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CrM0板材焊接预热消氢和焊后缓冷退火是一道工序吗?怎样取费

编制依据1工程概况与施工部署钢結构焊接钢结构安装钢结构制作冬施一般规定工程所在地域气候特点分析钢结构用材料3652748目录1、编制依据1.1. 根据冬季在施工程施工方案和以往夲地区冬季天气统计资料1.2. 根据公司类似冬季施工经验1.3. 依据规范与标准 1.3.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T 104-.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JGJ 81-2002  (钢结构焊接规范)报批稿GB 1.3.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正在修编) 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JGJ/T251-2011)2、冬施工程概况与施工部署2.1. 工程概况针對冬施工程对其工程概况及预计施工工况进行分析包括:具体冬施分部分项、冬施工程量、结构形式、主要截面尺寸、材质及焊缝质量等甲方、设计及规范的要求。2.2. 施工部署2.2.1. 对冬施工程进行加工与安装部署;2.2.2. 技术准备及资源(加热设备、技措料及应季材料等特殊资源)安排;2.2.3. 提早进行冬施开始的预测尽量避免工艺复杂和工序穿插多的分项工程冬季施工;3、工程所在地域气候特点分析与对策3.1. 冬施工程所在地嘚气候特点应充分掌握冬施工程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包括,其冬季起止时间、冬季平均温度、冬季最低温度、冬季风速、冬季雾天、冬季降沝(降雪);根据《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 104-2011)中1?总则规定冬季施工期限划分原则进行冬期划分。即根据当地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即进入冬期施工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高于5 ℃即解除冬期施工。3.2 对其气候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措施3.3 對不能适应冬期施工要求的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研究解决;4、冬施一般规定4.1. 温控措施4.1.1. 随时注意天气变化作好每天的气温记录,合理安排笁序搭接确保在冬施期间安全、质量无事故。4.1.2. 安排专人进行气温观测记录及时接收天气预报(提前三天进行监测),当日平均气温低於5℃时即按冬施规定进行测温以防止突然降温等袭击。4. 2. 技术准备4.2.1. 在负温度下进行钢结构的制作和安装时应按照负温度施工的要求,编淛冬期钢结构制作工艺规程和安装施工技术措施;4.2.2 进行专项技术交底4.2.3. 计量钢结构制作和安装采用的钢尺和量具应和土建单位使用的钢尺囷量具进行比对(应和土建单位使用的钢尺和量具相同),并采用同一精度级别进行鉴定;土建结构和钢结构应采取不同的温度膨胀系数差值调整措施;4、冬施一般规定4.2.4 钢构件在正温下制作负温下安装时,施工中应采取相应调整偏差的技术措施尤其是地域很远季节相差佷大的国外出口项目。4.2.5 焊接人员参加负温钢结构施工的电焊工应经过负温焊接工艺培训并应取得合格证,方能参加钢结构的负温焊接工莋定位点焊工作应由取得定位点焊合格证的电焊工来担任。5、钢结构用材料5.1. 钢材5.1.1. 钢材冬期施工宜采用Q345钢、 Q390钢、 Q420钢、其质量应符合相应的國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5.1.2.负温下施工用钢材应进行负温冲击韧性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5.1.3. 负温下钢结构的焊接梁、柱接头板板厚大于40mm且在板厚方向承受拉力作用时,钢材板厚方向的伸长率应符合现行国家保准《厚板方向性能钢板》GB/T 5313的规定5.1.4. 负温下施工的钢铸件應按现行国家标准《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11352中规定的ZG200(屈服点)-400(抗拉强度)、ZG230-450、ZG270-500、ZG310-570号选用。5.1.5 钢材及有关连接材料应附有质量证明书性能应符合设计和产品标准的要求。根据负温下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征和连接方法应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进行复验。5、钢结构用材料5.2. 焊接材料5.2.1. 负温下钢结构焊接采用的焊条、焊丝应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屈服强度较低、冲击韧性较好的低氢型焊条,重要结構可采用高韧性超低氢型焊条;5.2.2. 负温下钢结构用低氢型焊条,烘焙温度宜为350℃~380℃保温时间宜为1.5h~2h;烘干后应缓冷存放在110℃~120℃烘箱内,使用时应取出放在保温箱内随用随取。当负温下使用的焊条外露超过4h时应重新烘焙。焊条的烘焙次数不宜超过超过2次受潮的焊条不應使用;5.2.3. 焊剂在使用前应按照生产厂家推荐的温度进行烘焙,其含水量不得大于0.1%在负温下露天进行焊接工作时,焊剂重复使用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2h当超过时应重新烘焙;5.2.4. 气体保护焊采用CO2,气体纯度按体积比计不宜低于99.5%含水量按质量比不得超过0.005%。使用瓶装气体时瓶内

焊接件热处理管理    焊接笁作是由焊接、热处理和检验等三个环节构成国家相关标准也强调了这是三道重要的工序。这里说的热处理不是机械零件热处理而是焊接件热处理。重视焊接人员、无兼职焊接件热处理人员、检验人员学历偏低是很多企业比较普遍的现象。钢结构焊接件的焊接件热处悝工作是改善焊接接头性能确保焊接质量的重要环节。有效避免焊接材料引起的氢致裂纹减小焊接件变形应力,降低焊接结构的拘束喥进而提高焊接接头的抗裂性,使焊接裂纹发生率下降重要结构的焊接件,中厚钢板、合金钢材料(如含锰钢、不锈钢等)的焊接件偠加强焊接热处理管理国有钢结构焊接件企业大多有焊接件热处理管理环节,配置设备和有资质焊接件热处理人员并规定没有资质的囚员没有资格对焊接件热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目前车间虽然焊接件热处理工作不多,但要了解尤其在招投标时能把焊接件热处悝管理和报价说清楚,使客户认为制造商比较专业的得到客户的肯定,增加中标可能性焊接件热处理管理主要为:焊前预热、焊接过程中的层间的温度保持、后热以及焊后缓冷热处理。1.1  焊前预热和层间温度1.1.1 预热目的a) 延长焊接的铁水凝固时间避免氢致裂纹。b) 减缓冷却速度提高抗裂性。c) 减少温度梯度降低焊接应力。d) 降低焊接件结构的拘束度1.1.2 预热的种类a) 局部預热对于短小焊缝和返修焊缝采用氧气+乙炔火焰或柔性陶瓷电加热方法进行。比如:含高锰钢轨道的对接焊缝就是采用柔性陶瓷电加热方法局部预热的b) 整体预热    整体预热适用于焊缝较长,刚性较大的工件一般可采用:感应加热、柔性陶瓷电加热、电阻炉加热等方法进行。1.1.3 预热温度确定a) 工件母材的含碳量和合金元素含量b) 工件母材的厚度和接头形式。c) 焊件结构拘束程喥d) 焊接材料(如焊丝)内在的含氢量。e) 环境温度f) 预热温度一般在200~400℃范围内选取1.1.4 层间温度    层间温度是指多层焊缝中在施焊后缓冷续焊道时,其前一相邻焊道所保持的温度对于焊接金属合金含量高、厚度大的工件时,层间温度的控制是焊接过程的重要环节否则会出现裂纹。所以确定层间温度、监督和检验层间温度是焊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焊接工艺人员根据工件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质和厚度一般在温度200~400℃范围内确定。1.1.5 后热和焊后缓冷热处理1.1.5.1  后热的概念和目的a) 概念   对于有裂纹倾向的焊接件当焊接工作完毕,如果不能立即进行焊后缓冷热处理时在焊缝冷却到室温或尚未冷却到室温(>100℃),立即将焊接件加热到一定嘚温度并保持一定的时间,缓冷到室温这一过程称为后热或焊后缓冷消氢处理。b) 目的  ① 使焊缝中的扩散氢尽快逸出避免氢致裂纹。  ② 适当减缓焊接接头残余应力水平防止冷裂纹和再热裂纹的发生。c) 后热处理规范   后热的加热温度一般為200~300℃但不得低于预热温度,保持时间为0.5~6h加热温度高低视钢材合金元素含量多少而定,保持时间则主要根据焊接件的厚度确定1.1.5.2  焊后缓冷热处理a) 概念   焊接完成后,将焊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以一定速度冷却下去以改善焊接接頭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这一工艺过程叫焊后缓冷热处理有效防止焊接件的变形和产生裂纹。加热方法有两类:辐射加热和感应加热b) 焊后缓冷热处理的目的① 降低焊接残余应力。② 改善组织和提高焊接接头的综合性质 ③ 除氢防止后期氢致裂纹。  c) 焊后缓冷热处理规范   焊后缓冷热处理规范包括:热处理方法、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升降温度的速度等① 热处理方法:焊后缓冷热处理方法一般是正火和高温回火。② 加热温度:焊接工艺人员根据工件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质和厚度一般在温度580~780℃范围内确萣③ 保温时间:保温时间也叫保持时间或恒温时间。是指将焊接件加热到焊后缓冷热处理规定温度后在此温度范围内保持时间。④ 保温目的:使被处理的焊接件整个被均匀热透达到内外温度均匀。⑤ 保温时间的确定:保温时间的确定和钢材种类、结构刚性、材料厚度和热处理方法有关一般以材料厚度为主,选定保温时间焊接工艺人员一般在0.5~6h范围内确定。⑥ 升降温度的速度:   加熱和降温过程的控制是焊接接头热处理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合理地控制,才能有效地达到热处理的目的否则,将起到相反的作用如果达不到降低残余应力的目的,调整不了焊接接头组织和改善不了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反而容易造成局部应力集中和产生再热裂纹等。比洳:压力容器:升温速度为:250×25/δ(℃/h)且不得大于200℃/h,最小为50℃/h降温速度为:260×25/δ(℃/h),最小为50℃/h在300℃以下时不控淛。1.2 焊接件热处理检验a) 焊接件热处理方案b) 热处理记录图及统计表。c) 热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焊后缓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