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的阿长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件事?

七年级常考的记叙文考点

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心理、情感变化

分析重点词句(反复出现的)的含义或者作用

直接分析或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人物的形象

某一写法的分析:悬念、伏笔、欲扬先抑等

段落的作用(标题、开头、中间段、结尾段)

标题的含义、作用或妙处

1.回忆性散文,是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从叙述视角来看,以下句子那些是成年的我,那些是童年的我。并从中体会作者对阿长的印象和态度的变化之处。

①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的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童 )

②这实在是出于我的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 童  )

③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 成 )

④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  成 )

⑤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成  )

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成  )

通过成年的我和童年的我两个角度,童年的时候作者对阿长的粗俗率性的行为习惯“实在不大佩服”,对“她懂得许多规矩”表示“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之后,对她能抵抗枪炮的“伟大的神力”“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却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后完全消失;后来,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由此,“我”对她又发生了新的敬意了。

文章最后两段的感情是作者情感的直接呈现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最温情的叙述,既满含着思念与感激,又深怀同情和愧疚。

2.伟大的神力在文中两次出现,联系上下文,说说其含义的不同。(4分)

16段“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我们也要被掳去。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

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

25段.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两处“伟大的神力”指代对象以及感情色彩不同。

第一处指攻城时抵挡大炮的神力。“伟大的神力”包含着荒诞和调侃的意味,表现阿长的无知可笑,为后文阿长出人意料地买来《山海经》埋下伏笔。

第二处指没有文化的阿长竟然帮“我”买来朝思暮想的《山海经》,而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伟大的神力”虽带夸张,却是作者以孩童口吻发出的最热烈、最真诚的赞美。

3.阿长与《山海经》题目的妙处

① 点明了本文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② 阿长,是长妈妈的俗称,山海经是先秦古籍,这样一俗一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 揭示文章的主旨,写出了阿长妈妈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带给我的巨大震撼,从而表达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4.文章围绕阿长写了那些事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4分)从这些可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2分)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要写这样一个人。(2分)

第一部分,介绍她的身份和称呼。第二部分,首先围绕阿长的日常言行,略写"喜欢切切察察"、对"我"过分看管,详写睡相粗俗;其次围绕阿长"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详写"元旦的古怪仪式",略写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忌;再次,围绕阿长的迷信可笑,详写讲长毛故事赢得"我""空前的敬意",略写"谋害"隐鼠而失去"我"的敬意;第三部分,围绕阿长对"我"的真诚慈爱,详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

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虽然地位卑微、身世不幸,却乐天安命;虽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迷信,却天性纯朴善良、仁厚慈爱。

阿长毫不计较"我"对她的各种不屑和无礼,真心实意关心爱护"我",努力满足?的原望,这让成年之后的"我"深感惭愧,同时也倍加感激与怀念。

1.文中反复出现的钱,在我和老王的交往中,请分析钱起到了什么作用?

“我”尽力照顾老王的生意,不让老王吃亏,多次付钱(不要车费减半,不白送钱先生看病,不白拿老王的鸡蛋和香油)。钱在作者一方,是尊重老王的诚实劳动、表达谢意的方式,也是对生活窘困的老王表示同情和关怀的物质手段。

老王在得知钱先生生病之后、我家生活窘迫坚决不肯收钱,送冰车费还减半。钱在老王一方,是老王淳朴善良、知恩图报的人品的体现,也是老王对作者一家维护老王的人格尊严的回馈。

突出了老王的纯朴、仁义、善良的形象;揭示了文章对人性之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悲悯关怀的主旨。

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4分)

纯朴、善良、仁义、知恩图报、自尊。

3.本文是如何描写老王的“苦”?VS从哪些方面写老王的“苦”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家人、

侧面烘托:环境描写:(居住环境、社会环境)

4.任选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从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写了老王来给我送香油和鸡蛋时重病缠身,为下文我得知老王第二天便去世埋下伏笔,同时表现了老王的知恩图报、善良仁义。

5.思考本文是如何将琐碎的材料组织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组材?

参考我的太爷老师:顺序、详略、线索。

本文是如何选材的?:典型事例、丰富、真实

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请解释各自的含义,并说说这几次出现对全篇结构的作用。

思考“梨花”二字,有何作用?

明确:开放性问题,从标题、环境描写、引用、象征、人物形象、全篇结构等等方面阐释。

示例一:标题中引用南宋诗人陆游的“驿路梨花处处开”,富有诗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示例二:从谋篇布局来看,“梨花”是小说的行文线索,贯穿整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示例三:从人物形象来看,梨花姑娘的善良淳朴、无私奉献、纯洁心灵、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品质;

梨花的谋篇布局——结构作用

示例四:梨花五次出现,①“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点题/带来希望/做铺垫

②“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景物描写/实写梨花

③“老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儿,又接看说下去:‘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梨花(人物)

⑤“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象征/主题/照应

标题的妙处:含义+作用VS《清洁》

妙在一语双关,一指盛开在驿路的梨花,又象征着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在边疆驿路发扬光大;

妙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妙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妙在引用诗句,为文章增添了诗情画意。 

妙在揭示文章主旨——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赞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一个你印象最深的场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