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图我也是在百度知道看到的,深有感触的意思很深,现在的教育是不是已经到了礼乐崩坏的地步?老师犯错要下跪道歉

查看: 15525|回复: 57
52学缠感悟(心态篇)
TA的每日心情衰 08:00签到天数: 3 天连续签到: 0 天[LV.2]偶尔看看I
本帖最后由 沉默有罪 于
15:46 编辑
一, 前言二, 我看缠论炒股三, 我看简约缠论四, 缠论炒股的九层境界五, 从令狐冲学“独孤九剑”看缠论学习方法六, 我为什么参加52“易缠解缠”的众筹七, 感悟《心经》前言九十年代初在海南,我曾短暂尝试过股票和商品期货,不知赚,不知亏,完全被一股无明业力牵引,直到95年在期市爆仓,我一并清仓了股票离开市场,回家乡湖南成家,十多年再没涉足这个既是天堂又是地狱的资本市场,心中留下的印象是:期货风险很大,不是一般人可以玩的;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然而07年那波汹涌的牛市还是操动了我内心的贪婪,在身边朋友经常眉开眼笑的谈论中,股市从6124点开始回调。“大盘必上万点”以及“跌破5000点中国经济将完蛋”的声音不绝于耳,07年11月我开始筹资入市,不但投入自己所有资金,还以曾经老股民的身份承若朋友稳定收益的前提下,将朋友的资金也投入其中,结果可想而知:在1664点来临前,自己无法承受压力,清仓还款,不到一年,按月息两分退还朋友的本息后,自有50万本金剩5万。这时我知道了“缠中说禅”的博客却有眼无珠,进入博客随意溜达一圈,心里给了个“故弄玄虚”的评论就离开了。我心想的是:几百年的股票市场,多少顶尖的头脑在其中,真有稳赢的必杀技早就被前人发现了,哪里还轮到你呢?经过一年惨烈下跌,我已渐渐明白,炒股要技术,更要心态,我们从股市赢钱,赢的不是市场,赢的是自己。由于本金少,压力小,期望低,09年开始,我基本可以从股市稳定盈利。利用08年惨痛教训建立起来的盘感,每年我选择一到两只一波大幅上涨后回调的股票买入,有时买早些,有时买晚些,不管早晚我都耐心持有,直到它起来第二波,我边涨边卖,做些短差滚动操作到全部出完,有时可以挣百分之五六十,有时可以挣七八十,有时只挣二三十,而挣了的钱我都抽出来开支了,账户始终只留几万块。现在用缠论回看我买股位置,基本都是缠论五分或三十分钟上涨趋势的大A构筑过程中,我吃到的利润是小b中的一段,如果我不那么贪婪、恐惧,买晚些,卖晚些,就不必煎熬那么久而可以挣得更多。可我也并不遗憾。13年开始,传统生意越来越难,投出的钱都有去无回,我开始负债,为了减轻债务压力,我想从股市挣更多钱。这时“缠论炒股”的影响也今非昔比。一个偶然机会,我重看缠师的“教你炒股108课”,我终于明白,这是炒股真正的无上宝典。可惜我似懂非懂!15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我无意中进入小胡子老师赵永超的博客,从他的博客中知道了52学堂,听了校长的易缠解缠课程,我逐渐理解了缠论的一些皮毛。今年三月还特意去了上海,见了校长和小胡子老师。通过和校长交流,校长委婉地告诉我,我的缠论水平还差得远。我很感激校长!其实这我也知道。缠师说真正可能透懂缠论的也不过五人。就像武侠小说中,功夫人人会,真正的顶尖高手也不过屈指可数的几个。金庸著名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也只“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五个高手而已。学缠过程中,我认为缠论是包含技术和心态两部分的,二者相辅相成。学缠是个修行过程,好心态是可以弥补一些技术不足的,52的教学重点在技术层面。听课时发现一些缠友不注重心态修养和沉淀,盲目、偏听、一旦踏错节奏,难免心生戾气,不找自身原因而责怪52的老师,我觉得这都是于己有亏,有损福报的。所以我写了一些自己的学缠感悟,如果可以被一些急性缠友看了而对他们的心态调整有微末帮助,我会因此凭添些开心。如果校长和各位老师认为可行,我愿意不定期为缠友写些学缠的心态文字,为缠论推广出点微力。
我看炒股缠论人们常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我看来,虚拟的资本市场是最近似险恶江湖的,特别是散户众多的股票市场,更把江湖的风云诡谲展现得惊心动魄,淋漓尽致。基金,私募,游资,散户像武林中的不同帮派以及各色江湖人士,五花八门的炒股理论就是各式各样的武功。股市投资客、投机客凭籍自己掌握的炒股理论在股市鏖战,或挣或赔,或财源滚滚,或倾家荡产,演绎着血淋淋的江湖故事。我接触过的所有炒股理论中,毫无疑问,缠中说禅老师《教你炒股票108课》的理论是最厉害的。这套理论像大多数精深武功一样分内功和招式两部分,内功是根基即“禅”(有点类似于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易筋经内功,为内功之最),以儒释道等国学理论为根基,深切剖析人性的贪嗔痴疑慢,外功是招式即“缠”(有点类似于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独孤九剑,由繁到简以致于无,不需内功驱动也威力极大,为剑法之最),在“走势必完美”的原则下,把千变万化的走势图形进行完全分类,达到不测而测,从而在资本市场屠熊、搏虎、猎鲸,立于不败之地。缠师在第一课开篇说了,任何事情都有缘起,他认为缘分到了,于是在博客陆续写“教你炒股票”的博文,共完成了108篇。《教你炒股票108课》看似信手写来,其实有个由简入繁再简的过程。为了吸引浏览博客的人能潜心学缠论,从第一到第十六课,缠师通过对股票市场进行最基本的分析和梳理,用简明形象的语言给出了小资金一种简单实用的操作方法即均线操盘,因为即便初入市者,对均线也有所了解,就像学少林功夫,都会学“伏虎拳”“罗汉拳”一样,参考均线炒股是进入股市的入门工夫。虽是粗浅工夫,但在缠师魔幻的笔下却也让人感觉到极大威力,就像《天龙八部》中乔峰在聚贤庄以一套“太祖长拳”随心所欲应对天下豪杰,缠师通过对均线的分析,自然而然给出了股票的精准买卖点,从而极大地激起了大家的学习兴趣。然后从第十七课“走势终完美”的基本原理开始,一步步把大家带入了神奇无匹的缠论中。前面说了,缠论分内功“禅”和招式“缠”两部分,二者互为表里,而股票的K线图不过是人性贪嗔痴疑慢的图像化体现。要破人性的贪嗔痴疑慢必须靠禅,参悟修行;要应付千变万化的K线图,则只有“缠”,见招拆招。由于很多人修为有限又急功近利,只想学外功的招式部分,所以真正学精缠论的并不多。其实缠师对这点心里也有预计,所以在课文中,缠师随时提醒读者,“修炼自己”,“炒股票就是真正的学佛”等,而且在写“教你炒股票”的同时开写“论语详解”,“教你打坐”,以国学和禅文化来提高大家的内功。学缠论的招式靠聪明,而练内功则靠智慧。缠师的炒股理论不但是股票市场的绝顶神功,也是资本市场最具足的无上心法,值得投身资本市场的所有人参悟。
我看52简约缠论52学堂的“简约缠论”是缠论的速成法门。由于缠师的技术分析理论是建立在现代数学、物理上的严谨理论,很多似我这样的读者没有高等数学基础,欠缺数学思维,加之天赋不够,资质有限还妄想急于求成,所以很难真正领会缠论的精髓,以致缠论出来不久,市面上就有“千人千缠”的说法。其实“千人千缠”很正常,由于大家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以及眼界悟性的区别,对内涵丰富的文字或现象看法就很难一致,比如《道德经》《易经》《论语》《金刚经》等经典,千百年来,从未有统一的看法,但并不影响它们成为经典,即便一部《红楼梦》,鲁迅先生也说是“道学家看到了淫,经学家看到了易,才子佳人看到了缠绵,革命家看到了排满,留言家看到了宫闱秘事。”因为经典的内涵超越了凡人的见识。缠论正是这样的经典。当然也有一些能力强、悟性高的,通过自己研究,胜解了缠论,并对缠论的发扬光大以及在广大股民散户中的推广传播在做努力。我知道这当中最尽心力也做得最好的是李晓军校长以及其带领的一帮学缠有成的老师们,他们在网上开办52学堂,免费向广大缠友传授“简约缠论”,对缠论的推广传播起了巨大作用,这可以说是一件与缠师的原文写作一样功德无量的事。由于是速成法门,内功心法讲得少,招式也化繁为简,加上学的人急于求成,根基扎得不牢,学出来难免似是而非,就像《倚天屠龙记》中的周芷若虽在短时间学得了“九阴真经”里的“九阴白骨爪”等高明武功,使出来却形似鬼魅,阴毒狠辣,而同样的武功在黄衫女子手下使出来却态拟神仙,正大光明,灵动醇正,这之间的区别所在,希望能引起所有有心缠论的朋友们重视,希望52学堂在平日的缠论教学中,在传授外功招式的同时,也注重内功心法的传授。52学堂的教学视频大多都是缠论的重点难点,大家要反复多看,既不可操之过急,亦不必畏难害怕,同时最好配合原文阅读,增加理解,这样晓以时日,必能融会贯通,成为纵横资本市场的高手。愿我们一起皈依缠师,在52学堂老师们的指导下,渐渐走出无明,走向无量光明!缠论炒股的九层境界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有名的参禅三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缠师“教你炒股票52”的标题是“炒股票就是真正的学佛”。通过对缠论的学习,再对照参禅的境界看,我认为缠论炒股的学习过程也会经历三重境界即52投资的企业文化内容:胜解、禅定、欢喜。胜解是术的层面,禅定是道的层面,欢喜是菩萨行的修行。而每重境界又分三个级别。胜解的级别是胜、解、胜解。禅定的级别是禅、定、禅定。欢喜的级别是欢、喜、欢喜。所有对照缠论学炒股的人,入门以后,从功力深浅来看,都包含在这九个级别中。不同层级的功力在市场上会有不同的境界表现。而像我这样虽然心有向往,对108课也认真看过几遍,可因为本身悟性低,天赋浅,对一些基本概念还分辨不清的,都算没有入门。好在现在有已经开悟的李晓军校长开办了52学堂,带领一批学有所成的老师对有意学缠炒股的人免费教学。所以我相信只要我们肯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每个有志于缠论的都可以在资本市场得财富得成就,至于有生之年能达什么级别,则要看各自的悟性和缘分,不可贪求。其实即便第一层功力也达不到,由于“缠论炒股理论”起点极高,只要真正学得一招半式,运用得当,在平常的炒股过程中就会有极大威力,就像《飞狐外传》中的阎基,仅靠偷得三百多页“胡家刀法”中的两页内容,就打败了百胜拳王马行空,而《射雕》中的黎生也只凭借洪七公传了一招“神龙摆尾”就与欧阳克斗个旗鼓相当。缠论108课中随处都有各种神奇的法门,招式,只要我们参悟了,执行了,都是可以受用终身的。
TA的每日心情衰 08:00签到天数: 3 天连续签到: 0 天[LV.2]偶尔看看I
我感受的缠论功力级别如下:第一层:胜。胜包含了超过,担当,完全、胜利。通过对缠师108篇课文通读和研究,对各周期、中枢、级别趋势等概念、原理,定理有基本了解,可以按照理论对各种不同的股票K线图形进行合理分解,对股票价格走势知其然。只要到达第一层境界,在股市出击的时候。应是赢利次数多而亏损次数少,但因为不知“解”贪婪、恐惧,怀疑,使得进出场时机和仓位把握不好,赢利并不可观。第二层:解。解是明白、理会,分析、演算。有了第一层功力基础,对各种概念、原理、定理有了自己的理解,根据结合律对各种不同的K线图形有自己的正确分解并在当下的股票走势下做出有利自己的当下判断选择,对股票走势知其所以然。到达这层境界,在股市上绝不再贸然出击,该进则进,该退则退,一切都是有条不紊地进行,小资金基本可以稳定轻松获利,成为财务自由人。第三层:胜解。是把“胜”“解”合二为一,融会贯通,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不但对股票K线图形有了彻底的穷尽一切可能的了解、理解,而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演变都有相当的预判。到了这层境界,已是股票操盘层面的一流高手,对自己掌控的资金有严格的管理,能运用自己掌控的资金在市场灵活挖坑,设陷和伏击,小资金达到这层境界在市场上可以如鱼得水,悠游自在,财富迅速增长,交易是自然而然的事,赢利更是自然而然的事。这是“术”的极致,唯有在内功修为上下工夫,才有可能进入更深层次。这三层功力都还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属于术的层面,是“解缠”是招式,就像独孤九剑的“九剑”,一招一式,严谨分明。第四层:禅。禅即“禅那”、“静思”,是静的修行方法。到了这层功力就进入了“道”的层面。对缠师“教你炒股票108课”文字表面的含义理解后,结合股市以及资本市场的千变万化,开始自己的“悟”,不管是顿悟渐悟,悟自己悟别人悟市场的本质,只要在学习和操作中随时悟出自己的看法。到了这层境界,才可以操盘一些大资金而没有太大风险。由“缠”入“禅”,此层功力练成,前面三层功力的威力将有极大增强。第五层:定。因禅而定。息虑静缘,定能生慧。“定”了,就明白级别,中枢,趋势等定义都不过是人为的,都是表象,是缠师为了行文教学而设置的方便法门,在K线图上再看不到中枢、级别、趋势,看到的只是人性,是人的贪嗔痴疑慢。如果从武功招式来说,入“定”相当于太极剑法,反反复复仅有一招,就是大大小小地画圈,但可以打败天下的千招万招。第六层:禅定。到达这一层功力,已经是无为的境界,神而明之,存乎一心,交易的不再是技术,也不是基本面,而是自己,是自己的心态,自己的策略,盈亏不再挂怀。按武功招式来说,“禅定”相当于独孤剑法的最高境界,无招无式,任意为之,完全是无招胜有招。到了这层境界,不管运作多大的资金量,在资本市场都可以稳定获利。这三层功力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属于道的层面,是“解禅”是内力,就像金庸笔下的易筋经神功,融禅宗佛法与武学秘奥于一体,威力极大却又极慈善平和,毫无霸气。第七层:欢。因为自己对缠论胜解、禅定后,倾自己的心力将缠论发扬光大,传授给千千万万的普通人,看到普通散户因缠论可以在资本市场摆脱无明,稳定赢利而由衷高兴。第八层:喜。彻底参破人性的贪嗔痴疑慢,内心自然升起的喜乐感觉,不再受市场、他人、环境的变化所扰,清静,光明。第九层:欢喜。自度度他,自觉觉他,得大自在,究竟涅槃。到了这最高境界,就像“金刚经”中记载的佛祖,“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生住坏灭,与常人无异,如此而已。这三层功力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已是菩萨行的修行工夫。不但没有了招式,连内功也成了多余。正如缠师所言:缠非缠,禅非禅,枯木龙吟照大千!& && && && && && & 从令狐冲学“独孤九剑”看缠论学习方法令狐冲是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的男主角,生性豁达,淡泊潇洒,心无所住,看过《笑傲江湖》的大多都非常喜欢他。因为在衡阳城外与魔教中人结交,他被师傅岳不群罚在华山思过崖上面壁,而万里独行田伯光要逼他下山见恒山派仪琳师妹,两人比武,终得机缘从华山派前辈高人风清扬处学得天下剑法之最,无招胜有招的独孤九剑。股市如江湖。江湖中有各式各样的武功,股市中也有各式各样的炒股方法。金庸武侠世界中剑法一类的武功之最是“独孤九剑”(第二是太极剑法),股市中炒股方法最厉害的是“缠论”。“独孤九剑”的精髓是“无招胜有招”,“缠论”的精髓是“走势终完美”。我们可以参考令狐冲学“独孤九剑”的方法来研习“缠论”。学独孤九剑首要的就是悟性。令狐冲打不过田伯光,风清扬出场当着田伯光的面,说了三十招令狐冲非常熟练的华山派剑法,让他用这些招式和田伯光再打,百余招后,令狐冲长剑脱手,被田伯光扼住喉咙,不知如何是好,这时风清扬说:“蠢材,手指便是剑,那招‘金玉满堂’定要用剑才能使吗?”令狐冲脑中电光一闪,右手五指疾刺,田伯光委顿倒地。这道电光一闪,便是悟性。进入山洞,风清扬说:“招数虽妙,一招招分开来使,终究能给旁人破了”的时候,令狐冲心里一动,隐隐想到了一层剑术的至理,不由得脸现狂喜之色。这个心里一动,便是悟性。悟性不同,领略的境界也不同。为了提升令狐冲的武学境界,在正式传授“独孤九剑”前,风清扬反复在一个“活”字上开启令狐冲的悟性。“招数是死的,发招之人却是活的”,“学招时要活学,使招时要活使”,“活学活使,只是第一步,要做到出手无招,那才真是踏入了高手的境界。”这些闻所未闻的武学高论让令狐冲眼前出现了一个生平从所未见,做梦也想不到的新天地。开了悟识后,风清扬还是并没有立马传授令狐冲“独孤九剑”,而是让他把熟悉的华山剑招融合贯通,一气呵成,再全然忘掉,以什么招数也没有的华山剑法与田伯光交手,并告诉令狐冲“一切需当顺其自然,行乎其不得不行,止乎其不得不止。”融合了华山剑法后,又让他融合衡山剑法,“剑法中存招式之意而无招式之形”。两次融合剑法都将本来武功比他高出许多的田伯光打倒,极大提升了令狐冲学习“独孤九剑”的信心,这和缠师在教导缠论炒股前先用大家熟悉的均线系统教大家炒股致胜是一样的。在令狐冲领会了“根本无招”这至高无上的武学要诀后,风清扬才终于传授令狐冲“独孤九剑”。“独孤九剑”包括总诀式、破剑式,破刀式、破枪式、破鞭式,破索式、破掌式、破剑式,破气式九招。每一招都变化繁复之极,仅第一招就有三百六十种变化,这些繁复的变化就像各式各样的K线走势图,无外乎分型、笔、线段、中枢一样。当令狐冲将九剑的变化学完,风清扬又叮嘱他:“学剑的要旨在一个‘悟’字,绝不在死记硬记,等到通晓了九剑的剑意,则无所施而不可。”临敌之际,要的是“料敌机先”。从此之后,令狐冲逐渐进入江湖顶尖高手的行列。“独孤九剑”是缠,“根本无招”是禅,“料敌机先”是不测而测。认真体会令狐冲学“独孤九剑”的过程,对我们学习缠论是很有益处的。缠中学禅,不测而测,灵活运用,无往不胜。
我为什么参加52“易缠解缠”的众筹自去年冬天无意间从赵永超老师的博客进入到52学堂,听了李晓军校长的易缠解缠课程,我对缠论的理解和认识有了一些进步,心里对校长充满感激。当时52正在搞易缠解缠软件的众筹活动,&
TA的每日心情衰 08:00签到天数: 3 天连续签到: 0 天[LV.2]偶尔看看I
我感受的缠论功力级别如下:第一层:胜。胜包含了超过,担当,完全、胜利。通过对缠师108篇课文通读和研究 ...
我为什么参加52“易缠解缠”的众筹自去年冬天无意间从赵永超老师的博客进入到52学堂,听了李晓军校长的易缠解缠课程,我对缠论的理解和认识有了一些进步,心里对校长充满感激。当时52正在搞易缠解缠软件的众筹活动,虽然我的经济状况有些不堪,可还是在众筹结束的最后一天打款参加了这活动。记得打款过后,我在给校长的信中写道:“读缠师的博客文章,我心里将缠师等同于王守仁,缠师的思想等同于心学,而进入52学堂听了您的解缠课程,我心欣喜缠论也会和心学一样,必大盛于世,普济世人。王守仁说‘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听你解缠,我感受到你心的光明,也理会了王守仁这话。”“参加52投资的众筹,也不是为了得到什么无敌天下的屠龙刀,只是为对52学堂尽点力所能及的支持。对于我来说,校长您那几堂易缠解缠的教学课就早已超过了一年众筹费用的价值。”这话绝非一时冲动说来好听,直到现在我也是这样想,受益52良多,由于自己能力和实力有限,不能配合52为缠论推广做更多事,心里常有些遗憾。我说“校长的几堂易缠解缠教学课早已超过了一年众筹费用的价值。”其实在我听课当中,校长有两句话我觉得就值万元的众筹费了,一是“走势是生长的”,一是“应无所住,不是不应。”别的内容都是我赚了的。我们平常有“一诺值千金”、“家书抵万金”之类的话,校长这两句话在我看来,每句五千元实在说还有些价值低估了。下面就我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与正在学缠的缠友们分享一些,希望对大家有些微助益。走势是生长的。在进入52学堂前,其实我也知道这句话,只是由于本身的无明,嘴上虽说“走势是生长的”,心里并没有认识到这几个字的含义,潜意识里还是认为“走势是一些人为的K线图形的演变”而已。是校长的教学课程让我明白了“走势是生长的”含义。“走”是一种行为,“势”是一种能量,走势则是一种能量的演变过程即人们的业力轨迹。“生”是生命,“长”是发展长大,“生长”即完美,是生、老、病、死的过程。“走势是生长的”说明我们看到的K线图形是有生命的,它类似于自然界的花草树木,而不仅是随意画出来的红绿柱,因为随意画的红绿柱没有生命,而这股民合力画出的K线走势是有生命的,是真的完美,就像梅花,无论如何从意想不到的地方抽枝开花,都给人以美感。因为走势是自然生长的,它就合于自然的五条基本法则,所以它才是可以根据自然法则进行研究并认识了解的,才有世界上各式各样的炒股理论,有从空间尺度方向研究的波浪理论,也有从时间尺度方向研究的变盘节点。因为“走势是生长的”,是自然的象,我们只能认识、跟随,而不需预测或妄图主导。“走势是生长的”揭示了走势的本来面目,从“道”的层面解释了市场走势的本质。应无所住,不是不应。南怀瑾先生在《金刚经说什么》中,开篇即说“千余年来,不晓得有多少人研究《金刚经》,念诵《金刚经》,因《金刚经》而得到感悟,因《金刚经》而悟道成道。《金刚经》是佛教经典中很特殊的一部,它最伟大之处,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但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记得二十多岁时,我曾有缘从一大龄朋友处得到一本线装《金刚经》,翻来一看,根本无解,不知所云,直到年满四十,有次在深圳书城无意中又随手拿起《金刚经》,看了第一品“法会因由分”,心思豁然而醒,清净光明:原来佛祖也不过和常人一样每天吃饭穿衣过日子啊!从此我开始念诵、感悟《金刚经》,自认从中得到一些教益。直到看校长的路演视频,听校长说“应无所住,不是不应”,如醍醐灌顶,心思再次打开更大的空间。《金刚经》有“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平常念诵这些的时候,我认为这是佛祖要我们破除“我执”,不执着于法,不执着于相,不执着于心,其实当我这样认为的时候,已经执着于“我的认为”了。直到校长告诉我“应无所住,不是不应”,我的心才有了风行水上的轻灵。风行水上,看似与水不相干,其实水高水低,风都紧贴水面,无所在无所不在,摆不脱甩不掉躲不开,这就是无所住之“应”啊!是缠师说的零向量,是校长说的“跟随大法”。“无所住”是“住”的最好方式。“虚妄”也不是没有,不是不存在,“虚妄”是“空相”,是所有相的共同特征。而同样原因,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不是没有,是有而“不可得”。“走势是生长的”告诉了我们市场的本质,而“应无所住,不是不应”告诉了我们应对市场的最好方法即“无所住”。感悟《心经》(一)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时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罣碍 无罣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磐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近几年,越来越感觉天下不太平,意外成为必然,“无常”变为“有常”。天灾方面,从04年印尼苏门达腊海域9.3级地震引发海啸起,每年的地震、火山喷发、病毒蔓延几乎没有停止过,而国内除了天灾,人祸的不幸事件更是无时无处不有,让我每天开电脑都有心不安,怕看那些无端的人遭受不幸降临的新闻。
& & 我对13年在无锡经历雾霾的印象深刻。当被那些呛人的滚滚红尘围裹时,心里总浮现《西游记》中悟空看到飘来嶂气乌云时对唐僧说“师傅小心,前面恐有妖怪”的情景,我也深信这样漫天的雾霾下,一定是有妖孽横行。于是我开始读些流传广泛的佛经,并通过佛学大师赵朴初的《佛学常识问答》了解些佛教的基础知识。
& & 在如今这样的世态下,我心怀虔诚却如履薄冰般来向大家聊我诵读《心经》的感悟,是愿我真诚的发愿、祈请、唱诵可以为深爱的人们增加福德,带去安康平和!
& & 佛经之多浩如烟海。我认真念诵的只有《心经》《金刚经》,对这两部经文感悟也多些,我猜,可能这也是佛说的一种“因缘”吧。
& & 献一柱心香,向亲爱的同学聊《般若心经》,但愿我浅薄的感悟不被奚笑,而人生处处可随喜!感悟《心经》(二)《心经》中文全名《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题目10字,经文260字,共270字,是一篇极度概括印度文明,极度归纳佛教精华的智慧文,是两千多年前佛陀向弟子解说观音菩萨修行奥秘的经文,也因此向所有世人传授了修行解脱的奥秘。我们常诵读的270字版本,百度上说是玄奘大师所译(另外还有其他啰嗦得多的版本),但我心里有些疑惑,他能翻译得这么精炼简明?同样一部《金刚经》他的译本有八千多字,而鸠摩罗什的译本只有五千多字。《西游记》中是说他在去取经路上刚收了八戒后得乌巢禅师传授的心经。想起周星驰电影《大话西游》中啰嗦得令看守小妖一个吐血死一个要上吊的唐僧,这疑惑就只好存着了。两千几百年前的佛陀时期是我们人类文明的春天。各种极富智慧的学说教派和各类哲学思想的人物如雨后春笋般在世界各地生发,别说欧洲的哲人和几何原理,光中国自成体系的思想流派和思想家就有一长串名字。那几百年过去,虽然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但我认为人类的智慧是走向了衰落,整体上再也没有达到那样不可思议的高度。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类的进步其实是倒退,修行就是要逆这种倒退,从“有”“色”回到“无”“空”境界去。让我们出发吧!
感悟《心经》(三)
《心经》的题目“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摩诃”是大,“般若”是智慧,“波罗蜜多”是到彼岸,即“度”,都是音译的梵文。我这样说,到网上百度一下,对这些佛经名词基本也都是这样说&
TA的每日心情衰 08:00签到天数: 3 天连续签到: 0 天[LV.2]偶尔看看I
我为什么参加52“易缠解缠”的众筹自去年冬天无意间从赵永超老师的博客进入到52学堂,听了李晓军校长的易 ...
感悟《心经》(三)
& & 《心经》的题目“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摩诃”是大,“般若”是智慧,“波罗蜜多”是到彼岸,即“度”,都是音译的梵文。我这样说,到网上百度一下,对这些佛经名词基本也都是这样说的。其实,我更想说的是:我这样说了,你别这样信!
& & 这些梵文对于两千多年前的释迦就已经是很难用当时的语言表达的古语,所以释迦才直用古音,而后的译者也沿袭下来。这之间的缘由也很多人谈过。以我的感悟一是后来的词汇中没有可以完全表达同样意思的字,二是这些古语发音有其独特的巨大魔力,无可替代。
& & 我们平常看到的很多佛经都是精通中印文字、洞晓三藏教理的高僧大师翻译过来的,比如鸠摩罗什三藏法师,唐玄奘三藏法师等,除了音译部分和些专有名词,其实这些译文字面上都是浅白易懂,不像我们传统文化内容的谴词造句用字那么生僻,我们理解了那些音译部分和专有名词的大概意思,然后经常反复念诵,吟唱,自然而然就会有所感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悟,因为每个人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
& & 所以经文可以唱、诵、悟、修,但最好不要想去再翻译,因为佛识和修为不够。“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是我们每个人都深有感触的。“爱要怎么说出口?”就表达了这样的困惑。 感悟《心经》(四)
& & 摩诃是大,但是是无可比拟,无可丈量的大。般若是智慧(包含实相、境界、文字、方便、眷属),是可以让人彻底悟透生命本质的智慧,它不是聪明,也不是机灵,它不在我们头脑中,而在我们的德行中,是德行的映照。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般若就相当于“因为懂得”,懂得即感激,感激即幸福。波罗蜜多是度,是依靠自己的修为而觉悟,不是征服不是战胜。
& & 《心经》的“心”不是心脏,更不是大脑,是生命本源,是每个人的佛性,是“识”,是一股可以冲破羁绊的力量,就像种子的生,小草的芽,看起来无比柔弱,却可以穿透坚硬的壳和地面。
& & 因为这生命之“心”,可以让我们睁开眼睛(肉眼、天眼、慧眼、佛眼、法眼)看裟婆世界,就象站在空旷、静谧的山谷,朴素而沉静(虚怀若谷就是这样吧?),我们终究会懂得会留存的和会流逝的,我们一定都可以回归!
& & 记得缠师在博客中曾说过一段话,大意是“希望现代社会的人,每个星期能抽出一个小时,抛开所有束缚,所有人群,独自在房间里、在高山上,在河流里、在星空下,在山野的空谷回音中,张开没有眼睛的眼睛,没有耳朵的耳朵,俯视这世界,倾听这世界,那么何处不是房间、高山、河流、星空、山野?何处有束缚需要抛开?”
& & 我们可以试着这样看破、放下,感悟《般若心经》。 感悟《心经》(五)
& & “观自在菩萨”
& & 我们平常读到的佛经开篇一般都有“如是我闻”四字,表示我(阿难)当时听到佛是这样说的。除了中国本土禅宗的《坛经》,我读的只有这《心经》没有,简略了(据说有些版本还是有的)。佛祖开口就说“观自在菩萨”,直切主题讲解其修行方法。
& & 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是指自度度他,自觉觉他的人。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简称观音菩萨,是我们中国人最亲近的一位菩萨,其端坐莲花,手持净瓶和杨柳枝的贴画在农家屋里常可见到。她是佛祖的先辈,“乃七佛之师”,不但大慈大悲还有大神力,从不责怪人,所到之处都是帮人解困消灾。唐僧师徒的取经路上也得他帮助最多,并许了悟空“叫天天应,叫地地灵”的愿。
& & 观自在菩萨的“观”是太阳往四面八方照射一样的全方位看顾,所以民间传说观音俱千手千眼,记得有副观音菩萨的对联是:
& & 佛身圆满无背向
& & 十方来人皆对面
& & 观音菩萨有很多化身,白度母,绿度母,莲花生大士都是观音化身,传说中国神话中的女娲也是她,《西游记》中悟空被唐僧哄骗带上紧箍咒后问唐僧是谁教的,唐僧说,是个老太婆,悟空大怒说“不消讲了,这个老母,坐定是那个观世音!”可见观音菩萨的化身无所不在。
& & “观自在”是玄奘译(避讳唐太宗的名字),“观世音”是鸠摩罗什译,两种译法都是极好的。一内找,一外求,自在了也就可观世音了,而有观世音的慈悲,内心当然得大自在。金庸《笑傲江湖》的题旨是“看破、放下、自在”(相当于52的企业文化胜解、禅定、欢喜),这是人生修行的递进过程,这个“自在”就是观自在的“自在”,值得我们无限期的努力。 感悟《心经》(六)
& &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 & “行”是修行,是做菩萨行的功夫(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智慧)。“深”是指修行的程度,如太极、如太阳、不可测不可量的极致,蕴含绵绵无尽的人世风景,是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周邦彦的“楼前芳草接天涯”,崔颢的“白云千载空悠悠”,杜牧的“青山隐隐水迢迢”。也是国庆长假期间,秋高气爽,长风万里无云,我去山野闲逛,抬头看见那湛蓝如洗的天。
& & “时”是时机。是鞭炮炸响的一瞬,是花蕾绽放的一瞬,是瓜熟蒂落的一瞬,是小鸡破壳的一瞬,是《笑傲江湖》中嵩山派“大阴阳手”乐厚双掌一错,便觉一阵剧痛,双手被令狐冲长剑穿在一起的一瞬。不早不晚,只是最佳的那个时机。
& & “照见”是刹那的灯火通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大学》中“在明明德”的明。在那样美妙的一个时机,观自在菩萨猛然发现人世间依此而成的的五蕴(色、受、想、行、识)原来都是“空”,一切的苦厄(苦是生、老、病、死,厄是刀兵、水、火、贫贱)也只是业力的作用。
& &“五蕴皆空,苦厄可度”, 这是大乘佛教的关键和难点,以我的愚钝,有点感悟也难以表达清楚,好在当我每诵及此,心念能豁然而轻,如释驮负,感觉些喜乐。我想,道不远人,幸福可以感染,快乐就在心里。
& && && && && && && && &感悟《心经》(七)
& & “空非空,有非有”。我悟觉“空”是大乘佛教中最关键最难理解的概念,以我的愚钝不可能说得清楚,只能在有生的时日里渐渐感悟。
& & 佛陀的弟子中对“空”理解最好的是须菩提,称“解空第一”,我也常常念诵须菩提向佛陀求法的《金刚经》 ,也认真读过南怀瑾对空的解释,读过赵朴初的解释,“缘起性空”四颗字也都认得,可我确实悟不“空”。难怪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孙行者名叫“悟空”,看来修行的过程就是悟“空”的过程。
& & 佛家的“空”有如道家的“无”儒家的“仁”,是其开宗立派的存在基础。比如前面我提到的湛蓝如洗的天,那么浩缈无一物,而日月星辰以及时光岁月都在其中;又如季节,当看到“绿遍山原白满川”,我们知道那是春天,看到“无边落木萧萧下”,我们知道那是秋天,而“春”“秋”却是“空”,无一物是。
& & 整个《般若心经》说的就是“五蕴皆空”。后面的经文只是层层剥开,反复解说,然后把般若波罗蜜多咒传给大家。
& & 其实在我读佛经的印象里,我觉得所有佛经都是说的“五蕴皆空”。在各种不同场合,佛祖针对不同的听众群,因材施教,用各种不同方法告诉各类人如何找到真实的自己,自觉、醒悟、永恒安乐。《心经》如此,《金刚经》如此,《圆觉经》也如此,《地藏王本愿经》又哄又吓还是如此。
& & “五蕴皆空”即是佛祖在《金刚经》中告诉须菩提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勘破虚妄,即见如来!感悟《心经》(八)
& & 在六道轮回中,生、老、病、死是众生的因果宿命,没有谁可以逃脱。除非破除因果,摆脱轮回。面对生老病死,只能无心虚怀,谦虚修行,才有“筏”渡苦海。
& & “生”之苦是与生俱来的。儿生母苦,做了母亲的都有体会到。而一个生命降临世上,就是受苦的开始。不说轮回之苦,光是面对未知世界的营生之苦就够沉重了。特别在礼乐崩坏,文明毁损的现代社会,有人只是为了活着就可以不折手段对待他人。慷慨弃生,难之又难。
& & 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辛弃疾的“可怜白发生”都是感叹老苦的无奈。汉诗中更多有叹老之作。如“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把老之将至的苦楚淋漓表现。曾经的理想、拼搏、付出、得失都离自己越来越远,仿佛西沉的夕阳,荣光不再,余晖渐逝。
& & 从电视“动物世界”节目里看到,当野牛群遭受狮群攻击的时候,老牛王被壮牛协力顶出群中,送给狮子吃,而老狮王被年轻狮子打败后,活活饿死或被牛群踩死,这样的画面最是令人惊心。所以中国的礼仪一直强调尊老敬老,只是现在受了无明的西方人影响,敬老传统逐渐丧失。
& & 从“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可见古人对病苦的恐惧。病痛的折磨随时可能降临到任何人的身上,医高一尺,病高一丈,无论现代医术如何进步,总有更奇怪的病让人类束手无策,如非洲正流行的埃博拉病毒就让人类一筹莫展。
& & 有生即有死,有死即有生,好生即是好死,毛主席说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就是这意思。生如长江源,死如归大海,生生死死无穷尽,轮回之苦无绝期。
& & 苦如是,厄亦如是。
& & 摆脱轮回,不染苦厄,就是如来身! 感悟《心经》(九)
& &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 & 舍利子即舍利弗,是释迦的首席大弟子,号称“智慧第一”,相当于孔门弟子中对孔子思想领会最深的颜回。
& & 说到孔子及其弟子,我发觉佛家、儒家开宗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孔子弟子三千,其中有名的有七十二贤人,最有名的又有十几个,而以颜回、子路、子贡等十个在德、政、商等不同方面各有成就。《金刚经》中听释迦说法的比丘众有千二百五十人,而平时常随身边修行的也有五百人即五百罗汉,前十八人就是常说的十八罗汉,前十名称无学阿罗汉,表示得了佛祖的极意真传,学问已是“无”,像《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拳,张无忌学了招式再忘掉,只拳意留存心中。
& & 而道家不同。道家追求出世,追求无为,老子以自隐无名为务,五千余字的《道德经》也是被尹喜逼着才写,当然没有带什么传世弟子(但道家思想培养出来很多高人)。
& & 佛陀的十大弟子中,除了《心经》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金刚经》中解空第一的须菩提,我比较了解的还有记性最好的阿难陀(多闻第一)以及那个佛陀拈花他微笑的摩诃迦叶(头陀第一)。
& & 不管是先圣孔子的弟子还是佛陀释迦的弟子,他们都有个特点,既不混迹民众又不依附权贵或任何组织,却能自然而然引领时代风气,使人世亮丽清明,这是贤圣的力量。
& & 因为舍利弗智慧第一,所以佛陀为其说《心经》极简洁,堪称大般若之首,当得起孔子评《易经》的四个字:洁、静、精、微! 感悟《心经》(十)
& & 1957年,赵扑初见了毛主席,主席问他: “佛教有个公式,赵扑初即非赵扑初,是名赵扑初,有没有这个公式啊?”赵说有。主席又问“为什么先肯定后否定?”赵先生说“不是先肯定后否定,是同时肯定同时否定。” 他们讨论的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包含的内容。五千余字的《金刚经》基本也是在解说这层意思。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既肯定又否定,二位一体,不可分割。就象太极图的阴阳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没有一个色外的空。空只在色中,亦在受、想、行、识中。
& & 色是我们肉眼可见的有形世界,空因有形而表现而存在,一而二,二而一,是灵气的存在。比如一个碗,我们看到的是青花瓷色,用到的是碗型的空,碗在那里,它的空也在那里,没有了碗,它的空也没有了。比如数学中的点有位置无面积、线有长度无宽度,都是看起来有,实际上无。
& & 佛教是一而二,二而一,每个人都有佛性,都可以立地成佛,都是因果轮回。而道教不同,道教在这里有个飞跃,道教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佛陀来到人间说的第一句话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把修行的点落在“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我(佛性)”上,而道教则因道而天,因天而地,因地而人,分出了天地人,修行的点落在“天地人和”的“和”,讲求天人合一的和谐。
& & 有了美好的文明的造型,就有了含蓄无限的空。灵肉合一,在若有若无的机缘中自有天意!
& && && && && && && && & 感悟《心经》(十一)
& & 我每念到“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的时候,对《心经》译文的简约不简单都有膜拜的冲动,对中国文字的喜爱又有加深。如果按照“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格式翻译“受想行识”,那显得多累赘啊!而智慧的法师用“亦复如是”四字就全部表达了,由此可见中国文字之美。
& & “受”是接受,承受,感受。不管好的坏的,愿意的不愿意的,都谦虚面对,坦然担当。每个人因各自不同的因缘来到世上,对天地万物,父母世人都怀一份感激,没有条件没有缘故地面对一切恩情与侮辱。天生我,地养我,我只是这样“承受”的天地过客。“受”即是空,空即是“受”,不拘形迹。
& & “受”虽然有受恩和受辱之分,但它不同于我们常说的权利和义务。权利和义务中包含有选择,有拒绝,有贪婪,而“受”不是这样的,“受”是无缘故无心思的,受是“空”。
& & 看关于动物生存生活的电视节目,对“受不异空,空不异受”会有很真切的感悟。食草动物的迁徙,顺从,食肉动物的攻击,杀戮,看它们面对干旱,面对死亡,面对孩子,觉得他们经常比现代人更懂得神的旨意。
& & “受”是生存的感激,布施的慈悲,爱意的领悟,有了对“受”的欢喜,便可以人神相通,就像诗人郑愁予在《独树屯》中的句子:在祷告中大家是这么肯定的/我们是应着启示去开拓更远的/处女地,这棵树啊/是无罪的,教堂是完好的。
& && && && && && && && & 感悟《心经》(十二)
& & 五蕴皆空的“想即是空,空即是想”相对我们凡夫来说,要好理解些,因为“想”只是心里活动,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我们常说“想也是空想”。
& & “想”是思考,是慕念,是孔子说诗经“思无邪”的思,是“江山无语,岁月有思”的“思”。胡兰成的诗句“兰花采得远难赠,明月白云长相思”最能体现这“想”的悠远。不仅是《诗经》,古诗词中有很多都是表达“想”的,有思念恋人,有思念友人,有思念家人,有思念古人,更多没有特定对象,只是对这现世山长水远的欢喜,就象胡兰成诗中的那云那月,人世也因此“想”而更亲切。
& & 佛陀在《金刚经》中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不管是佛教的“佛”,道教的“道”,儒教的“仁”,天主教的“上帝”,基督教的“耶稣”,宗教信仰的极致都是在寻找生命以及宇宙的本原,都是“无为法而有差别”。佛陀说“行不异空,空不异行”,老子也说“善行者无辙”,他们是相通的,就像武侠小说的“踏雪无痕”。无辙、无痕,历史走向未来,未来都是未知,只管依照神的启示“行”(现代物理研究发现,我们的宇宙都是有如在锋刃上行走,不能稍有偏失)。行不异空,行即是空。当然“行”会有善恶之分,善行即修行,恶行即造业。
& & “识”有八种,除了我们容易明了的眼、耳、鼻、舌、身、意,还有我们不太好体会的末那识,阿赖耶识。
& & 关于“识即是空,空即是识”,我的理解和感悟有限,不能说太多。依我的感悟,眼耳鼻色身意六识相辅相成,是我们所以为人的基础。我们看到听到嗅到感受到的声色世界,如花映水,都是幻相,需要我们靠修行堪破。而末那识很多资料上都解释成第六感(可能就是魂灵吧?),不但人有,别的动植物也有,甚至比人更体现得明显,比如蚂蚁,老鼠在洪水来临前的搬家,野狼在大荒年的对月长嗷,植物在台风来前的垂叶以待等都是末那识的作用,类似于通天眼,是智慧以上的“天慧”。而阿赖耶识更在其上,即佛说的“无上正等正觉”,是超越生命的参悟。 感悟《心经》(十三)
& &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 &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是因为与人世间亲。其实不仅读《周易》感觉亲,我读儒家的《论语》,佛家的《金刚经》都格外觉得亲,感觉孔子、释迦就象最尊敬最可亲近的长辈在对我进行谆谆教诲,不像西方宗教的教主那么只觉“高大上”,不觉亲近。我认为可能是西方文明没象东方文明这样深刻极致,没有悟到“诸法空相”吧?所以要那么严肃地“端”着。
& & 佛为谁说经就不断叫谁的名字,为须菩提说《金刚经》就不断喊“须菩提”,为舍利弗说《心经》就不断喊“舍利子”,生怕其思想开小车,不专心,把重点漏了没有听。所以前面说“色不异空”时叫了舍利子,这里说“诸法空相”又叫舍利子。
& & 有个人尽皆知的故事,有人问著名登山运动员希拉里为什么要登山,其回答说“因为它就在那里”,这个回答就有点类似“诸法空相”。不管有千万登山理由都是表象,亘古不变的“山在哪里”才是根本,是“空相”。
& & “诸法空相”是一法空相,万法也空相,领会了这“空”也就找到了根本,可以“般若菠萝蜜多”了。没有修行到“空相”,就还是在色 受 想 行 识中打转,如印能法师说的“虚空宇宙里面众生业力刮旋风”。
& & 不生不灭是指“空相”没有始终,没有成毁,如数学的点,有位置无面积,从来如此,永远如此。不垢不净是既不污浊,也不洁净,如淘气小孩一身泥土也没有不洁之感;如春绿秋黄,夏茂冬萧,自然而然,与垢净无涉。不增不减是没有过也没有不足,是绝对的精密,数学中的点、线就是绝对精密的“空相”。上善若水、至成极定,绝对的文明才有如此绝对的肯定! 感悟《心经》(十四)
& &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 &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佛经中称娑婆世界(也有称婆娑),由于此界众生安于十恶,忍受各种烦恼,不肯出离,所以又称“堪忍世界”,是永远存在缺憾而不得完美的世界。这个世界通过人的 眼 耳 鼻 舌 身 意体现出色 受 想 行 识,声色犬马,五彩斑斓。然而无论在时空上如何无边无际,无限拓展,这都是一个局限世界,依靠我们的眼 耳 鼻 舌 身 意来感知和体现。所以佛祖告诉舍利子,当通过修行悟到“诸法空相”的时候,这些局限就不存在了,从“眼界”直到“苦集灭道”,一切都是空,都是无,“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那才是真正海阔天空的极乐世界。处处皆佛国,时时是好时。
& & “界”是边际,有时间的,也有空间的,还有心灵的。从“眼界”到“意识界”都是虚妄不真的“有”,而越过“有”的“界”,就是悠悠无限的“空”的风景。王菲在歌曲《传奇》中唱:“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想你时你在脑海,想你时你在心田”,这就是破“有”界到了“空”,所以天边就是眼前,咫尺也是天涯。佛陀这样告诉我们,其实现代物理科学也证明了,三维的地球上最远的距离就是绕行一圈回到原点,而四维的宇宙空间同样也是如此。
& & 世上没有藩篱,栅栏只在心中。所以禅宗六祖慧能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感悟《心经》(十五)
& &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 & 无明是天地间的大黑暗,是心识的昏暗状态,和光明,文明相对应的。如宇宙黑洞,如太阳黑子,如为虎作伥的“伥”。
& & 传说龙子之一的狻猊以猿猴为食,到开饭之时,狻猊大声吼叫,猿猴听见,惊恐万状,争先恐后地来到狻猊面前蹲下。狻猊一只只检查,以石为标,放在那些肥大的猿猴头上,猿猴战战兢兢,小心顶着,唯恐石头掉落。等选食结束,其它猿猴四散而去,顶着石头的就一个个等着轮到自己被吃。
& & 其实不仅动物如此,人在无明的时候也是一样。当年日本鬼子南京大屠杀,就有几个日本兵押着几百个手脚自由的中国民众前往刑场的,没有任何反抗,都木纳地走向死地。短短一个多月,南京大屠杀的死亡数字就达三十万,而这样的惨剧绝非空前,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每到朝代更迭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如清朝入关时期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也莫不如此凄惨。据史料记载,“扬州十日”的死亡人数就超过八十万,几乎是南京大屠杀的三倍,这是多么恐怖的数字!不论是杀人者还是被杀者,都完全被“无明”笼罩,丧失了人性特征。
& & 个体有无明,一个族群也有无明,相对于个体的无明,一个族群的无明更令人恐怖。这种无明不同于动物的本能,食肉动物为了生存而捕捉食草动物,但不会滥杀,只要填饱肚子。而这种族群的无明则完全被恐惧,贪婪,邪恶笼罩,没有佛法,文明的感化,就永远是昏聩无识的。人类历史上这种无明状态总是反复发生,这即是轮回的悲哀。当通过个人的修行,民族的修行,点亮了无明的生命,日月星辰,流水人家才都成为风景!感悟《心经》(十六)
& & 无明是因为没有堪破“诸法空相”,拘泥于有,不知空,意欲满满,因而变得昏暗(就像吃得太饱而嗜睡)。这不是凭科学知识、管理制度、发明创造等可以破除的。有个英国探险家在非洲探险,进到一个食人部落族群,发现其中有个英语极好的青年,一了解,原来青年竟曾在英国的大学留学。探险家大为惊奇,问青年“那你现在还吃人肉吗?”青年笑着回答:“哦,我现在用西餐叉子吃!”
& & 西餐叉子吃人肉!可见知识无法破除“无明”。
& &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现代社会舍本求末,讲求权利义务,依靠法律制度进行约束管理,离“有金莲之花,有众香国土的佛境”是越来越远了。只有世界各色人等都懂得了诸法空相,懂得了道法自然,则“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天降膏露,地出醴泉,龙现庆云,凤栖梧桐,山河大地,歌舞升平。
& &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相当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花有开有落,人有生有死,岁月如季节,人世悠悠无尽,佛性永存。
& & “无苦集灭道”的苦即前面说的生 老 病 死四苦,集是集中,积累。诸法空相,苦就成幻,自然无苦集。不仅无苦集,德、财也是幻,也无集。我们常说“德高望重”“家财万贯”都是幻“有”实“空”。而“灭道”就是《碧岩录》中达摩祖师答梁武帝“如何是圣谛第一义?”的“廓然无圣”,即圜悟禅师说的“一言截断,千圣消声”,也即老子说的“天地不仁”。
& & “禅语不仁诗语险”,因“天地不仁”,因“诸法空相”所以才有“日月长新花长生”的文明无限。 感悟《心经》(十七)
& & “无智亦无得”的无智是大智,无得是大得。当我们开启自己的般若智慧,通过修行证到了诸法空相,证到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中不再存“智”或“不智”的概念,就像《金刚经》所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就是无智,无智即是天意。而有些酒醉三份醒的“无智”是依“智”造作出来的,那不是天意,是刻意,比如西方一些古怪流派的诗歌,绘画,雕塑等,其实是无明。
& & 无得即大得,大得即无所得,本来如此,从来如此。“得”不是占有,而是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存,对天地有敬意,对万物有谢意,真正天地人和。
& & 所以接下来佛陀说“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 & 这诸法空相,一无所得的修行就是菩萨道的修行。是佛教也即印度文明最极致的修行方式,依此修行,自然而然如风行水上,了无挂碍。了无挂碍,则无有恐怖。
& & 恐怖是因为心有不安而害怕,它不同于敬畏,敬畏是有信仰的,恐怖是没有信仰的。古人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这种“畏”是庄严端正的虔敬,而恐怖是心有挂碍产生莫名不安的情绪。
& & 刚出生的婴儿从神那里来,他们还与神有通,心中空明无物,所以他们是不知恐怖的,他们饿了哭吃,困了哭睡,无论怎么吓人的事物都瞪着眼睛觉得有趣,要到一两岁才渐渐知道恐怖。
& & 现在社会一些青年蒙昧、狂妄,有恐怖无敬畏,在犯事前无所禁忌,事情一旦超出预计则因恐怖而走向极端,就像药家鑫杀人事件那样的,都是西方不知敬畏的无明的教育模式带来的恶果。 感悟《心经》(十八)
& & 悟到了“诸法空相”,也就懂得了“空中无色”到“无有恐怖”一贯而下的“无”,就远离了镜花水月一样的颠倒梦想,这是东方文明的伟大。西方人不知“无”,他们也不懂“涅槃”。
& & “涅槃”也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最浅显的解释相当于“逝世”,再深些就是“圆寂”,再深些有“灭谛”,是和“有漏(烦恼)”相对应,有漏皆苦,而“涅槃”是寂静无漏,是苦果之因的彻底消灭,分“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
& & 佛的辞世叫“涅槃”,佛的诞生也叫“涅槃”,“涅槃”是死生一如。就像道教的“太极”,是混沌之初,是万法之始,是无限的藴含和无限的存在,是无所不包的“空”是数学的“零”,修行的过程是悟空的过程,而修行的目的就是“究竟涅槃”。
& &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 “三世诸佛”四字可以看出佛陀的伟大!
& & 三世诸佛是指一切佛。时间概念上有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空间概念上更有十方诸佛。时间上的三世诸佛又称“竖三世佛”即过去的燃灯佛(佛陀在《金刚经》中说燃灯佛曾为其授记),现在的释迦佛,未来的弥勒佛,空间上的三世诸佛又称“横三世佛”即东方琉璃光世界的药师佛,我们裟婆世界的释迦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
& & 佛陀认为众生平等,过去有人成佛,未来也会有人成佛,一切众生都有觉悟成佛的可能。佛祖虽然说过“唯我独尊”的话,那是指人人都有的佛性,是文明的自觉。佛陀没有把自己当成造物主,他不能主宰众生的吉凶祸福。法无定法,礼敬三世诸佛更体现佛祖的妙相庄严。就像《史记》中孔子问礼老子,归来对弟子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这称赞,更体现孔子的伟大。
& & 阿诺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上正等正觉,三世诸佛都依般若智慧到彼岸获得。是至善至明的觉悟,是真正无差别的文明,类似儒家的“大同”。 感悟《心经》(十九)
& &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 & 咒是具有神秘力量的言语。佛教传入中国后,形成很多分支,有显教、密教之分。藏传佛教属密教,多以密咒的形式传教。
& & 大神咒是神力最大,能度众生成佛的咒,是最神圣的言语。其实神就在我们身边,在人世虚实变化之间,从没有远离,由于我们心识被五蕴蒙蔽,成为凡夫俗子而与神隔离了。《论语》中孔子有“不语怪力乱神”的主张,“不语”并非否认神的存在,他还说过“祭神如神在”,最是体现对神的恭敬!& &
& & 大明咒是能破除众生无明烦恼的咒,即“般若照见”,是无量的光明如太阳。
& & 无上咒是最上、更无有上的般若智慧,是对般若波罗蜜多咒绝对的肯定。
& & 无等等咒是无一法与之相等,无一咒与之并论,般若是佛母,能生一切佛,远离生死轮回。
& & 通过观自在菩萨的修行求证,佛陀告诉舍利子,般若波罗蜜多能除一切苦一切难,这是一定的,是真实不虚的。
& & 法无定法,佛陀因人说法。感悟佛经只是表象,修行在心,通过修行而求证“真实不虚”的佛法才是根本。
& & 《心经》260字,佛陀反反复复告诉大家的就是“五蕴皆空,真实不虚”。世界上无论任何事物,不管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别人说得怎么好,如果没有自己的感悟和修行,再好也是难相干。而他人如何不屑的人或事,如果和你生命有亲,让你欢喜自在有所启发,对于你,那就是“真实不虚”。真、假、虚、实之度,不在眼界不在意识界,在般若智慧。 感悟《心经》(二十)
& &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 & 佛陀向舍利弗传授《心经》分“显说”“密说”两种方式。这之前的都是“显说”,至此,佛陀以“密说”的形式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传给舍利弗。前面说过,“密咒”是有神秘力量的真言,其发音与神有通,拥有巨大魔力,可以吸收宇宙能量,使心灵获得般若智慧。
& & 密咒的含义非常丰富,极难用现代言语,文字进行翻译(如能翻译,也就不是“密”了)。密咒不可解,不可说,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唯有自己念唱,获得感悟。比如密咒中经常出现的“嗡” “阿” “吽”等音,含义极广,根本无法用现代文字做简单概括,所以一般情况,我们只要依密咒发音,虔心念诵,就可获得无量福报。
& & 这样说来,密咒似乎非常神秘,不可理解,其实依我的感悟,也非常简单(天地之初,一切原本简单)。比如别的动物如牛、羊等只靠一些简单的声音就可进行无限的交流,而有更低级别的动物根本没有声音,也可交流。又比如小时候我们念到毛主席教导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学习时就多了一份干劲。密咒的后面就是这样简单而神秘的力量。
& & 这就是天机,这就是天意,这就是大道至简,这就是心诚则灵,这就是唯德感天。
& & 依照南怀瑾等大师的解说,密咒“心经”大略的意思是:
& & 去吧去吧
& & 度过苦海向彼岸去吧
& & 修行的人啊到彼岸去吧
& & 成为自度度人的菩萨! 感悟《心经》(二一)
& & 《西游记》中乌巢禅师传授玄奘法师《心经》后,作者对《心经》给了“修真之总经,作佛之会门”的评语,《心经》在佛教典籍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 & 依照《心经》内容,我把自己诵念时内心的一些粗浅感悟报告写出来。我们看到的《心经》是几百年前的大德高僧翻译两千多年前佛陀弟子记录佛陀讲述的内容,其中的变迁、发挥、曲解,错漏已难避免。每个人因自身原因,对经文的感悟又会有不同,大家的理解与佛陀表达的精微义理更会有区别。好在佛教的基本教义明确:“诸行无常”“诸法空相”“涅槃寂静”“有漏皆苦”为教义“四法印”。我们在感悟和修行的时候,只要以四法印为准则,摆正心态,不纠结于正信或离经叛道的疑惑(这虽然很难),就会有自己真切的感悟。人世间的事,本难说对错,有的只是因缘生灭,而感悟也难说高低,有的只是境界差别。所以佛陀说法总是随时肯定又随时否定,法无定法,存乎一心。我们通过感悟、修行、求证诸法空相、也不是一生一世就可完成,佛祖在《金刚经》中说,自己成佛也是经过无量阿僧祗劫对“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供养承事”才得以实现。所以修行只要善护念,就有证到五蕴皆空,究竟涅槃的时候。
& & 感悟佛经,我以为最关键的就是体会一个“如”字。就是《金刚经》中“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的“如”。如来如去,如天如地,如此如彼,如人如神,不过都是个“如”,就算你富贵,就算他贫穷,又怎样呢?这就是佛说的平等,就是自在,这境界就是其人如天,其神如来,感悟修行,如此而已。
& & 文明之道始于觉悟,觉而有知,知而有行,知行合一是最美的文明风景,《般若心经》就是彻照这风景的长明灯,永不熄灭! & && && && && && && & 感悟《心经》后记
& & “感悟《心经》”是我非常安静地念诵《心经》时的一些悟觉。虽然常诵《心经》,可要让感悟成为文字表达出来,常常还是觉得辞难达意。每个人的感悟会有不同,但我相信我们有些悟觉会是相似的,人神相通,我相信这其中有神的意志和启示在引领我们。
& & 按照《心经》的内容,本来只有感悟20篇,因为玄奘取经路上遇到困难,总是念诵《心经》21遍,所以我特意加写了一篇自己念诵佛经时的困惑思考,凑够21数,虽然思考没有结果,但我相信有困惑多思考,终会有答案。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不得不说的是缠眼狙击跟自选股监控是做的很不错的了!实力真的是杠杠滴。
该用户从未签到
能取得收获,主要是诊股专家帮了我们,少走很多弯路了。非常感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很高兴能接触到52金融教育这个平台,给力我很大的帮助,非常感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在这之前我还是不相信的,但是有时候一个机遇你就会改变看法,所以如今我还是很信任52的,他做的至少算股票行业内是很不错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在股票行业玩了有段时间里,所以上次找52去接触了下,发现还是那么回事,数据分析跟实力都还是不错。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20:35签到天数: 42 天连续签到: 1 天[LV.5]常住居民I
诊股专家 还不错&&也挺方便的& & 数据分析的做的挺好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感触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