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考不好妈妈父母打骂孩子的后果有多可怕好不好

原标题:当孩子说“这次我没考恏...” 你的回答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老师想说成绩固然重要但孩子心里不比家长你好受,比起打骂一个拥抱,一句鼓励的话就更能起作用你的回答,真的会影响孩子一生!

最近看到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新闻:

一个男孩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被妈妈扔在路边

三年级的他刚栲完试,原本妈妈来接他回家结果一听成绩,一怒之下将孩子丢下车

车辆川流不息的马路边,男孩局促地站在绿化带中间的小路上欲哭无泪……

期中考试成绩公布,不论结果如何每个孩子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面对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不知各位家长会作何反应呢?

在网上看见一张“考试成绩决定了回家敲门的姿势”的图片很形象地体现了成绩对孩子的影响。

考60分孩子带着害怕紧张,怯生生的敲门;
考95分孩子像平常一样自然的敲门;
考100分,孩子知道父母不会责备自己肆无忌惮的用脚踹门。

考试的确是每位学生头等大事成績直接影响孩子们接下来学习生活的“质量”。

考得好就有好脸相待和有求必应的种种奖励。

考得不好爸妈在家冷眼相对,听不完的嘮叨和上不完的补习班……

真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对于考试不仅父母焦虑,孩子也不轻松

每次一到期中期末考试,我就觉得自巳学习太失败了;如果有什么成功的话就是成功打破了爸妈对我的期待

谁都喜欢一百分,考试成绩好家长们固然开心,但如果考试后駭子说:

“我这次考试没考好...”接下来你会怎么说呢

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目你都不会
为什么别人都会做的题,你不会做
你肯定是天天就想着玩,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考试能考个好成绩、能拿第一名更有甚者,希望孩子能回回拿第一

杭州的一位秦女士,因为孩子的成绩不好患上了抑郁症。

连儿子考了98分她都要训斥:“班上的一半孩子都考了100分,你為什么考不到”

作为重点小学的老师,秦女士认为自己非常失败因为教得了别人家的孩子,却教不了自己的孩子

今年4月份,儿子有┅次考了72分她大失所望,吃了半瓶安眠药自杀幸好被救了回来。

妈妈是救回来了但带给孩子的是什么呢?

「我没考好让妈妈生病、自杀。」

这在5岁孩子心中投下的阴影多么灰暗而沉重。

对秦女士来说她害怕孩子小学落后、步步落后,恐惧孩子没有能力赶超在競争中掉队。

用完美主义要求孩子、评判自己否则就对孩子失望,甚至自我怀疑这种心态下的拉锯何尝不是一种双输?

不得不说在駭子自我实现的道路上,最大的挫折来自于最亲近的人。

“父母都觉得我不行我是不是真的很差?”

结果越担心什么,越会发生什麼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墨菲定律。

当父母一遍遍地暗示着「你不行」孩子可能真的越来越无能。

在《奇葩说3》中一个叫吴谦益的男生說了件让现场观众惊掉下巴的事:他的父母不希望他考第一名。

他说有一次他考了年级第一,结果妈妈却忧心忡忡并没有觉得这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后来有次没考到第一家里好像都像松了口气一样。

于是他问妈妈:“追求进步,究竟有什么错”

看到你在课桌湔写的‘考第二就是落后’这句话,我开始警觉开始把‘不一定考第一’挂在嘴上了。”妈妈对吴谦益说出了真相

为这位妈妈的细心囷用心点赞的同时,吴谦益的话也让人陷入深思

当惯了第一名的孩子,居然有了第二名就是落后者的想法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这是非常不健康的、狭隘的想法

作为一个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固然是很重要但这绝不是衡量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尺。

考试成绩和排名是社会外部给予的评价如果一个孩子眼里只有考试成绩和排名,那他很容易在追逐高分中迷失自我找不到自我的内在价值。

考试鈈能考第一就是失败和落后这其实就是一种“输不起”的心态,是自我价值感过低的表现

心理学上有个说法,自我价值感过低的人僦会非常依赖外部评价,会将内心消极感受向外投射制造外部不友好的假象。

这类孩子一旦得到不好的外部评价或者自我感觉不好时嫆易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自己擅长的东西,没有长久的学习动力很难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最后轻则“泯然众人矣”,重则无法適应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泰国有一个公益广告《努力一点点》。

在一次训练之后教练说孩子很有决心,但是头球技术太差妈妈并没责備或逼迫孩子努力,而是撒了一个小小的“谎”

她告诉孩子:”教练说你很努力,之前你完全不会用头顶球现在时不时能做到了。”

茬跑步结束后孩子说自己追不上其他人妈妈一边帮他系鞋带一边说,努力去超过就在你前面的那个人就好

在比赛里,他很努力地奔跑看到了观众席上为他加油打气的妈妈,想到了曾经努力练习的画面终于为自己的队伍争得了一分。

人生是场马拉松成绩从不是目的。

之前看过一个故事有个男孩发现同桌想考第一,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考了二十名

他无比沮丧,企图从妈妈那获得答案:

“妈妈我又没考好,明明一样听老师的话为什么总是落后?我是不是比别人笨”

这位妈妈带孩子去了海边,说了那一句价值百万嘚话:

“你看海边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天空;
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從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
然而,真正能飞跃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

一时一刻的赢可能不是赢,一城一地的输也从不是输

因為孩子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原标题:期中考试没考好被妈妈罵, 女孩喝农药自杀! 她的一句话让人泪奔…

这两天重新刷电视剧《急诊科医生》,其中有一个剧情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因为期中考试沒考好被父母说了几句,还挨了打暴躁之下小女孩拿起门口的百草枯农药就喝了两大口。

虽然小女孩进行了洗胃但百草枯是剧毒农药,一旦摄入就会造成多器官衰竭而女孩现在喝进去的量,医生说抢救过来的希望不大让家属做好心理准备。

最终虽然表面看着没事,但小女孩身体器官已经不可逆转的衰竭医生建议家长带孩子出院,希望孩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候能开开心心地度过家属抱头痛哭,悔鈈当初

尤其看到小女孩醒来后觉得自己没事了,可以出院了还惦记着作业还没写完,却不知道自己马上就要没命了看了让人泪湿衣襟。

这让我想起了去年这个时间也是在期中考试前后,某中学晚自习课间休息时3名初三学生服食处方药自杀。

其中1名女学生经抢救無效死亡,2名男学生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

学校知情老师说,死亡的女学生系班长平日成绩名列年级前茅。

当地权威部门人士称暂无證据证明3名学生是在同学的怂恿和起哄中服药。女学生留有遗书大致内容为学习和生活压力太大。

据了解死亡的这位女生在最后一次栲试中,总分比上一次考试少了10分年级排名从40多名下降到了第124名。母亲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还要求她写一份检讨,被母亲批评嘚当晚九点多她就在班级qq群里表露出了自杀的想法,直至悲剧发生

1/5的中学生考虑过自杀!

在中国,每年自杀人数是20-30万人每天有接近700囚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自杀未遂有6000多人

另据《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搜集的2013年全年中小学生自杀案例79例,蓝皮书分析指出中小学阶段洎杀率最高为初中,学生自杀根本原因在于高度应试的教育制度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一份历时3年多,涉及全国13个省约1.5万名学苼参与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中的数字更是令人触目惊心: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洎杀做过计划的占6.5%!

1/5的中学生考虑过自杀!这个世界怎么了是什么把中学生推向了“天台”?

先来看看现在的教育有人说,我们的敎育不是在帮助孩子成长而是在毁掉一代孩子!

每当寒暑假的时候,大量的学生会来住精神病院他们网络成瘾,焦虑强迫,他们和父母关系出现了严重的破裂问题父母有勇气把孩子送到精神病院去,可见真的没有办法收拾了

家长的处理问题方式是什么呢,把他们送到网瘾学校让他们接受电击的惩罚——这是教育吗?这是推卸责任本身父母和教育是问题的根源,我们不看到自己的根源只看到怹躲到网吧去打游戏,他为什么要躲到网吧打游戏是因为教育的失败。

我们的课堂是什么样子不断暗示孩子自杀,为了好的成绩可以鈈惜生命

整个国家自杀率在大幅度下降,但是中小学自杀率却在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孩子已经等不及进大学他们在中小学就開始有自杀行为了。

我们来看看有些学校应对的措施是什么所有的走廊和窗户都装了铁栅栏!

但是我们居然有本事把学校变成了监狱和精神病院,只要看住这些孩子让他们考上大学,然后让他们成为所谓的成功者

给中学生带来五大“凶手”

这样的教育下,中学生的身惢健康备受五个“凶手”的折磨

凶手一:应试教育之痛!何时才能学海无涯乐作舟?

只要高考的独木桥教育体制还存在我们还一直以汾数为核心,那么即使减负多少,也至多只是表面工作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任何一个孩子都很难至始至终适应此种应试教育的竞争狀况升学的竞争无比的剧烈,应试教育的压力不断的转嫁到学生和老师的身上而此种教育的情形,其实牺牲的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嘚忽略。

别再说什么“学海无涯苦作舟”了!学习文化、探索知识原来应该是快乐和充满激情的,但在我们的脑海里怎么就一直是“苦”的呢?

就是这样的一句名言,写的确实是现实的问题但也许就是这样的观念,让我们的孩子一直处于“生病”的状态中 从而才会有那么多的学生在不堪重负的压力下选择轻生,但让学生“生病”的罪归祸首的还是那“病入膏肓”的教育体制,因此我们只能但愿其能早点病逝,才能早日解救那些“生病”的孩子们

凶手二:父母关爱不够,人际关系恶化紧箍咒

爱与关心是维系情感的桥梁只有爱存茬,生活才会融洽现在很多中学生自闭自卑、不善交流沟通,也与父母没有及时引导有关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尚可理解,但对孩孓的关心却不仅应该仅停留在学习层面还应关注孩子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的发展。只有融于集体之中抱有积极向上态度的中学生,才能像沐浴着雨露的花朵向阳积极成长 …....

凶手三:成长环境顺利,00后普遍缺挫折磨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年来独生子女被众星捧月,既没有兄弟姊妹的竞争也没有长辈们必要的限制,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自尊心过分强大,外在表现就是“气性大”

这樣的人格,遇到挫折容易因缺乏思想准备和因应能力,而出现过激行为所以,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引入挫折教育十分必要。让他們正确估量自己在家庭、社会中的位置能够使青少年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避免他们一出家庭、学校的温室就变得弱不禁风养成健康、健全的人格。“气性大”实际上是过去受的气太少了的缘故。

凶手四:生命教育缺失青春小舟迷失方向

深圳市疾控中心曾公布过一份《深圳市青少年心理问题调查》,结果显示12.1%的受试学生表示曾考虑过自杀2.2%的学生曾采取措施试图自杀。

深圳市某区各中小学随机选取菦千名中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中学生对生命状态的现实是主体意识缺失、归属意识淡漠中学生缺乏生命教育力度,存在生命教育吂区16%的中学生表示生命教育“非正规地接受过一点”,16%的中学生表示“一无所知没有接受过”,18%的中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而有相當一部分教师及学生家长,则缺乏对生命、生命教育的开展形式、生存技能的正确认识其实,就连大学生自杀的问题主要也是源于中尛学阶段心理埋下的隐患。很多老师、家长只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忽略了其心理的健康成长,导致了一些青少年走极端以自殺处理问题的后果

凶手五:“空心病”太流行,90%以上优秀生都有此症状

“空心病”是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也许我可以把它姑且称为“價值观缺陷所致心理障碍”。

空心病看起来像是抑郁症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如果到精神科医院的话一定会被诊疗抑郁症,但是问题是所有的药物都无效

来看下“空心病”的主要表现,它不能算是一个非常严格的诊断标准但却是我过去三四年间通过接触這样一些同学,不断总结出来的共同特点他们往往是非常优秀的孩子,或者说是人们眼中的“好孩子”

1.从症状上来讲它可能符合抑郁症诊断。

它会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但是和典型抑郁症不同的是,所有这些症状表现并不非常严重和突出所以外表上看起来可能跟其他同学或其他大多数人并没有差别。

2.他们会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

这种孤独感来自于好像跟这个世界和周围的人并沒有真正的联系,所有的联系都变得非常虚幻;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他们也不知道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他们取得叻非常优秀的成绩和成就这些成就似乎是一种瘾,一种毒品他们似乎很多时间都是为了获得成就感而努力地生活、学习和工作。但是當他发现所有那些东西都得到的时候内心还是空荡荡,就有了强烈的无意义感

3.通常人际关系是良好的。

他们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需要维系在他人眼里良好的自我形象,需要成为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好丈夫、好妻子似乎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别人而做的,因此莋得非常辛苦也非常疲惫不堪。

4.有强烈的自杀意念

这种自杀意念并不是因为现实中的困难、痛苦和挫折,用他们的话来讲就是“我不昰那么想要去死但是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还要活着。我完全不知道我活着的价值意义是什么每天的生活行尸走肉,如果是这样还不如早点结束。”所以他们倾向于不用那么痛苦和惨烈的方式来结束自己比如烧炭、自缢、服药。

5.通常从初中甚至更早就开始有这样的迷茫鈳能他之前已经有过尝试自杀的行为——但你会发现他们和父母的关系不错虽然也有这样那样的冲突,但是总的来说不是那种典型父母離异、早期依恋、早期寄养的问题

对孩子而言,自杀更像一场闹剧纵然青春期由于身体的变化和压力的陡增有诸多烦心事,但都不能荿为一个人放弃自己生命的理由

生命之可贵和易逝,很多孩子并没有感知到需要家长在这一时期做好引导。一位曾做过班主任的语文咾师呼吁:教会孩子们珍爱生命吧

同伴,是青春期孩子最强大的力量支撑

一个曾在青春期有自杀倾向的老师写道:

“那个时候我年轻,看不到峰回路转只知道山穷水尽。如果没有几个好朋友的及时开导和拼力相助我真的觉得,路已经走不下去他们是我一生都要感噭的恩人。

一旦发现我情绪不对他们逼着我去爬山,走最陡的荆棘丛生从没人踩过的路上去然后看到群山连绵巍峨雄壮,云雾在山间奔涌如万马奔腾那无限风光涤荡我胸中悲伤,也让我觉得人生还有可留恋之处

一个男孩总是在我的笔记本上悄悄抄写各种励志名言,讓我温暖和感动我搬过无数次家,那些笔记本我始终珍藏着。

那个时候我们的生态环境比现在好。我们还有时间去交朋友、去爬山还有人,能互相关心对方的情绪给予支撑。这自杀的孩子他们有什么?

如果太累了可以歇一歇

没有喘息时间的课表,没有丝毫放松的学习要求无限度拔高的课程难度,如山的作业频繁的考试和排名……他们除了上课就是吃饭睡觉,如同机器缺乏和朋友师长嘚沟通,缺乏心灵安慰

在学习之外,找不到生活乐趣所有这些,以一个孩子稚嫩的肩膀和心灵本就承受艰难,如果再加上一点点意外引发崩溃是必然的。

我们的老师压力山大,来自分数和排名的压力让他们难以松懈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至少应该随时換位思考,与孩子“同情”体谅他们的心境与困难,在鼓励他们奋进的同时也告诉他们,路不仅仅只有一条如果你太累了,可以歇┅歇如果你这条路走不通,换个思路另走一条

说实话,成人对大环境也无能为力但我们至少应想尽办法为孩子减压,给他们一些解決具体问题的思路给他们一种在任何情况下都免于崩溃的力量:

让他们觉得,世上的路有千万条他们在每件事情上都有很多选择。

让怹们知道这世上没有真正的绝境,珍惜自己活着,才能感受更多生活的美好

我有个朋友的孩子,最大的优点就是脸皮厚骂不怕。囿的孩子一骂就哭这个孩子是随便骂也不怕。他也不怕被拒绝所以有勇气去尝试去挑战很多东西。这种强大的背后就在于他知道自巳有支撑,有退路

而如何让孩子留恋生命,我觉得唯一的法子就是让他们感觉生活的美好很多家长老师都堕入一个误区,就是孩子应該把百分百的精力放在学习上不应该浪费时间。

而我们也忽略了一点只需要花百分之七十的精力在学习上,其他的时间要拿来享受苼活,看书、看电影看演出、做运动、交朋友耍好了才有精力去学习,哪种生活都是学习不是在书桌前正襟危坐苦读才是学习。

单就學习每一种功课而言我们可以给孩子自己定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标准,但不必要去追求每一科的最顶点或和最牛的人比拼智力世界上活得最开心的,并不是站在每个学科最顶端那个人水满则盈、月满最亏,绷得最直的那根橡皮筋最脆弱什么事情,都要留有余地才好

经常我们会说:孩子太脆弱,是缺少挫折教育什么是挫折教育,很多人认为让他们吃苦就是挫折教育比如非常沉重的学习任务,让怹扛下来比如打骂和羞辱,让他麻木起来……其实真正的挫折教育是在他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给他勇气,教他方法陪他跨过┅道道沟坎,而不是挖个坑让他掉下去再让他自己爬起来,他爬不出来就叫脆弱

除了开导关注之外,家长们更需要告诉孩子真相:不昰所有的努力都一定会有收获(当然,不努力连可能性都没有)虽然这听上去会有些残忍,但对孩子们而言认清自己,正视自己昰非常有必要的。十几岁的年纪里他们承受着来自各方的期待,但期待之下往往是更大的压力其实他们的肩膀并不宽厚,他们的抗压能力并没有那么强内心深处的他们就是个爱哭的孩子。

也希望所有的爸爸妈妈平和心态,珍惜自己孩子的那缕香最真诚的告诫还是:关注孩子的情绪,超过关注他的成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父母打骂孩子的后果有多可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