沣惠渠关中民俗文化商业街案例具体位置?

[转载](遗产):商周故都——千古秦渡(转)
(遗产):商周故都——千古秦渡
遗产位置:西安市西南方25公里。户县秦渡镇。
发现故事:商周文化遗址因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而显得弥足珍贵。商周丰京遗址的范围至今仍然模糊不清。但商周丰京遗址的最重要的部分丰京王城——即丰宫遗址,就在今天的秦渡古镇以内,历史上有明确的记载。以笔者的长期观察,秦渡古镇正是坐落在这座巨大的遗址之上并多次改建而成。遗憾的是就是这样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存的千年古城,既不是历史文化遗产,也不是文物保护单位,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和保护。随着西安市关于沣河流域综合治理开发计划的进一步实施,秦渡古镇面临部分拆迁的问题,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行将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为了保护这座历史文化古城,保护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引起人们对她的高度关注,笔者借用此栏目,讲述秦渡古镇的前世今生。
遗产介绍:
商周故都——千古秦渡
根据西安市《沣河流域综合保护利用规划》,沣河流域综合保护利用工程即将开始实施。沣河流域综合保护利用工程是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促进西咸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骨干工程。这是关系西安未来发展的重大工程,惟其为这样的重大工程,我们规划和实施时应当更加负责和审慎。根据这一《规划》,沣河流域内的中心文化古镇—秦渡镇的一些标志性的重点区域将面临拆除和搬迁,千年古镇的完整性将被人为割裂,西周文明和传统的商业文化将被人为破坏,商周文化的许多千古之迷将永远无法揭开。如何保护和利用这样一座承载数千年中华传统文明,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存,并且至今尚未得到应有重视和系统考古发掘的历史名镇,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特别是每一个西安人应负的历史责任。在这历史性的关键时刻,为了让我们每个人了解这一美丽的千古名镇,揭开我们民族历史那久远的睿智而神秘的一角,让我们走进历史,走进千古秦渡。
一、李仪祉的选择
1932年我国著名水利学家和教育家,我国现代水利建设的先驱——李仪祉先生在主持修建的泾惠渠第一期工程竣工通水后,遂辞去建设厅厅长职务,任陕西省水利局局长,集中精力实施他兴建“关中八惠”(泾、渭、洛、梅、黑、涝、沣、泔)的宏伟规划。
其中对沣惠渠工程渠首的选择颇为匠心独运。凡灌溉渠首一般选在河流进入冲积平原的出水口位置,这样的位置大多处于山口位置,可以达到在最大的高乘上实现最大面积的自流灌溉,而唯独沣惠渠工程渠首位置的选择却选在处于关中平原腹地中心位置的秦渡镇作为渠首工程位置。为什么会这样选择?其实选择这个位置是极具远见卓识的。因沣惠渠是唯一直接为西安提供水源同时又必须具有自流灌溉功能的水利工程,也就必须以最大的流量及最合理的高乘上选择位置。秦渡镇的位置就是这样一处天然的位址。
秦渡镇,简称秦镇,位于西安西南方二十多公里,沣河与潏河交汇处的沣河西岸,沣河是渭河的一级支流,其水系环绕于西安的西、南两个方向,全都为西安水系的上源,它吸纳西安城南秦岭山区东自大峪西到太平峪十几条天然河流的径流,在秦渡汇成雄伟浩荡之势,一路向北,在咸阳流入渭河。秦镇是沣河水系最大的汇水口。李仪祉正是看中秦镇这一特殊位置才决定将沣惠渠渠首建于秦渡。沣惠渠工程于1941年开工建设,1947年建成投入使用,沣惠渠建成后每年从沣河引水1.29亿立方米,其中300万立方米用于沿渠的农田灌溉,750万立方米用于给团结水库供水,极大地缓解了古城西安水资源不足的窘境。灌区涵盖长安区、雁塔区、未央区、咸阳市的15个乡镇、750多个自然村及草滩农场的21万亩耕地。沣惠渠不仅承担着农业灌溉、工业渔业供水的重任,还肩负着城市防汛、排污等功能,为当地工农业生产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几年,随着沣惠渠功能的重新调整定位
,主要功能从农灌转向服务城市,“引沣进城”工程进一步得到完善。“引沣进城”生态引水项目是将沣河水支流引入市区。其中4300万立方米用于沿渠农田灌溉;750万立方米用于即将竣工的团结水库供水,形成800多亩生态水面;剩余相当于3个石砭峪水库的水量,主要用于缓解西北郊工业生产用水,同时为昆明湖、西高新、北郊城市运动公园等景观湖供应生态水。目前这一工程已基本竣工,不断为西安创造着秀美景观。沣惠渠引水工程从建成之日起,已经哺育着西安,扮靓了西安60多年,并且将继续福佑着西安。
李仪祉是现代最有影响的水利学家,他以现代的水文地理科学为依据,为西安的水文环境把脉,第一次的大手笔从秦镇起笔。是当代西安水利工程及城市引水工程的起始之笔,为当代西安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那么秦镇的地理位置和西安到底有什么关系?对西安又有什么影响?为了揭示这一秘密,就不得不从中国古老的地理文化——风水说起。
风水文化在近代以来曾被人们视为封建迷信文化糟粕的典型,彻底加以唾弃。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世界的广泛影响,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重新审视中国的风水文化。人们惊奇的发现,原来风水学说是中国人利用天然的山川河流环境走势,选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契合点的实用地理学。它对环境中的人充满了人文关怀,对自然环境本身充满了爱护和敬畏。它所倡导的是人应当改变自己,选择环境,适应环境,而不要去谋求改变环境,甚至创造环境。当人的意愿遭受挫折和失败的时候,是否意识到是人们自身粗暴改变自然所遭受的应有惩罚。风水学说指导人们如何适应自然,以实现人们追求顺遂平安的美好意愿。在现代地理学之前,风水学说已经影响了中国文化几千年,指导着中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充满了智慧和温暖的情感。当然,对于风水文化的评判学界目前仍然莫衷一是,但是它可以是一把钥匙,用来解释中国文化的无数现象,揭示中国文化的许多千古之谜。
以风水学说的观点来审视西安,西安是一个充满王者之气的天下第一福地。觅龙,得龙脉之先;观水,享水脉之利。要看清西安风水的秘密,拿出中国地图,从东海向西望去,观山,也叫觅龙,可以看到有一条雄伟的山脉自地球之结——葱岭,横贯东西,向着东海,向着太平洋迤逦而来。它的西段叫喀喇昆仑山,中段叫昆仑山,东段叫秦岭。这条山系西段隔出南亚与中亚,中段横越青藏高原,东段地分中国南北。它一路向东走来,象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向南北两侧伸展出许多巨大的支脉。向北伸出天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阴山,燕山,六盘山,吕梁山,太行山;向南伸出喜马拉雅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横断山,云岭,岷山,巫山,南岭等著名山脉,它以磅礴的气势,向太平洋铺展开来。这条昆仑——秦岭山系,无疑是中华龙脉之主脉。在这条主脉之上,独有西安横跨秦岭,坐拥关中,得龙脉之先,享王者之气,其它城市望尘莫及。观水,有两条巨大的水系潆绕于龙脉两侧。左手为长江,右手为黄河。两条大河同出于昆仑之后,南北异路而行,南环北绕之后于潼关与宜昌之间对面相迎,然后相伴东归于海。长江与黄河,象母亲捧出的一双温润的大手,捧着东来的甘露,西下的雪水,滋养着世代华夏子孙。端详着这双大手,你会发现,母亲也会偏爱着她的宠儿。你看左手捧着的是四川,右手捧着的是陕西,在双手的大拇指——汉江与渭河之间捧着的是西安。西安可同享黄河与长江之水利,真天下第一福地也。
这是大的宏观地理风水,从具体的周边的地理环境看风水,西安同样是天下少有的福地。西安所在的渭河南岸平原,是关中平原环境最优越的地区。察山,主山为太白,案山为骊山,左咸山,右终南,名山环护,四神砂齐备。再往东看,华山,嵩山,泰山皆为朝山,神山纵列,蔚为大观也。观水,有八水环绕之胜。这八水是东有浐、灞,南有潏、滈,西有沣、涝,北有泾、渭,分布成近似“回”字形格局,环绕在古都周围。如此布局,的确世间罕有。文学家在著名的辞赋《上林赋》中写道“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描写了汉代西京长安山川河流的壮丽美景,以后就有了“八水绕长安”的佳话。在这段描述中“相背而异态”正是揭示了西安水脉神奇之处。
西安在渭河南岸,地势南高北低,渭河南岸支流大都走出秦岭后一路向北,直奔渭河,浐、灞、沣、涝莫不如此,唯有潏、滈二河,走出秦岭后在神禾原头汇合,然后一路自东向西直奔沣河,形成沣河最大的支流。自古河水不西流,这里却恰恰是一个特例。在其北面仅三四十公里的地方渭河,泾河却自西向东浩荡而去。这究竟是天然抑或人为,我们不得而知,但就是这自东向西背向而流的神来一笔,给西安留出一片广阔的空间,阻截和延缓了上游水流的下泄速度,延长了上游水源的补给时间,加强了地下水的储蓄和涵养,完成了“回”字形水系布局中,上口那最关键的横向一笔,这时我们会赫然发现,这“回”字形水系布局中右上角,沣、谲交汇之水口为西安上游水脉之总口,风水曰“天门”,泾、渭之交为西安水脉下泻之水口,风水曰“地户”,此“天门”位主西安之水脉,其地名叫“秦渡”。也许我们不是第一个发现,也许文王卜卦时已有定数,也许姚兴定名时已有隐喻,反正秦地人不叫它“qindu”而叫它“qintou”,“秦头”,秦地之头,或直接叫它“秦镇”,秦地之镇,秦中之镇。秦中首善之地,西安首善之地。是巧合吗?也许我们不能断然给出结论,但历史上有许多智慧的眼光都关注过这个神奇的地方。第一个点此神穴的人不是李仪祉,而是周文王姬昌。这是中国历史上及其重要的一次选择,这个选择要从周文王迁丰说起。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30亿打造茯茶镇 西咸新区建关中民俗体验地(组图)|茶文化|剪纸_凤凰资讯
30亿打造茯茶镇 西咸新区建关中民俗体验地(组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占地约1500亩,总投资30余亿元,由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双赵村景观提升、茯茶文化产业园、丝路文化旅游商业街、优美小镇等部分构成的茯茶镇,一期已于日建成开放,产业规模初步形成,人气也越发旺了起来。
原标题:30亿打造茯茶镇 西咸新区建关中民俗体验地(组图)占地约1500亩,总投资30余亿元,由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双赵村景观提升、茯茶文化产业园、丝路文化商业街、优美小镇等部分构成的茯茶镇,一期已于日建成开放,产业规模初步形成,人气也越发旺了起来。茯茶镇位于陕西西咸新区泾河新城,以双赵村提升改造为基础,以泾阳茯茶文化为依托,带动周边村镇经济及旅游开发,形成了茯茶文化、关中民俗文化、关中生活文化为一体的产业小镇项目。茯茶酸奶、茯茶冰棍、茯茶米酒、茯茶鸡等一系列“茯茶”美食尽收囊中,蓼花糖、涮锅油饼、岐山面、炸丸子等各色美食悉数到来;辣子作坊、花馍作坊、小磨香油作坊、醋坊、手工挂面作坊等特色作坊点缀其中,与临街的小共绘繁荣街景;布艺、鞋艺、剪纸皮影、陕北腰鼓、苏杭刺绣等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创意蔬果园内,孩子们还能亲手种植白菜、茄子等各类蔬果,享受劳作的幸福感;动物体验观赏区内,游客与孔雀、兔子、小马、羊驼等动物互动频繁,“回归田园”的淳朴生活在这里得以实现。紧邻小镇商业街的便是双赵村,村民赵小莉与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在得知政府即将建设茯茶镇的项目后,决定回家创业。“屋顶、门楼、水管和厕所,好多设施都是泾河新城给我们改造的,自己没掏过一分钱。现在每到节假日我家的生意就好得不得了,凉皮最红火。”赵小莉说。起初还处在观望阶段的街坊邻里当看到赵小莉家翻天覆地的变化后,也纷纷加入茯茶镇项目改造的计划中来。作为泾河新城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茯茶镇改造工程由泾河新城联合泾阳县和双赵村村委会等共同出资,多方股权合作而成,大力引导村民发展当地特色农家餐饮等配套服务,让当地农民做到不离乡的家门口创业。泾河新城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在之前的抗战胜利日小长假期间,来自河南、山西、四川、重庆、北京、甘肃、宁夏等地,甚至国外的游客35万余人进入茯茶镇游玩体验,日均接待游客达13万余人。据统计,茯茶镇已实现销售超过1500万,个别商户日均营业额超过5万。(图/文 刘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28768
播放数:74199
播放数:192757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西安晚报 数字报刊
 西安日报社
第05版:西安新闻 专题
  今天是:
社长: 郝小奇 总编辑:李颖科 执行总编:屈胜文     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02 邮发代号 51-6
西安新闻 专题
沣惠渠 福泽古城60载
  沣惠渠正在进行节水改造 ,5月将完工通水。这是沣惠渠渠首引水大坝全景。
  团结水库西库旧貌。(资料照片)
  治理后的团结水库西库。记者 刘振 摄
  初春的阳光,静谧地倾泻下来,轻轻地拂在高大爷的脸上。他安详地坐在堤上,眯着眼睛,看几只小羊在灌渠坡上静静地啃着青草。一阵微风吹过,清幽的青草味扑面而来。  远处,一辆挖土机在忙碌地施工,沣一干渠节水改造工程正紧张进行。  这是沣惠渠流经普贤寺的一段。坐在灌渠坡上的高大爷是长安区普贤寺村的村民,今年76岁,在过去的大半生里,他亲眼目睹了沣惠渠的变迁。  惠生养民&&肩负农灌及防汛重任  沣惠渠,这是一条有着60年历史的灌渠。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水利先驱李仪祉先生倡导修建著名的“关中八惠”(注:关中地区泾、洛、渭、梅、沣、黑、泔、涝八个灌区的统称),沣惠渠就是其中之一。1941年7月沣惠渠开始动工,1943年5月渠首大坝竣工,1947年5月,灌区引水渠道及渠道枢纽工程全部竣工投入使用。  灌区内建有渠首拦河溢流大坝一座;干支渠6条,总长89公里;建筑物393座;斗渠141条,全长199公里;水库四座(即团结四库),总库容250万立方米,水面830亩。辖长安区、雁塔区、未央区、咸阳市的15个乡镇、750多个自然村及草滩农场。  如果给你一组数字,也许更能帮助你了解沣惠渠带给古城的福惠:西安是一座资源性缺水的城市,人均地表水占有量只有310立方米,不足全省人均占有量的1/3,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  沣惠渠的源头,是“八水”之一的沣河。作为渭河的一级支流,沣河泥沙少,水质好,年平均径流量达2.47亿立方米。而沣惠渠每年可以从沣河引水1.29亿立方米,其中4300万立方米用于沿渠的农田灌溉,750万立方米用于给团结水库供水,极大地缓解了古城水资源不足的窘境。  其实,沣惠渠不仅承担着农业灌溉、工业渔业供水的重任,还肩负着城市防汛、排污等功能,为当地工农业生产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就是这样一条有着60多年历史的灌渠,一路浩浩荡荡,一路养生惠民,静静地滋养着西北郊的21万亩土地。它给古城人民造就的福惠,就像天然屏障终南山一样,结结实实,绵绵延延。  铁腕治污&&关闭造纸厂还原清渠  沣一干渠节水改造期间,暂时停止了引水。灌渠两侧的斜坡上,长满了茂密的细叶草,像绒绒的地毯。微风中,初春的阳光伴着青翠的草叶,欢快地跳动。  高大爷吆喝一声,唤回了一边吃草一边越走越远的小山羊。他望了望四周泛起绿浪的麦田,对记者聊起了对沣惠渠的回忆。  “十几年前的沣惠渠,一眼就能望到水底,有时候还能见到鱼。”在高大爷的记忆里,那时候的沣惠渠就像一条玉带,向周边延伸的分水渠,从田间流过。两旁的庄稼,全依仗它的润泽。闲下来,村里的妇女会端着衣物,来到渠边浣洗。夏天到了,孩子们还会脱得光溜溜的,从渠堤上扑通一声跳进清流里,溅起一片白色的水花。  沣惠渠的无瑕,得益于源头的活水。在沣河畔的长安区兴隆乡北张村,有老人用“水流百步自清”,向记者形容当年沣河的情景。在清澈的沣河水的滋养下,这里曾是鱼米之乡。&  然而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借助本地丰富的麦草资源,沣河沿岸大批中小规模造纸厂迅速崛起。但由于规模小、设备简陋、工艺落后,一些企业的污水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沣河。  造纸厂排放的废水从沣河流入沣惠渠,沿途小面粉厂、化工厂、造纸厂、制剂厂排放的工业污水,以及居民的生活污水,也源源不断注入沣惠渠,散发着腐臭气味的粘稠的沣惠渠,成了古城西北郊一条醒目的伤痕。沣惠渠水清流绕田的景象,终于只存在于村民们的记忆中。  我们还记得,在长安区普贤寺村,村民引渠水浇田,竟导致苞谷被污水“烧”死;我们还记得,在长安区王寺街道,溢出灌溉渠的造纸废水,导致麦田被淹颗粒无收;我们还记得,在未央区草滩镇东兴村,渠水的恶臭熏得当地村民不敢开窗……  一路的污染,不仅带走了流淌数十年的清流,也带走了村妇的洗衣声,带走了孩子们嬉水的欢笑声,带走了沿岸草清水绿的美景。沿岸村民再不敢引渠水浇田,他们多年的生活也被迫改变,将自家的水井越挖越深,只为能喝上一口没有异味的水……  沣惠渠污水问题,已经到了不治理不行的地步。而要治理改善沣惠渠水质,首先必须治理源头污染。  从2002年开始,我市全面治理污染严重的造纸行业。2006年,市政府出台下发《西安市渭河水污染防治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和《关于关闭淘汰规模以下造纸企业的通知》,为“清水行动”提供了政策支持。短短的几年间,全市造纸企业就从最高峰时的500多家,减少到如今的30多家。&  而今,沣惠渠又恢复了昔日的清流。高大爷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已经有村民重新引水浇田,村妇浣衣、孩童嬉水的场景,也重现沣惠渠周边。  沣惠渠管理中心主任李亚成坦言,沣惠渠水质之所以得到改善,正是因为沣河长安区段这几年关闭了造纸厂。  调整定位&&从农灌转向服务城市  除污水治理外,困扰沣惠渠发展的,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灌区的定位。  自建成以来,沣惠渠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农田灌溉、畜牧用水、工渔业供水等功能,灌溉面积达21.35万亩。沣惠渠灌区曾被誉为“西安粮仓”和“渔业发展之基”。至上世纪90年代初,灌区已发展成具备农田灌溉、工渔业供水等多种功能的中型灌区。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展,北郊开发区、城运村、高速公路等大型设施的建设等,使沣惠渠灌区的灌溉面积急剧萎缩,由20余万亩锐减至不足5万亩;加之近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机井灌溉的快速发展等原因,使得灌区发展陷入了低谷。灌溉水费不能及时收缴,依靠水费为主要收入的灌区经济快速下滑;因缺乏资金,工程设施得不到及时维修,严重影响了灌区的正常运行。  据李亚成介绍,在最困难的时候,连灌区设施养护也无法进行,导致沿线到处淹水,渠道上人都走不过去。  针对当时灌区的现状,沣惠渠灌区管理部门认为,沣惠渠灌区要想发展,就必须转变灌区服务职能,调整灌区的发展方向,将灌区发展同城市建设紧密结合,使灌区的功能、服务方向适应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需要。  沣惠渠管理中心副主任韩敏毅告诉记者,作为大都市边缘的灌溉设施,沣惠渠灌区的发展要从都市水利方向想办法。治理完后,上游的沣一干渠主要供应节水农业,城区往上发展生态供水,并为未央区的高效农业提供水源,下游主要承担防汛、排污功能。沣惠渠的功能正从过去以农灌为主,转向以为城市服务为主,功能发生重大变化。  引沣进城&&生态水成古城新水景  作为西安西北郊唯一可将地表水自流引入市区的工程设施,沣惠渠每年可从沣河引水1.29亿立方米,其中4300万立方米用于沿渠的农田灌溉,750万立方米用于给团结水库供水,富余的8400万立方米水相当于3个石砭峪水库的水量,每年都白白地流入了渭河。  与之相对应的,却是渠道沿线的高新区、西安西郊和北郊地区,仍有地下水开采。据沣惠渠管理中心测算,沣惠渠沿线企事业单位、北郊城市运动公园、昆明湖和西高新等,每年用水需求高达1.37亿立方米。  针对西北郊非饮用水紧张局面,我市今年开工建设“引沣进城”生态引水项目。“引沣进城”工程完成后,通过沣惠渠,每年可引入1亿多立方米沣河生态水,缓解西北郊工业生产用水压力,同时供应昆明池、西高新、北郊城市公园用水。  更引人瞩目的是,随着今年北郊团结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主体工程的完成,清澈的沣河生态水也将注入水库,形成面积800多亩的湖面。届时,面貌焕然一新的团结水库,将与浐灞生态园区遥相呼应,成为古城的又一水景。  日前,沣惠渠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长15.5公里的沣惠一干渠改造工程,已经分段陆续开工。这项耗资1200万元的生态利民工程,就是为了提高沣惠渠的供水能力。今年5月底竣工后,设计流量为11立方米/秒的清流将源源不断流入沿途景观湖、团结水库和高效农业园区。  有人说,水是城市的生命,有人说,水是城市的灵性。沣惠渠,这条滋养了西安60多年的命脉,正把更加青春的血液注入古城。&&&&&&&&&&&&&&&&&&&&&记者&刘振&&实习生&丛墨涵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
&&&&&&&&&&&&&&&&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关于网站 | 广告刊例 | 报社介绍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西安新闻网 2008  合作伙伴: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陕新网审字[号 陕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俗文化商业街案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