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的问题在大学生活中如何体现

在谈《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的价值前,先和大家简单聊一个“网红”经济学家——薛兆丰。

得到专栏老师,拥有40万订阅用户,《奇葩说6、7》导师,《最强大脑》嘉宾,著有《经济学通识》、《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等书。

有人夸赞他把经济学讲得风趣幽默,也有人批评说他不务正业、学术水平差。

不论是夸赞还是批评,我觉得都忽略了一个重点,即薛兆丰的价值——他对经济学常识的普及。他用浅显易懂的话语,将高深晦涩的经济学原理,拉入到我们生活中,引导了更多人去认识、学习、探索经济学。

《牛奶可乐经济学》这类通俗经济学作品同样如此,价值被忽略了,这正是大家对这本书褒贬不一的重要原因。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很好,萨缪尔森的《微观经济学》也不错,但如果作为大众入门读物,无疑会劝退很多人,更何谈让经济学走进大众生活。

所以,如果你想培养自己对经济学的兴趣,或者提升自己对经济学在生活中的理解和应用,那么我认为《牛奶可乐经济学》是一本不错的书籍。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书中的几个案例,大家可以看完后再决定是否去看这本书:

产品设计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满足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产品设计必须在两者间实现平衡。比如:

  • 为什么冰箱的冷藏柜有灯,冷冻柜没有灯?

装一盏开门自动亮的等,成本上差不多一样。大多数人打开冷藏柜的次数,比打开冷冻柜的次数要多得多。如果仅安装一盏,那安装在冷藏柜的好处更大。

  • 笔记本电脑在任何国家的供电标准下运作,而其它大部分家用电器不能?

给电器内置变压器增加了制造成本,而笔记本电脑诞生时,主要是需要出差的商务人士使用,因此内置变压器更方便。

还有其他常见但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细节,大家也可以试着去解答下,然后再去书中找答案。

  • 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 却有提供免费花生米?

水和酒吧的核心产品——酒精饮料是互为替代品,因此酒吧要给水定高价,打消顾客的消费积极性。

花生和酒是互补品,花生相对便宜,而酒精饮料又能带来可观的利润,因此,免费提供花生就能提高就把利润。

  • 为什么一流私立大学收取的学费不比二流私立大学高得多?

1、现象:一流大学的入学资格更稀缺,其新生报考的录取率10低于%,但二流学校的录取率有50%以上。

2、原因:最才华横溢的学生渴望进入一流大学深造,但一流大学同样迫切需要这些学生。

同样把其他的供求关系问题也放在下面了:

  • “接近全新”的二手车,比真正的新车便宜得多?

1、个人卖家按原价销售,必须与大量的专业经销商竞争、

2、信息不对称:车主对于二手车的情况比潜在买家了解更多,客户担心二手车的性能不可靠

  • 律师花在汽车和衣服上的钱,比同等收入的大学教授要多?

人们认为,收入与消费成正比。律师的衣着更昂贵,向潜在客户暗示他的能力强,收入多。但是大学教授的专业成就不因在外表花费更多就更容易实现。

  • 机票现买价格更高,而百老汇演出的门票现买价更低?

1、营销难题:尽量填满座位,而又不至于在每座平均收入上做太大的牺牲。

2、机票:商务人士在临行前变更安排的概率更大,对票价较不敏感。而提前订票的度假游客,对价格更敏感。

3、百老汇:事到临头买半价票,有两道门槛,一是需要排队,而是只有剩下的,不受欢迎的剧才有折扣票卖。

  • 游乐园里受欢迎的项目都排着长队,为什么游乐园不对之额外收费?

如果对项目进行额外收费,家长只能多次拒绝孩子的要求,这样没人带着愉快的回忆离开游乐园。因此游乐园依靠定额收费和排队,来限制孩子对最受欢迎项目的使用次数。

书里还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案例,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去看。

要注意的是,《牛奶可乐经济学》的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来自国外,因此书中的部分案例会与国情不太相符。期待国内出版一本《豆浆油条经济学》哈哈(ノ ̄▽ ̄)

以上思维导图均由MindMaster软件绘制而成

经济学基础教案-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经济学基础》教案 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 适用专业:经济学系各专业 规定学时: 60 学时 开课学期:一年级下学期 任课教师:经济学课程组 第一讲学时2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该明确什么是经济学,了解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掌握经济学十大原理,了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含义与运用,经济学十大原理的含义与理解。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经济学 经济学的定义 导入案例1—1: 关于水资源短缺问题——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学的重要性 《南柯一梦西》 分析:据说,人如果3分钟不呼吸就会憋死,3天不喝水会渴死,7天不吃饭会饿死,对于人的生存来讲,空气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水和食物,没有钻石照样能好好活着。那么现在假如让你选择,你会要哪个?勿容置疑,当然会是钻石了,是不是你的价值体系出现了错误? 如果你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而不要付出任何代价,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所有资源十分充裕,丝毫不存在“稀缺”那么你还有偏好吗?你还能够作出选择吗?当然事实并非如此,没有资源的稀缺就不会有经济学,因此经济学认为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满足欲望所需的资源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无论社会还是个人,稀缺性都是普遍存在的。任何社会和个人都无时不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稀缺性问题,经济学正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正因为存在稀缺性,满足不了人们所有的欲望,才会产生研究它分析它的意愿以便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经济学的研究目标也正是由这种稀缺性决定的。 问题2:如果给你一个小时时间你将用来做什么? 时间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如果给你一个小时时间,你可以用来学习,或睡眠、娱乐,或打工赚钱。俗话说“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在此时间是宝贵的,你必须将你的时间作最合理的安排。 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成本,由于成本提高,结果企业赚到的利润减少了,支付给工人的工资降低了,出售产品的价格提高了,最终尽管污染管制给予我们的好处是更清洁的环境,以及由此引起的健康水平的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入减少了。 因此,这就面临一个抉择的问题,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稀缺性所引起的选择问题。 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如何进行分配的一门学科。 经济学即是一门古老的科学,也是一门比较年轻的科学。说它古老,是因为人类一开始就面临着经济问题;说它年轻,是因为在亚当·斯密以前,经济学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关思想或理论往往是哲学、法学或其他什么科学的副产品。如果把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出版作为经济学形成的标志,那么至今经济学不过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然而,由于经济生活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基础地位和经济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困扰,致使经济学成为近代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 经济学的定义后隐含了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思想,即物品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率地利用他们的资源。 1. 稀缺性(scarcity):资源稀缺与无穷欲望的基本经济矛盾,是,决定价格。 基本假设: (1)人类的欲望是无穷的。 需要wants:就是人们想要得到的任何东西,包括物品、劳务、娱乐、旅游和某种环境。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必须被满足的需要层次,其范围从基本的生理要求到爱、乃至尊重自我实现。 limit:同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对同一种物品(如牛奶或面包)的需要是有限的,但从整体看,人类需要是无限的。“欲壑难填”,“贪心不足,蛇吞象” 资源:生产要素即投入要素,用来生产满足需要的物品的东西和劳务。可分为经济资源economic goods和免费资源free goods. labor、土地land、资本capital和企业家精神和才能Enterpriumship。 ② 土地:一切自然资源的简称。包括由大自然提供的一切,诸如土地本身、空间场所、矿产、森林、水域。土地和劳动常称为“初级生产要素”。 ③资本:由劳动和土地生产出来、再用于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包括厂房、机器、设备、道路、原料和存货等。是一种投入品。 ④企业家才能,这是指企业家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努力创新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总和,有时将之简称为“企业家”或“管理才能”。以上四种经济资源又被称为“生产四要素”。 2. 资源配置:经济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资源的稀缺性和欲望的无限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就是经济学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资源配置问题。即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最多的产品,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需要。这个定义与经济学的定义比较类似,因为经济学研究的就是资源配置问题。 (1)选择(Choice): mu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活中体现经济学的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