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98%都有 P2P平台跑路的逾期率到底是多少

  银行与P2P以及之间的数据不具备比较意义,因为各平台对和的定义千差万别,统计口径及计算方法差异较大。在《标准》颁布之后,这一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原因有二,一是该标准没把逾期这个概念规定死,给平台留下了很大的操作空间,二是对逾期率要求太低,和银行的处理原则不一样。

  我们看标准对:在约定的期限内(含合同约定的宽限期或展期后到期)未足额归还本金或利息。

  1、逾期多久才会被计入“”

  比如一笔应该在6月30日偿还的借款,按照逾期的字面意思,就是超过约定日期,那么7月1日还款就是逾期,但几乎没有一家平台会把这样的还款视为逾期。比如素以逾期率算法严苛著称的,也是把逾期15-89天的借款项目视为逾期,也就是超过15天(含)就算做逾期。这不违背互金协会标准的定义,虽然还款日是固定的,但宽限期限和展期并没有做出详尽规定,平台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规定这个宽限期限。显然,这个宽限期限越长,逾期金额就越低,逾期率也会越好看。

  中国互金协会前几日对10家P2P进行了,其中有半数平台的项目逾期率为0,这样漂亮的成绩不仅让银行等传统机构汗颜,还顺便碾压了拥有海量借款人数据的,业绩斐然。但遗憾的是并未找到这几家平台对逾期金额的定义,所以无法评判这样的逾期率价值几何。

  2、逾期金额是否包含债务余额

  另一个应该注意的点就的计算方法,上个月在美国上市的中国P2P公司讲过自己是怎么确定逾期金额的。如果借款人一旦出现逾期,他们会把当期应还金额与未到期的借款金额一并算作逾期,这个算法是比较科学的,因为借款人一旦逾期,其偿还能力就应该被重新评估,后面未到期债务的回款难度会大大增加。但这种计算方法会使得逾期金额偏大,多数平台也不会采用,更为流行的做法是,只把本期应还而未还的债务计入逾期金额,这样计算出来的逾期率会大大降低。

  3、逾期率的分母是多少

  降低逾期率的第三个手段就是扩大分母,互金协会对是有定义的:指截至统计时点,所有逾期且尚未偿还的本金金额与交易总额之比。也就是说,互金协会把逾期率的分母当做交易总额,文件中对交易总额也做了定义,指自平台上线运营时起,所有实际撮合成功的项目的资金(本金)总额。

  这个定义降低了逾期率标准,因为这样的借款总额包含了已清偿的借款项目,额度肯定是越来越大的。银行对逾期率分母的定义就严格得多,指,已经清偿的贷款不被算入逾期率的分母中。试想,一个高速发展的平台,随着新增借款额度的增加,其交易总额也会越来越大,逾期金额就会被稀释,逾期率也越来越低,所以应该把待收余额作为逾期率的分母。

  4、一个理想的逾期率

  一个没有歧义的逾期率对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笔者认为,一个好的逾期率应该包涵下面的三点设计:

  第一,超过还款截止日期30天及以上的借款项目应视为逾期,要把宽限期统一起来;

  第二,逾期项目的待还余额都应该被计入逾期金额,原因前面讲过,因为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发生变化,后面几期的大大提高;

  第三,逾期率分母应该是平台整个待收余额,不应该是交易总额,因为已完结项目除了稀释逾期金额以外,没有其他作用。

  统一的逾期率数据才具有横向比较的意义。但在反映近期平台能力变化上还有些迟滞,可以考虑增加一个辅助的,叫做周期逾期率。比方说周期是一个月,那么分母就是某个月份的新增借款项目的借款总额,分子是这些项目的逾期金额,可以想见,这个逾期率肯定是只增不减的,因为我们把分母固定起来了,它可以很好地反映了某个时间周期平台的风控能力。

根据行业数据显示,P2P行业整体的逾期率超过10%。有逾期,时不时爆几笔坏账,十分正常的事情。下面就由车贷之家为大家讲解目前p2p平台对于逾期的处置方式有哪些?

  1. 一、平台及时垫付选择及时垫付的平台,要么是因为逾期金额较小,要么就是平台方资金实力足够庞大,为保平台声誉而先行垫付,后期再对逾期项目进行催收等回款处理。垫付资金按平台官方的说法,是采用的风险备用金,对于风险备用金覆盖不了的,就需要平台动用自有资金了。

  2. 二、逾期*天垫付一般选择垫付的平台都会采取该项措施,短则3天,长的也有30天垫付的。这种处理方式下,平台会有一定时间的催收回款缓冲期,垫付方可能为担保机构,也可能是平台自己,而且,通常平台方会给投资者以逾期贴息补偿。

  3. 三、一定比例债权转让,部分予以提现这是平台为安抚投资者,采取的似乎“两全”的措施,实现投资者投资总额5%-10%左右的提现需求,余下的90%-95%只能在平台上否成功转让出债权存疑,同时,债权一般需折价转让成功率较高,也就是说,挂出的转让债权收益率要高于债权原本的收益率,投资者要放弃一部分的利息。债权转让可能只是平台缓兵之计,逾期资金无法回收的同时,还无法获取新的资金来源的话,平台基本就“雷”了。

  4. 四、拒不垫付,等待催收回款部分平台誓将“不兜底”原则进行到底,认为这是P2P风险平台作为纯信息中介应有的态度,也是未来行业健康发展的需求和趋势。不幸踩到这样的“雷”的投资者们除了自叹命衰,也别无他法了。

  5. 五、平台方不予回应这基本就是平台要倒闭或跑路的预告了。任舆论新闻满天飞,平台静若处子玩消失,投资者维权无门。

  6. 六、投资者参股这是平台在危机爆发后,给投资者在困境中描绘的一幅美好愿景。大致的意思就是,给投资者一个平台公司当前的市场估值,再以预售股价估算出公司上市后拟发行的股份总数,声称现面向投资者开展股权认购计划,怂恿投资者以其在平台账户中的可用余额认购公司股权,类似于债转股。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作者声明:本篇经验系本人依照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P2P平台只要有真实的标的项目,就难免出现逾期的情况。但是这对很多投资人来说却是难以理解的,认为P2P平台发生逾期就不靠谱了,或者担心自己投资的钱收不回来等等。因此,今天我就一起来对P2P平台逾期情况进行一下详细的分析,希望可以解决投资人心中的疑惑和不安。

首先P2P平台会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逾期?我们都知道P2P平台的贷款业务特点是小额放贷、审批流程简单、放款迅速。很多有借款需求的中小企业或个人,因为不能满足银行的贷款条件,或者是银行审批流程过于复杂以及放贷时间过长原因,而选择向P2P平台贷款。


而在现实中,中小型企业或个人会经常出现借款项无法按时到账的情况。从借款人角度来看,可能是希望按时还款的,并且有着强烈的还款意愿,但因为借款项用于经营周转,而资金回笼的主动权不由自己控制,因此借款人容易产生逾期。这样的情况,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作为投资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P2P标的逾期的情况呢?一些投资人由于对P2P相关知识的欠缺,很容易把P2P平台的逾期与坏账等同起来,但是实际上,两者是有本质上区别的。所谓逾期,其实就是项目借款人没有按时返还借款本息所导致的债务延期现象。而坏账则是指在逾期的基础上,借款人在进行了相关的催收工作后仍无能力还款,而且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也无法偿还本息的现象。

标的逾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说明了平台发布的标的是真实的,排除了P2P平台跑路、诈骗的可能。投资人如果能确定借款人是真实的,项目是真实的,平台的风控在贷前、贷中、贷后都能把风险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就没有必要对逾期情况过于担忧,更没有必要因为逾期就否认整个P2P行业。

大家很关心P2P平台的逾期数据,因为逾期数据可以侧面反应平台的风险管理能力高低。也可以考察平台的运营管理能力。但这仅仅是一个指标而已,平台没有逾期也是不符合实际的。有逾期也不一定代表这个平台不安全,不值得投资。关键是看逾期率和逾期金额大小。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正确看待逾期,理性判断平台。

(注·车赚平台资料整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2p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