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无忧医疗a保哪些保险重疾无忧b涵盖多少种重大疾病

买重疾险必看:重疾险有哪些风险需要警惕

一项调查表明,我国的投保者中,近80%的人打算优先购买健康险,其中首选就是重大疾病险。然而面对市场上种类繁多的重疾险,怎样选择才能避免花“冤枉钱”呢?今天银行信息港就盘点整理了关于重疾险的“五宗罪”,让你认清重疾险的真面目。

五宗罪之1:疾病种类越多,保障越全

目前重疾险所保障的重大疾病一般有10种、20种、30种或40种,甚至还有宣传可保障500多种疾病的重疾险。但是,是否列明的疾病种类越多,这款重疾险就越好呢?其实不然。

银行信息港举个例如,比如保单中只保10类疾病,其中“癌症”这类重疾,虽然只有两个字,但却几乎囊括了所有细分的癌症类型(除原位癌),而那些号称可以保障30种以上大病的重疾险,可能并不涵盖只有“癌症”这两个字中所涉及到的其他癌症类型。所以,只保障10种重大疾病的保险,未必比细分成几十种具体疾病的重疾险少,反而更多。而它们之间的保费相差也并不太多。

五宗罪之2:刚买后确诊,马上获赔

有很多投保人以为,购买保险不久后如果被确诊重疾后,就可以立即获得赔偿。其实未必,重疾险都是有观察期的。

什么是重疾险的观察期?观察期是指自保单生效之日起,在一定的时间内罹患重大疾病,保险公司是不赔或者只赔偿部分保额。一般说来,重大疾病的观察期一般在30天到1年,各保险公司条款上规定的都不一样。

比如:小A近日刚买了重大疾病险,这份重大疾病险的观察期是90天,如果小A不幸在两个半月的时候被确诊罹患保单范围内的重大疾病,那么保险公司是不予赔偿的,或者只赔偿很少的一部分。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会导致无法获得赔偿,那就是投保人在投保时故意没有告知保险公司自己的家族病史或之前曾经患病史,像这类因没有履行告知义务的投保人,一旦确诊患重疾,理赔时也是挺麻烦的。

银行信息港听说过这样一个案例,曾经有投保人因患肝癌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在理赔调查时发现,客户在投保前曾经患过慢性乙型肝炎,当时由于投保人因为忘了疾病史而没有告知,最终,该客户没有能获得理赔。

五宗罪之3:保额越高越好

保额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定,并非越高越好,保额越高,相应的保费也越多。

保额选择多少,不仅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来定之外,还要了解目前重疾的医疗花费情况。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通常在10万元左,因此保额选择10万-20万元比较适宜。低于10万元的重疾险起不了什么保障作用,而超过30万元对普通投保人来讲,承担的保费又太贵,也没必要。

五宗罪之4:年纪大易生病,适合爸妈

有这份孝心固然是好的,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重疾险对被保险人的年龄有明确的规定。

重疾险的购买最好不要等45岁以后才开始,那样保费会出现“倒挂”的情况,即保费总支出和保障总额相当,甚至超过保额,很不划算。举个例子,银行信息港拿一名25周岁的女性为例,购买一份20万元保额重疾险,每年需缴费4164元,共缴20年,共缴费8万多元,如下图:

而同样一款保险,45周岁的女性购买,每年需缴16386元,只交12年,保费就与保障额相差无几。

所以说“要想花费少,就要尽早保”。

五宗罪之5:手有闲钱,保费一次缴清

有钱也别花的这么豪爽!

对于缴费时间较长的保险产品,银行信息港建议大家尽量延长缴费期,不要一次性缴清。尽管很多保险公司会对一次性缴清保费,即趸(dun,三声)缴,有一些价格上的优惠,但对于以健康或生命为保障功能的保险来讲,还是选择年缴方式比较好。虽然看上去年缴所支付的总保费要多一些,但每次缴费量少,不会给投保人带来太大的财务负担。如果在缴费期间发生保险事故,就能获得保额,这样无异于减少了整体保费支出。如果你可以适当投资,资产得到了增值,以及在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的影响下,年缴的成本未必比趸交高。

  有温度,是让人感受到热度、暖意。

  有人说,保险是有温度的。因为,保险的初心是帮助大众对抗未知的风险,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雪中送炭。以重疾保险为例,现如今的产品,不仅针对用户人生各个阶段的需求进行了专门的病种设计,而且还向大众提供了提前给付、两全满期生存金给付等多形式保障,在多场景下满足多人群对赔付额度、赔付时间、覆盖疾病种类等的需求。

  还有人说,保险服务更有温度。因为,随着社会发展,单纯资金上的赔付关系已经很难满足用户需求,在原本冰冷的经济契约中注入高频的服务,“保险产品=出钱+出力+出心”模式,例如当下较为流行的线上问诊、私家医生、就医安排等贴心服务,为用户多想一步,让用户觉得保险的关怀无处不在,这才是新一代保险的追求。

  也的确如此。《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就明确指出:“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顶层设计的风向,映射出的是全民健康保障需求的切实变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客户对于“健康”的诉求已不再局限于单单的疾病治疗和防控,而是考虑能否获得“更有效、更省心”的服务?如何让保险、让保险服务更有温度,在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同质化现象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一众险企早就从追求单一责任的极致保障和极致性价比的比拼中跳出来。主动打破思维桎梏,洞察客户需求,布局产品上下游,构建“专业保险+贴心服务”的综合生态,向客户提供“有温度的保险”,平安人寿正是领跑者之一,其旗下守护百分百保险产品计划正是革新的产物。所以,今天我们不妨从守护百分百出发,细细品味一下“有温度的保险”。

  1、专业聚焦,有温度=保障到位

  多数人之所以买保险,主要图的是什么?还不是怕得大病了没钱治!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其实很多重大疾病已非不可治愈,曾经需要开颅的手术已经可以通过从脚底开刀顺着血管清除大脑里的病灶。恶性肿瘤早在2006年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癌症是一种可以调控、治疗、甚至治愈的慢性病。”剩下的就是钱的问题了,不说别的,光是看电视剧里的老套情节也会知道,治大病的费用非一般家庭能够轻易承受,轻则元气大伤,重则砸锅卖铁,甚至放弃治疗。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除了年长者因身体素质下降易患疾病,当代中青年也同样难以高枕无忧,不同于老一辈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劳动环境,互联网时代冲击下的成年人,不得不强迫自己跟上历史潮流,“996、007、加班熬夜成标配、累死累活是美德”负重前行的人们往往透支了身体,或是自知但无可奈何,或是干脆不自知,但是在这种压力下疾病的年轻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对付高发重大疾病这场硬仗,虽然打起来的概率不大,但只要它一直在暗处蠢蠢欲动,我们的防范就不能有所松懈。而这种重疾保障需求,恰恰就是守护百分百能满足的。因为这就是一款专注重疾的两全保险……没有繁杂约定,120种重大疾病保障从实际需求出发,选取影响最大(恶性肿瘤、心脑血管、器官功能、神经系统等常见病种)、理赔率最高的病种(纵观保险公司理赔年报,覆盖超9成重症、大手术或对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的理赔),将客户对重疾的主要需求一揽子解决,且不打包捆绑无关需求,杜绝产生非必要消费,做到高度聚焦刚需,给予最大保障。

  2、满期给付,有温度=兼顾养老

  不久前由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报告预测,我国将在2022年左右进入老龄社会,届时我国总人口中将有14%以上的人是超过65岁的年长者。

  而且恰逢独生子女政策和外出打拼的浪潮双双冲击,很多年长者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留守老人,当养儿防老不再适用当代社会,人们对养老又是怎么打算的呢?

  根据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联合调查的数据显示,超过6成受访对象在40岁前已经开始为自己的养老做打算。

  当我们有一天退下工作岗位,在不给外出打拼的子女增加负担的前提下,你又是怎么规划自己的收入来源的呢?其实保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以守护百分百为例,前面说到其聚焦重疾,在这份保障不变的前提下,其实它还可以领取满期生存保险金!

  在用户保障期(自选至60周岁、65周岁、70周岁、75周岁、80周岁五种)满,且平安无事的情况下,可领取相当于100%所交主险和附加重疾保费之和的满期生存保险金,其实就是交了多少钱这会儿可以统统领回来。不仅等于从前的保障你没用上就全额退款,不亏本。更可以在此时作为一份补充养老金,为自己的晚年生活锦上添花,一份钱完成“重疾保障”、“养老储备”两件大事,何乐而不为呢!

  3、保障终身,有温度=一生守护

  以为守护百分百和用户的关系在返还后就结束了?如果这样那它仅仅是一款平平无奇的返还型重疾险而已。

  但是敢叫“守护百分百”这种名字,如果真这么结束那所谓百分百的守护在那呢?翻阅条款发现还真的暗藏玄机……

  重疾保障上,《平安附加守护百分百提前给付重大疾病保险》条款中明确标明,“本附加险合同的保险期间为终身,自本附加险合同生效时起至被保险人身故时止”。寿险保障上,在新增了主险期满后的身故责任。

  简单说就是满期金领取后,还可享受重疾和身故保障,并且保到终身。如果在此期间不幸罹患重疾,依然可以拿到重疾赔偿;如果安享天年,则可以得到身故补偿。

  我们买保险往往觉得最不划算的地方就在于如果无事发生,这钱就白花了。而且就算返还,这么多年过去了,白白损失了利息,想来还是吃亏。但是守护百分百返还一笔后,再给一笔身故保障金,等于免费享受终身重疾保障的同时,还能给子女、给家族留下一笔财产,这样想想还吃亏吗?

  4、服务升级,有温度=关怀常伴

  正如前面所讲,“有温度”,关键在于低频转高频,因此重在服务、贵在服务,也难在服务。日新月异的保险服务高质量发展,更蕴含在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之中。对于平安人寿来说,有“温度”的保险,不光赔钱,还能出力!不仅是保障,而是保护!从“保障”到“保护”,意思转变看似并不大,真正值得推敲的是里面的动作,主动冲出来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根据我们的需求提供我们想要的。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之下,平安人寿依托专业产品,将重疾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进行关联匹配,构建“寿险+健康、医疗、慢病、重疾、养老”的服务生态圈,全方位健康医疗服务,打造出臻享RUN服务体系,针对不同的客户群提供的服务方案全景图,包括家庭医生,日常健康管理、小病门诊协助、大病住院安排、重疾专案管理的全周期、全方位健康医疗服务。

  健康服务:持续向客户提供不同季节、不同人群的健康养生、疾病预防咨询,提供免费讲解的健康课程以及趣味心理测评、健康评测等,引导客户科学养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强壮体魄。

  医疗服务:线上,为每一位客户提供专属的家庭医生,7*24小时,不限次数提供常见病在线诊断、用药建议、健康指导等服务。线下,为客户提供3次/年的线下协助预约副主任及以上级别专家门诊就医的贴心服务,从实在处切实服务客户。而且,如果发生血糖失控的慢病情况,还可享受到依托AI等先进的科技实力,由内分泌专科医生、健康管理师、营养管理师的专业团队提供的呵护式血糖管理服务。

  当然,最值得一提的还是重疾专案管理服务:在罹患重疾的情况下,平安人寿专门配置了“重疾专案管理师”。有了这个管理师,就好比有了一个1V1的大病私人专家,在诊断、治疗、康复阶段能为用户带来全方位的保驾护航。例如某打工人过度操劳不幸得了肿瘤,因为有重疾专案管理师这项服务的加持,从疑似重病起,保险公司就会指派专业的医疗工作者全程“呵护”这位用户。不同于病人自己张罗的心力交瘁,或是亲朋好友帮忙但是缺乏经验的一头雾水,重疾专案管理师都是资深医生或医疗人员,可以有指导性的帮用户全程管理各种检查事项:

  -事前,分析病情、安排检查、选择医生……

  -事中,安排面诊、手术、住院,跟进检查,心理辅导……

  -事后,跟进吃药、复诊、调理……

  这些是很多普通情况下求医问药所望尘莫及的,毕竟有限的医疗资源无法关注每一个病人的细枝末节,而此时如果自己额外拥有这样一位全能且专业的“私人医生”,轻装上阵势必能获得更好地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对于平安人寿,守护百分百从来不止是一纸合同,“有温度的保险”也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主动冲出来为客户提供持续关怀,让客户得到真真切切的帮助与呵护,最真诚的守护!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想客户之所想,想客户之未想,平安人寿一直在路上。

  这个儿童节,三孩话题刷屏,而争到底无非就是一个理:养不养得起?

  关于养娃这个问题,恐怕就不是身为父母所能完全承担得了的,保险也能肩负一部分的社会责任。有时候,一份儿童重疾险也许能“救命”,但是有时候也可能像一个没有关闭闸门的水龙头,涓涓细流慢慢淘空你的钱包,更何况是三个……

  一方面是少儿疾病高发,宝贝的健康愈发引来家长们的担忧注视。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15岁以下儿童白血病发病率是十万分之三,占该年龄段所有恶性肿瘤的35%。第三方不完全统计显示,白血病患者中,五成是儿童。

  而另一方面,购买少儿重疾险依然存在诸多投保误区雷区。实际上,很多家长恐怕连重疾轻症的分辨、豁免、特疾、现金价值等概念都一团糨糊,更不用说动辄十几二十页的保险合同,更是无所适从。

  “一分钱一分货”在保险江湖还管用吗?

  因此,在这个专属儿童的节日,为家长送来一份定心丸,恐怕才是最好的儿童节礼物。

  面对家长们的担忧和诉求,南都财研社日前摸底了市面上的儿童重疾险产品。调研发现,目前打着少儿保险旗号的产品有数十款,多以意外险和重疾险为主,但大部分是披着儿童外衣的全周期险种,而非儿童专属定制的重疾险。

  为此,南都财研社团队从中挑选了目前来自头部平台的五款主流的儿童专门重疾险产品,让他们一较高下,验明正身。

  1、保障范围大同小异,基本顺应重疾新规的监管趋势

  从这五款主流儿童重疾险来看,基本顺应今年以来的重疾新规的监管趋势。保障范围大同小异,尤其是家长最关心的重疾种类和少儿特疾保障种类相差不大。

  特别要提醒的是,测评所涉所有保障项目与保费测算仅供参考,最终以保险机构合同为准。

  2、保费差异明显,从儿童保障读出“社会责任”和“保险温度”

  但是,如果从保费角度看,五家机构的差异却颇为明显,基本上家长要掏出的真金白银,与保险机构的品牌知名度和规模成正比。买保障毕竟不是挑手机,这到底是“一分钱一分货”的江湖规则,还是背后透支了太多品牌溢价?又或是有什么猫腻,导致这么大的价格差?

  看似各有千秋,其实各有套路。财研社记者注意到,从出险赔付的几个参数,或者一些基础细节,就可以大致看出一家企业的所谓的“社会责任”和“保险温度”。

  五款儿童专门重疾险产品测评

  中国人寿的少儿国寿福2021版

  保障比较全面,但轻症赔付比例只有20%

  作为“老大哥”的中国人寿,自然出手不凡,价格也“不俗”。少儿国寿福2021版是中国人寿的一款儿童重疾险,包含120种重疾,30种轻症,20种特定疾病相当于其他产品的中症。还有15种少儿重疾,按照100%保额赔付,保障算是比较全面。

  但是,它的缺点也颇为明显。少儿国寿福2021的轻症赔付比例较低,只按照保额的20%进行赔付。有业内人士提出,虽然轻症可以多次赔付,但是还存在一组疾病隐形分组,相当于赔了疾病A后,疾病B无法获得赔付,这需要家长注意。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70岁前确诊重疾额外赔付50%基本保额;或选择恶性肿瘤多次赔。但是所有的“选择”都意味着要另外掏腰包。

  价格也不够亲民。按照测算,0岁男性投保50万,20年交,终身保障,首年保费将近六千元。如果从10岁开始投保50万,条件相同,则要超过8000元了。如果附加其他责任,价格会更贵,对普通家庭来说,压力不小。

  人工智能不智能,人工客服难触达

  如果你希望从官网获得更多信息,可能要大失所望,登录国寿官网查询的体验过程也比较差,无法适应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南都财研社记者在中国人寿官网查询并筛选“少儿保险”,得出的结果是“零”个。而通过AI客服输入“少儿重疾险”关键词,进入的页面指引却无法打开具体产品信息。通过人工客服页面咨询,同样吃到闭门羹,被告知仅提供账户、养老险等业务咨询,寿险、财险服务咨询只能拨打电话热线。

  平安人寿的少儿平安福21

  重疾保额可增长,“疾病赔付金”的“人情味”其实意味着要多掏钱

  作为总部在深圳的保险机构,平安人寿的少儿平安福21也乏善可陈。财研社记者看到,这款产品的设计思路和“少儿国寿福2021版”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与众不同的一大卖点是重疾保额可增长:70岁之前,每发生一次轻症,重疾、少儿特定重疾等,保额增加10%,最多增加60%。

  家长还要注意的是,此前的“少儿平安福20”作为一款旧定义重疾险,是将甲状腺癌放进了重症行列;而本次测评的“少儿平安福21”将TNM分期为I期或更轻度的甲状腺癌放到了轻症。

  遗憾的是,这款产品的轻症保障较差,每次只赔付20%保额,而且轻症豁免需要另外付费附加,对于家长不够友好。

  财研社记者还注意到,在平安的官网上,“疾病赔付金”是这款儿童重疾产品的一个亮点,可以补偿父母赔付期间的收入损失,每月2000元,最长6个月,看起来很有人情味。但是,赔付金政策为可选责任,而非“规定动作”。“少儿平安福21”作为主险,附加了很多其他险种,也给家长带来了更多选择难度和成本。

  富德生命人寿的惠宝保少儿重大疾病保险

  重疾分组不实用,特定遗传和先天疾病给付只有1次

  同样是总部在深圳的险企,富德生命人寿的惠宝保少儿重大疾病保险看起来性价比还不错,尤其对重疾可以做到5次多次赔付。而且重疾保额比较高,保单前10年或于40岁后重疾,赔付150%基本保额。

  但是,遗憾的是重疾分组不实用,比如恶性肿瘤是高发病,但与侵蚀性葡萄胎病在一组。此外,少儿特定遗传和先天疾病保险金的给付以1次为限,不够人性化。

  人保寿险少儿无忧人生2021(至尊版)

  首年保费7550元,要交30年,“人保”金字招牌能否撑起高价?

  人保寿险少儿无忧人生2021(至尊版)是一款多次赔付的少儿重疾险,按重疾新规升级病种,重疾3次变成6次,新增中症保障,120种重疾,可以100%赔付,最多竟然达到6次,这也是测评的五款产品中最“大气”的。可以说是顺应重疾新规的监管要求。

  但是,该产品的重疾病种分组不实用,高发的恶性肿瘤没有单独一组,降低了多次获赔的概率。

  对于货比三家的深圳家长来说,“中国人保”的金字招牌,能否撑起高价格,还是未知数。按照初步测算,10岁男孩投保50万、30年交费保障终身,首年保费要高达7550元,算下来30年保费或超过20万,价格高于大部分同类产品,不太划算。

  复星联合的妈咪保贝新生版

  “小而美”如何虏获深圳家长芳心

  此外,作为较新的保险机构,复星联合的分支机构较少,知名度也无法与上述机构媲美,因此还是走小而美的路线,采取差异化竞争。从测评来看,这款妈咪保贝新生版除了保障20种少儿特疾,还保障5种少儿罕见病。确诊这些少儿特疾可以额外获赔100%保额;确诊少儿罕见病可以额外获得200%保额。虽然性价比不错,当然,品牌知名度始终是深圳家长无法绕开的绊脚石。

  记者查阅合同注意到,关于“身故/全残/疾病终末期”的赔付方式,相对其他机构比较复杂,也需要多加留意。

  专业人士厘清 儿童重疾险投保的误区

  从这次测评来看,各大机构的保险条款、合同乃至琳琅满目的附加险,都不是那么容易读懂,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判断。换而言之,为儿童买重疾险,既是个精细活儿,也属于低频消费行为,对家长来说,还是要慎重选择。

  对此,财研社记者结合业内人士的意见,也梳理了一些儿童重疾险投保的误区和雷区。

  重疾种类、额度和赔付次数,哪个才是关键参数?

  早在2007年,保险行业协会就制定了规范,对重疾险的前25种疾病进行了统一的规定。不管这款产品保多少种疾病,前25种各家公司的定义都是相同的。所以家长重点要关注各大保险产品的重疾赔付最高额度和赔付次数。

  很多家长希望保额越大越好。不过,从这次测评看,保险机构对儿童重疾险的保额普遍都在50万元以内。家长们还需要留意的是,为了防止道德风险,国家对未成年人身故赔付进行了限额,10岁以下身故赔付不能超过20万,10-17岁身故赔付不能超过50万。

  是否包含投保人豁免的功能到底有多重要?

  “投保人豁免一般需要我们主动附加,不选就没有。”业内指出,重疾险的缴费年限通常有20-30年可选,在孩子长大成人之前,保费都是由父母承担的,如果父母不幸发生意外或疾病风险,很有可能会导致后续的保费无法正常缴纳,这就会使孩子无法继续得到保障。所以,少儿重疾险是否包含投保人豁免的功能很重要,投保人豁免是指投保人发生身故/全残/重疾/轻症等,可豁免后期保费,保障依然有效。

  少儿重疾险选定期还是选终身?

  定期保费便宜,但是如果理赔后期要再买就比较难,终身重疾可以锁定终身保障,但一般价格会比较贵。那么,选单次赔付还是多次赔付?

  业内表示,如果是终身重疾一般建议选择多次赔付,毕竟一生时间很长,发生多次重疾的可能性比较高。如果是定期重疾不太建议选多次赔付,短时间内发生多次重疾的概率还是很小的,可以把省下来的钱把保额做上去。

  测评、分析与采写:南都记者 卢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安无忧医疗a保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