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差上百万元 涉讼房产是馅饼与陷阱还是陷阱

股票/基金&
楼市“降价补差”是馅饼还是陷阱?
作者:徐海波
  新华网武汉12月1日电(记者徐海波)在楼市成交量持续低迷的背景下,目前一些为招揽顾客打出了“降价补差价”“降价无条件回购”等招牌,承诺在一定时期内如果下跌,会部分或全额补偿差价。一时间,这一风潮开始在全国蔓延。这种让许多坐等降价的购房者怦然心动的承诺,究竟是馅饼,还是陷阱?  “降价补差” 渐成风潮  在武汉某事业单位上班的小郑最近正忙着看房。初步相中的几个楼盘最近总给他发短信,但他一直犹豫不决,“如果买了后房价又降了,岂不要后悔死?”  但前几天他彻底打消了这个顾虑。武昌东湖旁一楼盘推出“降价补差”的活动,宣布即将开盘的2号楼实行最低折扣,并承诺售出半年内,如果后期价格低于开盘公示价格,开发商将无条件补偿差价。这下小郑完全放心了,看好户型后就签了意向性合同。  像小郑遇到的这种“降价补差”活动在全国许多城市已不罕见。上海嘉定新城公馆项目在众多楼盘降价拒绝补偿老业主后,率先作出“降价补差价”的承诺;而一再表示降价后不会对老业主妥协的万科,其在苏州的一个销售项目近期也承诺“一旦降价将按原价回购”。  而且,一些开发商为了证明其承诺的可信度,卖房前与购房者签订了《跌价补偿协议》。协议规定,客户买房后到房屋交付使用之前,一旦发现该楼盘的房价下跌,可凭购房时签订的承诺书,要求开发商退还差价。从上个月开始,杭州已有多个楼盘推出了这种协议。  据链家地产统计,目前包括上海、深圳、南京、苏州、杭州、长沙、长春等10余个大中城市的20余楼盘已将“降价补差价”或“原价回购”承诺与低价销售绑定,给购房者吃“定心丸”。  开发商突发“善心”的背后  正在北京市通州区一楼盘看房的张先生表示,最近他一直在关注附近几个楼盘,但迟迟不敢行动。“都说房价还会继续降,我希望能赶上降到最低的时候出手。”  记者发现,像张先生这种心态的购房者还不少,观望一段时间再买又担心自己看中的房子被别人买走。目前正在全国各地风靡的“降价补差”策略正是开发商特意针对这种心态而“设计”的。  业内人士表示,开发商之所以敢于下此赌注也是出于无奈。目前,楼市正处于深度博弈期,常规的降价促销手段已无法触及购房者的神经,开发商销售压力越来越大,而购房者观望情绪也日益浓厚。为了撬动市场,开发商逼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武汉多家房地产企业营销经理表示,一方面目前加入观望大军的购房者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年关将至,销量任务压力日益增大,各类急需支付的款项也接踵而至。不降价没人买,没人买就没法完成销售指标。但又不敢直接降价,大幅降价或许会导致老业主闹事,也会带来损失。开发商左右为难之下,只有走上“降价补差”之路。  专家:冷静观察 谨慎出手  据记者了解,楼盘承诺“降价补差”并非今年的市场“专利”。早在2008年楼市低迷时期,全国就出现过一股“降价补差”潮。  许多网友认为,这只不过是开发商为刺激楼市使用的一种营销计谋。也有网友认为,开发商其实是为了加剧供求矛盾,形成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从而继续维持房价在高位运行,甚至伺机继续推高房价。  亿房网研究中心研究员崔璇认为,“降价补差”不失当下楼市“低成交困局”中的一种有效的吆喝方式。但她也强调,这并不能重振市场信心,“如今存量房堆积量大,购房者越来越理性,直接降价才是开发商最理智的行为。”  对于购房者,更关心的是开发商能否兑现自己的诺言。崔璇对此表示并不乐观,可能只有极少数人会得到差价补偿。“虽然2008年就有业主成功拿到降价后的差价,但这只是少数,且大多只获得3万元左右的差价。”  她说,即使签订了具有效应的协议书,但开发商往往会在协议里“动手脚”,购房者权益很难保障。更何况不同的楼层、朝向,产品定位不同,这很难用统一的单价来计算。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王国华认为,兑现“降价补差”承诺的前提是补差时房地产公司还在正常运转。如果房地产公司中途倒闭或老板跑路,那么补差承诺也将成为一纸空文。  而在目前这股房地产业大浪淘沙的过程中,开发商被迫退出行业已不是新闻。北京住建委近日就注销了北京477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资质,其中包括世茂、金泰、新保利、(,)大厦等知名企业。  一些专家提醒,消费者在选房时还应考虑开发商实力、品牌等因素,尽量选有品牌信誉度的开发商开发的楼盘。
11/28 12:2311/29 05:0311/28 05:5411/27 08:3111/26 10:1411/25 02:3011/24 20:1911/24 08:59
房产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高收益理财,馅饼还是陷阱--新华日报
第A05版:江苏新闻 · 经济
| &&&&&&&&
出版&&&|&&&&&&|&&&&&&|&&&
第三方理财公司纷纷站街揽客——
高收益理财,馅饼还是陷阱
  “您好,你有理财需求吗?我们这里有款理财产品,收益率8%-13%。”最近,不少市民走在街上,经常会被人拦住推销理财产品。这些高收益理财产品靠谱吗?是馅饼还是陷阱?&  站街发传单,专拉中老年人  22日下午四点,南京新街口。一些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拎着印有“宜信财富”的纸袋子走出亚太商务楼二期大门,就被门口另一家财富公司的理财经理们盯上,打招呼、递名片、询问理财需求、推销理财产品。  理财经理们非常好辨认,衬衫西裤、脖子上挂着各种彩色绸带吊起来的证件。在南京,他们通常现身于金融机构密集的区域,比如新街口招商银行与南京国际金融中心广场、中山东路人寿大厦前、鼓楼绿地洲际酒店前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  居民区附近的超市也是他们摆摊设点的场所。家住石门坎附近的周红霞每次进出超市,都会被这些理财经理包围。“为了向我推销,他们会帮忙拎东西,这样就可以边走边讲。”她说,这样的热情,反而让人害怕。  在理财经理眼中,中老年人是其最佳客户人选。南京紫金财富理财经理陈海舟告诉记者,“他们有钱有时间,不需要再考虑买房子之类,闲置资金多。”  租高端写字楼,左手理财右手放贷  虽然站在街边、超市摆摊发传单,但是这些理财公司、财富公司的办公地点都很“高大上”,南京国际金融中心、紫峰大厦等一些高端写字楼是这类公司的办公首选地。汇中财富在亚太商务楼30楼租用了1100平方米的办公室,一年租金就要240万元。“投资者一看我们的办公环境,也会增加对我们的信任度。”理财经理张有龙说。  刘正曾经在外资银行工作,后跳槽到国内某大型财富公司。他告诉记者,财富公司主要是P2P(人人贷)模式,理财端和贷款端分开运行,一手做理财吸资金,一手放贷款。  在中山东路人民银行南京营管部大楼前,每天都会有三四十人蹲守在楼梯上。“来这里蹲着,是因为很多人来这里查询征信报告,有可能是需要贷款、又在银行贷不到的人。”24岁的玖富投顾公司彭经理告诉记者,如果借款人是公务员等稳定工作,月息1.6-1.8%,其他职业普遍在2.4%,这就意味着年息在20%-30%之间。  强调风险也是财富公司的宣传重点,但却没那么专业。“我们会从借款人的借款额度中提取2%作为风险准备金,如果发生违约,会从这里面先行代偿。”汇中财富产品经理张有年说。  发展太快了,希望监管快点来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第三方理财市场的发展快得让人咋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现有P2P平台数量已超过2000个,2013年该行业国内总交易量达1058亿元,比2012年增长近五倍。宜信财富CEO唐宁25日在南京参加论坛时表示,目前国内财富管理行业处于一哄而上的阶段,有些人就想捞钱。  “不少曾经在银行、保险公司的人跳出来自己单干,还有一些是曾经做过担保公司的,也改头换面做财富管理了。”刘正说,干这一行门槛很低,在工商局注册一下就行了,用不了多少钱,反正注册的不是金融类企业,是服务类。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理财公司都站在非法集资的红线边缘。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至今,全国共有101家P2P平台跑路。仅南京地区,年初至今已有十多家公司跑路。  作为国内的P2P龙头企业,宜信财富在国内规模超过500亿元,近日陷入坏账和经营模式的质疑风波。对此,宜信财富联席总经理尚筱回应称,目前出风险的项目已经先行兑付,并且加大了风控力度。“这个行业发展太快了,希望监管快点来吧。”  随着P2P、第三方理财市场的快速发展,央行和银监会等监管部门加大了对这个行业的关注。几天之内,国内2000多家P2P机构被百度下线的超800家,百度称后续还会进一步将清理行动扩展至所有搜索结果,网贷平台面临加速洗牌。有消息称,银监会日前再次召集多家知名P2P平台负责人开会,年底前就会出台监管细则。  本报记者&赵伟莉
集团 数字报刊: |全民收藏是馅饼还是陷阱?
专家提醒:收藏需持平常心,毕竟藏品“西周的少,上周的多”
来源: 金华日报
记者 王卫英 文/摄
凌晨3时开始排队,只为收藏的“宝贝”能得到专家一眼鉴定;肩扛、手提、人抬……众藏友使出全力搬来各路“宝贝”,只求问个明白价值多少。8月4日,东阳中国木雕城的《寻宝》海选现场异常火暴,等待专家鉴定的藏友队伍一直排到了公路边。
这种人声鼎沸的景象对央视《寻宝》栏目组来说,实在太常见了。近年来,央视《寻宝》栏目在全国各地寻访鉴宝,每到一地无不受到藏友的热情欢迎和争相“现宝”,鉴定专家的眼睛也不得不经受各路真假“宝贝”的狂轰滥炸。古典家具、翡翠和玉器、字画、刺绣、精美陶瓷、木雕、彩绘……似乎什么都可以收藏,任何人都可以投资收藏。收藏演变成大众投资,刮起了一股全民收藏热。火热背后藏隐忧,专家提醒藏友:收藏需持平常心,毕竟藏品“西周的少,上周的多”。
“现宝”热情高涨
8月4日上午,记者刚到东阳中国木雕城大门口,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数千藏友排着长队,肩扛手提,翘首以待。专家鉴定桌的四周围满了人,等候区外也是里三层外三层。“我早上6时多就来了,专家们平时只在电视上见到,我要亲耳听听专家的鉴定。”一位姓陈的大伯左手提着一只纸箱,右手拎着一只相框,里面是两块床雕,随着长长的队伍缓缓向前移动。
记者看到,有的藏友甚至挑来了满满两箩筐“宝贝”。“主要是想让专家看一下,自己的这些东西是真还是假,并从中学到更多收藏知识。”这位挑着箩筐的老兄说出了大多数藏友的心情。
民间藏友“现宝”热情之高,足以让活动承办方东阳中国木雕城相关负责人咋舌。“参加海选的藏家数量大大超过预期,我们都有些招架不住了,不得不加派安保力量。”前天,中国木雕城副总经理潘显好对记者说。
据统计,8月4日,参加《寻宝》东阳海选活动的藏友共有3000多人,展示了5000多件藏品。海选活动藏品按陶瓷、书画、木雕、青铜杂项四个类别设置。“足足看了5个多小时,过眼的藏品就有2000多件。”陶瓷评鉴专家丘小君对记者说。
经过单国强、丘小君、陈建明、王注贰4位专家鉴定,共有58件宝贝脱颖而出,最终哪件“宝贝”成为东阳的“民间国宝”还有待最后评选。
潘显好告诉记者,藏友来自全国各地,男女老少都有,以中老年人为多。
丘小君在多次寻宝过程中也发现,如今收藏爱好者中不少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他们手中的藏品也往往以仿品居多。丘小君认为,一些老年人在退休后有时间,也有些闲钱,搞搞收藏,陶冶性情,调养身心,本来无可厚非。不过,他建议,收藏是个技术活、学问活,在自己眼力不够或者没有可靠专家做后盾的情况下,老年人收藏还是要量力而行,应以品玩、观赏为主要目的。
其实只是高仿品
“丘老师,请您帮我鉴定一下这些宝贝。”来自南京的周道伟见到丘小君后兴奋地问这问那。丘小君在拥挤嘈杂的海选现场有条不紊地回答着藏友的问题。
“元代的”、“康熙年间的”、“你这件藏品是新的,以后不要花钱去买了”。丘小君一边仔细鉴定,一边善意提醒一些买了仿品的藏友。
作为我国著名的陶瓷评鉴专家,丘小君从事陶瓷文物鉴定工作已经30多年,早年师从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常任副主任、故宫博物院著名文物鉴定专家耿宝昌先生,是耿先生的两名入室弟子之一。
“藏友热情很高,拿来的藏品也很丰富,什么朝代的都有,但真品比例不是很高,只占40%左右,说明大家还处于收藏的初级阶段。”丘小君对记者说,到手鉴定过的好东西依然历历在目,战国时期的越窑、东晋西晋时期的婺州窑,还有一把五代十国时期的刻花瓜棱壶,已有1000多年历史,不仅保存完好,而且形状秀美,颜色亮丽,堪称越窑中留存至今的最优秀艺术品。
真宝贝,玩家、藏家、专家都会爱不释手,过目不忘。然而,多数所谓的“宝贝”只是仿品,如果藏家花费了太多的钱,确实不值。
“仿品占60%,这已经算是比较好的情况了。”丘小君说,毕竟藏品中“西周的少,上周的多”,不少藏友花大价钱买来的宝贝,其实一文不值,既失钱财也伤身心。
在古玩界,造假行为古已有之,到了现代造假之风更盛,造假技术越来越高,造假者花几十元钱,造出的假古玩可以卖到十几万元,牟取暴利。青花大罐、青花大碗、青花水瓶……明青花由于在拍卖会上拍出天价,成了一些造假者争相仿造的目标,仿品五花八门,令专家哭笑不得。
对此,网友们纷纷“吐槽”:“造假者是在秀智商下限吗?”“亮瞎了我的钛合金眼”、“配套的青花瓷热得快呢”、“期待战国出土的爱疯五代青铜器”……更有网友晒出了青花冲锋枪、青花电视机、被咬了一口的青花苹果等来凑热闹。今年初,2.2亿元天价的“汉代玉凳”没等专家从专业角度提出质疑,就被网友凭历史常识戳穿了画皮———汉代人是席地而坐的,凳子还没有发明呢!
据专家介绍,目前,根据造假程度不同,假“宝贝”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臆造的,完全凭自己想象造假,这种比较好辨别;二是有历史依据的,但造假者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把各朝代的元素糅合在一起,比如仿唐代的东西用了宋朝的形制,这种仿品需要一定的历史和专业知识来辨认;三是高仿品,在各个方面都完全按照真品来做,有时候连专家都不一定能看出来。造假行为涉及艺术品收藏的各个门类,陶瓷、玉器、钱币、青铜器、字画及各类杂项都有。在历史上出产某一类“宝贝”的地域,造假尤其兴盛,甚至形成了产业。例如在瓷都江西景德镇,目前做仿古瓷的多达上千家,做高仿的也有几十家,这些人术业有专攻,仿成化,仿宣德,仿元青花,仿洪武,许多人是水平很高的高仿专业户。
近年来收藏越来越热,用“全民收藏”来形容恐怕也不为过,但真正懂的又有几个呢?
“在目前的古玩市场,1万个人中有100个人能有一点常识就不错了,100个人中顶多只有一两个是真正能看明白的人。”丘小君告诉记者,一般的藏家初涉收藏时肯定要走很多弯路,等明白过来已经交了很多学费。要掌握真本事,办法只有一个:多学习历史知识,多研究真东西,藏友的、博物馆的、展览会上的藏品要多多涉猎,只有看多了真东西,才能逐渐摸出门道,辨出真假。有经济实力的藏家可以借助别人的慧眼,请内行的专家或信誉好的机构帮助鉴别。现在造假的手段太多,即使是懂行的专家也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去鉴别,稍一疏忽就会“中枪”。
丘小君建议,初涉收藏市场的人最好多看少买,而搞收藏最不可取的是“捡漏”心态。俗话说,十次打眼九次贪。一般老百姓搞收藏,还是要以提高文化修养为主,而不能把投资赚钱放在首位,更不能有投机思想,心存侥幸,那样往往会“鸡飞蛋打”,被人骗走钱财,还惹一肚子不痛快。
上图:《寻宝》东阳海选现场。
&&&&&&&&&&&&&&&
······flash地址:
<input type="text" value='' class="text"
id="shareurl1" />
<input type="text" value=""
class="text"
id="shareurl3" />
您最近在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馅饼与陷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