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平安消费金融正常营业吗?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的爆发和蔓延对于各国政治、经济、民生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影响。即将结束的第一季度,国内经历了从春节开始的全民居家“战”疫,给本应处于高峰的餐饮、出行、购物等消费场景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打击,随着逐步复产复工,虽然国内情况在逐步好转,但是短期内疫情对于消费金融行业的影响还会持续。

2020年相对于03年“非典”期间,全国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比已经超过一半,经过17年的发展,高铁、航空网络比2003年覆盖大大提高。而在新冠肺炎影响的第一季度,由于疫情爆发正值春节假期,因此对于餐饮、住宿、旅游、交通的打击将比“非典”时期更大。根据交通部的数据,2020年春运全国交通系统累计发送旅客同比下降50%。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月份中国近7成左右的酒店都停止营业,餐饮行业消费同比下降超过九成。

疫情对消费金融行业的冲击

要分析疫情对消费金融行业的冲击,首先来看看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国内消费金融行业的现状。

消费金融意味着提前消费或信用消费,本质是借贷,主要形式为消费贷款,场景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近十年来,国内的消费信贷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8.9万亿翻了4.6倍成长到2019年的41.1万亿。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智研咨询整理

在消费借贷增长驱动下,除银行外,各类消费金融公司也在稳步成长。银行对应的消费模式以信用卡为主,汽车贷、消费贷为辅。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对应的商业模式以消费贷和现金贷为主。头部电商平台和部分新兴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对应的商业模式相对多样,以商品分期、账单分期为主,包括消费贷、信用卡代偿等。此外,众多不具备牌照的金融科技公司大多以导流、助贷的形式参与到消费金融业务中。

消费金融客户群体则呈现典型的二八特征,头部20%的优质客户,主要集中在收入稳定,信用良好的公务员、白领等群体。同时由于银行依托于央行的征信系统和强大的资金储备,通过各大银行的信用卡发行,这部分群体大部分被银行吸纳,通过信用卡借贷的金额占整个市场的80%。

而消费金融公司主要的目标客群集中在剩下80%的长尾客户,这部分客户呈现分散特征,使用程度与收入负相关。消费信贷人群占比依次为工人、商业服务业人员、自雇个体人员、学生和职场新人等。

疫情期间,线下实体消费受到严重冲击,和线下结合的部分线上消费场景也整体萎靡,加上企业停工停产导致部分蓝领消费者暂时丧失收入来源,疫情对消费金融行业来说,影响的人群和消费金融公司的客群重合更大,因此对于消费金融公司的冲击会比银行更大。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增量需求减少、获客成本提升、存量业务逾期贷款增加、风控难度加大几个方面。

消费金融公司典型渠道模式:

目前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获客渠道以“线上+线下”为主,随着疫情对线下业务的影响,刚需型消费大部分会由线下向线上迁移,同时线下的营销活动和进件也会逐步向线上化转型,各大渠道和同业竞争会进一步加剧,获客成本提升。

同时,由于疫情对返工的影响,贷后管理和催收等依赖大量人工审核和线下推进的业务会受到相当大的负面影响。而贷后受到影响,就意味着贷前、贷中都会受到影响,同时部分暂时缺失还款能力的客户借机躲避债务,推升存量业务逾期率和不良率。

从风控角度来看,不良率和逾期率的攀升,必然导致消费金融公司对客户进件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批及准入,风控压力和需求进一步提升。

消费金融公司如何应对挑战

短期内,各大消费金融公司都面临着不小的压力,长期来看,随着国内疫情的控制和好转,消费市场的复苏和报复性成长能量不容小觑。没有一个寒冬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所以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而言,如何在“寒冬”之中“深挖洞、广积粮”,积极通过数据化建设降本增效,为“春暖花开”做好准备,显得尤为重要。

建立一整套前端体系,通过关键指标监控(比如说累计放款、贷款余额、进件量等规模相关指标)以及客户、产品、业绩、风控指标分析,进行业务关键数据分析(比如通过客户画像、通过不同产品的放款收益情况),发挥数据价值,找到大环境影响下企业业绩的增长点。然后再通过科技监控,对于关键指标的阈值预警,进度监控和任务的下发、上报审批等措施来进行压力输出,形成企业数据应用的闭环。

通过业务总览,全面掌握公司经营情况

以某消费金融公司为例,其主要关注规模、放款、定价、资产质量几大指标。

规模和放款模块通过对平台合作、自由线上、自由产品三大类别的规模余额、放款金额、放款笔数展示,可以让公司人员对目前的规模和放款指标一目了然,同时通过同环比和趋势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疫情对规模增量和放贷压力的影响。

定价模块通过展现所有产品以及平台合作、自由线上、自由产品三大类别的平均利率,结合上年平均利率和利率浮动趋势,可以分析出客户对于利率以及渠道的敏感程度。对于疫情期间客户普遍还款压力增大,增量客源不足的情况,可以通过优惠措施降低利率,提升规模和放款金额。

资产质量模块通过对逾期金额、逾期率和不良金额、不良率的趋势分析,可以对疫情对于公司逾期风险进行监控。

加强线上业务客户分析,增强获客能力

消费金融公司的长尾客户群体基数大、特征分散,非常适用于大数据的聚类或者RFM模型分析,对客户群体的性别、年龄、婚姻等属性情况建立标签,对客户申请贷款金额的区间也进行了分析。基于标签建立客户画像,给后期产品运营和精准营销提供数据支撑,也给新产品开发提供决策依据。比如在疫情期间分析发现,大学生群体的贷款需求降低,而年龄在25~30岁的中低学历未婚男青年贷款需求升高,那近期的产品设计也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倾斜,提高客户转化率和成交量。

通过消费金融业务监控,优化渠道转化和费效比

通过实时监控,及时发现经营问题

实时监控通过实时数据刷新,监控全公司各渠道消费金融业务的当前合作、自有、线上等产品的实时放款情况;赛马场排名可以看到前五名的消费贷产品和前五名的分支机构;24小时放款金额监控可以用来预测单日放款峰值和趋势;中间部分的放款明细实时滚动,显示当前申请、受理、放款、拒绝的实时情况,便于业务人员监控实时数据,及时发现问题。

通过资产质量监控,加强风控管理能力

疫情期间,风控压力增大,通过监控面板数据可以对各项产品的资产质量进行监控。对于疫情带来的逾期风险,各个类别产品的M1、M2、M3逾期金额的占比和数值都可以通过下放的期长分布图看到。资产质量模块有近一年按月汇总的规模走势和正常类占比走势,紧接着标签围绕饼图分解逾期金额、逾期率和不良金额、不良率。风险分类模块中采用二维表形式分析了五级不良金额和占比,右侧配合后四类不良的按月汇总的走势。从多维度展示目前资产风险管理整体情况。

建设顶层一整套数据分析平台体系,离不开底层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的建设。

整体数据分析结构,基于对客户信息、产品信息、合作机构信息等维度表以及客户申请、借据、合同、放款等事实表的落地,建立数据集市层分析模型,并且依托分析模型,进一步建立分析指标和不同的分析主题,帮助消费金融公司搭建整体数据分析平台。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于全球国家和国内消费金融行业来说,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存,谁能率先破局,逆势发展,就能在这场“战”疫中,占得先机。

如今新冠疫情发生后,企业数字化趋势更加明显,更需要用到这些。相关厂商——帆软公司,推出“春雷计划”助力企业高效复产!免费提供:①13个抗疫场景填报模板;②8大行业数据化复产解决方案;③90天全功能免费使用;④“疫”线客户关怀方案(价值百万,限量)。免费试用链接:

中国江苏网3月13日无锡讯 无锡工行梁溪吴桥支行严格落实上级行及监管部门的有关要求,紧紧围绕“以金融消费者为中心助力疫情防控”的主题,积极开展特殊时期消费者权益保护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金融消费者维权教育宣传活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金融服务工作,持续为广大客户提供放心、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为助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受到了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

一、有序安排,措施到位,为客户提供放心的服务环境。该行严格按照公示的营业时间正常对外服务,在营业厅门口醒目位置张贴“防疫期间告客户书”“请配戴口罩入内”和“营业场所已消毒”等标识。大堂经理能温馨提示到店客户需佩戴口罩进入公共场所,同时对所有到店客户逐一进行体温检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劝阻并做相应记录。另外,该行能合理控制进店客户流量,设置客户等候区域,防止客户过度集中,引导客户遵守文明安全的“一米线”规定,为客户提供放心的金融服务环境。

二、严格消毒,防疫到位,为客户提供安全的健康保障。该行从保护消费者权益角度出发,提高营业网点和自助设备的卫生消毒频次,认真做好消毒管理。该行严格执行一日五次消毒制度,每天定时全方位对柜台窗口、ATM自助区域、服务大厅等关键场所进行消毒,对大厅智能终端、自助机具设备、柜面评价器、门把手等关键部位使用卫生湿巾进行消毒,确保客户安全使用。另外,该行在营业大厅和ATM自助区放置免洗抗菌洗手液、抽取式纸面巾等防护品供客户免费使用,使广大客户的健康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三、广泛宣传,服务到位,为客户提供便捷的线上服务。该行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和线上服务功能,提倡客户通过个人手机银行、企业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非接触方式办理业务,减少人员流动及聚集,保证金融服务平稳有序。该行员工通过微信朋友圈转发电子银行等自助渠道的业务操作流程。大堂经理现场演示引导客户下载工行“三融”产品APP,优先选择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渠道,足不出户即可享受24小时全天候金融服务。理财经理通过微信朋友圈转发理财、基金、保险等重点产品的宣传海报,方便客户自行选择,线上购买。

四、存单补息,信誉到位,为客户提供延续的服务质量。该行积极践行国有大行的社会责任,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对于疫情期间不能及时到网点转存存单的客户,该行严格按照上级行《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个人客户纸质定期存单到期自动延期服务的通知》要求,通过短信以及电话等方式及时通知相关客户,对该类存款客户及时采取补息政策,为客户认真办理相应的存单补息账务处理,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蔡锡军)

自疫情爆发以来,金融服务市场受到一定冲击。但在此冲击下,用户流量开始逐渐有意识的往线上迁移,金融科技优势得以凸显,加快行业数字化升级。随着疫情影响力逐渐减退,金融服务行业应如何从此次挑战中汲取经验,使其成为驱动行业进化的新动力?且面对疫情后的经济活动反弹该如何应对?
易观分析针对银行、保险、证券、第三方支付、消费金融五个热门金融服务领域进行研究,对疫情之后,行业应当抓住的机会点进行预判,与企业一同“战疫”,共克时艰。
2020年1月,受春节假期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影响,个人客户金融需求相对减少,使用银行类应用频次降低,手机银行服务应用行业活跃用户环比有所下降。易观千帆数据显示,手机银行服务应用行业活跃用户规模为29975万户,环比下降1.1%,预计后期会逐步回升

2019年1月-2020年1月手机银行服务应用行业活跃用户规模

顺应政策要求,手机银行成为银行业重要“战疫”阵地之一。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银保监会发文要求金融机构加强全国范围特别是疫情严重地区的线上服务,引导企业和居民通过互联网、手机APP等线上方式办理金融业务。作为零售银行线上服务主阵地的手机银行,成为重要的金融“战疫”阵地之一。各行手机银行纷纷通过提升线上服务能力、开通捐款绿色通道、上线疫情动态、创新疫情专属金融产品、拓展民生场景等措施共抗疫情。
疫情期间,各行手机银行既保障用户正常的金融需求,还提供了多种疫情相关金融、生活类服务,根据易观千帆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后手机银行活跃用户有所回升。


易观分析认为,疫情为手机银行未来发展带来如下机遇:
疫情进一步提升手机银行渗透率,手机银行重要性日益凸显。手机银行作为银行服务零售客户的主渠道,此次疫情将加速银行数字化进程,进一步提升手机银行渗透率,零售客户更多地使用手机银行来办理金融业务,进一步促进手机银行的普及和功能服务的完善。手机银行战略重要性日益凸显,银行零售业务竞争全面进入APP时代。
手机银行加强线上营销,注重数字化获客及用户经营。手机银行获客渠道中,传统的代发渠道和网点渠道在下滑,疫情期间线下网点获客更是有限。因此,部分手机银行通过外部引流链接、二维码等,引导银行员工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等线上营销方式向客户宣传推广手机银行及其重点服务。易观分析认为,数字化获客对银行至关重要,通过微信生态流量裂变营销,可以是各行手机银行的发力方向。手机银行APP已成为银行零售金融业务最重要的线上运营平台,要逐步提高数字化获客及数字化用户经营能力。
推动场景获客及引流,开放为手机银行发展打开广阔空间。疫情导致的“宅生活”推动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生鲜电商等需求大幅增长,很多手机银行纷纷拓展与疫情相关的民生场景,推动场景获客及引流。未来,手机银行将持续推进跨界合作共建场景生态,秉持开放银行理念,手机银行通过快速接入、开放输出模式触达更多非持卡用户,赋能手机银行注册用户数继续增长,但非持卡用户向持卡用户的转化、活跃用户的长期稳定增长仍需要银行不断提升运营能力、提高场景使用率、提升用户粘性。
金融科技持续赋能手机银行发展,更加个性化及智能化。此次疫情期间,各行手机银行可以持续为用户提供无接触式线上化、数字化金融服务,是银行打造数字化渠道及科技赋能的结果。易观分析认为,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为用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产品及服务,是金融科技驱动下手机银行发展方向。另外,5G时代银行有些业务流程有望重塑,如远程开户放开、亲核亲见规定适度放开等,线下网点如何重塑核心职能将成为创新方向,而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将承载更多功能。
易观千帆数据显示,保险服务领域近一年来总体上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今年1月总活跃用户达4071.5万,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保险线上化服务能力越来越重要,此次疫情短期内一方面暴露出了原有的线下接触式保险营销存在的短板,另一方面也启示行业快速提升自身数字化能力、解决需求导向下的产品创新、关注场景生态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性,从此次疫情的影响来看保险行业在疫情结束后可能存在如下机会:
险企可以重点聚焦解决健康险的产品创新和营销。新冠疫情提升了居民健康风险意识,会进一步激发健康保障需求,推动健康险进一步提升。以2003年非典为例,2003年非典疫情稳定后,健康险连续出现100%-300%的增长,当年二季度整个行业健康险业务同比增长221.4%,这种短期内居民健康保障意识的提升对险企来讲是一个发展健康险创新、营销的重要机会。
强化自身的数字化能力,注重线上用户运营,提升保险产品与在线场景的适配度新冠疫情使得原有的依托代理人线下接触式营销变得困难,而线上购买保险虽成为部分居民的无奈之选,但在一定程度上启示居民,保险是可以在线上购买的,与当年非典时期不同的是,当前互联网保险业务已经初具规模,这次险情进一步推动了保险交易习惯的改变,原有的部分保险产品对线上适应度需要提升,因此也会促使供给端创新。
关注人身险与大健康产业的融合。疫情中暴露出了公共医疗资源和医疗基础设施的不足的问题,建设较为适合的新的医疗健康生态对大健康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例如,线上问诊服务、线上医疗资源供应服务等。人身险能够融合进大健康产业生态创新、迭代之中,才能与具体的医疗健康场景间构成相对完善的闭环。
保险科技的重要性凸显,企业更应及早布局保险科技。疫情影响下更会促进保险行业线上化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加速,这可能助推保险科技地位提升。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技术,引入到保险营销、核保、理赔等各个环节中提升服务效率,变得至关重要。
需要关注保险代理人队伍的修复与服务模式创新。本次疫情使得保险公司的代理人业务开展和稳定性受到巨大影响,也使行业意识到依托代理人接触式营销的模式存在的弊端。因此疫情结束后修复保险代理人团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可以针对保险代理人接触式营销的服务模式也需要进一步创新,为保险代理人提供线上营销工具,优化、提升保险代理人营销水平和营销效率。
易观千帆数据显示,1月因股市休市叠加疫情延迟开市,证券类应用活跃用户规模小幅下滑,但市场整体活力仍在,股市成交量稳步提升。整体来看,证券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小,但线上线下运营方式和行业发展会出现一定变化,后疫情时代,证券行业存在如下机会:
为应对线下业务爆发做充足准备。受监管影响,证券行业有些业务必须要线下办理,例如开通创业板或者开通融资融券业务,而且大部分券商的线下营销人员超过万人,网点营业部覆盖全国。在停摆一个月后,叠加证券市场行情火爆,线下营销意愿强烈,促进移动端活跃用户规模二次增长。
券商迎**纪业务、承销和保荐业务双重机会点。疫情后,A股上市企业会增多,疫情期间,因为不能审批发行上市,A股IPO进程受阻,有的企业都是在自家门前敲钟。企业开工后,监管层对经济融资扶持力度加大,叠加金融供给侧改革,股市融资额会大幅度增长。近期证监会放宽了再融资门槛,可以预想,不管是IPO,还是定增、债券,A股融资额将大幅度增加,为券商承销和保荐业务提供较好的发展机会,同时行情火爆会拉动经济业务的进一步增长。
券商自营APP用户争夺战将进一步加剧,提升自身数字用户运营能力亟待解决。疫情后,随着移动端用户规模的进一步增长,提升自有APP用户规模、形成自身相对稳定的客户基础对维持长期经济业务的稳定并带动数字化财富管理业务至关重要。数字化财富管理已成为券商争相布局的战略方向。因此券商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数字用户能力以应对即将到来的相对激烈的用户争夺战。
2020年2月第三方支付市场月度活跃用户规模将下降。从用户活跃的角度来看,由于疫情爆发是在除夕之后,很多居民和商户已经完成了过年期间物品的采买。因此,整个1月,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月度活跃用户人数依然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是,随着疫情在春节期间正式爆发,居民在线下购物、娱乐、餐饮等方面的消费大量减少,与此同时,居民的线上买菜、买药等相关的支付需求开始增加。易观预计,2020年2月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月度活跃用户人数会呈现出增速下滑或下跌的态势。
困难当中同样蕴含着机会,对于第三方支付行业来说,疫情也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带来了如下机会:
1、 线上交易爆发。疫情使得人员流动降到冰点,许多线下交易将变相成为线上交易,利好电商、网络服务、在线游戏、娱乐、短视频等相关行业。

根据易观千帆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抖音短视频,快手,爱奇艺,腾讯欢乐麻将,作业帮等多个在线视频、游戏、教育APP的用户日活均出现了明显攀升。用户日活的增加相对应的会提高付费用户的数量,从而带动线上支付交易量的增长。
2、无人零售、自助收银有机会。由阿里巴巴参与搭建的火神山医院无人零售店近期成为关注焦点。疫情影响下,“无接触”成为了新的需求。无人零售、自助收银在此期间会有新的机会,这段时间一旦用户习惯养成,商家看到了新理念、新设备带来的利益,会有新的爆发机会。
3、刷脸支付思考“无脸”的不可替代性。疫情对支付行业的明显影响,除了支付流水的异动,还有戴口罩带来的刷脸支付不可用。这是一次对刷脸支付服务商的大考,同样也是对刷脸支付技术的考验,如何在功能、服务能力上进行丰富,即使在不能刷脸时,终端也能商户收银台上具有不可替代性。
面对这样的机会,第三方支付公司也需要进行如下的准备,从而使自己可以更好的抓住机会
  • 抓住线上场景爆发的机会,尽快与在线教育、短视频、电商等行业的场景达成合作,进行场景布局。

  • 加大无人零售、自助收银等相关软硬件设备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充分抓住疫情带来的机会。

  • 考虑对现有的刷脸支付技术进行升级。

2019年4月-2020年1月中国消费金融市场活跃用户规模

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极大的限制了居民的外出活动和消费。疫情的爆发不仅对线下餐饮、娱乐、教育、出行等诸多消费场景造成了较大影响,同时也影响到了春节后大量企业的正常开工。
作为与线上线下消费场景息息相关的行业,随着居民消费的快速收缩和很多消费者对未来收入不确定性的增加,加上1月本身是电商行业的淡季,很多人对于消费金融产品的需求和关注度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根据易观千帆数据显示,2020年1月整个消费金融行业的月度活跃用户规模相较12月下滑了1.6%。
困难当中同样蕴含着机会,对于消费金融行业来说,疫情也为消费金融行业带来了如下机会:
1、线上场景爆发:随着疫情的到来,线下教育机构、医疗机构、手机店等大量线下门店停业,此部分流量短期内几乎全部消失,这也使得消费金融从业者在疫情期间纷纷开始通过线上流量渠道进行获客。
2、金融科技重要性凸显:此次疫情当中,越来越多的消费金融机构感受到了金融科技对整个行业带来的巨大作用。众多消费金融机构纷纷开始发挥金融科技的力量,让用户获得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体验,保障公司的高效、有序运转。疫情过后,相信整个消费金融行业会更加清楚地意识到金融科技对于整个行业的重要性。
3、消费金融行业开始瞄准高净值用户,用户精细化运营或成为核心竞争力:此次疫情当中,受到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线下餐饮、零售、旅游、娱乐等行业的员工、个体经营者和私营企业主。这也是很多消费金融机构主要的客户群体之一。
根据易观千帆数据显示,消费金融行业的APP用户当中,占比最高的是中高消费人群,其占比达到了全部人群的43.5%。高消费人群则只占到全部用户的28.9%。
与公务员、教师、国企职工等收入更加稳定的人群相比,线下餐饮、零售、旅游、娱乐等行业的员工、个体经营者和私营企业主的资信情况和收入稳定性相对较差,属于相对“下沉”的客户群体。疫情的爆发对很多“下沉”客户的收入和还款能力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也让很多消费金融机构更加清楚的意识到了“下沉”客户群体潜在的风险。
未来,易观分析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金融机构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更多的尝试拓展以信用卡用户为代表的优质用户群体。而优质用户对于贷款金额、还款期限、放款速度、服务等多方面的要求无疑会更高一些,这也对很多消费金融机构的产品、服务、用户精细化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商业分析师实战营开营啦

商业分析师实战营将于4月6日开营,欢迎广大在校大学生报名参加

报名时间3月20日-3月31日

报名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参加

★免费体验易观千帆,关注移动互联网动向
1、 微信“搜一搜”搜索“易观千帆”,即可免费体验易观千帆小程序
2、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免费体验易观千帆
3、千帆数据引用/媒体采访/市场合作:媒先生(微信同号)
 戳“阅读原文”,即刻体验易观千帆

本文系作者: 授权发表,鸟哥笔记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鸟哥笔记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如对文章、图片、字体等版权有疑问,请点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安i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