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理想中的学校管理模式的养老模式是什么样的

&&&&文章内容
[你说我说]你最希望的养老方式是什么?
威望:118744
收/送花:19/3朵
其他文章:
发表时间: 18:09:54
这样说,不是等于没有我们最希望的养老方式吗?不是的。还是可以对最希望的养老方式进行讨论,从众多意见反映中梳理出几种趋势,如将这种趋势的数据及时统计掌握,对养老主管部门规划和健全养老产业建设,是大有益处的。个人浅见,我对未来30年有限岁月,大体划分如下几个阶段:一是夫妻双方健康自理阶段;二是失偶后一方仍能自理阶段;三是失偶后不能自理阶段;四是床上的余年。以上四个阶段,对最希望的养老方式要求各不相同。下面谈个人的看法。夫妻健康自理阶段。有两种常规选择养老,即老年夫妻与子女分居单过,或老俩口与一个子女居住在一起。两种方式哪个最好?我说各有利弊,选择哪一种养老方式取决于住房条件,老人和子女的意愿一致。应以快乐、自由、幸福为衡量标准,作为老人应记住&强扭的瓜不甜&道理,老人和子女别扭的住在一起,不时纷争吵架,还不如开放自由各自安排,因为争来的孝心不受用。一般说农村老人会选择跟子女住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养老方式,享受儿孙绕膝欢笑的天伦之乐。而城镇老人,只要有房屋,老人跟子女分居单过,节假日定期探望老人的养老方式最普遍,特别是工薪族退休老人最欢迎这种养老方式。我个人选择后者。理由很简单,老的自由,小的不拘束,各安天命,各自过好自己的日子比什么都强。儿女尽孝,是道德约束,也是他们的责任,但做到这一点不是靠父母权威,占据道德高点强势实现的,而应靠子女自觉自愿。老人应体谅儿女面对工作竞争、料理家庭、上有老下有小三方面的压力,已很不易,老俩口确保身体健康,不给子女添麻烦,应是城镇退休老人的第一要务!退休老人不论男女,退休后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很难用几句话概括。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量力而行、健康快乐、淡泊名利、不违法失德、摆正心态为原则,选择适合自己身心条件的养老方式。这样才会使余生过的有价值,焕发出光彩!退休第一阶段的主题词应是:放飞理想,自由翶翔。不需要任何形式的养老方式,只要求&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能够兑现落实就好。对于住地养老主管部门为丰富老年生活提供的健身设施和文体活动,有条件经常参加,责无旁贷。丧偶后仍然自理阶段。个人浅见,还是不必仰仗什么社区、养老院一类的养老方式,应以自强、自立为主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这期间最大的精神障碍是如何面对孤独,如能在孤独中寻找到生活乐趣,让自己充实起来,快乐起来,非常难能可贵。如遇到儿女孝顺,一定要求跟他们住在一起,这样生活起居和安全有保障固然好,但失偶父母和子女是否能同心同德,相互交流,生活融洽,却因人而异,一方表现勉强、尽义务往往多些。这期间最希望的养老方式非要做选择,个人首选社区养老方式,即要求社区养老部门定期上门关怀、探视,解决生活和精神方面出现的问题。当老人进入失偶后(或夫妻有一方)不能自理阶段。无论对老人和子女都会造成重大心理压力和实际情况的沉重负担,子女的负担压力更大,如何让失去自理的老人度过晚年岁月,个人浅见,社区有托老服务机构是首选方式,如果没有可以请家政服务人员照顾,如果还有困难,老人双双住进养老院是最佳选择。关键是养老院的服务水平和收费标准是否能承受,然后再辅以子女节假日定期探望和接出养老院,实现家人团聚和享受天伦之乐。至于进入床上的余年阶段。对老人来说是最无奈,心灵最痛苦的阶级,因为多伴随老年病缠身。如何让老人走完人生最后一里路,无悔、笑着安详告别这个世界,首选的方式是医院和医疗设备、医护人员齐备的养老院。目前许多医院,特别是县乡镇医院普遍存在床位不足,医护人员有余,就诊病患不足,收入少的问题,而正规养老院普遍存在医护人员少,床位紧张的老大难问题。如果在养老、医疗主管部门的统筹安排下,整合县乡镇级(含企事业)医院和各级养老院的资源,同时加大看护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形成医疗、服务规范化,相信老人进入床上余年阶段一定会得到周到的余生关怀,笑别世界!所谓退休后余年分几个阶段说法,只是按健康情况划分,并不准确科学,只是笔者为说明问题才这样划分。事实上每位退休老人需要的最佳养老方式因人而异,因条件而别,也许从退休那天起,老人的晚年生活就自觉或不自觉地与养老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我们没有认真探讨而已。
(送一朵花扣除10积分)
选择你要赠送的礼物
网站Email: 或垂询:400-1-什么才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我们将如何老去?记者近期通过调研,初步描绘出一幅未来“中国式养老”的图景: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各类社会保障制度有机衔接,孤寡、失能、高龄、特困等老年人群体得到充分保障;孝亲敬老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居家养老:多数人的归宿 无论从情感还是现实来看,居家养老都将是未来“中国式养老”的主流。记者从民政部获悉,“十三五”期间居家社区养老将成为政策投放的重点。 “落叶归根”“少小离家老大回”……体现出中国人对家的眷恋与坚守,记者调查发现,在家养老、享受天伦之乐仍然是大多数人心目中最理想的养老方式。同样是在家养老,未来的居家养老将与以往有所不同。  每天中午12点,天津市和平区劲松护养院都会把一荤一素、热气腾腾的两菜一汤准时送到73岁的栾秉麦老人家中。 “送餐服务帮了大忙,我都吃胖了。”栾秉麦一生未婚,由于年迈体弱,一些基本的生活需求也成了难题。从2012年起,天津试点开展养老机构向社区延伸服务。包括配餐送餐、入户护理、健康咨询、医疗保健等专业化服务,走出养老院的围墙,进入居民社区和家庭,至今已有3000多名老人受益。机构养老:让“刚需”老人“有的进”  虽然机构养老不是健康老人们的首选,但却可以为那些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在安徽合肥滨湖医院老年科,记者看到,专门为失能老人提供服务的两人间里拥有独立卫生间、悬挂式电视机、落地玻璃窗、储物柜等,床头分布着各种功能的白色插头和按钮,老人可随时呼叫服务人员。  记者调研发现,近年来,养老机构的“兜底”作用正日益强化。让“刚需”老人“有的进”,也要使更多老人“有的选”,这将是未来中国养老机构担负的“双重职责”。以地养老:为农村养老“破题”  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大的农村人口,也拥有世界上最为复杂的农村养老问题。  数据显示,中国农村老年人口已超过1亿,同时,留守老人的数量正逐年增多。除了没有子女在身边照料外,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没有退休金,他们只能靠土地维持生活,一旦失去劳动能力,也就失去了生活来源。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以土地流转支撑农村养老,即“以地养老”有望成为解决农民养老资金来源的一种重要方式。老老相助:养老方式的特色补充  “小老人”照顾“老老人”,身体好的照顾身体弱的,邻里乡亲照顾留守、空巢老人……这种更强调普通百姓之间相互帮扶与慰藉的养老模式,将成为未来中国城乡居家和机构养老的特色补充。  “老年人最懂得老年人,他们之间心理距离最短,最易接受对方的帮助,最可能在互助中体现关爱,收获幸福。”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付诚认为,互助养老作为社区和农村养老的补充,必将成为未来“中国式养老”的一大特色。专业服务:未来养老产业“必修课”  “养老护理不是家政服务,养老护理员也不是保姆。”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倚水家园老年护理院院长石雷表示,目前中国养老服务业专业化水平不高的现实影响着养老服务质量的提高。从发展趋势看,专业化将是养老机构的“必修课”。  为老人翻身的频率、洗脚水的温度、义齿的清洁护理程序、梳子齿的形状……翻开长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定点养老机构编印的培训教材,每项养老护理规范和标准都设置得细致入微。护理保险:老年人尊严的保障 目前,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已达3500万。由于护理费用长期无法纳入医保,“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成为许多困难家庭的真实写照,也使许多失能老人无力保持最起码的尊严。 近年来,一些地方以不同方式开始“试水”长期护理保险。 “有了护理保险,很多花费都可以报销了,虽然老人没有工作,只是参加了居民医保,但这已经为我们减轻了不少经济负担。”69岁的山东青岛市民纪绿华说养老地产,不是你想做就能做好的玩意儿!在老龄化日益严重、消费力不断提高、观念逐步转变的今天,养老地产的潜力巨大已经毋庸置疑,发展速度较快一步的国外发达国家经验已证明了老龄化必然会带动养老地产的发展。自2004年起,国内各类企业便已纷纷试水,经过十年的摸索,无论是适合发展的区域条件,还是项目的开发盈利模式,甚至是具体的产品类型也都已经有迹可循,可以说养老地产之路已然越来越清晰。这其中,大型的传统地产商、实力强劲的产业资本以及资金实力雄厚的保险资本是三大绝对主力军。下面就来看一下这些养老主力军的试水之路。
传统房企1.随园嘉树随园嘉树是万科涉足养老地产的诚意之作,以组团形式设置在良渚文化村的大社区内,开创了“一碗汤的距离”的先河。近500套老年住宅的持有量充分展示了万科做养老地产的决心和诚心。目前项目100多套出售型住宅已全部售罄,租赁型也已正常运营。
▲ 随园家树俯瞰经验总结:土地及开发成本低,有大社区的配套资源共享及客户资源保证,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且回报周期过长,即使是身为房地产龙头企业的万科,也几乎做不到短时间内开发第二个类似项目。2.绿城乌镇雅园乌镇雅园是绿城在乌镇打造的学院式养老地产项目。项目秉承住宅开发模式,以全销售的方式快速回笼资金,而颐乐学院部分则持有运营(年费3500元起)。目前别墅已全部售罄,小高层部分共四期,前三期已交房,入住率30%左右。
▲ 绿城乌镇雅园俯瞰效果图经验总结:拥有丰富的房地产开发经验,土地及开发成本低;企业拥有一大批忠实粉丝,客户资源有保证,但不能保证入住的一定是老年客群,养老性质容易改变,且目前的年费收取标准能否支撑未来颐乐学院的持续运营仍有待商榷。
保险资本1.泰康之家·申园泰康之家o申园是泰康在上海松江打造的综合型养老地产项目,目前项目仍在建中。项目采用租赁模式,普通客户交纳入住押金、会员费和月费,保险客户则需要购买200万保单及承担每月月费。
▲ 泰康之家·申园俯瞰效果图经验总结: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除了上海申园外,同时还开发了北京燕园及广州粤园;有大量精准的养老目标客群(燕园项目已出售8000多张保单)。但保险企业没有房地产开发及养老运营经验,进展速度慢,目前仍没有成功运营项目。
产业资本1.上海康桥亲和源亲和源是目前全国出现最早也是运营最成功的养老地产项目之一,是会员制养老的鼻祖。如今入住率已达90%左右,经过7年时间,会员也由10几个升至现在的1300多个。
▲ 亲和源俯瞰效果图经验总结:拥有丰富的运营经验及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后期成功通过提供管理及品牌输出服务获取更多盈利。但前期开发建设成本及投入太大,对资金量要求很高,即使采用出售会员卡的盈利模式加快了资金回笼的速度,也无法再独立开发下一个项目,只能采取合作开发的方式。2.复星星堡中环复星星堡中环是目前已运营的养老地产项目中满意度最高的项目之一。相较于其他拥有高品质服务的养老项目,星堡中环的入住门槛相对较低,仅需5万的入住费加上7000元起的月费(餐饮费已包含)即可。项目由复星与美国峰堡合作开发,通过对商办物业的改造,开放了近200个房间,目前入住率高于60%。
▲ 星堡中环实景图经验总结:入住门槛相对较低的租赁型物业容易让更多老年群体接受,入住率有保证,企业本身拥有金融、医疗等产业资源优势,资源整合能力强。但开发经验不及传统地产商因此目前采取对商办物业改造的方式,项目体量小,针对客群有限;与国外企业合资开发,容易产生管理矛盾。结语:从这三大主力中的典型企业及项目的开发运营经验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传统房企拥有丰富的拿地及开发经验,光开发成本就要比其他类型企业低20%以上;而保险企业的资金实力之雄厚是其他类型的企业所不能相提并论的,且其拥有一大批精准的养老目标客群;产业资本相对于这两类企业则拥有更多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的资源优势。纵观各国,美国的市场化养老模式被公认为最适合我国借鉴学习,就从目前国内各企业的开发情况及经验总结中可以大胆预测出美国的投资、开发及运营三方各司其职的市场运作方式也将会是我国养老地产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由习惯做重资产的传统地产商发挥所长,开发建设建筑硬件,由保险等金融资本发挥资金优势,托底购买成熟养老物业,实现资产轻化,再整合各类医疗、服务、运营等上下游产业资源。资源整合,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各司其职,减少了独立开发运营中不必要的投入,也避免了合资开发运营中会遇到的管理矛盾。注:本文源自网络,供交流学习,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本账号。杨格智库(xayounger)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xayounger杨格智库——城市发展与文旅项目策划服务供应商 【范畴】新区开发/都市更新/旅游景区打造/历史街区营建 【擅长】发展战略定位/ 文化创新传承与转化/产品规划与盈利模式构建/ 项目全程操盘与运营管理 【咨询电话】热门文章最新文章xayounger杨格智库——城市发展与文旅项目策划服务供应商 【范畴】新区开发/都市更新/旅游景区打造/历史街区营建 【擅长】发展战略定位/ 文化创新传承与转化/产品规划与盈利模式构建/ 项目全程操盘与运营管理 【咨询电话】&&&&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我心中理想的养老模式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老爱幼,赡养老人的习俗。从孔孟之道的孝道到民间的养儿防老,无不传递着人类的本性。但是,谁也臆想不到,到了21世纪的今天,养老问题倒成了一个大大的问题。我无意对政府说三道四,因为政府对养老事业也说得十分动听,什么老有所用,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等等,等等。只是平民百姓在期盼中,依然疑虑重重。我认为,这是有道理的。一是现在的养老院太功利,要么钱搭不够,要么服务太差,再一个就是民营私营更不着边际。二是独生子女政策所产生的养老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迫在眉睫。家庭养老作为一种手段,我不反对,但对独生子女家庭来说,问题多多,困难重重。可能其中不仅仅是一对夫妻要赡养四个老人的问题,还有许多社会问题的干扰,比如子女早亡,子女不孝,二代人关系等等。在现在社会道德沦丧严重的背景下,我相信这种现象为数不会少。三是社会的价值观也不利于养老事业的发展。只说体制,不说人,总让人觉得本末倒置。有养老院,就有老百姓养老的地方吗?其实,在利欲熏心的今天,钱永远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不管怎么说,政府应该体现我国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特质,把社会性养老体系建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没有任何理由推卸的责任,因为新中国的新就是要求。
我没有一点免费的意思,也不想接受所谓公益的恩赐,只是希望政府按照市场的诚信,公平,价值的原则给老人创造一个承受得起,设施条件齐备,服务也能到位,能够有尊严的走完人生最后一段里程的地方。这个地方,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首先,让老人支付得起,那必须参考退休金,而不是光动房子的脑筋。
其次,让老人生活方便,也就是说开出门来的七件事能够满足。
第三,让老人得到尊重,提供家庭式的服务。
这三个条件难吗?我看不难,但政府可能觉得难。为什么?因为出发点不一样,政府考虑的是赚钱,我考虑的是利人。驱使政府这样考虑问题的原因,就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少赚一点,赚良心钱,企业也要承担社会责任,把钱和人统一起来就行了,但在都想一夜致富的时代浪潮中,谁愿意呢?政府愿意吗?富人愿意吗?
所以,我理想中的养老模式也变成了乌托邦,再说养老院,医养院,临终关怀的区别又有什么用呢?平民百姓翘首以待,政府不愿意干,市场经济又没有这个功能,除了有钱的,平民百姓到老了的时候该怎么办还是个未知数,只好听其自然,船到桥头再说了。
其实,我并不死心。我一直在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吗?中共搞改革开放又是为什么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我理想的养老模式还是有希望实现的。我们都将老去,但我们无悔于过去,只是希望在即将离世的时候能得到这个社会的一点温暖,过分吗?传统的黄泉路实在太泥泞了,在一切都现代化的今天,黄泉路是否也应该改造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现在所在位置:&>&&>&
发布时间: 16:37:06&&来源:东广新闻台
最理想的养老模式:一碗汤的距离七成子女愿与父母同住 月均养老支出可承受1500元
最理想的养老模式:一碗汤的距离(图片来源:资料图)
[ ]以前是父母想和儿女住,儿女不积极。如今,反倒是儿女想和老人挤在一起,老人却想&图清静&。父母老了,究竟是谁投靠谁?日前,上海市妇联与复旦大学社会性别发展与研究中心围绕&老人生活照料与公共政策&问题展开网络调查,结果显示,七成网友愿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接父母同住,可八成老人却希望在身体健康时自由地生活。
传统的儿孙供养型家庭养老已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以社会力量介入为主的社会养老方式还受到很多因素制约。养老,这一问题困惑着老年人,也困惑着年轻人。
此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00多份,受访者年龄从20多岁到60多岁,超过四成以上受访者年龄在31-50岁之间,本科学历占主体。
最理想模式:&一碗汤的距离&
居家养老仍是人们最偏好的养老模式。
调查中,八成老人希望身体健康的时候能自由地生活。超过半数受访者(53.4%)表示,在自己身体健康的情况下,选择和老伴一起居住,但是希望离子女近一些,所谓&一碗汤的距离&。只有不到16%的人选择和子女一起居住。
个案中,很多老人有这样的想法:即使自己身体不好,需要照顾,也尽量不麻烦子女;最好的模式是和老伴一起居住,但离儿女距离不远,再请一位钟点工阿姨或家政工。此外,受访的老人中只有两成表示&首先选择到居住&。
如果家中有老人因慢性病需要长期照顾,人们会选择什么样的养老方式呢?接近80%的人愿意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在家里照顾。其中,31%的人表示,会依靠自己或家人照顾老人;19.5%的人会请钟点工协助照顾;11.2%的人会请全日制家政工照顾;17.6%的人会请专业护工照料。
【责任编辑:fw006 】
热门点击排行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67244',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关注枫网微信
手机扫一扫台湾养老模式_百度文库
台湾养老模式
老人長期照護的服務模式
陳晶瑩醫師
依照衛生署的定義,長期照護的服務方式,依支援單位提供的資源不同,分為:居家式、社區式、及機構式,以下以老人的長期照護觀點來敘述。
1.家庭照護:家庭照護是長期照護的骨幹,家人、朋友或鄰居所提供之非正式性的服
務(informalsupport),一般而言,佔社區老人非正式性照護的80%。其成本較便宜,是台灣目前最普遍的照護型態,也是台灣老人認為最理想的養老方式。但缺點是:照顧人力不足、照顧者長期身心負荷壓力、照顧品質缺乏專業性及無法提供技術性服務。
居家服務(在宅服務):指社政單位對低收入戶提供日常生活的照顧服務。
居家照護:指衛政單位所提供的居家照護。目前服務以居家護理及醫師出訪為主。2.3.
1.日間照顧(日間托老):為社政單位對低收入老人日間的照顧服務,內政部也獎勵地
方政府辦理對日間就業而無法照顧老人之子女提供日間照顧服務,更獎勵老人安養機構辦理外展服務計畫以充分利用資源。
日間照護:由衛政單位提供,接受照護者仍留居於家中只有部分時間前去接受治療或照顧。2.
1.機構式應更細分為:居住照護(residentialcare):居住照護依照Hawes的定義,是指在社區當中的一個限
定空間中,群居兩個或以上的無親屬關係的老人,並提供複雜性日常生活活動(IADL)的協助,如洗衣服、備餐、打掃居住環境、監督按時服藥、提供團體活動及運輸等。居住照護在我國現行長期照護體系包括:老人安養服務及老人養護服務。
(1)老人安養服務:申請對象必須符合年滿65歲以上,身體健康行動自如,具生活自理能力者,院內提供居住服務、生活照顧服務、三餐飲食供應、疾病送醫、文康休閒活動、親職連誼活動。入住須洽社會局及各安養機構。
(2)老人養護服務:申請對象必須符合年滿65歲以上,生活自理能力缺損,且無技術性護理服務需求者,院內提供的服務比老人安養服務多增加了護理及復健服務。
護理之家(nursinghome):提供24小時的日常生活功能、行動上、精神上及監督按時服藥的個人及護理照顧,並有物理治療、職能治療、營養諮商等,也提供臨時性非重症的醫療服務。
根據多國的統計資料顯示,大約有5%到8%的老人需要長期機構照護,其中3%到2.
贡献者:zkaren2003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理想的 养老 生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