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既有老住宅加装电梯梯怎么审批?

上海推出老房加装电梯“利好” 通过审批需盖46个章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日前,市财政局明确,纳入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试点范围的项目,政府按照加装电梯施工金额的40%予以补贴,明园坊加装案例涉及出钱就没有下文了。
多层老房加装电梯迄今鲜有小区成功/何雯亚
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实施流程框图制图/王晓芬
原标题:多层老房加装电梯&利好&政策频出,但通过审批仍需敲46个章
迄今上海鲜有小区加装成功,前期征询基本同意但涉及出钱就没下文
审批须经十几个职能部门,周期约6个月
晨报记者 徐运 关键 张昱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解决部分多层住宅&悬空老人&以及残障人士的出行问题,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早就引起了关注,近期政策方面更是&暖风频吹&。  
日前,市财政局明确,纳入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试点范围的项目,政府按照加装电梯施工金额的40%予以补贴。市房管局也在去年年底先后出台了两项&利好&政策。  
不过,据记者了解,2007年以来开始摸索的多个老式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项目,因为种种原因陷入&难产&甚至&流产&的境地。  
近日,位于杨浦区中原地区的开鲁三村,有4栋楼结束了居民意见征询,其中99%的居民同意加装电梯。但开鲁三村居委会党总支书记黄恂坦承,尽管过了第一道关,但之后仍然涉及各方利益的博弈,最后能否成功仍是未知数。
开鲁三村加装案例4栋楼99%居民同意改造  
开鲁三村位于杨浦区中原地区,4层至6层的住宅有79栋,房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小区现有居民3874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1320人,残疾人士60多人,他们生活出行并不方便。早在2012年底,该小区几栋楼的楼组长就开始自发征求居民意见,希望能加装电梯方便居民出行。  居住在4楼的仇阿姨和5楼的戴阿姨就是其中的代表。&我们现在岁数越来越大,爬楼梯越来越吃力,有时候下了楼忘带什么东西,都不愿意再上楼去拿。更不要说年纪更大的老人了。&一方面,她们迫切希望能够早日乘电梯上下楼,另一方面,她们也征集其他居民意见,希望能尽早启动改造。&我们把手机公布给其他居民,他们有需要随时可以与我们沟通。&随后,业委会讨论了这件事,并同意搞前期准备工作。&这事情如果做成了自然是双赢。&开鲁三村居委会党总支书记黄恂告诉记者,经过讨论决定从小区的4栋楼开始试点,这4栋楼是独立点状式,而不是&联排&式,周围空地较大,施工条件较好。目前初步统计这4栋楼已有&99%&的居民同意改造。过完春节以后就将有专业单位进小区评估具体的建筑结构、地基等是否符合施工要求。补偿资金问题随之浮现  
在采访中,记者不止一次地听到居民说,&其实征询意见的时候是问题最少的&&就像动拆迁一样,来征询意见的时候大家都想搬,但是等到真刀真枪干起来,那才是真正涉及到贴肉利益的时候,问题才会多。&动拆迁的问题总是发生在谈拆迁补偿的时候,加装电梯也是一样,对于享受不到电梯利益的是否应该补偿?享受到电梯利益的应该如何出资?接下来才是加装电梯能否成功的关键。  
黄恂很直白地说:&就算正式批文下来,可以开工,那么改造工程是否会占用小区土地?如果有居民漫天要价怎么办?如何补偿?动迁都是有补偿标准的,可是这个补偿是没有标准的。&  
&还有,开发商说这个电梯造价要80万元,居民认为只值60万元,那么谁来说一句公道话呢?&  
&加装电梯还是由政府牵头比较好做,&这是黄恂得出的结论,&特别是资金审核审计方面,这样居民就能放心。&
明园坊加装案例涉及出钱就没有下文了  &装电梯大家都同意,但涉及到出钱就没有下文了。&  
明园坊小区当时就卡在了&谁出钱&上面。  
记者昨天来到位于上海卷烟厂南面的明园坊小区。大概三年前,这里的业主对加装电梯的呼声很高,街道、区房管部门、物业、业委会等多方为此坐在一起开会协商,但最后因资金谈不妥不了了之。  
这个小区包括两栋大楼房和两排灰色的7层建筑,多层建筑大多是每层3-4户的长楼梯格局,一楼是底商。据物业介绍,其楼龄马上就有20年了,住户以退休工人为主。  
&装电梯大家都同意,但涉及到出钱就没有下文了。&小区业委会相关负责人金长根估算,装一部质量有保障的电梯大概需要40万元,按照户数最多的单元共24户计算,每家也要付1.6万元,这对老两口之家来说不是小数目。  
2011年6月,包括街道、区房管局、小区物业、业委会等多方在内的各部门曾坐在一起开会,政府部分明确表态在政策上支持加装电梯,至于钱怎么出,没有商量出个结果。  
金长根介绍说,住在二楼的说要少交钱甚至不交,住在上面的又不同意,出多出少达不成一致。除了初装费,还有后期的维修保养费,这些更是没有着落。建筑改造审批通过存疑  
&让业主自己出钱装电梯的,基本上都很难通得过。&同济大学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秘书长汤文思昨天说。他所在的机构在几年前成立了旧房改造咨询部,参与全市小区加装电梯的咨询服务工作,为小区加装电梯的申报主体&&业委会提供帮助。  
同时,据小区物业介绍,除了资金问题,当时业主们还对电梯安装的具体位置意见不统一,&晚上电梯运行噪音明显,电梯门开在谁家门口都不乐意。&  
记者在小区里看到,这些多层建筑单元门外的路面宽不过3米,楼的外立面装上电梯后将使道路变得更窄。因此,即便业主层面都谈拢了,后面的建筑改造审批能否通过还是个未知数。
[晨报释疑]?如何解决加装电梯资金问题第一条路,出售加层补贴初装维护费  
其实,为了解决钱的问题,各方面并非没有做过尝试。  
一条道路是采取&加层加电梯&方式,即在顶层上面多盖一层,开发商通过出售加层获利来补贴电梯的初装费和初期维护费,业主不用出钱。位于普陀区的华师大三村和位于杨浦区的同济新村这两个小区,均采用了这个方案,但是这两个小区加装电梯之路同样举步维艰。  
曾参与这两个小区电梯加装咨询工作的汤文思说,&加层加电梯&的方案已申报,因涉及房管局、规土局等很多审批环节,目前尚未获得区里批复。难点还是卡在加层问题上,尚没有相关政策支持。&这个改造方案和原来的187号文件(即《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的指导意见》)是不一致的。&据汤文思分析,该文件只允许加装电梯,没有提加层。他目前还没听说中心城区有哪个小区的加层方案通过了审批。第二条路,社会组织牵头拉赞助  
另一条道路由社会组织牵头拉赞助。2012年2月,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提出将&多层住宅加装助老电梯&项目列入2012年的试点,并要求取得突破性进展。经过一系列调查、座谈和走访,经过反复分析比较,从12个居民点中遴选出7幢进行可行性探索和实践。这7栋楼基本满足四楼以上居住老人密度比较高、一梯多户收益程度比较高、楼栋各户愿意出钱比例比较高等条件,分布在六个区县。  
随后,又得到了房管部门等政策支持,还获得了三家电梯制造企业的的资助。但是截至去年年中,第一批试点单位中,有希望的只有两个小区。  
静安区美丽园小区(延安西路150弄1号楼)率先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进入建设程序设计审查阶段,但设计抗震架构等方面的问题还有待完善。  
另一个试点单位浦东新区老年(齐河路10弄2号)也已经完成房屋结构检测、地质检测。但前期土建勘察,资金筹措方案、电梯安装设计方案等,有待新区政府协调后统一纳入&上海市加装电梯试点项目&再行推进。?什么原因导致试点难跟进不同群体认同不一,审批手续繁琐  居民呼声强烈,又接连有&利好政策&出台,可是好事为何如此多磨?  
市老年基金会相关负责人分析说,首要困难在于两次征询以及两个必须同时满足的签约率执行起来很难,持续时间也会很长。不同群体对安装电梯认同不一,需求不同。低楼层的、年轻人、租房的人对加装电梯意愿不强烈,而老年人十分迫切,呼声很高。  
第二道门槛来自层层行政审批手续。市老年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市级操作中涉及面广、要求高、难度大,粗略统计,整个过程须经十几个职能部门意见审批,履行公章46个,假设每完成一项审批需要3-5个工作日,则加装电梯流程的周期约80-100个工作日,即6个月左右。&  
从增设电梯实施流程图上就能看出,流程涉及了区房管局、区规土局、区建交委、区质量技监局等多个部门,还要征询消防、环保、卫生、民防、市政等其他部门意见。  
此外,确实有试点小区&先天不足&&&建成时间、使用年限长,本身结构基础差;小区场地空间狭小,部分房屋间距无法达到规划的间距控制标准,增设电梯不慎会引发一系列的公共安全隐患。[政策利好]费用的筹集:不同楼层出资有&参考价&  
从去年年底开始,老房(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利好政策频出,也让许多关心此事的居民为之一振,看到了自己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搭着政策&顺风船&过河的希望。  
但&清官难断家务事&,尤其是涉及到经济问题的&家务事&&&加装电梯,意愿不同意、费用难达共识就是第一到门槛。  
市财政局下发的《关于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试点政府补贴有关事项的通知》表明,尽管加装电梯手续较多,但至少让人看到了政府的决心。从通知上看,政府按照加装电梯施工金额的40%予以补贴,最高不超过24万元/台。市与区县分担比例各为50%。补贴的范围是&对经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协调小组确认并纳入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试点范围的项目。&施工前,需向区房管局提供加装电梯所在房屋三分之二业主书面委托证明;加装电梯所在房屋全体业主签署的电梯施工费用分担承诺证明;项目建设工程规划及施工许可证;审价单位出具的预算咨询建议书;施工承包合同等材料。项目竣工后,还要提供区财政局的批复文件;项目竣工验收报告和审价单位出具的工程决算审价报告。  
电梯加装除了政府补贴部分,还有居民自筹部分,这个居民自筹部分又该如何分摊?是大家平摊还是&用着付费&?这也是以往许多小区居民争论的焦点。市房管局在去年12月23日公布的一份文件中,专门给出了&部分外省市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项目不同楼层出资(补偿)测算表&作为参考。这份表格给出了两种不同的测算方案,这两种方案最大的差别在于一个很微妙的地方&&二楼居民。二楼居民不用电梯是一种方法,二楼居民用电梯则是另外一种计算方法。  
测算表1为二楼住户明确表示不使用电梯,那么他们将和一楼居民一起不但不用出钱,还能获得补偿资金。出资比例自然是楼层越高出钱越多,以居民自筹28万元为例,3楼居民只需出资7万元,而六楼居民需出资11.2万元;测算表2为二楼住户使用电梯的资金分摊,因为二楼居民也要用电梯,所以不能享受补贴,也要掏钱,当然,掏钱的比例是最低的。依然以28万元为例,二楼居民出资3.36万元,六楼居民则出资8.96万元。  
需要指出的是,这份表格并不是强制规定,而是仅供参考使用,以居民协商后协议约定为准。征询的修改:采用二次征询,降低门槛  
老房加装电梯还有一道重大门槛就是征询居民意见,如果这道槛都跨不过那后面的程序都无从谈起。  
市房管局去年底发布的《关于明确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居民征询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试点项目情况,对之前相关文件的部分内容做了调整和补充,实际上降低了征询意见的门槛。  按照2011年的规定,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应征得增设电梯所在幢房屋的全体业主同意;涉及占用小区土地或专有部位的,应当征得相关权利业主三分之二以上同意。  
而新的办法则对居民意见征询由申请人采取二次征询方式。  
其中,首次居民意见征询阶段,申请人应根据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通知》的相关要求,经公示并书面征询取得小区全体业主三分之二以上、加装电梯幢业主90%以上同意。不要小看这10%的变化,有时这就是迈不开步子的关键。首次征询通过后,区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按规定审核后编制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实施计划下发申请人。  
申请人在完成第一次意见征询并对增设电梯改造初步方案和资金筹措方案等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可进行第二次居民意见征询工作。获得加装电梯幢业主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并签订改造协议后(需要分摊改造费用的相关出资业主须全部同意,且未签订改造协议的业主无激烈反对意见),申请人可开展相关规划、土地、消防、建设等审批手续办理工作,并实施启动试点项目。  
为理清脉络,让普通居民不要陷入一片迷茫之中,市房管局还制作了增设电梯的实施流程图,供居民参考。流程图共有13个步骤,分&业主前期工作&、&房管部门工作环节&、&规划土地部门工作环节&和&建管部门、质量技监部门工作环节&四个部分。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PN048]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播放数:124531
播放数:211435
播放数:104787
播放数:229996
48小时点击排行资金难出审批繁琐意见不一 广州旧楼加装电梯真是这么难?
来源:新快报
/rss/news/30/news_buying.xml
加装电梯适用“双三分之二同意”条款新快报广州区域发展与公共事务研究院专家顾问、北京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周玉忠认为,物权法第97条是处理共有条件下如何决定重大修缮事项的一般规定。随着物业复杂化高层化以及产权主体多元化,传统共有模式容易形成决策僵局,于是区分所有制度应运而生。物权法第六章“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奠定了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制度。区分所有,即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对共有部分的权利行使采用自治方式。因此,物权法第76条规定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必须经“双三分之二业主同意”属于特别法,小区加装电梯适用此条和物权法第六章的规定。周玉忠表示,加装电梯能否推进一是取决于客观条件是否允许,二是业主之间能否实现利益平衡。这些均需要通过规划变更时的技术控制和全面推进业主自治加以解决,制定建筑物管理法、全面推进业主自治是根本出路。受影响业主有否决权可依法获得补偿新快报广州区域发展与公共事务研究院专家顾问、广州政协委员韩志鹏一直十分关心旧楼加装电梯事宜,他认为,市民不应该将“双三分之二业主同意”视同为少数人权益无法保障、少数人没有发言权;相反,相关规定规定了明确的申诉渠道。他解释称,《办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建筑设计违反国家有关住宅设计规范中通风、采光、通行的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的,除申请人已与相关受影响业主达成协议外,应当要求申请人再次征求受影响业主的意见或者修改建筑设计方案。”这一条款就要求审批部门保证建筑设计符合规定,不对消防和建筑结构带来危险;受影响业主也有否决权。他还指出,《办法》第二十三条也规定业主的补偿要求由业主之间协商解决,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组织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的,可依法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解决。这表明,如果有业主坚决认为加装电梯令自身权益受侵害,是有明确途径进行协商或申诉的。韩志鹏说,目前他正致力于推动出台补偿标准,就是这个道理,“只要其他配套措施和规定落到实处,受影响的业主可以依法维权、获得补偿”。那么,相关补偿标准和方案何时能够公布?江浩表示,目前,研究成果正在完善,待上报市里,将早日公布包括补偿在内的全面实操方案。新快报记者追问是否有时间表,暂未得到回应。市政府制定的法规怎么能对抗上位法?不过,也有业主代表将矛头直指“双三分之二业主同意”就能加装电梯的规定。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主表示,顾名思义,加装电梯,是“加”而不是“改”,显然适用物权法第97条而不是第76条,因为第76条规定的是“改建”或“重建”建筑物事宜。而且,物权法第89条也明确规定,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那么请问,广州市政府制定的法规,怎么能对抗物权法这一上位法?”这名业主代表认为,只有明确界定加装电梯的行为边界,即在什么情况下不得加装,这样,受影响业主的权益才能真正得到保障。“在这个方面,广州市政府真的要向佛山市政府学习”。经验持之以恒修改设计解决纠纷白云区云苑一街20号住宅楼与云苑直街21号仅一街之隔,可云苑一街20号加装电梯工程顺利得多了。去年6月,云苑一街20号住宅楼全部住户同意加装电梯,电梯加装工程正式施工。半年后,住户们就高高兴兴搭电梯上下楼了。云苑一街所属的云苑南社区居委会主任刘顺燕介绍,加装电梯遇到纠纷时较可行的办法是修改设计。比如,云苑一街20号加装电梯时,为了尽量减少对附近住户采光通风的影响,主张加装电梯的业主就把电梯设计得离开楼体一段距离,再搭建引桥连接楼梯和电梯出入口。紫山大街11号楼也有同样的例子——曾有一名业主认为新建电梯通道的窗户正对着他家的窗户,人员进进出出,自己的隐私受侵犯。筹建组就在通道窗户上贴上磨砂纸,解决了这一难题。紫山大街11号楼业主李伯认为,加装电梯一定要有热心又负责的业主代表推动此事,“要有恒心”。困局三大难题阻碍旧楼加装电梯不过,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广州市绝大多数旧楼可不像上述三栋旧楼那么幸运,加装电梯仍是困难重重。早在1999年,广州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就被提上议事日程,但一直进展缓慢。日,《广州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旧楼加装电梯一事有了明确指引。《办法》规定,旧楼加装电梯需经过面积和人数“双三分之二”以上业主的同意。不过,对于加装电梯过程中受益住户如何对受损住户进行补偿,《办法》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提供补偿标准,只是采取了“业主自行协商”的原则。《办法》实施后,有关加装电梯的信访案件数量不减反增,主要问题集中在三点。第一,资金难出。由于加装电梯的出资性质难定,相应的出资标准也没有明确,导致不同楼层的业主对加装电梯出资分摊方案的意见不统一,费用分摊成了“老大难”问题。第二,审批麻烦。即使出资方制定了加装方案,走审批流程也是一件烦心事。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天河区华农茶山小区早在2007年6月便已成立了加建电梯的工作小组,但迟迟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校方协助下,到2009年3月才拿到规划许可证,最终得以顺利加装电梯。从策划加装到审批通过,花了近两年时间,而加装工程只用了不到1个月。第三,低层住户受影响。新快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几乎每宗涉及电梯加装的纠纷都与低层住户采光、通风受影响有关,而这些受影响住户的补偿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指引,此问题至今难以解决。
楼盘价格 :
|凤凰网会员团购优惠
区域商圈 :
扫描上面二维码 移动看资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公寓3万抵12万;写字楼3万抵15万
团购单间6万抵20万,2至3房单位8万抵20万
13500元/m?
2室1厅 | 120m?
48小时热文排行青岛旧楼加装电梯有难度 成本高昂邻里难协调
【核心提示】
一点点地抬起右脚,喘息半分钟,再慢慢抬起左脚……今年75岁的何老太太爬楼梯回5楼的家,花了近20分钟。“要是有电梯就方便了,现在老人行动不便,一年都下不了几次楼,很可怜。谁没有老的时候?”楼上一位中年妇女叹息道。这是发生在市南区云霄路一栋7层老楼的一幕,旧楼没有电梯的缺陷日益突显。除了西部老城区老楼成片外,甚至在东部也有不少片区的旧楼房龄也接近20年,居住的人群也逐渐迈入老年行列。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虽然旧楼加装电梯不存在技术障碍,但很多地方试点加装电梯却进展缓慢,里面存在加装成本、邻里协调、审批办证等诸多事项。如今在青岛想给旧楼加装电梯,你得有颗“坚强的心”。
症结在哪儿?
声音:业主心不齐,难统一。
“加装电梯哪有那么容易,楼上楼下意见难统一。一些外地推广较早的城市,也多遇到类似问题。”记者了解到,由于不同楼层住户对电梯的需求程度不同,因此,对加装电梯意见不一。
闻听外地已开始试点给旧楼装电梯,家住市南区云霄路一幢七层楼楼顶的魏大爷充满了期待,他说:“以前年轻身体好,爬几层楼不当回事,现在岁数大了,上下楼真不方便了。”魏大爷今年68岁了,他和老伴两人住在老楼里,每天买菜、倒垃圾、遛弯这“老三趟”让他至少得上下几个来回。“实在是太痛苦了,有几个情况差不多的老朋友好长时间都不下楼了。这两个单元一半以上的家庭有老人,其中3人坐轮椅,已经无法自行下楼,再不加装电梯的话,将有更多的老人被‘囚禁’在家,要是没家属帮助,连医院都去不了。”魏大爷无奈地说。
“要是装上电梯多方便,按一下数字就上来了。只不过我们同意,楼下的不见得会支持。”尽管盼着能加装电梯,但魏大爷也道出了自己的担忧。
“我觉得我们这里安装电梯没必要,天天爬楼很好,还锻炼身体。”家住在附近另一个小区3楼的于先生一听加装电梯的事就表示反对。而同一栋楼的孙女士也说:“我家住2楼安装什么电梯,没那个必要,要安也是高楼层的安,他们自己掏钱,反正我们一二楼的用不上。”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旧楼装电梯这个问题上,大部分居住在4层以上的居民呼声很高,但是1楼和2楼的居民反应相对冷淡,甚至还有人极力反对。加装电梯对高层居民有好处,生活更方便了、房屋也会升值,但对3楼以下居民来说没有什么好处,甚至有不少低层住户担心有可能破坏建筑的外立面、影响通风和采光。
青岛科威不动产总经理孙杰表示,不带电梯的多层楼与带电梯的高楼相比,其楼层的价格分布正好相反。“当前,不带电梯的多层楼的低层房价较高,而电梯楼则是高层的房价较高,在此情况下,给此前不带电梯的多层老楼加装上电梯,对低层住户来说没有得到实际的好处,反倒有可能因此出现房屋贬值的情况,估计这也是部分低层住户不同意甚至反对加装电梯的原因之一吧。”
广州等地一些成熟的经验是,高低层住户分摊建设电梯费用不一致。由于高层住户享受房价升值等因素,7层住户掏钱最多,逐层递减。一二层楼不但不用掏费用,还可获得高层住户的相应补偿金。而电梯安装之后的运行费用,住户们也进行了计算,将设立维修基金。另外,参与的住户刷卡乘电梯,每层住户IC卡只能到达其相应楼层,以保证安全。
资金从何来?
声音:想用住房维修金,老楼大多没有。
那么,即便全楼住户都同意加装电梯,这事就好办了?
“建电梯耗资不小,如没有足够的资金保证,电梯入户只能是个梦。”采访时,不少市民表示。“装个电梯每户至少要两三万,哪来这么多闲钱?”市民刘先生说。采访中,记者也发现不少业主都有这样的想法,一下子掏出两三万元加装电梯会觉得“心疼”。
据我市一电梯企业高级工程师徐先生介绍,目前质量较好的国产民用电梯(载重约650公斤)市场价约30万元,加上建造费、检验费等,加装一部新电梯投入约40万元,如果按照7层住宅、2层楼以上用户掏钱,一梯两户来计,平均每家分担4万元,这还没算日后的使用和养护费用。
对此,有市民建议,能不能政府补贴或动用维修基金或住房公积金?
“我市的住房维修基金是2013年才建立起来的,目前这些老旧小区多是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绝大多数没有维修基金。”市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由于无政策支持,要想加装电梯动用维修基金还比较困难。另据《青岛市住房公积金提取管理办法》指出,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本人和配偶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购买、建造、翻建、大修具有产权的自住住房的;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租赁本市住房自住的。可以看到,公积金提取政策并未提及旧楼加装电梯一事,在未有政策支持的情况下,想要提取并非易事。
此外,加装电梯简单说只需要征求意见、办理规划、建设施工、竣工验收及产权登记等几个程序,但这些程序跑下来得10多个部门,费时长。另外,住户经济水平不均、邻里关系不和、缺乏热心牵头人等问题也都决定了这件好事做起来困难重重。
资金方面:厦门标准为停靠六个楼层的财政补贴22万元,每增减一个停靠楼层相应增减补贴5000元。泉州对老旧住宅加装电梯补贴70%。上海市财政局明确,纳入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试点范围的项目,政府按照加装电梯施工金额的40%予以补贴。
广州出台的《广州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试行办法》规定,可有五种方式筹集,包括:根据所在楼层等因素,由业主按照一定的分摊比例共同出资,分摊比例由共同出资业主协商确定;属于房改房的,可以申请使用单位住房维修基金;可以申请使用房屋所有权人名下的住房公积金、专项维修资金;原产权单位或者原房改售房单位(不包括财政拨款的预算单位)出资;社会投资等其他合法资金来源。
牵头问题:广州规定,业主或者业主代表可以提出申请,也可由业主委员会提出申请。如果业主们想“省点事”,还可委托房改房售房单位、原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服务企业、电梯生产安装企业等提出增设电梯申请。另外,拟增设电梯的住宅属于房改房的,可由原房改售房单位提出申请。原房改售房单位已经关闭、破产、撤销的,可由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办理。
交钱就能安?
声音:涉及多个部门,申请过程复杂。
电梯行业专业人士介绍,对于符合条件的楼房加装电梯有几种方案。对于已预留电梯井道的,可以直接安装无机房式电梯,工程不大,比较容易;对一些没有预留井道的楼房,可将电梯井道建在外墙外,和观光电梯类似。也就是说,从技术上说,给既有楼座加装电梯没有任何障碍。
那么,是不是交上钱了就能给旧楼安电梯了?记者了解到,旧楼房加装电梯涉及规划、建设、质监、消防等多个部门。
“旧楼加装电梯,按规定应申请规划变更。而规划变更事项必须公示,征求利益相关人士的意见。如果申请装电梯的单元楼内有不同意见,申请就可能被驳回。”市规划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另外,业主在旧楼加装电梯需要有土地证,取得物业许可,另外还要履行消防、建委等诸多部门的手续,“旧居民楼加装电梯,申请过程比较复杂,基本和建新楼报批差不多,目前青岛这样的例子还没有。”
另外建筑业一人士指出,旧楼加装电梯还须符合以下条件,首先,1.5米×1.5米的电梯,电梯外井面积需达3米×3米,对楼宇内部空间提出了要求;其次,即使空间满足了,还必须在电梯底部挖一个1.6米—1.8米的电梯井坑,但很多旧楼地面以下30厘米—50厘米就是水泥桩承台面(相当于地基,用于承托大楼),根本挖不了电梯井坑。因此在旧楼加装电梯,应保证楼体结构安全,必要时进行楼体加固。
此外旧楼加装电梯安装结束后,需经质检、消防等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运行,不能埋下安全隐患。
记者了解到,在日之前的广州,往往出现“只要一户反对,全楼加装电梯告吹”的现象。日《广州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试行办法》出台,规定:旧宅加装电梯并不需要每户都同意,并且还可以动用住房维修基金和公积金。广州市政府表示,有2/3住户同意,旧楼就可以酌情安装电梯。另外,广州、厦门、福州等地还出台措施,多部门联合办公,简化旧楼加装电梯审批手续,并且不收取任何费用。
【岛城现状】
目前还未出台专门规定
对于诸多老旧社区的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日增,上下楼确实已是一件令人渴望又让人头疼的事。记者了解到,我市老城区的多层住宅受当时建设条件所限,几乎都没有安装电梯,其中不乏一些7层以上的“高楼”。而随着我国社会逐渐老龄化,住在老旧小区里的老年人上下楼成了大难题,无奈很多人被迫成了“宅公宅婆”。
“谁不会老?谁没有不方便的时候?每户出几万元给旧楼加装电梯,不仅能省下第二次购房的大笔款项,又能解决上下楼的难题,还能让房子升值,实在是一件惠及众人的事儿。”杨老太太今年73岁,家住田家花园一小区的6楼,每天上午她要下楼买菜,因为年事已高,回家上楼时每上一个台阶都显得十分费力,还要在中途歇息几次。“除了每天买菜,我和老伴都很少下楼,因为爬楼梯实在太费劲了。”老太太说,买菜回来从楼下走到家中,她至少需要10分钟。她不敢想再过几年,要是生病了该咋办。
记者了解到,旧楼加装电梯,目前青岛并不像外地一样出台有专门的规定。我市规划部门相关负责人指出,由于我市多为起伏的坡型地,尤其是老城区更是如此,楼间距普遍偏小,采光通风十分有限,在此情况下很多旧楼不具备加装电梯的条件,此外考虑到很多老建筑的结构安全,这也是我市为何迟迟没有开展此项工作的主要原因。不过,考虑到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老年人对电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我市规划与建设部门将展开充分调研,对部分具备条件的旧小区进行试点。
【各方建议】
旧楼安装电梯还需有“推手”
我市人大代表满善良表示,要顺利推动旧楼加装电梯这项工作,政府支持是关键,主要是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在资金筹集方面,国家应明确“房改房”允许使用住房维修基金,同时将此项工作纳入民生工程给予适当补贴。此外,可以多渠道筹集建设资本,比如动员开发商和电梯厂商投资、有条件的小区允许加层出售融资等。
政府相关部门除了要制定加装电梯的业务流程、部分业主财产损失的补偿办法外,还应简化审批程序,在政务中心等地设置集中办理平台,为市民申报旧楼加装电梯事务提供“一站式”服务。
其实,关于旧楼加装电梯国外早有先例。英国、瑞士、芬兰等欧洲国家旧楼加装电梯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管理水平较高,对我国旧楼加装电梯这项工作的推进具有参考价值。以瑞典为例,在1983年该国就实施了一个十年政府规划,对约30万幢公寓进行修理、改造和更新。只要楼层高于两层,都提供电梯。瑞典政府和国会专门给电梯改造研究划拨了基金款,并成立电梯改造工作组,目标是推出既可靠又便宜且适用于多层住宅加装的电梯。
不妨进行局部试点
还有专家指出,由于多层住宅的建造年代、房屋结构、质量、间距、管线(水、电、煤等)各方面差异很大,可以 “先易后难,逐步推开”,即先行改造一些比较容易实施的多层旧住宅小区,凡条件较为成熟的,居民意见较为统一的先加建电梯。对一些暂时条件不成熟 (资金难落实,居民意见不一)的,或者根本无条件加建电梯的多层旧住宅,可采取一些简易可行的措施,如通过加装楼梯双侧扶手方法等,尽量方便老人上下楼梯。
单位宿舍楼成加装先锋
虽然旧楼加装电梯这项工作目前进展缓慢,但这块市场前景非常可观。据了解,目前仅上海市旧楼加装电梯市场的电梯需求量就在20万台左右。据粗略估计,广州市也有5万幢旧楼需要加装电梯,这里边以单位的宿舍小区为主。业内专家分析,单位宿舍小区加装电梯所需资金主要来自政府,这很好地解决了资金筹措难的问题。另外,单位统一加装电梯,基本不会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
在上海、福州等地还有专家建议,可开展新建多层住宅配置电梯试点。“我国现行的《住宅设计规范》规定7楼以上房屋应设置电梯,与如今居民的居住要求不相适应。”在一些欧美国家,规定4层以上住宅必须安装电梯。可借鉴外地或国外成功经验,结合本市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特点,在推进多层老住宅加装电梯改造的同时,选择部分商品房、配套房和保障房,开展新建多层住宅安装电梯试点,取得经验后再推开。
“华农样本”八大亮点
“高层受益、低层受损”是旧楼装电梯的主要矛盾所在。
但尽管如此,在广州市仍有华南农业大学茶山小区、江南西紫山大街11号住宅、丽江花园丽茵楼等成功案例。这些楼宇成功安装电梯的经验,值得借鉴。“华农模式”可以总结为八大亮点。
一、单位经济支持到位。电梯加装的工程勘探、设计、报建以及管线迁移等费用,由学校住房维修基金支付。特别是临街楼加梯涉及占用部分商铺面积,学校也无偿提供。
二、无需业主跑腿。学校成立相关工作小组,加装电梯的工程项目申报等,全由工作小组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无需业主奔走。
三、业主委员会、校离退休协会发挥协调作用。广州市茶山小区有教职员工546户,主要是离退休职工,校离退休协会发挥了作用。
四、解决了通风、采光问题。加装电梯管井势必会造成楼梯间被封闭,既不通风又不透气,甚至白天都要开着灯,这是许多人反对加装电梯的原因。为此,华农专门请来设计单位,把电梯管井适当向外延,设置候梯间,并在两侧开窗,效果甚至比原来的楼梯间采光通风还好。
五、解决低层住户噪音问题。电梯间防盗门开在侧面,低层住户反对,认为噪音太大。电梯单位经改造后,把防盗门改为缓冲式,关闭时只有轻轻的“咔”一声,比不加电梯前的防盗门关门声音还要小。
六、解决低层住户经济补偿问题。加装电梯对低层住户没有什么好处,甚至房子还有贬值的危险,这也是不少低层住户反对的原因。于是,华南农业大学对低层住户实行特别优惠,比如一层住户不列入分摊范围、只需一次交500元,日后的电费和维护费概不分摊,照样分得电梯管井的房产分摊面积。
七、对反对者不敌对。方案对未出资参与户,敞开大门欢迎他们随时加入,规定5年内加入,仍按当时的费用交费。有一梯原来只有6户出资参与,等电梯交付使用后,紧跟着就新加入6户,原来负担6万多元的4户,各被退回2万余元。
八、尊重个体要求,不搞一刀切。每个加建梯的设计都有所不同,有的是开在北面,有的首层开两个门,没有搞一刀切,尊重各住户的利益与个性化需求。(记者 孙静芳 摄影 王建亮)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旧住宅加装电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