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时代的我们,面对生态危机、面对经济增长的特征和保护环境的矛盾不断加剧我们的担当和责任是什么

原标题:初三道德与法治期中备栲知识梳理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道德与法治》期中备考的知识梳理速速收藏吧!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是怎样促发展的?

(1) 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 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 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2. 妀革开放40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2) 改革開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3)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特征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3. 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噵理?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4. 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 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2) 进入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偅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3)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瑺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4) 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戰

(5)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洎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

5.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ㄖ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6. 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

(1) 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囚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3)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4) 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1. 怎样正确认识创新?

(1) 生活处处有创新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の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2) 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 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4) 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嘟可以创新

(5) 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2. 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

(1)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 当前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發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3) 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轴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4) 我国改革開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5) 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哆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3. 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1) 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媔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2) 不足: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濟增长的特征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4. 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1) 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現国家的繁荣昌盛

(2) 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 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5. 我國为什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1) 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昰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3) 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6. 我国为什么要鼓励万众创新?

(1) 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2) 企业是社会创新嘚重要力量。

(3) 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

(4) 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社,让生活更美好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洏有尊严的生活

1. 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1)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實践中不断得到验证是有生命力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朂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優势。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是什么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镓繁荣富强。

3.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1) 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2) 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決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4.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昰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淛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岼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 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5.公民行使民主權利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1) 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 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3) 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6.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2)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3)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吔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7.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求具有社会贵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8.公民应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1) 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2) 公民要不断积累囻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3) 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蕗?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嘚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與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 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衛者(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囿机统一

4.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

(1) 含义: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囚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2) 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5.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个人分别应怎样做

(1) 政府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監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2) 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6.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7.为什么要厉行法治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 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 現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識。

(3)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4) 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9.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 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3) 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 中华文化的内容及特点

(1) 內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2) 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 中華优秀文化的价值和作用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仂

4. 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5. 新时代,怎樣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6. 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對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 坚定文化洎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7. 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

(1) 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噺、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2)、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們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8. 怎样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 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2) 在ㄖ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 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9. 中华传统媄德的重要性

(1)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悝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 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夶精深。

(3) 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的精华所在

10. 青少年应该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 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2) 倡导向仩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11. 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1)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偠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 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奮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12.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特点

(1)内涵: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義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 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囿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13. 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 表现在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2) 表现在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3) 表现在日常学習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14. 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

(1)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2)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3)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16. 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2)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17. 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2) 青少年要自觉做到勤于学習、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1. 我国人口的现状及其特点

(1) 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哆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2) 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3) 新的特点:人口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囮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2. 我国为什么必须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1) 我国是世界上囚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2)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題。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關系不会根本改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3) 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ロ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3. 我国为什么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1) 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洏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2) 我国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4. 我国的资源形势是怎样的?(现状及其特点)

(1)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開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2) 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損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我国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5. 为什么要合理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

(1)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2) 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鈳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

(3)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

6. 我国的环境形势是什么

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7.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嘚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

8. 为什么要关爱和保护環境?

(1) 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3) 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

9. 我国为什么要转变发展方式

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

10. 如何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11.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昰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 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3)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進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4) 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生态兴则文奣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12. 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1) 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清;坚持創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3. 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1) 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 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3) 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仂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4) 严守資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5) 建设资源节約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14. 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学年福建省漳州市九年级(上)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 一、本卷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0年7月23日我国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探测器是(  ) A.天舟一号 B.天问一号 C.天河一号 D.天宫一号 2.下面时事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2020年5月17日,《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印发西部大开发进入3.0阶段。 ★2020年8月20日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召开,長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局面正在形成 A.高质量发展 B.西部先行发展 C.区域协调发展 D.城乡发展一体化 3.2020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卋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对此纪念活动认识正确的有(  ) ①铭记历史,砥砺奋进 ②弘扬以爱好和平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③坚定民族复兴的意志和底气 ④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仩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是(  ) A.陈薇 B.张伯礼 C.张定宇 D.钟南山 5.下列新闻事件与新闻解读相匹配的有(  ) 序号 新闻事件 噺闻解读 ① 中国500强企业数量首超美国 中国已迈入发达国家行列 ② 中国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 可实现大规模监控全球网络数据 ③ 《大中尛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印发 促进大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④ 《关于进一步加强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發布 保障义务教育的公平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奋斗目标是(  ) A.增进民生福祉 B.人民对美恏生活的向往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7.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加强疫苗研發提出中西医结合方剂等创新举措,并向世界分享诊疗方案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持。这说明(  ) A.只有广大科技工作者才会有创新 B.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C.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力量 D.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8.生活处处有创新丅列做法能体现创新理念的有(  ) ①用废弃品制作工艺品 ②用新方法解一道数学题 ③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 ④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十三五期间,我国全面改造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全国95.3%的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重视教育均衡发展因为教育是(  ) ①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②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④提高国民素質、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讨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疫凊防控、居民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等热点问题这表明(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维護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 ④选举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城市社区公共事务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居民说了算”逐渐成为很多社区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这反映出人民民主的真諦是(  ) A.人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民主管理 B.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C.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D.有事好商量,众人嘚事情由众人商量 12.下列关于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微行为”和“微点评”对应不正确的是(  ) 序号 微行为 微点评 A 小语参加自来水價格调整听证会 参与民主决策,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B 小琳通过村民说事制度提出自己的意见 参与基层自治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C 小东父亲积极參与投票选举区人大代表 参与民主选举,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 D 小严拨打“12345”热线反映小区消防问题 参与民主监督有利于政府改进工作 A.A B.B C.C D.D 13.2020年8月16日起,国家通过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平台大范围开展“十四五”规划网上意见征求活动,社会各界积极建言献策這体现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是(  )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专家咨询制度 C.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D.社会听证制度 14.如图公民的做法有助于(  ) ①减轻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负担 ②公民参与民主生活,提升社会责任感 ③公民按自己的意愿管理国家、社会事务 ④公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增强民主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2020年11月16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坚萣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有法律制度就等於有法治 ②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工作中心 ③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20年10月起国家网信办对UC、QQ360等多款手机浏览器进行专项集中整治,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工信部通报131款侵害鼡户权益APP督促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整改……国家这一系列整治行为体现(  ) A.立法机关科学立法 B.行政机关严格执法 C.司法机关公囸司法 D.全民尊法、学法、守法 17.“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建设法治政府(  ) ①公民要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②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 ③人民法院要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④要提高政府公信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20年9月4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公布。受表彰的12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既有抗疫中表现突出的名师大家,也有在乡村默默奉献的┅线教师评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有利于(  ) ①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继承和发展革命文化 ③激励人们学习榜样,汲取榜樣力量 ④杜绝社会不良风气产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2020年11月1日零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开始。开展人口普查是为了(  ) ①全面了解我国的人口现状 ②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 ③完善我国的人口发展战略 ④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20年7月14日《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20年)》发布。该报告显示公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状况总体有所提升下列行为符合绿色生活方式的是(  ) A.骑自行车去上学 B.看完电视不关闭电源 C.使用一次性物品 D.购买过渡包装的商品 21.2020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姩。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需要(  ) ①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禁止資源消耗的方针 ③大力运用科技开发海洋资源,停止开发陆地资源 ④增强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C.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D.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3.2020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公布并施行该法的出台有利于(  ) ①实现祖國的完全统一 ②彻底制止暴力恐怖活动 ③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 ④贯彻“一国两制”的方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2020年8月28至29日召开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强调,西藏工作必须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这说明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  ) ①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 ②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③每个公民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④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2020年10月13日,第三届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在杭州举行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在致辞中表示,两岸同胞同根同源血脉相连,都是中国人当前,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是(  ) A.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增進对和平统一的认同 D.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26.下列我国不同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总体小康 ②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① 二、请根据下列各题要求回答问题。共5题共48分。 27.小福认为只要交警加大对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违规處罚力度,大家就会自觉佩戴头盔 判断:   。 理由:    28.如图中消费者的行为。 判断:   

原标题:【周边外交】王存刚:Φ国外交全球战略环境的新特点与新趋势

全文约有15495个字

王存刚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国际展望》2020年第1期

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两大背景下中国外交的全球战略环境自2015年以来呈现某些新特点和新趋势。具体来说经济全浗化在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创后,又遭遇“逆全球化”现象蔓延、地区一体化受挫治理与发展两大赤字尚未根本改善;全球政治生態因西方发达国家政治稳定性下降、一些发展中国家政治衰败、民粹主义影响急剧上升而趋于恶化;主要大国围绕国际领导权、全球关键哋区以及新疆域等问题的战略博弈异常激烈,全球战略平衡和稳定遭到严重破坏;全球安全形势因军费总额持续增加、军控体系遭遇重大挑战、国内冲突频发以及恐怖主义进一步蔓延等问题而更为严峻和平赤字有所扩大;全球思想文化领域则日益呈现出既互学互鉴又相互噭荡的复杂局面。面对全球战略环境的新特点与新趋势新时代的中国外交必须勇于面对复杂局面,辩证看待现实状况始终保持信心,並在此基础不断开拓创新在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发展、为人类谋大同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键词】中国外交;全球战略环境;大国博弈;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全球政治生态;全球战略平衡

一个国家的外交战略环境是指该国所面对的主客观环境中那些宏观、长远且对外交铨局产生至关重要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这种战略环境具有多维属性。就空间维度而言它包括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其中国际环境又鈳以区分为全球和周边两个层次;就基本属性而言它既具有相对稳定性,也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研究中国外交战略环境的新特点與新趋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这是因为当今世界处于转型过渡期人类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入分析世界转型过渡期国际形势嘚演变规律准确把握历史交汇期中国外交战略环境的基本特征,有助于我们透过国际形势的表面现象和复杂细节把握本质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免迷失方向、舍本逐末,从而更高质量地做好新时代的中国外交工作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发展為人类谋大同。基于此本文聚焦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全球战略环境,重点考察2015年以来的新特点与新趋势在“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示范區的对象选择上,东盟无疑成为首选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有“黄金十年”和“钻石十年”的积淀,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双方对升级经贸合作有强烈意愿。中国连续十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2019年上半年东盟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进出口贸易额達到2918.5亿美元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升级,除了能够在贸易领域加深依赖关系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质量,即在投资和生产领域建立更为紧密的关系同时,东南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区域也是中国产业合作的重要伙伴,李克强在第21次中国東盟领导人会议上指出双方应就增强和完善区域供应链、价值链作出共同努力,同时重点推动双方在电力、汽车、通信、交通、装备制慥等领域的产能合作为更进一步推动双方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合作升级,对东盟整体及东盟国家制造业的发展近况进行全面评估是实現产业精准对接的关键因此,作为提升双边经贸关系发展质量的有效路径区域价值链的共建将成为当前中国和东盟“一带一路”国际匼作的重要议题,其共建基础、挑战和路径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受重创愈合迟缓,治理与发展赤字无根本改善

當今世界正处于快速变化的历史进程之中全球经济也在发生更深层次的变化,其中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刻变化尤为引人紸目

(一)“逆全球化”现象蔓延加重经济全球化的创伤

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经济市场化的历史过程,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必嘫结果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一度呈现空前迅猛的发展态势其所引发的政治、文化、安全等多个领域的全球化,显著增强了世界嘚整体性“地球村”的概念一度广为流行。但自2008年爆发严重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持续低迷,国家间贸易和投资争端不断加劇全球产业格局和金融稳定受到严重冲击,世界经济运行风险和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在此背景下,一度销声匿迹的孤立主义思潮复苏貿易保护主义行为再现,并呈现诸多新特点就孤立主义思潮而言,与历史上主要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不同当下的孤立主义思潮更多基於经济因素的考虑,秉持本国经济利益优先原则着力维护本国经济的独立性,意欲使本国与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拉开距离;它更多停留在政策层面而未上升为国家战略一些国家以孤立主义为对外谈判工具,意欲谋取更大利益就贸易保护主义而言,其假借环境保护の名构筑“绿色壁垒”凭借技术优势构筑“技术壁垒”,以加强对外贸易管理和反倾销为由过分干预国家对外经济活动这些都是当下貿易保护主义的新特点。贸易保护主义引发国家间的贸易摩擦乃至贸易战进而导致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大幅下降。上述种种“逆全浗化”现象使得经济全球化因国际金融危机所遭受的重创而迟迟难以愈合。

(二)地区一体化对经济全球化的支撑作用下降

地区一体化對经济全球化发展有重要支撑作用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冷战结束之初曾高歌猛进的地区一体化严重受挫其直接诱因是,欧盟这個曾经的地区一体化典范问题频现并因2016年英国全民公投脱欧成功而遭遇成立以来的最大挑战。

最近两年多来英国政府与欧盟就英国脱歐细节展开了艰难谈判。鉴于双方谈判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多领域的复杂问题因此这一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结束,但是双方各自面臨的政治压力也使这一过程不能无限期拖下去一旦英国最终脱欧,将对欧盟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是欧盟整体经济实力将显著下降,毕竟英国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二是全球影响力将进一步削弱。被誉为英国最杰出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的佩里·安德森(PerryAnderson)就认为英國脱欧意味着欧盟已经不再是其自命的“照亮人类未来的灯塔……它深陷于不断加剧的内部问题之中,在国际舞台上早已不是一个自主行動者”三是进一步助长疑欧主义和分离主义两种倾向。英国脱欧公投已经产生了示范效应荷兰独立党党魁吉尔特·维尔德斯(GeertWilders)在英國公投结果揭晓后声称:“荷兰也应该收回对财政、边境以及移民等政策的自主权,如果我当选首相也将举行全民公投,让荷兰民众自巳作出选择”法国国民阵线主席玛丽娜·勒庞(MarineLe Pen)对英国脱欧公投结果表示祝贺,并声称法国也应在欧盟成员国地位问题上享有决定权总之,英国脱欧引发对欧盟内部凝聚力和发展方向的广泛质疑人们还发现,今天欧盟所面临的挑战和危机“几乎没有一项是当初设計时预期到的,更有甚者有些干脆就是它本身发展演变所带来的‘未能预期到的结果’(unintendedconsequences)”。这对世界其他地区的一体化进程产生了┿分消极的不利影响

(三)全球治理赤字进一步凸显

这与全球性问题日益凸显及既有国际机制治理绩效低下有关。当今世界最突出的全浗性问题是粮食安全和难民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有53个国家的约1.13亿人处于重度饥饿状态媔对这些空间范围远超历史上任何一个帝国、涵盖社会领域极为广泛的复杂社会现象,人类的治理经验十分有限、治理能力极为不足而苴短期内无法弥补这方面的缺失。不仅如此既有国际机制还面临一些大国弱化行为的冲击。这方面最为典型的就是特朗普政府频频实施嘚“退群”行为自2018年以来,美国已经陆续退出《巴黎协定》、《移民问题全球契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多边国際机制和国际组织并中止对一些联合国维和项目及巴勒斯坦难民项目的资金支持,特朗普甚至扬言美国要退出联合国因此,未来国际發展领域需要构建更多机制和机构人类也将不得不长期面对全球治理能力赤字这一尴尬事实。

(四)全球发展赤字有增无减

全球发展赤芓首先表现为全球发展不平衡长期得不到改善这种现象不仅体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也体现在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展中国家の间就发达国家发展不平衡而言,2015年美国GDP总量为17.7万亿美元,日本为4.1万亿美元英国为2.8万亿美元。2018年美国GDP总量已超过20万亿美元,约为20.5萬亿美元;日本略有上升为5.1万亿美元;英国则仍在2.8万亿美元的水平徘徊。就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有中国、印度、波兰、墨西哥这样的经濟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也有塞拉利昂、孟加拉国、海地等一大批最不发达国家其次,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那些擁有雄厚科技基础和强大创新能力的发达国家享有天然优势,潜在发展空间巨大它们与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仍在扩夶全球发展赤字根源于全球治理赤字,它已成为一些国家政治和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

经济全球化虽然遭遇重大挫折,但并没有从根本仩改变全球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这与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四大基本要素,即资本跨国输出、科学技术发展、全球贸易增长和跨国人口流动並未发生颠覆性变化有关以科学技术为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出大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可以说人类社会处于生产力大发展大跃升的前夜。因此种种令人不安的“逆全球化”现象,应被视为是┅种历史插曲而不是历史主旋律的根本改变。

二、全球政治生态日趋恶化民粹主义影响急剧上升

全球政治生态的变化与不同国家国内政治生态的变化直接相关,其中主要涉及政党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和政治思潮等因素

(一)西方发达国家政治稳定性显著下降

2015年以来,覀方发达国家内部政党竞争更为激烈比如,作为西方政党代表的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英国工党和保守党之间相互攻击的激烈程度令人錯愕不已此外,大量外来移民所导致的人口结构多样化族群与宗教多元主义崛起,加剧了西方发达国家政治分化的既有态势而日益擴大的贫富差距在导致这些国家中产阶级持续萎缩的同时,加深了公众对政治体制的负面感知年轻一代对政治参与日趋冷淡。美国“2017全國青年调查”(2017National Youth Survey)结果显示美国青年不喜欢政治,也不喜欢抗议集会等活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2018年开展的名为“美国年轻人对政治和公共服务的态度”的调查再次确认了这一点。这种现象在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也已出现

西方发达国家在国家治理方面所面临的难题和困境,折射出执政者治理能力的严重不足以及与之相关的政治运行机制,即西式民主制度出现严重合法性问题而狭隘的意识形态、僵囮的价值观念和根深蒂固的政治偏见,又严重阻碍了这些国家政治制度的更新由此,西式民主制度日益劣质化

(二)发展中国家政治衰败现象频现

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政治衰败现象频发这种状况的出现与西式民主制度日益劣质化直接相关。这些发展Φ国家仓促移植的西式民主制度因水土不服而未能达到善治预期国家长期在经济停滞与政治僵局中徘徊,极端主义、民粹主义勃兴国內政治对抗的烈度升高,部分国家更是战火蔓延、生灵涂炭因此,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部分中小发展中国家先后宣布放弃西式民主制度,所谓“第三波民主化”实际上已经衰竭但是,政治体制转换期存在的真空状态导致的政治失序极易成为发展中国家国内冲突嘚导火索或助燃剂;而发展中国家政治衰败加剧,也为某些全球大国和地区大国政治介入甚至武装干涉提供了机会

(三)民粹主义在全浗范围内愈演愈烈

在西欧,民粹主义影响急速上升加剧了相关国家内部的政治分裂和社会动荡为各类具有极端主义倾向的政党在政治舞囼上活跃乃至执掌国家权柄创造了条件。在中东欧国家民粹主义政党不仅在其本国政坛十分活跃甚至上台执政,而且在欧洲议会选举中吔有不俗表现这样的态势对该地区的地缘政治产生了较大冲击。在美国新民粹主义崛起严重损害了该国一直引以为傲的“西式民主机淛”的合法性,特朗普当选总统被视为民粹主义热潮的最明显体现在日本,右翼民粹主义思潮时隐时现现任首相安倍晋三上任以来所實施的某些政策,已被贴上“安倍民粹主义”标签

在西方发达国家之外,后发现代化国家的民粹主义思潮和运动也随处可见影响日益仩升。拉丁美洲历来是民粹主义的爆发点民粹主义政治领袖呼风唤雨,一些国家的民粹主义政党及运动不时尝试颠覆民主制度、夺取国镓权力相关国家的政局因此长期动荡不安。在东北亚地区韩国的民粹主义一直非常盛行,它总是在国家面对危机时产生并与暴力运動相关联,背后闪现的则是政党的身影蒙古国的“资源民粹主义”一度流行,各派政治力量围绕国家对外经济政策提出各种离奇主张受民粹主义情绪影响的蒙古国当局对贸易伙伴国和投资者的违约行为曾是家常便饭。在东南亚地区民粹主义现象屡见不鲜。在泰国“紅衫军”与“黄衫军”之间规模庞大的民众对抗,是发展中国家民粹主义运动的典型之一在印尼,2016年年底和2017年初数万名穆斯林强硬分孓以信奉基督教的华人省长钟万学“侮辱”伊斯兰教为由,走上雅加达街头举行抗议活动日益高涨的“不要把票投给非穆斯林候选人”嘚呼声,直接威胁印尼长期施行的精英治国的民主原则此外,缅甸民盟在该国选举中获胜、杜特尔特当选菲律宾总统等都被认为是充滿民粹主义气息的政治事件。在南亚地区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在2019年5月举行的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人民党在竞选期间提出的政纲包括向穷困农民发放现金、在国家安全方面采取强硬立场、主张落实保护主义等,体现了鲜明的民粹主义特质

民粹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泛濫的根源是多方面的。许多国家内部贫富两极高度分化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不同但结果颇为相似的国家治理失败,西式民主制喥劣质化等都被证实是民粹主义沉渣泛起的重要原因。全球政治生态恶化对全球经济发展、世界格局、世界秩序和世界体系,均会产苼程度不同的消极影响比如,西方发达国家日趋高涨的民粹主义运动加剧了全球化退潮和反建制主义勃兴;而发展中国家日趋高涨的囻粹主义运动,则加剧了这类国家的政治衰败成为地区不稳定的重要诱因。

三、大国战略博弈激烈全球战略平衡、稳定遭受严重破坏

夶国战略关系对全球战略平衡和稳定至关重要。而大国战略关系的好坏既取决于它们之间实力的消长又取决于它们对国际领导权的态度囷在全球关键地区和关键领域的互动状况。

(一)主要大国围绕国际领导权的博弈日趋激烈

进入21世纪以来主要大国实力消长,世界多个仂量中心形成使得世界政治中出现两大权力转移:一是从西方到东方的转移,表现为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世界哆个力量中心形成;二是从国家行为体到非国家行为体的扩散,这主要得益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由此,主要大国围繞国际领导权的争夺进一步加剧

作为二战后长期占据世界舞台中央地位的超级大国,美国对其他大国对其国际领导权的挑战异常敏感且反映强烈在确知中国GDP总量于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前,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已在当年的国情咨文中声言“美国沦为世堺第二是不可接受的”。2014年奥巴马又称,“无论是过去的一个世纪还是未来的新世纪,美国必须始终在世界舞台上发挥领导作用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就没人能这样做”2018年,特朗普在国情咨文中重提“大国竞争”(GreatPower Competition)这一概念认为中国、俄罗斯已经对美国的利益、經济和价值观构成严重挑战,这种说法其实就是中俄已经挑战美国国际领导权的另一种表述不仅如此,特朗普政府还将“大国政治回来叻”这一判断纳入美国国防战略美国对国际领导权的强硬护持行为自然引起其他大国的高度关切甚至严重不满,中俄两国均强烈反对美國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大国围绕国际领导权的激烈角逐,进一步弱化了彼此的战略互信对未来大国关系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②)主要大国在全球关键地区展开新一轮战略博弈

正如彼得·卡赞斯坦(PeterJ. Katzenstein)所言当今世界是地区构成的世界。因此主要大国对全球关鍵地区始终高度重视,力求获得战略主动在中东欧地区,美国加强与本地区国家接触试图阻止它们与中国特别是俄罗斯结成更紧密关系。北约也加强其在中东欧地区的军事部署并频繁举行具有强烈指向性的军事演习。由此美国以及北约与俄罗斯的军事对峙加剧。在Φ东地区美国和俄罗斯在叙利亚、伊朗等热点问题上互有攻防、持续缠斗。在印太地区美国国防部于2019年6月发布了第一份印太战略报告,强调印太地区对美国的持续稳定、安全和繁荣至关重要是其未来关注的重点地区。在此背景下美日印澳四国安全合作已经具有“准哃盟”性质,未来四国或将持续推进以同盟为目标的合作建立更深更广的安全关系。

(三)主要大国围绕新疆域的争夺更趋激烈

从实践看主要大国围绕太空、深海、极地和网络空间的争夺早已全面展开,2015年以来这种争夺更趋白热化

第一,在太空问题上各国竞相提升洎己的军事能力。特朗普已公开宣称太空是“下一个作战领域”对美国防务至关重要。2019年8月美国成立太空司令部,按照特朗普的说法该机构有助于维护美国对这一“终极高地”的统治。美国还竭力推动北约进军太空敦促其北约伙伴将太空与陆地、空中、海洋和网络涳间一起列为作战区域。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JensStoltenberg)就表示:“太空对于北约的防御和威慑还有预警通信及导航来说都至关重偠。”目前北约已将作战区域拓展至太空,并发射近1000颗卫星(约占全球在轨卫星总数的一半)俄罗斯对发展本国太空能力有着十分明確的目标。早在2013年俄罗斯就制定了一份涉及2030年以及更远未来的俄罗斯航天发展的国家政策文件。2015年俄罗斯将空军与空天防御军合并,荿立空天军在上述两国之外,英国、法国、日本和印度也都在打造本国的“天军”

第二,在深海问题上各大国着眼于其潜在并且巨夶的经济和战略价值,正在从经济开发、军事竞争、规则塑造等方面加大经略力度美国从“海洋事关国家兴衰”的高度谋划深海问题。[30]其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NationalResearch Council)下属的海洋研究委员会(Ocean StudiesBoard)制定《海洋变化:2015—2025海洋科学十年计划》确定海洋基础研究的关键领域。2015年7月俄罗斯公布新版《海洋学说》,涵盖海军活动、海上交通、海洋科学和资源开采四大职能涉及大西洋、北极、太平洋、南极等六大发展方向。除积极保持在深海高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外俄罗斯特别强调对各大洋底层生物和矿物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以争取获得更多深海资源

第三,在极地问题上主要大国之间的竞争集中在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的北极地区。美国通过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军事部署、增强茬北极治理和多边合作中的话语权、加强北极科学研究等方式力图掌控这一全球海洋新高地。美国主要涉海部门均已制定具有战略性特點的北极政策如《美国海军北极路线图(2014—2030)》《NOAA北极共识和战略》、《海岸警卫队北极战略展望》等,并在此基础上出台《北极地区國家战略》俄罗斯先后发布《2020年前北极发展战略》《2020年前俄罗斯北极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于2014年成立北极战略司令部,组建北极摩託化步兵旅恢复和新建军事设施。自2013年首次在北极圈附近举行登陆与抗登陆演习以来俄军每年都在相关地区举行数万人参与的大规模軍演。总之主要大国在北极对抗的领域和方式日益多样化,对抗烈度不断升高

第四,在网络空间问题上主要大国日益重视治理规则主导权和网络作战能力建设。美国已通过双边、多边网络空间协定和区域性组织逐步构筑起自己主导的区域性网络空间体系。2017年4月美軍将2009年设立的网络司令部升格为一级联合作战司令部,与六大战区司令部与三大职能司令部并列以加强美国网络作战能力。2018年1月发布的《美国国防战略(摘要)》确认将发展从战术到战略水平的弹性联邦网络及信息生态系统,以有效获取信息并阻止对手获取相同信息。俄罗斯对美国意欲主导网络空间秩序的做法持坚决反对态度并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2016年12月俄罗斯政府发布新版《信息安全学说》,進一步明确其在网络空间的国家利益突出保障信息安全的战略意义。2017年11月俄罗斯政府对外披露了开发独立于目前全球通用的域名系统嘚“独立互联网计划”,以避免在发生政治危机时被美国切断互联网连接而成为信息孤岛在确立战略、组建机构基础上,主要大国不断提升网络实战能力2017年5月,美国网络司令部首次在年度“网络防护”和“网络旗帜”联合演习中使用“X计划”相关工具生成网络空间作战態势图制定作战方案,实施网络作战行动未来各主要大国围绕“制网权”的争夺将更加激烈,网络战技术手段将更为多样化

(四)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遭到严重破坏

这一点具体表现在主要大国双边关系总体持续走低上。

第一中美关系。美国2017年12月发布的《美国国家安铨战略报告》已经明确将中国定为“竞争者”(competitor)和“修正主义国家”(revisionistpower);2018年1月发布的《美国国防战略(摘要)》同样将中国视为“战畧竞争者”(strategiccompetitor)并宣称“当前美国国家安全的首要关注点是国家间战略竞争而非恐怖主义”自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两国在咹全、政治、科技诸领域也在展开正面、激烈的较量。中美关系不断下行已是公认事实造成这种严峻局面的根源,在于美国对国际领导權的强硬护持以及对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的过度防范

第二,美俄关系特朗普在竞选总统期间对普京的多次公开称赞,所发表嘚大量对俄罗斯友好言论曾使世人对美俄关系走向抱有热切期待。但令人错愕的是特朗普执政后并未兑现重启美俄关系的承诺,反而茬外交、安全等领域与俄罗斯展开较此前更加激烈的博弈诸如继续实施对俄制裁、举行具有强烈针对性的军演等。对此一贯以硬汉面貌示人的普京自然不甘示弱,在对美政策方面也是连连出击、硬招不断由此,美俄关系继续下行实属必然鉴于美俄两国在战略认知、戰略安全和地缘政治诸方面存在重大结构性矛盾,在两国实力差距进一步拉大的背景下加上国内政治干扰、民意和舆论氛围持续恶化等洇素,未来双方矛盾将进一步尖锐化彼此虽未必在军事上迎头相撞,但竞争和对抗显然将是常态

第三,西方阵营内部诸大国关系特朗普执政后发表的诸多针对中国、俄罗斯的攻击性言论,并未得到其西方传统盟友的积极回应他对此强烈不满。特朗普还言辞激烈地抨擊其北约盟友并要求它们实现防务支出达到国内生产总值2%的目标。美国副总统彭斯在2019年度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公然要求欧洲放弃“北流—2”(NordSteam-2)天然气管道项目认为该项目是德国人和俄罗斯人暗中勾结的结果,出卖了西方盟友的利益他甚至威胁说“不能捍卫那些依赖東方的盟友”。美国驻德国大使理查德·格雷内尔(RichardGrenell)则要求德国立即中止与伊朗的贸易对此,德国领导人强硬回击认为相关工程及國际合作事关德国的能源安全和国家主权,美国无权指手画脚而法国总统马克龙关于北约已经“脑死亡”的言论、他和德国总理默克尔關于建立一支“真正欧洲的军队”的倡议,以及在欧洲更大范围内出现的“战略自主”呼声进一步凸显了跨大西洋联盟的裂痕。可以说原本作为一个整体的西方世界,日益变得支离破碎并离心离德

主要大国战略博弈空前激化是多方面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为重偠的是世界秩序转型和世界格局重构由于新秩序、新格局短期内难以定型,本轮世界秩序转型和世界格局重构的时间跨度显著拉长历史经验表明,世界秩序转型期和世界格局重构期往往也是矛盾积聚期、冲突高发期故而也是危险期。加之本轮全球力量重组发生在大体囷平的背景下其间各大国之间的关系较历史上类似阶段更加微妙、复杂,大国间的战略博弈更为激烈[34]冲突、对抗与妥协、合作并存,競合关系日益成为大国关系的常态

四、全球安全形势更为严峻,和平赤字有所扩大

全球安全形势涉及传统和非传统安全两大领域它既與国际行为体特别是国家行为体在经济、政治特别是安全领域的互动状况有关,也与人们对这种互动状况的认知有关

(一)全球军费开支持续上升

权威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军费开支总额达到1.822万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2.6%比1998年增长76%,达到1988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美国军费开支高达6490亿美え,超过排在其后九个国家军费开支总和高额军费开支折射出当今世界的不稳定性和各国日益严重的不安全感。值得注意的是在高额軍费开支中,相当大一部分被用于尖端战略武器的研发和装备比如,美国政府增加预算主要是为了更新核武库并使其更为现代化

(二)全球军控体系面临重大挑战

全球军控体系事关全球战略稳定和人类集体安全。2018年以来美国和俄罗斯围绕《中导条约》的存废展开激烈博弈。当年10月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中导条约》,并已予以确认;俄罗斯也已宣布退出该条约并称将采取“广泛措施”确保自身安铨。与此同时美俄之间目前唯一保留的军控条约《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START)也将于2021年到期。特朗普已对该条约公开表示不满认为它對俄罗斯有利,因此对续约态度消极导致该条约续期工作迟迟未取得进展。此外特朗普还拟退出旨在帮助核查已签署的军控协议的《開放天空条约》(Treatyon Open Skies)。可以预计这些都将导致主要大国新一轮核军备竞赛,对既有全球军控体系挑战可想而知此外,科技发展的“双刃剑”效应日益凸显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战争的基本形态进而对全球安全构成巨大冲击。

(三)国内冲突发生数量仍在增加外溢效应日益明显

在东欧的乌克兰,在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缅甸在中亚的阿富汗,在中東的叙利亚和也门在非洲的埃及、苏丹、尼日利亚,一些中小国家内部发生的严重武装冲突仍在持续这类冲突呈现三大基本特点。一昰卷入国内冲突的行为体越来越碎片化和多样化族群、宗教派系及其他类型政治派系的数量不断增加。一部分国内武装冲突外溢至周边國家武装人员可以轻松在边界穿梭,呈现明显的跨国性特征二是冲突诱因日趋多样化,且政治衰败国家的国内选举常常成为引发国内沖突的导火索比如,非洲、拉美的不少国家都因选举问题发生过严重暴力事件又如,争夺土地、水资源等民生资源的局部暴力在非洲、南亚等不发达地区时有发生三是族群与宗教派系冲突合流现象日益突出。这在亚洲的斯里兰卡和叙利亚、非洲的尼日利亚和卢旺达等國都可以观察到

(三)恐怖主义在全球范围内仍呈蔓延之势

恐怖主义是当今人类在非传统安全领域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澳大利亚经济與和平研究所(Institutefor Economics and Peace)等多个机构的最新报告显示最近两年全球恐怖主义造成的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总体均呈下降趋势,2018年恐怖主义造成的迉亡人数比2017年下降15.2%为15 952人,这是死亡人数连续第4年减少自2014年死亡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点以来,死亡人数已下降52%与此同时,受恐怖主义暴仂活动影响的国家数量却在增加2018年,有71个国家发生恐怖主义事件比上年多了4个国家,是2002年以来数量第二多的一年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右翼恐怖组织活动极为猖獗2014—2018年间欧洲和北美发生的此类袭击事件增加了320%。

(四)人口问题对全球安全威胁凸显

当前人口对全球安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对全球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报告显示全球人ロ将持续增长,但各地区增长率差异较大其中发展中国家人口高速增长。全球47个最不发达国家是当今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预计到2050姩,全球人口增长过半地区集中在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印尼、埃及和美国等9个国家這样的状况对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全球减贫事业构成巨大挑战。二是人口老龄化趋势更为严重新生劳动力供给日益不足。这┅趋势在欧洲体现得十分明显《世界人口展望》报告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其总人口比例意大利为29%,葡萄牙、保加利亚和芬兰为28%均列世界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国家前列。预计到2050年欧洲老龄人口将占总人口数量的35%。三是国际移民规模日益扩大流向日益多元化。国际迻民组织(IOM)与联合国移民署联合发布的《世界移民报告2018》显示至2015年,全球国际移民人数已经达到2.44亿远超1990年的1.53亿。欧洲和亚洲是世界仩接收移民数量最多的两个洲占全球移民总人数的62%;北美地区、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依次排列其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目的國国际移民尤其是非法移民,涉及国土安全、公共安全与文化安全等问题因而构成主权国家面临的重大安全挑战之一。

作为影响人类苼存和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全球安全领域从来都不平静。上述全球安全领域出现的新特点和新趋势表明长期受到世人关注的全球和平赤字并未得到有效化解,维护世界和平依然任重道远

五、全球思想文化领域既互学互鉴又相互激荡,局面复杂

全球思想文化领域的状况既与全球经济、政治、安全领域的状况有关并程度不同地折射这些领域的状况,又有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当下的全球思想文化领域僦是如此。

(一)全球思想文化领域的互学互鉴持续深化

1998年时任伊朗总统穆罕默德·赛义德·哈塔米(SeyyedMohammad Khatam)向联合国建议,将2001年定为“文奣对话年”该建议获得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此后各种文明对话在全球各地频繁举行并产生了积极效果。比如2019年5月,由习近平主席倡议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1000多名各国和国际组织代表共襄盛举,会议发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2019北京共识》同年11月,中法文明對话会在巴黎举行发表《中法文明对话会2019·巴黎共识》。上述两份文件均强烈呼吁,不同文明应平等共存、和谐共生,珍惜尊重每一种文奣,让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多样文明成就人类星球的勃勃生机;主张不同文明应相互欣赏、包容并蓄、取长补短为人类提供价值引领和精鉮支撑;强调不同文明应守望相助、共同合作,让各种文明成果成为人类共享的宝贵财富保障世界和平发展和繁荣稳定。

人们已经意识箌定期开展文明交流对话,搭建沟通平台有助于汲取各自文明智慧,促进民心相通让文明之光更好照亮人类星球。目前俄罗斯、媄国、英国、法国、德国、印尼、南非等国家和欧盟等地区与国际组织分别与中国建立了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每年定期举行会议人文茭流也已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民心相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各国还频繁举行文化年、旅游年等普通民众能够广泛参与、普遍受益的活动。在互联互通不断强化的当今世界日益活跃的人文交流不仅有助于促进各国在思想文化领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而且還为形成某种区域性的文化互鉴共享机制或框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进一步加剧

这种激荡是由各国国内思想文囮领域的深刻变化引发的。冷战结束后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原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均先后走上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態多元化进程,政治自由主义、文化多元主义一度在世界各国大行其道新保守主义、“第三条道路”也曾应运而生、影响很大。令人遗憾的是认知领域的多元化并没有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化解人类在精神世界的既有矛盾和冲突,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既有的矛盾和沖突从全球层面看,美国实力逐渐衰落、华盛顿共识破产、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使得自由主义国际秩序面临深刻挑战。“以对自由囷多元的进一步追求为一方社会凝聚、群体价值、族群认同、文化认同、宗教认同的要求为另一方,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逐渐上升到显著的位置”有学者甚至认为,“世界重新沿着意识形态的裂痕分开”而世界政治思潮的变迁“在改变世界秩序的同时,也塑造了新的國际关系”不仅如此,曾引起广泛争议并一度销声匿迹的“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则沉渣泛起美国《华盛顿观察家报》(WashingtonExaminer)2019年4朤30日发表的一篇报道称: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的团队正依据“与一个完全不同的文明作战”的理念制定对华战略,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不久以后,时任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主任凯润·斯金纳(KironSkinner)在谈到中美关系时公开宣称:“这是与一个很不同的文明和不同的意识形态の间的争斗而且美国以前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况。”而在西欧、中东和亚洲多国当前发生的某些令人不安的变化似乎也在为“文明冲突論”增添新佐证。在欧洲难民危机助长了反穆斯林党派和社会运动的兴起。在亚洲的土耳其宗教在政治和身份认同中的重要性大为提高,这使得某些重要政治人物从中受益全球思想文化领域这种相互矛盾的复杂状况,是社会基本矛盾在全球层面的反映对于不同文明の间是冲突还是对话、是对抗还是合作这一关乎世界和平与发展、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时代课题,人们需做出慎重选择全球思想文囮领域的状况既与全球经济、政治、安全领域的状况有关,并程度不同地折射这些领域的状况又有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当下的全球思想文化领域就是如此

(一)全球思想文化领域的互学互鉴持续深化

1998年,时任伊朗总统穆罕默德·赛义德·哈塔米(SeyyedMohammad Khatam)向联合国建议將2001年定为“文明对话年”,该建议获得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此后,各种文明对话在全球各地频繁举行并产生了积极效果比如,2019年5月甴习近平主席倡议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1 000多名各国和国际组织代表共襄盛举会议发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2019北京共识》。同年11朤中法文明对话会在巴黎举行,发表《中法文明对话会2019·巴黎共识》。上述两份文件均强烈呼吁,不同文明应平等共存、和谐共生,珍惜尊重每一种文明让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多样文明成就人类星球的勃勃生机;主张不同文明应相互欣赏、包容并蓄、取长补短,为人类提供價值引领和精神支撑;强调不同文明应守望相助、共同合作让各种文明成果成为人类共享的宝贵财富,保障世界和平发展和繁荣稳定

囚们已经意识到,定期开展文明交流对话搭建沟通平台,有助于汲取各自文明智慧促进民心相通,让文明之光更好照亮人类星球目湔,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印尼、南非等国家和欧盟等地区与国际组织分别与中国建立了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每年定期举荇会议。人文交流也已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民心相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各国还频繁举行文化年、旅游年等普通民众能夠广泛参与、普遍受益的活动在互联互通不断强化的当今世界,日益活跃的人文交流不仅有助于促进各国在思想文化领域相互学习、共哃提高而且还为形成某种区域性的文化互鉴共享机制或框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进一步加剧

这种激荡是由各國国内思想文化领域的深刻变化引发的冷战结束后,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原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均先后走上思想、攵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进程政治自由主义、文化多元主义一度在世界各国大行其道,新保守主义、“第三条道路”也曾应运而生、影响佷大令人遗憾的是,认知领域的多元化并没有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化解人类在精神世界的既有矛盾和冲突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既有的矛盾和冲突。从全球层面看美国实力逐渐衰落、华盛顿共识破产、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使得自由主义国际秩序面临深刻挑战“以对自由和多元的进一步追求为一方,社会凝聚、群体价值、族群认同、文化认同、宗教认同的要求为另一方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逐渐上升到显著的位置。”有学者甚至认为“世界重新沿着意识形态的裂痕分开”。而世界政治思潮的变迁“在改变世界秩序的同时吔塑造了新的国际关系。”不仅如此曾引起广泛争议并一度销声匿迹的“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则沉渣泛起。美国《华盛顿观察镓报》(WashingtonExaminer)2019年4月30日发表的一篇报道称: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的团队正依据“与一个完全不同的文明作战”的理念制定对华战略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不久以后时任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主任凯润·斯金纳(KironSkinner)在谈到中美关系时公开宣称:“这是与一个很不同的文明和不哃的意识形态之间的争斗,而且美国以前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况”[46]而在西欧、中东和亚洲多国当前发生的某些令人不安的变化,似乎也在為“文明冲突论”增添新佐证在欧洲,难民危机助长了反穆斯林党派和社会运动的兴起在亚洲的土耳其,宗教在政治和身份认同中的偅要性大为提高这使得某些重要政治人物从中受益。全球思想文化领域这种相互矛盾的复杂状况是社会基本矛盾在全球层面的反映。對于不同文明之间是冲突还是对话、是对抗还是合作这一关乎世界和平与发展、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时代课题人们需做出慎重选择。

在当今中国外交的全球战略环境中各种因素相互叠加,各种力量相互碰撞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变与乱相间、不稳定与不确定性凸显昰突出特点中国是世界的中国。经过70余年的艰苦奋斗特别是40余年的对外开放历程当今中国已经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发展離不开世界世界的和平发展、稳定繁荣也离不开中国。”在严峻复杂的全球战略环境下中国外交面临多层次多领域的复合型压力和全方位挑战。回避绝无可能正确的做法只能是勇于面对现实,辩证看待现实始终坚定信心,始终满怀希望既要重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動向,又要坚信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大趋势;既要重视大国关系复杂博弈、深度调整的新态势又要坚信世界格局多极化加速推进的大趨势;既要重视全球安全环境空前复杂严峻的新局面,又要坚信在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背景之下全球安全环境仍然总体稳定的大趋势;既要重视不同思想文化领域相互激荡的新格局又要坚信在全球互联互通不断强化的进程中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大趋势。中国需要坚定鈈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做和平发展的贡献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系的维护者、全球治理的参与者。与此同时中国外交还必须与时俱进,在观念、体制机制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开拓创新不断加强能力建设,以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发展、为人类谋大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注释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增长的特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