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三角形加5=15圆减三角形和圆减圆和三角形等于三角形13那么三角形和圆减圆和三角形等于三角形多少圆等于多少?

如果平面上有n(n≥2)个点,其中任何三点都不在同一直线上,那么每两点画一条直线,一共可以画出n(n-1)条。

平面上的n条直线最多可把平面分成〔n(n+1)/2+1〕个部分。

如果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那么在这个图形中共有线段的条数为n(n-1)条。

线段(或延长线)上任一点分线段为两段,这两条线段的中点的距离等于线段长的一半。

有公共端点的n条射线所构成的角的个数一共有n(n-1)个。

如果平面内有n条直线都经过同一点,则可构成小于平角的角共有2n(n-1)个。

如果平面内有n条直线都经过同一点,则可构成n(n-1)对对顶角。

平面上若有n(n≥3)个点,任意三个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过任意三点作三角形一共可作出n(n-1)(n-2)个。

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平分线所成的角的度数为90°。

平面上有n条直线相交,最多交点的个数为n(n-1)个。

互为补角中较小角的余角等于这两个互为补角的角的差的一半。

当两直线平行时,同位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内错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

在证明直线和圆相切时,常有以下两种引辅助线方法:

(1)当已知直线经过圆上的一点,那么连结这点和圆心,得到辅助半径,再证明所作半径与这条直线垂直即可。

(2)如果不知直线与圆是否有交点时,那么过圆心作直线的垂线段,再证明垂线段的长度等于半径的长即可。

成“8”字形的两个三角形的一对内角平分线相交所成的角等于另两个内角和的一半。

在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证明线段不等关系时,如果直接证不出来,可连结两点或延长某边构造三角形,使结论中出现的线段在一个或几个三角形中,再利用三边关系定理及不等式性质证题。

注意: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证题时,常通过引辅助线,把求证的量(或与求证有关的量)移到同一个或几个三角形中去然后再证题。

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平分线与一个外角平分线相交所成的锐角,等于第三个内角的一半。

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平分线相交所成的钝角等于90°加上第三个内角的一半。

三角形的两个外角平分线相交所成的锐角等于90°减去第三个内角的一半。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作高线和角平分线,它们所夹的角等于三角形另外两个角差(的绝对值)的一半。

注意:同学们在学习几何时,可以把自己证完的题进行适当变换,从而使自己通过解一道题掌握一类题,提高自己举一反三、灵活应变的能力。

在利用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和它不相邻的内角证明角的不等关系时,如果直接证不出来,可连结两点或延长某边,构造三角形,使求证的大角在某个三角形外角的位置上,小角处在内角的位置上,再利用外角定理证题。

有角平分线时常在角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

有以线段中点为端点的线段时,常加倍延长此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

在三角形中有中线时,常加倍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截长补短作辅助线的方法

截长法: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较短线段;

补短法:延长较短线段和较长线段相等。

这两种方法统称截长补短法。

当已知或求证中涉及到线段a、b、c、d有下列情况之一时用此种方法:

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步骤:

①观察要证线段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然后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②若图中没有全等三角形,可以把求证线段用和它相等的线段代换,再证它们所在的三角形全等。

③如果没有相等的线段代换,可设法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在一个图形中,有多个垂直关系时,常用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来证明两个角相等。

三角形一边的两端点到这边的中线所在的直线的距离相等。

条件不足时延长已知边构造三角形。

连接四边形的对角线,把四边形问题转化成三角形来解决问题。

有和角平分线垂直的线段时,通常把这条线段延长。可归结为“角分垂等腰归”。

当证题有困难时,可结合已知条件,把图形中的某两点连接起来构造全等三角形。

当证题缺少线段相等的条件时,可取某条线段中点,为证题提供条件。

有角平分线时,常过角平分线上的点向角两边做垂线,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证题。

有等腰三角形时常用的辅助线

(1)作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高线;

(2)有底边中点时,常作底边中线;

(3)将腰延长一倍,构造直角三角形解题;

(4)常过一腰上的某一已知点做另一腰的平行线;

(5)常过一腰上的某一已知点做底的平行线;

(6)常将等腰三角形转化成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有二倍角时常用的辅助线

(1)构造等腰三角形使二倍角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外角;

有垂直平分线时常把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线段两端点连结起来。

有垂直时常构造垂直平分线。

有中点时常构造垂直平分线。

当涉及到线段平方的关系式时常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证题。

条件中出现特殊角时常作高把特殊角放在直角三角形中。

平行四边形的两邻边之和等于平行四边形周长的一半。

平行四边形被对角线分成四个小三角形,相邻两个三角形周长之差等于邻边之差。

有平行线时常作平行线构造平行四边形。

有以平行四边形一边中点为端点的线段时常延长此线段。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到一组对边距离相等。

平行四边形一边(或这边所在的直线)上的任意一点与对边的两个端点的连线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平行四边形内任意一点与四个顶点的连线所构成的四个三角形中,不相邻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和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任意一点与同一平面内的矩形各点的连线中,不相邻的两条线段的平方和相等。

平行四边形四个内角平分线所围成的四边形为矩形。

有垂直时可作垂线构造矩形或平行线。

直角三角形常用辅助线方法:

(2)作斜边中线,当有下列情况时常作斜边中线: ①有斜边中点时;②有和斜边倍分关系的线段时。

正方形一条对角线上一点到另一条对角线上的两端距离相等。

有正方形一边中点时常取另一边中点。

利用正方形进行旋转变换。旋转变换就是当图形具有邻边相等这一特征时,可以把图形的某部分绕相等邻边的公共端点旋转到另一位置的引辅助线方法。旋转变换主要用途是把分散元素通过旋转集中起来,从而为证题创造必要的条件。旋转变换经常用于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及正方形中。

有以正方形一边中点为端点的线段时,常把这条线段延长,构造全等三角形。

从梯形的一个顶点作一腰的平行线,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从梯形同一底的两端作另一底所在直线的垂线,把梯形转化成一个矩形和两个三角形。

从梯形的一个顶点作一条对角线的平行线,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延长梯形两腰使它们交于一点,把梯形转化成三角形。

有梯形一腰中点时,常过此中点作另一腰的平行线,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有梯形一腰中点时,也常把一底的端点与中点连结并延长与另一底的延长线相交,把梯形转换成三角形。

梯形有底的中点时,常过中点做两腰的平行线。

任意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时,它们的面积都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有线段中点时,常过中点作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推论证题。

有下列情况时常作三角形中位线。

(2)有线段倍分关系;

(3)有两边(或两边以上)中点。

有下列情况时常构造梯形中位线

(3)涉及梯形上、下底和。

连结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连结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为菱形。

连结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为矩形。

连结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为正方形。

连结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分别为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菱形。

等腰梯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时,梯形的高等于两底和的一半(或中位线的长)。

等腰梯形的对角线与底构成的两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如果矩形对角线相交所成的钝角为120o,则矩形较短边是对角线长的一半。

梯形的面积等于一腰的中点到另一腰的距离与另一腰的乘积。

若菱形有一内角为120°,则菱形的周长是较短对角线长的4倍。

当图形中有叉线(基本图形如下)时,常作平行线。

有中线时延长中线(有时也可在中线上截取线段)构造平行四边形。

当已知或求证中,涉及到以下情况时,常构造直角三角形。

(1)有特殊角时,如有30°、45°、60°、120°、135°角时。

(2)涉及有关锐角三角函数值时。

构造直角三角形经常通过作垂线来实现。

当已知条件中有切线时,常作过切点的半径,利用切线的性质定理证题。

两圆相交时,常连结两圆的公共弦。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任意两边与它们夹角正弦之积的一半。

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等于直角边的 倍。

在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中,6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30°角所对的直角边的 倍。

直角三角形中,如果较长直角边是较短直角边的2倍,则斜边是较短直角边的 倍。

圆中解决有关弦的问题时,常常需要作出圆心到弦的垂线段(即弦心距)这一辅助线,一是利用垂径定理得到平分弦的条件,二是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解题。

有等弧或证弧等时常连等弧所对的弦或作等弧所对的圆心角。

有弦中点时常连弦心距。

证明弦相等或已知弦相等时常作弦心距。

有弧中点(或证明是弧中点)时,常有以下几种引辅助线的方法:

(1)连结过弧中点的半径;

(2)连结等弧所对的弦;

(3)连结等弧所对的圆心角。

圆内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与它对顶角所对的弧的度数之和的一半。

圆外角的度数等于它所截两条弧的度数之差的一半。

有直径时常作直径所对的圆周角,再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证题。

有垂直弦时也常作直径所对的圆周角。

有等弧时常作辅助线有以下几种:

(1)作等弧所对的弦;

(2)作等弧所对的圆心角;

(3)作等弧所对的圆周角。

有弦中点时,常构造三角形中位线。

圆上有四点时,常构造圆内接四边形。

添加微信咨询详情,请扫码

摘要 您好!解答如下:8+15+13=答:三角形加正方形加圆圈等于18。

三角形加正方形等于8 圆圈加三角形等于15 正方形加圆圈等于13 三角形加正方形加圆圈等于多少?

您好!解答如下:8+15+13=答:三角形加正方形加圆圈等于18。

做法解析:您好!三个和加在一起之后就是2个△+2个□+2个○=36,这样转化之后就是2(△+□+○)=36所以36÷2=18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11有几个因数(11有几个因数)?如果你对这个不了解,来看看!

小学数学满分秘诀,全在这3大类数学公式中,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七彩课堂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11有几个因数(11有几个因数)1

更多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小学资源园地

小学数学公式,其实就三大类,把这三大类数学搞清楚弄明白了,每个孩子都能考满分。这三大类数学公式是: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6、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11、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12、被除数÷除数=商

13、除数=被除数÷商

14、被除数=商×除数

15、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公式:C=4a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S=a×a

正方体的体积=边长×边长×边长 公式:V=a×a×a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公式:C=(a+b)×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S=a×b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S= a×h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公式:c=πd =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r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 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的周长×高+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总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Sh

圆锥的总体积=底面积×高×1/3 公式:V=1/3Sh

9、三角形内角和=180度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7、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22、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23、分数相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24、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5、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11有几个因数(11有几个因数)2

更多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小学资源园地

小学的数学能力,不仅决定着现阶段数学学习的成功,也将为他们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也影响其他理科性的学科的学习,影响他们终生的行为与命运。

为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小学各年级的数学知识薄弱点、必备公式,外加记忆顺口溜,替孩子收藏一份,希望对孩子有所帮助!

(可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凑十法加减法都可以使用。如“n—9”就可以计算为“n—10+1”;“9+n”可以计算为“10+n—1”。

根据孩子的特点,孩子对自己喜欢的食物是非常敏感的,根据这一点,在和孩子的生活中,家长可以根据食物对孩子进行简单的加减法教育。

3、给孩子讲解人民币上的图

孩子认识了钱币上的数字,就会知道钱币的大小,所以父母有必要先教孩子学认钱币上的大小写数字,还要让孩子学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几个人民币上的大字,并要让孩子理解元、角、分的概念与换算。

(可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1、要让孩子认识两位数数字的结构

分辨“十位”和“个位”,例如“14”,包含一个“10”,一个“4”,特别是十位的“1”,要明白它是代表“10”,只有搞清楚了,才能接受两位数的运算。

2、“平十法”(砍尾法)

以15-8=?为例,可以将其拆成连减法来计算,15先减去5,再减去3。

(可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些估算的填空题,如黑板长4( ),课本宽18( ),一条大青鱼重2( ),一辆卡车载重2( ),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教学单位的观念,通过这些练习加深孩子们对生活经验的认识。

该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是运用最广泛的,也是数学学习中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数量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整百整千数再计算。

时跟时相加减,分跟分相加减,满60分进1时,不够时1小时作60分。

4、 两位数加减法口诀

个位减不过时,要从十位借,借一当十。

从十位借,要打借条,也就是退位点一定要标记。

十位上被借走了1,计算十位时一定要记得减去这个1。

(可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在“小数除法”的教学中,移动被除数,除数小数点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有些学生由于疏忽,通常会出错;“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不会运用。

整十数或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先把整十数或整百数看成几个十或几个百,计算出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或多少个百。

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原始概念的进率就只能死记;而对于一些如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等一些二级单位间的进率,就可以让学生掌握推算的方法。

(可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2、可以用图文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记忆

看看有没有其他因数来辨别;数字太大,看尾数,尾数只有是1、3、7、9(自己好好想想,其他数都是可以找到除数的),但是这些是必要条件,也就是尾数是这些的也不一定就是质数了,在这基础上要判定是不是还要除一下。

(可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1、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让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整数与同分母分数加法之间的微妙关系。

有括号先算括号,无括号从前到后,先乘除后加减。

让学生明白整数的倒数就是原来的数分之一,分数的倒数就是将分子和分母调换。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6、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11、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12、被除数÷除数=商

13、除数=被除数÷商

14、被除数=商×除数

15、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例:90÷5÷6=90÷(5×6)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扑嗵扑嗵跳下水。

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

四六九冬(11月)三十整。

时针走过数字几,表示时间几时多。

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

小小表盘圆又圆,时针分针跑圈圈。

分针长,时针短,一个快来一个慢。

分针跑完一满圈,时针刚跑一小段。

4.一个数除几位数儿歌

看被除数最高位,高位不够多一位。

除到被除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

不够商1就写0,商中头尾算数位。

余数要比除数小,这样运算才算对。

计算小数加减法,关键对齐小数点。

用0补齐末位,便可进行加减。

通览全题定方案,细看是否能简便。

从左到右脱式算,先乘除来后加减。

括号依次小中大,先算里面后外面。

横式计算竖检验,一步一查是关键。

题目读几遍,从中找关键。

先看求什么,再去找条件。

合理列算式,仔细来计算。

一题求多解,单位莫遗忘。

结果要验算,最后写答案。

四舍五入方法好,近似数来有法找。

取到哪位看下位,再同5字作比较。

是5大5前进1,小于5的全舍掉。

等号换成约等号,使人一看就明白。

打竹板,响连天,各位同学听我言。

今天不把别的表,四则运算聊一聊。

混合试题要计算,明确顺序是关键。

同级运算最好办,从左到右依次算。

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

遇到括号怎么办?小括号里算在先。

中括号里后边算,次序千万不能乱。

每算一步都检验,又对又快喜心间。

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

每级末尾如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

其他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记仔细。

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

写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写几。

哪一位上无单位,用“0”顶位要牢记。

12.多位数大小比较歌

位数不同比大小,位数多的大,位数少的小。

位数相同比大小,高位比起就知道。

13.有关凑“十”法的

看到9想到1,看到8想到2。

看到7想到3,看到6想到4。

看到大数加小数,先把两数换位置。

7、3、8、2也调皮。

吹6升4 (6象哨子,4象小旗)。

小手小手真伶俐(让生摇动双手,象把10分成5和5)。

小朋友,张开手,五只手指人人有,

手指之间几个空,请你仔细瞅一瞅。

商中间或末位有0的除法

我是0,本事大,除法运算显神通。

不够商1我来补。有了空位我就坐。

别人要想把我除,常胜将军总是我。

小小珠算真神奇,读数写数最容易。

四位一级是关键,读写都从高位起。

级前中0读一个,级末有0不读起。

亿级万级仿个级,读完后面加单位。

一级一级往下写,珠不靠梁0占位。

16.多位数的大小比较

多位数大小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

位数相同看高位,高位数大数就大。

分数大小的比较,分子、分母要记好。

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

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

列方程解应用题,抓住关键去分析。

已知条件换成数,未知条件换字母,

找齐相关代数式,连接起来读一读。

小朋友,快排队,手拉手对单位。看谁说得快又对。

人民币单位元、角、分,进率是10要牢记。

1元得10角;1角得10分,1元等于100分。

米加分米、厘米和毫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米和千米也相临,进率1000是特例。

吨与千克还有克,进率1000要牢记。

形体单位更容易,相临100是面积,相临1000是体积。

大单位,小单位,大小换算有规律。

从大到小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从小到大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

进率是10移一位,进率100移两位,进率1000移三位。……

分解质因数,方法是短除。

除数是质数,商也是质数。

表示的形式很简单:合数=质数×质数……

公约数、公倍数与互质数

公约数,公倍数,关键要把“公”记住。

公有的约数叫做公约数,公约数中最大的,就叫最大公约数。

如果公约数只有1,它们就叫互质数。

公有的倍数叫做公倍数。公倍数中最小的,就叫最小公倍数。

求法有区别,千万别失误。

短除只把除数乘,是求最大公约数。

除数和商要连乘,是求最小公倍数。

11有几个因数(11有几个因数)3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 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

2、 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1、 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

2、 站在任意一个位置,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

3、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4、 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的。

5、 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也可能是不同的。

6、 如果从物体的右面观察,看到的不一定和从左面看到的完全相同。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4)2、3、5的倍数特征

1)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3、完全数:除了它本身以外所有的因数的和等于它本身的数叫做完全数。

如:6的因数有:1、2、3(6除外),刚好1+2+3=6,所以6是完全数,小的完全数有6、28等

4: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关系: 奇数+、- 偶数=奇数

奇数+、- 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5、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0四类.

质数(或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 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3。

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100以内找质数、合数的技巧:

看是否是2、3、5、7、11、13…的倍数,是的就是合数,不是的就是质数。

关系:奇数×奇数=奇数

7、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多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比如:30分解质因数是:(30=2×3×5

8、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两个质数的互质数:5和7

两个合数的互质数:8和9

一质一合的互质数:7和8

⑴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⑵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

⑸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

9、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

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就说这几个数互质。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1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0、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些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两两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它们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11、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方法

1、求法一:(列举求同法)

12的因数有:1、12、2、6、3、4

16的因数有:1、16、2、8、4

16的倍数有:16、32、48、…

2、求法二:(分解质因数法)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1)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2、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1)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2)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3)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长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正方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12条棱都相等。

3、长方体、正方体有关棱长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

长=棱长总和÷4-宽 -高

宽=棱长总和÷4-长 -高

高=棱长总和÷4-长 -宽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4、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a×6 用字母表示:S= 6a2

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

游泳池、鱼缸等都只有5个面

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注意1:用刀分开物体时,每分一次增加两个面。(表面积相应增加)

注意2: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表面积会扩大倍数的平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4倍)。

5、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即a·a·a)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S h(横截面积相当于底面积,长相当于高)。

注意: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相等,但体积不一定相等。

6、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固体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所以,对于同一个物体,体积大于容积。)

注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体积就会扩大倍数的立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体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8倍)。

*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排水法求体积形状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公式直接求体积

V物体 =V现在-V原来

8、【体积单位换算】   

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立方相邻单位进率1000)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注意:长方体与正方体关系

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截成若干个小长方体(或正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体积不变。

重量单位进率,时间单位进率,长度单位进率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平方相邻单位进率100)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一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单位“1”: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也就是把什么平均分什么就是单位“1”。)

3、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4/5的分数单位是1/5。

A÷B=A/B(B≠0,除数不能为0,分母也不能够为0) 例如:4÷5=4/5

5、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

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1。

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1

3、带分数: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带分数>1.

4、真分数<1≤假分数

6、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

(1)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用分子÷分母,商作为整数,余数作为分子, 如:

(2)整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得分子 如:

(3)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加分子,得数就是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如:

(4)1等于任何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如: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8、最简分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其他的质因数,就能够化成有限小数。反之则不可以。

9、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10、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1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为分数:数小数位数。一位小数,分母是10;两位小数,分母是100……

方法一:把分数化为分母是10、100、1000……

(3)带分数化为小数:

先把整数后的分数化为小数,再加上整数

分母相同,分子大,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分母小,分数才大。

分数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同分子比较;通分后比较;化成小数比较。

13、分数化简包括两步:一是约分;二是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14、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断方法:

① 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

② 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

③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

④ 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

⑤ 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质。

⑥当一个数是合数,另一个数是质数时(除了合数是质数的倍数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也都是互质数。

15、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① 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数。

② 互质关系:最大公因数就是1

③ 一般关系:从大到小看较小数的因数是否是较大数的因数。

第五单元 图形运动(三)

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平移对称旋转

1、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学过的轴对称平面图形:长(正)方形、圆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

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

任意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①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5)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除棱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2、旋转: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叫做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1)生活中的旋转:电风扇、车轮、纸风车

(2)旋转要明确绕点,角度和方向。

(3)长方形绕中点旋转180度与原来重合,正方形绕中点旋转90度与原来重合。等边三角形绕中点旋转120度与原来重合。

(1)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

(2)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4)两组对应点分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

(5)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3、对称和旋转的画法:旋转要注意:顺时针、逆时针、度数

第六单元 分数的加减法

1、分数数的加法和减法

(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分后再加减)

(3)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同整数。

(4) 结果要是最简分数

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结果合并起来。

(一)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1、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或几个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2)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单数,那么最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

(3)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双数,那么最中间的那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4、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1)当一组数据中没有偏大偏小的数,也没有个别数据多次出现,用平均数表示一般水平。

(2)当一组数据中有偏大或偏小的数时,用中位数来表示一般水平。

(3)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多次出现,就用众数来表示一般水平。

5、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与区别:

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情况。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

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5、统计图: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优点:条形统计图能形象地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优点: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一“点”(描点)、 二“连”(连线)、三“标”(标数据)。

②要用不同的线段分别连接两组数据中的数。

规律——人人不闲着,每人都在传。(技巧:已知人数依次 × 2)

(1)逐个法:所需时间最多。

(2)分组法:相对节约时间。

(3)同时进行法:最节约时间

1、把所有物品尽可能平均地分成3份,(如余1则放入到最后一份中;如余2则分别放入到前两份中),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2、数目与测试的次数的关系:

2~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1次

4~9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2次

10~27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3次

28~81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4次

82~24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5次

244~729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6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角形和圆减圆和三角形等于三角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