68 13+29 48+35 问:每组中的上下两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如 果个位上满十,怎么办? 二、基本题练习 1.完成 P44(3) 小华 第一次 第二次 合计 只要让学生估计得数范围,选出相应的算式,不必计算出结果。 先明确题目要求,再交流估算方法。 2.完成 P44(5)直接写得数。 47+32 52-45 80-25 700+500 72-28 66+24 38+19 +37 65-35 75-68
注意速度。要求提一个一步计算的问题。指名提问,并口算出结果。你还能 54 下 小力 62 下 提什么问题? 教师板书算式,如果有学生提出其他的问题,只要合理能够解决,也是可以 的。 三、应用题练习 1.完成 P45(6) 2.完成 P45(7) 3.完成 P45(8) 4.完成 P45(9) 教师: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给你 100 元,你想买两种体育用品?还剩 多少钱? 5.完成 P45(10) 组织交流。独立完成,交流估计方法。集体订正。 四、讲解思考题 出示思考题。组织分组讨论。尝试写出相应的算式。交流。 五、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第 34 课时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由老师补充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相互的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并对别人的想法作出简单的评 价。 3.让学生学会根据具体的情境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P51(2)的数字抽拉卡片 教学过程: 1.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47+23 14=23 56-28 50-19 43=23 7+35 37-18 +36 学生独立口算,并集体订正,错误的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想一想,填一填 ( )-12=32 31+( )=65 ( )+15=40 76-( )=58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说说你怎样想的。 教师组织交流,反馈学生练习情况。 3.解决问题 (1)小刚集了 72 张邮票,小明比小刚少 46 张,小明和小刚一共收集了多少张邮 票? 看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完成在作业本上。交流,说说你怎样想的。 教师组织交流,反馈学生练习情况。 (2)学校航模组有 14 人,美术组的人数是航模组的 3 倍,航模组和美术组一共 有多少人?美术组比航模组多多少人? 看题理解题意。说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教师组织交流,反馈情况,说说自己的想法。 (3)白兔有 26 只,灰兔比白兔多 17 只,黑兔比灰兔少 15 只,你能提出哪些问 题? 组织提问。评评谁提的问题好。看图理解题意。 学生分小组交流。 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并指名解答。 4.课堂总结 5.布置作业 (1)玲玲有 64 张邮票,留给自己 28 张后剩下的分给 3 个好朋友,平均每个好 朋友能分到多少张? (2)妈妈买了两件衣服,付给营业员 100 元,平均每件衣服多少元? 小明要写 80 个大字,第一天写了 18 个,第二天写了 24 个。还剩下多少个大字 没写? 学生独立完成在课堂作业本上。 第 35 课时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由老师补充。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相互的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并对别人的想法作出简单的评 价。 3.让学生学会根据具体的情境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数大约是三十多,在( )里打√ 45-7 ( ) 17+15( ) 76-48( ) 35+15( 56-12( ) 75-38( ) 60-13( ) 7+22(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错误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二、填表 空调 原有(台) 卖出(台) 还剩(台) 72 44 17 彩电 86 37 23 冰箱)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表格。 集体订正。 三、解决问题 1.水果点购进 18 箱苹果,橘子比苹果多 12 箱。苹果和橘子一共多少箱? 看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完成在作业本上。交流,说说你怎样想的。 教师组织交流,反馈学生练习情况。 2.妈妈买 3 瓶饮料,付给营业员 50 元,找回 35 元。平均每瓶饮料多少元? 理解题意,说说要求什么,必须先求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3.丽丽做了 25 朵红花,做的黄花比红花多 16 朵,做的蓝花比黄花少 23 朵。 (1)丽丽做了多少朵蓝花? (2)丽丽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四、课堂总结 第 36 课时练习五(1)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46 页的第 1~5 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和估算能力。 2.在相互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并对别人的想法作出简单的评价。 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口算和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65+17= 300+900= 73-23= 36-15= 二、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 1 题。= 56+37=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全班校对,集体订正。 让学生仔细观察,进行比较。 全班交流,得出结论。 2.完成练习五第 2 题。 讲解教具使用方法。 同桌合作练习,一人操作,另一人口算,然后交换角色继续练习。 3.完成练习五第 3 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校对,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总结:加法中应注意个位是否要进位,减法中注意十位是否要退位。 4.完成练习五第 4 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校对。 5.完成练习五第 5 题。 让学生观察,并说说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全班交流。 让学生问题,并独立解决。 三、补充练习 1.口算 32+57= 40-23= 37+55= 80-64= 57-39= 26+43= 76-64= 14+68= 25+44= 61-46= 19+76= 26+63= 2.你能估计出哪几题的得数比 70 小,哪几题的得数比 70 大吗? 35+32= 92-27= 88-19= 39+38= 35+37= 94-23= 34+35= 56+18= 3.解决问题 (1) 小刚收集了 72 张邮票, 小明比小刚少 46 张, 两人一共收集了多少张? (2)白兔有 26 只,灰兔比白兔多 17 只,黑兔比灰兔少 15 只,你能得出哪 些问题? 四、布置作业 竖式计算,并验算。 84÷7= 91÷9= 64÷2= 55÷5= 61÷3= 84÷6= 第 37 课时练习五(2)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46~47 页第 6~9 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相互的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并对别人的想法作出简单的评 价。 3.让学生学会根据具体的情境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估计一下,下面哪题的结果比 50 小? 32+19 86-38 90-44 84-48 23+19 68-35 二、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 6 题。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到图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集体口答。 2.完成练习五第 7 题。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集体口答。 3.完成练习五第 8 题。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到图中的数学信息。 让学生画出线段图,找出数量关系。 同桌相互检查。 学生根据线段图,自己独立解答。 全班交流。 比较两个问题的解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教师总结。 4.完成练习五第 9 题。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指导学生先画出线段图表示图中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进行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校对。 三、补充练习。 1.解决实际问题。 (1)鸡有 27 只,鸭的只数比鸡多 14 只,鸡和鸭一共有多少只? (2) 小汽车有 28 辆, 大汽车是小汽车的两倍, 大汽车比小汽车多多少辆? (3)写字组有 19 人,象棋组比写字组的人数的 4 倍多 6 人,象棋组一共有 多少人? 四、布置作业。 竖式计算 86÷2 64÷574÷3 60÷592÷4 80÷5 第 38 课时练习五(3)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46~47 页第 10~13 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相互的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并对别人的想法作出简单的评 价。 3.让学生学会根据具体的情境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5+44= 61-46= 19+76= 76-68= 52+38= 57-32= 36+63= 14+62= 48-15= 二、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 10 题。 先让学生说说估计的方法和比较的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校对。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五第 11 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挂图,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指导学生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合理选 择信息。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校对。集体订正。 3. 完成练习五第 12 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挂图, 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 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根据问题找到条件,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 集体订正。 4.完成练习五第 13 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挂图,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根据题意提出问题。全班交 流。让学生选择问题进行解答。 5.完成练习五的思考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小组进行交流。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三、布置作业 竖式计算并验算。 91÷3= 87÷6= 74÷5= 81÷6= 第五单元第 39 课时 24 时记时法24 时记时法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49―52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 24 时记时法。 2. 会用 24 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3. 在参与认识的过程中,体会 24 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 24 时记时法,会用 24 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大家说的晚上 8 时用的是普通记时法, 而播音员阿姨说的 20 时用的是 24 时记时 法,其实啊这是同一时刻的两种计时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研究 24 时记时法。 (出 示:24 时记时法) 二、操作演示,深化认识 1、提问:关于 24 时计时法你了解多少呢? 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中有的是对的,有的是不完全正确的,到底什么是 24 时记时 法,怎样用 24 时记时法表示一天的某一时刻呢? 2、认识 0 时到 12 时 (1)我们把晚上 12 时看作是一天的开始,用 24 时记时法表示也就是 0 时。那时 你在干什么呢?(睡觉) 可能还在做梦呢,在甜蜜的梦境中崭新的一天开始了。 (2) (时针转动,时针转到 6:起床了)起床了!现在是什么时间了?(6 时、上 午 6 时) 上午 6 时用 24 时记时法表示就简单地说成 6 时。 (3) (时针转至 7 出现:上学了)上学了!现在又是什么时间了?你会用 24 时 记时法表示吗?与你的同伴互相说一说,谁来说? 上午 7 时用 24 时记时法表示就简单地说成 7 时。 (4) (时针继续转动到 10,汇报,再转到 12)时针走了一圈,现在是什么时间 了?你会用 24 时记时法表示吗?自己轻声说一说,谁来说? 中午 12 时用 24 时记时法表示就简单地说成 12 时。 (5)小结:从 0 时开始到 12 时已经经过了几个小时?在这 12 个小时中,用 24 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表示时刻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一下,谁来说? (在这 12 个小时中,用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刻,前面要加上午或者下午;用 24 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前面不要加上午或者下午。 ) 在这 12 个小时中,除了起床、上学,你还有可能做哪些事呢? 3、认识 13 时到 24 时 (1) (时针继续转动到 13)现在是什么时间了?你会用 24 时记时法表示吗?与 你的同伴讨论一下,谁来说? 大家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呢,请电脑告诉我们吧。 (下午 1 时就是 13 时)13 时, 你是怎样想到的呢?可以用数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12+1=13 更加方便。 (2) (时针继续转动)抢答,用 24 时记时法表示,你是怎么想的?(选择几 个: ) (3)这一天终于结束了,同时意味着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从 13 时到 24 时又经 过了几个小时?在这 12 个小时中, 24 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表示时刻又有什么不 用 同?小组讨论一下,谁来说? 在这 12 个小时中,用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刻,前面要加下午或者晚上;用 24 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前面不要加下午或者晚上,而且要把钟面上的时刻加上 12。 三、巩固练习,发展延伸 学生课前收集资料 1、提问:现在我们知道了从 0 时到 24 时就代表一天,在一天当中可以做很多 事,让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一天的安排吧。 2、出示四副图,让学生依次汇报:你会用 24 时记时法来说一说什么时候在干什 么? 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希望大家向她一样珍惜时间,做守时的小主人。好吗? 3、提问:了解了一天的安排,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隐去两副,剩上学图和 睡觉图。 同样是时针指着 9,分针指着 12,为什么一个是 9 时,另一个却是 24 时?小组讨 论一下,谁来说?(因为一个是上午的 9 时,一个是晚上的 9 时。 ) 4、资料展示 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 24 时记时法,那么哪些地方是用它来记时的呢?大家在 课前已收集了一些,愿意和大家共享吗?(学生书面或者网络资料汇报) 提问:除了同学们介绍的那些,还有这些(出示:营业牌、通行标志、火车票) 你能用 24 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分别读一读吗?学生读。 师:生活中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我们每个人都要严格遵守这些制度, 这样我们的生活才有可能井井有条、蒸蒸日上。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是怎样学到的? 教学后记: 第 40 课时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53―55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时间的算法,能根据具体灵活地进行有关计 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 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探究方法。 谈话:现在的电视节目内容时丰富多彩,你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这个节目从什 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播放了多长时间? 出示电视节目预报表。 在这张节目预报中,你会选择收看哪个节目?根据你的观察,你知道哪个电视节 目播放的时间比较长?哪个电视节目播放的时间比较长短?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交流计算的方法。 教师选择一些板书。 基本分两类,一类是整时段时间计算,这一类计算比较简单。另一类是计算从几 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时间。 着重教学第二类的思考方法。让学生充分交流并说说计算思路,师生共同分析。 如“金色童年”播放了多长时间?学生可能想到读的算法有: (1)先算从 8 时 50 分到 9 时 50 分是 1 小时,9 时 50 分与 9 时 30 分比,超过 了 20 分钟,所以一共播放了 60 分―20 分=40 分 (2)从 8 时 50 分到 9 时是 10 分钟,从 9 时到 9 时 30 分是 30 分钟,10+30=40 分。 二、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做“想想做做”第 1 题到第 5 题 让学生仔细读题,认真思考。做完后交流。 三、阅读资料,拓展知识 学习“你知道吗?” 教学后记: 第 41 课时周末一天的安排(活动课)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56―57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巩固对 24 时记时法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2、在制作时间安排表的过程中,体会 24 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 受到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上个周末你们时怎样度过的,和大家说说好吗? 指名回答。看来同学们周末的生活还真是丰富多彩呀!这节课我们就运用 刚才学过的知识一起来探讨怎样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才能让我们的周末过 得既充实又有意义,好吗?(板书课题:周末一天的安排) 二、创设情境,感悟体验 1、引导学生研究小华的时间安排表。 出示挂图“小华周末一天的安排“,引导学生观察。 问: 你从这张作息时间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在小组里讨 论。再交流。 (1)小华做家务用了多少时间? (2)小华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 (3)小华购书用了多少时间? (4)小华参观动物园用了多少时间? (5)小华制作航模用了多少时间? 在班上交流解答方法和结果。问:看了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安排,你有什么收 获? 2、引导学生制作自己的时间安排表。 学生自己设计一张安排表。设计好后,在小组里交流,再调整自己的活动, 使活动安排更合理,更有意义。 选择一些贴在黑板上展览。 谈话:看了同学的时间安排表,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评一评,谁的时间安排表安排得最合理、最科学? 三、总结评价 学习“你知道吗?”通过刚才得认真学习,同学们都给自己周末一天做了详 细的安排,希望今后你能把你的周末安排得更丰富、更科学、更合理,周末过得 更愉快、更充实。 教学后记: 第 42、43 课时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第四、五单元测试第 45、46 课时教学时间:2011 年 教学内容:期中测试 月 日 第六单元第 47 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第五册第 58、59 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完成“练一练”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帮助,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和学具准备: 1、 教具:正方形手帕、四边形纸、三角板、直尺、剪刀 2、 学具:四边形纸若干张、报告每 4 人一张、三角板、直尺、剪刀 教学过程:一、 新课导入 1、这本书的面是什么形状呢?(长方形)我们用手来摸一摸,发现是平平的。 黑板的面是 什么形状的呢?(平的) 2、出示长方形,这是___?(引答) 3、这块手帕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呢?(正方形)这块橡皮的这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呢?(正方 形) 4、出示正方形,这是_____?(引答) 5、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上下板书:长方形、正方形) 二、 新课教学 (一)研究什么. 你觉得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可以来研究他们的什么呢?(指名学生说) 大家想要研究的真是多,但是呢,今天我们暂时只先研究它们的边和角。还有的我们放到以 后研究。 (左右板书:边、角) (二)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1、今天老师给了你们许多纸,你能找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吗?小朋友自己找,老师也来找, 你们找到了拿在手里,举起来给老师看看,老师找到了把它帖在黑板上。 2、小朋友真聪明,都找对了!要研究长方形的边和角,可以用什么方法呢?(数、量、折、 比,量了以后把结果写在你手中的长方形上) 3、现在四人一组合作,用你需要的工具和刚才我们说的方法找出长方形边的特征和角的特 征,找到以后,把结果填在报告里,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找书本帮忙。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 做得又快又好。 (教师巡视指导) 4、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和小朋友亲自动手观察,大家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结果。谁来向全班 小朋友汇报你们一组讨论的结果? 5、指名汇报: 6、我们的小朋友真是棒,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有哪些啊?我们一起说, 语句说完整。 (教师板书) 7、那长方形较长的边和较短的边叫什么,你们能分别为它们取一个名字吗? 8、刚才我们研究了长方形,你能说说长方形的特征吗? (三)认识正方形的特征 1、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我们就要来认识正方形特征。老师这儿有一张正方形纸片,你们 有没有?(没有,只有长方形纸片。教师把正方形纸贴上黑板。 )谁会动手将一个长方形变成一 个正方形? 2、学生演示。你的手儿真巧,老师告诉大家,他变的这个图形就是正方形。为什么说它是 正方形呢?正方形有些什么特征呢?我们还是分小组研究,先把你手中的长方形纸照刚才那位小 朋友的方法变成正方形,再用刚才我们研究长方形特征的方法:数,量,折,比来研究正方形的 特征,得出结果后,把结果填在报告里。 (教师巡视指导) 3、谁来汇报你们一组的结果? 提问:你是怎么发现正方形 4 条边都相等的?(你会用折纸 的方法来证明吗?怎么折?学生自己折着试试。请学生演示,说出这样折说明哪两条边相等。邻 边相等,对边相等,所以四条边都相等) 4、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边叫什么?(板书:边长) 5、刚刚我们又研究了正方形的特征,有哪些大家一起说。 (教师板书)学生再一起读一遍。 (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 1、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学会了哪些本领? 2、我们来比较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相同的特征?(指名说: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 角,四个角都是直角)都有四条边,每条边都是一条什么?(线段)我们说,有四条线段围成的 图形是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就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四边形。 3、长方形和正方形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指名学生回答(长方形对边相等,而正方形四 条边都相等。 ) 4、说明:长方形具有的特征,正方形也都具备,所以,我们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 我们通过自己动手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接下来,我们要 来做一些练习,来考一考大家有没有都掌握了。 1、第一题,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长方形? 2、第二题,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正方形? 老师提醒小朋友,一定要满足报告上有关正方形的所有特征才可以断定它是正方形。 3、举例:在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有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4、判断: (1)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 (2)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是长方形。????( ) 说明: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四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 为什么这句话是错的? (4)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打开书本,翻到 105、106 页划出你认为重要的 地方。 五、作业布置 1、思考题:数出图中一共有几个长方形。 2、练习二十三第 4 题教学后记: 第 48 课时认识周长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书 61-62 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和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周长 的含义。 2、会测量计算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主的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并拓展研究不规 则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测量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建立周长的概念, 能指出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并会测量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 是教学重点;正确、深刻地理解周长的含义是教学难点。三、教学意图和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 1.体验中引出周长。沿着操场的边线绕操场跑步一圈(板书&一圈&、 “边线&)、 让学生比划路线,描述多少是&一圈&、什么是&边线&、贴平面图,让学生用粉笔画跑 步的路线,强调&起点&、&终点&、操场一圈边线的总长度、操场的周长。(板书周长) 2.操作中理解周长。 (1)指导学生找出身边物体的周长、指出课本封面的周长。(电脑显示给予确认) (2)让学生指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多媒体随后显示) 3.测量计算中深化对周长的认识。 (1)(显示老鼠和兔子分别绕三角形、四边形的草坪跑步一圈) 提问:谁跑得多?比什么?怎么能知道它们各自的周长呢? (板书:测量计算) (2)在作业纸上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再组织小组汇报。 (强调:所有边长的总和) (3)测量更多边形的周长,总结强调周长即&一周边线的总长度&。 4.引导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1)出示方格纸上的正方形、长方形,要求测量计算并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 (2)巩固练习。正方形的边长为 2 分米,计算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和由这两个正方 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强调:计算的应是有关图形&一周的总长度&。 (3)测量并计算周长。(出示下面的图形) 5.合作解决问题。测量计算出硬币和树叶的周长。 教学后记: 第 49 课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书 63―65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 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活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 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1、复习“周长”的意义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 ,谁来举例说说,周长是什么意思呢? 生回答: 师: (拿出一个长方形、正方形)谁愿意来指一指,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指 哪里的长度?(学生上来指出) (学生讨论、反馈) 师:这里有许多的平面图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红笔描一描各个图形的周长。 (同学们拿出桌上同样图形的纸描起来) 2、探究求“周长”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通过举例、指一指、描一描等方法,知道了周长的意思。周长是 有长短的。你能判断下面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哪一个长一些? 生回答: 师: 现在有三处不同意见, 谁能想出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让大家心服口服。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 (学生讨论,或同桌交流) 师:大家想到的方法,都可以求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也能比较出它们的长短。 但是,如果我们要大家比较的不是两个图形,而是两个不同操场的周长,那么用哪一 种方法比较方便又比较准确呢?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 师:我们先来量一量、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刚才这位同学想到先量后算的方 法。那么该怎样量?又怎样算呢? 生:我认为只要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算出长方形的周长了。 师:对!现在,一个操场的长和宽已经量好了,请同学们看题(出示课本上的例 题:学校操场是来一个长方形,长 105 米,宽 80 米,小强绕操场四周走一圈,走了 多少米?) ,求小强走了一周,就是求什么? 生:长方形的周长。 师:操场的周长怎样算呢?请大家独立思考完成。 (同学们独自进行计算后,再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反馈情况,用多媒体动态、随 机演示把长方形拆成四条边又合并起来的过程,展示学生的三种不同算法) (1)105+80+105+80=370(米) 周长=长+宽+长+宽 (2)105×2=210(米) 80×2=160(米) 210+160=370(米) 周长=长×2+宽×2 (3)105+80=185(米) 185×2=370(米) 周长=(长+宽)×2 师:大家自己已经总结了长方形周长的三种计算方法。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 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只要知道长和宽就能求出周长,正方 形只要知道边长就能求出周长。现在我们来做几个练习。 3、 周长计算的应用 1、周长的基本应用。 2、引深拓展。 出示书第 55 页的第 5 题:A、B 的周长相等吗? 师:计算 B 图的周长,光靠图上提供的数据行吗? 教学后记: 第 50 课时周长是多少(活动课)教学时间:2011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68―69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加深对周长含义的认识,增强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周长 的能力。 2、在实践活动中坦步提高动手操作水平,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和学习 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 3 厘米、5 厘米长的小棒\图片、线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谈话: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是什么呢?屏幕展示: 请你从组长那里去领一个吧! 请你想一想,你手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怎样量最方便? 指名回答。 谈话:为了得到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用线围一围再量出线的长度,也可以测量出 图形的边长,再计算出周长,这节课我们要进行围一围、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 估一估五项活动,继续探讨周长问题。 (板书课题) 二、实践操作 1、围一围。 谈话:我们先进行围一围的活动。把书翻到 66 页,看一看上面一幅图中的小朋 友在干什么?你们也能用线围成自己喜欢的图形吗?围好后想一想围成的图形周长 是多少?怎样量最方便?让学生围图形量周长在小组内交流。 并指名回答最后一个问 题。 2、摆一摆, 谈话:我们再进行摆一摆的活动,请看课本第 66 页,要求我们用什么摆,摆成 什么图形?请拿出发给你们的小棒,检查一下 4 根短的长度是不是 3 厘米,4 根长的 长度是不是 5 厘米。 你打算怎样用这些小棒摆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先想一想。 想好了,在四人小组里摆一摆 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周长是多少? 请组长填表。 长方形 正方形 长 宽 周长 边长 周长 引导学生说:我们摆的是长方形(正方形) ,它长是( )厘米,宽是( ) 厘米,周长是( )厘米。 3、拼一拼。 智慧爷爷给我们小朋友寄来了一封信,你们收到了吗? 里面是什么?这 12 个小正方形请你猜猜智慧爷爷要我们小朋友做什么?猜一猜。 读要求,先想一想,商量一下怎样拼,同桌合作,可以一个人摆另一个人记录填 表格。 长 宽 周长指名学生交流。 一排摆几个?摆几排?长是多少?宽是多少?周长是多少? 老师和同学们一样也填好了这张表格。请你观察一下表格里的数据,说说你有什 么发现? 提问:周长怎么会不一样呢? 提问:周长与什么有关?在我们拼出的 3 种长方形里,它们的周长哪个最长,哪 个最短? 把你记录的结果和小正方形放回信封里,老师帮你们把回信寄给智慧爷爷。 4、量一量 青菜老师还给我们同学准备了一个挺有挑战性的题目。 读一读,先量一量再算出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交流,你是怎样量的?周长是多少?可能有不同的相法。 一条一条量的。 移一移,只需要量一条长和一条宽。 (用课件演示一下这种方法,并引导学生在 以后练习时可以先观察,找找有没有简单一些的方法再动手,可以节约很多的时间。 ) 5、估一估。 你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二年级估一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