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沉迷网游的17岁孩子玩游戏沉迷怎么办不再沉迷

要想有效约束孩子的上网时间和上网内容,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网习惯,其实并没有什么技巧可言,最重要的是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7.3%的受访家长表示自己周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中小学生多,中小学生普遍都有电子设备以及网游,对年龄、游戏时长等不设限被认为是中小学生沉迷网游的两个最主要原因。93.2%的受访家长提醒在暑期要特别注意和防范孩子网游成瘾。

青少年沉迷网游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可以说,现在的青少年本身就成长在一个充斥着网络的环境,接触、使用网络在所难免,尤其是当他们感到孤单时,学习上有压力时,自己无法被父母认可时,网络游戏很容易成为他们排解不良情绪的首选。更何况孩子的自控能力普遍较差,分不清放松与沉迷的界限,容易网游成瘾。

众所周知,沉迷网游会导致青少年视力减弱、成绩下降,身心健康受到不良影响,加上信息泄露、诈骗短信和电话频频造访、各种吸金陷阱防不胜防……家长和老师都在费尽心思寻找有效的应对之策。而在笔者看来,近年频繁出现的类似调查数据,表面上是针对未成年人用网现状的缩影,但其中暴露的还有大量成年人在使用网络、管理自己和孩子时的无知现状。

想解决孩子的问题,应该先从家长身上找原因。面对网络这个精彩而丰富的世界,我们在现实中更多看到的,是成年人对它的无法自拔。“低头族”是一个数目庞大的群体,很多人在开车时都“机不离手”,更不用指望他们在孩子面前有所收敛了。家长对手机、对网络的痴迷,直接身教给幼小的孩子。甚至还有些家长为了哄孩子而专门拿手机、平板给他们玩。殊不知,就在五花八门的手机和电脑功能中,孩子慢慢失去了想象和创造的天赋,注意力和思考方式完全被那些功能设计牵制了。

如果家长常以“低头族”的姿态呈现在孩子面前,那么不仅会带来不良示范,而且在管教孩子时也会失去权威,或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要想有效约束孩子的上网时间和上网内容,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网习惯,其实并没有什么技巧可言,最重要的是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如果家长是一个兴趣广泛、生活充实的人,那么孩子自然不会迷失在网络世界里;如果家长能够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交流和沟通,成为孩子心中可信赖的对象,那么对孩子进行网络安全教育也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当前有种说法认为,发挥家长的作用,应让家长“成为孩子的数字好友”,比如和孩子成为QQ、微信好友,这样就能知道孩子在这些空间里到底在转发什么、关注什么,一旦发现有不良动向,家长可以及时进行纠偏。这种做法或许对年幼的孩子有一定作用,但是那些进入青春期、需要私密空间的孩子却会产生被监视的感觉,况且QQ和微信都有屏蔽好友的功能,有些孩子还会通过申请两个账号逃避家长的监督。所以笔者认为通过加好友管理孩子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做法,而没有成为孩子的“好友”,也不是那么严重的事情。

孩子沉迷网游现状,归根结底属于家庭教育范畴,而家庭教育最事半功倍的方式当是成为子女的榜样,获得他们的信赖。构筑好一个感情框架,在这种氛围下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帮助他们成为有自控能力的人。

防止孩子沉迷网游你会怎么做(为防止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通知》指出,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8月31日《中国青年报》)。

孩子网瘾怎么办?孩子网瘾不是简单的指沉迷王者荣耀,和平精英,英雄联盟,第五人格等游戏,还包括了看网络小说,听网络小说,刷短视频,网络聊天等等,太多未成年的孩子沉迷网瘾不能自拔,导致孩子心思都花在网络上,无心上学,从而导致成绩下降,甚至不上学的,赖颂强老师团队专注于协助父母,从六个步骤帮孩子改善沉迷网瘾的问题。

手机、ipad不离身,课堂、饭桌随时随地吃鸡打野、激烈交战。近年来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化趋势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孩子陷入网游世界无法自拔。据《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摘要:复旦大学客座教授陈百加认为,孩子沉迷游戏已经成为一个普遍且严重的社会问题,只要孩子把精力都集中在游戏上,只能在游戏当中寻求到存在感和成就感,对学习对其他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就是沉迷游戏.如果你对孩子沉迷游戏感到头痛、束手无策,不妨来听XXXXXXXXXX

地铁、公交车上,咖啡馆、餐厅里,甚至是补习班外,随处可见横拿手机,左、右手上下滑动玩网游的人群,有些还随着战斗口中念念有词.

近日,由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伽马数据等发布的《2016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去年网游用户数量达到5.66亿人,同比增长5.9%.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从中小学生到四十多岁的中青年都有沉溺于网游的玩家.

复旦大学客座教授陈百加认为,孩子沉迷游戏已经成为一个普遍且严重的社会问题,只要孩子把精力都集中在游戏上,只能在游戏当中寻求到存在感和成就感,对学习对其他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就是沉迷游戏.

如果你对孩子沉迷游戏感到头痛、束手无策,不妨来听听记者采访的几位医生、心理学专家的说法.如果你觉得还不够解决问题,不妨于本周日(9月3日)下午2:30,来报业大厦听一堂课,我们将邀请复旦大学客座教授陈百加给父母支招,教你如何让孩子合理地玩游戏.讲座免费向读者开放.

地点:东莞报业大厦一楼(东莞市南城三元路8号)

手机时代家长无需谈“机”色变

与孩子平等约定手机使用规则

开学在即,千万学子就要结束暑假重返校园了,家住万江的余小姐正在犹豫,要不要答应孩子的要求给他买一部手机.给孩子买了手机,担心孩子沉迷手机游戏影响学习;不给孩子买手机,又担心他缺少与同龄人沟通和交流的工具,少了很多共同话题.

对此,资深心理咨询师袁林直言,家长们完全无需谈“机”色变,可以跟孩子平等地约定一个使用手机的规则,孩子可以在限定的时间和场合使用手机、玩游戏.

现状:手机已经融入孩子生活

袁林认为,家长看到孩子玩手机、玩游戏,不要带着“道德评判”的有色眼镜去界定,认为这就是不好的事情.

首先,家长要转变对“手机”、对“游戏”的负面判定和观念,毕竟现在孩子们的生活环境与父母那一代人的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手机、网络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乃至孩子们的生活中来.

很久以前,我们对网瘾的界定标准是“每天玩游戏超过3小时”,但现在很多人每天拿着手机玩微信、玩游戏的时间远远超过了3小时.所以,不要轻易断定你的孩子“沉迷”手机游戏.

分析:游戏只是亲子矛盾的导火索

家住南城的王小姐最近特别烦心,因为不让孩子玩《王者荣耀》一气之下拔掉了家里的网线,女儿跳起来反抗,还砸掉了电脑.

对于这个家庭出现的亲子冲突,袁林认为是教育失败的表现,是家长长期教育职责没有履行到位使然.这个家庭的亲子矛盾一直存在,家长在养育、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已经有所隐患,即使没有在孩子玩游戏的时候爆发,也会在其他领域爆发,游戏仅仅是这个家庭亲子矛盾的导火索.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一朝一夕导致的.”袁林分析,以前家里孩子多,家长没有那么多精力照顾和管教孩子,孩子们可能可以出去自由地玩一整天.但现在独生子女多,家长对孩子寄托的期望越来越高,对孩子的控制和管理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这样一来,孩子跟家长之间的冲突也是必然会发生的.即便不发生在游戏这里,也会发生在其他场合.

约定手机使用场合和违约后果

既然如此,家长们怎么能让孩子合理地使用手机、玩游戏呢?

袁林支招,首先家长要拿掉对游戏的道德评判,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谈谈游戏,孩子能够感受到家长与他交谈的意愿.

在交谈的基础上,家长可以与孩子约定一个使用手机的规则.这个规则里需要对玩手机的时间进行约定,比如周一到周五每天在完成作业的前提下最多可以玩1个小时;约定周六、周日可以玩2个小时.

对于这个约定,家长和孩子都需要执行,可以设置一个闹钟,时间到了就提醒孩子,到时间结束了.可能有家长会说,有时候时间到了孩子哭闹不还手机.袁林分析这很有可能是因为家长过往没有很好地执行约定,忘记在约定时间拿回手机.一旦家长破坏了规则,孩子也就很容易不去遵守规则.

除了约定时间,孩子什么时候玩手机家长也需要约定.比如孩子可以在每天完成作业之后玩一段时间手机.袁林认为,这是一个建立孩子自律性的好方法,能够帮助孩子建立一个程序化的习惯,获得独立掌控的能力――每晚做完作业的这一个小时是属于我自己的时间,我能够自由支配、独立掌控.

最后,需要约定的就是违约后果.“家长要预判会有问题出现”,袁林建议家长面对孩子的吵闹首先要冷静和平静下来,坚持一个平和而坚定的沟通过程,并将违约后果亮出来.

袁林,资深心理咨询师、北京大学心理系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具有心理学与企业管理的多重专业背景.从事心理咨询5年,累计个案咨询经验超过1000小时,团体500小时,在咨询中有着独特的视角,咨询经验丰富.

复旦大学客座教授陈百加

孩子沉迷游戏主要是家长关注太少

要学会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记者 冯欢)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强制制止、暴力制止,肯定是无效的.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家长越是禁止,孩子越觉得有价值有意义,甚至避开家长偷偷地玩、跑出去玩.

陈百加认为,如果想要让孩子远离网游,仅仅看一篇文章、看一篇报道是绝对不够的,家长和孩子都需要一整套系统的解决方案.

陈百加口中的系统解决方案不仅针对孩子,也针对父母.比如父母需要接受系统训练,学会如何与孩子正确沟通,改变过往伤害性、暴力性的沟通方式,学会如何与孩子建立彼此的信任与支持,重新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而孩子也同样需要接受训练,因为孩子眼中的世界就是他的世界观,如果他的世界只有父母,但父母却与他缺乏沟通,那么孩子迟早会出现问题.通过训练,让孩子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多比游戏还要好玩、还有价值的事情,放大孩子的自我和梦想,提升孩子对未来的期望.

对于那些受到家长暴力制止玩游戏,动辄去跳楼的极端案例,陈百加认为症结所在就是这个家庭亲子之间沟通不顺畅.因为家长对孩子开始着迷游戏到沉迷游戏的过程都一无所知,事态严重了才发现.所以,问题的关键还是家长对孩子持续的关注和支持太少.

百加教育集团创始人、董事长;cft人力发展机构创始人、董事长;德国temp效率管理教练课程导师;中国电子商会商学院副院长;2016品牌广东创新中国十大年度人物.2016年陈百加被授予复旦大学教练学客座教授.

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胡庆菊

生理、心理原因都会让孩子沉迷游戏

家长需要细心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记者 李春燕 实习生 秦子毅)孩子为什么会沉迷游戏,又如何避免呢?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胡庆菊认为,沉迷游戏有许多方面原因,包括身体、心理、家长示范、亲子关系等等.遇到孩子沉迷游戏,家长需要细心找原因,对症下药引导才是正解.

有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电脑游戏的玩家50%是青少年,“上网成瘾”会遏制大脑发育,影响智力开发.网络游戏成瘾也会使青少年荒废学业,甚至使青少年的人格发生改变.

胡庆菊说,玩网络游戏“上瘾”,从生理上看是大脑神经中枢反复接受刺激,产生的一种生理依赖性.网络游戏千变万化,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无论胜败都会在人的大脑皮层产生一个“兴奋灶”,久而久之不断强化,就表现出一种“瘾头”.

玩游戏“上瘾”,还与心理因素有关.胡庆菊说,有的人性格外向,争强好胜,网络游戏恰恰迎合了他们的心理需求,玩起来感到刺激过瘾;有的人性格内向,在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中比较收敛含蓄,玩网络游戏时,客观上要求“激流勇进”,极大地激发了好胜心,可以结交好友,与常态下的心理状态产生了强烈的“互补”,心理上感到平衡,也会产生浓厚兴趣.

网络游戏还可以发泄自己的压力.一般兴趣爱好稍微缺乏的青少年容易选择网络游戏进行排解.

另外,家长不良的行为方式给青少年带来不良的影响,致使青少年自律性下降.不良的亲子关系,不良的教育方式造成孩子自信心下降,自卑的心理,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都会致使网瘾持续存在.

对于如何防范青少年沉迷游戏呢,胡庆菊给出了五点建议.

第一招:家长应多与孩子沟通,并且注意沟通方式,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绪,给孩子倾诉的空间,多从孩子的思想出发.注意避免大摆架子居高临下、泛泛的理论或教条,以身作则,这样才不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第二招:善于发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在学习上有“成就感”.

第三招:多培养子女新的爱好、兴趣,把孩子其他方面的潜能挖掘出来,转移子女对上网的注意力,不要一味限制子女上网.

第四招:多陪伴孩子参加体育运动、集体活动,增强孩子体质,增强孩子的现实责任感.

第五招:加强与学校的沟通,相互理解和支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7岁孩子玩游戏沉迷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