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寿康宁终身保险2O年,每年三千一百六十元,中间没生病,最后自然身故能拿多少?

在保险期间内,保险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本车风挡玻璃或车窗玻璃的单独破碎,保险人按实际损失赔偿。

投保人在与保险人协商的基础上,自愿按进口或国产玻璃选择投保,保险人根据其选择承担相应保险责任。

保险车辆的下列损失,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一)灯具、车镜玻璃破碎;

(二)安装、维修车辆过程中造成玻璃的破碎。

保险公司对玻璃破碎通常按实际损失赔付,投保时不需要确定保险金额,但您要确定按国产还是按进口玻璃投保,以便理赔时确定按何种玻璃赔偿。赔偿项目:对车辆的风挡玻璃和车窗玻璃发生单独破碎保险公司负责赔偿。

玻璃贴膜损失:汽车玻璃贴膜已经成为当前人们的一种时尚和习惯,而且某些高档贴膜还是价格不菲。汽车玻璃破碎更换后,贴膜也必须相应更换,无法重复使用,但是由于玻璃单独破碎险承保的是玻璃本身,保险公司对贴膜损失是不承担赔偿责任的。

天窗玻璃损失:当前一些中高档轿车都装有天窗,但天窗玻璃的损坏,却不在玻璃单独破碎险赔偿范围内。因为玻璃单独破碎险条款规定,承保的玻璃范围只包括前后风挡玻璃和车窗玻璃。

标识损失:汽车前风挡玻璃右上角会贴有诸如交强险标、年检标、环保标等标识,这些标识一般都是一次性粘贴使用,前风挡破碎更换时无法取下来重复使用。这些标识本身虽然价值很小。但是补办这些标识会产生一些时间成本和费用损失,这部分损失也是不在玻璃单独破碎险赔偿范围内的。

进口玻璃按国产承保其中的差价损失:一些原装进口汽车或部分国产中高档汽车,都是使用的进口玻璃,在承保玻璃单独破碎险可以注明按进口玻璃承保还是按国产玻璃承保,这其中的费率是有区别的。如果本身是进口玻璃而按照国产玻璃投保,出险后,保险公司会依据国产玻璃价格赔偿,对于与进口玻璃之间产生的差价损失不负责赔偿。

附加设备的损失:有些车主由于某种需要,在汽车玻璃上安装了一些电子设备,例如卫星导航仪等。汽车玻璃遭受严重撞击损坏时,这些设备往往也会相应受损。由于属于新增设备,因此也不在玻璃单独破碎险赔偿范围内。

修理过程中的玻璃破碎损失:对于在安装、修理汽车过程中造成的玻璃破碎损失,保险公司也不负责赔偿。玻璃单独破碎险条款明确规定,安装、修理机动车过程中造成的玻璃单独破碎属于除外责任。

从香港保险进入内地以来,曾深受高净值客户的喜爱,尤其是2016年,甚至出现了排七八个小时队缴费的情况,但香港保险在内地的评论有严重的两极分化,有人质疑它理赔不方便,有人对香港保险大力追捧,保障条款好,分红收益高,香港的法制健全等

作为普通投资者的我们,好像很难在这种纷杂的信息中找到正确的那一个,一方面觉得网上抨击的文章似乎写的是真实发生过的情况,但又觉得这么多高净值人士选择去香港买保险,他们应该不是头脑发热,或者都被忽悠买了保险,应该有它受欢迎的原因和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聊聊香港保单和大陆保单的优劣差异,希望能对大家能够有所借鉴。

我会通过三个方面角度来给大家来做一下阐述:

第一就是为什么之前很多客户热衷于去香港买保险, 到底什么样的群体在买香港保险?

第二就是简单了解一下香港保险市场的发展和市场环境,和香港保险现在主流的保险公司和产品

第三是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有什么区别和差异?

一、首先我们来说一说为什么香港的保险会如此火爆,为什么很多客户热衷于去香港买保险

1、香港保险是美元资产,尤其是在15年16年,香港保险发展的比较迅速,那时候人民币贬值的比较厉害,对于一些高净值人士,他想对冲一下货币风险,而美元的保值抗通胀能力强。

2、一部分人对孩子将来有留学或移民、出国的打算,想提前储备一些美金 保值增值,这一批客户群体需求很明确,必须是美元,必须是香港,必须是保险,甚至对收益没有什么要求,当他想用的时候,可以把这钱直接退出来,压根没考虑过以后钱要回大陆,他可虑这个钱以后要长久的在香港或者是海外。

3、香港保险的发展比国内历史要悠久,国内近些年来保险发展集中在近20年30年时间,香港很多保险公司已经经历了一百六七十年的历史,形成了规模效应,产品发展的程度远高于内地,市场充分竞争。

香港保险人寿保单可以放大资产和传承,香港的大额保单有更高的人寿杠杆,可以成立家族信托,同时自带按揭领取小信托功能,目前大陆的信托还不是特别的成熟。

4、香港保险保障范围广,重疾和医疗全球理赔,在全球任何一家名录内的医院确诊重症,香港保险公司都是认可的,国内保险多是认可指定的公立医院,这对于一些有出国留学或移民的客户有较大的吸引力。

5、服务人员方面,很多人觉得内地保险有一些负面新闻,大家对业务人员有一些距离感,或者是说内心其实有一些排斥,香港保险本身的发展给他带来了一些品牌效应,大家会觉得香港的人士会更专业一些,本身香港保险从业人员入门的门槛比国内也要高一些。

6、部分人觉得买香港保险洋气有面子,觉得这是有钱人的象征,如果我买香港保险,类似于我买一个奢侈品,内地业务人员找他,他可能压根都不会去理,或者也不会去买,但是香港保险他会觉得买着很舒服,就买了这样的一个体验。

之前挺同事说过一个案例,委托人买了香港的医疗险,有一次看她朋友圈发现她住院了,然后就告诉她需要什么资料我给你做理赔,啊然后她说太麻烦了,当初买的目的就是为了发朋友圈的,然后同事还是坚持把理赔给他做了,毕竟要对客户负责。

但不难看出啊很多客户买香港保险确实也有一个跟风的状态

这是很多人考虑去香港买保险买保险的部分原因,后面我会详细和大家分析香港、内地保险的优劣差异。

很多人心中还一直还有个小疑惑,买香港保险合法吗?之前听朋友说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呢?

查看大陆现行的法律,并是没有明确限制说不能去香港买保险,香港保险销售范围中列明销售对象不限于香港、内地或国外人士,香港保单不受大陆法律保护,但受香港法律保护,但条文禁止香港人士到内地推荐保险,需要投保人赴港投保才是合法有效的。

讲完了客户的需求,然后咱们简单了解一下香港保险市场、主流的保险公司和产品

二、我们先了解一下香港保险的发展和概况

保险基本是香港最古老的一个行业了,从最早英军占领香港那一年1848年就成立了保险公司,最早的是一些航运险,到现在有170多年历史,国际上的保险巨头公司都在香港设有分支公司,所以它的一些保险业的发展是非常国际化的。

香港主流的保险公司法国安盛,英国保诚,美国大都会,还有富通友邦,加拿大宏利,德国安联,中国人寿香港,太平香港,平安香港。

简单介绍一下这几家保险公司和产品

安盛是世界上最大的保险集团,成立于1817年,成立于法国,分公司遍及全球64个国家和地区,现在主流产品是储蓄险安进,重疾险爱护同行。

保诚属于英国,我们通常的话称之为英国保诚,他成立于1848年,到今年截止成立了170年,它赔付过一战、泰坦尼克号事件,资产管理规模的话有6640亿英镑,产品在市面上也比较受追捧,主流产品是特级隽生2,守护健康危疾加护保。

友邦是成立在1919年,在1931年开始在香港经营业务, 100年左右的历史,在2008年之前属于美国AI G集团,在2008年出现金融危机的时候,从AI G的话独立出来,2010年在香港上市,相比于宝成和安盛友邦的话相对来时间短一点。

按2019年世界500强保险公司的排名,安盛在保险行业里排第六,保诚在世界500强排36,友邦排名40,公司现在主流的产品是充裕未来3,加裕智倍保,多重智倍保。

给大家讲一下储蓄险的鼻祖是保诚公司出的隽升,第一代是在2010年,从2010年一直持续到2015年,香港市面上的话基本畅销这一款储蓄险,加上当时可以人民币刷卡,这个产品非常热,后期友邦推出了储蓄险充裕未来,出来之后收益还比保诚隽升 要高,大陆很多财富公司都在推友邦的充裕未来,到现在我们谈到香港保险的时候,大家身边朋友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买的。

宏利,在香港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宏利是稳健的一家保险公司总部在加拿大,一般称之为加拿大宏利,在香港的话也超过了话200万的客户,红利储蓄险产品是赤霞珠,重疾险是活耀人生。

大都会人寿,总部在美国,有将近150年的历史,他的产品可能没有保诚、友邦知名度那么高,在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很有优势,主流产品耀光永恒,产品三年期的预期收益非常高。

富通保险,他之前被国内九鼎投资全资收购,在收购之前富通保险属于富通集团,富通集团是欧洲最大的保险集团之一,被收购之后,产品的架构有一个180度大转弯,他的产品非常激进,产品责任非常突出,现在的储蓄险是盛世传家保2,可以无限次的去更换被保人,它的重疾叫守护168,可以保障的话168种疾病,在香港的中戏里边的话保障是非常多,而且它在呼吸吸道系统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这些都是在香港就比较主流的一些保险公司。

产品责任是一方面,另外,每家公司在市场上都有各自的定位,像保诚,很多人会觉得他有点像内地的平安,他对于从业人员的准入要求,保诚更愿意招从国内移民到香港去的那些大姨,公司策略不一样,他觉得如果能移民到香港,说明你在内地的资源或者你家庭条件是非常好的。保诚倾向于资源,友邦倾向于从业人员的学历背景 。

香港友邦相对来说很多是从香港大学毕业,有较好的学历背景,选择进入友邦。

有人觉得富通和内地的天安差不多的运营模式,相对比较激进,责任比较全面,国内的九鼎私募把它收购的时候,很多人觉得九鼎毕竟是一个做风险的公司,不太可能沉下心来慢慢的管理一个保险公司,然后持有了一年多,就把公司卖给了香港的新世界,性比而言,它的运营能力和投资能力相对一般。

友邦的投资团队有200多名,超过一半拥有CFA的执照,是很专业的,富通他们对外会说我投资做得比较好,我从友邦挖了很多人,说明管理运营方面他是以友邦作为一个榜样的

国寿或人寿,在香港,他们和银保渠道合作的比较多一些,不同保险公司在香港有不同的特色

整体来说香港保险从2010年开始是逐步上升,内地保单保费占所有香港保费的比例从刚开始四点几到2016年的39.3%,一百块钱的保费,有40块钱是内地客户贡献的。然后16年之后开始逐渐的一个下滑。到2018年降到了29.4%。

很大原因是外汇的管制,因为需在兑换美元时候变得比较复杂,每一笔购汇需要有明确的用途,如果隐瞒购汇用途,属于违规套汇,可能进入关注名单,取消每年购汇的额度,还会罚款,在之前可以一次性把5万美元全部兑换完成,但现在每天只能兑换5万人民币等值的一个外币。

之前一次可以完成的现在要分成五六次频繁的交易,又被怀疑成是一种蚂蚁搬家,会进入关注名单,实际上,每一次会的数据汇到哪个账户,其实外管全都有数据,他每天都会拉的。他每天都会拉些数数据,就客户的话他会到什么地方,如果是他要去查,你是一定可以查得到的。

大额现金交易人民币的标准从20万调整为5万,也就是说跨境转账汇款1万美元了的话都需要上报。就对于这方面的一个限制是非常多的。

所以会有一些人考虑有没有必要去冒这个风险,另外crs公开之后,投保流程这方面也有了一些严格,资金来源要有一个审核,去香港投保的话要填写税号,如果要是说金额会大一些的话,在之前可能不算是比较大的一个金额,现在的话也要提供额外的一个资产证明,会有这方面流程方面的一个控制。

总的来讲,央行不断进行外汇管制,确实从政治层面来讲,不希望香港保险有更大的一个发展,毕竟它是以美元结算的,这块的话是一种我们的外汇储备的一个外流的一种风险。

而内地,从2017年开始,在互联网保险的高速带动下,国内保险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保险产品更新和迭代的速度非常快,也很大程度地满足了大家对保障的要求。

四、然后咱们从产品方面分析一下香港保险的情况。

1、香港保险业保费增长的托起,其实主要是来源于万用寿险101或者是103。

产品主要做一个杠杆,他满足了客户想要资金出境的需求,买一个大额保单,当天在保险公司买了保险后退保就可能达到95%左右的现金价值。

还可以做一个杠杆进行融资,比如说我这保险需要100万,我自己出10万块钱,可以预定一份保单,然后进行保单贷款,香港最优贷款利率可能2.45左右,保单的利率是4.5,那我中间就会有一个利差。

但这种产品都是有时间和额度的限制,对资金量有一定的要求,保险公司长期保证利率在4.5以上,它风险实际上是很大。所以这种产品保险公司不是为了赚钱,额度会有限制,像太平的金钻在3月底的时候就停售了,对于这类产品保险公司的目的是想要一批大客户,内地的高净值客户,达到保险公司和客户之间的双赢。

另外,香港部分定期保障可以转换,比如说我现在没有多少钱,我想先买一份定期保障,那么这个定期保障肯定保费要比较低,但是定期保障的问题是说,如果说我在定期保障结束之后的话,我的身体不行的话,不好的情况下,我再买不了其他的保险,那怎么办?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担忧,部分香港保险有可转换权,就是说我在定期保障结束之前,就是说我可以不管我的身体什么样的状况,我在不用体检的情况下,我可以有这个权力直接转换为一份终身的保障,但是我的保费可以按照我重新再起保的年龄来算费,但是这样的话能够有一个类似于期权的这种效果,就是说我在现在买的话,我已经预定了,将来我有权利继续买把它续成终身的这种特权

那么我觉得就不而且中间不管我的身体出现什么样的状况,这样的话我在我现在条件不好的情况下,那么我买一份定期的保障,让这样的话能锁定我一个终身的保障,特别人性化,这方面比较人性化。

寿险定期寿险保费定价方面,香港人均寿命85岁左右,因为他的饮食卫生条件包括医疗环境都比较好,所以说使得香港的保险产品的定价的死亡率和种重疾的发生率都低于我们内地。

所以说香港的很多的产品从平均的费率来讲的话要有优势一些,特别是一些死亡为保障的给付条件的一个产品,比如像定期寿险或终身寿险,费率确实是不错的。

2、香港保险不容忽视的是产品类型是分红险

在分红险方面,香港保险其实部分存在扩大宣传,一般内地业务员会把低档中档高档收益都会跟客户说清楚,香港保险业务人员有的为了让客户体现到这个产品有多么好,往往会把保证收益这块会弱化,会把非保证收益这块强调得非常好。

然后做一些精美的PPT,然后让客户觉得这个产品特别棒,但香港分红险不保证的比例比较高,受市场影响会较大,如果看乐观演示收益,有的产品差不多八年可以回本,如果按照保证收益来看,大概要经过差不多21年到22年的时间。

像有的分红演示,给孩子100万投入,孩子80岁90岁时,账户达到亿万,更多的是不确定分红的演示。

保诚之前的分红实现率是比较差,分红实现率只有计划中预期收益的60%左右,很多香港保险的文章会批评保诚,因为分红实现率差,最近很多人不太愿意去推保诚的隽升,因为害怕以后会有纠纷。

分红类产品前三年的现金价值是零,看利益演示表,前三年的利益演示是零,产品成立第五年才会有分红报告,才会有分红报告,客户如果是16年17年才买的保险,它是没有分红报告的。

充裕未来三今年第一次出来分红报告,可能也是为了吸引客户,他的特别红利达到110%,这吸引了很多客户倾向的去买友邦的分红险。

3、重疾险的维度比较多,这方面香港保险也有一定的优势

重疾险会赠送相应保额,一般前十年保险公司会根据不同年龄,赠送35%到60%的保额,然后之后它有保额分红,客户会认为我的保额实际上是一直在增加的,可以一定的去抵御一些通货膨胀,国内也有部分产品前十年发生重疾增加30%的保额,相当于给附加了一个定期重疾险,但是内地此类的产品很少。

癌症理赔国内定义是通过血液或者淋巴进行转移,很多人香港保险公司会说,国内理赔,一般都是要到中后期才能理赔,他们癌症初期就可以,但国内虽然定义需要血液化淋巴转移,但实际上理赔只要医生确诊为癌症,都可以理赔。

香港保险对于癌症这方面,三年内再赔付一次很正常, 还有心脏病、脑中风等额外赔付100%,也是间隔期三年,国内少有几款产品如长城人寿的吉康人生对于脑中风和心梗额外赔付两可以赔付两次,但间隔期是五年,对于呼吸道疾病方面也会进行加倍赔付,香港保险对于癌症等核心的重大疾病赔付次数和保障责任还是比较不错的。

安盛对于今年刚更新了一个条款,就是它对于一个复发的一个癌症和转移,他三年的间隔期可以再赔付一次保额,但是如果要是说对于新发生的癌症,它是一年之后就可以再赔一次保额/

安盛如果首次癌症赔付一年半以后,可以选择按照每月5%的保额持续领取关爱金,最多可以领取四年。

投保期限的选择,很多内地保险公司产品设计可能最高的投保年龄到55岁左右,或者过了50岁最高投保年龄变成5年,香港保险对于投保人在55岁时还可以选择20年期或者是25年期。

说实话受众群体不多,因为香港保险本身是无限告知,到55岁身体状况还完全符合的,其实很少,就算符合能投保,心里也不踏实,但是他条款设计方面他把选择权交给了投保人。

香港保险是国际化的竞争环境,市场充分竞争,产品更新迭代快。

成熟市场很少会通过大型的全面性的铺天盖地的广告去宣传,垄断性的市场或者封闭性的市场,才会去靠广告去影响渗透,想想看公司一年200个亿的广告,你就知道平均拉高了客户多少保费,中国传统型保险公司因为运营成本的高涨或营销成本高了,保费设计要高,当然内地市场产品、、日新月异,非传统保险公司产品的综合性价比也非常高。

当然香港重疾险也有他的风险和不足

去买港险,对于身体告知方面非常严格,以最高诚信原则,要想清楚你自己有什么病症有过什么,特别是器官上的疾病,血液上的疾病,这些一定是要告知的。就跟国内有限告知不一样,所所以很多人其实有点怕买香港保险,担心自己告知的不清楚,最后会有一些理赔的纠纷。

轻度重疾占用重疾的额度

大部分的香港保险轻症赔付占用重疾的额度,除了少数产品如富通的守护168,一年以后可以恢复保额,如果我赔偿了以后,那一年以后客户再发生风险的话,我的保额它可以恢复。

其他保险公司的话我都是轻症赔付后,重疾保额会相应减少,国内轻度和中度会豁免保费,香港保险,如果是轻度重疾,要理理赔到100%保额,他才会豁免保费。

轻症的赔付很大程度上影响10%-15%的保费,国内现在多是额外赔付,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好多原来是重疾的病,现在变成轻症,比如说已经变成了是哪些?冠状动脉搭桥,只在于手术方式的选择,还有脑中风等,老年痴呆等,

香港保险每家的条款是每家去制定

每家公司保险条款都有差异的,不会像内地有核心保障的统一规范和定义。去香港买保险建议大家去研究一下具体的条款,到底它是不是合理。

非标体投保,流程复杂,如果拒保,成本损失

友邦认可国内三甲医院的报告,但宏利等公司不接受内地的诊断结果,他会觉得有一个道德风险,他不太信任国内结果。

如果有身体状况的告知,你带的身体健康证明的资料又不够,那到了下午签完单交完钱人回来了,结果他会安排体检,香港体检需要到保险公司认可的机构去体检。

在国内的话其实我们都已经习惯了,我们保单交上去照会提交上去,一两天就核保通过,但在香港的话你要先交费,交完费以后保险公司再排期进行核保,基本上一个正常标题核保下来可能比较快的就是要多星期或者十天左右。另外,他的隐患是很多客户去香港买保险,最后身体状况不符合被拒保了,那来回路费怎么办?体验度会不会受到影响?

1、理赔时效方面,内地的保险条款通常当中会有明确要求,保险公司在收到出险通知之后,30天之内必须给结果,一旦同意赔款的情况下,需要十天之内必须支付保险金,

理赔时效是快的,香港的保险中通常没有设定要求,遇到一些复杂的案件当中可能需要的时间会更长。首先你把资料快递过去,保险公司拿到信息,首先想想这个东西有没有疑点,疑点的话他有一点比较明显的,他就肯定要去取证,对不对?甚至说有的时候正常情况下,3年5年之内发生的理赔它都必须要去做,取证过程中花的时间显然是比国内保险公司去了解国内的一个社保状态,社保情况,医疗等情况,相对会麻烦一些

2、大陆保险理赔一般保险公司不会去打电话找医生,或者让医院再开个证明,很多保险公司就直接根据病例的一个结果去做,但是香港重疾理赔保险公司会打电话给医生问这个疾病是这样的状态吗?是必须用这样的治疗方式去治疗,来确定重疾是不是达到它的重疾标准。

香港的医生必须要接电话,大陆医生会有时间接吗?或者就是你自己去找医生,把病情描述一下,然后让医生签字,医院盖章,但很多医院会觉得会不会有什么风险而不签字。

3、香港法制非常健全,对于权利义务双方很公平,如果带病投保或没有如实告知,一旦发生情况,保险公司拒赔时一般有充分证据,客户再打官司一般不见得能占到什么好处,他毕竟是一百多年的海洋体系英式法律,就是最高诚信原则,和国内的有限告知原则还是不一样的

国家为了维护和树立保险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减少一些负面报道,在内地保险中如果出现这种纠纷,往往是倾向于投保人,遇到理赔纠或可悲可不赔的情况,法院一般判保险公司给予赔偿,保护投保人的利益较多。

4、买香港保险,你是否已经开了海外账户

保险金进入账户后可以刷卡,但是变现是不方便的,如果你没有海外账户,保险你是白买,理赔金也进不来,保险公司没有办法给你打钱,你的提现也提不出来,退保也退不出来。

如果海外账户提供不了,他会给客户寄支票,寄到国内之后,你怎么处理?有人会说我去存到银行里,结果国内银行一家都不收,这也就是为什么去年有一个文章,就是说买香港保险理赔,得到理赔,就是因为其实保险公司确实理赔了,已经把票寄给你了,只是你自己存不进去。

5、资金是否能汇回大陆

外管局对于保险金入境没有额度的限制,你不能去买保险,但是保险你可以进来,因为像我买保险,如果我买一个年金险,我可能交五年交十年,但是如果是我是买储蓄险,我可能交十年20年,长期的话我和外汇的话会源源不断的流出去。我的外汇储备会越来越少的。这是国家需要管控的一个方向。

但如果是保险理赔金,得了重疾或者去世了以后,保险金对于家庭来说就是救命的,出于人道方面,国内允许保险金入内

保险金入金问题,其实外管是允许的,这个是在外部法案条例里面是允许保险金是可以入境超过5万美金的。但是很多银行的话都不太知道,所以一些银行也不会去接。除非是那些银行的大银行可能会去帮你外网问一下,或者是说有些经常做的比较多的分行,所以他有可能会接通。的银行,他都会跟你说超过5万美金的话是不能入境的

6、然后我们需要判断一下,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香港保险消费者

如何判断呢,一是有真实的美元需求,二是熟悉外币往来有这方面的账户,而再一个就是有比较合规的或者稳定的一些美元的获取渠道,你的家庭如果要是说想买香港保险,整个缴费期间内是否有可靠、稳定的外币来源。

如果要金额比较小的话,可能几万人民币这方面的话影响还不是特别大,但是如果要是说金额要较高的话,这方面的稳定性需要是关注的,因为他可能并不是说交费一年很多保险可能交费五年十年甚至20年,如果政策发生风险的话,它保费能不能交上,那这样的话会不会被停了。

如果购买的保额非常低,可能保费还不如去香港玩一趟的费用了,去香港买保险,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会很多,这是为什么很多高净值客户高净值客户在香港买保险,不会出现这个问题,而普通的白领小中产阶级去买保险就一堆的问题,也因为服务成本方面的原因。

另外香港保险毕竟是跨境的金融服务,在国内没有一些营业部,保全方面的一些信息更改,它不会像国内保险公司那么便捷,很多的话他可能需要我们从这个网站上下载出相应的一个表格来,然后再填写完之后再邮递给保险公司,时效性这方面可能在国内一天就可以改完的信息,在这边的话可能是两个周甚至一个月左右的一个时间。

自己有一些较强的学习能力,如果服务不及时,自己扛上来自己去解决

另外的话就是说有比较专业的一个代理人,然后非常稳定的一个服务

通过上面的阐述,大家应该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了解香港的保险它的好处在哪,到底什么群体去香港买保险,他们这些人具备什么样的特点

六、另一方面,我们对大陆保险是否了解?

1、内地保险投保便捷,理赔的时效性更强,法律风险低。

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买保险的目的是什么呢?除了我们之前提到的配置美元资产以外,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为了当风险真正发生的时候,就能够尽快的去得到理赔。

所以如果客户长期在大陆居住,购买了香港保单,发生重疾理赔时,所有的理赔手续和资料你能不能去操这个 心,如果更麻烦的就是万一发生了纠纷需要打官司,你作为大陆居民,你还必须要按照香港地区的法律进行维权和诉讼。你要请香港律师,自己还要赴港,那么想和内地的官司相比,香港的法律诉讼费又是非常的高,这一切的精力财力物力时间成本都是非常巨大的。

随着内地保险公司的竞争日益加剧,服务的竞争也是给我们的投保客户带来的很多的一个增值。

大陆个销保险公司的附加服务也是越来越多,比如说定期的体检,免费体检,就医的绿色通道,家庭电话医生等等,享受这些服务的门槛可以说越来越低,比如说一些公司只需要一两千两三千就可以享受这些附加服务。

而如果作为内地的客户去香港购买保险的话,其实有没有及时的后续的服务还不太确定,更不用说这种增值服务了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不能单纯的去讲香港保险的好和不好,更多的关注每个人实在的情况和需求,另外,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也不是冲突和对立的,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更应该是一种互补的形式。

最后,建议大家投保前经过保险顾问了解你的基本健康情况、基本信息,财务情况,家庭风险情况,了解自己的风险点,找到自己的真实需求,结合自己的需求,找到和自己匹配的保险规划,保险是解决风险的工具,针对家庭需求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需要进一步的细节沟通和交流,可以私信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寿康宁终身保险都保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