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防控区域是不是低临时管控区和高风险区的区别域?

7月2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有关情况

近期全国多地报告本土聚集性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2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日新增确诊病例多次突破100万例,奥密克戎BA.5亚分支已经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株,我国外防输入压力不断增大。

近期,全国多地报告了本土聚集性疫情,存在多条传播链,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已向相关省份派出工作组,指导地方以最短时间、最小成本控制疫情。

米锋表示,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严格执行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九不准”要求,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防控,主动防、早发现、快处置,全面提升全链条工作效率,力求科学精准、力求方便群众。

疫情波及21个省份78个地市,7省份报告感染者数超过百例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介绍,7月份以来,全国的疫情总体上处于低水平波动状态,近期少数地区疫情有所反弹,呈现多点散发、多地频发的态势,单日报告的本土疫情有所增加。近一周,疫情波及21个省份78个地市,其中7个省份报告的感染者数超过百例。甘肃兰州、广西北海、河南驻马店疫情仍然处于进展阶段,社会面传播风险较大。

20日全国新增148+678,分布在这些地方:

7月2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00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2例(福建12例,广东11例,云南6例,内蒙古5例,江西4例,四川4例,北京2例,上海2例,广西2例,天津1例,江苏1例,山东1例,陕西1例),含3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均在广东);本土病例148例(广西52例,甘肃49例,广东18例,四川16例,安徽7例,上海3例,江西2例,内蒙古1例),含75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西39例,甘肃29例,四川5例,安徽1例,广东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743例,其中境外输入65例,本土678例(甘肃314例,广西135例,安徽77例,河南76例,四川28例,天津14例,上海14例,吉林7例,广东6例,江西5例,重庆2例)

本轮疫情已报告11种变异毒株

截至7月19日24时,据不完全统计,境内已有13地报告出现11种奥密克戎新型变异毒株。

其中,有6地为奥密克戎BA.5进化分支,6地为BA.2进化分支。天津市则不仅有上述两种毒株,还在7月6日报告了BA.4进化分支。

根据各地卫健委公布的信息,本次疫情的关联性不大,源头多为境外国家和地区。

上海BA.5.2.1变异株为境外入境关联感染者、青岛BA.5.2.1也与境外输入病例基因测序结果高度同源、天津BA.5.2.1变异株为海关闭环管理人员、天津BA.4变异株为入境接驳闭环管理人员、西安市的BA.5.2变异株也来自境外。

奥密克戎BA.4和BA.5的确呈现传播能力增强的现象

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介绍,奥密克戎BA.4和BA.5传播能力,如果跟奥密克戎其他的进化分支相比,的确呈现传播能力增强的现象。

BA.4、BA.5亚分支传播力相较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略有增加

董小平介绍,BA.4、BA.5亚分支的传播力相较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略有增加,主要表现为:

1.国际上一些国家的研究发现病毒的较高的再生指数(R0);

2.一些国家和地区BA.4、BA.5亚分支已经成为流行的优势毒株;

3.过去5周,在欧洲、北美出现了感染数量的增加。

BA.4、BA.5亚分支的致病力总体上与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相似,但在老年人群中快速传播已经出现了重症病例,在欧洲12个国家近期的住院率和ICU使用率都有所增加。流行病学数学模型研究显示BA.4、BA.5亚分支引起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都将有所增高。

虽然BA.4、BA.5亚分支的传播力有所增强,但仍然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没有证据显示现有的NPI(非药物干预)措施将失效。换句话说,我国现有的防控措施仍能有效地应对。

奥密克戎不大可能是最后一个变异株

董小平介绍,病毒变异,特别是RNA病毒的变异是病毒生存的基本特征,当病毒宿主(人群)通过自然感染、疫苗接种等对某种毒株产生了一定的群体免疫后,病毒就会通过变异,以部分突破存在的免疫屏障,从而得以繁殖,这也是许多病毒性传染病常常呈现出周期性发病增加的原因之一。新冠病毒的确是一种“聪明”、“狡猾”的病毒,在短短的2年半内出现了多个变异株,形成了多个流行高峰。

关于新冠病毒的变异,大部分学者认为将长期存在,奥密克戎变异株应该不会是最后一个变异株,因此对于新的变异株的监测,对于传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力的影响,将是我们长期的关注重点。

第九版防控方案是对防控措施的优化,绝不是放松

贺青华在发布会上表示,第九版防控方案是对防控措施的优化,绝不是对防控措施的放松。

贺青华介绍,第九版防控方案是根据病毒变异后的潜伏期缩短的特点,相应地减少了对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等风险人员的隔离管控时间,在保障疫情防控效果的前提下,优化了集中隔离资源的使用,降低了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同时第九版防控方案相应加密了风险人员的核酸检测频次,有利于尽早发现感染者,并及早启动处置工作。

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关键体现在:一是把该管住的重点管住、二是把该落实的措施落实到位、三是把该取消的坚决取消。所以,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要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发生疫情后,满足这些条件,无需进行全员核酸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第九版防控方案中核酸检测策略,明确了不同情景和不同场景下区域核酸检测策略,明确了发生疫情后和常态化防控下的区域核酸检测策略。

疫情发生后,如经流调研判满足以下条件:感染来源明确;传播链清晰;未发生社区传播,无需对发生疫情的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重点对风险区域和有时空交集的人员开展核酸筛查。

如经流调研判,传播链不清、风险场所和风险人员多、风险人员流动性大,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需启动区域全员核酸检测,方案中具体明晰了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一般城市、农村地区开展区域核酸检测范围、检测策略和终止条件。

风险人员隔离时间能否再缩短?

面对新的疫情形势,第九版防控方案对防疫政策做了优化。具体而言,新版方案将密接和入境人员的隔离管控时间从过去的“14天集中隔离+7天居间健康监测”修改为“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此外,对风险区域的划定、相应的区域核酸检测策略实施标准提出明确要求。

王丽萍表示,将不断收集梳理各地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总体措施要求,在疫情处置出现的新问题和新难点。比如,各类风险人员的隔离管控周期与方式,是否可进一步缩短;如何更快速有效开展跨区域风险人员协查,以尽可能降低疫情跨区域传播的风险,再比如各地是否可根据每起疫情具体流调与风险研判结果,对低风险区范围进行更为精准的划定等进行分析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对我国防控方案做更进一步更新与完善,力争将疫情防控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

低风险人员离开所在地区,应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发布会指出,近一周,疫情波及21个省份78个地市,其中7个省份报告的感染者数超过百例。甘肃兰州、广西北海、河南驻马店疫情仍然处于进展阶段,社会面传播风险较大。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在会上表示,相较于中高风险区域,低风险区虽然风险低,但是相对于没有疫情的县(市、区、旗)有一定风险。 基于此,没有疫情发生的县(市、区、旗)全域实行常态化防控措施。低风险区域人离开所在的地区或城市,应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王丽萍提醒,低风险区人员进行跨区域流动时,到达目的地后应及时向所居住社区或酒店主动进行报备,按要求完成三天两检,参与配合做好疫情防控,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缩短隔离时间,加密核酸频次 

 第九版防控方案发布后,各地防疫政策调整和执行情况成为焦点。 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介绍,第九版防控方案是对防控措施的优化,绝不是放松防控,并着重强调以下两点调整:

根据病毒变异后的潜伏期缩短的特点,相应地减少对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等风险人员的隔离管控时间,在保障疫情防控效果的前提下,优化集中隔离资源的使用,降低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加密风险人员的核酸检测频次,有利于尽早发现感染者,并及早启动处置工作。 发布会指出,新版方案对各项常态化措施的落实和工作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前,各地按照新版防控方案要求,立足于快速精准做好风险管控,积极应对,各起疫情基本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

暑期国内人员流动量加大,各地发生本土疫情的风险增加

贺青华表示,全球疫情出现反弹,暑期国内人员流动量加大,各地发生本土疫情的风险有所增加,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各地要继续严格按照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的有关要求,坚持科学、精准、高效的防控原则,全链条落实好外防输入的各项措施,不断提高常态化防控情况下疫情监测的敏感性。发生疫情后,措施要坚决果断,坚持以快制快,力争用最短时间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疫情。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临时管控区和高风险区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