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电商选品,不知道怎么选品,请大神指教一下?

无货源的话,选品更应该选一些小众冷门的蓝海类目产品了。在线商品数量少、竞争小、单价和转化比较高的,所以,这两年要想在淘宝上赚到钱一定要做竞争小利润高的蓝海类目,这种类目由于商品数量比较少,所以哪怕运营推广的水平差一点,也能获得不错的流量和订单。淘宝无货源目前可以卖的蓝海产品,我直接给大家推荐几个吧↓↓↓↓↓1、玩具类,玩具的竞争不算大,并且不是标品,价格和转化率都是不错的2、清洁产品,像是一些家用清洗的东西,我们很多学员实践后反馈都不错3、洗护产品,现在很多小众的洗发水、沐浴露之类的,竞争都不大,人群很精准4、节日产品,像情人节、七夕节、圣诞节这类,节日用品也是不错的选择像是9月份的开学季,可以去做一个文具和学生用品,情人节、七夕等节日可以做做礼品套盒类的产品夏天可以卖玩具水枪、泡泡机等玩具销量也不错这些类目都是我们上千新手卖家经过实际测试后得出的,目前比较容易出单的一些类目。我之前汇总整理了一个蓝海表格,里面我按照月份,总结了1000个全年每个时间段比较好做的蓝海产品,需要的直接点击下方卡片就可以联系我,我发你资料↓↓↓↓↓↓怎么科学准确的选出具有这类蓝海产品?我们可以设置几个数据筛选指标,这些数据指标我经过反复验证测试,是有效的,你们可以照抄。搜索人数(代表着有多少的需求量,越大越好)大于2000以上成交转化率(越高代表买家越容易下单购买)大于10%以上商品数量(越少越好,代表这个词用的商品少)小于50000猫店占比(越低越好,代表了这个商品有多少消费者会更倾向于在天猫购买)小于50%开车参考价(开车参考价就是直通车单次点击引流成本,越低越好)低于1元按照这样的方式筛选后,就会得到一个符合条件的关键词列表,接下来我们只需要去进一步筛选关键词,按照蓝海值排序,蓝海值越高代表竞争越小,然后找出里边能够做为产品的词就行。重复这个步骤,适当变化一下数据指标,找到更多的蓝海产品,每周保持选5~10个,这样选出第一个小爆款就更快了。需要工具的直接点击下方卡片找我免费领取↓↓↓↓↓最后,也有一些类目,新手千万千万不要去做,红海类目竞争太大了!比如:1、服饰类,什么男装、女装、童装、鞋子、包包什么的,不要做2、食品类,食品也是淘宝里面一个竞争非常大的类目,里面卖家很多都是有货源渠道的,不好做3、电器家具,这种大型的家电家具,小卖家没有资金货源基本就没戏4、大牌美妆,不要去做大牌的化妆品、护肤品,新手可以去尝试小众的牌子上面这几个类目没点资金货源基本没戏,就算有也不一定能做起来,那是神仙打架,小白遭殃!最后我是 @火星讲电商,一个有13年电商实战经验的淘宝人08年入行淘宝,开店至今,现在把13年的经验分享给正在电商道路上的人。不割韭菜,只求给个点赞关注就行!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来找我,私信我每个都会看的,不收费有问必答!啊喂,别急着走啊!超10G的淘宝新手大礼包确定不领了再走吗!总有你需要的呗!↓↓↓↓↓↓↓【目前最全整理】100个暴利货源网站汇总,一件代发必备资源,比同行更能找到暴利货源。↓↓↓↓↓↓↓【爆款10步法】不废话10节课教会你打造爆款,你只需要搞定10个关键动作,新手也能打造出一个又一个爆款。
有一天你将破茧而出,成长得比人们期待的还要美丽,但这个过程会很痛,很辛苦,有时候还会觉得灰心,面对汹涌而来的现实觉得自己渺小无力,但这也是生活里的一部分,做好你现在能做的然后相信一切都会好的。今刷到这个问题,那几天就和大家唠唠选品思路,希望大家能在选品上少走一些弯路哦。首先.第一点就是当你确定想要选择某一类商品后,一定要看看这类商品的竞争环境,爆款综合搜索第一页大致商品的销量,价格等。如果关键词搜索入池门槛太高,价格没有空间,那这样的商品就不能选择。第二个.要尽量选择高利润的商品,高利润不等于高利润率,这是两个概念。一个商品九块九,哪怕利润率有50%,也就是5元。一天做100单,也就是500元利润,你说你一个新手,有可能上去一个单品就干到一天一百单么?相反,某件商品可能售假180元,但是卖一件利润就是10元,你赚500元利润,只需要卖10件就可以达到。第三.尽量选择应季品,不要去做大标品,一件代发,本来就没有货源与价格优势,你做一年四季都能卖的大标品,根本没有竞争力。行业本身的竞争门槛也会比较高,没有一定的销量打底,根本没有办法入池获取流量。而应季品由于需求短期内可能集聚爆发,而有货源的商家却未必能完全满足这些需求,就给了我们一键代发商家的空间,只要把握好节奏,还是非常容易出单的。但是缺点就是此类商品量起的快,消失的也快,需要很强的执行力,新手难度比较大。第四.货源要尽可能的稳定,不要找那些自制的,特别偏门的孤品去销售,有时候市场需求可能有,但是卖出去你会发现没有货源,不但赚不到钱,甚至还要因为缺货而被处罚,那就得不偿失了。对于新手来说,建议优先通过跟卖和选择爆款属性的产品,找一找感觉,其他渠道作为辅助选品方式。当然,如果对于自身的选品判断能力有足够的信心,也可以另辟蹊径。
每次看到“卖什么”、“找货源”等话题中的回答,我就特别想笑。一些大神们热情积极的复制粘贴、东拼西凑、空想意淫的所谓干货,要逻辑没逻辑、要细节没细节,几乎都在轻描淡写的虚晃一枪,然后“留着微信送视频”,举着镰刀、坐等韭菜上钩。别的不说,就活跃全平台的“照顾酱(照顾君)”大神,你们看看下面的回答,就懂了。在很多话题中,我一直不建议“新手开店”,尤其是那种资金有限、资源匮乏、没人教又没圈子交流的群体,99%都会死的很惨很惨。为什么我会这么损、这么泼冷水?老铁们啊,开网店是门生意啊,跟咱们线下开个实体店、摆个地摊一样,是要赚钱的啊。既然要赚钱,就需要一定的启动资金、资源人脉等外在条件,还需要自身懂些运营套路、具备些常规操作,更得具备抗压、耐苦耐劳等精神状态。很多人别说资金、资源、人脉、时间等等,就光是运营套路、常规操作,就几乎不懂、不会、不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请问各位老铁们,你们告诉我,这么干下去,成功率会有多少???很显然,几乎是九死一残,连生的机会都没有。所以,看看知乎上的一些案例,非常痛心:开了两个多月,每天开车烧了几百,亏了十几万,还在问怎么办~开了半年,天天0访客,还在问怎么回事~尼玛,这会是个正常思维的成年人嘛???这要是投资几十上百万在实体店,别说两个月、半年,就是半个月不出一单、或赚不到钱,估计心态都要崩了吧?所以,我想传达大家一个思想,就两点,看不明白、想不透彻,就别干了:一、自己不懂、不会、不了解的基础上,宁愿报个班、或找个电商公司打工,也别自己瞎摸索。当然了,你身边有一些朋友可以指点你、或者有圈子可以同频交流,那会大大降低、减少试错机会。千万听进去,不要等到浪费几千上万、甚至十几万,再四处张嘴就问“怎么办”的时候,就算哪个大神跟我一样,不套路你、详细解答,这个钱一时半会也赚不来了。二、自己想学、好学、也很努力,那千万明确自己学什么、怎么学、跟谁学,别被“照顾某(照某酱)”这类大神忽悠了。全网的大神特别多,像“照顾某(照某酱)”这类蒙着脸、虚构人设、杜撰经历的大神,更是跟蚂蚁一样。你以为遇到个大神,结果是个跳大神的。但凡多对比不同作者的文章、视频、答案,多了解这个大神的公司、人在哪,你都能知道这个人靠不靠谱、含金量高不高、值不值得学习。我在这个话题:电商淘宝运营为什么不自己开店赚钱?,说的很清楚。最好记在心底,选择明确、清晰的学习,跟一脸懵逼的做了韭菜,这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吐槽一圈,我分享一些我团队操作“新项目”的实战技巧。包括选品、测款,上架优化、引流推广几个环节,希望大家有所启发,少走弯路!一、调研“市场需求”,挖掘最易赚钱的产品!从平台调研、生意参谋分析,什么款式、材质、风格、价格、功能等维度的产品容易赚到钱。说白了,就叫「选品、测款」。二、梳理“产品梯队”,提升全店赚钱的上限!什么是主营产品、什么是关联产品,主营产品中哪个主推、哪个辅助等等,以精细化的小爆款群切入市场各个需求点。说白了,就叫「产品布局」。三、分析“竞争环境”,做足产品差异竞争力!同类产品的标题关键词、主图点击率、详情转化率、上架时间段、单品营销策略等维度,做到敌有我有,敌无我还有的地步,为接下来的引流推广打好基础。说白了,就叫「内功优化」。四、设定“推广计划”,灵活运用每一种技巧!新品阶段卜哪些词、卜到什么程度再开车、开车又怎么提升关键词排名、开到什么程度又用淘客怼羊群效应等等;说白了,就叫「引流推广」。我一直坚持这个观点:做任何生意,只有精准的抓住“市场需求”、清晰的掌握“竞品情况”、明确“推广节奏”,做到知己知彼的程度,每一步操作心底就有底了。注意:部分环节及细节,肯定有所保留,但不妨碍大家有个方向去思考、摸索。如需一对一系统学习,请“值乎”付费咨询。一、调研“市场需求”,挖掘最易赚钱的产品!很多朋友确定某个品类、或具备某类货源优势,大都凭着喜好、感觉去卖某个产品,这是非常致命、敷衍且不负责的做法。就像题主一样,做洗护类、宠物、消毒,这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要多维度、最大化的了解,这个品类的市场需求中,什么款式、材质、风格、价格、功能等属性的产品,更有概率赚到钱。1)先从“生意参谋”评估“市场数据”“生意参谋”对于我们卖家而言,实在太重要太重要了,就像吃饭需要筷子和碗一样,很难完全抛开。不论你处于“选品”、“测款”过程,或是“标题优化”、“补单/开车”过程,再或“店铺问题诊断”,几乎离不开。(关于“新手卖什么产品最大概率能赚钱”,推荐大家看看我的文章,这里重点讲“测款”。)所以,必须买一个,一千多块一年。实在想省钱、或者店铺暂未满足购买条件,那就租一个,几百块钱一年。(实在找不到路子,那再找我:hnhhs0731,注意态度啊,我不是欠你的;其次,我不闲聊,大家省点时间、精力放在赚钱上。)下面,我以“毛呢大衣女”为例。(注:在秋冬季,“女装”细分类的产品非常非常多,我个人倾向于“个性化/小众/暴利/刚需”类别的产品,比如“真丝连衣裙”、“大鹅羽绒服”、“羊绒衫”等,切记举一反三。)打开“生意参谋-市场-搜索分析”,输入“毛呢大衣女”,查看30天的数据从“毛呢大衣女”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30天行业数据”缓速上升,并非像“羽绒服女”等热门产品一样上升“夸张”。一个“搜索人气”51843、一个248158,从“市场需求”而言,“羽绒服女”更具商业价值。但是,咱们得认识一点,对于新手来说,没有渠道优势、也没有技术壁垒、更没有资金后盾,“毛呢大衣女”比“羽绒服女”更适合新手。那么,其他“毛呢外套”等相关词的横向推算,我就不一一概括了,大家学会举一反三。接着,我们点开“相关分析”,看看“毛呢大衣女”中,哪些关键词更有“市场需求力”。勾选“搜索人气”、“搜索热度”、“支付转化率”、“在线商品数”、“商城点击占比”、“交易指数”等,再以“7天”、“日”时间段,评估所有数据。搜索人气,指关键词有多少人搜索;搜索热度,指关键词被搜索多少次;交易指数,指关键词成交过程的订单、访客数等综合数值;支付转化率,指搜索关键词最终产生订单的比例;在线商品数,指关键词下,有多少相关产品;商城点击占比,指关键词被搜索后,顾客最终点击天猫的占比;根据以上数据,这个“产品”的市场需求、竞争力等信息轮廓,大致就清晰了。通常下,我建议我的学员们以“搜索人气5000-10000”为标准;因为,数据太少,市场太小,没搞头;数据太高,市场太大,咱搞不赢。我以“毛呢大衣女秋冬”为例,给大家分析一次公式:搜索人气11476、搜索热度33650、转化率7.03%、在线商品数201760、天猫占比34.23%……这个关键词,7天有“11476人”产生“7.03%”的订单,约700多个订单;其中,天猫占比200多个订单、淘宝C店占比近500个订单。通俗概括:这个关键词,在七天内,产生了700多个订单,其中淘宝卖家产生了500多个、天猫卖家产生了200多个……根据公式,再推算其他关键词,咱们淘宝卖家的“市场需求”还算可观吧?如果你是淘宝卖家,你会不会觉得“有搞头”?如果有,我们再接着“深入分析”哪种“毛呢大衣”更好卖。在“生意参谋”,我们点开“关联修饰词”,得出完整的“属性”。肉眼可见:女、秋冬、冬、加厚、新款、妮子、双面、宽松、长款……那么,咱们作为卖家,几乎知道“什么特性的产品”大概率好卖了吧?你特么总不至于选“薄款”、“春秋”、“修身”吧,大哥!!再接着,我们点开“关联热词”……通过上图,我们能清晰的看到哪些属性更“热门”,以至于后续“标题优化”中、甚至补单中,要抓住的“侧重点”就在这。学到这,你是不是从未想过,整个“选品”、“市场分析”、“数据判断”这么简单、这么容易?相比“照某君/照某酱”这类号称淘宝店主、十年实战经历的大神们,在选品、测款的分享中,我比他们更全面、详细、透彻吧?由此推断,他们根本不具备实战能力、更没有成功开店的经历,我这么点评不算污蔑攻击吧?看到这,暂别激动、先安抚下,我们还得更清晰的掌握“竞争环境”,从中更进一步判断:我们卖这个产品,能不能搞定其他对手、有多少赚钱的胜算?2)再从“竞争环境”判断“操盘胜率”经过第一步的调研,我们再回到“淘宝网”评估“竞争环境”恶不恶劣、“市场需求”大不大。搜索“毛呢大衣女”、“毛呢外套女”等词……核心来了,这是半桶水“大神们”更难分享的实战细节。因为,他们根本没这经历、更谈不上成功打造过爆款;所以,这些实战细节,他们完全没概念、更无从说起。我们先看“每个价格”的竞争情况如,174-695元60%用户喜欢的价位,这类“竞品销量”大都在2000-3000件如,0-174元30%用户喜欢的价位,这类“竞品销量”大都在4000-5000件再到“阿里巴巴”查看“毛呢大衣女”相关供应链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大致评估几个层面的信息:a、肉眼可见,“低客单”比“高客单”较恶劣;基于选品讲过的“五点核心”,我会偏向“高客单”保持利润、不打价格战;b、肉眼可见,“受青睐”的款型为“加厚”、“双面”、“中长款”等;c、肉眼可见,“月销2000件”真不算竞争恶劣,小卖家不贪心,连补带卖“月销500件”,没什么难度;d、肉眼可见,“阿里巴巴”供货价大都在“100元左右”,小卖家定价在“188-200内”,利润保持在“80-100元”出头,喝点汤;先不说我的学员月销可以达到上千件,就新手、小白而言,最差卖个“100件”不过分吧?以我一贯主张的理性、务实的态度出发,开个网店赚个三五千收入,这没多大难度吧?拿货算100元、定价188元、利润80元左右,卖出100件几乎达到10000元收入。看到这,你还觉得难,那就把这100件,分摊在不同产品连接上。比如:188元的主推款、208元的辅助款、268的利润款等等三个不同产品(款式或材质等),侧重不同的市场需求。假设,主推款卖60件、辅助款卖30件、利润款卖10件,整个“目标任务”是不是更清晰、明确了?如果,你觉得这个标准还是很难,我非常诚恳、且负责的建议你,好好找份工作吧,别再幻想创业了。如果,你看到曙光、也具备了一些信心,那么一步步往下好好学。二、做出差异、提高竞争力很多朋友在“上架优化”上,太过于敷衍、按部就班、依葫芦画瓢,这都是半桶水大神们复制粘贴的“普及型资讯”害了你。尤其是那句“新店新品有流量扶持”的口号,我真心看着就想笑。但凡开个店,找个产品按部就班“上架”就能获得流量扶持、就能卖出去、就可以赚钱,哪里还轮得到你,我都早去了。一个很简单的逻辑:你不认识马云、马云也不认识你,你在淘宝开店的贡献,充其量缴纳1000元保证金,就想白嫖、伸手党平台上几百上千万的买家……你说这是不是扯犊子?所谓的“扶持”,是咱们的产品在上架时,迎合了平台的“准入标准”、同时精准抓住“市场需求”、再从“竞争环境”中体现了差异化,所以触发了“流量机制”,获得了零零散散的流量、订单。1)关于“类目”精准性很多新手都容易忽略“类目”精准性,认为只要上架就行。其实,平台系统的算法,首先会根据“品类”相关性推送“高度匹配”的产品,再根据“单品权重”排名先后……(详细透彻的“竞争机制”相关的解析,参考我专栏文章)举个例子:“毛呢大衣女”可以放在“女装”类,也可以放在“居家服饰”类。但很明显,“居家服饰”类并不完全精准、且流量推送不会大于“女装”。高纯度小白们、新手们,你们要是实在不知道放在哪个品类最恰当、最合适,下载个“运营插件-店查查”,再搜索“关键词”查看“竞品”放在哪个类目,就几乎妥了。注:“免费插件”的营销广告特别诱人、特别多,当你还处于不了解、也不懂的小白阶段上,千万不要被某某流量包、某某七天上排名等噱头诱导,千万慎重。2)关于“消费者权益”通常下,一个“新店新品”不具备任何销售额、dsr等权重,是很难获得“流量竞争”的。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只能“牺牲自己的利益”迎合“平台系统”,从中最大化获得流量推送。比如:运费险、花呗、公益宝贝、7+天退货等等。这些维度,在平台的“流量入口”细分中,都有选项、也都会获得一定流量。注:虽然单一的“权益”不会带来多么可观的效果,但对于“新店新品”而言,利用平台的规则(细节),尽可能抓住任何可以提升“单品权重”的概率。因为,除此外,“新店新品”很难与“已稳定的老店”相提并论。3)关于“单品定价”我接触过很多新手,有实体店老板、也有厂家、更有大批“一件代发”的卖家们,我发现大家在定义“价格”时非常随意,甚至习惯性以“传统(线下)定价”的方式在线上做生意。这肯定是非常不明智的。因为,线下面临的竞争环境、市场需求,充其量是周边五公里内的顾客,不论价高、价低还能通过面对面的形式去“说服”对方。而线上不一样,先不说系统的千人千面问题,就所面对的竞品、买家等信息基数,就数以万计。所以,一定要理性、务实。在第一步,我们从“市场需求”、“竞争环境”中已获得“什么价格的产品最有概率赚到钱”。那么,产品基于这些数据、再根据“阿里巴巴”供货价去定义。我建议,以多个关键词搜索“结果页面”,从中找到“60%喜欢的价位”的平均值。这里,我就不讲透了,保留一些吃饭的细节,但大致的方向,足够让大家从中思考、探索。4)关于“标题优化策略”整个互联网关于“标题优化”的所谓干货,几乎没有讲透彻,甚至还有些营销号们以偏概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像“找词”、“筛选词”、“组合词”等方法论,营销号们几乎翻过来、倒过去,你抄我、我抄你的讲烂了,普及性堪比“脑白金”。但其中的一些运营逻辑、侧重点、细节,营销号们几乎不理解,因为没有实战经历,也理解不了。以至于,新手们认为“搜索流量”原来这么简单,做好标题、主图就行了,满怀信心、非常努力的依葫芦画瓢,结果效果甚微、玩了个寂寞。我总在主张,当你下定决心做好网店、或者任何一件事,你不懂、也不会的基础上,最好的方式就是“系统学习”,千万别指望“免费干货”可以让你发财致富,这不现实。何况,像“照某酱/照某君”这类营销号们有限的含金量,更误导新手们频繁掉坑、屡走弯路,非常打击新手们的热情及信心。真不是我怂恿、忽悠大家跟我学习,而是我所接触过的新手们,绝多数都是通过“免费干货”自行摸索后,走了很多弯路、浪费很多时间精力、甚至钱,最后仍然一脸懵逼的不知道问题在哪。所以,一些看似基础、操作简单的实战工作,远远不是半桶水的大神、专搞普及型培训的老师们,可以透彻、详细、针对不同店铺、产品,甚至不同运营侧重上去分享。毕竟,他们确实没干过、更没成功干过。一个很现实的说法,看公司老板是不是他、看他开什么车,就几乎可以判定他从这个行业做了多久、赚了多少钱。切记:“标题”的运用灵活无比、暗涌四流,绝不是营销号们轻描淡写的那么简单、容易。(篇幅有限,详细的“标题优化”实战技巧,可参考专栏文章)我们为什么要认真、严肃的对待“新品标题”?是因为,我们需要新品通过标题的关键词获得排名、从中引入访客、产生订单。流量基本结构 = 展现(曝光)*点击率通俗的讲,以“搜索流量”为例,“标题关键词”被顾客“搜索”并看到“产品”,这就是“展现/曝光”;再被“主图”刺激而产生“点击”行为,这就是“搜索流量/访客”。再往深入性理解,“关键词”是否被顾客“搜索且看到产品”,取决“关键词排名先后”;而决定“关键词”初始的“排名”,除了“店铺权重”、“单品权重”外,就只能依托更多“细节工作”来完善;比如:定价、上架卡位、新品标等等。所以我常说,“淘宝运营”是个环环相扣、承上启下的复杂、琐碎工作;但理解了这些逻辑,花点时间实践,就非常简单了;无非是实战中,如何灵活运用罢了。一个好的标题,是根据不同店铺、产品等状况,侧重“关键词”运用,让“产品”快速获得“展现/曝光”机会,从而获得更多“展现/曝光”。说的严重点,不光是实战中,想通过“卜单”提升“关键词排名”、还是“开车”拉升“单品权重”,“标题关键词”都至关重要。否则,想“卜个单”吧,“关键词找不到宝贝”;想“开车硬怼”吧,“关键词得分低出价高”。之所以深入简出的概括这么多,就是为了大家能从“底层逻辑”一步步深刻理解到“标题”的重要性,从而务实、高效的进行“标题优化”!!!这最终将决定“搜索流量”的快与慢、多与少、持续性强不强等效果。再次强调:想要快速“累积权重”获得排名,只能让“关键词”产生销售额、dsr评分等积累,简称“权重”。所以,我们得深入琢磨:在产品7-15天的新品阶段,破零用哪些词、裂变流量用哪些属性、稳定拓展又用哪些词?如果缺乏这些逻辑思考,“套公式”般的依葫芦画瓢,实战中很难快速脱颖而出。在新品前7天,我们将“搜索人气稳定(3000-5000)”且“转化相对高”的精准关键词及同义词,排序至“标题最前端”;其次,紧密链接“热度上升”的属性词+同义词放在“标题后端”。待我们人为操作7-10天后,再根据“生意参谋”的关键词数据、同时基于“单品关键词”引流情况,从中添加、替换、调整排序。这是为了“破零”时,我们能够侧重“搜索入口”快速找到自己宝贝;破零后,更快通过其他“数值小”的词积累下个“关键词权重”;这样,才能保证新品“各关键词的权重积累”。参考我“新品标题”的逻辑思路:破零的词:迪士尼儿童书包 宝宝、儿童书包幼儿园 一年级、宝宝米奇书包 幼儿园裂变的词:迪士尼幼儿园书包 一年级、幼儿园书包 一年级 米奇稳定的词:迪士尼书包、儿童书包、幼儿园书包、宝宝书包等大家可以通过我的案例,更直观的感受到“标题关键词的排序侧重”。这是为了“破零”阶段,我们能够侧重“搜索入口”找到自己的宝贝,快速积累权重;然后,通过其他词快速积累下个“关键词权重”。以此循环、从数据小到数据大,一步步提升,这样才能保证新品“各关键词的权重积累”。最终获得排名、获得搜索流量。5)关于“主图差异化”我见过太多新手、小白们对待“主图”的重视度,真的令人心寒。都说网上卖货靠的就是图片,可偏偏这么重要的东西,新手们大都敷衍对待。先不说给产品打上“新品标”,就未来的搜索入口、开车硬怼,这都离不开“主图的点击率”。(一些基础的“主图设计思路”,比如白底图、构思等等,大家可参考专栏文章)通常下,我们做主图设计,都会参考“竞品”的几个维度:a、产品拍摄角度(特写)b、产品卖点侧重(功能/服务)c、产品营销手段(买就送、第二件半价)搜索精准长尾词,按销量排序,用心参考“竞品”的主图即可;尤其,重点关注直通车上的那些销量高的竞品。毕竟,他们的主图都是通过千锤百炼测出点击率的,远比我们冥思苦想、再花钱测试要强很多。关于“一件代发”的朋友们,千万不要拿着厂家的图片一股脑的上架,极容易引起盗图、甚至知识产权投诉。a、先找厂家要原图b、再用ps、或美图秀秀选择图片“画布翻转”、然后虚化背景c、其次用官方工具“鹿斑”设计文案d、最后用其他软件合并,搞个gif的动态图当然,有条件的朋友可以“一件代发”买一件,自己拍个小视频。千万记住:五张主图必须自己动手,避免被“找同款/找相似”收录,更加别被小人钻了空子举报。只要大家按照我说的去摸索,保证所有的视频、主图都没有被收录,那么“新品标”也就相对简单了。6)关于“上架卡位”虽说上架已被平台削弱,并不像以前那样“举足轻重”,但不可否认,这个“平台机制”仍然存在一定推送机会。尤其对于新店新品而言,每一个对手忽略的细节,都是我们生存的希望。试想一下,一个一钻以下的店铺、0销量的产品,在某个关键词下,与那些月销几百几千的对手正面竞争,你会有多大胜算?卖的便宜的,有比你更便宜的;卖的差不多价位的,人家单品销量的羊群效应足够碾压。有句话说的好,当你的能力还支撑不起野心时,怂一点稳妥的多。所以,我们可以搜索“关键词”,按销量排序,把前三页的爆款“下架时间”记录下来。然后,把自己的单品从中找个最薄弱的“空挡”上架。比如,周一至周五,上午、下午、晚上,这三个时间段,哪个环节的“爆款”比较多,我们就绕道上架;按我们店铺10-15个链接分布每一天,至少每天有2-3个产品可以抢到“上架曝光”的最大概率。细节是魔鬼,请相信我,这个东西对你单品前100销量用处很大。三、提升权重、获取流量在上一段,我讲过“搜索入口的流量”基础构成由“关键词曝光(排名)+主图点击”相辅相成。而“关键词”必须累积销售额、dsr等权重,才能获得排名、引发点击、产生订单。所以,我们做好了第二步的所有细节后,重头戏终于来了!!!我建议:新手们在单品100件之前,最好先做好“关键词排名”、再“开车加持”,这对“搜索入口”的提升相对较快、消耗也会较低。尤其像女装这类“转化普遍较低”的产品而言,“直通车”并不适合“新店新品”阶段,更不适合新手拿钱试错。我团队在自营项目的淡旺季中,也会找一些“潜力品类”去测试新的玩法,一来、验证老的玩法有没有失效;二来、从中测试一些新的技巧,一旦有效,就会复制于天猫。所以,几乎在引流推广层面上,我们试过N种玩法后,还是“卜单”最具性价比、最有效。比如,百度seo、自媒体软文、小红书种草、朋友圈群发、QQ群病毒营销等等,产生“订单”的效果奇差,对“免费搜索流量”的持续性,几乎没多大帮助。因为,这些“推广方式”的流量太广泛、太垃圾,并没有强烈的“购买欲望”。避免杠精,我说明白:我并非怂恿大家去卜单,而是基于目前这个阶段,除了卜单并没有更好的方式方法。当然了,卜单的风险,也远比其他要高,大家在一无所知、似懂非懂的基础上,千万不要盲目盲从,避免白忙一场。我再次严肃的提醒大家:卜单,远不是营销号宣导的那么简单、粗暴;什么找个竞品、算出坑产、然后几天递增去怼关键词。我敢保证,不用几天绝对死翘翘。不信邪的朋友,可以试一试。一个很简单的逻辑,每个店铺、品类、产品的基础现状,是完全不一样的,甚至在平台的大数据库中的“成长标准”早以卡死,就像家里用电的保险丝一样,速成式的增长,只会适得其反。我们可以在“生意参谋-运营视窗”中,看到同个层级的“平均、优秀及我的”三组数据。每个店铺每天的“成长标准”一旦超出异常,平台肯定会介入“机审(订单预警)”,触发“订单清洗”。举个例子,你家孩子才三岁,会不会跟一个成年人比吃饭?所以,基于平台标准,一步步迎合、匹配、增长。我创业近八年,每一年都在老的玩法中提炼,大致的操作流程如下:1、参考“生意参谋-层级”算出“销售额差距”,计划多少天突破“流量天花板”。2、参考“生意参谋-运营视窗”算出“同层平均/优秀销售额”,这就是每天“考核标准”;3、参考“生意参谋-搜索分析-关键词数据”,优先侧重“搜索3000-5000关键词”卜单;4、参考“市场同款”评论、问大家等,找出“火爆类”话术,作为“卜单评论”参考点;5、参考“单品分析”搜索入口的关键词,优先卜“排名靠前”的词,同步拉单品销量;6、谨记力度:新店以2-3天递增、老店以1-2天螺旋,这是不同概念及定义;7、下架前一天及后一天,小幅度递增或螺旋,这取决“店铺权重”;8、7-10天后,根据“单品分析”,以“生意参谋-搜索分析”数据标准,逐步替换“没用的词”;9、新品销量100、评论15-20个、4-6个精准词具备一定排名,且“款式/价格”具备明显差异化竞争力时,直通车每天预算50-100元定向烧;10、根据“单品增长情况”,调整直通车、卜单、甚至超级推荐的力度、方向;11、在“广告预算”充足的基础上,对标竞品2-4天为小周期“怼坑产”;12、次日观察“排名”决定怼的力度、实时注意“入口词”怼坑产;整个卜单的“操作逻辑”,大致的框架、方向都在这了,含金量80%左右,一些“核心细节”有所保留,还请大家多多理解、多多思考、慢慢消化。毕竟,完全毫无保留的免费分享,我目前还做不到,请见谅。但真心不妨碍大家有个方向去思考、去摸索,相对于全网的“卜单教程”而言,我相信找不出第二个了。希望我的读者们,基于务实、勤于思考、积极进取,选择有目的的学习,而不是没脑子的当了韭菜。静下心,好好读读这篇文章,胜过你听过所有课程。原知乎号“花和尚”已被封,深刻感受到同行赤裸裸的仇恨。我就是花和尚、花和尚就是我,以“亲身经历”分享,回答/文章/视频有没有干货、适不适合你,请对比其他作者。如需“淘宝运营”一对一学习解决方案,请“值呼”付费咨询,不闲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商选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