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析近期影响上证指数的因素大盘的主要技术指标值,研判其发出的各种信号

原文地址: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投资分析基础笔记 作者:ahjw

一、行业的含义和行业分析的意义

所谓行业是指从事国民经济中同性质的生产或其他经济社会活动的经营单位和个体等构成的组织结构体系。

行业和产业主要是适用范围上有所不同。

行业和产业的主要区别为,行业没有规模上的约定。

行业分析的主要任务包括:

1.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分析影响行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

3.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4.判断行业投资价值,揭示行业投资风险。

行业分析是对上市公司进行分析的前提,也是连接宏观经济分析和上市公司分析的桥梁,是基本分析的重要环节。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是相辅相成的。

是在19世纪末为选取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有代表性的股票而对各公司进行的分类,是证券指数统计中最常用的分类法之一。

道-琼斯分类法将股票分为三类:工业、运输业和公用事业。

在道-琼斯指数中,工业类股票以自工业部门的30家公司,包括了采掘业、制造业和商业;运输业类股票取自20家交通运输业公司,包括了航空、铁路、汽车运输与航运业;公用事业类取自6家公用事业公司,主要包括电话公司、煤气公司和电力公司等。

把国民经济划分为10个门类,对每个门类再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

(三)我国国民经济行业的分类

1985年,我国国家统计局明确划分三大产业: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

2002年,我国推出国民经济行业的分类标准GB/T,行业门类20个,行业大类95个,行业中类396个,行业小类913个。

(四)我国上市公司的行业分类

最初上海证交所将上市公司分为5类:工业、商业、地产业、公用事业和综合等五类;

深圳6类:工业、商业、地产业、公用事业、金融业和综合等六类。

中国证监会2001年4月4日公布《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指引》是以中国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4754-94)为主要依据,借鉴联合国家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北美行业分类体系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制定而成的。

1.分类对象及适用范围。指引是一个非强制执行的标准。

《指引》以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为分类标准,所采用财务数据为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合并报表数据。当公司的某类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大于等于50%时,则将其划入该业务相对应的类别;当公司没有一类业务收入的比重大于或等于50%时,如果某类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比其它业务改入比重均高出30%,则将该公司放入该业务的类别;否则,将其划为综合类。

【例1·判断题】《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是以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为分类标准,当公司没有一类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大于或等于50%时,如果某类业务营业收入比重比其他业务收入比重均高于20%,则将该公司划入此类业务相对应的行业类别。

《指引》把上市公司的的经济活动分为门类和大类两级,中类作为支持性分类参考。

未经交易所同意,上市公司不得擅自改变公司类别。上市公司因兼并、置换等原因而营业领域发生重大变动,可向交易所提出书面申请,并同时上报“调查表”,由交易所按照《指引》对上市公司的行业类属进行变更。

《指引》将上市公司共分成13个门类,90个大类,288个中类。

(五)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行业分类调整(了解)

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于2007年5月31日公布了调整后的沪市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本次调整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指数公司对沪市上市公司行业分类进行的例行调整,其依据是沪市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显示的部分公司经营范围的改变。本次行业分类调整将作为上证180指数下一次调整样本股时的参照。

该行业分类是参照摩根士丹利和标准普尔共同发布的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ICS),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而确定的。

根据2007年最新行业分类,沪市841家上市公司,共分为金融地产、原材料、工业、可选消费、主要消费、公用事业、能源、电信业务、医药卫生、信息技术十大行业。

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行业形成的方式有三种:分化、衍生、新生长。

分化是指新行业从原行业中分离出来,分解为一个独立的新行业,比如电子工业从机械工业中分化出来,石化行业从石油工业中分化出来等。

衍生是指出现与原有行业相关、相配套的行业,如汽车业衍生出来的汽车修理业,房地产业衍生出来的房地产咨询业等。

新生长方式是指新行业以相对独立的方式进行,并不依附于原有行业。这种行业往往是科学技术产生突破性进步的结果。比如生物医学、生物工程、海洋产业。

创业公司财务上可能不但没有盈利,反而普遍亏损。这类企业更适合投机者和创业投资者。

特点是高风险,低收益。在幼稚期后期,随着行业生产技术的成熟、生产成本的降低和市场需求的扩大,新行业便逐步由高风险、低收益的幼稚期迈入高风险、高收益的成长期。

【例2·判断题】在幼稚期后期,随着行业生产技术的成熟、生产成本的降低和市场需求的扩大,新行业便逐步由高风险、低收益的幼稚期迈入低风险、高收益的成长期。

行业的成长实际上就是行业的扩大再生产。

判断行业成长能力的6个方面:

(4)市场容量与潜力;

(5)行业在空间的转移活动;

(6)产业组织变化活动。

这时期的行业增长非常迅猛,部分优势企业脱颖而出,投资于处于成长期企业的投资者往往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所以成长期阶段有时被称为投资机会时期。

特点是高风险、高收益。

成熟期的标志:技术上的成熟,产品上的成熟、生产工艺的成熟、产业组织的成熟。行业成熟首先表现为技术上的成熟,即行业内企业普遍采用的是适用的且至少有一定先进性、稳定性的技术。其次表现为产品的成熟。产品的成熟是行业成熟的标志。

一般而言,技术含量高的行业成熟期历时相对较短,而公用事业行业成熟期持续的时间较长。

成熟期的特点(3点):

1.企业规模空前,企业地位显赫,产品普及成度高;

2.行业生产能力接近饱和,市场需求也趋于饱和,买方市场出现。

3.构成支柱产业地位,其生产要素份额、产值、利税份额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

厂商之间的竞争手段逐渐从价格手段转身各种非价格手段,如提高质量、改善性能和加强保后服务等。

行业的衰退期往往比行业生命周期的其他三个阶段的总和还要长。大量的行业都是衰而不亡,甚至会与人类社会长期共存。例如,钢铁业、纺织业在衰退,但是人们却看不到它们的消亡。烟草业更是如此,难有终期。

证券分析师应当仔细研究公司所处的行业生命周期阶段,分析行业的投资价值和投资风险。针对不同偏好的投资者,选择不同的投资建议。比如,对于收益型的投资者,可以建议优先选择处于成熟期的行业,因为这些行业基础稳定,盈利丰厚,市场风险相对较小。

证券分析师判断某行业的阶段时,应考察的七个方面:行业规模、产出增长率、利润率水平、技术进步和技术成熟程度、开工率、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水平和工资福利收入水平、资本进退。

【例3·单选题】行业经济活动是( )的主要对象之一。

【例4·单选题】《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以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为分类标准,规定当上市公司某类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大于或等于(),则将其划入该业务相对应的类别。

【例5·多选题】完全垄断市场可以分为( )。

【例6·多选题】一个行业内存在的基本竞争力量包括( )。

【例7·判断题】《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是借鉴联合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北美行业分类体系有关内容的基础上的制定而成的。

【例8·判断题】投资于防守型行业一般属于收入型投资,而非资本利得型投资。

第三节 影响行业兴衰的主要因素

主要因素包括技术进步、产业政策、产业组织创新、社会习惯的改变、经济的全球化五个方面影响。

(一)当前技术进步的行业特征:(4点)

1.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成为21世纪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2.信息技术的扩散与应用引起相关行业的技术革命,并加速改造着传统产业。

3.研发活动的投入强度成为划分高技术群类和衡量产业竞争力的标尺。

目前,多数国家和组织以R&D投入占产业或行业销售收入的比重来划分或定义技术产业群。

4.技术进步速度加快,周期明显缩短,产品更新换代频繁。

信息产业中两个流行的定律---“摩尔定律”和“吉尔德定律”。

所谓“摩尔定律”,即微处理器的速度会每18个月翻一番,同等价位的微处理器的计算速度会越来越快,同等速度的微处理器会越来越便宜。

所谓“吉尔德定律”,是指在未来25年,主干网的带宽将每6个月增加1倍。

(二)技术进步对行业的影响

政府对于行业的管理和调控主要是通过产业政策来实现的。

产业政策可以包括四种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布局政策。其中,产业结构政策与产业组织政策是产业政策的核心。

是选择行业发展重点的优先顺序的政策措施,其目标是促使行业之间的关系更协调、社会资源配置更合理,使产业结构高级化。

1.产业结构长期构想。

2.对战略产业的保护和扶植。

而所谓“战略产业”一般是指具有较高需求弹性和收入弹性、能够带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的产业。

3.对衰退产业的调整和援助。

是调整市场结构和规范市场行为的政策。以“反对垄断、促进竞争、规范大型企业集团、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为主要核心,其目的在于实现同一产业内企业组织形态和企业间关系的合理化。

1.市场秩序政策。其目的在于鼓励竞争、限制垄断。

2.产业合理化政策。其目的在于确保规模经济的充分利用,防止过度竞争。

3.产业保护政策。其目的在于减小国外企业对本国幼稚产业的冲击。

是促进产业技术进步的政策。

1.产业技术结构的选择和技术发展政策

2.促进资源向技术开发领域投入的政策

是产业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

1.经济性原则;保证那些投资效率高、经济效益好、发展速度快的地区优先发展。

2.合理性原则;鼓励各地区根据自身资源、经济、技术条件,发展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

3.协调性原则;促进地区间的经济、技术交流、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体系。

4.平衡性原则;在加快先进地区发展的同时,逐步缩小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差距。

(五)我国目前的主要产业政策

修订内容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第一,坚持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第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可再生能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并在目录中新增了相关的鼓励类条目。第三,调整单纯鼓励出口的导向政策。第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五,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谢尔曼反垄断法》主要是保护贸易与商业免受非法限制与垄断的影响;《克雷顿反垄断法》主要是禁止可能导致行业竞争大大减弱或行业限制的一家公司持有其他公司股票的行为;《罗宾逊·帕特曼法》则规定了某些类型的价格歧视是非法的,应当取缔。

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企业内的组织形态和企业间的关系,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方面内容。

产业政策的调整和产业组织的创新,都有优化产业组织的功能,但产业政策在产业合理化过程中的作用是一种经济过程中的“被组织”力量;而产业组织创新则往往是产业及产业内企业的“自组织”过程。

产业组织创新的直接效应包括:实现规模经济、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技术进步和有效竞争等多项功效。

产业组织创新的间接效应包括:创造产业的增长机会、促进产业增长实现、构筑产业赶超效应、适应产业经济增长等多项功效。

技术创新是组织创新的某方面表现,组织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二者是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消费心理、消费习惯、文明程度和社会责任感会逐渐改变,从而引起对某些商品的需求变化并进一步影响行业的兴衰。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导致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5点)

1.生产活动全球化,传统的国际分工正在演变成为世界性的分工。

2.1995年1月1日诞生的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化,世界贸易体制开始形成。

3.各国金融日益融合在一起。

4.投资活动遍及全球,全球性投资规模框架开始形成。

5.跨国公司作用进一步加强。

(二)经济全球化对各国产业发展的重大影响(3点)

1.经济全球化导致产业的全球性转移。

2.国际分工出现重要变化

(1)国际分工的基础出现了重要变化。

(2)国际分工的模式也出现了重要变化。

3.经济全球化导致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体化。

企业行为被分为两大类型:

第一,总部行为。总部行为包括工程、管理和金融服务以及信誉、商标等甚至可以无偿转让给远方生产区位的服务。这类行为有时被简化概括为研究与开发。

第二,实际生产行为。实际生产行为又可以分为上游生产(中间产品)和下游生产(终极产品)。

【例9·判断题】一个行业的兴衰会受到技术进步、产业政策、产业组织创新、社会习惯改变和经济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例10·判断题】新旧行业并存是未来全球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例11·判断题】人们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消费心理、消费习惯、文明程度和社会责任感会逐渐改变,从而引起对某些商品的需求变化并进一步影响行业的兴衰。

第四节 行业分析的方法

方法分五种:历史资料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归纳与演绎法、比较研究法、数理统计法(要求掌握方法、特点以及优缺点)

历史资料研究法是通过对已存在的资料的深入研究,寻找事实和一般规律,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去描述、分析和解释过去的过程,同时揭示当前的状况,并依照这种一般规律对未来进行预测。

优点:省时、省力、节省费用;

缺点:只能被动的根据现有资料进行分析,不能主动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查、访谈获得信息,并依此进行研究的方法。是描述一个难以直接观察的群体的最佳方法。

优点是可以获得最新的资料和信息,并且研究者可以主动提出问题并获得解释。

缺点是这种方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研究者和访问者的技巧和经验。

1.问卷调查或电话访问;即时性与互动性。

归纳法是从个别出发以达到一般性,从一系列特定的观察中,发现一种模式,这种模式自爱一定程度上代表所有给定事件的秩序。

演绎法是从一般到个别,从逻辑或者理论上的预期的模式到观察检验预期的模式是否确实存在。演绎法是先推论后观察,归纳法则是从观察开始。

比较研究法又可以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两种方法。

横向比较一般是取某一时点的状态或者某一固定时段的指标,在这个横截面上对研究对象及其比较对象进行比较研究。

纵向比较主要是利用行业的历史数据,分析过去的增长情况,并据此预测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行业增长横向比较

分析某行业是否属于增长型行业,可利用该行业的历年统计资料与国民经济综合指标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可以做出如下判断:

1.确定该行业是否属于周期性行业。

2.比较该行业的年增长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

3.计算各观察年份该行业销售额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

(二)行业未来增长率预测

相关关系是指指标变量之间的不确定的依存关系。

相关关系包括因果关系或两个指标同受第三个指标变量影响而发生的共变关系。

相关关系按变量多少可分为:一元相关、多元相关。

按变量之间依存关系可分为:线性相关、非线性相关。

按指标变量变化的方向可分为:正相关、负相关。

按指标间的紧密程度可分为:完全相关、不相关、不完全相关。

2.相关系数及显著性检验

【例12·判断题】历史资料研究法的缺陷是只能被动地囿于现有资料,不能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例13·多选题】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有( )。

C.各国金融日益融合在一起

D.跨国公司作用进一步加强

【例14·多选题】按照指标变量的性质和数列形态不同,时间数列可分为( )。

【例15·单选题】所谓“吉尔德定律”,是指在未来25年,主干网的带宽将( )增加1倍。

【例16·单选题】所谓“摩尔定律”,即微处理器的速度会( )翻一番,同等价位的微处理器的计算速度会越来越快,同等速度的微处理器会越来越便宜。

五、公司盈利能力和公司成长性分析

(二)公司经营战略分析

经营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的变化与严峻挑战的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

经营战略的特征:全局性、长远性、纲领性。

(三)公司规模变动特征及扩张潜力分析

分析公司成长性可以从五个方面分析:1.公司规模的扩张的推动因素2.纵向比较3.与行业之间比较4.预测未来前景5.分析财务状况。

六、公司基本分析在上市公司调研中的实际运用(了解)

【例2·单选题】( )是确保股东充分行使权力的最基础的制度安排。

A.股东大会制度  B.董事会制度

C.独立董事制度  D.监事会制度

【例3·单选题】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上市公司在( )之前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例4·多选题】衡量公司行业竞争地位的主要指标是( )。

A.行为综合排序    B.公司利润水平

C.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D. 产品在消费者当中的认知度

【例5·多选题】对公司所在的区位进行分析,包括( )。

A.区位内的自然条件    B.区位内的基础条件

C.区位内的政府产业政策  D. 区位内的经济特色

【例6·多选题】分析公司产品的竞争能力,需要分析的内容有( )。

A.成本优势   B.技术优势

C.质量优势   D. 区位优势

【例7·单选题】市场占有率是指( )。

A.一个公司的产品销售量占该类产品整个市场销售总量的比例

B.一个公司的产品销售收入占该类产品整个市场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

C.一个公司的产品销售利润占该类产品整个市场销售利润总额的比例

D.一个公司生产的产品量占该类产品生产总量的比例

【例8·多选题】广义上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指有关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安排,包括( )。

A.收益分配和激励机制   B.财务制度

C.内部制度和管理     D.人力资源管理

【例9·多选题】企业的经理人员应该有的素质包括( )。

A.从事管理工作的愿望   B.专业技术能力

C.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   D.人际关系协调能力

【例10·多选题】经营战略具有( )的特征。

A.全局性     B.长远性

C.短期目标性   D.纲领性

【例11·判断题】如果区位内上市公司的销售业务符合当地政府的产业政策,一般会获得诸多政策支持,对上市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有利。( )

【例12·判断题】一个品牌是一种产品的标识,但不是产品质量、性能、满足消费者效用可靠程度的综合体现。( )

【例13·判断题】相关利益者共同参与的共同治理机制可以有效建立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以弥补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不足。( )

一、公司主要的财务报表

在财务报表中,最为重要的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表明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现有义务和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

总资产=负债 净资产(资本、股东权益)

资产负债表分为左方和右方,左方列示资产各项目,右方列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

同时,资产负债表还提供年初数和期末数的比较资料。

(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表明企业运用所拥有的资产进行获利的能力。

我国采用多步式利润表格式。

1.构成营业收入的各项要素。

2.构成营业利润的各项要素。

3.构成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的各项要素。

4.构成净利润(或净亏损)的各项要素。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现金的流入和流出,表明企业获得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

现金流量表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三个部分。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通常可以采用间接法和直接法两种方法反映。在我国,现金流量表也可以按直接法编制,但在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中还要单独按照间接法反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情况。现金流量表的投资活动比通常所指的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范围要广。

二、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与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是为向有关各方提供可以用来做出决策的信息。

根据使用的主体不同,分析目的也不同:

1.对公司的经理人员:通过分析财务报表判断公司的现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

2.对公司的现有投资者及潜在投资者:主要关心公司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

3.对公司的债权人:主要关心自己的债权能否收回。

财务报表的一般目的可以概括为:(3点)评价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1.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两大类。

财务报表的比较分析是指对两个或几个有关的可比数据进行对比,揭示财务指标的差异和变动关系,是财务报表分析中最基本的方法。

财务报表的因素分析是依据分析指标和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财务指标的影响程度。

最常用的比较分析方法有:单个年度的财务比率分析、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比较分析、与同行业其他公司之间的财务指标比较分析三种。

2.财务报表分析的原则

(2)坚持考虑个性原则。

三、公司财务比率分析(重点、难点)

比率指标,可归为以下六大类:变现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投资收益分析、现金流量分析。

变现能力是公司产生现金的能力,它取决于可以在近期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的多少,是考察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的关键。

主要包括: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可以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生产型公司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是2。

计算出来的流动比率,只有和同行业平均流动比率、本公司历史的流动比率进行比较,才能知道这个比率是高还是低。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数额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

速动比率是比流动比率更进一步的有关变现能力的比率指标。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把存货从流动资产中剔除的原因:(4点)P156

(1)在流动资产中,存货的变现能力最差;

(2)由于某种原因,部分存货可能已损失报废,还没作处理;

(3)部分存货已低押给某债权人;

(4)存货估价还存在着成本与当前市价相差悬殊的问题。

通常认为正常的速动比率是1,低于1的速动比率被认为是短期偿债能力偏低。

营运能力是指公司经营管理中利用资金运营的能力,一般通过公司资产管理比率来衡量,主要表现为资产管理及资产利用的效率。

主要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1.存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次)

存货周转天数=360天/存货周转率(天)

一般,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化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

2.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三)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主要是指负债比率,包括: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有形资产净值债务率、已获利息倍数、长期债务与营运资金比率等。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它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集的,也可以衡量公司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负债包括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

3.有形资产净值债务率

5.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

盈利能力就是公司赚取利润的能力。

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很多,通常使用的主要有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

3.资产净利率(净值报酬率、权益报酬率)

是净利润与净资产的百分比,也称净值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

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期末净资产×100%

全面摊薄每股收益=净利润/期末发行在外的年末普通股总数

每股收益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重要的财务指标,它反映普通股的获利水平。

(1)每股收益不反映股票所含有的风险;

(2)不同股票的每一股在经济上不等量,它们所含有的净资产和市价不同,即换取每股收益的投入量不同,限制了公司间每股收益的比较;

(3)每股收益多,不一定意味着多分红,还要看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

市盈率是(普通股)每股市价与每股收益的比率,亦称本益比。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该指标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一般说来,市盈率越高,表明市场对公司的未来越看好。

使用市盈率指标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该指标不能用于不同行业公司的比较,成长性好的新兴行业的市盈率普遍较高,而传统行业的市盈率普遍较低,这并不说明后者的股票没有投资价值。

(2)在每股收益很小或亏损时,由于市价不至于降为零,公司的市盈率会很高,如此情形下的高市盈率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3)市盈率的高低受市价的影响,观察市盈率的长期趋势很重要。

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收益×100%

该指标反映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和支付股利的能力。

股票获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市价×100%

股利获利率主要应用于非上市公司的少数股权。目的在于获得稳定的股利收益。

4.每股净资产(每股账面价值、每股权益)

每股净资产=年末净资产/发行在外的年末普通股股数

该指标反映发行在外的每股普通股所代表的净资产成本即账面权益。只能有限地使用这个指标。每股净资产在理论上提供了股票的最低价值。

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倍)

市净率越小,说明股票的投资价值越高,股价的支撑越有保证。

现金流量分析不仅要依靠现金流量表,还要结合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2.获取现金能力分析→经营现金净流入与投入资源的比值

收益质量是指报告收益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

【例14·单选题】速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为( )。

A.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B.(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C.长期负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D.长期资产-长期负债

【例15·多选题】下列关于资产负债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

B.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

C.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值

D.也被称为举债经营比率

【例16·判断题】一般来说,股东资本小于借入资本较好。( )

【例17·判断题】资产净利率越低,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说明公司在增加收和节约资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例18·判断题】市净率越高,说明股票的投资价值越高,股价的支撑越有保证。( )

【例19·判断题】营运资金越多,并不能说明不能偿还的风险越小。( )

【例20·判断题】一般认为,生产型公司合理的最低流运比率是1。( )

【例21·判断题】影响速动比率可信度的重要因素是应收帐款的变现能力。 ( )

(一)会计报表附注项目

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了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做的解释。

一般披露的内容包括:(16项)

1.不符合会计核算前提的说明。

2.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

3.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说明以及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说明。

4.或有事项的说明 。

5.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

6.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

7.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的说明。

(二)对会计报表附注项目的分析

1.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说明。

(1)会计政策是指导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一般情况下企业会选择最恰当的会计政策反映其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2)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做的判断。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对于企业报表具有重大影响,证券分析师应详细分析企业所采纳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确定企业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方法的选择是否考虑了谨慎、实质重于形式和重要性三方面。

2.或有事项。企业的或有事项指可能导致企业损益的不确定状态或情形。因为或有事项的后果尚需待未来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予以证实,所以企业一般不应确认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但必须在报表中披露。

(三)会计报表附注对基本财务比率的影响分析

1.对变现能力比率的影响。变现能力比率主要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其分母均为流动负债。其未在会计报表中反映,但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或有事项准则规定,只有同时满足如下三个条件才能将或有事项确认为负债,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上:

2.对运营能力比率的影响。

3.对负债比率的影响。

4.对盈利能力比率的影响。

五、公司财务状况的综合分析

财务状况综合平价的先驱者之一是亚历山大·沃尔,在20世纪初提出了信用能力指数的概念,把若干个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以此评价公司的信用水平。它选择了7种财务比率,分别给定了其在总评价中所占的比重,总和为100分。

公司财务评价的内容主要是盈利能力,其次是偿债能力,此外还有成长能力。它们之间大致可按5:3:2(行业平均数)来分配比重。

综合评价方法的关键技术是“标准评分值”的确定和“标准比率”的建立。

七、财务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财务报表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与可靠性;

(二)财务分析结果的预测性调整;

(三)公司增资行为对财务结构的影响。

1.股票发行增资对财务结构的影响。

(1)配股增资对财务结构的影响(股东风险增加)

配股融资后,由于净资产增加,而负债总额和负债结构都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和权益负债比率将降低,减少了债权人承担的风险,而股东所承担的风险将增加。

(2)增发新股对财务结构的影响

增发新股后,公司净资产增加,负债总额和负债结构都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和权益负债比率将降低。

2.债券发行增资对财务结构的影响。

公司的负债总额将增加,同时总资产也增加,资产负债率将提高;

3.其他增资行为对财务结构的影响。

公司其他的增资方式还有向外借款,向外借款后公司的权益负债比率和资产负债率都将提高。

第三节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主要技术指标

(一)技术指标法的含义与本质

所谓技术指标法,就是应用一定的数学公式,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得出指标值,将指标值绘成图表,从定量的角度对股市进行预测的方法。

技术指标法的本质是通过数学公式产生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本书以技术指标的功能为划分依据,将常用的技术指标分为趋势型指标、超买超卖型指标、人气型指标和大势型指标4类。

(三)技术指标法与其他技术分析方法的关系

其他技术分析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过分重视价格,而对成交量重视不够。然而没有成交量的分析,无疑是丢掉重要的一类信息,分析结果的可信度将降低。

技术指标种类繁多,考虑的方面也多,人们能够想到的,都能在技术指标中得到体现。这一点是别的技术分析方法无法比拟的。

在进行技术指标的分析与判断时,也经常用到别的技术分析方法的基本结论。

(四)应用时注意的问题

1.任何技术指标都有自己的适应范围和应用条件,得出的结论也都有成立的前提和可能发生的意外。因此,不管这些结论成立的条件,盲目绝对地相信技术指标,是要出错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不能认为技术指标有可能出错而完全否定技术指标的作用。

2.应用一种指标容易出现错误,但当使用多个具有互补性的指标时,可以极大提高预测精度。

1.MA(移动平均线)。(重点)

MA是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将一定时期内的证券价格(指数)加以平均,并把不同时间的平均值连接起来,形成一根MA,用以观察证券价格变动趋势的一种技术指标。

(1)MA的计算公式。

移动平均线可分为算术移动平均线(SMA)、加权移动平均线(WMA)和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EMA)三种。

根据计算期的长短,MA又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移动平均线。通常以5日、10日线观察证券市场的短期走势,称为“短期移动平均线”;以30日、60日线观察中期走势,称为“中期移动平均线”;以13周、26周研判长期趋势,称为“长期移动平均线”。西方投资机构重视200天移动平均线,并以此作为长期投资的依据:若行情在200天均线以下,属空头市场;反之,为多头市场。

MA的基本思想是消除股价随机波动的影响,寻求股价波动的趋势。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追踪趋势。MA能够表示股价的趋势方向,并追踪这个趋势。如果能从股价的图表中找出上升或下降趋势,那么,MA将与趋势方向保持一致。原始数据的股价图表不具备这个追踪趋势的特性。

②滞后性。在股价原有趋势发生反转时,由于MA追踪趋势的特征,使其行动往往过于迟缓,调头速度落后于大趋势。这是MA一个极大的弱点。

③稳定性。根据移动平均线的计算方法,要想较大地改变移动平均的数值,当天的股价必须有很大的变化,因为MA是股价几天变动的平均值。

④助涨助跌性。当股价突破移动平均线时,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突破,股价都有继续向突破方向发展的愿望。

⑤支撑线和压力线的特性。

(3)MA的应用法则——葛兰威尔法则(简称“葛氏法则”)。(重点)

在MA的应用上,最常见的是葛兰威尔的“移动平均线八大买卖法则”。

平均线从下降开始走平,股价从下上穿平均线(①点处);

股价跌破平均线,但平均线呈上升态势(②点处);

股价连续上升远离平均线,突然下跌,但在平均线附近再度上升(③点处);

股价跌破平均线,并连续暴跌,远离平均线(④点处)。

以上4种情况均为买入信号。

移动平均线呈上升状态,股价突然暴涨且远离平均线(⑤点处);

平均线从上升转为盘局或下跌,而股价向下跌破平均线(⑥点处);

股价走在平均线之下,且朝着平均线方向上升,但未突破平均线又开始下跌(⑦点处);

股价向上突破平均线,但又立刻向平均线回跌,此时平均线仍持续下降(⑧点处)。

以上4种情况均为卖出信号。

葛氏法则的不足是没有明确指出投资者在股价距平均线多远时才可以买进卖出,这可用后面的乖离率指标弥补。

①“黄金交叉”与“死亡交叉”。

当现在价位站稳在长期与短期MA之上,短期MA向上突破长期MA时,为买进信号,此种交叉称为“黄金交叉”;反之,若现在行情价位于长期与短期MA之下,短期MA又向下突破长期MA时,则为卖出信号,交叉称之为“死亡交叉”。

②长、中、短期移动平均线的组合使用。

2.MACD(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

(1)MACD的计算公式

MACD是由正负差(DIF)和异同平均数(DEA)两部分组成,DIF是核心,DEA是辅助。

DIF是快速平滑移动平均线与慢速平滑移动平均线的差。

(2)MACD的应用法则

第一,以DIF和DEA的取值和这两者之间的相对取值对行情进行预测。其应用法则:

(1)DIF和DEA均为正值时,属多头市场。DIF向上突破DEA是买入信号。

(2)DIF和DEA均为负值时,属空头市场。DIF向下突破DEA是卖出信号。

(3)当DIF向下跌破0轴线时,为卖出信号。

MACD的优点是剔除了MA频繁的买入卖出信号,缺点在股市没有明显趋势而进入盘整时,失误的时候较多。

第二节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主要理论

(一)K线的画法和主要形状。

K线又称为日本线,起源于日本。(米市交易)

K线中涉及的四个价格分别是: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和收盘价。

K线是一条柱状的线条,由影线和实体组成。中间的矩形部分是实体,实体的上下端为开盘价和收盘价。实体上方的直线为上影线,上端点是最高价。实体下方的直线为下影线,下端点是最低价。

根据开盘价和收盘价的关系,K线又分为阳线和阴线两种,收盘价高于开盘价时为阳线(红线),收盘价低于开盘价时为阴线(黑线)。

光头光脚的阳线和阴线。

K线图反映的是一段时间以来买卖双方战斗的结果。

应用单根K线研判行情,主要是从实体的长短、阴阳、上下影线的长短以及实体长短与上下影线长短之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

大阳线实体和大阴线实体;有上下影线的阳线和阴线;十字星。

2.由多根K线的组合推测行情

K线多的组合要比K线少的组合得出的结论更可靠。

(三)应用K线理论应注意的问题

由它们的组合得到的结论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尽量使用根数多的K线组合。一般说来,多根K线组合得到的结果不大容易与事实相反。

趋势是指股票价格的波动方向。

趋势的方向有三类:(1)上升方向;(2)下降方向;(3)水平方向。(无趋势方向)

按道氏理论的分类,趋势分为三个类型:主要趋势、次要趋势和短暂趋势。

(二)支撑线和压力线(重点)

支撑线又称为抵抗线,是指当股价下跌到某个价位附近时,会出现买方增加、卖方减少的情况,从而使股价停止下跌,甚至有可能回升。支撑线起阻止股价继续下跌的作用。

压力线又称阻力线,是指当股价上涨到某价位附近时,会出现卖方增加、买方减少的情况,股价会停止上涨,甚至回落。压力线起到阻止股价继续上升的作用。

市场中主要有三种人:多头、空头和旁观者。?

(四)黄金分割线和百分比线

黄金分割线是依据0.618黄金分割率原理计算得出的点位,股价会在0.618和0.382这两个比例的位置上受到支撑和反压。

百分比线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人们的心理因素和一些整数位的分界点。

1/2、1/3、2/3这三条线最为重要。

三、形态理论(K线短期)

(一)股价移动规律和两种形态类型

股价的移动取决于多空双方力量的大小。

持续整理、保持平衡 打破平衡 新的平衡 在打破平衡………

2.价格移动的两种形态类型

包括:持续整理形态、反转突破形态

前者保持平衡,后者打破平衡。

(二)反转突破形态(趋势方向的反转)

反转变化形态主要有头肩形态、多重顶(底)形态、圆弧顶(底)形态、喇叭形以及V形反转形态等多种形态。

头肩形态是实际股价形态中出现最多的一种形态,也是最著名和最可靠的反转突破形态。它一般可分为头肩顶、头肩底以及复合头肩形态三种类型。

(1)头肩顶形态(可靠的沽出时机)

这一形态具有如下特征:(1)一般来说,左肩与右肩高点大致相等,有时右肩较左肩低,即颈线向下倾斜;(2)就成交量而言,左肩最大,头部次之,而右肩成交量最小,即呈梯状递减;(3)突破颈线不一定需要大成交量配合,但日后继续下跌时,成交量会放大。

当颈线被突破,反转确认以后,大势将下跌。下跌的深度,可以借助头肩顶形态的测算功能进行。

从突破点算起,股价将至少要跌到与形态高度相等的距离。

(2)头肩底形态(买进时机)

2.双重顶和双重底形态

双重顶和双重底就是M头和W底,这种形态在实际中出现得也非常频繁。

突破颈线就是突破轨道线、突破支撑线,所以也有突破被认可的问题。

双重顶反转突破形态一旦得到确认,同样具有测算功能,即:从突破点算起,股价将至少要跌到与形态高度相等的距离。

需要注意的是,双重底的颈线突破时,必须有大成交量的配合,否则即可能为无效突破。

比起头肩形态来说,三重顶(底)形态更容易演变成持续形态,而不是反转形态。

4.圆弧形态(成交量是两头多,中间少)

圆弧形态在实际中出现的机会较少,但是一旦出现则是绝好的机会,它的反转深度和高度是不可测的。

5.喇叭形(缺乏理性的市场)

V形走势是一种很难预测的反转形态,它往往出现在市场剧烈的波动之中。

包括:三角形、矩形、楔形和旗形。

分类:对称三角形、上升三角形和下降三角形。

2.矩形(可进行短线操作)

矩形又叫箱形,也是一种典型的整理形态,股票价格在两条横着的水平直线之间上下波动,作横向延伸运动。

当矩形突破后,其涨跌幅度通常等于矩形本身宽度,这是矩阵形态的测算功能。

缺口,通常又称为跳空,是指证券价格在快速大幅波动中没有留下任何交易的一段真空区域。

缺口划分为四种:普通缺口、突破缺口、持续缺口、消耗缺口。

经常出现在股价整理形态中,特别是出现在矩形或对称三角形等整理形态中。

普通缺口的特征:3月内回补,成交量小,很少有主动的参与者。

是证券价格向某一方向急速运动,跳出原有形态所形成的缺口。

是在证券价格向某一方向有效突破之后,由于急速运动而在途中出现的缺口,它是一个趋势的持续信号。

持续性缺口一般不会在短期内被封闭。

一般发生在行情趋势的末端,表明股价变动的结束。

(五)应用形态理论应注意的问题

1.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形态会有不同的解释;

2.进行实际操作时,要求形态完全明朗才能行动。

(一)波浪理论的形成历史及其基本思想

1.波浪理论的形成过程。

波浪理论的全称是艾略特波浪理论。波浪理论以周期为基础。

2.波浪理论的基本思想。

艾略特认为,由于证券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而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所以股价的上涨和下跌也应该遵循周期发展的规律。不过股价波动的周期规律比经济发展的周期要复杂的多。

每个周期都是由上升(或下降)的5个过程和下降(或上升)的3个过程组成。

艾略特不仅找到了股价移动的规律,而且还找到了股价移动发生的时间和位置,这是波浪理论较之于道氏理论更为优越的地方。

(二)波浪理论的主要原理

1.波浪理论考虑的因素

波浪理论考虑的因素有三个方面:

(1)股价走势所形成的形态;

(2)股价走势图中各个高点和低点所处的相对位置;

(3)完成某个形态所经历的时间长短。

简单地概括为:形态、比例和时间。

2.波浪理论价格走势的基本形态结构

(三)波浪理论的应用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当前所处的位置。要认真准确地识别3浪结构和5浪结构。

在技术分析中,量与价的关系占据了极重要的地位。成交量是推动股价上涨的原动力,量是价的先行指标。

(一)成交量与股价趋势――葛兰碧九大法则

1.价格随着成交量的递增而上涨,为市场行情的正常特征。

2.在一个波段的涨势中,股价随着递增的成交量而上涨,突破前一波的高峰,创下新高价,继续上扬。

3.股价随着成交量的递增而回升,股价上涨,成交量却逐渐萎缩。

4.有时股价随着缓慢递增的成交量而逐渐上升,渐渐地,走势突然成为垂直上升的喷发行情,成交量急剧增加,股价跃升暴涨;紧随着此波走势,继之而来的是成交量大幅萎缩,同时股价急速下跌。

5.股价走势因成交量的递增而上升,是正常现象。

6.当第二谷底的成交量低于第一谷底时,是股价将要上升的信号。

7.随着恐慌大量卖出之后,往往是空头市场的结束。

8.股价下跌,向下突破股价形态、趋势或移动平均线,同时出现了大量成交量,是股价下跌的信号。

9.当市场行情持续上涨数月后,出现急剧增加的成交量,而股价却上涨无力,此为股价下跌的先兆。,

(三)涨跌停板制度下量价关系分析

在实行涨跌停板制度下,大涨(涨停)和大跌(跌停)的趋势继续下去,是以成交量大幅萎缩为条件的。

在涨跌停板制度下,若跌停,买方寄希望于明天以更低价买入,因而缩手,结果在缺少买盘的情况下成交量小,跌势反而不止;反之,如果收盘仍为跌停,但中途曾被打开,成交量放大,说明有主动性买盘介入,跌势有望止住,盘升有望。

涨跌停板制度下,量价关系有变化,基本判断为:

1.涨停量小,将继续上扬;跌停量小,将继续下跌。

2.涨停或跌停中途被打开的次数越多、时间越久,成交量越大,越有利于反转。

3.涨停或跌停关门的时间越早,次日继续原来方向的可能性越大。

4.封住涨停或跌停的成交量越大,继续原来方向的概率越大。

  转债今年基本跟随股市节奏,呈现“倒N”型走势,一季度“平价&估值”双杀,二季度又进入“平价&估值”双击的行情,整个上半年都伴随着个券炒作带来的“非理性繁荣”,下半年新规出台叠加股市回调转债也再次调整,整体由于机构低机会成本参与以及个人投资者的加入、估值全年高位宽幅震荡,转债指数截至11/11仅下跌6%,跌幅远小于主要股指、债底支撑带来的超额收益明显,展望明年:

  估值:环境生变,高位中蕴含压缩风险。就股性转债来看,到目前为止平价130以上的转债转股溢价率仍然为10%+,平价90-110、110-130两个区间的转债估值也处于18年以来的80%以上分位数,整体估值虽未达到历史极值、但也仍然处于高位;债性转债估值年内更是几乎没有调整,平价80以下的转债YTM一直在2%以下波动。展望明年,在经济企稳的转向复苏的背景下,利率中枢相比今年抬升的概率较大,而股市层面今年负面情绪整体上已经得到释放,未来估值受利率影响更大,利率中枢的抬升将意味着转债高位的估值很难维持,一旦利率掉头向上、转债估值也会发生压缩,平价130以上的转债溢价率可能会再度回到5%以下,平价90-110的转债溢价率的低点可能会在15%左右。

  供需:负债端变化或会影响需求。供给方面,截至目前年内发行规模不到2000亿、但数量已经超过去年,不过由于年内权益市场走弱、转股赎回减少,净供给高达1500亿元、超过去年;今年转债预案节奏明显加快,当前各环节总共也有超过3000亿元的待发行规模,未来转债发行将会进入常态化,不过明年权益上行背景下转股量可能会比今年增加,整体供给会保持平稳增长。需求方面,今年以来资产荒仍在债市上演,机构继续增持转债、不过幅度远低于去年;而今年个人投资者和私募基金为转债市场带来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个券炒作的带动下两者对转债增持幅度超过30%。展望明年,就机构投资者而言,可能面临理财子资金入市的放缓与利率抬升导致负债端波动的局面,导致对转债边际需求下降;同时当前转债绝对价位较高,个人投资者与私募基金也不排除减持的可能。

  策略:把握节奏更重要。就股市来看,随着经济复苏明年企业盈利将会恢复,外部环境也得到边际改善,而当前股市估值处于低位、未来可能迎来全面上行期,结合二十大相关表述,可能会稳增长先行、小盘成长随后表现。转债层面,当前面临的局面与2020年二季度伊始颇为相似:经济即将复苏,利率面临向上拐点,权益处于向上起点;而参照20年,行情可能会是估值先行调整、转债再跟随权益,因此需要把握参与节奏,参与过程中价格可能比弹性更重要。节奏上面,短期可以适当转向防守,待估值有所压缩、价格到相对低位之后再行大范围参与;行业轮动方面,短期可以关注稳增长相关行业,中长期可以参与20大报告中提到的医疗医药、高端制造、新能源、自主可控、军工等方向,且需要重视1)城商行/农商行的银行转债的低价配置机会;2)博弈剩余期限较短可能存在下修机会的标的。

  风险提示:股市下行,利率上行,理财子资金入市放缓

  【复盘:转债债底凸显,带来“相对收益”】

  自19年起的股票三年牛市到今年年初戛然而止,今年在国内经济下行与联储加息导致外部环境收紧的双重背景下,股票市场全面下行,而转债由于债底保护的券种特征,相比权益市场“超额收益”显著,转债指数年初至今跌幅仅6%,wind等权转债指数更是今年罕见收涨的权益类指数。

  一季度:平价&估值双杀。今年开年,转债似乎就拿到了与21年初相同的脚本:自身估值高企,权益市场中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赛道行情已经全面扩散来到高点。但接下来的走向却略有差异,主要在于今年债市没有波及转债的大面积信用时间爆发,债市资金面整体处于相对宽松的环境,也因此主导转债的主要力量为权益市场。而一季度一方面俄乌冲突超预期发生,另一方面由于国内疫情再次大面积爆发,权益市场情绪急转直下、主要股指跌幅一度超过30%,双重影响下处于高位的转债自然迎来平价与估值双杀的行情,不过这样的行情并未持续太久、到3月中旬转债估值就已经基本企稳,同时由于银行板块的超额收益,转债月底出现企稳迹象。

  二季度:强势反弹。到4月随着上海的大范围静默,权益市场情绪降至冰点,4月底权益市场开始加速见底,转债指数表现的相对扛跌,但由于前期高价品种不少,转债价格也开始加速筑底、中位数最低到111,转债指数在4月底略有下跌、但整个4月份表现非常平稳。而在4月底上海有放松迹象后,叠加海外俄乌冲突逐步转入常态化,市场情绪边际转好,以锂电&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等赛道板块强势反弹、甚至收复前期跌幅,市场也进入全面反弹,转债在债市流动性宽松的背景下、迎来“估值&平价”双升的反弹行情,尤其是前期跌幅较多的高价转债更是如此,如果说5月投资者担心二次探底还有所犹豫、那6月就是全面参与,此时wind转债等权指数甚至收得前期跌幅、实现上涨。

  三季度:行情分化后转跌。进入7月以后,市场的全面反弹基本结束,表现出明显分化,这种分化一方面表现在大小分化,小盘股表现明显好于大盘股,不少大盘股已经开始转跌;另一方面表现在景气度分化,高景气高业绩的细分赛道表现明显好于其他,如储能表现好于光伏,而光伏又好于锂电。转债中小市值标的本就较多,这一行情基本进入转债主场,转债指数与主流沪深300等指数表现并不同、实现继续上扬,等权指数更是一骑绝尘,涨幅一度达到10%左右,而这一行情持续到8月中旬基本结束。8月中旬国内经济复苏不达预期、数据全面转弱,而外部美国通胀压力带动联储较强的加息预期,市场开始陷入新一轮下跌。

  四季度:数次探底后迎来反弹。进入10月份,经济数据数次不达预期,同时国庆出游数据也较弱,另一方面美联储在较大的通胀压力下数次加息,美债收益率大幅上扬突破4%,此种压力下人民币汇率迅速破7,外资快速流出,带动权益市场一次次探底。而转债也难免跟随权益,不过整体跌幅明显小于股市。11月美国通胀数据见顶回落、加息压力减轻;而国内防疫政策再次放松,稳增长刺激政策呼之欲出,内外环境均好转的背景下市场开始反弹。

  转债指数超额收益显著。站在权益市场的角度,2022年初至今虽然有所波动,但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熊市”,主要股指普遍收跌、且跌幅均超过15%,部分指数跌幅接近30%。而转债资产在“债底保护”的加持下,跌幅仅有6%、虽然中间回撤一度超过10%,但比起权益市场已然十分扛跌。而由于中小盘股票在转债中较高的比例,同时转债在股价高位退市的特征,致使转债等权指数年初至今仍然收涨4.13%。

  价格起落幅度大、再难回到过去。从价格表现来看,去年年底今年年初转债价格达到130左右之后,随股市一同调整至于111左右的位置(大约为历史中枢水平),之后在股市反弹的带动下转债价格中位数也快速反弹、并且一度超过130以上、超过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的水平,之后又快速回落,整体来看转债价格中枢的波动远大于指数、且价格所给信号也相对更加明确。

  转债大部分板块收跌。分板块来看,年内除社服、传媒、有色几个板块外,其余板块均收跌,且转债跌幅顺序与对应正股并不完全的一致。涨幅靠前的社服、传媒板块存续标的数均少于5只,且部分小市值标的为前期的炒作个券,年内涨幅明显高于正股。除此之外,除国防军工由于炒作个券盛路的存在、转债跌幅远大于正股外,其余板块正股跌幅均大于转债,且由于煤炭行业存续转债数量较少、存在转债跌而板块涨的现象。

  分评级来看,由于低评级转债多对应股市中的中小市值标的、且本身规模较小,而今年以来低评级、小规模的个券不少成为炒作标的,短期内涨幅都较大,也因此低评级转债上半年涨幅被大幅拉升;进入下半年后一方面权益市场转差,另一方面新规打压下个券炒作现象显著减少、且不少前期炒作个券回归基本面,因此低评级转债年内跌幅超15%。而高评级的AAA多以银行等低估值板块标的为主,且不少标的本就呈现债性,全年表现出较低的波动,跌幅不到5%。评级AA-~AA+的转债则与指数波动相近,年中深V反弹后,三四季度虽然回调、但也没有跌破前期低点,跌幅不到10%。

  分平价来看,在债券市场欠配的背景下,原本属于平衡性的平价80~110之间转债也成为香饽饽,波动与平价80以下的转债基本一致,年初至今基本收平。而平价110以上的股性转债自然跟随权益市场节奏,年中反弹也并未超过前期高点,到目前为止仍然收得将近15%的跌幅。

  【新规终结“非理性繁荣”】

  2022年虽然是权益市场熊市,但对转债来说却是各方面走向“成熟”的1年。2018年转债扩容,2019年跟随权益市场步入牛市,一路走来发生不少令各类投资者措手不及也瞠目结舌的事件,虽然期间监管不断对交易、信披等规则进行“打补丁”处理,但今年6月下旬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可转换公司债券交易实施细则》并向市场征求意见,并于8月起正式实施;《关于可转换公司债券适当性管理相关事项的通知》发布并自6月18日起实施;《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可转换公司债券》征求意见稿于7月初发布,并于8月正式实施,这是转债自诞生以来首次有独立成文的交易细则与自律监管指引,标志着转债市场走向成熟,也终结了转债市场的乱象。

  1、交易新规后,个券炒作凋零

  今年上半年在股市疲弱下发生的个券炒作行情,从个券炒作范围、市场活跃度、参与度都达到2020年以来之最,而随后年中出台的交易新规、适当性管理规则等也很难说不是针对以上个券炒作行情。

  从交易新规来看,最大的限制在于以下两点:1)两市均明确上市首日涨跌幅与上市后的涨跌幅。上市首日最大涨幅比例为57.3%、最大跌幅比例为43.3%,盘中与设置临停规则不变。上市后涨跌幅限制为20%,且盘中不再设置临停。2)加大信息披露与监管力度。转债最后一个交易日简称前面加“Z”,强化风险提示;与股票类似公布龙虎榜;明确对异常波动以及严重异常波动的界定标准,同时明确相关监管措施等。而从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角度,出台规定增加个人投资者投资转债的门槛:1)证券账户资产不低于10万元;2)参与证券交易时间在24个月以上。

  新规出台后,市场成交迅速降温。6月下旬征求意见稿出台后,转债市场日成交从2000亿快速下降至1000亿,换手率也从20%得高点降至10%附近,但市场炒作现象仍存。而8月1日新规正式开始实施后,市场成交进一步下降,成交一度不足500亿、换手率也降至5%以下,直到近期新券频繁上市叠加股市回暖成交才有所回升。

  前期炒作个券基本回归基本面,存量的炒作个券数量大幅减少。年初以来个券炒作主要集中在新上市的小规模个券,而到目前为止,以上个券价格&溢价率基本已经回归正常,且新规发布至今基本表现为下跌,目前仅有盛路、蓝盾等老的“双高个券”仍然存在,至此市场的“非理性繁荣”泡沫基本破灭。此外此前大量参与炒作的个人投资者与私募基金的成交占比也显著下降,个人投资者对转债的参与度也明显下降。

  2、信披新规加强投资者保护

  在《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可转换公司债券》出台前,关于转债赎回条款、下修条款、减持条款等的详细规定,都被隐藏在各种文件中,对于转债各项附加条款触发后如何执行、如何公告、如何计算天数,都并不明确,关于触发条款后上市公司是否执行条款也变得扑朔迷离。

  关于赎回预期的引导,22年有一则经典案例引发投资者讨论。转债A于21年10月进入转股期,在其股价满足赎回条件后、公司发布不提前赎回转债的公告、并称在21年底之前都不再赎回,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当时其大股东持有转债尚未减持完毕,另一方面该公司此前发行的转债都是进入赎回期之后就迅速启动提前赎回调控款,此次超预期的公告也改变市场预期、公告后公司转债有7%左右的溢价。而进入22年满足赎回条件后公司迅速公告赎回转债,一方面导致其溢价率快速压缩,另一方面在转股形成的抛压导致股价大幅下跌并形成负反馈,叠加当时股市全面转跌,引起投资者激烈讨论。

  之后在8月1日出台的转债自律监管指引中便规定,公司无论是否赎回、均需及时公告,如若不赎回,未来3个月都不得赎回,且应披露实控人、5%以上股东、董监高等未来6个月的减持计划,明确规定下将明确引导投资者预期、且更好的保护投资者。

  关于下修预期,也有一则经典案例。转债B的股价满足下修条件之后,在1年中四次公告不下修转股价,最后一次公告6/15之前不下修转股价,但其转债在5/31、6/1两个交易日发生异动,在转股溢价率彼时已经高达80%的背景下再次异常拉升,两个交易日转债涨幅均超过3%,而在6/15可以再次下修后、公司迅速公告提议下修转股价,事后推测部分投资者可能在5/31就已经得知公司下修意愿并进行提前埋伏导致转债价格异动。虽然在转债自律监管指引出台之前,已经有公司进行不下修公告,但新规之后明确不下修的公司数量越来越多,也可减少行业乱象,投资者也不必苦苦博弈,明确的时间规定也可对投资者预期进行有合理引导。

  【估值:未来压缩概率较大】

  转债股性与债性兼具的特性,注定其估值的复杂性,其估值指标也要被分为股性+债性两部分来看待。

  1、债性转债:YTM全年低位震荡

  按照市场习惯,将平价80以下的转债划入债性转债行列,衡量其估值的指标自然为YTM,因此影响其估值的最大因素为无风险利率、即10Y国债利率;其次为风险溢价引发的流动性收缩,使用对转债市场影响较大的信用风险事件作为定性影响因素,历史上曾在20年5月、20年12月发生过两次与转债关系较高的信用风险事件。回顾今年,市场并无涉及范围广并对转债产生影响的信用事件发生,流动性也未在短时间内发生骤然收紧,10年国债利率全年在2.65-2.8%之间窄幅震荡、仅在8月底突破过2.6%。因此对于债性转债来说,平价80以下的转债YTM今年也在1-1.7%之间震荡。

  此外就债性转债内部来看,由于个券信用资质的差异、会存在一定的估值差异,但各行业之间的估值差异并不大。

  2、股性转债:“深V”之后高位震荡

  对于平价80以上的转债,往往用转股溢价率对其估值进行衡量,理论上平价越高、转股溢价率越低、平价130以上的转债溢价率应当归于0,而不赎回的存在打破了这一理论规律。从20年6月份不提前赎回的转债数量明显增多,市场当前存续的平价130以上的转债与公告不赎回的转债基本重合,因此用平价130以上转债的转股溢价率可以较好的衡量股性转债估值,且基本不存在由平价结构变化引起溢价率本身的变化。

  回顾今年年内,1月份平价130以上的转债溢价率达到15%的阶段性高点,随后在股市回调中估值也剧烈调整、一度跌破4%,3月初调整完毕后横盘波动1个月,5月在股市快速反弹中估值也快速反弹;而6月之后,该估值指标则受到10Y国债利率/债市流动性较大的影响,尤其是7-8月债市明显上涨、平价130以上转债溢价率水平也显著拉升。此后虽然股市持续下跌,但该估值水平仍然保持在10%左右。

  用平价130以上转债的转股溢价率作为股性转债估值衡量指标,优点在于该指标较为纯粹,越接近0、估值底部越明确;但该指标缺点也较为明显,2021年以前大部分满足赎回条件(即平价在130以上)的转债都会启动提前赎回条款快速赎回转股,因此该指标在2021年以前基本为失效状态,因此需要用其他指标进行补充。从其他平价90-110以及平价110-130转债的溢价率可以看出,年内估值走势基本呈现“W”型,整体呈现高位震荡状态。

  不过无论从何种指标观察,当前债性转债与股性转债的估值均处于18年以来的80%以上分位数、20年以来的70%以上分位数,虽未回到历史高位,但也绝称不上“便宜”。

  3、转债各行业估值分化较大

  如果剔除样本数量因素影响,转债中估值最低的几个板块银行、农牧、非银、家电、环保等都对应当前股市中估值相对较低的几个板块;近期表现较为活跃的计算机、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等板块估值也比此前显著抬升。随着转债数量的增多,各行业的估值分层也越来越显著。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银行转债的隐含波动率仅有不到15%的水平,估值不仅处于各行业最低,也处于其自身的历史最低位置;即使从银行转债的绝对价格来看,由于城商行&农商行转债数量的增加,21年绝对价格以及溢价率均显著抬升,但今年以来在地产相关企业风险频发的背景下,银行转债估值持续下移,目前无论是价格、溢价率还是隐含波动率都已经来到历史相对低位。

  整体来看,目前转债估值仍然处于历史中等偏高位置,过去1年估值的高位震荡似乎给了市场估值会一直高位的错觉,但回顾历史,无论是20年5月份、还是21年初、还是今年年初,处于阶段高位的转债估值或由于股市情绪走弱,或由于债券市场下跌而发生调整。站在当前时点,股市已经处于历史相对低位、表现出较高的赔率;但是债券市场的上行已经从21年初至今持续2年,经济表现出触底反弹的信号,未来随着经济的复苏、债券利率或将转向上行,转债估值也将面临调整风险。

  【供求:负债端变化或影响需求】

  1、供给:基本进入常态化

  年初至今新发行124只转债、发行规模共1933.6亿,由于11月下旬与12月的旺季还没有真正发力,所以发行规模略低于21年,但从发行数量上来看已经超过21年。而从发行结构上来看,今年新发行的转债中既不缺迷你型、也不乏规模适中型,同时新能源以及其他行业多个龙头白马标的如天赐、兴发、立昂微、拓普等都发行转债;此外今年有超15只转债为上市公司发行的二期品种,转债已经成为市场认可的主流融资品种,发行基本进入常态化。

  权益下跌导致转股量有所减少。今年权益市场下跌的背景下,满足提前赎回条件的公司数量也有所减少,截至目前为止赎回退市(包括已公告在年内退市)的转债数量总共50只,从数量上来看明显少于20年与21年;从赎回与转股退市规模来看,也比2021年显著减少,仅有700亿左右。

  从净供给来看,一方面由于去年年底以及今年年初发行的大额转债数量较多,而考虑到大股东6个月的解禁期,以上供给集中在今年二季度释放;另一方面今年由于权益市场表现较差,转债转股规模相对较少,因此年初至今转债上市净供给已经超过1500亿元,明显高于20年与21年1200亿的规模,保持了供给规模的稳步增长。

  1)转债预案明显加快。今年1-10月转债预案数量(包括已发行标的)177只,仅次于再融资放开转债发行之后的19年,今年下半年转债预案节奏明显加快、预案数量显著增加,这或许与今年上半年转债持续的炒作行情有一定关系。但无论如何,当前转债已经成为上市公司除定增之外股权融资的较优选择,不少公司一期成功转股之后会进行二期、三期的发行再次融资。除此之外,科创板与创业板注册制的实施,会加快股市扩容,较强的融资需求推动下,新上市的公司也有发行转债再次融资的诉求。如此看来,转债已经变成主流品种,被市场所接纳。

  2)待发存量转债规模。目前存量待发行的转债数量达到185只、规模超过3000亿,即使剔除750亿的银行转债,还有剩余2000多亿的非银行转债,而其中风电、光伏、锂电新能源的大制造大市值标的以及有色、煤炭等周期类标的待发规模超过1500亿,消费类标的反而较少。从转债的发行节奏来看,当前从发审委-证监会核准周期已经降至1个月以内,整体上的发行周期已经被压缩在1年以内,因此明年新发行转债规模仍然可能超过2500亿,甚至可能会超过3000亿。

  不过由于当前转债基数已经不低,存量转债余额规模已经超过8000亿,考虑到明年提前赎回&转股品种等因素,预计年内净供给在亿,虽然供给增速会进一步放缓,但整体发行节奏趋于常态化,供给端对市场的扰动越来越小。

  2、需求:理财子入市进入尾声,负债端扰动会加大

  今年转债市值规模增长将近1300亿,从消纳结果来看,今年新增转债主要被公募基金、个人投资者、其他机构投资者所消化,其余机构投资者绝对持有量与持有增量都较小,目前看年初至今除社保对转债的持有市值有所下降外,其余机构以及个人投资者对转债的持有市值规模均上升;从贡献来看,今年对转债进行超量增持的为个人投资者以及私募基金。

  从投资者对转债的持有节奏来看,公募基金、年金投资者在今年2、3月份转债市场大调整期间持有转债市值明显下降,这一方面是因为转债市值大幅缩水,另一方面也暗含转债在2、3月份遭主动减持的现象。进入二三季度,机构投资者均对转债进行增持,但其中年金投资者的增持显得较为克制、全年持有转债市值仅增长25亿;公募基金则继续增持,全年持有转债市值规模净增17%、与转债市场规模增速基本持平。

  个人投资者今年对转债的持有节奏则受市场炒作影响明显,一季度市场调整过程中个人投资者仍然在增持转债,二季度转债市场炒作进入高峰期、个人投资者对转债的增持规模也达到全年最高,4、5月分别增持超80亿的转债,三季度转债出操作有所降温后、对转债进行减持。10月个人投资者再次回归转债市场、增持明显。

  从投资者持有转债市值比例来看,公募基金年初至今持有转债占比1、2月上升,之后下降、三季度再次回升,全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年金投资者持有转债市值比例由20%下降至17%;其他机构投资者中,私募基金、银行理财等持有转债市值规模显著提升,带动持有转债市值占比提升2个百分点至28%。个人投资者持有转债比例上半年快速上升,而进入8月之后转入下降,10月再次显著抬升。

  就公募基金而言,今年对转债的增持需求来自于两方面:

  1、混合型基金的防御需求。虽然今年由于权益市场表现较差导致混合型基金整体上发生净赎回,基金份额明显缩水,但由于转债在混合型基金中扮演的角色本就不是弹性,在权益市场较差的时候反而会考虑用价格较低的转债做防御,因此混合型基金对转债的配置比例也呈现出逆势增长的特征。

  2、债券基金中的“+收益”需求。转债在这类产品中扮演的是“+收益”的角色,尤其在资金欠配现象较为明显的背景下,转债更是会受到市场追捧。可以看到今年一、二级债基以及转债基金的净值规模并未明显增长,但是三者对转债的持仓比例、持仓市值均发生显著抬升,以上行为是基于过去两年转债的牛市惯性,以及较低利率背景下的低机会成本。因此今年转债资产能继续得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核心在于负债端较低的利率带来的机会成本,这也与今年一直高位徘徊的转债估值相印证。

  展望明年需求,对机构投资者来说:

  1、入市的理财资金增速可能面临放缓。2018年资管新规提出理财产品净值化过渡期截至到2021年底,在此期间全市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不断下行,一年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跌破3%,创下近十年新低。之后2019年开始理财子公司密集成立,21年迎来理财产品新发的“高潮期”。可以看到从2020年到2021年,存续理财产品数量从不到4000只增长至超过10000只,理财产品规模更是增长将近2倍,而进入2022年理财产品数量与规模虽仍然在增长,但从增速与绝对增量来说与21年都不可同日而语。而目前绝大部分银行都已经成立自身理财子公司与理财产品,叠加经济由衰退转向复苏,入市的增量资金有限。这对转债来说也意味着入市的“固收+”增量资金可能会进一步减缓,进而降低转债需求。

  2、利率扰动负债端,可能会影响需求。对“固收+”基金来说,其负债端超70%为机构投资者,且属性主要为债市资金,意欲通过对“固收+”类基金的投资实现收益的增厚。然而今年由于权益市场表现较差,主流的“固收+”基金也难免受到影响,不少产品年初至今收益为负,但是在负债端稳定的背景下,各类“固收+”基金对转债仍然保持旺盛的需求。而当前国内经济即将进入由衰退转向复苏的窗口期,如果利率跟随经济基本面进入上行通道,对“固收+”基金来说负债端的稳定就会被打破。参考20年二季度后,利率上行造成债基遭遇大额赎回,转债作为其中最具流动性的资产率先受损,20年5月发生较大幅度回撤。进入23年,不排除同样的剧情会再次上演。

  此外今年转债需求大增的另一股贡献力量为个人投资者,但是从历史上个人投资者的持仓节奏变动来看,其偏好以低价券为主,当转债的绝对价位上升后、其风险收益比变差,性价比也就不如股票,会遭到减持(21年10月份、22年1月份都是如此)。但是今年以来在转债新券炒作的吸引下,个人投资者大量涌入转债市场,而年中转债交易规则改变后,8、9月份转债便遭到个人投资者的减持。目前转债价格&估值都在相对高位,明年个人投资者至少不会像今年一样继续增持转债,甚至不排除减持的可能性,私募基金也具备相似的操作逻辑。

  【股市研判:新周期,新思路】

  2022年A股市场整体向下,呈现出市场先跌后涨再跌、景气驱动、行业结构分化的走势。截至11月11日,A股主要指数均呈现先跌后涨再跌类似于“倒N”型走势,主要指数中小盘价值、上证指数、中证500跌幅相对较小,大盘成长、创业板指、科技龙头指数跌幅较大超过25%。整体而言,2022年A股市场风格分化特征较为明显,低估值价值指数整体跌幅相对较小,成长指数跌幅居前,但成长股内部分化巨大,主要驱动在于低估值价值(资源品价格/稳增长驱动)、成长股(高低景气分化/经济预期/海外流动性和通胀扰动)。

  估值角度来看,在俄乌冲突爆发、疫情持续干扰、美元指数上行、人民币贬值等多方面因素的交织下,整体A股估值已经回落至历史较低水平,不过各行业内部存在有定分化,消费、医药、科技等新兴行业估值仍然处于历史中等位置,而以金融、地产、资源品为代表得传统行业估值均处于历史低位。就未来来看,1)美联储本轮激进加息随着美通胀数据的回落将接近尾声,美元指数、美债收益率有望回落,外部流动性环境将边际改善,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对新兴行业估值的最大压制因素将解除,未来估值有望回升;2)对于传统行业,随着稳增长政策的发力以及国内经济的企稳回升,低估值的金融地产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从上市公司盈利角度来看,在全球经济尚可,出口尚可之时,中国就业和经济数据不会太差,因此尽管今年收到疫情反复影响,经济增速有压力,政府加大了基建建设力度,但是,对于房地产仍然保持了相当的定力。受到房地产部门新增中长期社融大负数拖累影响,2022年全年,中长期社融增速低迷。今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累计同比增长0.9%,增速再下台阶,业绩仍然处于磨底阶段。展望明年,就国内经济而言:

  1)投资层面,今年对基建与制造业已经给了较大的支持力度,但是受到地产投资增速双位数负增长的拖累,整体投资增速并不高;在基建和制造业增速已经较高的背景下,即便2023年保持一定的投入力度,但增速在高基数背景下仍可能下行。如果希望今年5%左右的投资增速不进一步下行,则稳增长的方向就是稳住整个地产部门,在2023年至少不要贡献负增长。由于2022年地产销售、新开工和土地购置增速大幅下滑,基数明显下降,房住不炒的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未来地产政策边际放松,叠加保障安居性住房投资增加和保交楼的提速,将地产销售、投资、土地购置在2023年拉到小个位数正增长,并不是把房地产作为“刺激”经济的手段,而是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满足居民正常的刚需、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应有之意。近期,媒体报道央行发布了一份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通知涉及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积极配合做好受困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依法保障住房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阶段性调整部分金融管理政策、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等6方面,共16条具体措施。2023年地产出现阶段性恢复的概率较大。

  2)明年出口大概率下滑,2023年全球经济大概率进入衰退或者类衰退的状态,主要发达国家的进口、出口、生产、库存、价格等一系列能够表征全球经济的增速指标目前都已经进入下行期,2023年大概率进入负值区间。此种背景下,国内的出口也会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明年上半年,贬值仍能给人民币计价出口产生10%左右正贡献,使得明年上半年只要美元计价出口增速不回落至0%以下,人民币计价出口增速仍能保持正贡献;但是到2023年下半年,如果美联储加息结束,人民币兑美元重回升值加上明年出口价格可能会回落,下半年以人民币计价出口增速转负的概率较大。

  3)明年稳住消费也是拉动经济回升的关键,2022年消费增速低迷的关键原因,一是疫情的反复,二是地产消费增速低迷。后者也有待稳地产的政策进一步发力,地产销售能够重回小个位数增长,如果辅以对耐用消费品的支持和鼓励措施,2023年以地产链消费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增速回升也很有希望。在2023年出口增速下滑,而地产投资也很难太高的背景下,将消费稳住,推动消费增速进一步回升成为拉动经济回升的关键。

  总体来看,如果基建保持持续的投入力度,继续鼓励制造业和民间加大投资,再加上将居民部门融资增速拉正,那么,政府,企业和居民中长期社融均能出现边际改善,则全社会中长期社融增速才能有效回升,对冲外需下滑所带来的经济和就业下行的压力。进入2023年后,A股盈利增速将处于低位复苏的态势,分行业来看,2023年盈利增速相对较高的板块预计主要集中在消费服务、信息技术、医疗保健、中游制造等领域:消费服务板块一方面受疫情扰动,前期基数较低,尤其可选消费持续较为低迷,明年如果新冠疫情影响进一步弱化,可选消费复苏可期;另一方面,猪肉价格回升也有望为消费服务板块带来更多利润增量;信息技术在信创、数字新基建等拉动下,有望迎来低基数反弹;中游制造领域受益于原材料价格的下跌以及光伏、锂电、通用设备等部分领域的高景气度,盈利预计有所改善;而上游资源品板块随着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以及海外需求的放缓,盈利将会进一步承压。医疗保健和金融地产业绩增长相对平稳。

  考虑到当前外需压力较大,房地产只能稳住而不能刺激,基建基数较高空间相对有限,因此,新增社融增速难以太高,股票市场流动性难以太紧缩。因此,2023年复苏的确定性较高,但空间有限,会出现阶段性复苏预期修复的大盘风格占优。行业层面,综合考虑内外因素和二十大报告精神,当前时点稳增长和复苏预期、叠加外资阶段回流可能会带来一波以A50为代表的大盘风格的估值修复,其中由于稳地产是重中之重,因此地产龙头和地产链消费是弹性之所在。但是未来一年,更多的时候,市场会更加聚焦以新时代五朵金花(高端制造、医疗医药、新能源、自主可控和军工)为代表的偏小盘成长的行业。

  【转债策略:把握节奏更重要】

  这三年无疑是转债发展的“黄金时代”,从供给到需求都实现大扩容,估值也在债券牛市的背景下显著扩张,让投资者产生转债可以持续上涨的错觉,但是2022年转债却扮演了“收益-”的角色,跑赢转债指数成为2022年最难的事情。

  站在当前时点,转债发行节奏基本常态化,不过如果明年稳增长背景下银行板块有所表现,届时对应的城商行/农商行大概率会转股,存量超700亿的退市规模可能会影响市场净供给,剔除该因素以外、供给仍然会是比较平缓的状态;而需求端,一方面理财子资金入市速度会放缓,另一方面经济复苏带动利率上行会扰动机构投资的负债端,同时个人投资者参与度可能也会降低,需求的变化可能会对转债估值造成较大扰动。

  当前转债所处估值位置确实低于20年4月、21年底、22年8月的历史高点,但拉长周期来看,除银行转债以外,其余转债估值仍然处于20年至今的70%分位数以上。

  就当前转债所面临的环境来看,

  1)债券市场,20年底至今债券市场牛市已持续两年,10年国债收益率在两年间由3.3%下行至最低2.5%的水平,期间对应国内经济不断下行;而目前从社融数据到地产数据,以及防疫政策与地产相关政策,都预示着明年国内经济将由下行转向复苏,即使是弱复苏的背景、也将会带动利率上行。历史来看,2020后三个季度利率进入上行,在此期间转债估值持续低位徘徊,平价90-110的转债溢价率在16%-18%之间震荡,20年底信用事件频发的影响下、转债估值经历最后一跌来到14%的历史低位。

  2)权益市场,根据前文分析,当前权益市场中不少板块估值已经来到历史低位,且影响股市估值与盈利的因素目前都已经呈现出边际改善的迹象,明年权益市场大概率迎来上行,整体上对转债估值负面影响减少,权益市场短期大幅上行一般不会带来转债估值抬升,但是短期的大幅调整往往会导致转债估值发生压缩,转债过去几次的估值调整均伴随着权益市场的调整。而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转债目前整体结构更偏向于中小市值,因此如果23年股市先演绎大盘价值风格,转债指数将迎来较大挑战。

  因此综合来看,当前转债所面临的环境与2020年二季度初更加相似。回顾2020年,二季度转债估值由26%调整至16%的位置,调整幅度超10个点,此后估值在低位盘整;转债价格中位数由一季度末的125元调整至110元附近,7月在股市快速拉升的背景下、价格短暂冲回至125元,但下半年权益行情主要在大盘价值、医药消费等板块,小盘指数一跌再跌,转债价格中位数也持续调整至100元附近。而全年转债指数涨幅仅有5%,转债价格中位数大幅下行。

  如果与20年相同的剧本在23年上演,那转债估值可能面临调整,平价90-110转债溢价率调整至16%后,在该位置持续盘整;虽然权益将迎来上行,但偏高的估值会侵蚀转债收益,加上整体风格阶段性由小盘成长向大盘价值的切换,转债整体收益将会弱于权益。

  策略层面,目前转债估值仍然不低、加上当前利率可能向上,与权益相比的性价比较低,但作为必要配置资产,有以下几点配置思路:

  1)重视城商行/农商行的银行转债的低价配置机会。目前银行转债整体估值都处于较低位置,虽然部分品种已经变为纯债替代品种、弹性较低,但对于今年整体业绩表现不错的部分城商行/农商行来说,绝对价格落入低位就是较好的参与机会,可以带来相对确定的收益,可以关注弹性较高的杭银、苏银、成银等。

  2)博弈剩余期限较短可能存在下修机会的标的。年内济川转债的成功转股退市引发不少启示,济川在生命期内的2020年初进行过一次下修,今年在中药板块行情的推动下,虽然临近到期、但也成功实现转股退市。因此对于即将到期的转债来说,在信用瑕疵较小的背景下,当其绝对价格接近到期赎回价时,可以考虑参与,如国君、长证转债等。

  3)重视弹性,更要重视价格。过去两年弹性券的较好表现,以及今年年中4月份弹性券的率先反弹给市场深刻的印象。但是站在当前时点,转债的绝对价格并不低,无论是股市还是债市的波动都可能会引发转债较大幅度调整,弹性带有溢价率的标的可能会引发更大的调整。而相对低价的品种可以带来更好的保护,虽然也会牺牲一定收益,但相对来说向下回撤的空间也更小。

  4)节奏上面,短期可以适当转向防守,待估值有所压缩、价格到相对低位之后再行大范围参与。除此之外,也需要跟随行业轮动,短期可以关注稳增长相关行业,中长期可以参与20大报告中提到的医疗医药、高端制造、新能源、自主可控、军工等方向。

  1)短期可以关注政策面显著改善的地产链相关标的,如家居家电火星、莱克、好客、江山等,建材蒙娜等。

  2)建筑相关标的鸿路、精工等;建筑带动机械设备相关的法兰、杭叉等;

  3)中期可以关注起帆、金盘、爱迪、天赐、广大、强联等新能源标的,华兴、江丰等半导体标的,润建等信创标的,华锐等高端制造标的,药石等医药类标的。

  1)股市下行。转债涨跌的最大驱动因子来自于正股,若股市转向下行,一方面会影响正股股价表现,另一方面影响转债市场信心进而影响估值。

  2)利率上行。转债估值溢价率与10年国债利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尤其是当前时点转债估值处于历史高位,对流动性更加敏感,流动性收紧可能会导致转债估值压缩。

  3)理财子资金入市放缓。今年转债估值拉升很大程度上在于理财子资金入市等带来的需求大幅增长,明年如果入市速度放缓,导致供需局部发生反转,也会导致估值压缩。

并且的关的生多那些蔬菜命力后面约到卡中就越,先锋玩家的帮需要助了们就其他方面,之外手速要快除了。并且玩家动手的话小帮些蔬那些在前助玩时候手们们不会帮也是帝一娱乐真钱游戏菜的进的就算家们集那去收 ,库弹帮我小帮续的手也们收会持菜集蔬 ,库弹帮手玩家的话的帮这样在前这些助了时候们就获得可以进的,玩家些帮首先手们需要一,玩家时离们暂面个界开这就算。

并且玩家得很多的在消之后松果灭掉们可以获 ,道基玩家的话需要这样手速们就快的了非常。并且的效这些同果不技能 ,础数玩家需要助我们很们更够帮过关用能快的来使据自己的,础数玩家定数先需能的在那之前松果锁技们首要花量的来解费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影响上证指数的因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