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烟草客户经理职能转型型为银行合作带来哪些变化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金融》,进入
积极完善资本约束机制 大力推进银行战略转型
作者:张建国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新的市场环境和监管环境下,股份制商业银行普遍加快了战略转型的步伐。而按照监管要求,不断完善内部的资本约束机制,将对实现战略转型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及其动因
  战略转型是指商业银行顺应市场环境变化和资本监管强化的趋势,在经营理念、体制机制、业务结构、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更新,转变增长方式和管理模式,追求稳健、协调、持续发展,以实现资本长期增值目标的过程。实施战略转型,是银行抓住重大发展机遇、应对严峻挑战的需要。具体来说,目前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推进战略转型有四个方面的动因:
  实施战略转型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抓住重大发展机遇的关键所在
  未来十年内,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金融管制的放松、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将给商业银行带来三个方面的新机遇。一是零售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新的支柱型业务;二是中间业务发展潜力巨大,金融服务业具有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三是金融创新将日趋活跃。
  实施战略转型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对风险管理挑战的客观需要
  从外部因素看,在经济转轨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隐蔽性、滞后性、系统性和周期性特征比较突出。首先,市场监管的不完善和信用体系的不完备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在管理风险时面临着比较突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经营风险的隐蔽性和滞后性远比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要高。其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政府职能的欠规范以及宏观调控市场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并用的特点使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系统性和周期性特征比较明显。
  从内部因素看,我国商业银行在理念、制度方面的缺陷制约了其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在理念方面,商业银行尚没有将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关系有机统一起来,存在片面强调业务发展和片面强调规避风险两个极端。同时还没有真正确立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缺少全过程、全范围、全员风险管理的意识。在制度方面,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初步建立了现代银行制度的基本框架,但往往是&形似&有余,&神似&不足。同时还没有最终建立完全垂直、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在部门设置、业务流程、岗位职责上也仍然存在不少违反内控原则的情况。
  实施战略转型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减弱扩张冲动和优化业务结构的内在要求
  未来一段时间内,监管资本的硬约束将使商业银行的扩张速度受到制约,要求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通过战略转型,在经营理念、发展战略、体制机制等方面加以更新,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将外延扩张的速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我国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较为传统的业务结构导致其风险资产的比例大,盈利能力不够强,资本补充的压力较大。从现状看,目前我国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已经或有可能低于8%的监管底限。因此,必须通过推动战略转型来优化业务结构、缓解资本补充压力。
  资本监管的强化是我国商业银行实施战略转型的硬性约束
  当前,我国银行业的资本监管在逐步强化。2004年前,我国法律法规中对资本充足率虽然也有规定,但由于在诸多方面放宽了标准,使计算出来的资本充足率高于真实水平。同时对资本不足的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资本监管的&软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长期片面追求粗放式增长。2004年,银监会借鉴了新老两个巴塞尔协议的原则和内容,并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办法改进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计算的规定,硬化了资本约束的监管措施,将对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战略、体制机制、风险管理等方面实施转型产生重大而现实的影响。
  股份制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主要内容
  更新经营理念
  科学、独特的经营理念是优秀商业银行的灵魂和基因。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讲,面对上述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首要的任务就是尽快更新经营理念,摒弃注重规模增长的观念、追求短期收益的观念、割裂风险与收益之间关系的观念以及盲目竞争的观念。首先,要树立和落实积极、稳健、协调、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处理好规模(速度)、质量(风险)、结构和效益的关系。其次,要树立以长期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业绩观。要充分认识商业银行的风险具有长期性、滞后性、隐蔽性的特点。认识到如果片面追求短期内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升,必然会导致不良资产大量潜伏,最终影响到长期发展。必须处理好眼前效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不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换取短期内规模的盲目过快增长和收益的暂时增加。第三,要树立风险收益最优化的风险观。要看到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善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股份制商业银行有必要也有可能进一步提高风险定价能力,实现风险-收益的最优化;同时在政府职能有待进一步规范、信用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情况下,仍要强调通过采取现实、有效的管理手段,严格控制风险。第四,要树立积极、规范的竞争观。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当增强发展的紧迫感,既要敢于参与竞争,又要善于竞争,在竞争中求得更好的发展。还要提倡规范竞争,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努力以合作助发展。要坚决摒弃盲目跟风,搞低水平竞争、甚至是以牺牲质量和效益为代价的无效竞争和恶性竞争。
  完善体制机制
  体制机制的完善可以为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体制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形神兼备&为目标,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的定位,强化董事会在战略转型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督功能,赋予高管层具体执行战略措施的权力。二是完善组织架构,借鉴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的主流模式,结合国情和本行实际,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从总行层面和中后台条线入手,逐步形成并完善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客户为中心、前中后台密切配合与有机制衡、以纵向运作为主、纵横结合的矩阵式组织架构,以提高总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谋划、掌控全局的能力,保证战略措施的有效贯彻。
  优化业务结构
  面对重大发展机遇和资本监管的硬约束,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当着力推进业务结构的优化,具体转型措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向资本集约化的方向转型。改变过度依赖资本占用高的批发性信贷业务的现状,大力发展零售业务、中间业务和资金业务等低资本占用型的业务,控制风险资产的过快增长。二是要向创新型银行的方向转型。通过产品创新、渠道创新和服务创新等手段,增强为目标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的能力,提高盈利能力。三是要向综合型银行的方向转型。以直接设立基金公司为契机,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的良好信誉、客户资源、机构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加大对目标客户渗透的力度,增强为目标客户提供综合化服务的能力。
  强化风险管理
  外部环境的错综变幻给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当以独立性、统一性和控制性为基本原则,最终形成架构上呈矩阵式并以垂直管理为主的,广泛采用科学、定量的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涵盖各项业务的,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主要风险种类的,包括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和处置等环节在内的,全员、全范围、全过程、长效化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资本约束机制的完善及其在银行战略转型中的作用
  与资本监管的发展趋势相适应,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的资本约束机制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地发展、完善的过程。在2004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颁布以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约束机制基本处于不考虑风险成本、片面追求短期收益的第一阶段。严格来讲,商业银行在这一阶段实际上并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资本约束机制。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监管的逐步硬化,我国商业银行也开始积极建设经济资本配置体系,但由于体制和技术方面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所称的&经济资本&并不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下的经济资本概念。就本质而言,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约束机制目前基本仍处在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的过程中。即根据资本监管的总体框架,考虑不同类别资产的风险程度差异,控制风险资产的过度扩张,保持必要的资本充足度。目前,为进一步完善资本约束机制,使风险计量更加准确、资本和风险更加匹配,充分发挥资本管理在转变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中的作用,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已经在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比较灵活的做法,逐步向资本约束机制的第三阶段,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现在所处的经济资本管理阶段迈进。
  所谓经济资本,是指在一个给定的水平下,用来吸收或缓冲所有风险所导致的非预期损失的资本,是测量银行真正所需资本的一个风险尺度。经济资本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技术&,它被泛运用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和诸多方面,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供重要、统一、科学、准确的标准和依据。
  从资本约束机制与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具体关系看,以经济资本管理为最高阶段的资本约束机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推进战略转型的重要机制和有力手段,这是因为:
  强化资本约束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更新经营理念的现实、有效手段
  经济资本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念的精华所在。通过对经济资本的有效管理,一是可以有机平衡资本、风险和收益,使风险管理和收益考核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资本长期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二是可以将银行经营目标和管理者业绩考核有机统一,最大限度地调动后者的积极性,自动、自觉地实现银行的总体经营目标;三是将业务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等战略决策与资产组合管理、贷款定价等战术决策有机融合,使战略决策更加科学。而股份制商业银行更新经营理念,就是要通过发展观、风险观、竞争观的转型,追求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长期、有机统一,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但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往往是四个不同维度的&力&,其作用的方向可能相左甚至是相反,相互之间的冲突常常无法避免。如何保持平衡,更好地发挥&合力&,实现资本长期增值的总目标,就非常关键。股份制商业银行要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更新经营理念时就必须把资本约束作为其本质,逐步加以完善,最终达到经济资本管理的高度。
  资本约束是银行体制创新和完善的内在动力
  从内部原因看,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之所以难以真正实现战略转型,就是因为资本约束的理念没有在体制、机制上得到有效贯彻。由于没有足够重视出资人的利益及其对经营管理层的约束,导致商业银行法人治理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产生短期行为。由于没有按照资本约束的理念去设计、完善内部架构,导致商业银行组织架构有缺陷,分支机构的经营行为&异化&,全行资本约束的意图难以得到真正执行。因此,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强化资本约束的理念,以保障股东利益为导向,约束各级经营管理层的行为,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以有效贯彻银行战略意图为目标,实现经营管理体制的战略转型。
  资本约束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优化业务结构的科学依据
  无论是从宏观层面还是从微观层面看,资本约束机制的完善都将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优化业务结构提供科学依据。从微观层面看,经济资本手段可以全面考虑并准确量化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因素,将风险与收益高度统一,实现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RAROC)的最大化,从而为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微观层面为优化业务结构奠定坚实的基础。从宏观层面看,在有准确微观决策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可以更科学合理地优化业务结构,首先是以总体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RAROC)最大化为目标,合理配置资本,进行资产组合管理,调整本行的业务、地区、行业、客户发展战略;其次是以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RAROC)为核心指标进行绩效考核,促进和约束各级经营管理者优化业务结构。
  资本约束是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
  资本约束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社会信用中介的本质决定了寻找、承担风险并力求从中获利是其&天性&,同时也决定了与一般工商企业相比商业银行的风险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的特点。从长期和总体来看,一家商业银行无法完全回避风险,只能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来减少风险对商业银行资本的侵蚀,达到资本长期增值的目的。为此,必须将资本约束的机制有机融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之中。而经济资本管理将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带来的预期损失准确量化为当期成本,并对经营风险所造成的非预期损失计提相应的资本准备,使资本可以更全面地覆盖和更准确地匹配风险,使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与资本增值的最终目的有机加以联系,因此经济资本管理本身就是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和技术。目前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对经营风险所导致预期损失的管理基本以主观判断为主,对经营风险所导致非预期损失的管理则基本处于空白阶段,从而导致风险总量扩张过快,资产准备与资本准备计提不足,影响了银行的持续、稳健发展能力。因此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按照监管要求去建立和完善资本约束机制,迅速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大力完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本约束机制
  近年来,交通银行积极进行完善资本约束机制的实践,主要开展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逐步改进绩效考核体系。首先将考核拨备前利润改为考核拨备后利润,同时将经济利润和经济资本回报率等指标作为对分行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对资本占用较低的中间业务等的考核力度,以资本约束机制的完善推动业务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战略转型。当然,受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的限制,目前对经济利润率和经济资本回报率的考核主要是建立在监管资本的基础上。今后我行还将根据技术方法的配套情况,不断改进考核体系,以使资本约束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风险状况,更好地促进战略转型。
  二是不断加快配套技术和制度的建设。不断改进经济资本计量模型,加强内部评级体系建设,提高经济资本计量的准确性;不断完善信息系统,为经济资本管理的全面推行提供比较坚实的数据基础;建立一整套相应的管理方法,使经济资本管理经常化、制度化;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全员对经济资本管理方法的认识水平和运用能力。
  为了给股份制商业银行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促进其不断完善资本约束机制,特对有关部门提出以下建议:
  进一步拓展商业银行的业务空间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在法律和实践上还受到较多的限制,存在一系列不利于其优化业务结构、增强自我积累资本的能力、控制风险资产刚性增长以及丰富战略转型路径选择的因素。为此,建议进一步拓展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空间。一是法律创新方面,建议尽快修改相关法律中关于分业经营的有关规定;二是制度创新方面,建议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积极进行试点,进一步推进综合经营;三是产品创新方面,扩大商业银行资产运用的范围,以灵活调节风险资产的总量。
  奖优罚劣,创造公平和谐的竞争环境
  相对而言,目前我国对资产质量相对较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监管要求相对较高。这对促进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资本约束的强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建议在对股份制商业银行&高标准、严要求&的同时,进一步完善配套的激励机制,将新业务、新机构的审批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状况和资本约束机制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向符合监管要求的商业银行倾斜,鼓励其积极稳妥地开展业务创新,推进战略转型。
  改革商业银行的税收制度,适当减轻税负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税收制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实际税负依然偏高,在60%左右。特别是营业税的计税基数较大、税率较高。二是所得税税率为33%,高于境内外资银行15%的水平。三是呆账准备税前扣除的范围和比例尚不明确。在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重偏高、业务范围受到较多限制的情况下,为有利于其增强自我积累资本的能力,并促进中外资银行的平等竞争,建议适当降低商业银行营业税税负,统一中外资商业银行的所得税税率,并尽快明确、扩大商业银行呆账准备税前扣除的范围和比例。
(责任编辑 延红梅)&&&&&&
[][][][][][][][][][][][]&>&&>& > 正文
王勇:银政合作再度升温 防范风险尤为重要
发布时间:日 05:02
作者:王勇
  目前,各地方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政策指引下,都在努力打造各地方经济的升级版。鉴于金融对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支持作用,新一轮的银行与地方政府间的银政合作正迅速升温。笔者认为,当下,各地经济转型升级,需要银政合作稳中求质。  近些年来,银政合作作为金融创新和银行业改革不断深入的产物,在各地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特别是在年期间,国有大行更是频繁与地方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进入2013 年年中以来,银政合作更是在各地迅速升温。比如6月8日,中国平安集团与青岛市政府签约,双方拟在民营企业上市、金融服务、国企改制重组、股权投资、金融新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商业地产经营开发等领域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中国平安将充分发挥集团整体协同效应,预计未来3年将投资500亿元支持青岛发展。6月13日,中国平安集团又与昆明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预计未来3年拟投资800亿元支持昆明发展。同时平安集团计划与更多政府合作,预计投入资金将超过5000亿元。7月17日,中国建设银行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协议规定,在2013年-2020年期间,建设银行西藏分行将向西藏提供1000亿元以上的授信支持,大力支持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8月6日,中国农业银行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在沪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农行将为后者提供2500亿元的贷款,支持上海城镇化建设、自主技术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自主品牌建设、科技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重点区域建设、公共服务和宜居城市建设等。  当下银政合作如此受青睐,而且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基本都能做到一拍即合,一定有其合作的道理。就商业银行而言,通过银政合作切实将地方党政的组织、资源优势与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优势有机结合,紧紧抓住新一轮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全力在重点项目建设、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国际贸易融资和现代农业建设等方面为各地提供多元化、全方位、高效率的金融服务,共同推进各地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  更主要的是,银行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找到了信贷项目,不仅能够尽快完成信贷任务,还通过扩大信贷盘子,暂时从数字上降低不良贷款比率。而地方政府在7月3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部署后,就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掀起了新一轮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热潮。据悉,近期,江苏、安徽、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等多个省市下发文件,或进行部署,或召开相关会议,要求各地继加快“十二五”规划铁路、公路、机场的建设,做好与国家相关部门的衔接,并做好铁路、城市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储备,以便促进投资的快速增长。不过,我们可以看到,上述项目建设无一不需要投入巨额资金。通过与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地方政府就能获取一定规模的信贷资金支持。除此之外,地方政府还可以在制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整合计划、为国债建设项目提供配套贷款、为国有资产的盘活提供资金支持等方面得到商业银行的帮助。  但是,根据过往经验教训,银政合作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引发商业银行潜在风险:  第一,在中国参与全球化、国内市场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宏观政策、行业政策和市场形势发生的波动,将很容易在全国各区域市场上体现出来。而随着未来政府改革的深化,政府职能将进一步转型,其介入经济活动的程度也会减弱,那么所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中对于银行信贷的各种保证和优惠政策都将会逐步弱化。这意味着,银行在银政合作框架下提供的巨额金融支持所面临的风险将不会降低。如介入过度,还会给银行经营埋下更大的隐患。  第二,从银政合作所支持的项目来看,前些年所支持的一些所谓的好项目,如煤炭、化工、电力、交通、冶金、城建、汽车等,如今已时过境迁。从未来发展情况看,前述这些项目,有些却需要关、停、并、转。而地方政府的出面参与,并不能降低这些关、停、并、转项目的信贷风险。  第三,银政贷款的风险表面上看是比较小的,但实际上这种地方政府用财政收入以及政府的其他收入的形式来进行担保,可能使财政投资的力度和方向发生偏差,增加经济运行风险和财政风险,而这样的财政风险又会弱化政府的担保作用,反过来加大了银行信贷的风险。  第四,银政贷款可能造成信贷结构失衡,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过分集中在政府规划的大型项目中,且未来能够产生的现金流并不一定稳定,这将会影响信贷资金的运用效率,并使得信贷规模不断扩张,信贷风险也随之加大。  所以,当下,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地方政府,都需要在未来的银政合作中做到稳中求质,也就是防范银政合作风险,确保银政合作的质量和效益。为此,需着力做好如下方面的努力:  首先,银政合作要遵循市场法则。在目前银行的市场经营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与银行业的这种相互需求关系,仍将在相当时间内持续下去。尽管银行与地方政府已签署了合作协议,但在具体项目合作方面,银行一定要遵循市场法则,严格按照信贷政策要求和市场法则强化信贷审核和监管,对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坚决不予贷款。作为地方政府而言,加快投资以及加快经济发展没有错,但是一定要量力而行,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切忌地方政府公司化运作,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切忌摊大饼,搞盲目扩张,甚至借城镇化建设大肆修建楼堂馆所,否则不光违规违纪,而且有可能形成大量逃废银行债务现象。  其次,寻求银政合作新模式。银政合作不只是贷款一种模式,银行还可以采取在政府引导下,与银行联合开发设计企业需要的信贷产品。并且,在新设计出的信贷产品使银行或面临比较大的风险的情况下,由政府出台风险补偿机制解决。同时,银政合作中银行还可以采取通过投行业务等开辟多个融资渠道,比如既包括间接融资,又包含直接融资。除此以外,银行应更关注地方政府所拥有的优质小微企业资源,借助地方政府的增信平台和信息优势挖掘产业链上优质的小微企业客户。这样既能有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又能最大限度地防避风险。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
主办方欢迎投资者的广泛意见,但为了共同营造和谐的交流气氛,需提醒投资者的是,投资者提出的问题内容不得含有中伤他人的、辱骂性的、攻击性的、缺乏事实依据的和违反当前法律的语言信息,相关重复问题不再提交。
(请登录或输入用户名提问,并遵守相关规定)
正在努力加载...当前位置: >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一个政府机关职能有哪些
时间: 12:27 来源: 作者:银行通道网 阅读:次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曾经作为商业银行进行过一些商业性的活动。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过后。中国人民银行只是国家政府的行政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为:
(一)起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完善有关金融机构运行规则;发布与履行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
(二)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三)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四)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
(五)确定人民币汇率政策;维护合理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实施外汇管理;持有、管理和经营国家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
(六)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七)经理国库。
(八)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支付结算规则,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九)制定和组织实施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负责数据汇总和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
(十)组织协调国家反洗钱工作,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承担反洗钱的资金监测职责。
(十一)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十二)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国际金融活动。
(十三)按照有关规定从事金融业务活动。
(十四)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中华人名共和国宪法规定的中国人民银行具有以上的职能,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区别。中国人民银行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国家机关是各项金融和货币政策的发布者,而商业银行则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法人代表,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本站信息摘自互联网,理财有风险,如您对信息有疑,请随时联系我们整改。
站点网址:
如您有意见或建议,欢迎E-mail至
站长ICQ:199291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能转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