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银行的阳光天天购能提前赎回吗90天是基金吗?

光大银行(601818)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公司业务概要(一)公司金融业务本行公司金融业务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战略,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与部委对接,推进国家“扩大有效投资”重点工作,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稳住经济大盘;按照“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战略部署要求,发挥FPA北极星指标的转型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商行+投行+资管+交易”战略转型,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产品服务,“商投行一体化”竞争新优势持续显现;丰富公司金融财富管理职能,拓展代销合作渠道,推动公司金融公募基金代销首发落地,实现财富管理创新突破;坚持客户导向,建立完善分层分级分群客户经营模式,围绕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和重要产业链,加强场景聚合、生态对接,创新场景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深化客户合作,提升公司金融价值。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575.43亿元,同比减少20.17亿元,下降3.39%,占全行营业收入的37.95%。报告期末,全行FPA总量4.70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超4,200亿元;客户总量96.39万户,比上年末增加8.11万户,增长9.19%;具有存款贡献价值的客户占比同比增加7.05%,客户质量进一步提升。1、对公存贷款业务本行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本源,组织开展“稳经济、进万企”系列服务活动,聚焦国家重大项目、制造业、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坚持“做大结算、做强交易、做多流量”原则,聚焦交易型、结算型、平台型、源头型存款增长渠道,加强链式营销和流量转化,增加低成本存款规模;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阳光易企赢”“阳光普惠云”“阳光供应链云平台”等数字化服务平台,推动业务线上化和便捷化,提升客户体验;坚守风险底线,强化风险防范,资产质量稳中向好。报告期末,对公存款余额(含其他存款中的对公部分)27,813.0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92.80亿元,增长0.70%,其中,对公人民币核心存款余额增加994.67亿元,增长4.29%;对公贷款(不含贴现)余额19,314.5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06.31亿元,增长7.85%。2、普惠金融业务本行积极践行服务小微、服务民生的社会责任,通过推进“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建设,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助力小微企业纾困发展,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围绕核心企业,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打造普惠生态链130多条,报告期末贷款余额93.05亿元;举办“百行千区万企走进专精特新”推介会,进一步加大科技型企业营销力度,强化对专精特新、科创类企业信贷支持;加大薄弱环节金融供给,重点支持住宿、餐饮、零售、旅游、文化及交通运输等特困行业小微企业,报告期末贷款余额542.43亿元;积极落实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搭建多样化的小微企业延期申请渠道,按照市场化原则给予小微企业续贷或延期支持。报告期末,全面完成“两增两控”监管指标,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53.1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83.16亿元,增长28.82%,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客户42.53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32万户;新投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44%,同比下降46BPs;不良率0.67%。3、投资银行业务本行持续深化“商行+投行+资管+交易”经营理念,聚焦FPA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投行产品创新能力和专业服务能力,实现债券融资、并购融资、结构化融资、股权融资和居间撮合等“多维驱动”,打造“商投行一体化”的竞争新优势。报告期内,本行承销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715支,承销金额4,293.94亿元,包括科创票据、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含碳中和债等)、乡村振兴票据、熊猫债、能源保供特别债等多笔债务融资工具创新产品,支持先进制造、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碳中和等国家重点战略领域;大力推动央企混改、上市公司收购兼并、房地产企业纾困等领域的并购业务,新增投放并购贷款286.53亿元;发行本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5单,资产规模122.23亿元。4、交易银行业务本行不断丰富交易银行产品体系,完善“全场景、全品类、全渠道”的金融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综合金融需求;通过阳光融e链、阳光供应链云平台、现金管理系统为供应链核心企业、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企业客户搭建多种类型渠道,提供场景金融服务;“阳光薪”农民工工资金融服务进一步增量扩面,助力保障新市民合法权益,报告期末,农民工工资保函累计担保金额90.31亿元,服务对公客户1,426户;依托科技创新,服务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平台服务,优化企业手机银行功能,通过产品线上化便利进出口企业办理跨境收付结算,推动国际结算、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报告期末,表内外贸易融资余额4,541.74亿元。(二)零售金融业务本行着力打造数字化零售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深化零售金融组织架构改革,推进零售“双曲线”经营发展新模式,深耕“第一曲线”,发挥支行网点和专职客户经理队伍优势,提升线下产能;拓展“第二曲线”,推动业务模式的集约化、场景化、平台化建设,加快服务转型升级。强化数字驱动,持续深化零售客户综合经营,零售客户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加快负债端结构调整,零售存款规模增长,结构优化,成本改善;推进资产端业务转型,强化集约化经营,支持普惠金融发展,打造阳光零售贷款名品,零售贷款规模增长,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深化财富管理转型,优化产品谱系,强化资产配置能力,适应客户多元投资需求,做好客户陪伴。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659.86亿元,同比增加26.40亿元,增长4.17%,占全行营业收入的43.52%,其中,零售净利息收入474.96亿元,同比增长6.15%,占全行净利息收入的41.79%;零售非利息净收入184.90亿元,同比下降0.59%,占全行非利息净收入的48.69%。1、零售客户与管理客户总资产本行持续发挥零售客户经营发展委员会的机制保障作用,推进落实“分层分群、数据驱动、渠道协同、交易转化”客户经营策略;优化调整组织架构,构建清晰的零售客户分层分群经营模式;设立客户营运中心,逐步实现全量基础客户集约化经营,重点依托线下渠道服务能力,提高中高端客户集中经营水平;设立零售业务中台,培育数字化能力,构建全产品、全渠道、全链路的数字化客户经营模式,提升客户综合贡献。报告期末,零售客户(含借记卡和信用卡客户)14,706.41万户,月日均资产在50万元及以上的中高端客户比上年末增长10.76%,客户质量不断提高;手机银行、阳光惠生活与云缴费三大APP累计用户25,563.5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8.71%,其中,月活用户(MAU)5,840.81万户;AUM24,240.3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21%。2、零售存款业务本行深化存款综合经营,按照高质量发展导向,提升规模,优化结构,改善成本。积极拓展社保民生、健康医疗、商圈经营、社区物业、交通出行、文教旅游、消费支付及互联网创新平台等渠道场景,发挥项目批量获客作用;增强源头性资金获取能力,加强公私联动代发业务协同发展,优化“薪悦管家”代发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上线“薪悦通”企业行政管理服务平台,推广“薪满益足”“开薪下午茶”等营销活动,开展代发客群特色化经营;加大渠道联动,拓展第三方快捷支付绑卡业务,提高线上平台交易量,带动结算性资金沉淀留存;强化双卡联动,促进借记卡与信用卡在获客、活客方面形成合力,提升客户粘性与服务体验。报告期末,零售存款余额(含其他存款中的零售部分)10,665.9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82.92亿元,增长24.27%。3、零售贷款业务本行加大零售普惠业务投放,丰富零售普惠“快、惠、易”产品体系,发展特色阳光惠农贷,助力乡村振兴;保障居民刚需和改善型住房消费,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制定24条服务新市民金融举措,助力新市民安居乐业;加强能力建设,在全行深化集约化经营和标准化建设,提高流程效率,提升单位产能;加快数字化转型,探索构建业务、风险、科技、运营一体化运营模式,建立内部创新孵化机制,提升对市场变化和分行需求的敏捷响应;加快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经营能力,坚持合规展业,保障资产质量稳定。报告期末,零售贷款余额(不含信用卡)10,553.9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37%。4、财富管理业务本行坚定以AUM规模为北极星指标,加快财富管理转型,丰富普惠财富管理新内涵,推出系列普惠金融产品;通过“双曲线”融合发展,提升零售金融渠道价值,为零售金融注入新动能;打造线下分层、专业的理财经理队伍,构建网点“厅堂融合”新管理模式,提升网点服务效能;搭建线上财富管理开放生态,加强与外部机构合作,扩大“金融+非金融”服务边界,构建全旅程、全周期客户陪伴体系;强化资产配置能力,完善投研投顾体系建设,丰富理财、代理产品谱系,适应客户多元投资需求。报告期内,实现个人财富管理手续费净收入80.21亿元,同比增长0.97%,其中,代理理财收入同比增长25.70%,代理保险收入同比增长14.35%。5、私人银行业务本行深入推进D(数据)S(场景)C(全旅程陪伴)客群经营模式,持续释放数据驱动经营效能,以数据洞察模型带动提升私行客户近万户;开展二手房资金监管和光大集团协同等重点场景经营,新增私行客户超6,000户;提升客户全旅程陪伴能力,构建手机银行+视频投顾+私人银行(体验)中心的全渠道协同服务能力,升级手机银行私行专版,累计访问量超550万人次,月活达4万人,同比提升35.16%,建设线下私人银行(体验)中心20家。全面推进财富管理业务的净值化转型,努力克服资本市场波动压力,加大稳健型、保障型和普惠型产品供给,上线1,800余支“一折+C类基金”和36款普惠保险;提升专业选品能力,围绕客户体验、产品评价和投资穿透等多维度指标,建立自主式、全天候、全市场公私募选品体系;做好客户陪伴,践行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持营和定投基金销量占比45.47%,中长期保障险保费51.31%;大力发展养老金融,上线养老属性产品近300只,建设线上“颐享阳光”养老金融专区;报告期内,实现零售代理中收26.62亿元。加快推动财富管理数字化转型,建设财富管理开放生态,打造手机银行+云缴费“双平台”特色,手机银行全面实现内容运营,公私募、保险产品频道月活用户提升28.31%;云缴费平台全面打通基金、保险、理财交易系统,“生活缴费+普惠金融”一站式服务初步形成;建设理财经理投顾平台(阳光小顾),丰富内容投教和资配工具建设,赋能一线理财经理投研投顾能力提升。报告期末,私行客户56,526户,比上年末增加6,505户,增长13.00%;管理私人银行客户资产5,681.8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70.57亿元,增长13.38%。6、信用卡业务本行坚持回归消费本源,加大年轻、高价值客群引入力度,打造年轻人系列约卡、耀卡等重点产品,年轻客户和风险稳定的优质客户占比稳步提升;提升客户用卡粘性,以“约饭”“约购”“约玩”“约车”四大消费场景加快商户体系建设,持续推广“约惠星期五”“去嗨节”品牌营销活动,发布阳光惠生活APP7.0版本,月活用户1,397.57万户;深化分期业务布局,基于“循环+专项”双额度框架升级分期产品体系,提升消费类分期产品的投放力度,带动生息资产规模稳健增长;推动科技创新为业务赋能,完成新一代信用卡核心系统一期联机授权模块技术投产,重点推进精细客户智能运营、营销活动运营管理等关键系统建设;进一步强化风险管控,增加核验手段,完善贷中预警联动机制,加强逾期资产清收化解,逾期率、不良率均比上年末下降;切实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完善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流程服务机制,优化消保组织架构、人员配置、制度流程,提升客户满意度。报告期末,信用卡客户4,764.66万户,本年新增330.68万户;交易金额27,566.07亿元,同比增长0.25%;时点透支余额4,653.48亿元(不含在途挂账调整),比上年末增长3.44%;实现业务收入439.68亿元。7、数字金融与云缴费业务本行持续推进数字银行建设,助力全行数字化转型,报告期末,电子交易替代率99.41%;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聚焦云缴费、场景金融、“双平台”(以手机银行、云缴费双APP为核心的“财富+”开放平台)三大重点建设领域,提升数字化、智能化、便捷化服务能力。云缴费坚持深耕便民服务与普惠金融领域,项目接入数量稳定增加、平台输出渠道持续拓宽、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在非税、个人社保代收等领域助力各地数字政务服务能力提升;连续8年发布《中国便民缴费产业报告》,保持中国最大开放便民缴费平台领先优势。报告期末,累计接入缴费项目14,491项,本年新增2,228项,增长18.17%;累计输出平台743家,本年新增75家,增长11.23%;缴费笔数25.69亿笔,同比增长20.51%;缴费金额6,762.51亿元,同比增长22.41%;累计服务用户5.89亿户,同比增长13.79%。聚焦场景金融拓展,“物流通”“安居通”“灵工通”等重点业务实现较快发展;“物流通”加速横向、纵向立体式推进,累计合作头部企业53家,服务货主及司机超820万户,报告期内交易金额1,918.62亿元,同比增长64.33%;“安居通”依托房屋交易场景,与20家业内领先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报告期内交易金额3,000.82亿元,同比增长55.18%;政务场景方面,围绕海关、教育、法院、福彩等重点领域,在多个重点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强化双平台建设,全面提升线上综合运营能力与客户体验;手机银行发布10.0新版本,打造“理财、贷款、缴费、社保一站通”新模式;云缴费客户端持续深化“生活+微金融”特色服务,上线普惠金融产品,流量聚集和客户转化能力进一步提升。报告期末,手机银行注册用户5,746.72万户,月活客户2,302.8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2.62%;缴费直联用户1.53亿户,比上年末增长44.91%;直联月活用户2,140.4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0.35%。(三)金融市场业务本行金融市场业务聚焦金融本源,服务国家战略,持续提升金融市场业务运作水平和投资交易能力,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融资支持;以GMV为北极星指标,树立同业客户经营理念,强化财富管理、代客做市、居间撮合、支付结算等方面的能力建设,推动金融同业业务提质增效;大力开展托管协同营销,积极营销公募REITs,布局个人养老金业务,托管多支ESG主题保险资管产品,AUM与FPA贡献稳步提高;持续丰富七彩阳光产品体系,高质量推动养老理财试点,灵活应对市场波动,为投资者创造可持续的价值回报。报告期末,实现营业收入280.51亿元,同比减少19.02亿元,下降6.35%,占全行营业收入的18.50%。1、资金业务本行严格执行监管要求,积极运用投资交易手段,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发挥线上融资优势,加大市场化负债吸收力度,确保本外币流动性安全;强化市场研判能力,准确把握市场变化,重点配置国债、地方债、政策性金融债和高等级信用债,做优债券组合管理;提升政府债券承销规模,承销排名保持股份制银行前列;聚焦代客业务发展,持续构建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满足客户财产增值和个性化避险需求;推进协同赋能,实现资源整合,提升全行综合创利水平。报告期末,本行自营债券组合12,464.13亿元,占全行资产的19.78%,其中,国债、地方政府债占比48.58%。2、金融同业业务本行认真贯彻稳增长要求,加大对制造业、普惠及小微企业、绿色金融、乡村振兴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强化同业专营管理,保持适度业务规模,确保合规稳健经营;前瞻性研判市场,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精准性,优化资产结构,加快同业经营转型,促进同业业务提质增效;以GMV为北极星指标,树立同业客户经营理念,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将经营同业客户需求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强化财富管理、代客做市、居间撮合、支付结算等方面的能力建设,丰富同业客户经营内涵;持续关注流动性安全,助力全行流动性管理;坚守风险底线,严格管控业务风险,加强信用风险监测预警,保持资产质量稳定。报告期内,本行与3,908家同业客户开展业务合作,同业存款余额5,406.68亿元。3、资产管理业务本行紧密围绕客户多元化财富管理需求,持续丰富“七彩阳光净值型产品体系”内涵,发行普惠、共同富裕、拥军、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公募REITs等多支主题特色理财产品,推出十支符合长期养老需求和生命周期特点的养老理财产品,获得首批开办个人养老金理财业务资格,落地首笔省级社保基金战略储备基金委托投资理财业务,参与市场首批保险资金投资理财产品;持续深化投资能力建设,坚持打造产-研-投系统化架构,实现以数据赋能研究、以工具赋能投资,大力夯实多资产配置策略,成为市场最活跃的REITs金融机构投资主体之一;坚持合规经营,落实风控责任,提高风险管控的主动性和前瞻性,为理财业务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报告期末,本行并表口径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11,852.4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75.32亿元,增长11.01%,其中,净值型理财产品余额11,431.09亿元,占比96.45%。全年非保本理财产品累计发行4.14万亿元,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28.70亿元。4、资产托管业务本行坚持价值共生共享,充分发挥托管大平台作用,连接贯通公司、零售、同业、资管等各业务板块,大力开展协同营销,价值贡献不断提高;全面抓好经营管理工作,完善应急机制,落实保障措施,实现托管业务连续、安全、稳定运营;分层分群组织开展营销,客户基础不断夯实,客户总量快速增长;针对市场变化,优化产品策略,积极营销公募REITs,拓宽信托托管业务类型,全力组织推动养老金融业务发展,本行在全国首批成功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强化科技赋能,优化完善产品体系和业务系统,托管业务线上化、自动化、数字化水平有效提升。报告期末,本行托管业务实现税后收入17.49亿元。十五、业务创新情况本行持续完善创新管理体系建设,发挥金融科技创新专项基金优势,加强创新引导和激励,提升创新驱动作用。强化创新基金孵化支持效能,做好项目培育与孵化,报告期末,全行累计立项创新项目86项,其中36项已获阶段性成效。数字化转型成果特色突出、成绩显著,受到行业广泛认可,荣获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颁发的“最佳数字银行奖”与“数字金融最佳场景创新奖”,手机银行获评金融界“杰出数字科技创新奖”、和讯网“2022年度杰出手机银行”,“社保云缴费”荣获第五届数字金融创新大赛金奖,云缴费、光信通、光付通入选银行保险报“中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云缴费、物流通获评“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成果”。
二、本行核心竞争力分析一是多元化经营、产融协同、金融全牌照股东背景。控股股东光大集团是中央直管的大型金融控股集团,位居世界500强之列,经营范围兼具金融和环保、旅游、健康、高科技等特色实业,经营地域横跨香港与内地,机构与业务遍布海内外,为本行开展综合金融服务和产融协同提供了平台。二是统一阳光品牌优势。本行多年来以“共享阳光、创新生活”为理念,加强品牌建设,努力打造“阳光”系列品牌,推出了阳光理财、云缴费、阳光普惠云、汽车全程通、阳光融e链、光信通、物流通等系列光大名品。三是优良创新基因优势。本行在我国建立竞争性金融市场背景下应运而生,在开拓创新中发展壮大,创新意识强烈。首家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首家具备全面代理财政国库业务资格,首批获得企业年金基金托管人和账户管理人双项资格,打造中国最大开放式缴费平台“云缴费”,取得较好创新成果。四是部分业务领先优势。本行致力于“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在财富管理方面具有较强竞争优势;投行业务在业界确立了先发优势,具备为企业提供综合性投行服务的能力;数字金融业务以开放平台为基础,构建开放式服务体系,商业模式在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金融市场业务保持稳健合规经营,交易策略赢得市场高度认可;零售业务价值创造和高质量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为本行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五是审慎稳健经营风格。本行始终坚持审慎的风险管理理念、稳健的业务发展策略和合规的经营管理措施,全面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丰富,资产质量管控有效,管理体系不断健全,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前瞻性和预见性不断提高。六是科技创新驱动优势。本行持续推进业务与科技深度融合,深化“一个智慧大脑、两大技术平台、三项服务能力、N个数字化名品”的“123+N”数字光大发展体系,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优化科技治理,提升科技基础能力,赋能业务发展。三、本行整体经营情况(一)资产负债稳步提升,积极服务实体经济报告期内,本集团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出台多项稳经济大盘、支持实体经济举措,精准支持国家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制造业、绿色金融、清洁能源产业、普惠金融等贷款实现快速增长。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63,005.1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984.41亿元,增长6.75%;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35,722.7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649.72亿元,增长8.01%;存款余额39,171.6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414.25亿元,增长6.57%。(二)营收结构持续改善,经营效益稳中有增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516.32亿元,同比下降0.73%。其中,利息净收入1,136.55亿元,同比增长1.34%;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67.44亿元,同比下降2.09%。绿色中间业务收入114.11亿元,同比增长4.97%,营收结构有所改善。实现净利润450.40亿元,同比增长3.21%,盈利能力稳中有升。(三)资产质量保持平稳,风险指标稳中向好报告期末,本集团不良贷款余额446.7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3.08亿元;不良贷款率1.25%,与上年末持平;关注类贷款率1.84%,比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逾期贷款率1.96%,比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87.93%,比上年末上升0.91个百分点。(四)资本基础进一步夯实,持续满足监管要求本集团于2022年8月完成45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发行,有效充实二级资本,资本基础得到夯实。报告期末,本集团资本净额5,932.18亿元,资本充足率12.95%,一级资本充足率11.0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72%,均符合监管要求。(一)营业收入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516.32亿元,同比减少11.19亿元,下降0.73%。利息净收入占比74.95%,同比上升1.53个百分点;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17.64%,同比下降0.24个百分点。(二)利息净收入报告期内,本集团利息净收入1,136.55亿元,同比增加15.00亿元,增长1.34%。本集团净利差1.93%,同比下降14个BPs;净利息收益率2.01%,同比下降15个BPs,主要是LPR连续下调,贷款收益率下行,同时本行积极落实让利实体经济政策,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三)利息收入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利息收入2,413.09亿元,同比增加119.75亿元,增长5.22%,主要是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增长。1、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1,728.25亿元,同比增加90.89亿元,增长5.55%,主要是贷款规模增长。2、投资利息收入报告期内,本集团投资利息收入533.58亿元,同比增加10.85亿元,增长2.08%,主要是投资规模增长。3、拆出、存放同业及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报告期内,本集团拆出、存放同业及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44.23亿元,同比增加22.56亿元,增长104.11%,主要是规模增长。(四)利息支出报告期内,本集团利息支出1,276.54亿元,同比增加104.75亿元,增长8.94%,主要是客户存款利息支出增加。1、客户存款利息支出报告期内,本集团客户存款利息支出863.92亿元,同比增加88.34亿元,增长11.39%,主要是客户存款规模增长。2、同业存放、拆入及卖出回购款项利息支出报告期内,本集团同业存放、拆入及卖出回购款项利息支出181.42亿元,同比减少39.57亿元,下降17.91%,主要是规模和同业利率双降。3、发行债券利息支出报告期内,本集团发行债券利息支出231.20亿元,同比增加55.98亿元,增长31.95%,主要是发行债券规模增长。(五)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报告期内,本集团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67.44亿元,同比减少5.70亿元,下降2.09%,主要是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增长。(六)其他收入报告期内,本集团其他收入112.33亿元,同比减少20.49亿元,下降15.43%,主要是公允价值变动净损失增加。(七)业务及管理费报告期内,本集团业务及管理费422.79亿元,同比减少5.26亿元,下降1.23%。成本收入比27.88%,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八)所得税费用报告期内,本集团所得税费用109.26亿元,同比增加16.24亿元,增长17.46%,主要是不可抵扣的信贷资产损失增加导致应纳税所得额增加。四、风险和风险管理(一)信用风险管理本行完善统一授信管理,加强并表层面限额管控;完善并表风险管理机制,强化境内外机构与子公司管理,确保风险政策和授信政策有效传导;继续加强贷款集中度管理,建立大额授信客户管控机制,分层设立大额授信集中度限额;推进阳光预警平台建设,建立前中台预审会商机制,提升营销和风险防控的精准性;加强授信行业研究体系建设,将行业研究与业务发展有机结合,提升风险管理政策指导的针对性、前瞻性与适应性;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改造传统风险控制技术,推进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提升智能化水平。本行积极服务市场主体,助力稳住经济大盘,促进信贷稳定增长;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做好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绿色金融等领域融资服务;支持战略性新兴行业、先进制造业,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民营企业和绿色产业贷款投放,满足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需求;落实信用贷款支持政策,跟进重大项目配套融资,用好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执行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金融十六条”政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支持“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加大中小微企业授信支持力度;加强消费领域金融服务,落实扩大内需政策。本行准确进行资产分类,动态客观反映风险状况;坚持审慎稳健的拨备政策,严格按照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进行减值测算和拨备计提;完善资产质量全流程管理机制,加强组合监测和大额授信客户穿透式风险监测,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拓宽处置渠道。(二)流动性风险管理本行严守流动性安全底线,坚持审慎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理念,通过实施主动的流动性管理策略,维持充足稳健的流动性水平;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主动应对地缘政治冲突等经营环境挑战,前瞻进行流动性策略规划,加强多元化负债统筹;定期开展压力测试和应急计划评估,严控流动性风险限额,实现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的良好平衡;强化并表管理治理体系建设,提升银行集团风险抵御能力。(三)市场风险管理本行密切跟踪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及境内外市场,对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商品风险等进行前瞻性研判与管理,持续完善市场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市场风险限额管理;积极推动实施巴塞尔协议Ⅲ市场风险新标准法咨询和系统建设项目。(四)大额风险暴露管理本行贯彻落实《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银保监会令2018年第1号)要求,持续加强大额风险暴露管理,有序开展大额风险暴露计量、监测、系统优化等工作,有效管控客户集中度风险。报告期内,本行大额风险暴露的各项限额指标均控制在监管范围之内。(五)国别风险管理本行建立与风险状况相适应的国别风险管理体系,设定国别风险限额并定期监测,开展国别风险压力测试,制定重大风险事项处理流程。报告期末,本行国别风险敞口国家国际评级均在投资级以上,已按监管规定充分计提国别风险准备金。(六)操作风险管理本行持续加强重点领域操作风险的识别和监测报告,密切关注行内外监管处罚情况,压实风险管理主体责任,进一步提高全员合规经营意识;有效运用操作风险三大工具进行风险识别、监测、评估、报告等工作,提升管理效果;深入开展典型风险案例通报工作,加大对屡查屡犯问题和苗头性、规律性风险的监测预警和警示通报力度;比照巴塞尔协议Ⅲ相关规定,对标监管要求,开展资本测试、设计实施方案、开发优化系统,提升操作风险管理资本计量统筹管理能力。(七)合规风险管理本行持续跟踪监测外部法律法规变化,开展年度内部规章制度重检;聚焦监管关注的重点领域,强化屡查屡犯问题治理,提升合规检查质效;完善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并表机构合规风险预警和报告管理,构建合规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公司律师管理机制,建设法律合规人才梯队;完善授权管理体系,加强动态调整力度;优化飞行检查机制,持续开展员工异常资金交易排查;加强员工行为管理,修订员工违规处理办法,推进严肃精准问责。(八)声誉风险管理本行高度重视声誉风险管理,严格落实监管要求,将声誉风险作为重要风险指标,不断优化和完善适用于全行的声誉风险管理机制;立足事前防范,加强声誉风险日常监测和隐患排查,坚持从源头化解声誉风险;加强声誉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联动,强化流程,明确责任,加强监督考核,提升全行声誉风险应对能力和工作效率。报告期内,本行未发生对银行声誉造成严重危害的重大声誉风险事件。(九)洗钱风险管理本行以加快向“风险为本”的反洗钱工作机制转型为目标,全面落实人民银行执法检查问题的整改,进一步健全洗钱风险管理体系,强化高管层协调机制,加大反洗钱资源投入,完善内部监督考核;完成新一轮机构洗钱风险评估,组织存量客户持续尽职调查,开展反洗钱督导检查;提高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有效性,加大反洗钱培训宣传力度,提升洗钱风险管理能力。(十)重点领域信贷政策本行高度重视房地产领域风险防范,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保持房地产融资合理适度,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对公业务坚持客户名单制管理,进一步突出“优质房企”的授信主体选择;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国有、民营等各类房地产企业一视同仁;严格项目合规性管理,落实资金封闭监管要求。零售业务围绕核心区域和项目开展个人按揭贷款,根据区域和项目情况实施差异化的抵质押率管理;做好楼盘项目准入管理,选择经营能力强、财务状况好的开发商项目。五、未来发展展望(一)行业格局和发展趋势展望2023年,中国银行业将继续保持稳健运营态势。资产规模增速保持稳定,信贷总量有效增长,资产结构围绕信贷主业、实体经济和消费需求进行优化,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继续降低;资产质量逐步改善,信用风险总体可控;负债结构根据宏观政策和市场导向继续优化,重点围绕源头资金获取和活期存款提升进行调整,负债成本有望同步降低。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商业银行改革转型进度和成效的差异,银行之间的经营分化态势将进一步加大。(二)经营计划2023年,本行将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着力服务实体经济,锚定三大北极星指标,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在当前经营环境和监管政策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争取实现贷款增长不低于8%。该经营计划不构成本行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投资者对此应保持足够风险意识,理解经营计划与业绩承诺之间的差异。(三)资本需求计划本行将基于财务预算、战略规划及压力测试结果制定资本规划及资本补充计划。根据实际情况,本行将积极进行内源式补充并拓展外部补充渠道,进一步夯实资本基础,以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监管政策变动的影响,保障长期可持续发展。(四)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2023年,从国际环境看,全球通胀压力居高不下,各国财政赤字维持高位,国际金融市场仍不稳定,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外部环境动荡不安,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从国内看,我国宏观调控有力,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银行业竞争更为激烈,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存贷利差面临收窄压力,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难度加大,传统商业银行经营理念和模式面临重大挑战。本行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强化战略导向和创新驱动,突出财富管理和金融科技特色,推动全行高质量发展。围绕“一流财富管理银行”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聚焦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国家战略;二是聚焦战略路径,深入推进战略执行;三是聚焦创新驱动,发挥科技赋能作用;四是聚焦客户服务,维护消费者权益。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push({
id: '5877108',
container: s,
size: '660,80',
display: 'inlay-fix'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阳光天天购能提前赎回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