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介绍一下你的家乡白鹭?

盛世华章展宏图,春风妙笔兴伟业。为反映近年来特别是市八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城乡日新月异的面貌、展现新时代广大干部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采,讲好新时代濮阳故事,凝聚新时代磅礴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市特举办“喜看家乡新变化”濮阳市征文大赛。这次大赛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濮阳日报社联合主办,自2022年4月21日起至2022年8月底止。这次征文大赛开展以来,市内外视濮阳为故乡或第二故乡的广大文学爱好者踊跃参加,他们用饱蘸深情的文字表达对濮阳的热爱之情,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现选登部分佳作以飨读者。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冬日。凌晨。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

繁星在沉睡的夜幕遗落下几抹淡淡的暗光,柔软、温和的河风,纯粹得沁人心脾。河水从梦中醒来,貌似在等待晨曦的垂青,仿佛殷勤地邀我沿小径前行去寻找乡愁浓郁的根。

一绺迎面的风,调皮地撩起发梢,但不影响我的目光投向风景的边际。逝水年华细斟酌,枕着家乡河水长大的我,不禁怀想童年的欢快生活:每每初春时节,温顺柔情的河光岛色折叠起伏的翠绿倒影,只要稍一留心,可窥见水中欢快游弋的银鱼。进入盛夏,在一场久违的大雨助力下,河水犹如脱缰的野马,拍岸击石、澎湃汹涌的雄姿,极尽张扬的个性,赐予人以一往无前的感染力。秋月下的河道浅滩,仿佛是一架扬琴,弹奏起婉转悠长的小夜曲,余音袅袅伴人假寐。隆冬的水面,不时腾起宛如炊烟的晨雾,抒发着对温馨的一往情深……

每次倚栏远望金堤河,我的心湖都不禁荡起层层涟漪,或者说是在翘首等待,等待最是让我魂牵梦萦的画面,再现童年时光。

很快,从不远处的半空滑下一只白鹭,引领一队貌似听到集合号令的人马,就那么有组织守纪律地踩着“一二一”的节奏,齐刷刷俯冲而下,稳稳地在河滩上着陆。它们或相偎而栖,或认真觅食,根本无心关注周围的人影,更不屑于计较究竟被多少双眼睛关注。如果预感到哪怕一点点危险降临,它们也会马上展开双翼一路腾空直上青天……在我的眼睛里,这数十只白鹭,活脱一个个刚刚出浴的白雪公主,或是一幅幅立体、彩色且不可复制的动感画卷。

我的记忆里清晰地深藏着第一次在金堤河见到白鹭的情形。牙牙学语时,我趔趄的脚步总会让母亲忧心忡忡:“快回屋去,不小心落水怎么了得?”对母亲每次不厌其烦的斥责,我不屑的表情往往集中在撅起的小嘴上:“妈……妈,我想……看……”后来,母亲察觉到我钟情的不是花木,而是那一只只戏水的白鹭,于是她不再刻意阻挠。只是,年幼的我把白鹭视为白鹅。对于家里的鹅只会撇开两蹼趾走跑、而河中的“同类”能够飞翔的问题,文化甚浅的母亲以“它们是野鹅”作答。当我在小伙伴面前津津乐道“我今天看到好多好多野鹅”时,大家险些笑岔了气,这让我既羞惭无颜又耿耿于怀。到了我能够在作业本上写字的年代,却因这颗“鹭”字的笔划繁多,让我屡次情绪忿懥。在不知戳断了多少支铅笔、忍受了多少手累臂酸的折磨后,直到歪歪斜斜斗笔划写出来时,我亢奋且骄傲地大喊:“我会写它的名字了!”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进入校门的我,往往对描写白鹭的诗句情有独钟,因此喜欢郭沫若的《白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润一方物。读了书的我渐知,白鹭是高尚、富贵、长寿、吉祥的益鸟;知晓白鹭对环境的要求很高,是环境质量的指标,系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指示物种。也就是说,它所选择的栖息地,一定是生态良好的世界。因无法减少对白鹭的钟爱,这种深埋于少年时期的情结,一直强化着我对家乡的美丽印象。

置身于金堤河这片生态湿地时,我欣赏着美丽的荷花池、芦苇荡、白沙滩,更透过天鹅、灰鹤、大鸨、白额雁等一只只精灵的缩影,看到濮阳儿女多年来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付出的努力,对美化、绿化、净化家园的做出的贡献……

碧波荡漾,花木婆娑;鱼贯鹭行,蜂飞蝶舞。我投向金堤河的注目礼,延展并洇润“白鹭情结”的主题与荣光,丝毫不怀疑每日朝夕与河光山色形影相随、笑纳白鹭漫舞的邀请该是何等的幸福和惬意!是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长久的发展重心,更是美丽乡村发展的方向。相信会有更多的白鹭在这里找到栖息的乐土!相信会有更多的老百姓生活在生机盎然的乐园中!他们每天欢快地写诗、作画、载歌载舞!

(来源:市委宣传部文艺科)

本来好诗意的一个标题,被那个什么牙獐,搞得一坨鸡屎坏了一缸酱菜!

今天,9月15日,这是一个专属于临安市民的日子。

天目山脚下,64万临安人共同过节。800万元“来临有礼消费券”,将在今天发出。

天目山的风从1500米高处吹下,苕溪的水带着文人骚客的墨香一路相随,浸润在陌上花开吴越文化中的临安城,幸福了千年。

从杭州西上杭徽高速,一直往西,大约30公里,就能到临安。

杭徽高速浙江段,起于留下,经过余杭,贯穿临安,止于浙皖交界的昱岭关。其往东,和杭州老城区内的天目山路、环城北路、艮山西路相接,继而通过刚新开通的钱塘快速路,通达钱塘江,形成了贯穿杭州市区的东西向快速廊道,俨然一条杭州城市中轴线,全长约170公里。

路,从来不仅仅是路而已。

这是一条世界级的景观廊道,一路串起西湖、西溪、黄山等多个世界著名旅游胜地,让苏轼笔下“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和徐霞客眼里“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不再彼此遥望,世界名湖、名山、名城集于一线。

这是一条让人为之着迷的生态大道,一路串起径山、青山湖、钱王陵、玲珑山、天目山、柳溪江、浙西大峡谷、清凉峰和大明山。

青山湖畔,有百亩水上森林。清凉峰上,层峦叠嶂,沟谷纵横。依山傍湖的杭徽高速,也被称为“江南最美的高速公路”。

这是杭州的一条科创大道,从杭徽高速青山湖出口下,穿过两个隧道,青山湖的一池碧水便映入眼帘。

2009年,青山湖畔开建一座科技新城,城以湖名。

枕山饮湖13年,青山湖科技城随着湖畔的参天水杉一路向上生长。至2021年底,科技城已经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5家,集聚36家科研院所。

中秋当天,临安区推出八条楼市新政,大专、本科、硕士、博士购房,能享受一次性5万—30万元的补贴。

新政背后,足见临安引才之切。

而今,矗立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西端的青山湖科技城,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这是杭州的一条文化大道,进入临安境内,就能遇见吴越文化、天目山文化、浙西民俗文化。

从吴越文化里,临安人学习敢为人先的精神。从钱王文化里,临安人养成胸怀天下的格局。

文化滋养下的临安,生得温润如玉。每年的炎夏,频频出现在临安街头的爱心冰柜,筑起临安城的又一道“最美风景线”。

美国101号公路全长约2400公里,是美国西边的一条南北向公路。沿途有壮美的海岸线外、红木树林、火山口湖和多个国家公园,风光无限。

公路因两旁汇聚众多高新企业和数百万科创人才,而成为世界闻名的科创走廊。沿线的谷歌、苹果、因特尔等互联网科技巨头,一直都是全球信息技术发展的领跑者。

美国101公路科创走廊中形成的冒险与试错精神,也引得无数创新创业人才乐意奔赴于此,以期大展拳脚。

对杭州来讲,杭徽高速或许就是“杭州的101公路”。

青山湖科技城正抓住杭州举全市之力建设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契机,一路驰骋。临安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正成为长三角乃至全球人才的竞技场。

这是一片置于青山碧水间的创业之地,湖畔已栽上梧桐树,正等凤凰来。

今天,让我们沿着杭徽高速公路,一路去临安,看看那里的产业、生态和文化,感受高速公路带来的速度、力量、发展和无限风景。

现在,从杭州市区往西,感觉一脚油门,便到了临安。

快速路、高速公路、地铁、高铁……不断规划、构建的交通网络,让临安越来越成为一个抬脚就能到的地方。

从市中心出发,沿着天目山路向西,在杭州西高速口驶入杭徽高速,大约一小时左右可以到达临安城区。

如果乘坐地铁,从杭州主城区出发,坐3号线或5号线至绿汀路站,换乘地铁16号线,到临安城区,也只需要一个小时多一点。

而未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去临安还会更加方便。

文一西路快速路将向西延伸

目前临安区内已有一条快速路——科技大道快速路,它一头连着临安城区,一头连接青山湖科技城,让两地之间有了一条不用等红绿灯的快速干道。

几年后,文一西路快速路将向西延伸,与科技大道快速路相接。

文一西路西延工程东起未来科技城内的金星二路,西至余杭区与临安区的交界处,全长约10.8公里,双向六车道,可连起科技大道快速路与文一西路,使科技大道快速路与杭州主城区的快速路网相接。

待文一西路西延工程建成通车后,从主城区出发,可以全程走快速路到达临安。从临安出发,也可一路走科技大道快速路、文一西路、文一路和德胜快速路,快速到达未来科技城、市中心、下沙和大江东等地,形成杭州东西向快速路中,最长的一条快速通道。

另外,已西延至中环的留石快速路,将继续向西延伸,与通往临安的道路相接,方便临安居民走快速路前往西站、大城北、临平等地。

将新建一条杭徽高速复线

根据已获批复的《杭州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年)》市域干线公路网规划图,在杭徽高速的北侧,将新建一条杭徽高速复线。

杭徽高速复线不长,东起杭州二绕,西至合肥至温州高速(杭州段),是一条服务于杭州城区往来青山湖科技城、临安城区的高速公路,可对车流量较大的杭徽高速起到分流的作用。

杭徽高速和杭徽高速复线,组成了临安提出的“两高四铁五通道”的中长期交通融杭发展之路中的“两高”。

临安区境内规划建设两座高铁站

一座是临安站 另一座是昌化站

地铁16号线开通后,临安居民已习惯于地铁出行,但如果想要乘坐地铁换乘高铁去外地,还是需要前往杭州中心城区的火车东站、城站以及即将投用的火车西站坐车,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高铁站,依然是很多临安居民的心愿。

《杭州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年)》显示,临安区境内未来将规划建设两座高铁站,一座是临安站,另一座是昌化站。

临安站位于青山湖科技城北部,服务于青山湖科技城、临安城区以及临安区东部区域的市民出行,规模不会大,为辅助客运火车站。从此坐高铁出发,可到达的城市可不少。

因为,两站都位于杭临绩高铁上。而杭临绩高铁是一条东连杭州城区,西至安徽绩溪的高铁,东端为西站,沪乍杭高铁也将接入,未来向东可通达嘉兴、上海等城市;西端为安徽绩溪,可与池黄、武安等高铁,构成杭州至武汉的高铁快速通道,通达武汉乃至西部的成都、重庆等城市;也可与昌景黄高铁相接,向南通达南昌、广州等城市。

杭临绩高铁已被纳入“十四五”规划建设项目,相信临安迈入“高铁时代”,不会太远。

一座拔地而起的科技城,一位留学青年的选择

青山湖,位于杭徽高速北侧,进入临安的第一站。

虽已入秋,但青山湖畔依然浓绿。

总要再过个把月,湖畔的红杉树才会深深浅浅的变色,数百亩浅红、深红、金红交织在一起,倒映在广阔而静谧的湖面,如同被打翻的调色盘,如梦如幻。

这个时候,青山湖也就迎来了一年里最美的时光。

有人说,杭州有三大湖,西湖、千岛湖,和青山湖。

西湖,璨在人文和自然相织相融;千岛湖,千岛风光,岛岛不同;而青山湖的美,从千年前的吴越走过来,一路披沥了岁月,竟孕育发展出了不一样的美。

这是一种秋虫蝉鸣之间混杂着机杼声天人交织的美;是春雨淅沥中竹笋破土而出和奋斗者奋发向上蓬勃喷涌的美;也是冬日幽静中孕育着来年新力量的沉思的美。

崒律空亭瞰钓矾,锦鳞游泳兴遄飞。

青山影撼洋洋势,碧沼光浮跃跃机。

这是清康熙36年,临安县令郭九会笔下的青山湖。

自古城邦多因河湖而兴,依水而建,才生得锦绣风华,杭州亦如是。

青山湖原来是一个潭,1958年,临安筑坝建水库,6年后,公山与姥山之间,破土动工而起一座堤坝,青山湖由此诞生。

2009年11月30日,风光旖旎的青山湖畔铲起第一锹土,那一日,杭州城西的阡陌之间,一座科技新城开建。城以湖为名,命名“青山湖科技城”。

积天目之水而成的青山湖,如同一块碧玉镶在苍翠群山之中,不同于其他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是守得生态而来的“绿色硅谷”,这片青山绿水,便是其最大的家底。

13年间,青山湖科技城已聚数千人才,集178家规上企业,跑进中国科技城前30。

7年的留学经历,让我走出中国看中国

上周,一个凉爽的上午,我们坐上了开往临安的地铁16号线,寻找青山湖畔,金黄色的水上森林。

车窗外掠过一座座青山和一栋栋楼宇之后,地铁在青山湖站停下。走出地铁,骑上一辆公共自行车,穿行在青山绿水间,十来分钟后就到了青山湖的“水上森林”。

夏日的热气尚未完全褪去,这里的水杉树郁郁葱葱。

在这里,我们遇到宋泽钰。

他就职的鸿雁电器,距青山湖仅4公里。对他来说,这咫尺之遥的湖景,是断不能错过的。即便是在工作日,也常常要在午休时,抽身来湖边走走。

“和同事组团去宝龙城吃过午饭后,就有可能会去狮山公园、滨河公园逛逛。到了周末,我也会带老婆到来湖边散散步,或者沿着青山湖绿道骑骑车。”来青山湖科技城4年,宋泽钰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27岁的宋泽钰是土生土长的临安人,曾赴英国留学7年,在伦敦大学学院本硕连读。毕业后,他拿下了伦敦一家企业的工作机会,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回来。

回国后,几番对比,宋泽钰把目光投向了青山湖科技城。

△宋泽钰在青山湖产业论坛上意气风发

“7年的留学经历,让我走出中国看中国,走出杭州看杭州。也正因为站在远方,才让你那个看清青山湖科技城的全貌,知道它的发展潜力。”对他来说,外出闯荡是为了见世面,家乡仍然是安身立命之所。

2009年以前,青山湖科技城所在之地还是一片荒地。春去秋来,一年又一年,在这片荒地上更换的,只不过是草木的枯荣。

在宋泽钰儿时的印象里,13年前的青山湖科技城,确实多是荒地,“高中时坐车路过,也只有万马创新园里的一栋高楼引人注目,没想到这些年发展得这么快,城里早已高楼林立。”

这位临安青年第一次觉得家乡发展得快,是在2017年。

那一年,临安区邀请在海外留学的临安籍学子参观青山湖科技城,他欣然前往。虽生在临安,长在青山湖畔,但如此近距离地走进青山湖科技城,还是第一次。

这种近距离,是溯其历史,观其发展,知其未来。

“深入了解后,觉得青山湖就像是镶嵌在长三角的一颗明珠。毕竟,这样兼具产业、生态、文化的科技新城,在全球都是少有的。”在宋泽钰看来,毗邻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的科技城,是置于绿水青山间的创业之地,是人才眼中最适合搞科研的生态新城。

今年4月,宋泽钰多了一个身份——青山湖科技城侨联秘书长,正在把青山湖介绍给更多的人。

2021年,青山湖科技城规上工业增加值

回国发展,宋泽钰下了很大的决心。如果青山湖科技城仅有绿水青山,显然并不足以令他心动。

为何将回国发展的第一站,选在青山湖科技城?其中的原因,他说得颇有诗意,“在这里,既有诗与远方,又有星辰大海。”

诗与远方,是于青山绿水间的诗意栖居,星辰大海,是在这片创业热土上看到的辽阔发展天地。

在他回国逐梦青山湖科技城的那一年,青山湖畔的杭叉集团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00.82亿元,这也是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第一家百亿级工业企业。

在城西科创大走廊上,青山湖科技城和未来科技城相邻,多年探索,兄弟俩都找准了自己的发展定位。

未来科技城深耕数字经济和生命健康领域,多年打拼,已经跻身“中国四大未来科技城”之列。

而作为“老大哥”的青山湖科技城,在协同、承接这位兄弟产业溢出的同时,也在错位发展,找准了城西科创大走廊制造业重点承接平台的定位,主攻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微电子、新材料等“硬科技”领域。

找准了方向,便一路驰骋。

2021年,青山湖科技城规上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创下了历年最好的成绩。

这一年的12月,杭州提出要举全市之力,将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成比肩“硅谷”的科创高地,身处大走廊西首的青山湖科技城,也由此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

嗅得青山湖科技城巨大发展潜力的,除了宋泽钰,还有四面八方的“金凤凰”们。

现在驱车进青山湖科技城,常常能见林立的科创大楼、创业广场。158家国家高新企业、36家科研院所、178家规上企业,梧桐树下,凤凰已聚。

这也让宋泽钰相信,当初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宋泽钰自小在临安锦城长大,常常和邻家的孩子结伴去附近的钱王陵园玩。

长大后,宋泽钰出国闯荡,又毅然选择回乡发展,除了挂念青山湖的红杉碧水,在他看来,“长大后,吴越文化和《钱氏家训》,也影响着临安人的立业之路。”

临安,吴越国王钱镠的出生地和归息地。对临安人来说,吴越文化的种子,是打小就埋在心里的。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他们在《钱氏家训》里,养成胸怀天下的大格局。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他们在《钱氏家训》里,学习拆繁解惑、处乱不惊的能力。

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曾说过,“我们钱氏家族代代克勤克俭,对子孙要求极严,或许是受祖先家训的影响。”

宋史专家李飞也曾直言,“吴越国文明,为临安区、为杭州市、为江浙,乃至为整个长三角的文明高度,都打下了很深的基础,所以称吴越国文化为宋韵之基,也是妥帖的。”

善于创新,是吴越文化的秉性,也是临安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驱动力。

在吴越文化浸润之下的青山湖科技城,潜移默化地生出了一个有人文情怀、更具文化底蕴的科技城,深邃、厚重,又有鲜活的生命力。

青山湖的青山碧水,让许多像宋泽钰这样的年轻人对这里情有独钟。

在他们看来,这里有发展新兴产业的基础,也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与美国硅谷有异曲同工之妙。

“来到青山湖科技城,看见满目碧绿就觉得很亲切。”这是一位从小生长在青山湖畔的杭州青年对故土的怀念。

当然,吴越文化也让人才和青山湖科技城之间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宋泽钰说,“城市和人在思想上有了共鸣之后,即便有一天离开青山湖科技城,他的根,也会扎在这里。”

1988年,杭州第一次提出“科技兴市”战略,从西湖时代到钱塘江时代,再到“大城西时代”,新时代的杭州,在丰富的自然生态和文化底蕴基础之上,又生出了蓬勃的科技创新生命力。

当下,杭州正在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这个大都市里,要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支点、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

一个产业繁荣、文化兴盛、生态丰富融合共生的城市,便是新时代的杭州气质。

产业、文化、生态,单拎出一科来比,青山湖科技城或许不能拔得头筹。但城西科创大走廊上的这位“老大哥”不偏科,是几个科技城中的三好学生。

翻开青山湖科技城2021年的经济年报,过去一年,青山湖科技城规上工业增加值首次破百亿,达到113.8亿元。和这个数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规模工业综合能耗,仅262735吨标煤。也就是说,其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仅为0.231吨标煤,和全省0.49的“标准线”相比,降低了一半以上。

有专家认为,青山湖科技城能代表“杭州下一站”。这并不是指它是“某一站”的延续,而是认可其发展潜力和有着杭州新时代气质的城市发展模式。

见一座城市向上生长的动力

夕阳已经西下,我们登上回程的地铁,没忍住,中途在青山湖科技城站下了车。

这里是青山湖科技城的核心区,站在车站的天桥上,可以看到科技大道快速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两旁的楼宇一路延展,天桥另一端的商业中心宝龙广场,传来阵阵的音乐声和烧烤香。

循着音乐声走去,商场的街区里,人头攒动。在青山湖科技城的夜市,又想起宋泽钰为我细数他在这4年来看到的变化。

万豪酒店在168米高的越秀星汇中心开业后,青山湖科技城有了国际品牌酒店;地铁16号线开通后,科技城融杭加快,回临更便捷;宝龙商业综合体落成后,筑就了“青山湖科技城CBD”;谱育科技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入驻后,为科技城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力。

在这一刻,你很难想象这是一座从农田走来的科技城。青山湖带给杭州的,不仅是绿水青山,更是一座城市向西拓展的野心和向上生长的动力。

依山傍水的青山湖科技城,是临安科技创新的主引擎。2021年,科技城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45亿元,占临安的一半以上。

青山湖之外,临安产业如何布局?

今年4月,临安区“六大产业园”破土开建。

这六兄弟,将成为临安今后三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推进落实“产业强区”战略的重要载体。

工创园位于青山湖科技城核心区滨河路北、大园路东侧,规划用地面积555亩,将引入微电子、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高附加值产业。

目前,杭州临安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廊湾智造实业公司杭州廊湾科创中心项目等首批4个项目已经落地。

产业园位于临安经济开发区区块大园路东侧,规划面积1818.6亩。聚焦集成电路、微电子、精密仪器、人工智能、半导体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等产业。

产业园规划总面积约2380亩,将以高端装备和新材料为主导,重点发展高附加值、高精技术的装备制造及新材料产业。

目前,杭叉集团科技园三期智能制造基地、青山湖智能化制造基地、嘀视科技公司研发和制造基地等4个项目已经进园。

产业园位于锦南新城玲珑九州街区块,将围绕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方向,聚集新制造、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产业,打造城市“西门户”。

产业园位于锦南新城天目医药港产业板块,将打造“两园一区”:天目医药港医药产业孵化园、生物医药产业小微园和天目医药港化工集聚区。

园区将重点发展创新生物药、高端医疗器械、健康服务等产业,打造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生命健康科创高地、全区百亿级生物医药产业的重点平台。

6、“鲲鹏”总部产业园

产业园拟建于滨湖新城长桥区块,计划培育、引进一批企业总部,打造楼宇经济新标杆、城市形象新地标。

山核桃和白墙黑瓦的民宿

“这块地我种了多少年的,就不行!”

“非粮化”整治,是“把生态还给乡村”的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在实际推进中阻力难免。

临安上庄村民张大妈,就直截了当地回绝过上门的工作人员——她的菜地虽只六七分,却正好在整治规划的中心。老支书孙贤超不得不亲自出马。

“搞清楚原因是最要紧的。”孙贤超找了大妈的儿子,摸清大妈的实际想法,“她不是靠这块地活,也不是跟村里过不去,就是觉得吃自己种的菜最放心,习惯了。”

有了这个数,孙贤超也有的放矢,跟规划人员研究后,在流转区外沿,为大妈和其他差不多想法的村民们,留出了一列集中统一的“种菜田”。眼看家门口就能把菜种了,村民们纷纷“松口”。

作为临安全区首批开展“非粮化”“非农化”整治的村社之一,上庄至今已沟通协调近300户农户,建成3000亩农田示范区,因地制宜地发展起生态高效农业。

而这还只是“临安设区又一年”里,“生态”两个字促成的众多实绩之一。

去岁尾声,杭州区划调整后临安召开的第一次党代会上,奋力推动共富、建设“吴越名城·幸福临安”,作为“今后五年和未来较长一段时期临安发展的战略目标”被正式提出。会上同步明确的是,这座“名城”之“名”,将不止是文化的“名”、科创的“名”,更是生态的“名”。

“设区又一年”,从传统生态治理,到绿色理念根植,再到多进程创新转化,临安想用实干证明的是,在这里,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不是空谈而已。

就生态论生态,想办法把山水治好护好,自然是一切的根基。

作为钱塘江和太湖两大流域的源头,临安治与护的焦点离不开“水”。

老临安贾伟庆眼里,苕溪就应该是临安最美的风景,因为少时记忆中,苕溪“水特别干净,一到夏天,我们都去那边玩,鱼虾捉都捉不完。”

工作后,贾伟庆还常去苕溪边荡荡,但荡得多了,哪怕有情感加持,他还是渐渐有点吃不消,“尤其夏天,水里一股说不出的味道,河两边也非常无序,走着走着,路都没了。当时就在想,什么时候苕溪才能回到从前?”

临安说干就干。前几年,从临西桥至望湖桥段的苕溪改造工程正式启动,贾伟庆正是项目推进的负责人,“当时经过多轮的研究论证,我们确定提升苕溪坝体在洪水期的防护能力,和枯水期的蓄水能力,就是把她治好的关键。”

在这个老临安的“较真”下,5座气盾坝相继建设完毕,去年底,分期实施的项目正式完工,苕溪的防洪蓄水能力上来了,水质跟着提升,苕溪绿道也和青山湖环湖绿道实现了贯通。

“现在河道已经是肉眼可见的清澈,连白鹭都飞回来了。”苕溪再度成为人们闲庭散步的“网红溪”,贾伟庆记忆里的美好,真的回来了。

而在此常抓不懈的治水历程中,临安也将“污水零直排”在“八小行业”中全力推进。

以城市社区为例,随着餐饮发展,地下排污系统的压力与日俱增,返水、返味是经常现象。所以在“污水零直排”的创建过程里,临安也辅以高机动性的清淤清畅,一些重点社区还跟排水公司联合成立了清畅先锋队,定期为社区居民解决难题。

不仅如此,为求釜底抽薪,面对老旧小区错接、私接、漏接、雨污混接的问题污水管网,临安更全面实施了“系统重构”,单去年,临安主城区旧改重构的污水管网就达到83公里,相当于在杭徽高速上,从留下到临安走上三趟。

在此基础上,去年起,临安又进一步深推美丽河湖建设,相继落实21条河道重点项目梳理。近期计划实施的里畈水库加高扩容工程,和明年年底将建成使用的双溪口水库,更将“以水之能”,满足下游6900多亩农田的灌溉。

清澈凉爽的溪流,是把山水治好护好的最有代表性的成果。四夺“大禹鼎”、绿色发展指数连续两年全省前三的成绩,则佐证了这里“一江清水出临安”的愿景成真。

那潺潺水声中,功臣山上的灯,明亮非常。

生态治理出实效的基础上,在深一步的进阶探索中,把绿色发展理念真正打进人心,也是临安的坚持。

“选择临安,因为它山美水美人美。”老家合肥的胡焕锦,已跟妻子定居临安十多年,“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所以对自然、山林天生亲近。在临安,发展的同时,山里、水里都还能保住一个好生态,就是让我留下来的最主要原因。这背后,我相信是理念使然,是人的精神在发挥关键作用。”

也正为了这份理念的传递与深植,三年前,胡焕锦索性考进了位于临安的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日复一日的深林驻扎、巡护守山,让他成长为了清凉峰千顷塘保护站站长。

“清凉峰作为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可以说是临安生态的试金石。这里的各种动植物加起来超过5000种,还保存着世界濒危物种、华南梅花鹿的最大野生种群。”

为守好这方净土上的生物多样性,让这座“活态博物馆”启发更多后继,临安在清凉峰建设了全省首个自然保护区生态警务室,并搭建起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站、保护点(哨卡)三级联动的防护网络。

每天早起,作为这个防护网中的一员,胡焕锦第一件事就是去巡查包括华南梅花鹿试验基地在内的核心区有无异常,结束后,再跟“站”友们组队展开全域巡护。“从山上动植物的一点一滴,到沿途游客环境卫生问题的劝导,每天山里转,任务是永远没有尽头的,但只要想着这座山发挥的作用,从来没有一个同事喊过苦。”

一群人的经年坚守,加上“野生动物保护月”“生物多样性保护日”这样的主题开放活动,现下,胡焕锦和同事们的工作越来越得到认可。

“跟早几年比,峰上禁区露营、偷盗动植物的现象已经基本没有了,游客的素质也明显提高,很少再见到在山里乱丢垃圾的人。大家对我们工作的配合、认可带来的,就是这里植被种类和覆盖率的再次提升,拿梅花鹿来说,数量已经从80多头,增长到了现在的300多头。”

据更大范围的统计,按照最新名录,临安域内的国家一级野生动物新增已达175%,国家二级野生动物增幅48.4%。

而以清凉峰这座“活态博物馆”的守护为代表,绿色理念的扎根,也已在临安全面深化。

以省级低碳试点县创建为抓手,这里全面开展“双碳”行动,推广可再生清洁能源;GEP与GDP相关联的评价机制探索中,产业绿色转型得以推进;垃圾分类、塑料污染全链条防治的推行,更营造起了绿色低碳的生活新风尚。

今年上半年,临安全区绿电发电量同比增长29.5%,全区规上工业等价能耗降幅4.8%、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7.9%等数据,是最客观的明证。

向“绿”发展,成为了临安的一种“精神共识”。

当治理取得实效、绿色成为共识,生态创新转化的齿轮也终于密合。这样的转化,首先验证于“三农”,直观推动了乡村振兴。

在岛石镇种了半辈子山核桃的倪有生就不曾想到,有一天自家的十多亩山核桃林里,能挣出“双份收入”。

眼下正是山核桃采摘收获的季节。作为临安特色主导农产品,说山核桃是产区农户的“生命树”都不为过。

然而但凡“大自然的馈赠”,内里也必有代价。近年来,过度种植和无序扩张,便让临安的山核桃林地土壤逐渐退化,水土流失问题显现。

倪有生虽说不清个中原由,但肉眼可见的减产,已让他的腰包实实在在地“憋”下去些。

作为中国山核桃之都,如何实现“山核桃林生态化改造”,为这项特色产业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筑基,成为临安亟需突破的瓶颈。研究后,这里开始推广“山核桃+珍贵树种”的多种混交模式——

山核桃林中,树与树间距大、树木本身也偏高,在空闲的位置,种植各种经济作物,一能让农户直接增收,二则能“以养固土”,有效改良土壤环境。

但面对这个“两全其美”的模式,倪有生起初是不太愿意的。

“种了几十年山核桃,要变总是有点心慌。”同样心情的农户不止他一个,“但再不想办法改善,要是以后山核桃真种不出来了怎么办?”硬着头皮,他只好试一试。

点头的农户越来越多,没多久,以浙江楠、浙江樟为代表的珍贵树种和油茶、木榧等经济作物,就套种在了漫山遍野的临安山核桃林间。

让倪有生惊喜的是,区里还请了来了农业技术专家,到村里做混交种植培训,种了一辈子地的他,又学到不少新东西。

现在,倪有生抬头看看十几米高的山核桃树,再低头看看脚下生机复苏的林地,想想3到5年后,这片混交林就能为他带来更胜从前的收益,嘴角就不自禁地弯上去。

据统计,截止目前,临安已建成“山核桃+珍贵树种”等多种混交模式示范基地30个,涉及面积3140亩。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中。

而农业领域的生态创新转化探索之外,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里,生态基底中的其他砥柱性举措,也在同步推进。

以开头围绕生态高效农业展开的“非粮化”“非农化”整治为例,截至今年6月,临安全区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面积已达4.04万亩,位居全市前列。

同样的转化命题下,在农业的基底上,提出聚焦绿色生态,“打造全域景区示范样板”的临安,为自己的创新加入了更多“经脉”,并以之立起了更挺阔的融杭发展。

刚刚过去的暑假,天目山镇月亮桥村的书记张卫荣就忙坏了,可不等他“喘上一口气”,中秋、国庆又到,这是他这两年来的常态。

月亮桥村位于西天目南麓,坐拥灵山秀水,是天目游的必经之地,村里常住人口852人,去年人均纯收入4万多元,走在了全区同级行政村的前列。而口袋富起来的背后,就是立足本村实际,做好生态转化的发展逻辑——

近年来,月亮桥村以村落景区建设为核心,汇聚乡贤、人才,组建了旅游发展公司负责“整村运营”。自此,月亮桥由脏乱差的小乡村,一跃而成景观靓丽、业态丰满的乡村游示范,去年全村共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村旅游发展公司赢利3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00多万元,村集体跟村民的腰包,都鼓了起来。

今年5月,在陈家区块,一幢白墙黑瓦的房子落成,这是月亮桥打造的“民宿学院”。“我们跟省文旅厅、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签订了培训合同。”张卫荣很是自豪,“接下来,我们会把民宿学院当作培训基地,把月亮桥的生态产业、转化模式传播出去,去帮更多的人。”

月亮桥的实际生态转化,在临安并非个例。通过市场化手段整合生态资源,在绿色的背景中植入新业态、培育新产业、激发新动能的乡村运营模式,让全区强运营的村落景区达到了18家,累计实现旅游收入7.1亿元,增加村民收入282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5198万元。

而通过生态转化的这些实绩,临安招引的相关业态项目已落地了102个。

规模化产生稳定性。目前,临安以乡村游为核心的全域景区示范样本打造稳扎稳打推进,径山阳坡、耕织新图、百丈探雪“新三景”规划先行,浙西大峡谷、柳溪江浙西三峡景区重建营业,清凉峰山地休闲度假发展省级试点复评高分通过,龙门秘境、红叶指南,上榜美丽乡村国际旅游体验点,“最美浙西天路”驿站配套和业态植入也加速完善。

这个大转化进程里,临安作为杭州第十区,融杭的步伐越来越清晰。

今年春夏以来,尽管面临着疫情等多重不利因素的挑战,去临安露营、漂流、亲子游,还是成为了杭州人度假休闲的一股新“杭儿风”——凭借生态转化的强势表现,临安实现了游客接待数逆势增长,中秋假期三天,全区单乡村游便已接待9.44万人次,同比增长36.75%,其中浙江省内游客占比85.58%,而省内游客当中,杭州本地游客又占比73.52%。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一方水土的治理、一种理念的传递、一套转化的逻辑,相互交融、生成闭环,织出了临安的“大变样”。而这个“事出生态”的大变样,也嵌入了“幸福临安”的叙事里,推动着临安迈向“共同富裕”。

“进入状态”的临安,凭借生态转化闭环,为自己设定的下一个目标是,争创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苕溪的水,滋养了千年的吴越文化,

滋养着世世代代的临安人

都市快报讯 今年夏天,临安迎来了首届吴越文化节,青山湖的山水前,一曲《吴越风》,重现了吴越国“满堂花醉三千客”的繁华盛景。

青山湖,苕溪上的一颗明珠,折射着吴越文化的光芒。苕溪流域,便是吴越文化的腹地。

太湖流域纵横交错的“江南水网”,哺育了江浙文化,千百年间,沧海桑田,在江浙沪、皖南、赣东北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吴越文化。

太湖最重要的上游水系苕溪,便是临安的母亲河。

苕溪绵延数百公里,流域面积多达4576平方公里,覆盖临安、余杭、德清、安吉、湖州等吴越文化腹地,主干流又分为东苕溪和西苕溪两大水系。

东苕溪和杭州联系最密切,主源在临安海拔1271米的天目山麓,一路蜿蜒而下,这条临安的母亲河经太湖源镇、临安主城区、青山湖街道,汇入青山水库,稍作停顿,再次流出,在余杭与中苕溪、北苕溪汇流,继续向北流入湖州境内,最终汇入太湖。

明朝余杭知县戴日强说苕溪:“天目万山之水,支派分合,会归于此溪。”

苕溪历来是文人骚客向往的游览归隐之地,刘长卿、苏轼、米芾、黄庭坚、杨万里、姜夔、胡仔等文人词客,都曾经游览或隐居,留下了诸多遗迹和名篇佳作。

至少有两大中国文化瑰宝,以苕溪为名。

北宋元祐年间,米芾从无锡去苕溪,作诗六首诗,写成《苕溪帖》,至今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南宋胡仔归隐苕溪,著《苕溪渔隐丛话》,是继阮阅《诗话总龟》的巨著。

治理苕水,从春秋到1964年的青山湖

人类千年,择水而居,苕溪在哺育一方文明、灌溉农田水利的同时,也曾水患重重。因为“天目万山之水”会合,而溪流狭小,遇到大雨,急流暴集,涌溃莫御,邑被其灾,冲激害及邻县。

苕溪治水的历史,始于春秋时期。

《山墟名》记载,胥塘由伍子胥开凿,是有文字记载的浙江省境内最早的人工运河。越国大夫范蠡则在西苕溪(长兴段)北岸西端挖了蠡塘。

岁久防弛,水患复至,所以此后不断地方官继承陈浑的治水事业,修复前迹,如唐代的归珧,宋代的杨时。

临安志史文献记载,南朝宋升明(公元478年)至上世纪末,境内较大水灾139次,平均11年一次。

1964年,历时6年建设的大型防洪工程临安青山水库建成,2.13亿立方米的总库容量可抵御百年一遇的洪灾,彻底遏制了苕溪中下游的水患,保障了临安和南苕溪下游百姓的安全。

今天的青山湖,不仅承载着临安及苕溪沿线居民千年治水的梦想,还凭借旖旎的风光、绝佳的生态,收获了“临安第一景”的美誉。

吴越文化传承千年,见证了春秋时期的吴越争霸、三国时期的东吴政权、南宋的宋韵文化、近现代的长三角发展。

五代十国的吴越国,承上启下,奠定了此后吴越文化的千年繁荣。

唐朝末年,吴越国王钱镠出生在临安功臣山下的一户贫寒人家。彼时门前的锦溪还是苕溪支流,钱镠就是饮苕溪水长大的。

875年,24岁的钱镠应募投军,随临安石镜都藩镇将领董昌平叛,屡立战功。895年董昌在越州自立为帝,建立大越罗平国。钱镠受朝廷之命讨伐,攻破越州,俘获董昌,获赐金书铁券,恕九死。

五代十国时期,钱镠被册封为吴越国王,建立吴越国。932年钱镠去世,终年81岁,葬于临安太庙山一带。贯休《献钱尚父》诗云:“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吴越国以杭州为都城,辖越州、湖州、苏州、福州等“一军(临安衣锦军)十三州”,共传三世72年。钱氏父子鼓励农耕、修筑水坝、推行外贸,把杭州建成“东南第一州”。

978年,北宋的大一统已是大势所趋,吴越国末代国王钱俶“纳土归宋”,百姓免遭战争之苦,保全了富饶的江浙吴越文化带。苏轼称赞说:“是以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鼓之声相闻,至于今不废,其有德于斯民甚厚。”

此后千年,江南富庶、文化繁荣,经久不息。

玄真子张志和,曾坐着一条小破船,沿苕溪到湖州,去见湖州刺史颜真卿。颜真卿说,你这破船太破了,换一条吧。

张志和说:“愿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

也是在颜真卿宴席上,张志和、陆羽、皎然等朋友,唱和渔父词二十五首,以张志和的诗最有名: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是一种雅致而随性的生活态度,是吴越文化中,平和、优雅、自然的一面。

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钓的是也许是鳜鱼,也许是《山海经》说的鮆鱼。苏东坡曾将张志和的句子化入自己的诗中,但将鳜鱼改成了鮆鱼:“还有江南风物否,桃花流水鮆鱼肥。”

明高濂《遵生八笺》说过鮆鱼的两种吃法:

“鮆鱼新出水者,治净,炭上十分炙干,收藏。一法:以鮆鱼去头尾,切作段,用油炙熟,每段用箬间,盛瓦罐内,泥封。

烧烤了慢慢吃,油煎泥封了慢慢吃。看来,是吴越间“长下饭”。

唐宝应二年(763)春,陆羽第二次来径山考察茶事,在苕溪的支流双溪将军山下,见岩脚有一池清泉,遂在此结茅,自称桑苎翁,闭关读书,植茶挹泉烹茶,“常扁舟往来山寺,随身惟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往往独行野中”,还曾到天目山考察,并记下临安的茶:“杭州临安、于潜二县,生上目山,与舒州同。”

在苕溪之畔,陆羽写成了三卷《茶经》的初稿。

这是一场无声的惊雷。茶。两腋生风的享受,走入凡尘。

饮茶历史悠久,而因为陆羽的《茶经》,茶遂风行天下,成为中国最日常最普及饮品,在居家休闲社交中必备。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唯有茶,是闲适的,独立的,讲究的,纯粹的,隐逸的,优雅的,审美的。

在吴越文化中,这是来自苕溪的独特贡献。

苕溪的水,滋养着世世代代的临安人

沿杭徽高速一路向西,你会遇见巅峰“吴越文化”——临安。这里不仅有全国最大的吴越国文化历史博物馆,还有吴越国的缔造者钱镠的归息地钱王陵园。

苕溪的水,滋养了吴越文化,而吴越文化,引领着灿若星辰的临安文化,包括天目山文化、浙西民俗文化、耕织文化……

杭徽高速进入临安,在“融杭桥头堡”青山湖街道,首先上的“文化开胃菜”是2000多年历史的洞霄宫。

洞霄宫始建于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为道教圣地,南宋时期规模达到鼎盛,

不仅有“三坛三殿三道院十八斋堂”,还有众多祠、堂、阁等,可纳数千人,曾作为皇帝行宫,高宗、孝宗、宁宗、理宗、度宗先后驻跸。

洞霄宫现为杭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内现存元同桥、会仙桥、大涤洞,尚可辨原放生池和大殿三贤祠等建筑遗迹。

继续向西,来到临安主城区的锦城街道,这里是吴越文化的“大本营”。

其中,占地面积25000㎡的临安博物馆是浙江博物馆界的顶流。它由中国首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设计艺术学院教授王澍领衔设计,艺术气息十足,馆内展陈着最丰富、最系统的“吴越文化”。

馆藏文物5000余件(套),馆内的国宝级文物数量占全省的六分之一,分别为青瓷褐彩云纹熏炉、青瓷褐彩云纹盖罂、青瓷褐彩云纹油灯,三件“国宝”均出自吴越国王钱镠的母亲水丘氏墓。

都说“读懂一座城,从博物馆开始”,临安博物馆展示着临安大地的上万年历史,着重讲述了吴越国的辉煌。在临安博物馆,你能“一眼万年”,一览吴越。

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

临安是吴越国王钱镠(852年~932年)的出生地和归息地,他“落叶归根”葬于太庙山,钱王陵园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陵园的钱王祠等祠堂,这里的木雕版画栩栩如生,展现了西陵大战、擒董昌、大战狼山江、疏浚西湖、筑捍海塘、纳土归宋、陌上花开、兴筑罗城这8个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钱氏三世五王的文治武功。

特别是钱王三扩杭州、筑捍海石塘、疏浚西湖,建设苏州、杭州城,开拓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景,奠定了浙江粮仓——杭嘉湖平原的坚实基础。

墓门一侧刻着532字的《钱氏家训》,激励着钱氏一族千年来的长兴不衰。

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规划面积1300亩左右。遗址公园沿“太庙山—塔山路—功臣山”轴线呈“哑铃状”构建,涉及钱王祠修缮、功臣寺遗址保护展示、净土寺遗址保护展示、塔山路商业街等。

目前,太庙山区块的钱王陵园已开园;拥有功臣寺、净土寺、净度寺三处吴越国时期寺院遗址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功臣塔的功臣山区块也即将完工;而塔山路区块的吴越风步行商业街区计划将在2025年底完成建设……

届时,这上千亩吴越国王陵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将成为临安山水园林特色的城市新地标,传承吴越文化的核心区块。

品吴越文化,不只有历史的厚重,也有时下的轻松,毗邻临安博物馆的“地道吴越”文化艺术中心就是这样的存在。

这是一座集临安非遗、临安民艺、非遗研学、休闲体验为一体的文化艺术中心,依山傍水,环境优雅。中心分文创展示区、民艺体验区、休闲娱乐区三大区块,诠释着别样的“吴越文化”。

这里有昌化鸡血石雕、天目漆器、天目盏等90余种临安非遗手工艺作品,以及全国数百种非遗手工艺作品。可体验体验篆刻、拓印、造纸术、活字印刷等传统手工艺制作,还有整墙的书籍可阅读、网红水泥咖啡可品尝。

杭徽高速北侧的天目山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的美誉,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历史悠久宗教文化高地,形成了独特的天目山文化。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天目山是道、佛、儒等文化融于一体的名山。早在东汉年间,道教大宗张道陵在此出生并修炼;佛教历史也有1600余年,鼎盛时期全山有寺院庵堂50余座,僧侣千余人,始建于1665年的禅源寺至今客流不断;李白、白居易、苏轼等文人墨客都曾上天目山游览并留下优美的诗篇。

据统计,自晋唐至明清多达900余位诗人在临安留下4200余首(篇)诗词,其中许多诗词的主角是天目山。“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便是苏轼在天目山下的神来之笔。

1939年,周恩来在禅源寺百子堂作团结抗日演讲,又赋予了天目山“民族大义”的文化内涵。

沿杭徽高速继续往西,来到了临安中部的於潜镇,这里有2100多年的建县史,还有项“世界第一”。

於潜是“世界第一部农业科普画册”《耕织图》的诞生地。早在南宋,当时的於潜县令楼璹深入田间,绘制了《耕织图》呈献给宋高宗,生动绘制的浸种、耕、插秧、灌溉等农耕和浴蚕、择茧、练丝、成衣等纺织场景,深得皇室推崇,引发了《耕织图》热。

《耕织图》是艺术瑰宝,对后世普及农业生产知识、推广耕作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影响深远。今天的於潜,继续传承着耕织文化,“耕织图”村落景区精彩亮相,着力建设“天目叠翠·耕织原乡”共同富裕示范带、“耕织原乡”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

於潜以西是临安顶级美食天目暖锅的发源地。

据《临安县志》记载:临安於潜西北部和昌化地区喜置火锅(也就是“暖锅”)于桌上,边煮边吃,美味倍加。这也是“天目暖锅”的雏形,发展至今,天目暖锅已有几十种口味,食材均取自天目山区域。

其中,以昭明笋干老鸭暖锅、大明天子猪蹄暖锅、浮玉烟霞春笋暖锅等为首的“十大暖锅”最受欢迎,形成临安的美食文化IP,如今在临安城区各大“天目暖锅”旗舰店、品牌店都能吃到。

杭徽高速在临安西部迎来又一次文化狂欢:昌化、河桥和湍口三座“千年古镇”别具韵味。

昌化传承着国石文化。昌化鸡血石是中国“四大国石”之一,发现与开采有1000多年历史,昌化鸡血石雕技艺独特,也是中华石雕一绝。

鸡血石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雕艺人们经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昌化鸡血石较为独特的巧雕风格。巧用材质的不同色、纹、形,巧施技法使雕刻作品更加生动逼真。

目前,昌化建有昌化国石印象馆和8300印文化体验馆,展示昌化石魅力的同时,还传递着仁、义、礼、智、立信、用信、守信的印信文化。

浙西民俗文化凝聚着临安西部人民千百年来的智慧,岛石镇株川村的石板屋文化、清凉峰镇杨溪村的忠孝文化等特色文化百花齐放,在两昌地区广泛流传,其中以湍口镇最甚。

八山环绕,四水汇流的湍口温泉小镇有着“异域风情”,神兽花灯、红毛狮子、湍口烫画、洪岭馒头节、三联索面节等多达25项的省市区级非遗,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文化体验。

特别是逢年过节,小镇上的非遗悉数登场,人们载歌载舞,浓郁的浙西民俗风情,比城里过节还热闹。

此外,在临安3126.8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还蕴藏着许多特色文化,如板桥镇上田村的书法文化和“十八般武艺”、潜川镇外伍村的越剧文化……

这些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临安人。

今天的临安,在“吴越文化”领衔、各色文化补充下,人们勤勉、质朴、团结。就拿刚过去的夏天来说,临安城区无人值守的“爱心冰柜”暖人心,引来上亿名网友的围观;村里的“无人西瓜摊”自取自付,俨然 “路不拾遗”的大同世界。

  作者:记者 林建安 王斐帆 黄煜轩 钟松君 通讯员 程永伟 林祥玉 王绍纯 阮鑫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眼中的白鹭作文4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