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陆军转型献言献计向新型陆军转型献言献计的转型中,我们应做些什么

把握转型新内涵 立起建设新标准 - 中国军网
把握转型新内涵 立起建设新标准
陆军领导机构成立,习主席向陆军授予军旗并致训词,为陆军建设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是跨越历史、面向未来的机遇;是重整行装、开新图强的大考。改革强军面前,如何肩负起建设强大现代化新型陆军的历史重任?关键是要着眼统思想明遵循、促建设谋发展,通过“学训词、明使命、强担当”,把握陆军改革转型新内涵,立起部队建设新标准。
准确把握陆军新定位,在深化认识中强化使命责任
众所周知,陆地是最古老的战场,陆战是最原始的作战形式;从楚汉之争、木马屠城,到攻克柏林、占领巴格达,陆战始终是战争的重心。然而自上个世纪末开始,在“超视距作战”“远程精确打击”等新理念冲击下,“陆军弱化”“陆军落伍”等论调此起彼伏,特别是全空袭模式的科索沃战争更是把陆军推上生死存亡的“风口浪尖”。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第六代战争》作者斯里普斯琴科甚至断言,“陆军在21世纪将退出历史舞台”;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也表示,“今后美国陆军将不会在任何地方进行战争”。但历史却以极快速度,对陆军在未来战争中的价值作出正面回应。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英陆军在开战第二天就发起大规模地面进攻;2011年的中东冲突,尽管天上助阵声势浩大,但压倒骆驼的最后稻草仍是地面力量。
“矫枉总是过正,其实过犹不及”。陆军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之所以不可替代,是因为未来联合作战行动将在陆、海、空、天、电、网等多维战场展开,只要人类生活在地球上,陆地仍将是最重要的作战空间,陆地安全仍是国家安全之本,地面作战仍是国土防卫、要地夺控、占领控制的决定性手段。陆战场是其他战场的基本依托,无论是“海权”“空权”“天权”,还是“电磁权”“网络权”“信息权”,都离不开“陆权”;“陆权”绝对离不开陆地、陆战、陆军。之所以不可替代,是因为陆军仍然是各个国家国防力量主要组成部分;2013年美国《陆军战略计划》特别指出,陆军是国家力量,没有陆军保卫的国际安全秩序是建立在沙滩上的。之所以不可替代,是因为我国陆地边境线长,与多个国家陆地接壤相连,陆军维护国家利益边界的战略作用愈发凸显。因此,既要摒弃那种认为“陆战过时”“陆军无用”的思想,又要摒弃“大陆军思维”,找准陆军在联合作战体系中的新定位。鸡蛋从外部打破是毁灭,从内部打破是新生。主动适应时代要求加快陆军转型发展,催生新质作战能力形成,经历古老与新生交锋、传统与未来碰撞的陆军,必将蜕变成为新质陆军。
充分认清新体制决定新定位,本轮改革对领导管理体制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合理区分,为完善陆军建设主体责任、明晰陆军发展历史方位、优化陆军作战资源配置奠定了组织基础。充分认清新目标确立新标准,习主席在陆军训词里强调“新型”二字,既是新目标,也是新标准。目标就是“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尽快实现“瘦身强能”“由大变强”“能打胜仗”;标准就是“积极适应信息化时代陆军建设模式和运用方式的深刻变化”,尽快形成“全域作战”整体能力。我们必须义不容辞地扛起责任、强化担当,以清晰思路、开拓精神、务实举措、严实标准、扎实作风,在建强新型陆军的新征程中走在前列。
积极适应转型新要求,在真抓实干中提升胜战能力
法定而事遂,本立而功成。军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能不能打胜仗,关键在于能力具备不具备。能力之痛是根本之痛,能力差距是致命差距。军队改革推进越深入,越能触碰到我们能力“痛点”。如有的对制胜现代战争的机理认识若明若暗,嘴上说的是明天的战争,实际准备的是昨天的战争。一些演训活动还或多或少停留在集结、开进、冲击、突破等线式进攻模式。有的对制胜现代战争的练兵要求若即若离,一些训练课题陈旧老化,机械化痕迹浓厚,有些尽管涂上时代特色、冠以信息化之名,实质是“新瓶装旧酒”。有的对制胜现代战争的创新战法若深若浅,作战样式模糊化、作战战法概念化、作战行动粗放化、作战目标概略化。如果把能力和战争比喻为“两座大山”,山与山的距离便是我们必须跨越的最大障碍。“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要坚决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奋力而为、力争有为,真抓实干、提升能力。
沉下心来研究陆军建设模式。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形成了“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陆军部队必须立足现有基础和发展条件,坚持以作战任务为牵引,以形成能力为目标,以战备作战为核心,以严格训管为常态,统筹协调战建两条线赋予的各项任务,提高部队整体建设水平。
沉下心来研究陆军力量运用方式。针对不同任务、对手和环境,深刻把握“机动作战、立体攻防”新要求,突出模块化、小型化、合成化和联合化编组,打造编制标准、功能定位、职责明晰、保障配套的基本要素,在多维战场空间、不同作战样式,以多种作战行动实现“数量优势”向“效能优势”的转变。
沉下心来研究胜战能力提升之法。把握规律学研,坚持课题带战法、战法带训法、实训强实战,在研究战例中把握规律,在传承中谋求创新;盯着对手研训,真正做到战略上知敌之本、战役上知敌之变、战术上知敌之术、指挥上知敌之将,确保始终高敌一招、胜敌一筹;借力综合集成强训,既要持续抓好“上篇文章”,更要做好深化成果运用“下篇文章”,单装终端抓标准、要素集成抓规范、体系融合抓联训,提高部队新质战斗力。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
Copyright (C)1999- All Rights Reserved如何建设新型陆军?听陆军司令员、政委谈转型 - 中国军网
如何建设新型陆军?听陆军司令员、政委谈转型
在新起点上加快推进陆军转型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视察陆军机关重要讲话精神
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从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全局出发,决定组建陆军领导机构,把陆军作为一个军种真正立起来,开启了陆军建设发展新征程。去年12月31日,习主席亲自向陆军授军旗、致训词,鲜明提出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今年7月27日,习主席视察陆军机关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建设新型陆军的一系列带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为在新起点上加快推进陆军转型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增强建设新型陆军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习主席指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关系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陆军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了新形势下陆军建设发展的战略定位,赋予陆军新的重大使命。
建设新型陆军是维护我国政治安全的内在要求。政治安全始终是国家安全的根本。我军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军队的神圣职责。陆军规模基数大、部署范围广、反应速度快、控局能力强,在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维护政治安全和国家安全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国成立后,陆军坚定保卫新生政权,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始终是维护我国政治安全的重要力量。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因素增多,国家政治安全面临的危险和挑战增多。我们要清醒认识国家政治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增强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努力建设新型陆军,坚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建设新型陆军是应对各种安全威胁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外部阻力和挑战逐步增多,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各种现实威胁呈上升趋势。陆军作为基本军种,是维护国家安全、保持战略全局稳定的主要力量,在遏制战争、抵御侵略、边境防卫、反恐处突等方面肩负重要使命。当前,我国周边一些热点地区的局势充满变数,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势力活动猖獗,给我国安全稳定带来不利影响。海上方向斗争形势更趋复杂,一些国家不断挑起事端。我们要认清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新要求,积极主动作为,做好充分准备、发挥应有作用。
建设新型陆军是维护国家发展利益的战略举措。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推进、国家利益不断拓展,军事力量走出去的需求不断增强。陆军在走出去方面起步较早,实践经验丰富,承担了很多联合国维和任务,为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国家利益拓展到哪里,安全保障就必须跟进到哪里。我们要积极适应国家利益拓展的新要求,以宽广的战略视野谋划陆军建设,加强走出去的战略运筹,加快实现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作战型转变,提高在更加广阔的空间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做到国家利益所在就是使命任务所向。
建设新型陆军是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重要保证。我国疆域辽阔、地缘环境复杂、陆地边境线和海岸线漫长,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任务艰巨繁重,祖国完全统一尚未实现。无论是御外还是稳内,陆军始终是重要力量。建设强大现代化陆军,有效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民族复兴所系、党和人民所期。我们要适应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建设新要求,加快推进陆军转型建设,努力打造能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强大陆军。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
Copyright (C)1999- All Rights Reserved帖子主题:中国陆军番号大曝光 最新战力排行!
共&6509&个阅读者&
军号:5271896 工分:530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中国陆军番号大曝光 最新战力排行!
文章提交者:黑猫S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32-0-1.html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有多少个集团军,全国现有多少现役军人呀?目前,我军共有18个集团军。即第1军(驻浙江湖州)、12军(驻江苏徐州)、13军(驻重庆)、14军(驻云南昆明)、16军(驻吉林长春)、20军(驻河南开封)、21军(驻陕西宝鸡)、26军(驻山东潍坊)、27军(驻河北石家庄)、31军(驻福建同安)、38军(驻河北保定)、39军(驻辽宁辽阳)、40军(驻辽宁锦州)、41军(驻广西柳州)、42军(驻广东惠州)、47军(驻陕西临潼)、54军(驻河南新乡)、65军(驻河北张家口)集团军我国的军队约有230万,**约120万,共350万左右,我国目前的解放军的总人数在230万左右,由陆军、海军、空军三个军种和第二炮兵一个独立兵种组成。**部队的总兵力是120万,其中**内卫部队,即**部队的主力部队的总兵力是80万。剩下的包括**部队的其他警种,即**边防部队、警卫部队、消防部队、黄金部队、森林部队、水电部队、***队的总兵力大约在40万。现在共计18个集团军,虽然都是正军级,但地位、实力各不相同。1、甲类重装,38、39、54,如果说38军战力是1,那么54就是0.95、39就是0.9.2、甲类,27、13、21,他们基本上在0.85-0.75之间。3、甲类简装,1军,估计0.7.4、乙类满装,20军,估计0.65-0.6.5、乙类,65、20、26、12、31、40、41、42、14、47军,他们估计在0.6-0.4之间。大家说说。北约最新军力排名:中国陆军名次惊人外媒:中国陆军军事实力全球第一据报道,美国某军事周刊最新评估了全球军事强国,综合实力排名前7的是:美国、俄罗斯、中国、德国、印度、英国和日本。法国前军官、亚洲军事顾问专家蒙希普拉蒙迪认为,以综合实力论,全球前7名应该是: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英国、日本和印度。他具体分析说,论陆军力量,位置依次为:中国、俄罗斯、美国、法国、德国和英国;论空军力量依次是: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德国、法国和以色列;论海军力量依次是:美国、俄罗斯、英国、日本、印度、法国和中国。国资深军事专家张召忠认为,就核武器而言,中国名列世界前五位;就潜艇而言,中国名列世界前两位;就水面舰艇而言,中国名列前八位;就作战飞机而言,中国名列世界前四位;就坦克装甲车辆和轻武器而言,中国名列世界第一位。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贝内亚湖参观中国陆军一个模拟训练基地后,感慨这是我见到的最震撼的,连美军也比不上:以色列军人眼中会打仗的国家:中国排名第二以色列军人以战斗力卓着闻名天下,那么请看看他们是如何评价他国军人的吧------以色列的排名单1、德国:日尔曼人严谨、勇敢、绝对服从。两次世界大战已见分晓。2、中国:(详情见下…)3、俄罗斯(前苏联):侵略成性、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二战表现出色。4、南斯拉夫:巴耳干火药桶、小国家引发两次世界大战。5、以色列:(有美国佬在后面撑腰等因素,好象无须更多说明)6、日本:盲目崇拜、武士道、东方民族的牺牲精神。对马海战、二战。7、越南:丛林的无赖、跳蚤。跟美、中、法国都较量过。死缠乱打。8、古巴:小国家、大雇佣军团。安格拉内战我国排名第二:战略、战术理论最多、以劣抵强、善于学习、东方民族的牺牲精神。二战、韩战、越战。被以色列极力推崇的是我国的战术以及东方民族的牺牲精神。我国在世界军史上的世界第一:第一个用镙旋桨飞机击落喷气飞机的国家、打下U-2飞机最多的国家、第一个用鱼雷艇击沉驱逐舰的国家(1954年10月下旬,我海军第31鱼雷快艇中队155、156、157、158、四艘快艇击沉了国民党驱逐舰“太平”号。)第一个与美国展开电子对抗的国家(抗美援越中,我高炮部队的雷达被美国的“百舌鸟”导弹摧毁,付出了巨大牺牲后,我高炮部队发明了晚开机、断高压、摇摆天线等电子战术,被广泛采用。)第一个发明飞机机动躲“麻雀”导弹的国家,(日上午,美军2批共8架F-4B战斗机侵入海南岛上空,我海航8师4架歼5起飞拦截,美军一架向我飞行员李大云发射了2枚麻雀-3空对空导弹。我军飞行员见状采取紧急规避,未被击中,我军立刻回击,美军慌乱中又发射了4枚导弹,然后逃向公海。)这个战术后来被越南空军广泛采用。我军曾用落后的歼—5、歼-6击落美军的F-4、F-104、A-4飞机多架,这在以色列人的眼中简直不可思议。以色列空军教官来我国曾几次求见王海。可见一斑。我国军队不怕牺牲的精神世界闻名,手举炸药包、胸口堵枪眼、用身体滚地雷。数不胜数由此可见,以色列对我军的评价客观、务实。国外曾把我国军队称为“强大而贫穷的军队”,然而,就是这支军队,在不可想象的悬殊之大的装备条件之下,用不可想象的毅力与战术与敌人作战。竟管付出了巨大牺牲,但都取得了不可思议的胜利。普京强硬要求:中国必须裁陆军最近俄罗斯对国家军队进行了一次大改ge,将军队从120万的规模,减少到了100万的规模。即便到了100万,这个数量在欧洲来讲,还是最大的一个。但是就在俄罗斯一面高歌自己削减了军队的数量提高了军队的素质,另一方面将眼光投向了中国的军队。尤其是对中国庞大的陆军数量产生了质疑。俄罗斯认为,在未来的战争之中,高技术,局部的热战,已经高强度的对抗,没有必要在养活如此庞大的陆军部队。尤其是中国现在所处的环境,没有必要有这么庞大的陆军部队。普京无理要求中国削减陆军!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俄罗斯对中国军队,尤其是陆军产生了这么强烈的反应呢?在国际问题上,俄罗斯对中国来说绝对是一个坚定的朋友;但是一旦涉及到国家安全和地缘利益上,中俄之间还是有很多绕不过去的问题的。其中,中国有13亿的人口,有曾经战胜前苏联的伟大历史;现在俄罗斯只有1亿多一点的人口,而且还在以每年50万人口的规模在急剧缩减。不可否认的是,俄罗斯曾经占领了满清时期大量的中国的土地,即便是今天这个时代,还是有很多的中国人,对当年的那次侵略性的占领怀着非常深的戒备和民族自尊心受损的情怀。所以当俄罗斯不论是国家实力,还是经济实力,亦或者是人口实力上,都对中国垂涎的时候,中国庞大的陆军自然就成了俄罗斯的心头大患!俄一直认为中国军队是一种威胁一只关在笼子里的狼,也可以让人心生恐惧;更何况中国160万的陆军规模,几乎形成了一种人数上的绝对的优势。印度10亿人口,也不过50万的部队,日本就更少,所以中国的陆军规模几乎等同于周边国家陆军总体的数量。虽然中国军队已经三十年没有打过仗了,但是就像关在笼子里的狼一样,不论这只狼咬不咬人,都会让人感到威胁。160万的陆军,虽然被中国的政策关在了笼子里,指不定哪一天,笼子放开了,这群被国家和民族熏陶的如同狼一样的军队,势必会成为世界人眼中的饿狼!他的到来,对一些国家来说,不是一种福音!俄媒:中国陆军成全球最强的地面攻击力量据俄罗斯《军事观察》网报道,俄政治与军事分析研究所副主任亚历山大·赫拉姆奇辛日前撰文指出,中国的军事力量在最近20年中取得了长足进步。他指出,在过去20年中,中国的军费支出增长了20倍,目前已接近920亿美元。虽然这一数字仍大幅落后于美国,但却足以保障中国军方研制和购买大批新型装备。与此同时,规模庞大的中国陆军凭借着越来越多的现代化装备正在成长为全球实力最强的地面攻击力量。俄媒称,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有约8000辆以俄制T-54为基础发展而成的老式主战坦克。当时,中国陆军甚至还没有一辆符合第三代标准的坦克。不过时至今日,这种状况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中国战士坦克无疑是陆军装备中最具攻击力的武器之一。虽然在最近20年爆发的几次战争中,空军屡次发挥出决定性的作用,但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和2008年爆发的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武装冲突再次证明,在经典的“陆军对陆军”的地面战斗中,要想赢得最终的胜利仍需依靠坦克部队。俄媒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终止了多项新型坦克的生产计划,而中国却在大幅削减老式坦克同时,推出了数种较为先进的新型坦克。俄媒称,中国陆军装备的由俄制T-54发展而成的59、69、79和80式主战坦克的数量已由约8500辆减少至辆。同时,在其装备中出现了多款新型坦克,其中包括88C(目前约有500辆)、96式(辆)和99式(约500辆)。目前,96式和99式坦克的生产工作仍在持续。得益于这些新装备,中国陆军坦克集群的质量已得到根本性的改善。由于俄罗斯武装力量目前装备和储存的坦克数量减少至2100辆,中国现在已成为装备坦克数量最多的国家。与此同时,中国现在每年的坦克产量也居世界首位,约在每年100—500辆。就新型坦克的性能来说,96式和99式的作战能力在总体上丝毫不逊于俄军装备的T-72、T-80和T-90。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陆军现役最先进的99式还是世界上第一种配备激光武器的主战坦克。其上的激光武器可瘫痪敌方坦克上的光线观察设备并使操作人员失明。除此之外,中国还在研制一种全新概念的坦克,其乘员数量下降至两名,配备有无人炮塔。有专家认为,该坦克除了一门传统的主炮外,还将装备两门可用于打击各型目标(包括反坦克导弹)的6管速射炮和自动瞄准装置。俄媒称,中国陆军目前发展的武器装备并不局限于主战坦克。例如,中国以ZBD-05型步兵战车为基础开发出了指挥车、轻型坦克和ZTD-05高速两栖突击车。俄媒称,在多管火箭炮领域,中国一直具有相当丰富的研制经验。甚至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产火箭炮与俄美等国同类产品的性能便已无太大差距。现在,中国已独立研制出了WS系列多管火箭炮。例如,中国WS-2火箭炮的射程已达到200千米,其改进型号WS-2D射程更是高达400千米。据悉,每辆WS-2的发射车配备6—9枚火箭弹,其中还包括最多3架无人侦察机。该系统的性能已明显超越俄制的“龙卷风”和美国的MLRS,能够对敌方第二梯队实施远距离的密集火力打击。中国人民解放军目前装备有多达2500门火箭炮,而且其数量还在继续增加。俄媒称,长期以来,陆军航空兵曾一直是困扰中国陆军的软肋。但现在,该兵种已取得巨大进步(尤其是最新型的WZ-10攻击直升机已开始批量生产),其正在由支援部队向中国陆军的主要攻击力量转变。俄媒称,需要指出的是,类似的转型通常只存在于攻击性的军事学说之中。事实上,在军事学说方面,中国与西方国家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目前正在按网络中心化理论对传统意义上的军队进行改造。在西方军事理论家看来,网络中心化可提高武器和技术装备的运用效率,因此有助于减少这些装备的数量。不过,在此过程中不应忽略的事实上,网络中心化只是提高了作战潜力的运用效率,而非提高作战潜力本身,也就是说,如果一辆坦克储备有50发炮弹,那么它无论如何也无法摧毁多于50个的目标。解放军演习俄媒称,中国目前奉行的则是另外一种政策,其主要特点是将机械化与信息化进行整合,也就是继续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增强部队打赢经典大规模战争的能力。这样以来,如果说西方国家在提高效能的同时降低了部队的作战潜力,中国则在同步提高部队的使用效能和作战潜力。这一趋势的直接后果是,中国陆军将会在可预见的将来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地面攻击力量。
延伸阅读:
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中国陆军番号大曝光 最新战力排行!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103740 工分:22
左箭头-小图标
南棒子的思密达的泡菜才是第一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2条记录]&分页:
&对中国陆军番号大曝光 最新战力排行!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改革的主要历史经验
日14:16&&来源:
原标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改革的主要历史经验
  我军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史,一部不断寻求自我超越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进行了以精简整编、调整体制编制为主要内容的13次改革,其中20世纪50年代4次,60年代2次,70年代1次,80年代3次,90年代2次,21世纪初1次。20世纪50年代的改革,奠定了军队领导管理指挥体制的基础和现代化军队的基本框架,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转变,完成了由革命战争时期向和平建设时期的全面转型。1975 年开始的整顿,使军队建设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80年代的改革,完成了军队建设的重大转变,迈出了由摩托化到机械化的关键一步。90年代以来进行的改革,推动我军完成了向机械化半机械化军队的转型,并走上了继续进行机械化改造的同时全面展开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总结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改革历程,探索和把握军队改革的特点规律,对于凝聚改革共识,推进改革进程,圆满完成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决策部署,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深远的启发意义。
  始终把握健全完善领导指挥体制这一关键与核心
  领导指挥体制,包括建设管理体制和作战指挥体制两个方面,在军队组织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军队的组织功能和作战效能,是军队管理和作战的中枢神经。领导指挥体制的调整改革,历来是我军重大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着眼提高效能,优化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在军队领导指挥体制中,对各级管理和指挥机构职能、权限及其相互关系的明确界定,是这些机构正常有序运转的前提。1954年设立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后,党中央、中央军委明确规定了中央军委、国防部的职能、权限及其相互关系。通过赋予总参谋部以联席会议形式组织各方面协同活动的职权,解决各总部共同的有关问题;通过赋予总参谋部和大军区司令部领导陆军各技术兵种的职能,形成总参谋部兼陆军司令部――大军区司令部兼战区陆军司令部――陆军各级合成部队司令部的体制。从我军历史看,调整优化机构,明确各机构职能定位和权力边界,是领导指挥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着眼落实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根本原则,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从体制机制上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根本原则的落实,坚持党指挥枪的基本军事制度,是我军历次改革始终遵循的最高准则。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通过多次调整改革,逐步完善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本制度及机制,特别是确立和完善了军委主席负责制,从最高领导权层面确保了我军永远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195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决议,重新设立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担负对整个军事工作的领导。中共中央军委是军队最高统帅机关,是实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核心。1982年底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中央军委既是中共中央的军事机关,又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与国家对军队的领导指挥权在形式和内容上实现了统一。军委主席负责制,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精髓要义,反映了国家军事领导权配置的普遍规律,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的最高实现形式。贯彻落实好军委主席负责制,对确保国家政治安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始终坚持以提高战斗力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打仗是军队的根本职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提高战斗力。离开了检验改革成效的战斗力标准,改革就可能走样。坚持把提高战斗力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战斗力标准统一改革思想、衡量改革措施、检验改革成效,是我军改革的重要经验。
  改革目标始终放在有效履行军队使命任务上。有效履行军队在不同时期担负的使命任务,既是改革追求的目标,也是衡量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准。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党中央、中央军委就提出了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的目标。1953年底至1954年初召开的全国军队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确立了军队建设的总方针总任务。1956年,又确立了保卫祖国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军队改革在军队建设的总目标总方针总任务和积极防御战略方针指引下全面展开,有力地加快了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进程。我军在新中国成立后短短10年中,实现了由单一陆军向陆海空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转变,完成了我军建设史上的一次历史性飞跃。60年代前期在战备背景下进行的军队改革,根据不同部队职能任务,制定了符合实际的编制原则,实行不同的编制。由于符合实际并留下充分的调整余地,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我军作战部队编制的基本依据。
  改革重心始终放在提高作战指挥效能、生成新质战斗力上。通过减少领导指挥层级、缩短指挥流程,逐步由横窄纵长的垂直树状体制向横宽纵短的扁平化体制转变。20世纪50年代,我军的军区体制由四级改为三级;60年代,将总部机关二级部以下由部――处――科体制改为部――处两层;90年代末期,部分陆军集团军实行军旅营体制。这些改革都为实现合成、高效、灵活作战指挥创造了条件。我军历来重视以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引领体制编制改革,努力改变严重制约我军战斗力提升的军兵种结构、比例不够合理等问题。50年代初期,党中央、中央军委确定军队建设的重点是陆军技术兵种部队和空军,使我军新型作战力量特别是空军力量得到飞速发展。从1950年10月至1954年初,空军共组建了28个航空兵师70个航空兵团,拥有各型飞机3000余架;50年代中期,党中央、中央军委高瞻远瞩地作出发展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并从60年代中期开始实现历史性突破,组建第二炮兵,使我军拥有了一定的战略核反击能力和战略威慑能力;七八十年代,在国防费不足和军事技术水平不够高的情况下,我军组建扩建陆军航空兵等新型作战力量;90年代以后,我军大力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大幅提高了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始终把军队改革置于国家战略大棋局之中
  军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国家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军队不是独立存在的孤岛,与国家、社会各组织系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本身又是一个复杂系统。我军历次改革始终放在国家战略大棋局中筹划,在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中推进。
  军队改革始终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20世纪50年代,我军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精简整编,军队总员额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550万余人,缩减到50年代末的249万人;国防费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逐步下降,由1950年的41.1%下降到1959年的10.5%。这些重大举措,既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一五”计划的完成及“二五”计划的展开,又保证了军队发展的基本需求和改革的顺利进行。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前期,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出现偏差,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军队现代化建设进程由此被延缓。80年代中期,适应国家建设和改革的新形势,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由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建设轨道,实施百万大裁军,开辟中国特色精兵之路。90年代末,中央军委提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是与国家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相衔接和配套的,体现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形成了二者良性互动的局面。历史表明,军队建设和改革必须在国家改革发展的总战略下来谋划。武装力量规模的确定、体制编制的改革和武器装备的发展,既要满足军事、安全需要,又要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充分考虑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形成政府部门支持和参与军队建设的运行模式和机制。政府部门以何种方式参与、何种程度参与,都直接影响到军队改革的进程和成效。20世纪50年代,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国务院和军队通过设立共同参与的专门领导机构或依托既有机构,共同进行改革的设计;通过合理确定军费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例,调节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使两者保持基本协调的状态;通过军地统筹协调,妥善安排被精简人员,保障分流与消化顺畅衔接。这种模式,对于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初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历史表明,只有政府部门大力支持配合,加强军地间政策制度对接,才能保证改革的实际效果。
  始终保持推进军队改革的战略定力
  改革是对现有体制机制的扬弃,是对重大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涉及面广,影响大。由于现实情况的复杂性、主观认识的渐进性和利益诉求的多样性,改革难免会遇到各种阻力、波折,也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发展。在我军历次改革中,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始终保持推进军队改革的战略定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进程。
  坚强的改革决心、意志与魄力是改革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我军历次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党中央、中央军委改革的决心意志对于改革能否取得圆满成功关系重大。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中央军委深刻把握世界军事发展大趋势和现代战争新要求,以世界军事强国为追赶目标,通过改革破解军队建设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文革”时期,我军基本处于封闭状态,军队建设落后于世界军事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中央军委以“革命”的决心,连续领导三次体制改革和精简整编,推动我军完成了由依靠规模优势、立足于打全面战争的组织形态,向质量建军、立足于打现代局部战争的组织形态的转变。军队改革必然要打破固有的利益格局,旧有利益格局不触动、不改变,就不会有改革的成功。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减少军队非战斗人员,决定20万女军人复员转业,虽遇到不少困难和阻力,但党中央、中央军委改革的意志非常坚决,保证了这一任务的完成。80年代中期,撤销4个大军区时,各方利益诉求反应强烈,但党中央、中央军委果断决策,强力推进,使改革得以顺利推进。
  通过适时微调使新体制机制更加科学完善。改革就是创新,任何改革举措都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也不可能做到一劳永逸,新问题总会不断涌现,需要改中试、试中改,因此适时的调整是正常而必要的。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我军改革方案出台后都进行过较大的调整,对军队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影响。历史告诉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中调整与发展的关系。调整只能是而且必须是为了发展的调整,为了更好满足履行使命任务需要的调整,而不能是迁就照顾式的调整。同时,新体制运行需要有一个磨合期,不能因一时未适应,而失去自信、仓促否定,从而又回到过去习惯了的旧体制老模式。
  我军改革历史经验表明,改革是军队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永无止境。新形势下,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深刻洞察世界军事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军队改革特点规律,充分吸取军队改革历史经验,作出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这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们要从历史、全局和战略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号令意识,坚决拥护改革,热情支持改革,积极投身改革,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郭志刚 王诗敏 丁伟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
(责编:邱越、闫嘉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陆军转型建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