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定州白满城到满城大固店坐631在哪下车

  实际上大众印象中那个拓疆万里,四夷宾服的大唐帝国在8 世纪中叶的“安史之乱”以后已经不复存在了。长安朝廷从来不曾从这场历时8年、“渔阳鼙鼓动地来驚破霓裳羽衣曲”的战乱中恢复过来,反而是让作为安、史余孽的河朔藩镇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与中央政权形成共治局面。几经较量之後唐廷最后放弃了翦平藩镇重建大一统秩序的努力,就像担任过宰相的牛僧孺所说的那样只要河北藩镇“北捍突厥,不令南寇”就已經足够了他们对朝廷的顺逆,已经不是重点所在……虽然如此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唐廷虽一蹶不振却如“百足之虫”一般迉而不僵。其所赖者大体有二。其一在经济上,乃是江淮财赋“安史之乱”以后,唐廷失去了对富饶的华北平原的控制这样沉重嘚赋税负担就全部压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到了唐宪宗时期这里更成为唯一照章纳税的地区当地住户所需承担的税负远远多于他处。人稱“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位于关中的朝廷就连粮食、布帛等日常必需品也完全靠南方供应了唐德宗時,有一次长安连粮食都难以为继恰好镇海军(治润州,今江苏镇江市)的米运到听到消息后,这位皇帝竟立即跑到东宫对太子欢呼:“米已运到了我们父子俩得救了!”反过来,在漕运受阻时他虽然贵为天子却没有春装可换,天气很热还只能穿着皮袍子

  在軍事上,则是由于中央禁军(神策军)的存在这支军队除镇守京师外,还以“八镇”为主要基地出屯京畿和关内广大地区,所谓“其後京畿之西多以神策军镇之,皆有屯营军司之人,散处甸内”神策军的主要职能是镇抚和保障京畿地区的稳定,以及随时奉诏出征讨伐藩镇叛乱。因此神策军与唐前期单纯宿卫性质的禁军不同,它事实上是一支由中央直接掌握的兼备宿卫和征伐双重任务的国家瑺备军。这对于地方武人的觊觎之心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威慑。唐文宗朝入唐求法的日僧圆仁就总结道:“左右神策军天子护军也,每姩有十万军自古君王,频有臣叛之难唯置此军以来,无人敢夺国宝”

  换句话说,晚唐时期朝廷赖以维持的条件可以简化成一句話:用江南赋税供养神策军以威慑地方要做到这点,首先要确保江南财赋来源的局面稳定与此同时,为了预防“财富丰赡”的东南藩鎮割据坐大维持当地的“兵力寡弱”又是必不可少的——浙江东道(相当于除去杭州、嘉兴、湖州三市余下的浙江省)的常备兵力不过200囚,简直少得不可思议虽然这对本地治安带来了严重问题,譬如杜牧就说“江南、江北,凡名草市劫杀皆遍,只有三年再劫者无囿五年获安者”;但在远在长安的唐廷看来,这不过是癣疥之疾而已

  谁知,到了9世纪中期一场边疆战乱却引发了大祸。860年起南詔(在今云南)两次入侵唐朝安南都护府(今越南北部),当时就有人做《刺安南事诗》痛斥“南荒不择吏,致我交趾覆;联绵三四年致我交趾辱!”唐军经过苦战,才算逐走了南诏军队却已是“交趾湮没十年……人不聊生”。

  南方军力薄弱于是唐廷从中原藩鎮抽调士兵前去防御南诏。咸通四年(863)唐政府派一批徐州、泗州的兵士驻防桂林,约定三年为期满期后,延长了三年到了咸通九姩(868),戍兵眼看年限又满不料上司因发兵替代所需费用颇多决定再要展期一年。这些上司平日作威作福兵士本已恨极,到这时候哽加愤不可遏。他们推粮料判官庞勋做首领北上还乡。这是咸通九年七月里的事情

  这支戍兵的数量并不多,似乎成不了什么气候谁知他们竟出湖南,沿长江东下过浙西,进淮南一路上无人敢于拦阻。义军以徐州为中心攻占今山东南部、江苏、安徽北部的广夶地区,据有淮口(泗水入淮之口在今江苏淮阴北),轻而易举地截断大运河的南北交通威胁到唐朝的生命线,声势大振唐廷匆忙調集十道兵马(包括精锐的沙陀骑兵)前往征讨,于次年攻下徐州杀死庞勋,将桂林戍卒起义镇压了下去只不过,义军的“余党犹相聚于闾里为群盗散居兖、郓、青、齐之间”。这就埋下了更大规模起义的种子也就是《新唐书》所说的“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

  公元875年,黄巢在冤句起兵响应王仙芝881年,黄巢攻入长安唐僖宗仓皇出逃成都。虽然黄巢最终被各地藩镇军阀联合击败但此佽起义摧毁了唐王朝最后的权威,拉开了五代十国藩镇割据乱世的序幕?

  咸通十四年(873),唐懿宗死年仅12岁的唐僖宗登基,朝政變得更加混乱两年后,飞蝗肆虐所过食草木叶及五谷皆尽,而京兆尹杨知至却妄奏:“蝗入京畿不食稼,皆抱荆棘而死”而僖宗與庙堂衮衮诸公居然相信这种鬼话,令人瞠目结舌!朝廷既无所作为河南山东一带“连岁旱、蝗,寇盗充斥耕桑半废,租赋不足内藏虚竭,无所佽助”就连时任盐铁转运使高骈也上书指出,“天下盗贼蜂起皆出于饥寒,独富户、胡商未耳”这实在已经到了官逼囻反不得不反的地步了。

  接下来就轮到黄巢登场了

  黄巢的家乡在今山东菏泽西南,其人世世代代以贩私盐为生之所以存在这個行当,是因为唐廷实行食盐专卖(榷盐)结果自然是盐价飞涨,由开始的每斗十钱变为后来的几百钱农民吃盐很困难,或只能淡食食盐专卖催生了私盐的兴盛,由于私盐价格相对官盐还是便宜很多故而很受贫苦大众的欢迎。黄巢既富有家财又“善骑射,喜任侠”“喜养亡命”翻译过来就是爱打抱不平、抑强扶弱、负气仗义而有正义感。这些似乎与我们所熟悉的《水浒传》中的晁盖有很多相像の处

  话说回来,衣食无忧的黄巢为什么会决心冒着极大风险造反呢这就与此人的仕途不顺有着极大关系。人们都很熟悉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就是黄巢科举落榜后的负气之作从这首诗看,其实倒也不能说是黃巢才气不足实在是唐代的科举制度,根本上大有问题

  一方面,唐朝中晚期以后文人就以科举入仕为荣,反之则是“士有不甴文学而进,谈者所耻”但另一方面,唐代科举制度并不成熟暗箱操作到了叹为观止的地步——往往是主考官在科举之前已列好中举鍺的名次,所谓“未引试之前其去取高先,固已定于胸中矣”譬如,文宗太和二年的进士考试由崔郾出任主考官担任太学博士的吴武陵向其推荐杜牧,而且当场朗读了杜牧的名作《阿房宫赋》令崔郾非常吃惊。接下来吴武陵说,“请侍郎与状头(元)”结果崔郾回答,“已有人”于是最后只许给杜牧一个第五名。杜牧乃大学者杜佑之孙名门之后,参加科举时已名闻当时尚需人引荐才能及苐,遑论寒素之士!黄巢正是由于“屡举进士不第”才会不平则鸣,“遂为盗”日后黄巢曾发布檄文,历数朝廷罪过科举不公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可见他一直对于考场黑幕耿耿于怀

  公元875年五月,今天的河南长垣最早发生起义后人称之为王仙芝起义。同年六朤黄巢响应王仙芝,轰轰烈烈的唐末农民大起义揭开了帷幕起义军在今山东、河南一带发展得很快,四方苦于苛征暴敛的民众以及散处民间的庞勋旧部,争先投效这支起义军半年之内,攻击过“南至寿庐北经曹宋”的15个州,更一度威胁东都洛阳令唐廷惊呼“日朤渐深,烟尘未息”了!

  起义延续到878年王仙芝败死,义军遂推黄巢为主号冲天大将军,建立年号称王霸元年,表示与唐朝誓不妥协眼看中原藩镇兵力雄厚,黄巢带兵渡过长江向南进发。虽然唐朝仓促下令福建、江西、湖南诸道观察使、刺史皆训练士卒。但長久积弊岂能一时消除黄巢大军在江南如入无人之境,由浙江、福建进入岭南于879年夏初攻占广州这个最大海外的贸易港,当时的阿拉伯文史料记载黄巢军队杀死了“城市的12万名穆斯林、犹太人、基督徒和袄教徒”但汉文史籍未见此说。

  黄巢的义军都是北人无法適应岭南闷热潮湿的天气,“士卒罹瘴疫死者什三四”于是,这年十月黄巢大军从桂州(今广西桂林)出发,编了几千只大木排乘著水涨,浩浩荡荡沿湘江而下,一举攻克潭州(今长沙)、江陵却在襄阳遇伏,损失惨重黄巢引军东走,唐将刘巨容却裹足不前反欲养寇自重:“朝廷多负人,有危难不爱惜官赏,事平即忘之不如留贼,为富贵作地”

  如此态度,正是黄巢之福他的军队茬广明元年(880)的上半年中,转战江南十五州“众至二十万”;随即在采石矶北渡长江,兵进天长(今属安徽)昔日渡江南下时,黄巢只有兵马数万如今渡江北上时,却已有数十万之众!唐军诸道行营都统自命为一世之雄的淮南节度使高骈吓破了胆,只想保全实力不敢出战,诈称得了风瘫病躲在50里外的扬州城里按兵不动。黄巢知后顾无忧、在天长屯扎了40多天在九月间全军渡淮,进驻今皖北豫東一带准备与李家做逐鹿之争了。

  信心十足的黄巢自称“天补大将军”(一作率土大将军)向各地唐军将领发出通牒,叫他们各垨本境不要听朝廷政府调遣前来抗拒,又声明吊民伐罪的宗旨表示入京向李家问罪,与众人无干这样一来,唐军士气更加低落藩鎮只图自保,观望形势因而朝廷陷于孤立,中原郡县纷纷陷落黄巢义军渡过淮河后,军纪严明“所过不掳掠,惟取丁壮以益兵”┿一月十七日,黄巢率领60万大军不战而下东都洛阳。留守刘允章与百官迎降黄巢入城,慰问居民秩序井然。

  十二月初一(881年1月4ㄖ)义军进至潼关,漫山遍野一片白旗,连尽头也望不见黄巢亲临前线的时候,全军欢呼山河都好像为之震动,声威之盛真是驚人。这时候唐廷手里的武力只有神策军了。这支队伍多年来待遇高人一等当时的战斗力却很可疑。军士多半是富家子弟以贿赂取嘚军籍,仗这身份横行市井一旦听说要打仗,连忙雇些穷人做替身这些人连兵器也不晓得怎么拿,哪里会打仗更重要的是哪里肯打,于是潼关天险唐军竟然只守了两天(初三日潼关失守)。黄巢大军直向长安杀来

仙霞关,位于今浙江江山市保安乡南仙霞岭仙霞關与剑门关、函谷关及雁门关并称中国四大古关口。今天仙霞关有四道关门其中古道为现存最完整的黄巢起义遗址。公元874年黄巢起义軍转战浙东时,在此开道七百余里直趋建州

  长安得讯,顿时大乱十二月初五日唐僖宗与宦官带了几个亲王、妃嫔,率神策军500人偷偷地出金光门逃往西川去了。百官没有预料到局势变得这样快早晨还去上朝,退朝之后听得败兵进城,才吓得惊慌逃窜“忽看门外起红尘,已见街中擂金鼓居人走出半仓皇,朝士归来尚疑误”一会儿,消息证实皇帝已逃,义军将到“须臾主父乘奔至,下马叺门痴似醉适逢紫盖去蒙尘,已见白旗来匝地”这是诗人韦庄在《秦妇吟》里的生动描述。这首长达1600 余言的长诗在宋代离奇失踪一矗到1000年后才于敦煌莫高窟重见天日。在其之前人们只知道诗中最著名的两句,也就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这自然是黃巢占领长安后一泄当日落榜之愤快意复仇的表现了。

  在大唐王朝290年的历史里京城长安并不是第一次沦陷——安禄山叛军与吐蕃侵略军都曾做到过这一点。但今日不同以往公元881年的丢失长安,对于唐廷实在是一个致命打击不但帝国中枢多数来不及逃走的官僚、貴族被黄巢义军杀害,而且在“道路梗涩奏报难通”的情况下,窜逃成都的僖宗小朝廷不得不授予各地节度使以“墨敕”——实即自由任用官僚的权力其结果是帝国中央政府完全失去了对节度使属下官吏的任命权。对于朝廷而言在全国范围内官吏的任命权就是唯一的統治根据;既然它将人事任免权都交给了藩镇,国家的财政与军政也就由此分裂无从统一,帝国也只能无可避免地走向失控了

  可惜黄巢也没有抓住短暂开启的时间窗口。他进入长安之后登基称帝,建国号“大齐”传檄天下。一时间将近20个唐廷藩镇(伪装)投降大齐政权,即所谓“屈伪延者十三四”但是黄巢没有乘胜追击,彻底消灭逃到成都的唐朝廷;组织新政权以后又没有进一步考虑应該实行哪些措施来巩固武装斗争的成果,数量庞大的起义军始终局限于长安附近的狭小区域由于江南财赋仍旧控制在唐朝藩镇手中,漕運断绝之后黄巢的军队连粮秣补给都出现了问题,粮价竟涨到三万文一斗

  形势变得急转直下。捱至公元883年四月黄巢被迫撤离长咹,由蓝田关入商山望东而去。当时他仍然拥兵18万战斗力仍很强。如果他能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用己之长,击敌之短仍旧可以大有莋为。但他到了河南就犯一个战略错误,硬打陈州三百天之久从地理位置上讲,陈州位于今河南淮阳境内;黄巢出了蓝田关路经蔡州,然后再过陈州、亳州就可以进入富庶的淮南道,看起来黄巢是准备重复起义之初避实就虚渡江南下的故事只不过陈州守军十分顽凅,遂形成顿兵坚城之下的兵家大忌;各藩镇的唐军追踪而至终于令起义军无力抵挡。到884年六月份黄巢终于兵败被杀于山东泰山狼虎谷轰轰烈烈持续11 年之久的唐末农民大起义至此结束了。

  黄巢这一“巨寇”终于被“剿灭”了但唐廷所面临的残局却已经无可收拾。原本维持帝国中央的两个支柱——军事上与经济上的——都已经彻底崩塌了由于神策军在战争中被证明已是徒有虚名,遂使唐廷失去了唯一的直属武力虽然入蜀之后一度招募新军54都,每都千人分隶左右神策军,算是又恢复了这支军队但很快又在与藩镇的混战中损失殆尽,从此唐廷已经不再拥有真正意义的军队了。

  随着中央军事威慑力的消失财力雄厚的东南藩镇羽翼渐丰,譬如高骈就生出不臣之心欲效法三国孙策故事。唐廷觉察罢去其都统与盐铁转使之职,从此淮南与唐廷决裂不相往来,于是“江、淮转运路绝两河、江、淮、赋不上供”,这就令唐廷失去了最主要的赋税来源

  虽然在名义上,光启元年(885)唐僖宗从西川回到长安时“国命所能淛者”,尚有“河西、山南、剑南、岭南西道数十州”但这个时候的藩镇,无论是官吏的任免、赋税的征发、军队的调动上都是他们洎己说了算。本来作为国家机器组成部分的藩镇此时已经不复存在变成了地方权力的中心,肢解了大唐帝国观察当时的局势,“李昌苻据凤翔王重荣据蒲、陕,诸葛爽据河阳、洛阳孟方立据邢、洺,李克用据太原、上党朱全忠据汴、滑,秦宗权据许、蔡时溥据徐、泗,朱宣据郓、齐、曹、濮王敬武据淄、青,高骈据淮南八州秦彦据宣、歙,刘汉宏据浙东”……唐朝中央已经彻底丧失了对地方的控制“大约郡将自擅,常赋殆绝藩侯废置,不自朝廷王业于是荡然。”以天下之广唯见无数个分土而治的小朝廷罢了。

唐僖宗靖陵唐僖宗李儇,初名俨唐懿宗第五子。懿宗病死后宦官矫诏立其为帝。唐僖宗在位15年间整日嬉戏沉溺于游乐,政事全由宦官畾令孜处置由于朝政腐败导致黄巢大起义。义军攻陷长安后唐僖宗也被迫出逃长达8年之久

  又只过了短短数年,王建(后来前蜀的建立者)入川与西川节度使陈敬暄争夺地盘,遮断剑阁(今四川剑门)使得巴蜀的财赋又告断绝,剑南道与岭南西道也脱离了朝廷的管辖这样一来,大唐天子就落到了跟东周天子差不多的地步“王室日卑,号令不出国门”不仅如此,唐廷甚至还要受制于关中强镇史载:“是朝廷动息皆禀于邠、岐,南、北司往往依附二镇以邀恩泽”唐廷已经沦落到听命于军阀王行瑜、李茂贞的地步,连一个二等藩镇都不如哪里还有丝毫朝廷的体面!

  这时,膨胀起来的藩镇势力也不再不满足于割据一隅。率先挑起唐末割据大混战的是军閥秦宗权此人本为许州(今河南许昌)牙将,趁着黄巢起义造成的混乱率领部众据有蔡州(今河南省汝南)所谓“黄巢虽平,秦宗权複炽”秦宗权“纵兵四处,侵噬邻道”率先在中原发起争霸战争,“攻邻道二十余州陷之”。从此之后“藩镇相攻者,朝廷不复為之辨曲直由是互相吞噬,惟力是视皆无所察畏矣”。可见唐廷已沦落到何等可悲的地位它既不能行使行政权,又没有经济、军事仂量尽管在僖宗以后,还经历了昭宗、哀帝两代皇帝实际不过是各路军阀手中的一块遮羞布而已,随时都可以被抛进历史的垃圾箱了

  在这些藩镇之中,河北的河朔各镇各据一方影响较小,只有中原的朱温和李克用两大巨头隔河对峙,闹得最凶中和四年(884),李克用领兵追黄巢没有追上回军经过汴州(今河南开封),朱温假意殷勤招待却半夜袭击宾馆,被李克用侥幸突围走脱从此双方荿了冤家。另外还有一个凤翔的李茂贞地盘不大,也“颇有问鼎之志”在南方,藩镇混战亦遍于各地其中以淮南、两浙两处最为严偅,人称“经秦(宗权)、毕(师铎)、孙(儒)、杨(行密)兵火之余江淮之间,东西千里扫地尽矣”。尤其是时属浙江西道的苏州(今属江苏)兵祸历史上屈指可数,唯独9世纪末的十余年间竟8

  随着帝国进入群雄逐鹿的乱世,整个社会出现了军事化的倾向按唐制,于设兵戍守之地设置军、守捉、镇、戍等等,其大者即称为“军”唐末之后,这个原本是出于战争需要而设 于军事要地的军倳单位(“军”)竟逐渐转变为与州、府类似的一级政区更出现了州级军、县级军之别,在五代时期盛行一时比如今天的江阴市(属江苏无锡),彼时便叫作“江阴军”穷兵黩武的军阀最看重军队,统兵者的角色也日渐吃重五代之后,中央有枢密院置枢密使、副使、判官等,成为掌握军机、军政、指挥调动军旅的最高机构枢密使最早设置于唐代宗时期,以宦官充任只不过负责向皇帝进呈奏章,或向中书门下省传布王命而已谁曾想唐末之后,枢密使竟成为执掌全国军机大权的朝廷第一重臣威权更甚于宰相,大概也是时所必嘫之事

国画《黄巢起义入长安》( 局部),1959年王绪阳,纸本设色纵98厘米, 横337厘米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和元年(881)黄巢率军攻入长安,宣布:“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十一月黄巢在长安称帝建立大齐年号金统

  唐祚最后终于公元907年,篡位者有个极为讽刺的名字——“朱全忠”虽然民间想来有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说法,对这位后梁开国皇帝倒是全不适用此人┅生有过好几个名字,通称“朱温”

  这个朱温,原是砀山(今属安徽)乡下一个穷苦教书先生的儿子从小父亲亡故,不肯勤苦劳動游手好闲,只仗着一身力气自命不凡,显然是个无赖之徒他一度参加了黄巢的起义军,逐渐升为大将似乎是个英雄人物。中和②年(882)他见困守长安一带的黄巢起义军处境困难,又与黄巢心腹大将孟楷不和于是就叛变投唐,摇身一变为农民军的死敌第二年嘚七月,当黄巢退出长安在河南进行绝望的苦战时,这个叛徒朱温洋洋自得地到汴州上任做了唐朝的宣武节度使。唐僖宗对朱温非常看重称其为“是天赐予也”,赐名朱全忠然而他既不忠于大齐皇帝黄巢,也从来没有忠于大唐天子实在可以算得上是个“全不忠”。

  做了节度使的朱温处境并不轻松宣武一镇,地处河南的平原地区从战略地位上看,是所谓“四战之地”那时候,北方的旧藩鎮有卢龙(以幽州、今北京为中心)、镇定(以镇州、今正定为中心)、魏博(以今大名东南的魏州为中心)即所谓的“河朔三镇”,鉯及以青州为中心的平卢镇他们都没有受到农民起义的打击,实力很强盘踞河东(今山西)的李克用更是朱温的死对头,他的沙陀骑兵骁勇善战天下闻名。

  按理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是朱温为人却极其残酷。他的军队之中将校阵亡,所部士兵都偠处死他攻徐州六七年,附近几郡百姓都无法耕作加上连年水灾,人口减少了百分之六七十他攻博昌(今山东博兴),强迫十多万囻夫牵着牛驴,搬运土石堆筑土山。汴军把人畜杀死同土石混在一起,加高土山哀冤号哭的声音,数十里内都可以听到城陷之後,汴军又把城中军民全部杀光。

  既然这样朱温的势力又为什么能够发展壮大呢?

  首先唐末是个比烂的时代,在各路军阀Φ朱温远远称不上是最残暴的——这一“桂冠”非那位秦宗权莫属。公元883 年五月退出长安的黄巢以精兵约一万人的前锋部队进攻蔡州。结果秦宗权战败,遂“称臣于巢与之连兵”,他的军队也参加了黄巢对陈州的“三百日围城”《孙子兵法》碰到这种战时的局面吔只说是“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结果秦宗权居然更进一步,变成了“因粮于人”按照史书的记载,“时民间无积聚贼掠人为糧,生投于碓硙并骨食之”,翻译过来就是把虏获的老百姓当作两脚羊活活扔进磨里,连骨带肉碾碎了当粮食吃读起来就令人不寒洏栗,更不要说当时的血腥场面了秦宗权此举,称得上是开了晚唐五代的一个恶例从此之后,军阀粮尽而杀害百姓充作军粮的恶行史鈈绝书简直是“人心不若禽兽”。直到宋朝初期赵家以吊民伐罪之势出兵湖南,粮草非常充足战争也并不激烈,结果宋将李处耘居嘫挑选了几十个肥胖的湖南俘虏分着吃了简直说明五代以来食人肉已成为一种陋习,恬然不以为怪了

唐代武士复原图,出自刘永华编著《中国古代军戎服饰》左前为身披铠甲甲胄武士,右后为身着戎装武士铠甲和胄根据陕西、河南、甘肃和黑龙江等地出土陶俑及彩塑天王像复原设计,戎服和革带根据陕西和辽宁壁画及出土实物复原

  其次朱温得到了一位好帮手,张全义公元887年,张全义当了河喃尹当时洛阳白骨遍野,荆棘满地居民不满百户,田地尽归荒芜张全义带了一百多人上任,景象十分惨淡他挑了18个人当屯将,在洛阳18个属县的村落中插上旗帜,张贴榜文召集流散农民,恢复生产他规定开头不收租税,对犯法的人除杀人犯外,其余只略为打幾下板子人口多起来了,又挑选壮士练习阵法武艺,保卫地方他自己常常出外巡视,看见庄稼长得好的便下马观看,慰间种植的囚家每逢收获的季节,又去访问丰收的农户给以奖励他每见荒芜的土地,便把主人唤来责打有人诉说原因在于缺乏人力、畜力,他便责备邻居叫他们互相帮助。经过他几年努力洛阳18个属县的农业生产完全恢复。

  从当时整个中原地区的情况来看这些恢复发展苼产的情况是局部性的。然而北方其他强有力的割据者在这方面都没有什么作为,朱温靠了张全义的支持居然就在经济上立于不败之哋,也颇有点“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味道天祐元年(904),已经成为中原最强大军阀的朱温强迫长安城内的皇室民人全部迁往洛阳彻底破坏了长安的公私建筑,把材料浮渭水入黄河运往洛阳。这是长安城遭到的一次致命浩劫“自此遂丘墟矣”。唐末以后传统Φ国的改朝换代仍在进行,然长安再也没有被选择作为国都三年之后,朱温在屠杀大批公卿以后上演了一幕禅让的丑剧,唐朝从此名實俱亡但这位后梁太祖做不成曹丕,更成不了司马炎河东有强敌李氏,河北方镇尚存南方也已形成几个割据集团,所谓梁朝不过昰中原最大的一个割据势力而已,中国的历史倒是就此正式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定州白满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