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雷潮之下,如何才能独善其身是什么意思啊

P2P爆雷潮的当下,一直低调隐忍的网金社能独善其身吗?

在很多互金平台做过理财,包括网金社,有一些出问题了,也有一些也还在正常运营,现在每天爆雷的现象都在出现,网金社其实一直都保持很低调的状态,利率不高不低,一直宣称自己是交易所非P2P.大家看看,它能不能避过这次动荡,走上主舞台呢?


新手即享1088元红包,资产配置更优选择.投资专享豪礼等你领取,让财富动起来!

网金社最近发布了软文,说明自己并非P2P.其实给我的感觉是,“网金社,不仅仅是P2P.”有大牛给一个通俗易懂的区分么?


看问题要这么看,就当时包含p2p的金交所。因为政府明文批准的平台,这里面业务都是要每月提供政府审核监管的。肯定也需要纳粮上缴税金的。野鸡平台政府給扫了。这是为了赶到哪里大家觉得呢。


我看到过一篇文章,居然说网金社的后台是国务院!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平台虽好,但如果借款公司倒闭了,能保证投资人的资金能要回来吗?如果可以,我就多投了。


作为投资者我们都要敬畏风险,生活的节余闲钱才能作为投资,并不是要投入全部家当;另外我还想说:一个平台想要长期稳键的运行,必需赢得投资者的好评及信赖,不然谁还会往它平台投一分钱?


为了网社,为了社友,希望平台越办越好


国内哪家平台比网金社更可靠?


以前网金社曝光度低,其实很大程度是因为收益率较其它网贷平台偏低。现在大环境控制了收益率上限,网金社这波是个机会。


我感觉网金社低调的原因,因为它是阿里系的吧,阿里系的似乎都是比较踏实做技术的那种,有时候想买个产品想在网上搜下相关文章都难,反而是一些p2p的软文满天飞,所以希望网金社还是多多宣传下喽



能的啊 一是她不属于p2p 是交易所·· 二是所有资产完全合规 都是真实资产 且没有错配啥的 不会被挤兑 ·· 所以别的平台撤出来的钱我都放网金社了



从网金社开始上线,立即就关注了,令我感到放心的是,能用支付宝账户登录 ,出于对支付宝的信赖,很自然地就信任网金社,第一笔投资是2015年11月24日第二年5月30日到期,预期年化8.6%(新手标),5W,很顺利。此后就一直延续到现在,每一笔都很顺利,准时到付本息。
其间也尝试过陆进所,人人贷,但是都是浅尝辄止。大本营还是坚守在网金社。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近日网贷平台接连爆雷,累及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风声鹤唳,赴美上市的互金公司股价普跌。

其中,融360旗下简普科技现价较历史最高价9.49美元跌近40%,且自今年2月中旬以来,简普科技股价一直处于发行价8美元下方。市场普遍认为,这与其尚未盈利有关。

融360全资子公司简普科技于去年11月登陆纽交所,可以说赶上了这波互金公司上市潮。然而在上市前,简普科技呈持续亏损状态,这与上市前利润暴增的拍拍贷和趣店等同行业公司迥然不同,据招股书显示,2016年该公司净亏损1.82亿元,虽同比减少7.2%,但在2017年,简普科技全年录得亏损2.02亿元,再次扩大11%。

而进入2018年,简普科技的盈利情况仍然未有好转,据简普科技最新发布的2018年一季度报显示,该平台实现营业收入3.357亿元,同比增加145%;但录得净亏损5710万元,较去年同期净亏损3160万元幅度增大80.7%。

流量成本高,利润空间微薄

因何导致简普科技持续亏损?

据了解,简普科技搭建综合性平台,以搜索和推荐服务为主,并对金融机构提供营销、撮合、风控等收费服务。整体来说,融360不推出理财产品,但是做各平台理财产品的“搬运工”。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指出,这种平台模式主要依靠流量来盈利,而简普科技并非如蚂蚁金服等自带流量的大IP,这使得其流量成本极高,利润空间过于微薄。据简普科技2018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市场营销费用占总支出的比重高达75%。

对此,简普科技曾在招股书披露风险中提到,简普科技平台的大部分用户流量来自第三方渠道,而不是直接访问简普科技的移动应用程序或网站。在2016年及2017年前6个月,五大流量收购渠道占用户流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简普科技面临着生成和获取用户流量到简普科技的平台,并将流量转化为用户群的挑战。

而除了市场营销成本过高的弊病外,据观察,简普科技的收入来源过度依赖于推荐服务,其他收入模式尚待探索。

据财报显示,简普科技收入来源可概括为两方面,一是推荐服务费用,其中包括贷款推荐服务费及信用卡推荐服务费;二是广告费用及其他费用。而在一季报中,其服务推荐收入为2.893亿元,同比增长131%,约占总营收的86.2%,而广告与其他费用仅仅为4636万。

即便如此,融360核心管理层仍对公司充满信心,指目前是“战略性亏损”。融360CEO叶大清便曾多次表示,公司亏损原因主要是为了扩大用户规模,而亏损只是暂时的,公司具有盈利能力,亏损比率正在大幅度下降,预计2018年最后一季度将实现盈亏平衡。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类靠流量生存的平台,往往会在初期为抢占市场而牺牲利润,这是可以理解的;简普科技虽然尚未盈利,但营收却有大幅增加,在适当控制成本的情况下,实现盈利是有可能的。

据了解,除2018年一季度营收同比有145%的增长外,简普科技在2017年全年录得营收14.46亿元,同比增长306%。

在金融去杠杆的政策背景下,企业资金链越发紧张,无法及时还钱予网贷平台,造成平台资金链断裂是此番爆雷的主要原因。

有分析指,真正的P2P平台,事实上只充当中介角色,并不直接接触投资人与借款人的资金,其所服务的也是巨大而稳定的小额分散资金供需市场,同时这些平台自身都有良好风控能力,对于监管合规更是采取积极拥抱态度。

独立TMT分析师付亮对记者表示,P2P从诞生之时便已经超出银行管理界线,一旦在客户还不出贷款的时候马上就会面临巨额的负债。

“从股价来看,在爆雷情势下,简普科技跌势较弱,它因为无直接借贷业务而受冲击较小,同时考虑到该公司具备较高成长速度,未来如能稳步前进,或许会跑得更远。”一位美股观察员对记者表示。

但他同样指出,要警惕这类互金平台类公司同质化现象严重的情况,如何在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获得较大市占率及核心竞争力是其“跑得更远”的关键。

付亮则认为简普科技会受到情绪上的波及。他指出,目前整个互联网金融处于高危状态下,行业里面的任何一家公司都很难讲不受影响,像融360这样的大平台,短时间内也定会受到潜在影响,进而影响业绩表现。“现在互金行业草木皆兵,大家普遍认为行业出了问题,不被情绪波及不现实。”他说。

( 作者:王理琪编辑:王擎宇 )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最近几天业成为风口浪尖的话题,银行出现“钱荒”这种难以想象的场景居然真实发生。上周四,有媒体爆出银行已经出现流动性问题,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飙升,当时这条新闻被当成茶余饭后的话题,公众还是站在看客的位置揶揄银行也会缺钱。周末工行出现系统故障ATM无法取款一下子让普通人绷紧了神经,甚至有挤兑的谣言传出。最新出现更加令人担忧的消息――深圳部分银行已暂停放贷。

  和银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情况相比,P2P行业则完全没有受到“钱荒”问题的影响,贷等网贷平台的借款和投资一如往常火爆。对此,拍拍贷CEO张俊撰文进行解读,张俊认为,包括拍拍贷在内的纯P2P是不会出现“钱荒”或者挤兑的情况,因为P2P去中心、去媒介、透明交易的制度设计,从根本上消灭了“钱荒”产生的可能性。

  存款减少和贷出增加是出现 “ 钱荒 ” 的根本原因

  传统银行从事的是存款贷出业务,只要有存款进来,银行就可以无限贷出,甚至不用考虑坏账的问题。只要新进存款不断,这个流程就可以永远继续下去,这种业务模式下银行是不存在“钱荒”问题的。

  “钱荒”出现意味着银行的钱不够用了,原因可以来自两方面:1.进来的钱太少,也就是没人存钱;2,出去的钱太多,贷出太多的钱。

  从入口来看,目前我国银行利率确实太低,活期存款利息0.35%,整存整取5年利息也仅4.75%,存款收益甚至不如某些保险产品。与银行的低利息相对应的是CPI的不断高企,钱存在银行不但不能升值反而贬值,让越来越多的民众不愿意把钱放在银行,很多有头脑的投资人已经转向其他投资渠道比如P2P等。银行现在不能成为民众实现财富增长的地方,大家就纷纷把钱从银行取出去到其他地方投资。

  从出口来看,随着年初全球经济的疲软,我国的经济增长预期不断下调,等国外投资机构预期我国今年经济增长只有7%,各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增长不断举债加大基础建设,地方债务剧增,大额贷款不可避免,同时由于大型建设投资时间一般都较长,贷款想短期内收回难如登天。

  资金是本次 “ 钱荒 ” 出现的导火线

  出于低成本和高回报的考虑,资金错配被常常采用,资金错配包括期限错配、利率错配、货币错配等多种形式。由于利用低成本短期流动资金,购买长期高收益但是缺乏流动性的资产,一旦出现短期债务集中到期,而本身没有足够的资金可以支付就会出现“钱荒”。本次“钱荒”出现就是在热钱流出、集中到期、存款积极性下降三大因素集中挤压的结果。

  P2P 的脱媒和借贷本身的透明性根本上消灭了 “ 钱荒 ” 的可能性

  P2P(peer to peer lending)借贷平台之所以不会出现“钱荒”的原因也可以从借入借出端进行分析:

  从借入端讲,由于P2P的借款人一般是小微企业主等银行无力或者不愿服务的群体,P2P的借款人往往乐于付出较高的利息,所以P2P目前可能是收益最高的投资手段,一般而言,只要细心的进行投资,获取两倍于银行存款利息收益不成问题。目前由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P2P是一种很好的投资手段,P2P的钱是不断流入的。

  从借出端来讲,由于P2P是脱媒的,钱掌握在投资人而不是平台手中,所以不存在期限和资金的错配问题――是否投资、投资多少、投资多长时间都是投资人自己自愿选择,非常透明。每一笔借款都对应着相应的资金,不会出现贷款额超过投资额的情况。

  此外由于P2P机构本身不掌握资金池,只是提供借入借出者的信息平台,所以也不存在挤兑的问题。P2P可以说从根本上解决了流动性短缺的问题。

  “ 钱荒 ” 是 P2P 发展的机遇

  在5月份举办的外滩金融峰会上,提出,未来金融有两大机会,一个是金融互联网,金融行业走向互联网,第二个是互联网金融,纯粹的外行领导。金融行业需要搅局者,更需要那些外行的人进行变革。目前看来P2P显然正是马云口中搅局者,P2P从互联网而来,在金融碎片化的时代,P2P拥有核心竞争力:1.供求信息透明快捷,24小时可进行投资和贷款业务;2短平快流程确保便捷性和及时性;3.网络化借贷大幅降低时间、人力成本,减轻小微企业负担;4人对人借贷使借贷能够让大众参与,互联网金融交易产生的收益能够惠及普罗大众。

  “钱荒”引起的“惜贷”使得原本就游离于银行借贷目标之外的小微企业更加雪上加霜,这种情况下P2P应当充分发挥出普惠金融的作用,P2P平台可以更大的支持小微企业的融资发展,保证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正常运作。

(原标题:拍拍贷解读 钱荒之下为何P2P能独善其身)

本文来源:国际在线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独善其身是什么意思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