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贷的理财取了十几砖砖怎么算出来多少块,要放哪里好,求推荐

推荐服务外包创新创业论文题目阅读
热门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论文参考资料阅读
同类论文推荐多融财富怎么样_多融财富可靠吗_多融财富安全吗-多融财富官网平台简介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多融财富
上海银砖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简称“银砖金融”成立于2015年1月,注册资金1亿,总部位于上海。
  多融财富简介
  多融财富背靠上海银砖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月,注册资金1亿,总部位于上海。
  2016年9月, 中商沪深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战略入股银砖金融,占股比例为99%。
  旗下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多融财富,在国际金融中心上海设立总部。平台专注“互联网+资产管理”的模式,解决银行、国企、上市公司等企业机构的资产管理问题。
  多融财富风控团队由国内领先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创始人以及顶尖的金融服务机构管理层组成,具有丰富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研发与运营经验,执行银行标准的风控体系。
  企业信息
  企业名称:上海银砖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企业法人:王新
  公司类型:股份制企业
  股东结构: 中商沪深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占股99%)
  注册资本:10000万元
  实缴资本:5000万元
  注册地址:上海市静安区江场西路299弄5号1403室
  开业日期:日
  核准日期:日
  登记机关: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营业执照注册号:877750
  组织机构代码:877750
  税务登记号:877750
2010 - 2017 版权所有 (C) 团贷网 粤ICP备号-1 地址:东莞市南城街道莞太路111号民间金融大厦1号楼28楼
东莞团贷网互联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监管之后,2016年的P2P行业将出现这三种变化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监管之后,2016年的P2P行业将出现这三种变化》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监管之后,2016年的P2P行业将出现这三种变化》 精选一近两个月对于P2P行业而言,着实称得上穰穰满家。据,截至9月,P2P行业的累计成交额已达9787亿元。10月初,凭借着经久不散的热情,行业交易额持续高走,不日就成功突破10000亿元,正式迈入了万亿规模的新阶段。从草莽到有序 P2P行业两极分化2007年,国内出现第一家。2013年,火遍大江南北,P2P行业搭上了这趟的顺风车,迎来了爆发。2015年,P2P行业的整体规模呈现明显的扩张趋势。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上半年,P2P平台数量突破2000家,行业累计成交量突破6835亿元。近八年的时间,除了见证P2P行业规模的快速扩张,也见证了整个行业由草莽到有序的演变。在早期发展阶段,P2P行业普遍以跑马圈地为目标,将流量争夺作为竞争核心。因此,当时的P2P行业基本呈现两极分化格局,一边是手握流量入口、坐拥用户资源的大平台,另一边则是在苦战多时摸爬滚打的小平台。资产竞争时代 P2P行业现三级分化流量竞争时代的终结,意味着P2P行业未来在的竞争将会呈现三级格局。以、为代表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具有流量优势,能够对接各种类型的优质资产。这类型的平台将会成为流量寡头,同时也将面临国内优质资产供应不足的问题,需要着手向海外扩张,寻求优质资产,以弥补国内资产供应的缺陷。他们所面临的直接竞争对手将是银行。以、为代表的行业巨头,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将会在内形成领导效应,成为的标杆。这类型的平台能够提供相对安全的,也能够提供较高的。随着行业监管细则的落地,未来的领域里,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成为行业的流量巨头,同时在资产端会形成较之其他类型平台更为明显的核心优势。另外,凭借业内的品牌优势,他们又可以吸引一部分低成本资金。所以,领跑行业的将会以这类型的平台为主。以、为代表的专注细分行业的平台将会形成第三级格局,相比人人贷这类型的领跑平台,第三级格局内平台更加注重在细分市场能够构建成自己的核心优势。这也意味着以果树财富为代表的平台,在未来的资产端竞争时代,只有专注于某个细分市场,才能够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建立起市场壁垒,避免和寡头产生直接的竞争,并在细分领域成为行业标杆。P2P资产端应以错位竞争为核心首先,行业三级分化格局的形成,不仅进一步深化了P2P行业的内部竞争,还加剧了整个行业的资产端竞争。其次,P2P行业的优质数量有限,经过这么些年的开发及近2000家平台的瓜分,基本上已接近枯竭;最后,随着多次双降及新政的试行,银行等低成本融资渠道也再次放开,面对银行这样的劲敌,P2P行业基本没有优势。
为此,既是出于突破资产开发瓶颈的考虑,也是为了避开国内市场的干扰以及银行的正面冲击,国内P2P行业开始出现资产端下沉和开发的趋势。在资产端下沉方面,国内的部分P2P企业开始不断挖掘细分领域和区域下沉。资产端下沉的表现有两点,一是业务下沉,以果树财富为例,在成立之初就专注于车贷细分市场,精耕细作以形成自身的业内优势;二是区域下沉,近期果树面对沿海一带的竞争压力,也逐步开始涉足内地,在战略布局上避开沿海一带的竞争压力。同时,国内以为代表的多家网贷平台正在涉足农村市场,进行区域下沉的进一步挖掘,相信接下来在也将开发出巨大的蓝海市场。在涉足海外市场方面,国内P2P平台在海外资产的开发上也出现了分化。以为代表的P2P平台,奉行的是“先走出去”原则。点融网在获得渣打银行融资之后,也公布了其海外市场的计划,系以新加坡和香港作为切入口。一方面,以新加坡、香港、东南亚地区为代表的海外市场,由于活跃、贸易繁荣,民间资产数量非常庞大。另一方面,海外市场由于体系、社会基础优于国内,因此普遍比较好。由于多方政策管制,导致当前海外的优质资产只能在海外地区消化,但伴随着人民币支付系统的成熟、的放开,未来P2P行业将能够实现跨境交易,用丰富的海外优质资产来满足国内旺盛的需求。而以陆金所、宜信为代表的平台则采取“引进来”战术。由于国内优质资产的稀缺性越来越严重,大量资金出现了严重的站岗情况,尤其是陆金所、宜信这样的流量寡头,理财端流量过大,资产端供应远远不能满足。为了避免用户流失,必须引进种类丰富的。之所以瞄准海外资产,原因如上文所说,是基于海外的优质性。但在执行上,陆金所、宜信走的是直接引进的路线。一方面,不同于主打小而美标签的点融网,作为国内P2P行业的龙头企业,陆金所和宜信在全球的P2P行业中都是声誉斐然的。另一方面,由于具备绝对的资源优势,陆金所、宜信通过与海外P2P机构合作来进行资产对接,见效更快。对于P2P行业来说,现阶段资产稀缺的加剧,导致了这场资产竞争的开局并不美好,那么在资产困境、内部竞争和银行的多重夹击下,P2P平台突围的最好方式无疑是错位竞争,或是深化细分市场,或是发力海外资产。 《监管之后,2016年的P2P行业将出现这三种变化》 精选二2016年前夕,由银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共同研究起草的《(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发布并公开征求意见。《办法》作为P2P行业首部具备现实指导意义的文件,一改此前《指导意见》等文件不接地气的“假大空”之风,而是将P2P平台的日常经营行为列为观察重点,对P2P行业实行行为监管。因此,《办法》中所列事项虽然看似平常,但研读过后,我们发现这些条款不仅有意引导P2P平台回归本质,还将改变P2P行业原有竞争格局,带来新的挑战。尤其是《办法》第十六条,正式禁止P2P平台通过线下发展资金端业务,这一新规极有可能加剧P2P行业获客难、获客贵的现状,令行业陷入新一轮的营销困境当中。2016年获客竞争加剧 P2P平台面临巨大挑战P2P行业自2013年驶入发展快车道以来,就始终面临着获客难、获客贵的问题。P2P平台获客之所以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行业发展过快,短期竞争激烈。短短三年时间,仅从每一年的平台数量中就能发现P2P行业的“大跃进”式发展。2013年全国P2P平台数量约为800家,到了2014年P2P平台累计达到了1613家,截至2015年年末,国内P2P平台数量为3858家,比2013年增长了将近5倍。虽然行业整体发展迅猛,但在市场的开发上却是极其不匹配的,因此也加剧了竞争的激烈化。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P2P参与人为116万,即便是理想化地平均分配给当时的1600余家P2P平台,每家平台也不过获得700个有效投资人,现实却是大部分的流量及用户都被为数不多的大平台牢牢握着,90%的中小平台只能为用户市场的开发而争得头破血流。2015年国内网贷行业投资人数量达到了720万,同时P2P平台数量已经将近4000家,行业更是出现了陆金所、宜信等稳坐巨头之位的大体量平台,拥有P2P行业最大的流量入口。截至2015年,宜信累计投资人数量已经突破了195万,而陆金所的投资人数量也将近两百万。单是两家巨头平台的用户数量就占据了网贷投资人总数的半壁江山,更别说还有第一梯队、百强榜等中大规模的平台在争相吞食存量用户市场。综上所述,用户市场的开发难以跟上行业发展的脚步,是P2P行业获客难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二,长期的监管不力导致投资人对P2P行业普遍缺乏信任,大多数平台只得通过其他途径,包括广告、展会、会议、协会、头衔等形式来进行自我,以唤醒用户的信任感,促成有效投资人的转化,却从而拔高了行业的平均。而隐藏在这些琳琅满目的增信举措背后的都是真金白银。一个网络综艺节目的冠名、赞助权,以及直播过程中的品牌露出,收费在5000万左右,影响力大一点的传统电视栏目,收费几个亿都不足为奇;赞助、参与或冠名一场行业会议的价格,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购买一个XX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单位等头衔,须花费数十万;一个地方媒体或网络媒体颁发的XX年度最安全网贷平台等奖项,低至50、60万,高至一百、两百万。第三,P2P行业普遍追求数据,忽略了用户关系的运营,导致投资人与平台之间只存在“逐利”的薄弱关系。投资人都喜欢返现多、活动力度大的平台,那就得努力做成这样的平台。注册送话费、投资拿返现、推荐新用户有奖、满额抽奖、投资就送XXX等返利活动,摊到每一个用户头上,单个投资人的获客成本又推高了不是?况且,在现阶段的竞争格局中,你的让利活动只能比别人多,不能比别人少,一旦比不过,那就只能出局了。整体而言,P2P行业的不良竞争局面,一方面是投资人过分逐利所致,另一方面也是平台忽略用户运营种下的恶果。新的竞争形势下 社群营销或成中小平台突破口一方面,P2P行业长期的烧钱混战不仅令整个行业自食恶果,也导致了投资人的畸形心理,大多数人对平台的索取越是无度,即意味着其对平台的忠诚度越发降低。一旦某日平台难以满足这部分群体的贪欲,极有可能面临资金大规模地集体流出,甚至遭遇资金链断裂的灭顶之灾。另一方面,《办法》规定了P2P平台要回归线上发展业务之后,P2P行业的竞争格局无疑会更加激烈。大体量平台由于具备资本、资源、背景优势,能够迅速累积用户,打开市场,建立品牌;而中小平台却是腹背受敌,既面临着市场的生存压力,又不得不顾及自我的发展压力,在巨头处处压制的竞争环境中,拼钱、拼人都难以为继,因此也只能通过口碑积累、传播来获取拥趸者。综上所述,既是出于培养用户忠诚度、建立情感关系的需要,也是为了给自己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小平台亟需寻找新的品牌营销渠道,开发新的获客渠道,基于这种前提,以“人”为本、以“互动”为基础的社群营销或许能成为中小平台的突破口。第一,社群能够最快地聚集人气与共鸣,从而产生大规模互动。所谓的互动,有两种层面,浅层互动体现在用户与平台的日常交流上,深度互动则在用户对平台发展的正面推动意义上。浅层互动具体表现在基于社群圈层中,平台能够最快地了解用户在产品使用中遇到的一切大小问题,包括对新用户的基本答疑、使用指导,对老用户的答疑解惑、等,用户只要在社群中就能实现与平台的直接对话,而不需要大费周章去官网寻找热线电话、漫长的坐席等待等,不仅加强了平台客服的工作效率,降低时间成本,更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而深度的大规模互动即用户对平台的回馈,能够直接促进平台发展。例如官网新版本、新功能的开发及测试,平台能够依赖社群迅速获取用户需求,针对合理需求进行开发改造,从而避免在开发过程中走了弯路,投入额外成本。再例如,平台在发展过程中的扩张,不论是资金还是资源,都有可能从社群中得到一定的帮助。此前依靠众筹融得天使轮资金的果树财富在后面进行A轮的时候,参与者仍有很大一部分是平台的忠诚用户,得益于这些支持,这轮1500万的融资只用了4个小时就完成了。由此也说明了,在社群中与平台产生过深度互动的忠诚用户,不仅是平台发展的见证者,更能成为发展历程中的参与者。第二,社群营销强调互动,能够帮助平台与投资人迅速建立情感联系,为产品营销打好基础。事实上,互联网金融领域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社群营销案例,他们的成功之处大多在于强调互动,强化情感。前文提到的果树财富就以“投资人自己的平台”作为品牌定位,十分强调投资人的参与感,而将投资人作为品牌Slogan的主体的好处在于:既能够快速唤醒用户情感归属,产生共鸣;又能够借助品牌的独特故事性,来引导用户与平台进行深度互动。互联网金融平台深耕微信公众号,重视与用户进行多维互动、建立情感连接,激发用户对平台产生情感依赖,成功地将普通用户转化成忠诚用户。平台维C理财在其官方微信群中,更是根据注册时间给每个投资人提供了数字编号作为会员头衔,甚至连创始人都是用的XX号会员作为社群头衔,直接消除了平台与投资人之间的身份屏障,只突出用户的参与感。第三,社群强调人人都是贡献者,人人也都是获利者,在培养用户忠诚度的同时还能能够最大化地唤起他的传播意识。尤其是在深陷烧钱混战的P2P行业中,中小平台不仅追求低成本获客,更崇尚低成本传播。而口碑传播建立在用户口口相传的基础上,成本几乎为零,效果几乎最好。以前文提到的悟空理财为例,在悟空理财披露的相关数据报告中,显示有一位用户的邀请人数高达798人,交易用户120人,交易金额480万,足以证明口碑传播的高效性。在大多数P2P平台还忙着花式增信以试图唤取用户信任的时候,悟空理财作为社群营销的实践者,已经能够说服用户自发传播了,而这也正是P2P平台发力社群营销的目的所在。 《监管之后,2016年的P2P行业将出现这三种变化》 精选三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截至日,国内已有超过80家P2P平台成功获得风投。其中将近70起风投案例是在2014年以及2015年前三季度完成的。这组数据既说明了P2P行业的发展迅猛,也印证了资本对整个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青睐。风投整体收紧 P2P行业融资难今年自进入9月以来,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能明显感觉到资本热情的逐渐消退。一方面,从互联网创投的大环境来看,受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和股市动荡影响,国内互联网行业VC/PE融资案例的数量相比于前三季度下降了将近10.84%。此外,还不断传出BAT停止社招、大量项目濒临死亡、创业公司融资受阻等消息,间接印证了风构缩紧钱袋的事实。另一方面,于互联网金融行业而言,下半年以来网贷行业的融资案例数量有明显缩减,同时由于多份监管政策及细则相继出台,行业面临重塑挑战,风投机构需要改变以往的投资策略,寻找对P2P平台新的估值标准,因此大多数有意暂缓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资本计划。除了上述的客观环境影响因素,P2P行业本身所呈现出来的不足也是导致融资难度上升的重要因素。首先,行业格局的逐渐成型,加剧边缘平台生存压力。经过前两年的爆发式增长以及近一年以来的政策引导,P2P行业基本形成了由行业寡头、第一梯队、垂直细分平台所构成的三级格局,间接压缩了其他中小平台的生存空间,极有可能导致这些平台被逐渐边缘化,甚至被市场所淘汰。其次,市场竞争白热化,行业的愈演愈烈。平台由于自身的规模体量、品牌优势、核心业务能力较突出,往往更容易吸引资本青睐。如此往复,风投系平台在一轮又一轮融资的推动下,在保证原有竞争力的同时,又获得了资本的加持,更加具备市场竞争力。与此相对应的是,那些难以获得融资的草根平台愈来愈缺乏竞争力,追上大平台所需付出的成本也越来越高,由此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综上所述,投融环境的恶化、政策频现导致的行业面临重整、以及现有行业格局对中小平台产生的不良影响,共同催生了P2P行业的“资本寒冬”。资本热潮已过 P2P平台还能靠什么揽融资?尽管P2P行业的融资热潮似乎已经告一段落,但P2P平台对资本的渴求却是有增无减的。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0月,全国范围内P2P平台已达3598家。而平台数量的激增无疑意味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一方面由于具体的监管办法仍未见其形,尚未建立起合理的行业准入机制,导致市场混乱,竞争无序,P2P平台只得靠“烧钱”来实现发展。另一方面,由于P2P行业在国内属于新兴金融业态,大多数人对该行业的认知有限,甚至处于低位,因此80%的草根平台在缺乏背景优势的情况下,只能通过简单粗暴的“营销”来占领市场。有调查显示,90%以上的P2P平台表示融资实际用途均在于广告营销及线上推广。换言之,多数平台在融资发布会上宣称的用于团队建设、产品创新、加强等,实际上只是一纸空谈而已。由此可见,融资对于P2P平台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获客成本水涨船高的今天,资本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然而,在急速降温的投融环境中,P2P平台揽获融资并非易事,自身还须有过硬素质。那么,什么类型的平台更受青睐呢?(1)专注垂直细分领域的平台。从专注的翼、针对大学生群体的趣分期、再到精耕细作的果树财富等,前有一年拿四次融资的趣分期、后有仅用4小时超募融资1500万的果树财富。这些P2P平台几乎都是凭借着自身业务领域的的垂直化、细分化,才得以从当下竞争同质、模式趋同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垂直细分领域内的经典融资案例。一方面,随着P2P行业的发展,其受到的社会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加之政策扶持、国家鼓励,P2P作为一个前景巨大的蓝海产业,更是吸引了上市企业、国资、互联网巨头的入场。上市公司有资本有资源,互联网巨头有流量有用户,而80%的草根平台除了满腔热血,再无他。这种局势下,草根平台甚至连鸡蛋都算不上,更别说去碰石头了,正面交锋只会落得满盘皆输的下场,当前最好的选择莫过于避开巨头,专注发展细分市场,挖掘可持续的业务模式,建立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信用是P2P行业的主流业务模式,因此绝大多数平台仍然困在这种模式里,难有突破。但是宏观经济环境的下行导致信贷资产的质量下降,项目风险被放大,这种单一的借贷模式也逐渐暴露出风险点高、盈利困难的局限性。相比之下,以车贷为代表的垂直细分领域,则恰恰具备风险较小、变现灵活、可复制性强等优势,能够帮助平台快速做大体量,成为P2P平台寻找资本的最佳筹码。(2)拥有稳定、优质资产端的平台。此前P2P行业内关于的言论可以说是铺天盖地,我们暂且不去讨论资产荒是否存在,但是从这个话题的热度来看,我们能够确定的是资产端会成为P2P行业新的焦点。首先,优质信贷资产几近枯竭,P2P平台亟需新的。诚如上文所说,P2P行业是靠信贷资产起家的,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平台数量不断增加,用户市场不断扩大。直到今天,P2P行业的投资人市场已经开发了近400万,由此可以看出P2P平台早期的流量竞争如今也已经初见成效。然而与此极不协调的是,由于过度开发,信贷市场上的优质资产项目几近枯竭,剩下的几乎都是次级贷中的垃圾债,风险极高,因此P2P平台不得不面临严峻的资产开发难题。其次,资金端异常活跃,谁的资产端能够满足现有用户市场,谁的赢面就更大。一方面,今年央行先后进行了两次、两次、三次“双降”,直接导致了银行存款的下降,促使一部分资金流出银行,寻找利率更高的理财方式,那么目前有望成为全民的P2P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渠道。因此,受货币宽松政策影响,P2P行业还将迎来新一轮的用户井喷,而P2P平台应势而起的关键就在于优质、稳定的资产端。从近年的风投偏好来看,风投注资P2P平台的标准已经不仅局限于平台的规模和体量了,随着行业的发展、监管政策的出台,再加上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动,投资机构对P2P平台的估值也略有回缩、趋于严谨,因此P2P平台的模式是否具备可持续性、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是否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资产是否足够优质等也已经成为投资机构审视P2P平台的重要指标。 《监管之后,2016年的P2P行业将出现这三种变化》 精选四11月3日,新华社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以“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表述首次纳入互联网金融概念。对于刚刚跻身“万亿俱乐部”的P2P行业来说,虽然翘首企盼的监管细则未能如约而至,但是此番被写入“十三五”规划也算是一剂强心针了。无惧寒冬 P2P将爆发新一轮融资潮今年下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环境下行和股市动荡影响,导致雪崩,让国内创业也受到不少牵连。有数据显示,2015年二季度互联网行业VC/PE融资事件规模为37.89亿美元,环比下降50.36%;融资案例约222起,环比下降10.84%。此外,BAT等互联网巨头不约而同地宣布暂停社招、大量O2O创业公司倒闭、部分互联网企业因后续融资受阻而大规模裁员、风投机构缩紧钱袋致数量锐减,这些现象无一不预示着互联网行业资本寒冬的悄然而至。因此有人开始担心,同样身处互联网领域的P2P等互联网金融项目也会受冷。一方面,进入下半年以来,P2P行业的融资案例较上半年而言有明显缩减,也确实说明P2P行业的融资难度正在加大。另一方面,由于行业面临重整,资产为王的时代即将到来,风投机构也在寻找新的估值标准及投资策略。由此,外界开始有言论称P2P行业正在陷入资本寒冬的困境中。但事实上,2015年截至9月,整个P2P行业约有40家平台获得风投,总体融资规模超过50亿元。相较于2014年全年融资金额仅为30亿元而言,今年的P2P融资金额已经超2014年全年水平,增幅高达67%。从上述数据来看,P2P行业的资本形势并未受互联网资本寒冬的影响。11月5日,有利网前CEO二次创业成立的,宣布获得6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更是有力地回击了所谓“资本寒冬”论。可不是吗?才上线两个月的新平台,转身就创下了近一年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融资记录,显然是资本暖冬。格局分化 未来二三线平台融资机会大随着市场规模的日益壮大,P2P行业也由早期的两极格局逐渐向三级格局进行分化。第一级是具有明显平台化趋势的流量寡头。有数据显示,的注册用户已经突破600万,陆金所更是高达1300万。从中也不难看出,陆金所、宜信的流量已经接近顶点,直接导致了资产端供应的后劲不足。因此,陆金所等纷纷开始转型,计划由单一的信贷资产供应转向覆盖基金、信、保险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第二级是体量、规模领跑行业的大平台。大平台由于体量大、成交量大、用户群体大,基本稳坐P2P行业的第一把交椅。而这种规模庞大、体系完善所带来的优势,也让这类平台在资产的获取、整合及配置上,都比小平台更具优势。第三级是深耕垂直细分市场的小平台。在体量、数据上,多数平台难以和行业寡头、大平台抗衡,因此深耕垂直细分领域就成了它们的生存机会。当前,车贷、、珠宝等领域都已经出现了极具代表性的垂直P2P平台。一方面,近两年来风投机构对P2P行业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一些中大型的知名平台尤其受青睐。因此,P2P行业的融资金额不断升高,千万美元级别的融资更是常态,而陆金所这样的大平台吸引上亿美元的融资也不稀奇。不过,风投机构的资金往往不是一次性到账,而是分期投入。因此大部分已经完成过巨额融资的平台,短时间内获重复注资的可能性不大,由此给其他中小型平台制造了机会。另一方面,随着P2P行业进入以资产竞争为核心的2.0时代,多数处于第三级格局的P2P平台由于专注细分领域,得以利用错位竞争的战略来避开行业寡头,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成长空间都非常大。因此,在行业迎来拐点的关键时刻,垂直细分领域的P2P平台比模式趋同化的大平台更具备。此外,从上述所说的行业整体格局来看,P2P行业未来也基本没有可能出现几家独大的市场局面。由此可以断言,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二三线平台即将迎来资本春天,而资本下沉也将成为新的趋势。P2P融资新形势 机构与个人齐飞纵观以往的风投案例,P2P行业中能够获得风投青睐的多是绝对的行业寡头及第一梯队平台,而大多数中小平台由于缺乏规模优势、未形成品牌影响力,因此获得机构融资的可能性也在大平台的蚕食之下被进一步压缩。由此,同样亟需资金实现扩张的中小平台只能另辟蹊径。那么,所谓的蹊径是什么?从现有的几起案例来看,P2P平台在难以获得机构融资的情况下,无一例外都选择了向借力。车贷平台果树财富在成立之初的初始资金就全部来自于众筹,今年5月又通过众筹来完成了A轮融资,仅用4小时就完成超募1500万,创造了行业神话。8月,知名,宣布出让2%的股份,以股权众筹的形式完成了1000万的融资。10月,再次宣布将启动第二轮众筹融资,本轮融资金额为1600万。事实上,这两起众筹融资案例在P2P行业内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足以证明了P2P平台寻求的可行性。首先,从平台自身而言,深耕车贷业务的果树财富是细分领域的典型代表;而人人聚财不论是规模还是品牌,都已经无限接近第一梯队。这两家完成不同的P2P平台,却都尝到了股权众筹融资的甜头。其次,股权众筹的融资形式增强了投资人的主动性,开发了投资人对平台的参与感,无形之中提高了用户的忠诚度。以果树财富来说,果树财富的品牌定位即是“投资人自己的平台”,这种品牌定位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激发用户情感,唤醒用户信任。在信任危机遍布、投资人过于“图利”的P2P行业里,依靠这种强化用户价值及铁粉效应的品牌定位,平台得以迅速获取种子用户,无异于打了一场零成本的营销胜仗。随着风投机构态度及策略的转变,P2P行业的融资将进入缓冲期。因此,股权众筹极有可能是现阶段P2P平台最好的融资出路。《监管之后,2016年的P2P行业将出现这三种变化》 精选五近期,P2P行业有一组数据成为了热议话题。某新闻报道称,一业内人士表示,当前P2P行业内的平均获客成本已经高达3000元。此话一出,霎时就在业内引起了一片哗然。P2P行业的烧钱式推广固然疯狂,但单个有效投资用户的获客成本竟然已经达到3000元的水平,这真的是行业内普遍现象吗?获客成本做到3000元,平台真能盈利?根据笔者了解到的一些平台数据,一个新的投资人在刚接触一家平台的时候,初始大约在几千到一万之间。在平台沉淀了一年后,进入成熟期的投资人,投资额度则会上浮到三万左右。平台获取单个投资用户需要支付3000元的成本,有些平台的获客成本甚至高达5000元,从投入产出比来看,这样的做法显然是在赔本赚吆喝。假设一个投资用户一年在平台的投资资金是30000元,算下来平台一年能够获得的毛利也不过小几百元。再加上需要支出的3000元获客成本,意味着平台每获取一个有效用户就要亏损两千多元。这样的亏损程度对于现阶段的P2P行业来说明显是过高了,业内几乎没有平台能够承受如此巨额的亏损。换言之,如果按3000元的获客成本来算,平台发展的用户数量越大即亏损越高,因此笔者认为,单个有效用户的获客成本为3000元绝对不是业内的普遍水平。此外,也不排除个别平台在运营推广方面走了不少弯路,推高了整体的运营成本,但这种现象还是比较少见的。行业内的真实获客成本到底是多少?出于求证的目的,笔者询问了几个行业内的朋友。以米克的果树财富为例,米克是网贷行业的早期投资人,后来通过众筹成立了果树财富。根据米克自己的说法,平台从成立至今,基本没花一分钱的广告费用,始终坚持『零成本营销』。公司整个线上推广的主要成本仅包括了场地和人工成本。这样算下来,果树财富的单个获客成本大约是几十块。同时,笔者也走访了一些P2P平台,了解到平台常规广告渠道的真实注册成本。根据某平台在第三方渠道的投放成本来看,一个注册用户的成本在50元左右,按10%的投资转化率来算,一个有效投资用户的成本在500元左右,这样的获客成本在行业内其实已经不算低了。另外,根据笔者收集的样本及反馈数据来看,也有部分平台能将有效投资用户的获客成本控制在100元左右。综合笔者调研的几家平台情况来看,单个有效投资用户的成本均在200-300元之间。在此还要多说几句,为了保证样本的合理性,笔者的调研基本涵盖了不同发展规模的平台,包括刚起步的小平台、发展至一定阶段的中等规模平台,以及行业前列的大平台。总的来说,根据此次样本的反馈数据来看,现阶段P2P行业的平均获客成本是远远低于3000元这个数值的。综上可以看出,只要采取一些合理的营销手段,平台是可以将获客成本控制在合理区间内的。那么,在当前P2P行业的营销格局中,如何能够实现低成本获客呢?以果树财富为例,其低成本营销的关键是做好用户运营,通过不断强化现有用户与平台之间的联系沟通,最终形成粉丝效应。这样就能够进一步加深用户对于平台的信任度,让用户口碑不断地帮助平台进行品牌的对外扩散,主动给平台带来投资人。这种通过不断完善现有投资人运营体系来建立粉丝经济、形成口碑传播的营销模式,使得果树财富在没有投入过多营销推广成本的情况下,能够获取远远超过的投资用户数量。另外,由于用户不是被平台“重金”引来的,反而具备更高的忠诚度和黏连性。在果树财富发展的早期,由于理财端大,资产端供应有限,投资人往往需要在平台排队一个月才能够如愿购买到理财产品,就是在这种的现象之下,平台也未出现大规模的投资用户流失。这种靠低成本营销获取而来的用户,不管是价值还是质量,都远高于多数平台的高成本用户。巨额营销已不具备持续性,行业即将走出流量竞争时代据悉,部分平台只须投入近十亿的广告成本,进行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就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将平台的交易额推至百亿规模。尤其是在行业发展早期,通过疯狂的烧钱做广告来实现跑马圈地、抢占市场,似乎已经成了行业的主流,国内多数排名靠前的网贷平台每年光是在广告投放上就需要投入数千万。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行业大规模的烧钱式营销也起到了市场教育的积极作用。但是从行业良性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营销方式是不具备可持续性的。根据第三方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行业的累计交易规模已经突破万亿,同时受国内宽松货币政策影响,预测行业即将退出流量竞争时代,步入优质资产的竞争阶段。这种通过大规模广告投放来实现快速流量导入的方式开始显露弊端,有不少业内人士质疑平台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是否会出现不可预估的运营风险?平台如何确保自身能够控制风险?一方面,随着行业进入万亿规模的发展阶段,平台也逐渐过渡到了新的发展阶段,由此也不得不面对早期快速扩张所遗留下来的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在新的竞争格局当中,优质资产成为竞争核心,这种过分追求流量的推广方式显然已经不具备高效性了。
《监管之后,2016年的P2P行业将出现这三种变化》 精选六自《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在2015年年末面世以来,坊间就在不断地猜测这份文件可能给P2P行业带来的影响。综合现有声音来看,多数唱好,少数唱衰。笔者认为,从长远角度来看,新规对行业洗牌、格局重塑确实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短期而言,P2P行业能否适应这种政策高压还是未知。尤其是已然到来的2016年,不仅是要见证监管成效的一年,更是行业风云诡谲的一年。《办法》引恐慌 2016年或涌入更多大资本《办法》最早出台的时候,业内对其的评价是不痛不痒;但伴随着解读的深入,才逐渐领悟到蕴含其对P2P行业提出的“三高”制,即高标准、高要求、高门槛。《办法》从约束P2P平台的从业行为做起,不仅对P2P平台的行为准则做出细致规定,更是以制的形式罗列了相关禁止行为。而在《办法》颁布之后,针对P2P行业的其他管制监督也逐渐呈现出了收紧之势,例如此前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相继叫停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登记注册,意在限制P2P行业再发展增量市场。不管是从监管的出发点来看,还是从监管趋严的表现力来说,种种迹象都在表明P2P行业在这一轮政策监管的高压之下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度洗牌,不但增量市场发展无望,甚至连现有的存量市场都会面临大规模削减的尴尬境地。这种可能性所带来的恐慌情绪,除了P2P行业能够深刻体会以外,最感同身受的恐怕就是还未进场的资本了。自P2P行业在2013年驶入发展快车道以来,就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资本的目光。一方面,巨大的,使得中国的P2P行业即便是长期处在监管空白的状态中,也能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P2P市场。另一方面,P2P作为互联网金融业态的一个重要分支,不仅得到了众多新金融从业者的拥趸,更是受到了国家层面的政策肯定,甚至还被写入“十三五”规划等中央文件中。足以证明中国P2P行业的前景可期,由此也不难理解资本蜂拥而入的热情了。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P2P行业发生融资案例约149起,总体融资规模至少188亿人民币,相较2014年,融资案例增长高达70%,融资规模增幅140%以上。而在《办法》的间接推动下,2016年P2P行业的资本热潮更有望超越往年。诚如前文所说,《办法》等监管政策的施行将会掀起一轮重度洗牌,更有人断言2016年过后至少会有一半以上的P2P平台死于“不合规”。而存量市场规模的缩水,一方面洗牌之后存留下来的网贷平台不仅优质且数量有限,因此便成了稀缺资源,资本机构或将面临有资金却找不到平台注资的情况;另一方面,留存平台的优质性不但会吸引资本哄抢,更将加剧资本竞争。因此,中国P2P市场所具有的诱惑力让大多资本机构都不甘心只当看客,而《办法》为P2P行业留足的18个月整改期,或将成为资本的最后窗口。换言之,2016年应该是P2P行业再造资本热潮的一年。资本或致行业陷入最后一轮烧钱狂欢资本进入P2P平台,最直观的价值就是带来了充裕的流动(后备)资金,为P2P平台的自我建设添砖加瓦。通常情况下,P2P平台在获得资本支持以后,会重点加强品牌建设、营销推广、团队扩充三个方面的建设。而根据某调查显示,约有90%的P2P平台的实际融资用途是广告营销及线上推广,品牌及推广是P2P平台获客的关键环节,由此可见资本对P2P平台扩大体量的重要性。但是于整个行业而言,资本的密集涌入并不是什么百利无害的事,这种资本的狂欢很可能恶化P2P行业的原有竞争格局,上演更为疯狂的烧钱大战。早期由于竞争格局和缓,也没有资本进入,P2P平台的获客手段仅限于常规的百度竞价等线上推广渠道,渠道的纯粹化使得行业的获客成本普遍较低,这个时期获取一个注册用户的成本不过10元上下。伴随着行业的发展,巨头平台的壮大,资本也开始留意P2P领域了。2014年P2P行业出现了接近20起融资案例,融资规模均在1000万元,而这些获得了资本注资的平台在后续营销、推广上的大手笔,从此打开了烧钱营销的局面,促使行业直接进入高成本获客时代。2014年,P2P行业获取一个注册用户的成本将近100元。到了2015年,推广手段更加多样化了,从基础的百度竞价、搜索引擎优化、新媒体营销、线上活动让利,再到线下广告(户外、楼宇、电梯、高铁)、行业展会、会议,再到如今风靡的电视广告、综艺节目植入等,P2P行业几乎把钱烧到了每一个可能存在用户的角落。据相关数据显示,P2P平台每月为线上推广、广告营销、官网活动等项目所支出的费用在数十万到数百万不等。当然了,这种烧钱营销的好处也不是没有,P2P平台举办一次投资返现、注册送红包的线上活动,就能换来至少1万人次的注册用户。总之,烧钱这件事,大平台有大平台的烧法,小平台有小平台的烧法,哪一天烧不动了,就再搬出游说的能力去找风投接盘,只要保持资金的充裕性,P2P平台就能永远走在烧钱的路上。从某种意义来看,P2P平台越是能烧钱,就越有能耐吸引资本,有了资本支持,自然就有了烧钱的底气。2015年P2P行业获取一个投资用户的成本是元,但同年整个行业吸引了超过188亿的外部融资。由此可见,P2P行业获客成本水涨船高的背后,少不了资本的推波助澜。而2016年即将上演的资本热潮,无疑会再度唤起P2P平台竞相烧钱获客的疯狂。新形势下P2P平台是顺流而下还是另辟蹊径对于大多数中小平台来说,它们几乎都没有享受过资本的庇荫,却无一例外地都陷入了烧钱的恶性竞争泥潭中。更何况近几年平台间的烧钱暗战早已把用户市场喂得无比贪婪,90%的投资人熙熙攘攘不过是为了逐利,今天还在这家平台重仓,明天就可能为了一个投资送Iphone 6S的返利活动而去了另一家平台。投资人市场的“逐利”本质更是让中小平台难有活路。顺着大势去烧,前无资金后无风投,很有可能把自己先烧死;逆流而去不烧钱吧,投资人不买单,平台发展面临停滞,被市场淘汰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一旦2016年资本爆发,烧钱狂欢再起,中小平台如何逆流而去,劈得蹊径,从混乱无序的竞争格局中突围?在烧钱与不烧钱之外的第三条路,则是围绕社群营销建立起来的低成本获客模式。事实上,即便是在行业烧钱烧得最火热的时期,也不是没有诞生过凭借低成本实现获客的社群营销案例。物权众筹平台维C立后全凭微信来做社群营销,以“理财,合伙创业”为定位,消除用户与平台的距离感,至今没有在推广上花钱;米克联合投资人众筹创办的果树财富自成立以来就鲜有烧钱获客一说,而是以“投资人自己的平台”作为品牌定位,赋予品牌故事性,以此唤醒用户的情感归属,牢牢地抓住了用户的情感诉求。之所以说低成本获客能够帮助平台从烧钱混战中突围,一方面是这种模式确实为平台节约了资金,使得中小平台能够将这部分资金用在优先级更高的事项上;另一方面,这种以情感诉求为出发点的营销模式,有望改善现阶段的用户市场局面,呼吁平台与用户建立强关系,不仅有利于平台的持续发展,更有助于保证用户的投资安全。从行业的发展进程来看,到今天,拼流量的阶段早就终结了,更何况有宜信、陆金所等巨头在前,后来者再争流量,也不过是争个一亩三分地。现阶段存留下来的平台,最低成本的生存方式就是拼用户质量,建立情感纽带,强化用户价值,培养忠诚用户。如此一来,2016年新的资本入场了,即便你没有烧钱的筹码,你也有“拼人”的筹码。18个月的整改期之后,浪潮褪去,新的行业格局形成,活下来的要么是特别有钱的平台,资金能力是决定平台能否大规模获客的先决条件;要么是特别“有心”的平台,与用户的关系强弱是决定平台能否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监管之后,2016年的P2P行业将出现这三种变化》 精选七  监管政策出台之后,行业马太效应愈发明显。一众大平台或成功,或增加融资。一些不符合监管趋势,或者天然存在业务短板的平台遭遇困境,也有一些创业的业务模式继续展露优势。  处于行业的洗牌环境,很多平台从底层业务到市场拓展都做出了很大的调整。比如,相比于暴涨的线上成本,线下的运营成本、获客成本并没有明显增加,有线下实体销售和运营团队的网贷平台具有成本优势。那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更能够提升风控水平,更加精准的甄选优质客户,能够突破狭隘的互联网边界,提供更好的实施。  “大标”困境  堪称行业领头羊之一的,做出退出P2P的决定,此消息一出,让业内人士唏嘘不已。红岭创投不仅上线早,引领行业创新等贡献可圈可点,成交业绩也一直是行业领先者。面对监管较紧的规定,就连红岭创投这样的老牌也被迫转型,类似这种以较大金额为主的平台,可谓前路堪忧。  “四面楚歌”  作为款细分领域的“校园贷”最近丑闻不断,舆论压力巨大。一方面,很多唯利是图的平台业务本身不但脱离实际情况,更是不断触碰大众的道德底线。一方面,政策的不断具体化和紧缩性,也给这类平台画了“圈”。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2016年就有45家校园贷平台主动退场。也就说,只有极少数迅速转型成功的校园贷才有未来。  小平台末路  1.门槛“一刀”淘汰小平台  早在两年前,就有对实缴资本层面设置门槛的说法。据相关人员透露,当时监管部门普遍认为应该通过实缴资本来提高P2P平台的进入门槛,只是对具体的数额有所分歧,比如3000万、5000万等。年初,广东政策,鼓励P2P实缴资本提升到5000万以上。未来P2P的各种政策门槛,可能会一一落定。  2.高息已是Out的套路  过去,很多没有知名度的小P2P平台,依靠高息吸引投资者。而今,这个套路已经不管用了。行业存在十年,投资者已愈发理性,对于行业的认知也有了一定深度,想必,这也是目前行业获客成本提高的原因之一。  3.寡头市场趋势明显  随着流量越来越贵,行业巨头优势日渐突出。据统计,平台通过百度推广、羊毛活动获取的用户,实际投资转化率只有13%左右。获客成本如此高昂,只有少数资金充足的巨头平台和品牌较为成熟的平台才能“消费”得起。而一些体量较小的平台或者起家比较晚的平台想在行业站得住脚,所面临的竞争和挑战是非常严峻的,生存本身就是问题。  4.细分领域或成“独木桥”  很多知名度欠佳或体量尚不是很大的平台为了避开与大平台的“正面交锋”,开始着手细分领域。有的牵手从事农业的企业做专项融资,有的专注商票领域,有的平台走年轻活泼风格,有的平台走沉稳专业路线……刚刚升级了系统、更新了品牌的9金服平台,以供应链行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专注小额应收账款质押和出口退税质押等融资项目,既符合政策的规定和行业定位,也为自身找到了细分领域的发展道路。预测像9金服这样的平台会越来越多,也是继寡头平台之后比较可能生存下去的“后起之秀”。《监管之后,2016年的P2P行业将出现这三种变化》 精选八根据第三方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2534家。其中,涉及车贷业务的P2P平台至少有1136家,占比约为45%。自8月24日银监会在《网络借贷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中首次提出P2P平台借款项目限额标准后,行业便掀起了一股转型热潮。在限额新规的推动下,曾经人见人爱的大标业务开始淡出历史舞台,而以车贷为代表的一贯被巨头忽略的垂直细分领域则顺利翻身。此后,、、农村金融等标签又重新活跃在互联网金融的版图上,而汽车金融领域内的车贷业务因有车辆作为抵押物,风险较其他信用类借贷业务来说还要低一些,更是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蛋糕,人人见了都想分走一块。但事实上,别说是汽车金融这么大的范畴,即便是其中的分支车贷业务,P2P平台想做大、做好,都远没有想象中容易。P2P平台挺进车贷领域,难在哪?据相关机构测算,今年我国互联网汽车金融市场的总规模有望突破1.1万亿,到2018年,该数据还将进一步增长,或达到1.85万亿,当下,国内汽车金融市场仍以每年25%的速度持续扩张。尽管汽车金融市场的规模十分庞大,高度空白的产品和服务体系也给了互联网金融企业无限创新空间,但因种种因素制约,P2P行业对其的探索还主要集中在汽车抵押上。不完全统计,11月国内总体成交额达到了106.19亿元,环比10月上升了15.25%,同时也是车贷行业首度突破百亿交易额大关,足见转型潮下车贷行业的逆势崛起。然而,对于个体平台来说,车贷行业的热度急剧攀升并不见得是好事。1、躲不掉的价格战当前P2P车贷业务主要是实物抵押借款模式,平台在资产端寻找有资金周转需求的私家车主,再将借款需求通过平台匹配给资金端的投资人。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是门槛低、易复制,尤其是在买方市场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因此广泛存在于各大P2P平台的汽车金融业务中。在资产端没有出现有效创新的前提下,车贷行业在短时间内涌入大量的竞争者,一方面会抬高车贷平台的经营成本,其中主要是资产端成本及人才成本,前者是车贷平台数量的增加会加剧同类优质资产的稀缺程度,导致优质资产的获取成本和难度越来越高;后者则是市场竞争激烈所催生的大量人才泡沫,从而导致人才价格急速上涨,给平台带来巨大的人力成本负担。另一方面则是获客成本的抬高,以整个P2P行业为例,经过这三四年的发展,P2P平台获取一个有效投资人的成本已经从最早的100、200元涨到了500元以上,最高位甚至能突破1000元,而获客成本的水涨船高,就是长期混乱的价格战造成的。如今同样深陷同质化发展泥潭的车贷行业,基本上也难逃价格战之殇。2、警惕风险扩大笔者所担心的风险扩大,一方面是项目风险,另一方面是经营风险。诚然,大量平台集中涌入车贷行业,在加剧市场竞争的同时,还有可能带来两个严重后果,其一是资产端出现风险放松现象,导致项目不良率升高;其二是压缩原有平台的利润空间,导致风险无法得到有效覆盖,从而给投资人和平台带来巨大损失。前文提到,在同质化的发展环境中,各个车贷平台只能在价格上发力,为了尽可能多地获取资产,平台大抵只能通过两种手段来实现,一就是风险放松,即平台降低风险审核标准、扩大,以顺利实现业务扩张;另一种就是降低,以吸引更多的,但在借款端利率下调的情况下,多数平台为了避免资金端用户流失,不到万不得已应该不会同步下调投资端利率,那么中间的差价只能由平台承担。事实上,不管是上述哪一条路,都要求平台拥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前者风险放松意味着资产质量的下降,那么平台就需要更多的成本来覆盖这部分敞口,否则风险形成规模,集中爆发摧毁的不只是投资人、平台,而是整个车贷行业;后者借款利率下降,如果平台已经实现盈利,那么原有的利润空间会遭到压缩,没有盈利的,那么成本压力会进一步加大。可见,在市场竞争快速饱和的情况下,车贷平台将遭受一轮巨大挑战。分食汽车金融蛋糕,老牌车贷平台能否夺得先机?严格说来,车贷行业的蓬勃发展要从2013年算起。这三年间,伴随着P2P行业的高速发展,车贷作为其中的细分领域几乎也从未落后,到今天已经发展为P2P的主流垂直细分领域。多年的迅猛发展,使得车贷行业形成了固定的发展格局,同时还涌现了一批较具影响力及代表性的车贷平台。然而随着新规奏效,业内过半的平台涉足车贷业务,车贷行业格局极有可能遭到重塑。在大小平台的冲击之下,老牌车贷平台如何巩固原有优势,在这轮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呢?1、利用先发优势扩大竞争优势对于P2P平台来说,强大的竞争优势即意味着有希望实现更优的获客成本、更低的资金成本、更极致的产品体验,因此围绕这些因素所建立起来的竞争优势,可以说是每个平台的终极目标,车贷行业当然也不例外。诚如前文所说,在转型热潮的推动下,会有相当一部分平台进入车贷领域,相较于这部分后入者来说,老牌车贷平台最突出的优势就在于发展年限较长,因此才能够早早地在这个还未规模化的细分市场内形成充分优势。总的来说,老牌车贷平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区域上。早期车贷平台在布局资产端时,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及中部地区,尤其是那些汽车保有量较高、汽车交易活跃的一二线城市基本已经完成了充分开发,车贷平台密度较高,因此后入者只有向中西部三四线城镇下沉了。其中的难点在于,尽管业内普遍看好三四线城镇会成为车贷市场的下一个蓝海,但经济乏力等现实因素的存在,仍会给后入者的布局带来一定影响。2、通过引入知名资本完成品牌升级此前笔者在分析全国车贷平台发展指数时,发现品牌表现薄弱几乎已经成了车贷行业的普遍现象。品牌之所以会成为多数车贷平台的短板,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结合限额标准来看,单个规模通常在20万以下,相比动辄百万千万的大额标的来说,车贷业务的规模足够小,也正是因为这种小,多数车贷平台在扩张上都走得十分缓慢,目前车贷行业仅有、等少数几家平台称得上是大体量,此外的车贷平台在规模上都还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而明显落后于整个P2P行业的扩张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车贷平台的品牌建设。其次,不完全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发生在垂直细分领域的融资事件较去年有了明显增加。具体到车贷行业,2016年至少有7家以上车贷平台成功引入资本机构,其中果树财富、等几家车贷平台更是先后获得了同一家上市企业天鸽互动的注资。资本持续加码车贷行业,一方面体现了新政下车贷业务的合规性及汽车金融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则说明了车贷平台品牌意识的觉醒。众筹融资案例在人人聚财、果树财富等平台都上演过,可见车贷平台的融资方式并不单一。但今年发生在车贷行业的融资事件几乎都是机构参与,则充分印证了车贷平台开始注重品牌塑造。从战略层面来说,机构注资对于车贷平台的最大意义并不只是资金投入,而是双方在背景、资源、品牌等多方面的互惠互利。《监管之后,2016年的P2P行业将出现这三种变化》 精选九网贷之家:P2P网贷平台获客成本涨了10倍
发布时间: 16:01:49
来源:搜狐
责任编辑: 8月25日,网贷之家刊登了一篇文章《单位获客成本涨10倍互联网金融蓝海变“红海”》。文中指出,在3、4年前,互联网金融公司平均获得一个客户的成本在3、4百元,但到了今年,上千元的获客成本并不罕见,高的平均获得一个客户的成本可以上2、3千元,获客成本在过去的3、5年时间整整涨了10倍。 协融所CEO黄万进表示,P2P获客流量成本和房地产一样不断上升。很多平台除了做软文推广,还要不定期推出奖励活动,同时,还要做百度竞价,APP下载推广等。还要一些公司砸钱做线下促销活动等。由于平台竞争越来越激烈,第三方推广渠道推广价格也水涨船高。再加上平台的其他运营成本,一些平台的综合运营成本已经不堪负重。据《证券日报》报道,微贷网2016年新增注册用户约129万,按照行业平均10%的转化率来算,其2016年的新增约12.9万投资用户,其所付出的销售费用为49711万元。也就是说,每新增一个投资用户,微贷网大概需要花费3854元。的投资用户获客成本同样在千元以上。资料显示,团贷网2016年新增投资用户为25.34万人,销售费用为27180万元,以此计算,其投资用户获客成本约为1073元。获客成本是指企业开发一个顾客所付出的成本。包括为吸引客户,向客户销售、服务客户及保留客户而花费的各类资源,涵盖花费在宣传促销、经营、计划、服务以及营销部门的某些销售活动上的费用。随着行业逐渐走向成熟,单位获客成本也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如果单位获客成本高于单位客户的利润,企业就会产生亏损。互联网有一句话:烧钱是找死,不烧钱的等死。当年团购大战时不少人用这句话来形容烧钱营销战,现在似乎也适用于P2P网贷行业。行业内出现恶意竞争的现象,如有的平台利用搜索引擎竞价,劫获竞争对手的流量,利用网络水军恶意诋毁其他平台等等。平台之间这种流氓式恶性竞争,间接地导致了烧钱式营销不断升级。 协融所CEO黄万进表示,烧钱模式不适合P2P网贷。P2P本身就是传统金融的补充,烧钱只能让这个行业的竞争成本恶化,同时也抬高了平台的运营成本。做好安全风控和引入优质资源项目才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另外平台过于依赖活动,只会养肥们。但是他们的存在对平台的发展意义不大。P2P网贷的使命是做信息中介,,减少中小微企业的。协融所不做高成本的P2P平台,只会把更多推广成本让利给用户。留住一个忠实用户,比获得100个还划算。协融所是深圳的一家科技金融平台,主打深圳本土汽车金融、消费金融等垂直细分领域。协融所通过将互联网技术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相结合,为有资金需求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为个人提供专业的,旨在提升社会闲散资金的流通效率,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助力互联网+实体经济的转型与升级。协融所采取智能化风控,通过线下考察与线上审核相结合,严格把控。协融所还启动1000万元风险保障金计划,一旦发生,平台先将保障金给投资者垫付。《监管之后,2016年的P2P行业将出现这三种变化》 精选十8月25日,网贷之家刊登了一篇文章《单位获客成本涨10倍互联网金融蓝海变“红海”》。文中指出,在3、4年前,互联网金融公司平均获得一个客户的成本在3、4百元,但到了今年,上千元的获客成本并不罕见,高的平均获得一个客户的成本可以上2、3千元,获客成本在过去的3、5年时间整整涨了10倍。 协融所CEO黄万进表示,P2P获客流量成本和房地产一样不断上升。很多平台除了做软文推广,还要不定期推出奖励活动,同时,还要做百度竞价,APP下载推广等。还要一些公司砸钱做线下促销活动等。由于平台竞争越来越激烈,第三方推广渠道推广价格也水涨船高。再加上平台的其他运营成本,一些平台的综合运营成本已经不堪负重。据《证券日报》报道,微贷网2016年新增注册用户约129万,按照行业平均10%的转化率来算,其2016年的新增约12.9万投资用户,其所付出的销售费用为49711万元。也就是说,每新增一个投资用户,微贷网大概需要花费3854元。团贷网的投资用户获客成本同样在千元以上。资料显示,团贷网2016年新增投资用户为25.34万人,销售费用为27180万元,以此计算,其投资用户获客成本约为1073元。获客成本是指企业开发一个顾客所付出的成本。包括为吸引客户,向客户销售、服务客户及保留客户而花费的各类资源,涵盖花费在宣传促销、经营、计划、服务以及营销部门的某些销售活动上的费用。随着行业逐渐走向成熟,单位获客成本也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如果单位获客成本高于单位客户的利润,企业就会产生亏损。互联网有一句话:烧钱是找死,不烧钱的等死。当年团购大战时不少人用这句话来形容烧钱营销战,现在似乎也适用于P2P网贷行业。行业内出现恶意竞争的现象,如有的平台利用搜索引擎竞价,劫获竞争对手的流量,利用网络水军恶意诋毁其他平台等等。平台之间这种流氓式恶性竞争,间接地导致了烧钱式营销不断升级。 协融所CEO黄万进表示,烧钱模式不适合P2P网贷。P2P本身就是传统金融的补充,烧钱只能让这个行业的竞争成本恶化,同时也抬高了平台的运营成本。做好安全风控和引入优质资源项目才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另外平台过于依赖活动,只会养肥羊毛党们。但是他们的存在对平台的发展意义不大。P2P网贷的使命是做信息中介,普惠金融,减少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协融所不做高成本的P2P平台,只会把更多推广成本让利给用户。留住一个忠实用户,比获得100个羊毛客还划算。协融所是深圳的一家科技金融平台,主打深圳本土汽车金融、消费金融等垂直细分领域。协融所通过将互联网技术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相结合,为有资金需求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为个人提供专业的消费金融服务,旨在提升社会闲散资金的流通效率,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助力互联网+实体经济的转型与升级。协融所采取智能化大数据风控,通过线下考察与线上审核相结合,严格把控资产端和资金端。协融所还启动1000万元风险保障金计划,一旦发生逾期,平台先将保障金给投资者垫付。(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编辑:admin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还可以输入 500字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
相关推荐:
投资人QQ群
沪公网安备 4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砖怎么算出来多少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