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哟”字和“抱着”这两个词中感受到了什么?

《人教新课标二上:父亲和鸟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人教新课标二上:父亲和鸟教学设计一等奖

1、理解本课生字新词,主动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与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从小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今天老师带一份礼物送给你们。(板书:快活)那快活可以用什么词来说?(快乐、高兴、开心)

2、看鸟飞听鸟叫,听后说说谁很快活?(播放课件)

1、初读课文两遍,朗读的要求:

一读:带上快活的心情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生读课文。

二读:用“——”划出有“快活”这个词语宝宝的句子。

(生读课文,并动笔划出句子。)

(1)父亲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2)我知道父亲这时也最快活。

(3)父亲又对我说:“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3、师问:从中你知道谁很快活?

1、出示句子: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学生读读句子,想想“这”是指什么时候?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2、出示研读主线:( )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要求学生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答案,同桌讨论。

指名学生说一说要说出自己的见解就更好。

3、正面体会鸟的“快活”。

出示句子: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1)生自由读句子,想想从哪个字、哪个词读出了什么。

(2)指名反馈,教师引导理解“一群一群”、“焐”、“热腾腾”等的意思。

用换词的方法理解“热腾腾”,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暖洋洋、暖烘烘、热乎乎等好词。

(3)感情朗读,读出鸟的“快活”

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 ,在读中感悟鸟的“快活”

4、挖掘“担心”的情感,侧面理解父亲的爱鸟。

(1)出示句子: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2)自由读,读后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3)随机教学生字“猎”和多音字“中”

(4)指导朗读:个别读师范读生读

(1)比较朗读:分别用快活和担心的语气对比读父亲说的两个句子。生读句子。

(2)语言训练:父亲为鸟的( )而感到( )。

(4)从文中你读出父亲和鸟像什么一样?

1、出示“喜”和“重”

2、指导观察什么笔画最多?有什么不一样?

2、人教新课标二上:父亲和鸟教学设计

1、理解本课生字新词,主动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与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从小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今天老师带一份礼物送给你们。(板书:快活)那快活可以用什么词来说?(快乐、高兴、开心)

2、看鸟飞听鸟叫,听后说说谁很快活?(播放课件)

1、初读课文两遍,朗读的要求:

一读:带上快活的心情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生读课文。

二读:用“——”划出有“快活”这个词语宝宝的句子。

(生读课文,并动笔划出句子。)

(1)父亲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2)我知道父亲这时也最快活。

(3)父亲又对我说:“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3、师问:从中你知道谁很快活?

1、出示句子: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学生读读句子,想想“这”是指什么时候?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2、出示研读主线:( )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要求学生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答案,同桌讨论。

指名学生说一说要说出自己的见解就更好。

3、正面体会鸟的“快活”。

出示句子: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1)生自由读句子,想想从哪个字、哪个词读出了什么。

(2)指名反馈,教师引导理解“一群一群”、“焐”、“热腾腾”等的意思。

用换词的方法理解“热腾腾”,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暖洋洋、暖烘烘、热乎乎等好词。

(3)感情朗读,读出鸟的“快活”

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 ,在读中感悟鸟的“快活”

4、挖掘“担心”的情感,侧面理解父亲的爱鸟。

(1)出示句子: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2)自由读,读后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3)随机教学生字“猎”和多音字“中”

(4)指导朗读:个别读师范读生读

(1)比较朗读:分别用快活和担心的语气对比读父亲说的两个句子。生读句子。

(2)语言训练:父亲为鸟的( )而感到( )。

(4)从文中你读出父亲和鸟像什么一样?

1、出示“喜”和“重”

2、指导观察什么笔画最多?有什么不一样?

3、人教新课标二上:父亲和鸟教学设计

1、识记“浓、喃”等7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喜、重”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有感情朗读体现父亲知鸟爱鸟的句子和父亲的话。

3、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感受“父亲”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一说起鸟,你会想起了哪些词语或诗句?

2、看来大家对鸟的了解还真不少,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与鸟有关的课文《父亲和鸟》,看看它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1、自读课文,要求:(1)自由读课文,碰到不会读的字词,把它圈一圈,请教“小树叶”请教同学,多读几遍,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2)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雾蒙蒙 喃喃地说 鸟味 浓浓的草木味

黎明 焐的热腾腾 猎人 瞬间 嗯

(1)、借助拼音,请小老师带读

(2)、我们来挑战一下,去掉拼音。

你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吗?

浓浓:跟它相反的是什么?

热腾腾:你见过什么东西热腾腾的?

(5)、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1、再轻声读一读,我们用心去感受,看看有什么发现没有?

2、交流反馈:(学生答)

3、老师:从刚才你们的发现中能感受到父亲对鸟很熟悉,很了解,也很爱鸟,爱整个森林。

4、课文中的哪句话就能表达你们刚才说的意思呢?

出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

指名读,指导朗读这句话。

1、那么,你们又是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父亲是知鸟、爱鸟的人呢?请大家快速读课文,划出有关体现父亲知鸟的句子。

(1)出示: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a、这句话哪里让你感受到父亲知鸟呢?

b、父亲“望了又望”望见了什么?是不是树枝在动?哪里知道?

树枝在动,他知道了什么?我站在旁边,我知道吗?

c、“闻了又闻”闻到了什么?闻到这鸟味,父亲仿佛看到了什么?

我“闻”到了吗?为什么只有父亲感受到了呢?

d、齐读: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

(2)出示:父亲指着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嗯,还有鸟味。”父亲的话很轻,生怕惊动了鸟。

a、这里让你感受到什么?

b、为什么父亲的话要这么轻?你觉得父亲对小鸟好像对谁?

c、我们该怎么读父亲的话?

(生自由练读——指名读指导读——齐读)

(3)、出示:父亲又说:“听,鸟要唱歌了。”我们刚坐下,鸟就唱了起来。

a、小鸟的叫声让你感受到什么?父亲怎么就知道了呢?

齐读: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

b、我知道父亲这时——?

父亲的心里除了快乐,还有什么?

请你带着这样的感觉读读这句话?

3、出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a、父亲不是猎人,“我”为什么“真高兴”?

b、如果父亲是猎人的话,小鸟的命运是怎么样?

难道我仅仅高兴父亲一个人不是猎人吗?我还有更大的愿望,你知道吗?

1、出示田字格里要写的8个生字,仔细观察,说说哪个字我们要注意什么?

2、重点指导书写“喜、重”。

4、人教新课标二上:父亲和鸟教学设计

以“快活”为切入点,由点带线,由线及面,层层扣击文本。在父亲对鸟的一喜一忧两个层面上挥洒,铺设“父亲爱鸟,鸟亲父亲”的情感主线,立体多维地推进教学。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部分生字。在品读课文中理解“热腾腾、焐”等词语。

2、运用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感受小鸟的“快活”,进而体会“父亲”的爱鸟之心,从而激发学生的爱鸟情怀。

我今天也带了份礼物,那就好是“快活”

带上笑脸,快活地接受这份礼物吧。快活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听音乐:听出谁很快活?快活的音乐把快活的小鸟带入了我们的课堂。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与小鸟有关的课文。

四、初读课文,感知“快活”

1、带上快活的心情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有没有发现“快活”一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好几次。

找带有“快活”的句子,用“ ”划出来

知道谁很快活?板书鸟、父亲、树(画树)

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品味鸟的“快活”。赶快到课文中找找吧。

1、出示句子: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读一读,指什么时候鸟最快活?

朗读: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2、( )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读课文,在文中找答案,指名说说

3、体会鸟的“快活”: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1)自由读句子,你读懂了什么。

(2)在指名反馈中,相机引导理解“一群一群”、“焐”“热腾腾”等词意。

“一群一群”(能跟小伙伴一起过夜多么高兴啊!)

“焐”把你的感受带进句子中吧。

是啊,每当夜晚来临的时候,鸟儿门就会相互依偎在一起取暖,那么你觉得冷的时候,谁来焐过你?被人焐的感觉真温暖,那就用你的手去焐焐你的小伙伴。多么温馨的场面,你们的心里一定暖暖的吧。来,小伙伴一起读读这句,感受鸟儿那份暖意。

(3)朗读句子,读出鸟的“快活”。

快活的鸟儿们,现在已经天亮了,让我们快活地飞一飞吧。唱起来吧

5、挖掘“担心”,侧面体会父亲的爱鸟。

唱歌跳舞快活吗?在这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1)出示句子: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2)自由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随机教学生字“猎”和多音字“中”

你能感受到父亲说这话时的心情吗?(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不高,飞不快,容易被猎人打中,所以父亲很着急。)

(担心)请你带着这种心情读这句话。

我看到你脸上的表情了,你多么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啊!

此时,父亲的内心感受有很多很多,请你们带着自己体会到的感受,读一读。

(4)知道朗读父亲的担心、紧张。

小鸟什么时候快活,小什么时候有危险,这些都是谁知道的呀!父亲的心情随着小鸟的心情变化

出示: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1)比较指导朗读:分别用快活和担心的语气对比读父亲说的两个句子。

(2)语言训练:父亲为鸟的( )感到( )。

当小鸟快乐的时候,父亲就喜悦。当小鸟危险的时候,父亲就担心

此时,父亲和鸟就像什么一样?

此时,小鸟一定会更加快活。板书

你们说这样的父亲会成为猎人吗?

(课件出示)句子“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读最后一段,“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六、指导书写“味”和“夜”。

1、这节课要送你们两个字:

5、人教新课标二上:父亲和鸟教学设计

1、会认“蒙 喃 味 浓 腾 猎黎”7个生字,读准“喃”、“浓”的声母都是鼻音“n”;重点读准后鼻韵母的字“蒙、浓、腾,“蒙”是多音字。会写“并 夜 喜 重 味 轻刻 群”8个生字,指导喜”、“重”的横的排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练习用“快活”说句子。

识字,写字,从父亲和“我”的对话中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从小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用自己的方式记住他们。

2、课前搜集有关小鸟的图片和资料。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1、板书“鸟“,说起鸟,你想到哪些词语或者诗句?(百鸟争鸣,莺歌燕舞,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

2、看来,大家对鸟了解真不少,把你课外收集的有关小鸟的图片和资料互相交流展示给大家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爱鸟的故事-------《父亲和鸟》(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二.检查反馈,认读字词。

1、刚才的这些问题,答案在课文里,请大家赶快读读课文

要求:先自己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再把课后“我会认”里出现的字多读几遍。:你以为哪个句子生字比较多的,难读的,找出来画下来。

然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指读课文和生字。比一比,看谁读得准确

组内练习读课文,互帮互学认生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

3、指读课文,组织评议。

师:你以为哪个句子生字比较多的,难读的,找出来。

学生举例,师相机通过课件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如下:

a、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b、我只闻到浓浓的草水气味,没有闻到鸟的气味。

c、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师:谁能把这些句子读好?自由读一读,指名读,正音。

这些句子中藏着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现在生字宝宝从句子中走出来了,你们还认识它吗?

1、指名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读生字及词语,说说自己认识哪些生字,你会读哪些?个别读,哪些难认的?

2、以“小老师”方式重点突出:“喃”、“浓”的声母都是鼻音“n”;重点读准后鼻韵母的字“蒙、浓、腾,“蒙”字有几个读音等,提示特殊音节嗯的读法

3、这些生字,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记字的方法记住)

4、你喜欢文中哪些优美的词语?把你找的词语读一读。教师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

一片树林 一声鸟叫 一根树枝 一群小鸟 一只小鸟

雾蒙蒙的树林 浓浓的草木气味 热腾腾的羽毛很轻的话音 最快活的时刻 潮湿的翅膀

喃喃地说 奇怪地问 焐得热腾腾的

1、引导学生重点练习“我”和“父亲”的对话,(自读、教师示范读、同桌互读等)体会课文内容。

2、检查读书,请班里的百灵鸟读课文,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从阅读中你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1、观察生字,说说哪些生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如:可以将“并、喜、重、群”等字放大,让学生观察这些字当中横的写法。

2、放手让学生描红、临写,亲身感悟字的写法。

3、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喜”、“重”,观察比较:一个字中有多横时,这些横该如何排列。

4、学生书写作业展示,师生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1出示鸟鸣声,孩子们,优美的鸟叫声把我们带入了鸟的天堂,看,来了哪些小鸟?读小鸟带来的词语

2、鸟儿多可爱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出示课题(父亲和鸟),上节课初读了课文,如果把题目里的“和“换一个字,可换什么字呢?

请同学们读课文,再与同桌交流一下,说说理由?

二、以题切入,深入阅读。

1、同学读课文,交流想法。

2学情预设:同学们大致会认为:爱 护 等,师板书。(如:父亲爱鸟)

3小组合作学习:从课文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父亲是爱鸟的,把它画出来,在四人小组中议一议,为什么?

5、汇报并落实理解和朗读。

a、出示: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老师把它变换意思差不多的句子来读读吧)“喃喃”什么意思,你理解了吗?

变换:他小声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他轻声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他自言自语地说:“林子里有少鸟。”

b、“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嗯,还有鸟味。”父亲的话音很轻,生怕惊动了鸟。

师范读,生评议。指导朗读师归纳:父亲真是鸟的爱好者。

c、“有。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动手的理解“焐”,(我手很冷,你的脸让我焐一下好吗?用自己的手焐一下脸吧。)热腾腾的真舒服,指导用“热腾腾”这种abb形式的词来说一说。

d、父亲又说:“听,鸟要唱歌了。”我们刚坐下,鸟就唱了起来。

师归纳:父亲真是鸟的知音。领会“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 出示群鸟图课件、引导学生背诵“红领巾真好”第一节; )

师:是啊,此时在我们的眼里又多了一副生动的画面:小鸟们成群接队地站在指头上,面对初升的太阳尽情地歌唱,它们在空中时而盘旋,时而低飞,那么活泼,那么快活!

c、“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重。”

师归纳:父亲真是鸟的专家啦!

三、整合内容,说话训练。

1、从父亲刚才的言行中,我们了解了不少有关鸟的知识。谁能用上这个开头,说一说呢。

2。小组讨论合作试说。

1、师:你觉得父亲和鸟就像什么?这样的父亲会成为猎人吗?

2、“我”会成为猎人吗?从哪里看出?(出示句子:“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读一读)

3、师:因为父亲不是猎人而高兴,这就很好地说明了我也是个爱鸟的人。老师这里就有一个小朋友,也很爱鸟,可他的父亲却是猎人,因而这个小朋友恨死了他父亲的那把猎枪,写了一篇《爸爸,我恨死了你的猎枪》,我们来一起读读吧。

4、其实,保护环境,保护动物,保护鸟类现在已经成了全人类的心声,小朋友,让我们也为保护鸟类出一点力吧。老师已经发给小朋友一张鸟形的纸片,让我们在这上面写一些保护鸟类的标语口号吧!

5、读学生创作的标语口号。

孩子们,父亲经常来树林,和这些可爱的小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听懂了鸟语,理解了小鸟的喜怒哀乐,他就是鸟儿的知心朋友。让我们像父亲一样知鸟、爱鸟、与自然界的小动物和谐相处,做他们的朋友吧!

6、人教新课标二上:父亲和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父亲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课文围绕“环保”这一主题,教材新颖别致,贴近儿童生活,通过阅读故事,体会人和动物是朋友,要保护环境,关爱自然。

通过阅读,让孩子们透过语言文字,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懂得“人与动物是朋友”一起构筑和谐美好的世界。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3、主动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练习用“我会读”中的词语说句子。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从小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播放音乐《鸟叫》)孩子们,音乐好听吗?这美妙的音乐仿佛让你看到了什么?

2、是呀,这美妙的音乐把我们带进了鸟的天堂,此时,你会想起了哪些词语或诗句?

3、有一位父亲不仅知道这些,他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最快活,什么时候最容易面临危险呢!这样吧,我们就来听一篇课文《父亲和鸟》,轻轻地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范读)你都听到些什么?

二、学习课文3-8自然段,体会“父亲知鸟”

(一)、品读句子: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1、理解“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的意思。

这是一片美丽的树林,我和父亲从这片树林走过,他朝着树林……谁来读这个词。(生:望了又望)(师贴“望了又望”卡片),他还……(生:闻了又闻)(师贴闻了又闻卡片)。一起来……

师指着黑板上卡片,生齐读两词。师:这两个词中都有什么字?(又)

师:两个词都有“又”表示什么意思?(指名说)

说说这样的词语。(2-3人)

师:让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句子中去

(自由读、指名1人读(正确)、同桌互读)。

师:那父亲望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打开课本读第3-8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做记号。

师:你从哪里读到的?(你真会读书)

看见叶子在动,他知道了什么?我知道吗?

师:那父亲闻到了什么呢?

父亲说鸟的味道是一种怎样的味道?(热腾腾)贴、读、找、说abb的词

师:我闻到鸟味了吗?为什么只有父亲闻到鸟味?

再读这一句话。(指名3人、师评、齐读)

师:父亲应该很熟悉树林,为什么要望了又望,闻了又闻?说理由。(这是一个怎样的早晨?)

师:因为父亲喜欢树林,喜欢小鸟,所以他对树林望了又望,闻了又闻。让我们回到3-8自然段,把这种感觉连起来感受一下。(分角色读)

师:父亲的话刚说完,小鸟就唱了起来。(出示课件。)

师:小鸟的叫声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3人)

(4)父亲还知道什么?朗读课文,找出句子读一读,感受“鸟儿们快活”。

师;假如你们就是鸟儿,你们会怎么说?树林,你们为什么如此快活?鸟儿,你又为什么如此快活?

(5)为什么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父亲真不愧是个鸟类专家,那他为什么对鸟有如此超乎寻常的了解呢?(生答)

千言万语化为一个字,那就是——“爱”。

(三)、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爱鸟”

1、你还能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父亲对鸟的热爱?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

1、父亲不是猎人,我为什么如此高兴?

2、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他是鸟儿的朋友,一位爱鸟、知鸟、护鸟的人。让我们像父亲一样知鸟、爱鸟,与自然界的小动物和谐相处,做他们的朋友吧!”

1、用“快活”写句子。

2、抄写课后的词语 。

《父亲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的热爱。教学时,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我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形式反复地阅读课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的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7、人教新课标二上:父亲和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知课文内容。

3、会写“喜”“重”两个字。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1)身穿黑缎袍,尾巴像剪刀,冬天向南去,秋天回来早。

(2)一身白袍衣,两只红眼睛,是和平化身,人人都喜欢。

(1)一说起鸟,同学们会想到哪些词语或诗句呢?

(2)老师也收集了一首爱鸟的古诗,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3、有一位父亲不仅知道这些,他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最快活,什么时候最容易面临危险呢!这位父亲就在课文《父亲和鸟》中。

板书:父亲和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父亲和鸟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已经明确告诉我们,请打开书快速找一找吧。

2、学生汇报,老师出示句子: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

(2)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3、父亲是不是真的像作者说的那样爱鸟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拼读

(2)观察音节说发现了什么

(3)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抢读等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2)多种形式认读词语

(3)指名读三字词语,发现了什么?

(4)指名说aab 或 abb式的词语。

7、再一次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观察:这两个字里哪一种笔画较多?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这两个字?

4、学生书写,老师巡堂

8、人教新课标二上:骆驼和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背诵老牛的话,懂得对自己不能只看长处,对别人不能只看短处。

2、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续编故事。

3、在拓展阅读中积累词语,加深学生老牛所说的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背诵老牛的话,懂得对自己不能只看长处,对别人不能只看短处。

教学难点: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续编故事。

一、回忆内容,提出问题。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4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24、骆驼和羊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板书:高 矮)

3、骆驼和羊都想要用一件事情来证明自己所说的是对的,它们是怎样做的呢?快速读一读课文,找一找,找到答案后用正确的坐姿告诉我。

二、角色朗读,读中感悟。

(一)、进入角色,读出感悟——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师:骆驼心里想,羊啊羊,你等着瞧吧,我会让你相信个子高才好呢!于是它做了这样一件事——请看屏幕:课件(课文图一及课文第三自然段内容)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那感受到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树叶。

羊抬起前腿,扒在墙上,脖子伸得老长,还是吃不着。

2、师:谁想给大家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预设:如果学生不能体会到骆驼轻松吃到树叶的样子,就用比较读句子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 比较读句子。

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叶子。

你读出什么来了?或(听他读了这句话,你感觉到了什么?)

2)预设:设想学生朗读“羊吃草时费劲的样子”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1)羊抬起前腿,扒在墙上,脖子伸得老长,还是吃不着。(羊“抬、扒、伸”说明吃高处叶子时特别费劲。)

(2)羊抬起前腿,扒在墙上,脖子伸得老长,还是吃不着。(羊特别费力,可费了半天劲,就怎么也吃不着。)

3、指导读好骆驼的话:大家都来学着骆驼和羊的样子,做做动作再读一读,边读边想:如果你就是这头骆驼,看到羊这么费劲,心里怎么想?如果你就是这只羊,这时你会怎么想?

——预设:骆驼得意洋洋地想:看,我比你强吧!这样的美味你吃得着吗?还跟我比,哼!你比得过吗?认输吧!(读出骄傲的、洋洋得意的语气)

——预设: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才不服气呢!我会让你明白自己说的是错的!走着瞧!(不肯认输)

4、完整地欣赏这一段的视频,看一看、听一听,加深对骆驼和羊不同心情的体会。

5、师生合作配音,老师读第一句,男生读骆驼的表现,女生读羊的表现。

【设计意图】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读中感悟的基础,应是一个渐进的培养训练过程,在低年级尤其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本环节注重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朗读、感悟。老师通过“读课文、说感受,谈体会、找动词,赏视频、再读文”的形式,将直观的画面与形象的文字联系在一起,以“如果你就是这头骆驼”“ 如果你就是这只羊” 将学生置于课文情境之中,进入角色,体验骆驼、小羊的心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真情的朗读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视频配音,读出感悟——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师:羊是怎样证明矮比高好的呢?这段更精彩,想不想继续为这段配音?请同学们先自己练习读好这段,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互读互听,想办法练习读好。

——温馨提示:可以说说自己为什么这么读;也可以给同学提提建议;还可以向同学读得好的地方学习。

2、出示视频片段,以小组为单位请学生根据视频练习配音。

3、指名配音后按角色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说?你想表现出什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感悟课文,指导读好描写羊和骆驼表现的的句子。)

(出示课件)羊大模大样地走进园子去吃草。

骆驼跪下前腿,低下头往里钻,怎么也钻不进去。

——通过对“大模大样”一词的朗读和表演,指导读出羊动作的轻松、自如。引领学生体

会到羊傲慢,满不在乎的神态,使抽象的词语变得形象、直观。

4、学生分组合作配音,集体读第一句,女生读骆驼的表现,男生读羊的表现。

【设计意图】 第2至第3小节,由扶到放,在教学中,或引领学生进入角色,或以小组形式进行配音,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助解,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语言实践的目的。(三)、精读重点段,理解老牛的话,感悟道理。

1、师:看了骆驼吃树叶证明高比矮好,羊“摇了摇头,不肯认输。”看了羊钻门证明矮比高好,“骆驼也摇了摇头,不肯认输”,小组讨论:它们为什么比不出来输赢?

——预设:因为它们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但他们只看到自己的长处,没看到自己的短处。

2、老牛的想法和你们的想法不谋而合,快读读第四段,看看老牛是怎么说的。

第一层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老牛说:高有高的长处,矮有矮的长处;高有高的短处,矮有矮的短

处 。你们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

读一读,想一想,“长处”和 “短处”各是什么?骆驼和羊各有什么长处和“短处”?(板书“长处、短处)

第二层次:语言训练 练习表达,感悟道理。

1)想一想:骆驼和羊哪儿不对呢?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因为骆驼只看到自己的( ),没有看到自己的( ),所以认为长得高好。

因为羊没看到自己的( ),只看到自己的( ),所以认为长得矮好。

2)学生交流,说一说。

第三层次:背诵老牛的话,总结道理。

1)(出示课件)以填空的形式指导背诵老牛的话。

老牛说:高有高的( ),矮有矮的( );高有高的( ),矮

有矮的( );你们只看到自己的( ),看不到自己的( ),

2)总结——让我们一起记住老牛说的话,全面地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更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多向别人学习,这样才会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板书:取长补短)

【设计意图】 通过读书和理解老牛说的话,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并且此时的理解是围绕“长处”“短处”等词语展开的,使词语、句子和课文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四)、多有趣的小故事呀,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个故事有声有色的讲出来吧!

三、课文延伸,续编故事。

1、创设情境,语言激励:听了老牛的话后,骆驼和羊会有什么表现呢?接下来,请我们班的故事大王们开动脑筋,接着往下编这个故事好吗?咱们比一比,谁编的故事最吸引人。

2、启发引领,导明方向。

(出示课件)1)、听了老牛的话后,骆驼和羊会怎样说?怎样做?

2)、骆驼和羊通过这件事以后会接受什么教训?

3)、骆驼和羊又会遇到什么事,它们怎样做的?

3、自己思考、续编故事;

4、哪位故事大王想好了?请到前面讲一讲。(指导表达、讲评)

5、师:在同学们的努力下,“骆驼和羊”这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加有

123下一页教育意义了,真了不起,请同学们放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合作,把自己编好的故事写下来,好吗?写的时候要注意语句通顺、连贯,上下文要一致,还可以请一些好词好句来帮忙,写好后,我们一起来欣赏你续编故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续编故事,既加深了对文中道理的感悟,又练习了表达。与此同时,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说出、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的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所讲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阅读,升华感悟。

一天下午,小狗,小猫、小兔在森林里比耳朵。

小狗得意极了,它说:“我能听见三公里以外的声音。”小猫反驳道:“这没什么了不起的,我的耳朵能在黑夜里听到老鼠的叫声。” 就在它们争吵道自己的耳朵好时,又想到了另一个朋友——小兔,后来,它们一起问小兔:“小兔,你怎么不说说你自己的耳朵呀?”小兔说:“你们都有好耳朵,给自己带来了方便,我只有毛茸茸的耳朵让人剪掉去做手套、袜子。”听完小兔说的话,它们愣住了,恨不得找个地缝让自己钻进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东西要正视它的短处,吸取别人的长处,就会大有长进,而且要养成一个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的好习惯。如果是自己已经有过了的长处,别人也有,那也要吸取,这样,你的长处会更多也会更好。

小猫 听见三公里以外的声音

小兔 在黑夜里听到老鼠的叫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东西要正视它的(短处 ),吸取别人的(长处),就会大有(长进 ),而且要养成一个(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的好习惯。

丛林中,住着一只漂亮的鹿。

有一天,鹿口渴了,找到一个池塘,痛痛快快地喝起水来。池水清请的,像一面镜子。鹿忽然发现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这是我吗?”

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倒影也跟着摆动起来。他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多么漂亮!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子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忽然看见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这四条腿太纤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鹿开始抱怨起起自己的腿来。就在他没精打采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他机灵地支起耳朵。不错,正是脚步声。鹿猛一回头,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象自己逼近。

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从中蹦来蹦去,不一会儿,就把效能个猛的狮子甩在后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挡住了。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脚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在也没有追上。

鹿跑到一条小溪边,停下脚步,一边讲话,一边休息。他叹了叹气,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五、自我评价,畅谈收获:

今天我真高兴,因为我……

六、作业:给家长讲一讲骆驼和羊这个有趣的故事,并与家长一起分享你续编的故事。

9、人教新课标二上:纸船和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用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语文是复活学生感性的语文,是感悟言语、锤炼语感的语文,是感性和理性融合的语文。

1、在检查字词、感知内容的过程中,理解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2、通过体验友谊失而复得的悲喜情感,感受松鼠和小熊对友谊的珍惜和追求。

3、走进松鼠和小熊的心中,通过融情想象,萌发对纯真、美好友谊的向往之情。

一、词语开路,回顾感知

借助图形卡片联系课文语境,检查词语感知故事。

山顶 山脚 松果 小溪 折纸船 草莓 扎风筝 祝你幸福

2、复习理解的过程中,形成如下板书:

3、这真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故事,去读一读感受一下吧!

二、优化语境,融情感悟

1、过渡: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孩子们,你们是怎么想的?心里有什么感受呢?

2、感受难过:自从吵架之后,其实小熊和松鼠的心里都不好受。

小熊很难过。他还是每天扎一只风筝,但是不好意思把风筝放起来,就把风筝挂在高高的树枝上。松鼠也很难过。他还是每天折一只纸船。他也不好意思把纸船放进小溪,就把纸船放进了小溪。

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①过渡:此刻,松鼠和小熊的心里无比难受,无比伤心,他们是多么想念过去那段欢乐的时光啊!孩子们,认认真真地读一读课文3—5自然段,请你划出直接写小熊和松鼠快乐的句子。

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低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

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年,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

(很高兴,高兴极了,很快乐,开心得不得了……)

平时,你遇到什么事情会乐坏了?

故事里的小熊又是因为什么乐坏了?

(感知三个让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原因:收到纸船和风筝;收到松果和草莓;收到祝福的话。在此基础上进行练读,体会他们收到朋友礼物时的那份惊喜、激励和快乐,感受他们对友谊的真诚和追求。)

①一份小小的礼物,一句简短的祝福,代表着朋友的一份心、一片情。这份心意,这份关怀,就像阳光、像春风,带给我们温暖和快乐。可是现在,却因为一点点小事吵架而享受不到这份快乐了。一想到这些,小熊和松鼠能不难过吗?(再次练读语段1)

②配乐渲染(轻音乐《眼泪》):尽管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但是却隔不断他们内心的思念和牵挂,于是小熊扎起了风筝,松鼠折起了纸船。一天,二天……孩子们,难道他们仅仅是在做风筝和纸船吗?你们觉得纸船和风筝里还装进了什么?

③小小的纸船和风筝装满了他们的思念,他们的自责,他们的后悔,他们的等待,他们的希望。(再次朗读语段1)

5、引读课文10—11自然段,感受和好的快乐。

三、书写“幸福”,体验快乐

1、朋友之间的友谊是多么的珍贵,无论是找到了新朋友,还是朋友之间重归于好,都是一件多么快乐多么幸福的事。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用心写好“幸福”这两个字。

2、发下“幸福”卡,指导书写。

3、在《找朋友》的音乐声中,互赠卡片,诉说内心的祝福。

10、人教新课标二上:小鸟和牵牛花教学设计

《小鸟和牵牛花》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主要讲述了小鸟和它的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学生一读就能懂。所以我们大胆使用了一年级的学生。通过牵牛花主动帮助凤仙花、小草去陪小鸟,给他带来了快乐,使小鸟的病好多了。让学生们感受到邻居、朋友之间的关爱,懂得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道理。

我认为本篇课文主要体现“和美”这个主题,即和谐、美好。以“小鸟和他的邻居朋友相处的怎么样?”这个大主题引导学生学文。让“情”与“理”交融一体。于“理”,让学生明白小草、凤仙花都是生长在地上,不可能爬到树上。而牵牛花却可以利用自己的蔓往上爬,这是它们各自生长的特点。于“情”,注重对文本人文精神的开掘,依凭课文,引导学生感受到邻居朋友之间应该互帮互助和谐共处的美好品质。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我们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课文中3个生词,读准 “蔓儿”等儿化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3.了解牵牛花、凤仙花及小草等几种植物的生长特点,体会朋友之间互相关心的真挚感情,能主动关心身边的朋友。

4、挖掘和创造课文空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学设计及教学感悟。

1、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充分利用简笔画和音乐,使课堂充满情趣。

(1)用小鸟的叫声导入新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课题中的牵牛花学生不会写,老师用简笔画的方式,把学生带入了如诗如画的课堂。

(2)对于文中的主要人物:小草、榆树、凤仙花,用简笔画在黑板上,代替了板书,充满了儿童的情趣。

(3)音乐伴奏的情景剧表演渲染了课堂氛围,成为了本课的一个亮点。在《小小牵牛花》的歌声中结束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对牵牛花的感情进一步升华,使课堂回味无穷。

2、抓住重点段、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有八个自然段,为了使教学有重点,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取舍,抓住了第二段写小鸟生病,想找朋友玩,三四段的小鸟和凤仙花、小草的对话,第六段描写牵牛花奋力往上爬的段落,指导学生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到凤仙花、小草想帮助小鸟却无能为力,牵牛花实现了小鸟的愿望。为了使学生读好这些重点句段,我们在教学中多次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朗读。如:引导读小鸟对凤仙花说的话,用“小鸟,美丽的凤仙花姐姐就在榆树下面,赶快求求它吧”让学生用请求的语气读出小鸟的话;学习第六段,为了让学生体会牵牛花奋力往上爬的感受,创设了一系列情景,学生反复读这一句,对“爬呀爬呀”理解深刻。另外还用同桌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等方式,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3、降低难度,使问题简单化。

对二年级学生理解还是有难度的,所以我在设计教案时尽量使问题简单化。

如让学生回答: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年级学生没有这种归纳总结能力,我们就把课文主要内容设计成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填空掌握。

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蔓儿、缠、使劲、爬呀爬呀”这些词语。采用课件演示、画图、做动作的方式理解。如学习“缠”,老师在大榆树上画图演示什么是缠;理解“使劲”一词,学生做使劲的动作,在读这句话时做着动作读,学生读得很有感情。牵牛花的“蔓儿”用课件演示,直观形象。

学习第二段体会小鸟生病不想动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自己生病时的感受,由此迁移到小鸟的感受,为指导朗读奠定了情感基础。

文中的“牵牛花、小草、榆树、凤仙花”这几个主要人物用简笔画的方式画下来,使故事就像一幅画,更易于低年级学生理解。“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板书突出了的中心。

《小鸟和牵牛花》教学设计

1、认识课文中3个生词,读准 “蔓儿”等儿化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3、了解牵牛花、凤仙花及小草等几种植物的生长特点,体会朋友之间互相关心的真挚感情,能主动关心身边的朋友。

4、挖掘和创造课文空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小伙伴和大家一起上课,认真听,它是谁?(播放小鸟的叫声)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写它的名字。(板书:小鸟)

2、今天, 小鸟也带来了它的好朋友,瞧瞧它是谁?(边说边画简笔牵牛花)

3、它们俩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呢?(板书: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小鸟和牵牛花》。

二、初读课文,识字通文

1、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感人的故事?请小朋友把手中的课文读一遍!注意听清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1)师:生字都会认吗?老师来考考你(一人读一个)这是什么?

出示词语:鸟窝 榆树 凤仙花 一起喊出它们的名字

(2)大家读的这么好,小鸟也要来考考大家。它说:课文中有很多儿化音,小朋友们会读了吗?

出示:一点儿 玩儿 一会儿 蔓儿

谁来读第一个词?(一点儿)你是怎样读的?(儿不读,舌尖往上翘)

好,你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遍。(一点儿)

( 重点指导儿化音 “蔓儿”:出示榆树和牵牛花的图片,告之什么是“蔓儿”——看,这就是牵牛花的“蔓儿”,它一圈儿又一圈儿地缠在榆树上 ,像绳子一样的藤,就是蔓儿! 跟着老师再来读一遍。)你来,你。指名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植物。

1、生字宝宝又回到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吗? 我们来读读课文。刚才,你标了几个自然段?好,请八位小朋友,一人一段来读。其他小朋友认真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2、出示大屏幕上的填空!

小鸟( )了,它请( )和( )来陪它,可是它们都无能为力。最后,( )自告奋勇地爬上了榆树和小鸟做伴。小鸟的病马上好了。

(1)生个别说 (2)我们一起读一遍。

3、小朋友仔细看看,小鸟有哪些植物伙伴呢?

生说:小草、凤仙花、牵牛花、榆树。 师板画

1、研读第二小节 朗读指导

师 :小鸟和它的这些小伙伴住在同一个院子里, 过着快乐的日子。可是有一天,小鸟生病了,它病得很严重吗? (严重)

①出示第一句:有一天,小鸟病了,躺在窝里,一动也不能动。

那就请你来读读这句话! 个读

你生病时想不想动呀?那该怎样读这句话?

是呀,生病的滋味真难受。

师:还有一句也是说小鸟病得很严重,你能找到吗?

②随机出示第三句:可是他病了,一点儿力气也没有,怎么能飞下树来呢?

个读——(师:听出来了,小鸟确实病得一点儿力气也没有,我们一起来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吧)齐读

师:此时此刻病重的小鸟多可怜、痛苦啊, 他想,要是能跟小花、小草一起唱个歌, 跳个舞,该有多好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整段话,读出重病的小鸟心

123下一页中的强烈愿望。齐读

2、朗读对话指导3 小节

师:是呀,此时的小鸟多么想念它的朋友呀!于是,它费了好大的劲,从窝里伸出头来。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的第3 自然段,划出小鸟和凤仙花说的话。

(1)出示小鸟的话:“凤仙花姐姐,我病了,请你上来,跟我玩一会儿,好吗?”

师:谁来读读小鸟说的话?

引导语:小鸟,小鸟,美丽的凤仙花就在榆树下面,赶快来请求他吧。(个读)

我们一起来帮小鸟求求凤仙花姐姐吧。(齐读)

(2)师:而凤仙花听了,却红着脸说 (个读)

出示::“真对不起,我长在地上,不会爬树也不会飞,怎么能上你那儿玩儿呀!”

师:凤仙花为什么不答应小鸟的请求呀?她不是小鸟的好朋友吗?(生说)

师:(你真会读书,用课文里的知识来回答老师的问题。)那就请你来当当凤仙花读读吧!

师:“真对不起”, 多有礼貌啊! 你再来读(个读)

(3)师:老师现在就是那只得了重病的小鸟,你们来当我的好朋友凤仙花姐姐好吗? (出示对话图)

师:凤仙花想帮却帮不上忙, 小鸟想起了平日里和自己最要好的小草,他们又在说些什么呢?请小朋友同桌一起合作,一个当小鸟,一个当小草来读一读。

(1)、同桌分角色合作读对话。(出示对话图)

(2)、同桌朗读反馈 (2组)(相机评价)

(3)、师:我们一起合作读,我说叙述,女生当小鸟,男生当小草。出示

小鸟又对榆树下面的小草说:“小草弟弟,我病了,请你上来,跟我说一会儿话,好吗?”小草听见了,不好意思地说:“真对不起!我长在地上,没有翅膀没有脚,没法去陪你说话呀!”。

5、学习5——8自然段

(1)、师:看来,凤仙花和小草不是不关心小鸟,只是它们没有办法爬上去,都帮不了小鸟,这时,谁说话了?请小朋友们自由读5、6段,想一想:牵牛花是怎样爬上树去陪生病的小鸟的呢?

(2)、交流:牵牛花是怎样爬上树去陪生病的小鸟呢?

出示句子:牵牛花把自己的蔓儿缠在榆树上,使劲爬呀,爬呀。

一起读,怎样才是“缠” 呢? 师板画

-------从”使劲” 爬是怎样爬?(很着急、很吃力)

------“爬呀,爬呀”是一下子就爬上去了吗?让你感受到了时间怎么样?

那应该怎样读这句话呢?(杜涵)

从这几句话中你知道牵牛花爬得怎样?(很吃力、很辛苦、很不容易)

师:是啊,为了能早日爬到小鸟身边,(牵牛花读)……

尽管自己爬得很累很累,可是,一想到孤单寂寞的小鸟,(牵牛花读)……

牵牛花的脖子都爬酸了,脚也爬疼了,可是,当她看到自己离可怜的小鸟又近了几步,(牵牛花再读)……

再差几步就够到鸟窝了,牵牛花浑身充满了力量!( 再读……)

(4)、师:就这样,牵牛花爬了一天又一天,这一天,天刚蒙蒙亮,他终于爬到了鸟窝旁。吹起了小喇叭,小鸟醒来了,心里一高兴,病就——生接:好多了。牵牛花看见小鸟高兴的样子,它怎么做的呢?(指名读)

牵牛花看见小鸟高兴的样子,举起一个个小喇叭,吹得更带劲了:“嗒嘀嗒,

师:对呀,牵牛花在不歇息地吹,为什么吹的更带劲了?(生说)

小结:帮助了别人,自己也很快乐! 板书:

看到小鸟高兴的样子,你的心情怎样?再读。

让我们跟牵牛花一起吹起小喇叭吧!(齐读)

6、表演剧:《小鸟和牵牛花》

师:嗒嘀嗒,嗒嘀嗒,多动听的音乐,多美好的友情。大家想不想看看这个感人的故事呢?有请我们的小演员上场。

7、学到这里,你想对牵牛花说些什么吗?

8、让我们用一首儿歌来夸夸牵牛花。跟老师拍手念——起立加上动作念

小小牵牛花呀,使劲爬呀爬呀,缠在榆树上呀, 吹起小喇叭。吹得小鸟乐呀,吹得心里暖啊,嗒嘀嗒,嗒嘀嗒,嗒嘀嗒,嗒嘀嗒,吹得大家笑--哈--哈--!

1、故事我来讲:有了牵牛花的关心,小鸟的病很快就好啦,院子里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小朋友们课后一起往下编一编,好吗?

2、好了,孩子们,让我们在《 小小牵牛花》的歌曲声中带着你的爱心和微笑,下课吧。

本课教学,我主要引导学生读课文。初读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出示几个学生较难读准的儿化音,让学生以多种形式读。第六自然段生字较多,我就用大屏幕出示第六自然段,随文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学生学得较扎实。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些环节我引导得不是很到位,比如:指导学生读好小鸟生病的这段话时,学生并没有完全把自己融入到这个情景中,所以小鸟那种难过、痛苦的感觉也读得不是非常明显。在指导牵牛花为了去陪小鸟而使劲爬呀爬呀这个自然段时,虽然我预设了很多,但是我自己的情感还不够投入,没有达到预期的那种效果。

学生都有生病的时候,我以谈话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生病时的感受,这样学生就能理解小鸟生病时的心情。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就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好一、二自然段。

我由段到重点的句子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小鸟孤单、寂寞的心情怎么样?这样通过反复地读和各种形式情感体验,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小鸟生病时孤单、寂寞的心情,从而把句子读好。

“牵牛花”一段是的重点段,体会牵牛花的精神是本课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可是我执教这篇课文时学生没有课前预习,学生对文本不够熟练。于是,我让学生在自由朗读6、7、8自然段的同时,选用“蔓儿 缠 榆树”等词语说说牵牛花是怎样帮助小鸟的。但我觉得这还不够,于是又现场采访牵牛花,现在大家都是牵牛花,我想采访一下:牵牛花,牵牛花,榆树那么高,难道你不累吗?(生答)既然那么累,那你为什么还要使劲爬呀爬?学生说为了让小鸟早日康复,我再累也不怕。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牵牛花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精神。

本课教学给我的最大感触是学生的有感情朗读需要教师的不断的去引导,去示范,并踏踏实实的去强化练习。通过反思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最好的进步方法,它可以让我更快的成长,帮助我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11、人教新课标二上: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1.认识8个生字,正确、端正、整洁地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1.认识8个生字,正确、端正、整洁地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课,板书课题,谁来读课题?

2.我听见了,(教师指“筝”字)这个字他读得特别准确,他读的是几声?(学生齐答:轻声。)

3.谁知道它单独出现时读几声?(一声)请大家一起读。

4.教师小结:“筝”这个字单独出现时读一声,与“风”组成“风筝”时读轻声,请大家再来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读读课文了吧?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想办法认识它,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看课文下面带有拼音的生字,认读并说出文中词语。

2、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认读并组词。

3、出示带有生字词的语句,认读。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好玩的地方。(老师边板画边描述:那里有高高的山,清清的水,茂密的树林,绿绿的小草,还有美丽的花儿)这儿美吗?(学生齐答:美! )

听说松鼠和小熊就把家建在了这里,大家看,这就是他们的家,(出示教具,小熊和松鼠的家)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他们的家应该各建在哪里呢?

谁愿意上来把他们的家贴在合适的位置?

(引导学生以课本为依据,在相互交流中贴对房子的位置。)

2.学习第二至六自然段。

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他们却成了好朋友,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读读二至六自然段,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谁知道他们俩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引导学生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

(指板画)是什么和什么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学生回答,借机贴纸船和风筝)教师指板画总结,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是纸船和风筝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2)重点学习三、五自然段,体会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他们俩收到对方的礼物,可高兴了! 找出文中的两个自然段读一读。(出示三、五自然段。)

指导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读。(学生自己练习读。)

哪个词语直接写了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很高兴”“高兴极了”“很快乐”)那你能读好这一句吗?(指导朗读。)

是什么原因让它们这样高兴?

(小熊收到了可口的松果,松鼠收到了甜甜的草莓,能不高兴吗?)

看! 还有什么呢?(教师指祝福的话。)

还收到了对方的祝福。我们来读一读祝福的话。(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祝福的语气,体会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朗读第三、第五自然段。(指导学生用轻快的语气来读,读出高兴之情。)

(3)配乐朗读一至六自然段,体会友谊带来的快乐。

松鼠和小熊的友谊真让人羡慕,我们再在音乐声中分享一下友谊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我们来分工读一至六自然段。

(4)区别“漂”和“飘”。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发现了一个秘密, 它就藏在这两个句子中,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出示两个句子。)

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松鼠的家门口。

随着学生的交流,点击课件,将“漂”“飘”两个字变成红色。

小结:你看,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这个“漂”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上“漂”;而这个“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表示在风中飘。我们的汉字多奇妙啊,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汉字更多的秘密。

每天清晨,小小的纸船把亲切的问候带给小熊,每天傍晚,美丽的风筝给松鼠带来深深的祝福,他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见飘扬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见漂流的纸船了。

4.学习八、九自然段。

(1)同学们,假如你们是松鼠和小熊,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很难过)能告诉老师原因吗?

(2)让我们带着难过的心情读读这两个自然段。(齐读。)

(3)它们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可是我不明白,小熊和小松鼠为什么还是每天扎风筝,折纸船,这是怎么回事呢?

(预设:虽然我们吵架了,可是我们都还是想着对方,还想成为好朋友。)

5.学习第十、十一自然段。

噢,原来是这样啊! 虽然它们吵架了,但心里还都想着对方,还想和对方做朋友啊! 那结果怎样了呢?请大家自己读读第十、十一自然段。

结果怎样?(小熊和松鼠和好了。)

友谊失而复得,它们的心情一定很复杂,咱们能不能通过读把它们的心情表达出来?先自己试试。

(1)指名学生读第十自然段。大家评价。 (指导:“再也受不了了”,应该读出松鼠实在忍受不住,特别想和松鼠和好的心情。 “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应该读出松鼠很想和小熊和好,很急切很真诚的语气。)

(2)我相信大家都能把课文的11自然段有感情地读下来。(学生自由读第十一自然段)

(1)是啊,松鼠将所有的纸船都放进了小溪,一只只纸船载着他深深的情意顺流而下,小熊看到这么些纸船向他漂来,会怎样呢?

(预设:1,小熊看到这么纸船向他漂来,高兴地说:“太好了,我和松鼠又和好了。” 2,小熊看到这么纸船向他漂来,高兴得哭了。 3,小熊看到这么纸船向他漂来,连忙爬上树,把一只只风筝放到了空中,风筝上写着:“小松鼠,我非常想念你,天天盼着与你和好呢!”)

(2)同学们,学了这个故事,你想说点什么?

(预设:以后交朋友时要注意,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和朋友吵架;和朋友吵了架,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主动和朋友和好。)

1、重点指导:“祝、福”两个字都是示字旁;强调“抓”的右半部分的写法。

2、明确“扎”的两个读音,并分别组词。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l 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l 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l 理解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l 课文在叙事、写景中抒情的表现手法

冬季最令人高兴的莫过于下雪了,那飘扬着的雪花,凝聚着对大地的热爱,从无垠的

  师:关于西湖的,同学们能背诵多少?

  (生兴致勃勃背诵“孤山寺北贾亭西”,背诵“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和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点评:三言两语的导入,留下了悬念】

  师:请一位同学朗诵全文,同学们仔细听,粗步感知一下课文内容。

  (生陈熙之读,很有感情,师生简评。)

  师:再请一位同学读一遍。这次朗读的要求高了一点儿:这篇短文中啊,作者犯了一个颇严重的前后矛盾的错误,请你把它找出来。(生惊诧好奇)

  (一同学举手要求读,也还不错。)

  生:老师,我找出来了,文中开头是说“独往湖心亭”,应该是一个人,可是后文又出现了一个舟子在说话。

  生:还不仅有舟子呢,前文还说“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底是多少人啊,这几处都是矛盾的。

  师:同学们好敏锐!名篇名作怎么可以前后矛盾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和张岱商量一下让他改改?

  生:我建议先不急,等咱们深入钻研了课文再作定夺,说不定这其中另有奥妙呢!

  (大部分同学表示同意)

  师:来,我们一起来再齐诵一遍,这次要求更高了。文中啊有一个词语可以形象地概括出张岱的形象,请你找出来。

  (生齐读,老师适时多次幽默提醒:没有陈熙之读得好。学生会意,迅速主动调整。)

  生:老师,我找出来了,这个字是“痴”。

  (学生纷纷表示赞成,老师板书“痴”)

  【点评:三次朗读,次次要求不一样,抓矛盾是为下文留下伏笔,抓“痴”是抓全文切入点。三次朗读为学生深入入文本作了准备。】

  师:“痴”用通俗的话怎么讲啊?

  生:呆。反正就是行为举止不同常人。

  师:对,这个张岱啊,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呆人。大家再自由读两遍,咱们讨论一下,他哪些地方表现出特别的呆气了。

  (生自由朗读,讨论,纷纷举手。)

  生:“是夜更定”,他居然在凌晨的时候去看雪,真不可思议!

  生:还自称是一个人驾船去的,胆子可真大。(众笑)

  生:还不是一个普通的冬天的凌晨,是“大雪三日,西湖人鸟声俱绝”的时候去的。

  师:你把这句子有感情地,稍微夸张地读一遍。

  (生动情读,有意识地夸大处理了“大”字和“绝”字,师生颔首。)

  ; 师:想想,三天大雪之后的情景?

  师:什么声音都没有。

  师:用一个成语表达如何?

  生(想了想):万籁俱寂。

  师:这是从哪个感觉器官来描写的?

  师:能从其他角度来写吗?

  生:湖上白茫茫的一片,白得刺人的眼睛,人呵出的气,到空中马上就被凝固了,耳边是呼呼的风声,空气都是冰凉 的。

  师:想象得还可以。也能用一成语来表达吗?

  师:好。这样天寒地冻的天气里,你会在家干什么?

  生:缩在被窝里看书睡觉。

  生:喝热茶热咖啡聊天。

  师:可是张岱,居然在这样天寒地冻的天气里凌晨时分跑到湖上去看雪,你看他,是不是有些“怪异”啊?

  生:就是,痴人首先是行为痴。(众笑)

  师:妙!(板书:行痴)

  生:还有老师,你看张岱,他眼中的西湖雪景我觉得也挺异的。

  师:你有感情地读一遍,说说异在哪儿?

  (生读,还挺有感情。但是抓耳搔腮说不出来)

  师:来,咱们一起读这两句,细细体会一下。

  (生读,摇头晃脑的,有些韵味儿)

  生:这幅图嘛,反正就是觉得很不一样,一会儿大一会儿小的。(众笑)

  师:不着急,我来帮你。老师觉得呀,这一句问题也挺多的。你看“天与云与山与水”多拖沓啊,古人不是说要惜墨如金吗?一连用了四个“与”,我看一个都不用也行。

  师:为什么不行?你看我读。

  (师去掉四个“与”,很认真地读了)

  师:哪点不对,你得说服我。

  (大家仿佛表达不出来一样)

  师:那我们对比读一读。先去掉“与”读一遍,然后再把原文读一遍。

  (生对比读了一遍)

  生:哦,老师,我感觉出来了,这四个“与”并不多余,它让“天、云、山、水”四个景物融和在了一起,如果去掉,好像它们就有界限似的。

  生:四个“与”字就造成了一种天地苍茫的浩大气象。有这四个“与”,后文的“上下一白”才显得更有气势。

  师:好样的,有眼光!来,咱们读出天地苍茫的景象。

  (生拖长音调读,摇头晃脑,韵味儿十足)

  个地方,老师不解啊。你说文中那些量词怎么这么怪啊?明明应该是这样的嘛: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湖中人两三个而已。

  生:不好,显得好大哟!

  师:大有什么不好吗?看得更清楚有什么不好吗?

  生:前面的大和后面的小形成鲜明对比,这样才“异”嘛!(众笑)

  师:哼,不仅是量词有问题,我还觉得顺序也有问题呢,如果我来写就这样安排“湖上影子,惟舟中人两三个、余舟一艘、湖心亭一座、长堤一条”,你看,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清晰,符合人的心理要求嘛!

  生:不好,味道全没有了。

  生:好像作者要把自己融和进苍茫宇宙的那种味道。

  师(惊喜的):漂亮!咱们读读最后一句,把那个“而已”的味道读出来。

  (生反复读“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教师反复指导“而已”的读法)

  师:感觉到这“而已”的言外之意了吗?

  生:景啊,人啊,不过是这沧海一粟罢了,在苍茫天地中,他们都似有似无,“天人合一”了!

  (师生惊喜,热烈鼓掌)

  师:哦,这同学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痴人眼中有痴景,是因为有个“天人合一”,融入宇宙的愿望啊!(师板书“痴景”)

  【点评:一翻虚拟假设性的对话,一步步引导学生品味痴人之“痴景”,读得细腻读得丰满,读出了内涵读出了妙处。】

  生:老师,如此安静的环境,后文突然又写喝酒聊天什么的,是不是意境全破坏了?

  师:问得好。说不定这后边还藏着关于“痴人”的秘密呢!咱们先到对话中去找。来,请一同学读读“大喜”一句。

  (一生起,读得回肠荡气,神态语气俱佳)

  师:客说“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人”是哪种人,咱们用文言文说出来。

  生:湖中焉得有此雅兴之人。

  生:湖中焉得有此豪情之人。

  生:湖中此人,知音也!

  生:志同道合,三生有幸!(众笑)

  师:如果张岱要回答,用文言如何回答?

  生(抱拳):彼此彼此!(众大笑)

  生(抱拳鞠躬):幸会幸会!(众笑)

  师:是啊,酒逢知己千杯少啊,可是,老师有一疑问啊:饮酒之前不问姓氏,饮酒之后才问;问却避而不答姓氏,只说“是金陵人,客此”,然后不留地址,不留电话不留E-mail,这段奇遇,是不是张岱处理得太草率了。(众笑)

  生:应该是故意的吧。正如舟子所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文中三人都是痴人,何需留名,一留反而就俗了。

  生:我想起《还珠格格》中的一个细节,小燕子的哥哥才出现时,尔康他们问他姓名,他不答,只说“一箫一剑走天涯”。(众笑)

  师:这样看来,张岱追求的人

  生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啊?

  生:他不愿和人深交,他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

  生:他只愿融入自然中,和自然为友,而不愿进入世俗的生活。

  师:我们现在来看最初我们发现的那个矛盾,是张岱数不清楚人数吗?是张岱一不小心犯了一个可笑的错误吗?

  生:我懂了,根本就不是失误,根本就是因为他“眼中无人”,知音尚且不顾,何况舟子。(生鼓掌)

  师:那他的眼中只有什么呢?

  生:只有自己的心,只有自然,他是属于自然的。

  师:哦,同学们一点拨,老师懂了。世上居然有如此痴人,视世俗世界而不顾,一心要把自己融入自然之中。可是张岱笔下的自然如此清冷,如此浩大,如此孤独,这其中会不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

  舟子说他痴,他会辩解吗?

  生:舟子没有文化,不可能懂他。

  师:当时他会是怎样的表现?

  生:他一言不发,摇着头,脸上有一丝琢磨不透的微笑。

  生:他一脸端庄而严肃,眼睛如深潭般深邃。在又起的漫天大雪中凌寒独立,一言不发。(生鼓掌)

  师:此时此刻,他心里会说什么呢?

  师:开始上课时,老师说张岱心中有寒冰,同学们,找找这个迷,就在全文第一句第一个词语,还有注释一。

  (生急看,恍然大悟)

  生:他想:你怎知我心!大明已亡,我岂可因那繁华红尘忘记故国?

  生:他想:我无力改变这天下,那我就在这山水之间来度过余生罢。

  生: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张岱,绝不媚俗失节,一湖寒冰,就是我的志向。(生鼓掌)

  同学们,老师非常佩服你们。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透过痴行痴景触摸到了并且走进了张岱这位痴人之痴心。(生板书“痴心”)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古代文人啊,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他们在现实中透不过气来了,于是,他们只有在大自然中来伸一伸他们要被压垮了的腰杆,在大自然中来深深地呼吸一口干净的空气。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树是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他们不仅仅是寄情于山水,而且是寄情于阔大宁静清寒灵动之山水。他们在这片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归依,寻找心智的独一。同学们,正如那位同学所说,雪是其节,冰是其志,苍茫天地是其归宿,凝寒独立是其人格。让我们回顾大家非常熟悉的柳宗元的那首《江雪》。

  (师生齐诵《江雪》)

  师:同学们,孤舟一寒士,独品满湖冰。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一名诗,送给大家,你们再细细去品张岱之痴吧:

  (在动情的朗读中结束全文)

  【点评:巧设情景,让学生过了一把应用文言文的瘾。痕迹不露的引导、巧妙自然的回扣、水到渠成的点睛都让人感觉酣畅淋漓。】

  本文为张岱山水小品的代表作,文章以白描手法写景,与叙事结合,表现这个曾经的富家子弟和现时的明朝遗民的失落愁绪和雅趣。教学设计为在读熟的基础上,以“痴”为切口,了解、校正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达到落实重点;通过对“独”、“拉”的剖析,对照原文,评析插图,自己作画,以及“相关链接”,落实对白描手法的领悟及作者内心的把握,从而突破难点。拓展阅读的安排,以浅显问题引导学生对寄情山水或白描手法作品的感知。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揭题。布置初读:借文下注或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听范读,给读音特别的字注音(强[qiǎng]饮)。

  学生小声自由读;齐读。

  2、文中的“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谁?

  文中有人对张岱作出了评价,用的是哪个字?(痴)

  小组交流:哪些内容体现了张岱的“痴”。可用文言,也可用白话。

  课堂交流。师引导和评价:①用文言原文的,再用白话说一遍;反之亦然。②白话讲述时,有明显错误的,提出来,由别的学生发表见解。③形成“时间”、“行为”和“舟子评价”三个要点的板书。

  二、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这个被舟子说成“痴”相公的张岱,在更定游湖时,看到怎样的景色,遭遇怎样的事情。请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勾画。

  为什么会“人鸟声俱绝”?这个“俱”字是否可以不用,而成为文言文中常见的四字句:人鸟声绝?从哪个字中可以看出往日湖中常闻的人声、鸟声此时都没有了?此句的“绝”作何解?刚学过的《三峡》“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中的“绝”为何作“断”讲?

  “上下一白”中的“上下”具体指什么?根据文下注,“一”解释为什么?(全)

  请你依照“雾凇沆砀”、“上下一白”画一幅画,先打边框,那么,你会在框内画些什么?为什么这样处理?

  师读“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句;学生就有无准确反映文意,评文中插图。请再为“上下一白”补上“长堤、湖心亭、舟、舟中人”。巡视,择一较接近于“痕”、“点”、“芥”、“粒”者,请其分析如此处理的原因。请大家用一两个词语评此画的意境。

  “痕”字照应了句中哪个词?(“影子”)

  “点”、“芥”、“粒”按照怎样的顺序形容景物?“芥”,比“点”小、 比“粒”大,这个字该怎么理解,阅读“相关链接”:

  (1)本地常用语:细得像芥菜籽。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芥”: ①小草。○喻微小的。②芥菜。

  请讲出“余舟一芥”的理解。(理解为“像细草叶”。)

  请翻译“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句。

  (追求句子连贯。)

  “粒”比“芥”更小,舟中有没有作者,从哪里看出?(“与余舟一芥”)如此,余人与作者是面对面了,怎么会是“粒”?

  小结:神游身外,眼中装着的是一个冷寂、凄清的世界,包括这个世界里作者。

  更定湖心亭看雪,张岱约几个人同往?“独”字还让我们读到他怎样的心绪?(孤寂)

  如果在“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中加一个逗号,你怎么加?为什么?(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标签: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案,

  “拉余同饮”中的“拉”是谁的行为?金陵即现在的何处?他怎么会在杭州?(客此)不是亲朋故友,他为何要“拉余同饮”?(也是“痴”者,引张岱为知己)

  文中为何用“拉”而不用“邀”、“请”、“呼”等词,从中你看到了被邀同饮的张岱,起始应该是怎样的?他的拒绝仅仅是礼仪中客套吗?(清高)

  2、阅读“相关链接”:《自为墓志铭》节选,结合本文,就张岱性格和此时心境作出评价。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三、熟读成诵,拓展欣赏

  1、自由快速读,一口气读尽量多的文句。

  齐读课文,读出意味。

  (1)柳宗元《江雪》

  请你猜测政治家柳宗元此时的仕途命运。

  (2)《世说新语?王子遒雪夜访戴逵》

  王子遒的行为体现了晋朝士大夫的心态,请你用文中的八个字评述。

  (3)归有光《寒花葬志》

  《湖心亭看雪》以白描手法写山水、寄情思。归有光的作品里,你读到了白描手法又运用到什么对象上?归有光对婢子寒花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由整体感知再落实到段、句、词的理解,使学生能结合语境正确把握。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并背诵全文。

  2、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并了解白描手法。

  3、赏析作者独特的情感,了解其熔叙事、写景、抒情与一炉的特色。

  4、感受作者遗失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态度。

  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我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引导学生把握“白描”这一描写手法;分析作品写景、叙事、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

  说到西湖,大家一定会信手拈来很多诗文,今天我要考考大家(抢答):春天的西湖?夏天的?晴天雨天的?(分别为《钱塘湖春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饮湖上初晴后雨》)今天,我们再欣赏冬天的西湖。

  二、朗读,整体感知

  自由诵读,找出难读的字,疏通文意。

  生模仿,自选对手,PK朗读。

  1、既然是“湖心亭看雪”,作者看到怎样的雪景?

  (找出文中语言并赏析)

  --> “雾凇……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以景生,景以情存。先从大处落笔“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描写雪后西湖全景,营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接着,作者落笔眼前,写西湖近景。“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莽苍的大自然对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情绪。

  2、(多媒体显示两幅图)哪一幅更像张岱看到的西湖雪景?(一个素雅,一个浓墨重彩)

  (从直观视觉上感觉白描)

  引出白描(多媒体显示《天净沙.秋思》的插图即白描释义)。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方法。

  3、女生齐读第一段

  四、研读赏析,品味情感

  1、时间:看雪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更定时分。

  冬天的凌晨冷到什么程度? “湖中人鸟声俱绝”

  作者为何偏偏选择这个时间去赏雪?说明他怎样的志趣?

  -->追求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反映他超凡脱俗的雅趣。

  2、人物:作者是一个人去赏雪吗? 不是,还有舟子。

  为何用“独”呢?反映他怎样个性特点?

  -->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及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3、心情:一个人凌晨去看雪,心情会怎样?

  -->忧郁、惆怅,淡淡的哀愁(插入作者简介)

  张岱号陶庵,明末清初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寻梦,寻梦,过去的生活如在梦中,如在画中,飘然而逝,现而有隐,作者只靠“梦亿”来寻求心灵的慰藉)

  4、本文写于明亡之时,却为何用明号纪年?

  -->深深的故国情丝,淡淡的哀愁。

  5、本文不仅写了作者一个人夜晚去赏雪,第二段还记叙了什么?

  -->偶遇金陵人。

  作者为什么不把两个人名字写出来,而只是写“金陵人,客此”?

  A、作者也是客居此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B、金陵,南京,明朝开国定都南京,暗示他对故国的思念。

  男生齐读第二段,读出惊喜和淡淡的哀愁。

  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你认为柳宗元和张岱能成为精神上的朋友嘛?

  多媒体显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经过这堂课的学习,你应该理解作者的那份痴心了吧!

  用白描手法写一处景物或描写一个身边的同学。

  1.情感价值观:欣赏西湖雪后美景并理解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

  2.知识和技能:了解作者有关情况,积累文言词语,培养阅读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学习白描手法,理解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的写作特点。

  3.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特点,感受诗情画意,学习白描手法。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白描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古代文人往往志趣高雅,如刘禹锡,虽身居陋室,却“调素琴”、“阅金经”,不亦乐乎。陶渊明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实,现代人也可做一些雅事,寻找一些雅趣:比如春可踏青,夏可于乘凉之时数星星,秋可赏枫叶。请同学们建议一下,冬天有什么雅事可为呢?(看雪)

  雪景和月景等美好的景物都是“赏”的,为什么不是《湖心亭赏雪》呢?这个问题我们待会儿再来探讨。

  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湖心亭看雪。(板书课题)

  请问同学们:题中的“湖”指的是哪一个湖?(西湖)

  好,让我们向着西湖出发。我有一个想法:吟诵着与西湖有关的诗篇向着西湖去该是一件多么有诗意的事情啊。来,咱们来一个西湖诗赛:以小组为单位,背诵和西湖有关的诗篇,看哪个组背得最整齐、声音最嘹亮。由老师提示诗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沫总相宜。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我已经陶醉在历代文人墨客对西湖的吟唱之中,陶醉在同学们琅琅的书声里。说起西湖,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不可不读。请大家把课本翻开到205面,听老师朗读全文(配乐)。

  请学生自由读,再请学生齐读。

  1、找出不认识的字,老师正音。

  2、请大家结合课下注解读这篇短文,把难以疏通的字词加上记号。

  3、同桌之间把难以疏通的字词拿出来讨论、解决,做相关检测题。再请同学两两合作,一人读原文,一人翻译。

  3、整体感知:文章叙了一件什么事?(明确:赏雪。板书:叙雅事。)

  读通文意是学好一篇文言文的第一层次,读懂文旨是一个更高的层次。大家能完全读懂这篇文章吗?有没有什么疑惑?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本身是一种能力。咱们比一比,看谁独具慧眼,能发现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张岱,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明亡之后怀旧的伤感情绪。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老师也有两个问题想和同学们讨论讨论:

  1、文章结尾写道“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很显然,在舟子眼里,“痴”就是“傻不拉叽”的代名词,在你们眼里,觉不觉得张岱“痴”呢?为什么?

  根据学生发言的情况作提示:张岱“痴”的对象是什么?

  有言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此痴情于山水正说明张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仁人智士。超脱于世俗。

  反过来看舟子之见又是怎样一种见解?明确:愚人之见。俗人之见。

  在当时那个社会里,是和舟子持同样见解的人多呢,还是和张岱一样超脱的人多?从文中的哪一个字可看出来?(独)

  “独”字给我们一种似曾相识之感。它能让我们联想起哪些古诗文里的哪些句子?

  明确:《爱莲说》里有“陶渊明独爱菊”,又有“予独爱莲”。陶渊明、周敦颐都是一些不慕名利、不随流俗的高洁之士。在这一点上,张岱与他们堪称知音。

  2、文首“独往湖心亭看雪”与文尾“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否矛盾?

  明确:不矛盾。文首的“独”主要反映的是张岱心境的孤独,舟子乃一俗人,不可能与之产生心灵的沟通,孤独感由此而来。

  这样的张岱,渴望的正是与人心灵的沟通,到亭上巧遇两人,那两人大喜,张岱又何尝不是大喜?因此,“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句要读出惊喜之情。师范读。指名读。生齐读。“强饮三大白”后,才“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这正是应了白居易的名句“相识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

  3、你还认为作者是在“赏雪”吗?悟悟主旨: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湖中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遗世独立,高洁傲岸),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

  小结:在淡淡的叙事中,作者的情感已包含于其中。这是怎样一种超脱的情致啊。本文将叙事与抒情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板书:抒超脱情致)

  1、我想我们已经理解了张岱的情感世界,设想你即张岱,摇头晃脑读文章一遍,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在反复的聆听中,同学们最爱的是文中的哪一段文字?

  明确:写景的文字。(板书:绘奇景)

  一杯好茶需要慢慢地品,才能收获每一缕茶香,一段好文细细地品,才能体会每一个妙处。品一段好文可以通过刚才这种美读法,也可能运用想象画面法、比较揣摩法、背诵积累法。我们一起来运用这些方法“奇文共欣赏”。

  1、指名读,其它同学闭上眼睛联想画面。

  试用几个词形容一下你所想象到的画面。(明确:清新、淡雅、空阔。)

  2 把这段文字换为“惟长堤一道,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如何?为什么?此处的`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的“一”含义是否相同?

  明确:不同。原文极力表现大自然的空阔悠远,改后无法体现。此处的三个“一”极言物与人之小,“上下一白”的“一”极言大自然之大,两相比照,景致更为奇特。

  “粒”本是用来形容物的,此处用来形容人,有何妙处?

  明确:表明人与物合为一体,与大自然合为一体,正所谓“天人合一”。

  如果删去“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会怎样?

  明确:单调,了无生趣。景和人在此相映成趣。景堪称奇景。

  4、 如果让你根据这段文字画一幅画,你觉得画成中国的水墨画好还是西方的油画好?为什么?

  苏轼有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此刻的西湖是“浓妆”还是“淡抹”?

  5、这段文字的写法让你联想到哪些古诗文?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明确:《天净沙 秋思》、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共同点是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只抓主要特征去写。这种写作手法叫作白描。

  引申:白描可用于绘景,也可用于写人。写一个人的外貌时,无须长篇大论,只用寥寥数笔抓住他最本质的特征即可。如描绘鲁迅:矮而瘦小的个子。一根根竖起来的头发,一字型的胡须。

  请一生为模特,其它同学现场白描之。

  6、背诵竞赛 指名背 全班背

  在《红楼梦》里,贾宝玉和一群女孩子喜欢吟诗作赋,他们组织了一个诗社,定期聚在大观园里边喝酒边赛诗。今天咱们学习了这篇叙雅事、绘奇景、抒脱俗情臻的美文,也来热闹一回吧。咱们来一个击掌传花:花落谁手谁就得吟两句与雪有关的诗句,吟不出,罚唱与雪有关的歌……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分布式&数据结构与算法等25个专题技术点,都是小编在各个大厂总结出来的面试真题,已经有很多粉丝靠这份PDF拿下众多大厂的offer,今天在这里总结分享给到大家!

小编这篇分享篇幅可能有点长,观看的朋友可以先了解一下目录

  1. Java集合/泛型面试题

  2. 多线程&并发面试题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3、数组实例化有几种方式?

4、Java中各种数据默认值

5、Object类常用方法有那些?

6、java中是值传递引用传递?

8、构造方法能不能重写?能不能重载?

9、内部类与静态内部类的区别?

10、Static关键字有什么作用?

13、讲下java中的math类有那些常用方法?

14、Char类型能不能转成int类型?能不能转化成string类型,能不能转成double类型

16、Java中的包装类都是那些?

17、一个java类中包含那些内容?

18、那针对浮点型数据运算出现的误差的问题,你怎么解决?

19、面向对象的特征有哪些方面?

21、接口有什么特点?

22、抽象类和接口的区别?

24、普通类与抽象类有什么区别?

25、什么是接口?为什么需要接口?

26、接口有什么特点?

27、拷贝和浅拷贝的区别是什么?

31、用最有效率的方法算出2乘以8等于几?

33、接口是否可继承(extends)接口?抽象类是否可实现(implements)接口?抽象类是否可继承具体类(concreteclass)?

34、一个”.java”源文件中是否可以包含多个类(不是内部类)?有什么限制?

二、Java集合/泛型面试题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4、带集合参数的构造器

6、并发集合和普通集合如何区别?

8、集合类存放于 ,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前任突然抱你说四个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