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第三方平台是怎么盈利的?

新闻源 财富源
公众号过800万 微信: 我们还不知道怎么赚钱
&&来源:&&作者:佚名&&责任编辑:罗伯特
  微信到底是什么?微信公众平台会走向何方?这些问题在11日的“微信公开课PRO版”上首次被“微信之父”张小龙系统阐述。在张小龙看来,微信是一个森林,而不是一个宫殿。羊城晚报记者获悉,目前微信公众号数量已经超过800万,但为外界所关心的商业化上,微信却表示:“我们希望先做生态。现在问我们(怎么赚钱),我们回答不了。”
  微信加快生态建设
  这次活动是微信官方开放生态的首次集体亮相,微信支付、硬件开放平台、公众平台和企业号等业务线悉数亮相,并展示了微信连接服务、商业、硬件等的能力。
  厦门科拓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龙喜瞄准智慧停车场,通过微信运用,智慧停车场可以集成车位查询、迅速出入场、场内导航、寻车及微信支付缴费等功能。野兽花园咖啡创始人黄峰则讲述了餐饮行业接入微信后的便捷体验:顾客可通过微信公众账号进行远程排号点餐、查号、买单,大大降低了用餐期餐厅的服务压力和运营成本。基于微信平台的家政服务O2O运用提供者e家帮,则正试图通过微信打造一款类似“滴滴打车”的家政服务行业运用。
  据悉,微信下一步将加速建设连接硬件和企业的能力,重点关注O2O。
  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在现场连线中首次阐述了微信的生态和第三方以及企业在生态中的作用,张小龙说:“我们希望基于微信能够搭建一个生态系统,但不是我们自己把生态系统里面的每一块都给做了,简单地说,我们希望建造一个森林,而不是建造一座自己的宫殿,我们希望培育一个环境,让所有的动植物在森林里面自由生长出来,而不是我们去建造出来。”
  短期内不考虑商业化
  张小龙说微信希望鼓励有价值的服务,消除地理限制,消除中介,但他同时强调:“微信的种种理念最终都必须把用户价值放在第一位,否则的话可能会损害到整个平台的健康。”这也意味着微信的重点仍未放在盈利方式上。
  2013年以来,微信做了许多商业化的尝试,例如游戏、电商,但这还没有成为微信发力的重点;2014年以来,微信的重点落在以微信支付为代表的自身能力的建设和微信公开课对优秀案例的推广上。据悉,目前,开通微信企业号的企业已经超过10万个,其中不乏美的这样的传统制造业巨头。
  微信相关人士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现在问我们(盈利模式),我们回答不了。对于微信来讲并不是为了赚钱而赚钱,我们希望生态是第一位的,用户数庞大了,用户基数大了,商业模式慢慢就涌现出来了。”(记者 帅鹏坤)
高清图集赏析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您好, []|
微信如何赚钱?Kakao和Line营收模式或应借鉴
[导读]从提供单一信息发送功能到成长为多功能的平台,KaKao和Line前进的每一步都走得很快。反观国内产品,在商业化的探索上则显得极为谨慎。
利用Line账号接入游戏应用LINE POP腾讯科技 王鑫 11月20日报道在想着怎么挣钱这件事上,日韩公司的执行力表现惊人。就在今年9月,韩国通讯应用KaKaoTalk借7月上线的游戏平台盈利。另一家诞生于日本的通讯应用Line也在表情收费这条路上尝到了甜头,功能上线两月获2800万元收入。从提供单一信息发送功能到成长为多功能的平台,KaKao和Line前进的每一步都走得很快。反观国内产品,在商业化的探索上则显得极为谨慎。以国内通讯应用微信为例,在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中,腾讯总裁刘炽平针对微信商业化方面表示,未来会产生一些有趣的做法,但目前还是专注于扩大用户群。反观国内外的通讯应用,产品功能和定位存在极大相似度,比如公众账号、接入第三方应用等。也许Kakao和Line的挣钱之道会对国内通讯和社交应用的下一步给予启发。KaKaoTalk挣钱之道:电子商务+付费表情+Plus Friend广告+游戏平台2010年3月上线的KaKao出自一个创业团队,创始人背景雄厚。十多年前创立韩国最大游戏平台Hangame,后来担任韩国最大互联网集团NHN的CEO,KaKao则是他离职后推出的产品。KaKao目前总注册用户数6200万。每日信息发送数量是韩国三大运营商短信总数的三倍。在韩国智能手机55%的市场渗透率中,95%是KaKao的用户。产品最初的功能类似于大多数的通讯应用,但用户可以为应用设置不同的主题、为聊天室设置不同的背景。在帮助用户实现应用的个性化方面,KaKao提供了更多选择性。2010年12月,KaKao针对韩国地区用户推出“Gift服务”,用户可以在应用内购买咖啡或巧克力等小商品的优惠券发送给朋友,朋友凭借这些优惠券到线下实体商店中兑换。虽然这些商品客单价不高,但对朋友之间增进感情提供了一个新渠道。据了解,到了情人节,该功能的单月营收可以达到20亿韩元(约1148万元)。目前约320家品牌商的7700个商品使用该功能。KaKaoTalk平台商业模式(腾讯科技配图)KaKao另一个向用户收费的功能即付费表情。该功能和Line的主打的“表情贴图”相似。在表情商店中,除了免费的表情,还有公司自己制作、开发者提供或者其它企业提供的旗下相关产品表情,用户使用这些更丰富的表情需要付费。7月份的数据显示,付费表情的单日平均收入约1亿韩元(57万元)。在向企业收费方面,KaKao提供了Plus Friend功能,和公众账号类似。Plus Friend里包括娱乐明星、品牌商户等账号。用户选择关注这些账号后,会接受到他们发来的广告等信息。这时,企业就需要向KaKao支付一定的费用。目前KaKao Plus Friend中的广告客户达到了200家,它们吸引了6600万用户的关注。在商业化路上,效果最显著的是今年7月份上线的游戏平台。KaKao的韩国用户可以在该平台看到诸多游戏应用。在KaKao游戏平台上线的游戏应用通过利用KaKao的用户关系链,让用户在玩这些应用时能看到KaKao好友的游戏排名,双方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战绩。最重要的是,游戏里添加了道具功能,有道具时游戏才能继续玩下去,用户可以花钱买,也可以让朋友赠送。在KaKao游戏平台上,最成功的案例Anipang是一款类似宝石迷阵的消除类应用。上线不到三个月就获得近1600万用户,每日产生近2亿韩元(约114万元)的收入。目前KaKao游戏平台共有26款游戏应用。截止到11月6日,游戏的总下载数超过8200万,其中2300万用户至少下载了至少一款应用。在应用商店Google Play的游戏排行榜中,前10名有6名都是带有for Kakao字样的游戏应用。Line挣钱之道:付费表情+游戏平台Line由韩国互联网集团NHN的日本子公司NHN Japan推出。虽然是一个起步较晚的通讯应用,2011年6月才正式推向市场,但目前的全球注册用户超过7000万,其中日本占3200万,44%的日本智能手机用户均使用Line。Line对用户吸引力最大的即“聊天表情贴图”。超过250种的表情贴图让用户在使用Line时多了一个有趣的心情传达工具。其中Line官方设计的非常可爱且特色鲜明的馒头人、可妮兔、布朗熊和詹姆士饱受好评,也让这四个卡通形象成为连接Line其它产品的重要元素。Line表情商店于今年4月底推出,用户可以在里面付费购买表情。据NHN透露,8月份虚拟表情的销售带来了3亿日元(约2300万元)营收。下载Line推出的游戏就可以免费获得一套表情(腾讯科技配图)Line应用中也设置了如KaKao Plus Friend的公众账号。但这些账号为Line带来的收入还未公布。Line游戏平台业务的布置也在持续前进。今年7月,Line和Birzzle合作推出的新游戏Line Birzzle提供了一种有趣的玩法。当Line用户下载了该游戏,即可免费获得一套关于该游戏的表情贴图。在该种模式的激励下,Line Birzzle上线首日就坐到了日本和台湾App Store免费榜第一名。昨日,Line又发布了四款移动游戏应用。用户下载后,除了能获得免费的贴图,还能接入Line的朋友关系链,查看朋友的游戏排名或者赠送游戏道具。据最新消息,这四款游戏发布第一天,就全部登上了台湾App Store免费榜前十名。NHN Japan在7月宣布将Line扩展成全新的平台服务Line Channel。这个平台将要涵盖的服务面涉及游戏、优惠券、数字音乐、电子书、虚拟货币、社交。不过Line在产品中添加了类Path功能却并未获得用户的普遍认可。据媒体报道,60%的Line用户并不打算使用该功能。而这也对Line开展接下来的服务产生了困难。目前KakaoTalk和Line的共同目标:国际化。在这条路上,他们还将遇到更多的对手,比如中国的微信。如何继续挖掘国际市场的商业潜力,则是更为严峻的问题。但这些通讯应用的发展势头已经开始让更多人感到了威胁。美国科技博客The Next Web曾这样预言:“谁将真正让陷入危机?答案:移动通讯应用。”
推荐微博:
[责任编辑:loiswang]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科技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新闻排行财经科普数码科技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微信平台上的第三方有何发展机会?
会被收还是被闭~
按投票排序
其实“第三方平台”是个有意思的话题,因为很多大的互联网企业都开放了或多或少的资源给第三方,有的是一开始就做平台的(如淘宝),有的是把第三方当自己的必要补充的(如JD),所以笼统地讲“第三方”是互联网生态圈中一个重要元素。不过这个提问不太好,没说清楚“微信第三方平台”是什么。腾讯有游戏、广告、公共号的平台,每个都可能涉及到第三方,所以没太理解这个问题是怎么回事……看到下面几个答案有提到点点客,还有好多小号说点点客那个人写得好(很好,我看出来这是广告了),于是上点点客看了一下,就明白这题怎么回事儿了。(你看,像我这种略懂互联网的人看上去也一头雾水,就是因为微信这个东西太大了。所以首先要定义清楚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腾讯向第三方开放了什么资源,第三方又是如何利用这个资源的,这整个生态圈未来如何发展,上面的第三方的成长空间如何,是不是这么个问题?来,说是。是。嗯嗯,答主中文翻译十级,擅长中译中……别笑!说好中文很难的!)一个第三方公司在一个平台上扮演的角色,就是连接平台资源为客户服务。比如说,淘宝上有很多第三方,比如淘拍档(为品牌代运营淘宝店天猫店)、软件公司(为店家开发各类第三方工具)、还有一些淘宝客(为店铺导流量、做营销),如此这般。以淘拍档(淘宝/天猫店铺代运营)为例,大淘宝上有很多广告资源,比如展示、直通车、各类淘宝客等,刚触网的品牌不知道怎么玩营销;用户下单后,品牌/发货方怎么用ERP对接自己仓库、怎么发货?传统企业不会弄啊!但电商这么火,不搞电商怕落后时代,那怎么办?我不会搞,来来来,代运营同学,你来教我玩。这样,一个会玩,另一个不会玩但想玩,生意一拍即合。微信作为一个好几亿用户的大池子,它上面最大的资源就是这些用户,所以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微信最大的价值在广告价值(首先,一般企业不做游戏;其次,不会通过朋友圈来卖东西)。广告一般出现在报纸上,所以腾讯新闻其实是一套很好的广告位,这个比较简单,不说了。微信上,跟淘宝店铺代运营相似的一个东西,看来应该是公众号代运营。很多互联网企业、餐饮、生活服务类企业,其实都有互联网营销和服务的需求,站住微信这个巨大的平台对他们来说,既能更好的服务已有客户、挖掘客户价值,也能拓展自身影响力。比如说我微信上就关注了雕爷牛腩的公众号,雕爷一出新菜,如果看起来足够装X,我就会喊女朋友去吃。你在美团、大众点评、五八同城、赶集网等等上面能看到很多线下的餐饮、服务类商铺,他们也都需要从互联网导客源,希望更多人能看到他们,用了美团发现“我操我家边上为什么有一个烤鱼从来没见过呀晚上去吃一发”,这就属于通过互联网渠道带来新的商业机会。很多传统行业都需要这样的营销渠道,而且他们都不是大品牌,做不了高成本推广营销(烤鱼、美甲、婚纱摄影、甚至大一点的4S店等等),而微信就是一个用户量极大、但同时成本低廉的渠道,很多人看着眼红,但不一定知道该怎么做。于是,我就去点点客官网上研究了一下,目测他们就是做微信公众号代运营的。我今天第一次听说还有这种服务,不过想想也合理。其实公众号的主要作用,我个人理解,是一个企业服务已有客户的平台(这里主要说服务号,自媒体们的订阅号应该不需要代运营吧,你们做自媒体的还不知道怎么玩订阅号么)。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在线下门店扫码后关注到的,也就是说大多数人都已经是用户了,那么代运营就相当于是企业客服,一方面将企业信息推送给客户,另一方面当客户需要主动查询服务内容时,提供足够的技术和内容支持。其实,就是个人力外包和技术外包的活。一个历史悠久的行当。所以,既然平台上有人力外包和技术外包的需求,那么腾讯作为平台商,一定希望有更多第三方来做这个服务。为啥?企业说,我今天想加这个功能,明天想推这个内容,腾讯说老子这么牛逼为什么给你当保姆,拉一个懂技术懂运营的小弟帮你做成不?么么哒。所以这个第三方的市场一定存在,而且腾讯一定不会驱逐第三方都拿回来自己做,犯不上。至于腾讯会不会收?我估计腾讯会投最好的一两家。毕竟,为企业提供服务,对接消费者,这其实也是平台关键的机制之一。因此,这一类服务需要有那么几家做成几个成功案例,成为行业服务标准,这些第三方自身也会成为行业标杆。那么腾讯如果对这些行业标杆有一定控制力,对其自身规范平台机制也有利。这样,当企业说“我要上微信”的时候,腾讯就可以很放心地说,“去找XX”。皆大欢喜。
我是个俗人,不太想说战略,也不会说。只是在我看来,网络世界其实就是一个空间,一片土地。只不过以前的PC时代是二环内,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是发展迅速的高新开发区。而微信是高新区里发展最快占地最多的房地产大鳄,他们攻城掠地,盖了很多很多的楼。但是也有一些其他的开发商,例如陌陌,line等抢占了一些其他的地盘。大家此时拼的是地盘和客户,而不是客户满意度。对于买房的人来说,房子的地点位置固然重要,但是住在里面,我的装修我的布置更需要个性化。例如有人就喜欢欧式风格,有人喜欢简洁,也有人喜欢朋克风格,也有人喜欢中式风格。这时你去指望房地产开发商去做装修这肯定是不靠谱的,因为他们没有工夫,也不把这个当做竞争力。这时就需要例如口袋通、点点客之类的第三方平台来为大家做装修。也许未来等其他的社交应用商业化了,他们也能顺利的去其他小区装修。但是其中也是存在风险的。例如微信缓出手来,觉得自己夺得地已经够多了,下一步要推标准化的精装户型了,这时才是第三方平台的凛冬。只不过在现阶段,第三方开发平台还是有非常大的空间作为,只要服务的好,那些土鳖土豪们乐得轻松。
有人唱多,那我就来唱空。虽然说腾讯号称BAT 三强之一,业务偏产品,但是你要说他铁了心要把微信做成平台,并且未来能做的很好,不好意思,我表示怀疑。先看腾讯的历史,即时通讯发家,社交网站时代的时候跟着做社交网站,比如QQ空间,校友。端游页游手游时代来临时,他也一直是一个跟随者,电子商务来临的时候也跟着做支付,做网购平台,做自营电商(财付通,拍拍,QQ商城,易迅)。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行业试水开荒你们去,行业成熟大收割我来。在这一连串腾讯业务线中,有哪一款产品能够彻底平台化并且形式大好的?QQ就不用说,至今其平台化程度相当低,API开放的相当小气,想获得高级API的权限?必须交给腾讯托管,更别提当年对QQ平台化的态度可是势不两立。游戏推广运营平台化更是业界黑心,以高流量要挟高抽成,好不容易咬咬牙放腾讯推广,却发现流量都给了腾讯自己托管的游戏。最搞笑的就是腾讯的电商平台,按理说电商平台应该是最能体现平台运营实力的,搞到最后,拍拍关闭,易迅易主等死,员工回家,导致大量第三方商户遭受直接的经济损失,易迅员工甚至去腾讯上海分部直接拉横幅抗议的。给人的感觉就是,公司做了个艰难的决定,以前承诺的大电商大平台现在通通不做数,你们该去哪去哪,不要阻碍我跟京东一起上市圈钱,有本事你告我啊。腾讯电商事件告诉我们,腾讯是一家上市公司,在诱惑足够大的时候,它的行为是没有底线的,第三方该扔掉还是得扔掉。再说微信,只所以张小龙成为现象级人物就是因为张的行事同腾讯原有的风格大相径庭,微信的平台化做的很早,完全不像是腾讯的风格,一般腾讯都是把行业做死做烂了,才慢慢开放点接口,看看大家还有什么新思路可以做。这次微信完全没有照搬QQ的发展路线图,而是早早的平台化(八成是受微博平台化的影响)。第三方来了,各种玩法频繁问世,其中最赚钱的就是营销平台,放心,腾讯骨子还是想什么都自己做的,这不,腾讯搞了个自己的营销平台(腾讯风铃),腾讯在等待时机,等待行业成熟(培养市场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还是交给你们来做吧),等行业真正成熟的时候,腾讯会毫不犹豫的跳出来把你们给收割了。就像腾讯毫不犹豫的把电商平台给关停送人一样。腾讯是牧羊狼,先把自己伪装成牧羊犬,把你们这群羊养大养肥,到时候伪装的外衣一脱,善犬变饿狼,你们只有被吃的份。退一步说,就算张小龙真心想做大平台,靠着自己的那张脸顶住公司高层的盈利压力,耐着性子放长线培养市场,完善平台,直到最后有一天微信终于找到了盈利模式,腾讯上下皆大欢喜。但是万一哪天张小龙不在腾讯了呢?更何况还有姗姗来迟的国家队易信虎视眈眈,哪天借工信部一道圣旨就能够把微信折腾个底朝天。腾讯天生就没有做平台的基因,也没有做平台的心胸。哪天南非土豪们手头紧了,把你们这帮杂牌军给收编了也不是没可能,其实被收编也算是善终了,就怕他直接把你们给赶下车,自己一脚油门扬长而去。以上
1、如何看待微信第三方平台频频大笔融资?有资本方高调大举进军微信第三方行业,说明大家都很看好,这无论对我们点点客还是其他做微信第三方开发的公司,同样都是好事。至于融资真正的金额,我想稍微说下。我们是唯一一家做微信第三方开发的上市公司,由于上市公司是要受到制度约束,所以增发的金额是要按照真实数字公布的,而且我们还有另外2家的数千万金额也即将到账。稍微了解资本行业的都知道,一般公司对外公布的金额和实际金额之间的关系,我就不多说了。融资对于我们来说是锦上添花,对于别的公司可能是救命稻草。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我们CEO黄梦先生今年已经接待了数十家的投资机构/个人(包括投资微盟的华映资本),拒绝了绝大部分,只选择了少数的几家,一方面是我们原本不缺钱,而且是一直在赚钱(点点客是靠传统业务上市的,不是靠微信第三方开发),另一方面是我们需要选择除了钱之外,还能对我们未来大战略有更多帮助的投资机构/个人。我们这个做法,也值得其他创业者学习,其实只要你把产品真正的做好了,把用户服务到位,自然有投资人找上门,这时你就要看到除了钱以外的资源,这个或许比直接的现金要有用多了!另外再透露一个消息,今年有不少投资人跟我聊过,想投微信第三方开发,或是和微信相关的创业项目,无论是点点客这种成熟型企业,还是初创型的都可以,由此可见资本还是非常认可有前景的微信第三方开发公司。市场很大,大家一起加油!2、被收还是被闭?被收的可能性不排除,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公司更好的发展,让商户和用户都受益。被闭?是指被微信官方闭吗?这是个伪命题!我不止一次在私下或公开场合说过,自从腾讯为微信成立WXG之后,会更加专注于做平台,也就是张小龙所说的专注于“连接一切的能力”,微信要做的就是基础平台,将深度、个性、专业的开发让给第三方,这才能构建微信未来的大生态。如果微信什么都想自己做,最后的结果就是什么都做不好。开放是必然的,否则就有竞争对手必然会抓住微信这个弱点来攻击,这就像Android抓住iOS封闭的特点迅速发展壮大。固步自封就是自断前程,关于这点张小龙比我更清楚。所以,那些和点点客同行的战友们,不要担心这个伪命题,努力把产品和服务做好,努力打造依托于微信的、属于自己的良性生态圈,而不是忽悠一笔钱是一笔钱的心态,才能有真正属于你的未来!“是泡沫终究都会破的”——感谢某位腾讯“国家队”员工给我的赠言,同样也送给各位处在微信第三方平台一线的战友们!===话锋突转的分割线===
貌似问题已经变成了“微信第三方平台是否会被官方干死”的节奏。。。我非常可以理解那些不爽腾讯种种作为的人,腾讯确实做过一些令人寒心的事情,所以只要有人说腾讯不好,立马就跑上来各种噼里啪啦的呐喊助威,恨不得除之而后快!至于腾讯的这种行为,对普通用户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你又能评判吗?当然,这些“愤青”们不但在知乎上做这样的事情,还在QQ、微信、Qzone上做,呵呵~不过:1、时代是变化的,看问题当然不能只按照惯性而为,2、有情绪可以理解,但是看问题还是要客观、辩证,不要过于情绪化,我也希望自己能尽量在这点上做到更好我把不看好微信第三方开发的分为3类:1是不懂行的,这个可以理解,我在了解点点客这家公司之前,也是不看好第三方能逆袭“国家队”,当做移动互联网(线上)的我深入了解这个行业之后,并经过一位国内知名投资人的推荐,毅然决然加入点点客;但如果不深入了解一个行业就妄下定论,这就是肤浅、偏见之处,这样的现象我早已司空见惯2是顺应“民心”,博关注度3是从事过这个行业,但是没有做好的,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相应资源,如果你没这个资源做好这件事,但并不代表别人做不好。有人想说腾讯要干死第三方,其实就是两个字“利益”,一个字“钱”!也就是说,只要第三方不妨碍官方赚钱,而且还能帮官方完善生态链,帮官方赚钱的话,那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另外一方面,也有人说了,腾讯并不是做什么都能成功,在很多方向上也有惨败的案例,所以它就转而战略投资,并给足相应的资源,让你撒欢的去玩,比如京东、58等,这也是腾讯由封闭走向开放的一个标志。我不看好官方做好微信第三方开发的原因:腾讯并没有ToB基因,基因,貌似个很玄的东西,但是确实非常重要,决定了一家公司未来是否会走向成功。基于QQ起家的腾讯,最高时市值过1000亿美金,有着很强的ToC基因,而且微创新(模仿)能力很强,确实出了很多牛叉的产品,但是截止到目前,在所有ToB的业务上,比如企业QQ、营销QQ等,没有一项不是半死不活的。在ToB上没有很好积累的腾讯,想要进入企业级市场,这会是最难跨过的一座大山。腾讯没有线下基因,这点我相信腾讯战略投资部比我还清楚,否则他们也不会收大众点评、饿了么、58为干儿子,以补充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目前像我们这样做微信第三方平台的,就是服务于线下企业。线下客户可要比线上要复杂太多,客户过于分散,而且还需要去艰难的教育,发展客户的人力物力成本比想象中太高,并不是线上大家都来一个网站注册/申请就可以的。线下市场,有时并不是价格战就能搞得定客户的,中国人都很讲究的人情关系,比如你是不是也有那么几个朋友,同样一件商品,就算别人价格再低也还是要买你的东西呢?这个人情关系是腾讯搞得定的吗?No!所以,官方就需要我们这样有强大线下基因和ToB基因的团队,帮他们完善线下能力,我们负责脏活、累活,微信就负责“连接”这一件事就行,然后只用等着收钱。还有所谓的免费,这个策略在ToC市场很管用,但是在ToB市场上并不是最佳策略,比如我们只是给线下商家们提供一个开发好的平台,他们就真的会用了吗?No!他们还是不会!线下的商家对互联网的了解,比你们想象的还要少太多,这个你不信可以看看家里的老人,街边开饭店的老板。所以,我们(至少我们家是这么做的)的卖点主要还是教给他们移动社交营销的知识,并有专业的团队根据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搭建平台,策划活动,在产品技术、营销推广、变现上进行一系列帮助。我们的目的是要帮助商户们利用微信改善经营效率、提高营业额,让他们掌握真正的移动社交营销的思维,因为他们是我们努力搭建的生态链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于现在出现的这些“国家队”,都是内部其他部门想分微信的一杯羹,而且相互之间还有竞争关系。(补充:在外人看来,腾讯就是一家公司,其实内部的关系异常纷繁复杂,特别是有资源、利益、关系冲突的部门之间,真的并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而且这些“国家队”也并不是微信团队自己在做,而是一些别的部门)“国家队”们截至到目前的状况,我只能说“呵呵”:1、入门门槛高,不是所有想做经销商的企业都能满足的;2、售价高,而且不只是高一点点而已,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无法承受,但是实际使用起来并没有比第三方好到哪里去,最重要的是无任何后续的支持;3、对经销商几乎无任何实际扶持政策,经销商们很多也是传统企业主,他们自己都不懂,就真的能发展多少客户吗?即使发展到了,又能真正的服务好客户吗?我们的扶持政策很多,其中有个重要的政策,就是我们自己花钱定期请行业里的牛人给经销商培训,让他们真正的掌握移动社交营销的技巧,从思想上对他们进行教育,这才是他们内心真正缺乏的东西;4、官方的“高大上”、远在天边,如果出现问题,连客服方式都很难找到,我们可是全员客服,经销商有问题可以电话、QQ、微信等多渠道,找我们客服、渠道扶持、渠道开拓的人去解决,试问这是“国家队”能做到的吗?我也曾和某些“国家队”旗下的代理商,包括某一线城市的总代聊过(那要交百万级别加盟费啊!),“国家队”几乎没有给他们任何扶持,什么都要靠自己,那他们实际的发展情况可想而知!当然,再好的行业都会有失败者,我认为这不会是“国家队”或竞争对手造成的,完全就是失败者自己造成的。因为他们的心态完全就不是想着要帮助经销商和商户赚钱,而只是期望卖一单是一单,忽悠一笔是一笔,这必然是要在优胜劣汰的市场中消逝!微信第三方开发这个行业并没有成功的前辈或外国货可以学习,我们愿意替大家风雨兼程,如能继续一直保持行业标杆,实属万幸;如遇不幸,至少我们尝试过、努力过,终不悔!
分析一个新事物,看两点即可,一是它的内在逻辑,一是它的参照物(或竞争对手)。一、从内在逻辑而言,微信的特征就决定了它的赢利方式一定是平台式的,而不是卖个皮肤或道具什么的。平台的赢利就是从交易中抽成,这种钱来得最容易,所以马大师可以喝茶、参禅、打太极,而强东哥还得逗比地玩儿乔装送货。有人说腾讯以前有不良的纪录,那是因为那会儿它还没有平台的赢利模式。最近放开微信大群权限时,附加的要求就是开通了微信支付,可见微信团队也是认准了这条路。那除了支付之外,微信缺什么呢?台子都搭好了,就缺人气了。它需要商家,需要顾客,热闹起来了,交易频繁了,它才能从中坐地抽成。如上面一位所讲,这是一次涉及从多行业的大迁徙,众多行业的需求也多种多样,对于微信官方来说,想自己干是不可能的。引入第三方,做热闹这个市场,为其中的玩家切实做好服务,在这一点上第三方与微信的利益是一致的。二、微信做平台从交易中抽成,唯一的参照系和对手也就是淘宝了。以淘宝的发展历程来看,第三方,只要是提供工具性的服务,而不是企图在里面再做一个小平台,淘宝还是愿意支持其发展的。总之,由于微信巨大的体量,微信对于第三方平台的需要,及第三方平台安于提供有用而无野心的服务,所以,在这个时间窗口,第三方平台的开发还是有巨大的价值。
我觉得这个可以区别看待。当初pc时代,企鹅的吃相不好,搞得天怒人怨,结果自己的一些产品也没有走出来前两年腾讯就变了玩法,以投资购买为主,参股为辅,早这样的话,肯定不会浪费自己的资源,同样也会有不小的收获,混好了买过来,混不好放弃这家捧那家,多好。从生态来说,也不会出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这种情况现在腾讯有钱,对微信的玩法应该是比较放得开,能够容忍多种应用,专心做平台为主。这种情况容易让人想起来淘宝,免费提供平台,培养市场,自己把握支付通道,是分成还是取而代之,进可攻退可受,同样也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所以我觉得短时间内第三方还是比较容易发展的,腾讯不会压迫,只要按照规则来,也许会得到比较好的机会。
1:第三方融资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业务,发挥微信让传统行业插上移动互联网翅膀的促进作用,这是无可厚非的,相反需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毕竟微信第三方开发是继阿里之后,国内大规模传统行业集体触网的大事;但如果是抱着别人融资了,我也要融资的心态,或者说为了炒作,那么就是需要抵制的;2:腾讯为什么需要第三方?微信公众号要做的是把企业的服务与人关联起来,这些企业涉及的行业数量众多,不可能凭腾讯一家之力就能做起来的,淘宝的铺子这么多,购买者那么多,为什么马云不做自营电商呢?道理是一样的;话又说回来,这个行业不仅涵盖微信电商,还包括餐饮、酒店、教育、旅游等等一些列服务型行业,腾讯连电商业务都没做好,怎么可能一下子做那么大呢?3:第三方都在做什么?企业家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是做微信第三方这行,就是带着镣铐在跳舞;这个镣铐指的就是微信开放的技术接口;开发公众号首先得了解微信提供的技术接口能做些什么?具体的文档可参看《微信公众平台开发者文档》,对这些接口,可从三个阶段、两大派别来看;三个阶段:一个是开放了基本的消息跟用户信息接口,可以做一些基本的信息交互,第二阶段是微信支付接口的开放,挖槽,这个接口让支付宝受到惊吓了;第三个阶段就是高级群发接口开放,什么数据分析、用户分析的都出来了;通过上面的三个阶段,就可以知道第三方都在做什么了,之前做的早的,主要利用的就是第一阶段的开放的技术接口,做一些微信网站,有的企业想要支付,当时就只能使用支付宝快捷支付的方式去完成这样的需求;到14年的3月中旬,微信支付接口出来了,那些做电商的小伙伴们疯狂了,匆匆忙忙的把这快市场给顶起来了;没过多久,高级群发接口出来了,目的就是可以更精准的给用户推送广告,这样的情况大多用在电商开发商的产品中;最近又有了跟硬件想结合的产品了两大派别:一派是开发微官网的、一派是专注开发微信电商的;(其实理论上微官网跟微信电商都是一样的,都是h5的页面,前者偏向o2o,后者偏向线上交易,业务不同,故有此区分)4:传统行业的商家为什么需要第三方,需要哪样的第三方?商家来找你帮他开发微网站或者微电商,不是你牛X,而是微信的面子足够大;为什么微信有面子?因为他有庞大的用户群,借助朋友圈可以宣传产品,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所以核心在于,什么样的第三方能帮助你做好业务宣传,他对你的业务了不了解,而不在于他把你的微官网做的多么多么的漂亮,要能真正深入熟悉你业务的。我看点点客在融资之后,就是声称要深挖每个垂直行业,这是个好事情。5:腾讯对第三方的态度;不少人说腾讯对第三方开放的态度不是那么明朗,这个倒是确实,毕竟腾讯之前没玩过这个大的开放;另一方面,你们第三方开发商也别说腾讯这不好,那不好,先看看你们自己做的东西,到底能不能让别人放心的,敢不敢让别人给你更多的开放权限;据目前的市场来看,显然不能的;另外腾讯国家队的进入,也让第三方胆寒,说实话,这个也没办法,难道为了表明老马的开放决心,连自己的团队都不要了?既然要开放,对外要开放,对内也要开放,别只顾着外面,而忽略了内部;最后得多说一句,腾讯对第三方的态度确实不咋的,让很多第三方不怎么爽,做生意嘛,就跟做产品一样,产品要爽才有人用,生意做的爽才能做得大;6:微信第三方的发展:不管日后腾讯会不会收编较好的第三方,但公众号的确是微信商业化核心所在;打压第三方根本不可能,现在第三方的市场不怎么好,最大的问题还是腾讯引导教育的不行;第三方应该尽可能的去帮助传统企业,给他们带来价值是最急需考虑的问题,你管他什么腾讯,什么国家队,什么融资;总之:谁能把公众号的市场做好了,Boss Ma会请他吃饭;要是谁把这块市场弄垮了,Boss Ma一定会很生气;
2005年的淘宝店主,并不完全是因为看准了淘宝的巨大机会而活到今天的。他们只是借助这样一个平台,用最小的代价获得了收入,并实现了可持续的经营。如果题主想知道做什么样的第三方比较赚钱,那就应该问微信的后台,因为从数据上获得的判断是最准确的。但若没有数据,便只能专注于自己的产品,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收入,毕竟在微信上,一款好的应用或服务能以令人咋舌的速度传播,这在传统情况下,新闻/媒体/渠道上是不可想象的。在与平台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策略,就是最大的机会。
谢谢 邀请。对比着微博的第三方的发展机会来看,微信平台上的第三方发展机会并不多。并且微信平台的开放程度远低于微博,比如好友的关系不开放,其实基于这个是最有文章可做的。从个人运营微信公众订阅号的经历来看,就是一个一对多广播。消息发出去,订阅者的回馈和互动很少。从我订阅的订阅号来看,互动就是点赞,并且一般很少点。至于微信公众服务号,我只用微信红包一次,微信支付2次;像招行这些银行的服务号我并不放心使用,感觉不安全。微信真正最有价值的开放其实是:可以把网页直接共享到朋友圈这个功能。网页上可以做游戏,做任何想做的内容和服务;朋友圈的共享是可以形成类似病毒传播的。比如《围住神经猫》,它就可以做成网页版。还有一点可以做的就是针对微信第三方开放的技术、营销培训。这是大市场。这个比直接在微信上做第三方靠谱。这些培训有点像成功学,虽然他们自己不能做好第三方,但是可以教大家做第三方。
卧榻之处,岂容他人安睡?
一直觉得平台是互联网王道,更何况是微信这种大平台。就好比微信是一个星球,现在星球上的人多了,来微信的人只是旅游,来聊聊天而已。现在微信招来很多商家,添加很多附属旅游周边,又或者商城,游乐园。只要人们需求,微信都能招来。相信逐渐微信会变成一个繁华大都市。你要问有何机会。还是自己看吧。但,我想的这是个理想话平台,微信不一定能开放更多的“中心地段”,这是重点!
大部分都只是想赚些钱而已,别想得那么高大上。第三方平台现在也是龙蛇混杂,哪些号称国内最大的,也只是做一些功能模块,然后就号称全套服务。别担心他们的发展前景,如果微信不行了,他们可以飞速转身,投入到另一棵大事。这些草根过得比很多上班族舒服。这今天中午一个QQ群里的聊天记录。当天熟悉客户的需求之后,他们可以飞快地找到赚钱之道。
题主提到的微信第三方,我的理解应该是指微信公众平台的第三方。从12年10月微信推出公众平台,至去年年底微信第三方开发市场可谓人声鼎沸。当时国内较大的的第三方团队有:深圳的花儿绽放(微俱聚)、上海的微盟、北京的三六五世界(365微管),北京这家比较熟悉,差不多去年在这块就有近百人的团队在运作...再从整个市场来看,微信作为一款和新浪微博有着本质区别的社交产品,是不适合用皮皮时光机类的微博第三方平台来论证的。所谓的微信第三方市场,其实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腾讯SNG在公众平台部署上的策略,在公众平台推出第一阶段,主要针对是商家企业,于是微信与招商银行合作,将其作为标杆案例来打造,第二阶段开始吸纳自媒体团队进入,又力推陈坤等公众帐号,可谓直指新浪微博的根基。但无论这两个阶段中的哪一个,都扰不开一个问题,功能支持,也就是第三方开发者所谓的接口支持。如现在大家能看到的微信公众帐号可以实现的功能,浅一些的有:自定义菜单、陪聊、各种抽奖活动等...深一些的有:微商城、微支付、LBS定位、微会员等...这些功能的开放,是微信在近2年来随着公众平台的逐渐成熟而分批次推出的。但有一点很关键,就是所谓的“微信专业人士”从来没有真正预判出微信的下一步具体招式,往往都是微信新开放一个功能,要么上来喊:这个功能太牛逼了,能够如何如何的颠覆某个产业,或者要么上来就说:微信开放这个接口是肯定的,不然就如何如何...貌似有些脱题了,回到微信第三方市场说,无论是微盟也好,微俱聚也好,最核心的东西是对他们注册商家的功能支持(如微活动、微会员),而这些功能却都是依赖相对应的开放接口来实现的,微信虽然在公众平台推出的第一阶段,要依靠这些全国各地的第三方团队去为公众平台四处背书(我更倾向于将这种行为称为替微信传经布道),所以至少在去年年中之前可以说,微信要实现自己公众平台在短期内聚拢大量注册用户,需要依赖第三方团队。但腾讯的团队在互联网行业多年来磨砺,早就留了几手,首先上线了自己官方的微信公众帐号功能拓展平台“风铃”,然后在接口开放上,无论哪个第三方的流量再大,也不对其开放独家接口,也就是说,微盟能做的功能,微俱聚和三六五一样能做,所以在去年1年中,这几家所谓的国内较大的第三方团队都在代理和直客2条业务线上,陷入最直接的竞争当中去...不过从现在来看,去年虽然各家第三方团队竞争激烈,但总归借着微信营销风靡全国的所谓大趋势,喝汤总是有的。但到了今年,微信营销不再火爆,那些去年纷纷浮躁“上船”的企业商家,花钱买单后也发现,通过微信上的这些牛逼功能,也未给自己的经营带来预期的增长,微信第三方团队的日子也变得愈发艰难。。。直到今年4月,腾讯旗下产品“营销QQ”,正式推出微信拓展功能,诸多艰难经营的第三方团队应声倒下,骂声一片...当然了,市场环境虽然严酷,但并不是说,任何做第三方开发的都得饿死。大多微信第三方团队的濒临解散,和本身对自己产品定位不清晰,团队综合能力弱,都密切相关。因为微信第三方毕竟是一个to b的市场,商家企业在这个平台上要解决的是自己营销变现的需求,而营销这件事,向来都是讲究软实力,这种软实力是无法大规模复制的。也就是说,你拿着微信营销的“圣经”去告诉广大中小企业老板,这能让你从此走上人生巅峰,是典型的忽悠。忽悠,又能有怎样的前途呢?微信还只是一个社交功能,官方上线公众平台与最近推出的广点通,都能够看出腾讯对微信的流量变现是谨慎而迫切的。微信能不能做营销工具,当然能,但它也仅仅只是个营销工具而已。就好像用锄头是翻地的工具一样,翻地一定要用锄头吗?有了锄头翻地,地就一定高产吗?
巨大的渠道资源握在别人手里,只希望投资人看好的是团队,是盖房子的人,而不是盖在别人地上的楼房。这种风险是绝对存在的,不在己方控制范围内。且腾讯不止一次对微信平台大动干戈过,再有大动作的可能远大于不动的可能。
看到第一名说的,我就想起一个笑话。某营销专家在培训时说在腾讯也不是马化腾说了算是一个牛逼的叫pony的老外才是老大
我也是唱空的态度,目前的第三方开发市场蓬勃是微信着力培养的渠道,但是平台的发展却是步步紧逼第三方的态势,具体可以从下面几页PPT看:未来第三方生存的空间肯定有,但是留给他们的可能就是重人力重资源的运营和推广,活得可能就不太好了未来第三方生存的空间肯定有,但是留给他们的可能就是重人力重资源的运营和推广,活得可能就不太好了
我就觉得,腾讯给我的感觉有点不厚道。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算了,不吐槽了。
如同腾讯QQ会腾讯带来的高额收入一般,微信的诞生其实他腾讯在手机游戏上建立的第三方平台,这才是微信真正能为腾讯吸金的告诉通道。如同有朋友提到line,kakao,whatapp一样,kakao的主要盈利方式就是引进优质的游戏,用免费形式发行,然后kakao,line之类的社交软件,提供平台,用户基数,然后实行对IAP收费分成的形式来实现盈利目的。如同whatapp被facebook收购一样,他们也开始注重手机平台市场这一块的利润,太高了,也太具有未来的创造力。天天酷跑最高的日流水过亿,让腾讯在微信平台的手游蛋糕偿到了甜头,他们也必定会把手游这一块作为他们主要盈利模块。其实我个人感觉如点点客这样的推广公司始终只是帮助腾讯去完善他们功能的垫脚石而已,那腾讯真正的野心还是他们赚钱的老本行。目前阶段腾讯没有精力,也没有经验去开展官方的销售推广,这样就给了第三方公司错觉,觉得腾讯不会再去弄,有了商机;但很可能在以后,腾讯等到第三方公司把微信的销售推广完善以后,便会收回这部分的自主权(如同QQ空间越来越低的背景音乐连通率,非强制性诱导客户开通绿钻服务),遏制第三方发展,然后退出自己的业务进行收费。腾讯的自私与无情,早就已经是业内人尽皆知的事实。的确,现在的公众号,让很多公司尝到了甜头,推广成本低,收益高,受众广,但是这些都是只目前阶段微信平台的不成熟导致。当微信看到了这部分的利润后,会毫不留情的扼杀第三方公司的利润空间,要么你被我收购,要么你跟我实行利润分成,再要么你等着关门倒闭,反正要腾讯眼睁睁看着你在他的脚下舒服的喝着汤,那是不现实的。所以第三方的空间,是不会被收,也不会被闭,最好的结果就是和腾讯实现利润分成,微信就是一座大桥,目前只是在试运营阶段,如果后期你想使用,那么请老实的缴费吧。
我就说一句,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比起之前的三次创业,现在的机会多到我都捡不过来。不说赚钱,就说做事,微信也给了太多的机会。现在的好时代并不是微信给的,而是移动互联网给的。所以只要围绕着移动互联网来做事,死不了的。微信不玩,咱跟其他玩
腾迅只有“捞一把就走”的心态,是不会做长远考虑的。如有怀疑,可以参考其运营“AVA"、“剑灵”的历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第三方开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