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央行降息 房价又降了,房价会跟着涨吗

央行又释放7000亿,但是炒房者别高兴,房价上涨纯属想太多!
大家想必都知道了,最近的股市一地鸡毛,到处哀鸿遍野。身边的一个好哥们去年的时候靠炒股赚了一辆车,可是今年又因为炒股赔进去一辆半的车,他把去年买的那辆车卖了结果还赔一辆半车的钱。
股市一蹶不振另一方面楼市却活得很潇洒,房价该涨的继续涨,摇号抢房的继续抢。如果开发商被限价那么就绑定车位或者阴阳合同,再不行就要求全款总之他们有一万种方法让房子实际出售的房价达到限价前的水平。
就在大家认为房价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时,6月24号央行突然发布消息,从日起,下调四大行以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释放约5000亿元的资金,主要用来“债转股”;下调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存款准备金率0.5%,释放约2000亿元的资金,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即央行此次降准将累计释放的资金约7000亿元。
本次已经是央行今年第三次降准,很多人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欢呼雀跃,认为房价又要迎来新的一波上涨了。各个中介开始在朋友圈大肆宣扬炒作,给广大购房者制造购房的恐慌情绪。而一些所谓的媒体也跟着推波助澜,导致房价被他们炒的疯狂。
然而笔者认为他们这些人纯属是自我高潮,首先我们需要先普及以下三个名词:
1、准备金率
其实准备金率=银行存在央行的钱/收到的存款。比如说银行收到一百万存款,给央行存15万(注意这个钱是必须要给的,叫存款储备金),那么准备金率就是15%。也就是说银行只能放出贷款85万。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16%,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84 万元。
就是前面说的降低准备金率,简称降准。降低了准备金率那就意味着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如果是提准,则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大家都知道不少银行都会因为各种原因造成不良资产,有些企业因为经营不善造成金融方面问题,于是就需要把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股权、产权关系。通俗点说,就是原来的债主变成股东了;原来的债主收取利息变成企业股东享受企业分红了。
当我们明白了这三个名词的意思之后,再看这次的央行放水就明白了,首先那5000亿是债转股资金,是受到监督监管的,不会任由它随意的流向股市或者楼市。而另外的2000亿是为了主要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等问题。
虽然说并不能确定这2000亿资金会不会有一部分流向楼市或股市,起码在目前的情况下很难做到滴水不漏。
我们再看主要问题,这次的降准放水会导致房价上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不会。首先目前楼市调控越来越严,各种调控政策层出不穷,为了就是保证楼市的稳定。如果这次再房价暴涨那么就是整个社会稳定的问题了。所以不敢涨,也不能再涨。另外就是随着降准,银行可以用来贷款的资金放松了,那么房贷利率上涨会得到一定缓解。特别是在未来的一年内,有可能随着在提高基准利率后,降低上浮的利息的可能。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我的位置:
央行降准释放7000亿资金,房价会大涨吗?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 国是直通车
摘要:央行降准,房价上涨。
中国央行决定,7月5日起,下调部分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融资。本次降准将释放7000亿元人民币,除了利好企业“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于多数民众而言,更关心的是房价是不是又要大涨了?
房价又要涨?
“央行降准,房价上涨”——这是很多中国民众听到“降准”二字的第一反应。当然这真不能怪民众,因为观察央行历次降准周期之后楼市的变化,这一判断始终是正确的。
2008年、2011年和2015年三次降准周期之后,房地产市场销售均存在明显恢复迹象,且持续时间在1年以上。
对于本次“定向降准”,无论金融专家还是楼市专家,也都给出了近乎一致的答案:利好楼市!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尽管此次定向降准不是为了给楼市喘气,但难以避免利好楼市。“历史看,只要降准,对于房地产来说肯定是利好,能缓解资金面压力。”
财经评论员刘晓博认为,本次降准释放7000亿元基础货币,在当前货币乘数5.4倍左右的情况下,理论上可以衍生出3.78万亿元的广义货币M2,释放出来的资金也是长期资金。这有利于降低市场的利率,对于股市、楼市、实体经济都是利好。
刘晓博认为,表面上看,“定向降准”主要是针对实体经济,与楼市无关。但实际上,因为楼市回报率高,银行资金总会以各种方式流入楼市,所以此次降准对楼市也是较大利好。
中国房企债务缠身有目共睹。本次定向降准宏观上有利于缓解房地产行业面临的资金紧张问题。Wind金融数据显示,2018年下半年,中国房地产海外融资债券到期规模在564.75亿元的水平,2019年到期规模增长到1436.95亿元。
本次降准有不同
与以往不同,国是直通车注意到,本次央行“定向降准”有其特殊性。中国监管层降准的同时,也在有意识的减少对房地产市场的刺激。
央行表示,降准后,相关银行要建立台账,逐笔详细记录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实施情况,按季报送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金融机构使用降准资金支持“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融资的情况将纳入人民银行宏观审慎评估。
以前降准,资金可以直接流向房地产行业,但这次降准表面上明令限制了这一流向。但资金不会绕一圈再进入楼市呢?多位专家认为,还有这种可能。
易居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告诉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基于宏观经济和中美贸易等因素,央行出台的定向降准虽不是针对房地产,但估计会有部分资金绕道进入房地产市场。
毕竟,与房地产的利润相比,当前实体经济收益少、见效慢,资本还具趋利性。那7000亿会有多少进入楼市?又造成什么影响呢?
7000亿中的5000亿,央行明确是用于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项目,同时撬动相同规模的社会资金参与。另外2000亿主要用于支持相关银行开拓小微企业市场,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攸克地产认为,支持企业“债转股”的5000亿,因为要建立台账,逐笔详细记录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实施情况,流入楼市的资金不会太多,主要是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的2000亿想象空间会大一些。
因为这2000亿是降低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银行存款准备金释放的资金,很多城商行、农商行所在地,没什么好项目、好企业,很可能出现一些钱进了符合方向的企业或者表面上符合方向的企业,但是企业又以某种方式变换回了银行,成为理财或者银行的各种表外资产,然后流向房地产。
楼市调控再加码?
央行本次降准,利好房地产市场已成专家共识。专家预计,地方政府调控楼市的压力会因此变大。中国楼市就此是否会迎来新一波强化调控的风潮?
毕竟,前几轮的楼市调控已经让市场看到,监管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决心。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5月中国40余座城市发布调控政策内容多达50次,刷新了中国房产单月调控政策数量记录。今年中国房产调控次数也已多达180次。
中经联盟秘书长陈云峰预测,1个月内这些钱不会流向房地产,3个月后估计有1/3比例会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房地产,应该关注9月30日前后楼市变化。
陈云峰认为,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居民买房去杠杆已经很彻底,房价不会大规模上涨,只是交易量会上涨,预计今年全年交易量同比去年持平,或略微多一点。主要警惕二三线城市炒房资金,市场流动性恢复,炒房躁动。也有专家认为,二手房领域会受益更多。
经济学者马光远认为,目前很多企业资金流动性非常紧张,经济下行压力也存在,本次央行降准是对的。不可避免,房地产会受益。但降准目的肯定不是为了房地产。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同样认为,本次降准是定向降准,重点支持“债转股”,稳妥推进“去杠杆”。客观上释放了流动性,缓解了资金压力,有利于改善市场情绪。但“这是降准,不是降息。这是对冲微调,不是大水漫灌。”
杨红旭告诉国是直通车记者,在降准预期之下,中国对于楼市的调控肯定不会放松,并且在部分环节,还有可能会出现新调控举措。比如西安市近期出台新政,首提暂停企事业单位购买住房,将企业投资性买房,这一在限购方面的漏洞堵上了。
但杨红旭也表示,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监管层目前主要是维持房地产市场基本平稳,不太可能对楼市进行新一轮大规模调控。他预计将在维持现有调控力度的基础上,进行局部调控或者针对调控漏洞出台新的调控措施。
&&相关文章
上海辟谣平台
中国技能大赛媒体注册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第三届绿色账户微电影大赛
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整合推广平台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客户端下载
Copyright (C) 上观(沪ICP备号-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站长统计
沪公网安备 61号
解放日报新媒体研发中心技术支持媒体:但凡央行有举动 总被解读为大放水或房价要涨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媒体:但凡央行有举动 总被解读为大放水或房价要涨
媒体:但凡央行有举动 总被解读为大放水或房价要涨
  但凡央行有举动:总有一种解读为央妈大放水 房价又要暴涨
  来源:大猫财经
世界最有趣的事情,大概是央行一有新动作,外界就解读为:“大放水了。”
  可能是多年以来,人民群众被货币洪水淹怕了,所以但凡央行有任何举动,人们就条件反射的喊:“放水了!房价又要涨了!赶紧买房啊!”
  这真怪不了人民群众的恐慌。
  六一儿童节那天,央行挂出了一条新闻:
  “适当扩大(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范围”,立刻有人解读为央行“放水”,还有人解读为是“中国版的QE”要来了,猫哥在的各种房产群再次热闹起来。
  事实往往不如想象的美,真相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下什么是MLF,全称中期借贷便利,俗称“麻辣粉”,干嘛用的呢?
  最简单粗暴来说就是:大银行通过抵押高等级债券向央行借钱。MLF有固定期限,利率由央行规定,拿到借款后,商业银行就可以拿这笔钱去发放贷款,到期后,商业银行还可以根据新的利率来获得同样额度的贷款。
  这是央行向经济体提供流动性(钱)的重要方式。MLF不是所有的机构都能参与,成员除了四大国有银行,还有大型股份制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部分省级商业银行等约二十多家银行,这在市场上被称为“一级交易商”。
  成为MLF成员行,就能从央行那以3.30%左右(按央行给出的利率)的利率拿到借款,对于存款多、流动性充裕的大型银行来说,这个价格有点贵,毕竟定期存款也才2.75%的成本,所以平时参与不多,小银行很感兴趣可惜没资格,所以,最后是中型银行参与操作的最多,成为了拿MLF的主力。
  要向央行借钱,是需要抵押物的。
  于是,很多人就慌了,“连AA级企业债这种目前市场上难以销售出去的债券,都可以纳入向央行借钱的担保品,央行也太不挑食了吧!这不是变相降准吗?放水无疑了!”
  可惜,事情没那么简单。
  如果真的是中国版的QE,那么央行应该把利率降到极低,然后闭着眼睛在市场上买入各种债券,以扩张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方式,向市场撒钱。
  这次显然不是这样的,因为4月央妈刚刚完成了一次定向降准,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大部分增量资金释放给了城商行和非县域农商行,这些资金紧张的中小银行,可谓久旱逢甘露。
  如果央妈真的想放水,那简单的就是降息、降准备金率就可以,立竿见影,不用任何解读,消息一出,房产中介、售楼处就会挤满了疯狂的购房者。
  这跟扩大MLF的抵押品范围明显不同。新增加的低等级债券还是在银行手里,只不过银行拿这些小微债券、公司债券来央妈那里抵押借钱了而已。
  搞这么复杂意味着啥呢?
  主要的原因是这两个:
  ▌一、跟央妈借钱的抵押品不够了
  MLF成员行跟央妈借钱,需要抵押品,就是各种债券。
  根据华融证券去年的报告,去年年底逆回购需要抵押品2.05万亿,MLF需要抵押品3.68万亿,银行间质押式回购中利率债约为4万亿,总规模大约为9.73万亿。而当时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和政策金融债规模为15.3万亿,看上去远大于公开市场操作所需的抵押品。
  但是!
  银行还要为了满足流动性覆盖率(LCR)考核需要持有一定的利率债抵押品,整个商业银行需要利率债抵押品为11.71万亿,叠加MLF所需的抵押品3.68万亿,一共15.39万亿,已经小幅超过了利率债存量的15.3万亿。
  所以,央行扩充利率债之外的债券或者贷款作为抵押品,可以缓解抵押品不足的局面。
  打个比方,就像你跟银行借钱,以前银行只认房产,现在说家具也能抵押贷款了,所以你可以从银行里贷出更多钱了。
  ▌二、提振债券市场信心
  今年债券市场爆雷不断,搞得大家人心惶惶。
  不少雷都是三四年前埋下的,那时候公司债、企业债扩容,还保证刚性兑付,监管又没人管,可以资金池模式运作,期限错配,以短期资金接力购买长期债券,赚巨额利差。《国家出了一份重要文件,100万亿产品受影响,你的钱袋子要看紧了》
  当时中低等级债不愁没人买。
  可从2017年起,金融监管部门强化了金融监管,还出台了“资管新规”,金融机构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闭着眼睛买了,一是因为流动性没过去那样充裕了,二是因为不能刚性兑付,风险剧增。
  加上近期债券市场上频发违约事件,2018年前5个月,共有11家发行主体的19只债券违约,违约规模与数量比去年大幅提升,其中不少发行主体是民营上市公司,并且大部分的债券和主体评级都在AA以下(含AA)。
  本来市场买方已经不能和不敢像过去那样加杠杆闭着眼睛买买买,低等级债券的违约事件多了,市场就更谨慎了。这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AA等级信用债的收益率大幅上升、AAA级的倒有所下滑了;
  ?&风险反而在上升。因为低等级的债券没人买,发行失败的案例越来越多,导致依赖融资的很多企业资金周转更为困难,很可能也出现违约风险,违约事件越多,市场更不敢买,陷入恶性循环……
  后果不敢想象,那怎么办?
  央行出面提供隐形信用担保咯。既然央妈都接受AA+、AA级公司信用类债券、优质小微企业贷款作为借钱的担保品范围了,就相当于做了个隐形信用支持。意思就是说市场要放心,虽然这类债券在申请MLF时会打折,但毕竟是被接受了。
  这将增强市场对AA+、AA信用债的信心,防止出现更多风险事件,解决实体经济的融资难(发行失败)、融资贵(利率走高)。
  至于被说成是放水……唉,有点想多了。& & & &&
  但也不是没有彩蛋(关心买房的注意这段):
  ?&存量的AA+、AA债券规模有多少呢?
  大概2万亿左右,这些都有可能被拿去做抵押了。
  ?&今年有多少企业债到期呢?
  2018年需要偿付和回售的公司债规模大概是14168亿元,其中城投债(地方政府借的钱)2412亿元、房地产行业公司债4619亿元,两者相加一共占到期公司债总额的49.62%。
  在房地产行业公司债方面,40%左右是AA+、AA级评级的;城投债方面,很多地级市的城投债是AA+评级的。
  也就是说,这次被央妈纳入MLF担保品范围内的AA+、AA公司信用类债券,一半左右是涉地产、地方政府借款的。
  好了,这大概是想买房的猫友们最想了解的信息了吧。
责任编辑:李彦丽
图文直播间
视频直播间央行:楼市价格或将平稳略降 但房价上涨预期仍在_凤凰财经
央行:楼市价格或将平稳略降 但房价上涨预期仍在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来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微信号(ID:CHINAFINACE40FORUM),央行货币政策小组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往哪个方向发展?房价会降吗?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7)》,
来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微信号(ID:CHINAFINACE40FORUM),央行货币政策小组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往哪个方向发展?房价会降吗?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7)》,其中在《房地产市场出现分化因城施策调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一文中称,2017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可能呈现&成交回落、价格平稳略降&的发展态势。但是,房价上涨预期仍然存在。报告同时还为房地产划出了清晰的金融政策底线:在支持居民合理自住购房同时,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两投&)购房。如何理性看待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形势,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特邀成员、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认为应冷静梳理房地产市场的逻辑。他认为,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面临的新的主要矛盾正在变为&住的不好&,首改、再改、换房成为&新主力需求&。从房地产市场供求看,在不同城市明显分化的条件下,当前住的问题主要集中的一线和其他个别重点二线。当前大都市圈正在成为中国下一阶段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但受土地供应约束、住宅土地占比偏低、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连接与协调不充分等,制约着大都市圈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近期,不同城市相继推出大力发展租赁市场的相关政策,巴曙松分析,过去很多年,租金走势与房价的走势既相互影响、但也常常相互独立。租金主要取决于收入,房价则主要取决于基本的供需矛盾和信贷条件等。从市场数据分析,当前城市房地产租赁的人群与购房的人群似乎暂时还是重合度不高。从短期看,&租购同权&对购房市场会产生一定影响,但不会十分显著。根据中央要求,&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上述央行报告指出,2017年,各地区将继续强化&因城施策&调控政策。但房价上涨预期仍然存在:土地供应不足,部分城市甚至出现&面粉比面包贵&的情况;部分热点城市库存处于低位,短期内市场供应紧张;居民投资渠道有限且回报不高。以下内容为《房地产市场出现分化因城施策调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房地产市场较为活跃,因城施策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商品房销售创历史新高,年末增速有所回落。2016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成交持续升温,一线城市及热点二线城市量价齐升,四季度后受调控政策影响,部分需求开始向三四线城市转移。2016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5.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2.5%,较2015年大幅提高16.0个百分点,但比1-9月降低4.4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11.8万亿元,同比增长34.8%,较2015年提高20.4个百分点,比1-9月降低6.5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创历史新高,增速均为2010年以来最高。分地区看,东、中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分别增长24.6%和29.8%,分别比1-9月降低7.1个和4.7个百分点;西部和东北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分别增长15.6%和4.6%,分别比1-9月降低0.8个和2.0个百分点。随着市场交易回升,商品房库存有所下降。2016年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0亿平方米,同比下降3.2%,其中住宅待售面积下降11.0%,主要城市商品住宅去化周期明显缩短,三四线城市的库存压力也得到一定缓解。部分一线周边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涨幅较大,调控收紧后有所趋稳。2016年,房地产成交逐步升温,加之部分城市住宅供应紧张、土地价格快速攀升等因素,共同推升房地产价格上涨。其中,一二线城市全线上涨,三四线城市涨多跌少,部分一线周边城市涨幅较大。2016年12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的城市有65个,比1月增加40个,最高涨幅为46.5%,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涨幅均超过20%,无锡等一线周边城市以及合肥、南京等二线城市涨幅靠前。10月份以后,各地密集出台调控政策,有效抑制了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年末房价涨幅环比有所分化,一二线城市房价总体趋于平稳,三线城市房价略有上涨。土地市场不断升温,土地成交量跌价涨。房地产交易活跃使房企资金状况明显改善,部分城市土地供应不足,土地市场竞争激烈,高溢价频现。据国土资源部数据,2016年,全国土地出让面积20.8万公顷,同比下降5.9%;合同成交价款3.6万亿元,同比增长19.3%。在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严格的土地出让约束和限制条件的影响下,年末土地市场有所降温,但竞争依然激烈。四季度末,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住宅用地价格环比增长2.2%,同比增长7.9%,环比、同比涨幅持续扩大,一定程度强化了房价上涨预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总体保持平稳。2016年,全国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3万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较2015年回升5.9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增长9.5%、12.9%和6.9%,较2015年分别回升5.2个、8.5个和5.6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1.9%,降幅较2015年收窄6.6个百分点。从历年变化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在2010年达到33.2%的峰值后逐年下降,2016年有所企稳回升。房地产信贷调控初见成效,房地产贷款增长有所趋缓2016年,人民银行强化住房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按照&因城施策&原则,在国家统一政策基础上,由各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结合所在城市实际自主确定辖内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比例及利率浮动范围,四季度后房地产贷款增长势头有所趋缓。房地产开发资金较快增长。2016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4.4万亿元,同比增长15.2%,较2015年回升12.6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21512亿元,同比增长6.4%,占房地产开发资金的14.9%,比2015年下降1.2个百分点;自筹资金49133亿元,同比增长0.2%,占房地产开发资金的34.1%,比2015年下降5.1个百分点;其他资金占房地产开发资金的50.9%,比2015年提高6.4个百分点,其他资金中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分别为41952亿元、244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0%、46.5%。房地产贷款增长较快,四季度以来增量下降。2016年末,全国主要金融机构(含外资)房地产贷款余额为26.7万亿元,同比增长27%,较2015年末提高6.0个百分点。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18万亿元,同比增长38.1%,较2015年末提高14.2个百分点,四季度各月新增个人住房贷款额均低于2016年9月。全年新增房地产贷款5.7万亿元,同比多增2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新增额的44.8%。分地区看,东中部地区加快增长,西部和东北地区增速有所放慢。2016年末,东部和中部地区房地产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9.7%和33.1%,较2015年分别提高11.9个和6.2个百分点;西部和东北地区房地产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9.1%和11.8%,较2015 年分别回落2.9个和4.8个百分点。住房贷款抵押价值率(LTV)有所提高。2016年,全国住房抵押贷款价值比为60.4%,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持续推进,保障房信贷支持力度仍较大。2016年,全国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606万套,棚户区改造和公租房基本建成658万套。年末,全国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为2.5万亿元,同比增长38.3%,增速比住房开发贷款高25.0个百分点;全年新增6972.2亿元,占同期房产开发贷款增量的113.5% 19 。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截至2016年末,已有85个城市的373个保障房建设项目通过贷款审批,并按进度发放862.1亿元,收回贷款本金736亿元。房地产市场展望及政策建议2016年,全国房地产市场的结构分化特征较为明显。从市场发展格局看,三大都市圈和长江中游经济带等核心城市圈的集聚效应,吸引人才、资金持续流入,支撑当地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一、二线热点城市市场份额持续上升。但在供给不足、房价较高、调控政策趋严等背景下,需求开始向部分环核心城市圈的三四线城市外溢,带动了当地房地产市场的较快发展。与此同时,部分东北、西部地区部分二线城市和大部分三四线城市受到人口吸附能力不足、居民收入水平不高等制约,房地产库存依然较高。从调控政策措施看,2016年尤其是四季度以后,&因城施策&调控力度加大,灵活度提升。一是调控力度差异化。以限购为例,对于非户籍购房者的社保缴纳年限不一,部分城市限购范围集中在主城区,体现了&因城施策&调控思路。二是调控范围不再局限于一二线城市,开始向三四线城市延伸。部分一二线周边城市受到核心城市圈需求外溢的影响,房地产市场快速升温,也开始加强调控。三是调控手段更加丰富。在限购、限贷、限价等传统调控手段的基础上,开始实施限售政策,即买房后需要经过一定年限才能再次入市交易。此外,加大整顿市场秩序的力度,通过严查违法违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企业、打击房地产虚假广告、加强土地拍卖资金监管、防范违规资金流入土地市场等方式,合理引导市场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2017 年,各地区将认真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政策要求,继续强化&因城施策&调控政策,全国房地产市场可能呈现&成交回落、价格平稳略降&的发展态势。但是,房价上涨预期仍然存在:土地供应不足,部分城市甚至出现&面粉比面包贵&的情况;部分热点城市库存处于低位,短期内市场供应紧张;居民投资渠道有限且回报不高。因此,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明确近、中、远期城镇建设用地和土地供给规划,将城镇户籍人口与公益及建设用地指标挂钩,稳定预期。可探索建立和完善土地当量制度,通过交易在全国范围实现综合占补平衡,提高土地在全国范围内的集约利用。二是积极完善中小城市发展基础,提高中小城市吸引力,并形成优势产业支撑、快速轨道交通连接、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包容性强、绿色低碳的城市网络,也有助于疏解特大城市非核心功能。三是加强住房金融宏观审慎管理,继续做好房地产金融调控,在支持居民合理自住购房同时,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四是积极发展长期公共租赁住房,稳定和规范住房租赁关系。
[责任编辑:杨芳 PF057]
责任编辑:杨芳 PF057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62285
播放数:164259
播放数:179060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央行降息 房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