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格纳初装出什么装备

滑雪装备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滑雪装备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Snowblakes, Big Foot或Double Trouble是只有0.5米到1米长,但较一般雪板,它们出现在80年代,只在少数国家在一些特殊场合(如滑雪学校)中只在滑雪学校中受欢迎。
Telemark是最古老的一种滑雪雪板,并在10年中在个别地方重新出现。与“普通”雪板正好相反的是,人们不需要用脱落器将鞋整个地固定在板子上,而只须固定鞋尖部分,人们通过身体的高低起伏来控制雪板的走向。  所谓的“Monocarver”或“Sqwal”是界于普通滑雪板和单板之间的雪板。象通常滑雪那样,人们向着前进方向站在“板”上,但正象滑单板一样,只有一只雪板(Mono-双脚一前一后站在同一只板上)。
必须借助于器材,现代滑雪在对人的安全和滑雪技术上,器材生产枝术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对滑雪器材的要求也很高,对于一个业余初学者,有些人可能认为有一套器材就可以了。其实这不对,你使用的器材直接影响你学习滑雪,有一套好的器材,能使你更快地学会滑雪。滑雪装备滑雪的器材包括高山、滑雪单板(SNOWBOARDS)及所谓的SNOWBOARDS等。其中板是当今最为普及的冬季运动器材。在过去的5到10年中,高山板得到了很大发展,直至发展到今天的CARVING(即拐弯板)。CARVING不仅是今天的潮流,它的的确确给高山滑雪和高山滑雪者带来了功能上的巨大发展。CARVING不仅仅是增加了滑雪的乐趣,而且它大大地简化了学习滑雪的过程。  滑雪单板是60年代在从冲浪板发展而来的,到了80年代中期风风靡全球。像玩冲浪或溜滑板一样,人们横着站在单板上。最初人们使用单板只是在积雪较深的雪地中,今天在全世界都可以见到人们在滑雪道上玩单板。在晴天里、雪道上的雪会反射太阳光,使人感到光线很强,所以需要用滑雪镜挡光,同时滑雪镜也起到挡风的作用,使人能看清雪道,便于滑行。初学滑雪的,最好选用连体式,初学滑雪者,很容易滑倒在雪地,连体式滑雪服,可以避免雪进到衣服里面去。同时又不会有衣服的宽松下摆影响滑雪。
2013年滑雪服增强功能性、产品更加时尚、款式更加新潮、继续扩展情侣款和亲子款产品。填充物使用primaloft和thermo-cool,保证抗寒的同时也最大程度地减轻衣服重量。面料的表面都经过dwr超强防泼水处理,最大程度地保证防风和防水功能。滑雪装备滑雪是一项速度很快的运动,滑雪的技术动作主要靠脚来完成,对鞋的要求是很高的,鞋必须合脚,穿着感到舒服,脚掌、脚背、脚跟应被紧紧裹住,脚趾在鞋里则不能感太紧。穿好应感到鞋紧裹在脚和小腿上。初学滑雪者,一般应使用短一点的滑雪板,这样能更容易地学习一些滑雪动作,滑雪板太长,很难提高初学者的滑雪水平,特别是学习转弯,减速时。在使用滑板前要先检查一下,滑板上的是否好使,脱离强度是否调到适当的位置。
一般初学者,先生们应使用170——180cm的滑雪板,女士应使用160——170cm的滑雪板。它是用来在起滑时支撑、在滑行中平衡身的。一般雪杖的长度在90——125cm。应选不透水面料的,保暖性好的手套,不然滑雪时很容易弄湿手套。要选择一次性成型的PC外壳,这样的透风性能强,我们平时用的一般是用低发泡材料的,而滑雪头盔内壳(黑色EPS)、高密度发泡(进口料),这种内壳材料不容小看,在意外受到猛烈地撞击后,内壳就是相当于你的'保护神'!当你听到‘砰’一下子头盔爆碎的时候,那么就该恭喜你了。如果不是这种高密度内壳起到相当程度的缓冲作用的话,那么很有可能爆破的可能就是你的脑袋了。那么它最大的特点莫过于此了,高密度发泡材料能起到最佳的缓冲作用和抗震效果。要选择贴身透气而又不粘皮肤,抗击力强的,因为这样的护臀可以有效缓解摔倒时的冲击。一般伸缩棉,优质热压EVA的就可以。 另外FOX 2009最新设计的经典护臀,主体为高档爽宜网布,保护片为2.5厘米厚高强度耐冲击EVA,加上外面的布料,保护片厚度可达2.5-2.7厘米,特别是保护臀部的三片保护片,外面有三块PE塑胶板,此保护垫加保护片厚度可达3厘米,不但增强了保护功能,而且可防止裤子外穿时不受磨损,据使用者反应,效果非常不错。
注意:因为护垫较厚,刚穿上时会有一点点不适的感觉,尤其是在家里试穿的时候;请不要介意,到滑雪场上穿一次以后就好了,在雪场上才能真正的感受到这款护臀无与伦比的安全和舒适性能,不过请确保您的雪裤是单板雪裤,双板雪裤普遍偏瘦,可能导致套不上。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装备制造业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装备制造业
装备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建立起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提高综合国力,实现工业化的根本保证。特&&&&性中国所独的核心装备制造业
世界其他国家包括国际组织并没有提出“装备制造业”这个概念。“装备制造业”的概念可以说是中国所独有。它的正式出现,见诸于1998年明确提出的“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日研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第1版。)的核心是装备制造业。对于装备制造业,人们的认识不尽相同,尚无公认一致的定义和范围界定。通常认为,制造业包括装备制造业和最终消费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工业的总称,即“生产机器的机器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又称装备工业,是为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而制造各种技术装备的产业总称。按照,其产品范围包括机械、电子和兵器工业中的投资类,分属于金属制品业、通用装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制造业、电器装备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装备制造业7个大类185个小类。
重大技术装备是指装备制造业中技术难度大、成套性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意义、对国计民生具有重大影响,需要组织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才能完成的重大成套技术装备。资本密集是指装备制造业企业需要很大的财力投入。
装备制造业从生产通用类装备,如农用机械、工程机械,到生产基础类装备,如、,再到生产成套类装备,如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成套设备等,以至更高级的生产安全保障类装备和高技术关键装备,如军事、航空航天装备等,其厂房成本、设备成本、材料成本、研发成本、人力成本等开支都十分巨大,投资规模动辄上亿,以十亿、百亿观,也不鲜见。所以装备制造业是实足的资本密集型产业。
国际资本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投资节节攀高。2006年,中国装备制造业累计近3万亿元投资,其中外商直接投资达400.8亿美元,约占投资总额12%,同比增长了29.4%。在中国区域内,装备制造业全行业的三资企业产值过亿元的就有上千家。技术密集是指装备制造业的生产过程对技术和智力要素的依赖大大超过其它行业。
比如生产数控机床、大规模集成电路;微电子和电力电子器件、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矿产资源的井采及露天开采设备;大型火电、水电、核电成套设备;民用飞机、高速铁路、地铁及城市轨道车、汽车、船舶等先进交通运输设备;大型科学仪器和医疗设备;先进大型的军事装备,通信、航管及航空航天装备等等。这些产品技术含量高、生产工艺精密,组织过程复杂,对研发水平、技术实力、知识产权投入方面的要求都很高,所以装备制造业又可谓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是指装备制造业需要大量人力参与产成品的制造过程。
一般来讲,生产过程对技术要素的依赖与对劳动要素的依赖成反比,即只有当技术程度低时,容纳的劳动力才会多,但装备制造业则不同,技术密集与劳动密集同时存在。原因在于:装备制造业所生产的产品,如矿产资源的井采及露天开采设备,石油化工成套设备,电力成套设备,船舶、地铁、航空航天、军事装备等,其生产组织过程都非常复杂,主要是通过、非标制造、等模式进行的,而这些生产组织模式与最终消费品制造业的生产组织模式极为不同。最终消费品制造业的产品多可进行批量化、流水线生产,而装备制造业几乎不存在由少数几个工人看管数条生产线便可以使生产过程运转顺利的情况。按单制造、非标制造、项目制造模式中存在着大量的定制化采购、定制化设计、定制化生产组织、定制化装配工作,以及过程中的技术工艺变更、生产计划调整等事项,这些都需要靠人力介入进行解决,没有一成不变的、按钮式控制的“傻瓜式”生产过程。
所以,装备制造业在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同时,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少有的对资本、技术与人力的需求都很旺盛的行业。也正因如此,装备制造业对投资、技术进步、就业的拉动效果极为明显,的确不愧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显而易见,装备制造业属于制造业的核心,也是国民经济的重头产业。[1]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国家重大装备制造更是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的战略性产业。中国是工程机械设备的制造大国,几大龙头企业也在国际市场上打出了一片天下。但是,风光背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却有着困扰多年的隐痛——关键零部件一直受制于人。[1]中国自主品牌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普遍不强,中低端产能过剩、竞争尤为激烈,很多产业的高端环节都被外资品牌牢牢掌控;同时,在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方面,长期以来一直被外资品牌“卡着脖子”。
我国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已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的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着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严峻形势。在高端装备方面,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开始将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装备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制造产业由海外开始陆续收回至本土,并采取了很多鼓励政策,如税收减免、补贴奖励等,鼓励投资商、制造商回归本土。[1]就装备制造业而言,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其核心是以信息化为支撑,追求可持续化的发展模式。针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通过在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政府对两化融合的关注和重视而出台的一些政策预测,未来装备制造业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与信息化更好地融合。技术整合是装备制造业内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一方面产生新的技术,另一方面推动技术创新。例如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于工业而产生的计算机工业控制技术等。产业融合是指信息技术或产品渗透到装备类产品中,增加其技术含量。例如机械等公司将智能化技术融入到平板电脑的生产过程中,提高装备母机的智能化;丰田等汽车厂商将信息技术整合到汽车制造中,生成人机界面,提高汽车生产平台的可操作性。管理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流程、业务流程和设计、制造的各个环节,推动装备制造业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升级。例如采用取代传统的手工或纸单管理,实现企业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有效地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益。由延展咨询研发的ERP解决方案和管理软件,是基于装备制造业企业按单制造生产模式特点,正是满足企业实现信息与管理整合这一迫切需求的代表产品。
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实现技术、产品与管理三个层面的深度融合,并彼此不可分割,将成为装备制造业转型与升级的重要途径。[2]练元坚(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分类思考.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1.5(总第70期))认为:可以主要依据产品的知识含量和技术难度,辅以国家直接调控必要性,将装备分为五种类型,据此区别考虑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针和对策。通用类装备(一般性装备)。基本上是传统的机械制造类产品,无论是机泵阀、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建筑机械、运输机械… …,绝大部分应该属于通用类装备。
基础类装备(装备制造业的核心)。主要包括机床、工具、模具 、量具、仪器仪表、基础零部件、元器件等,广义上还包括相应的基础技术(包括设计和生产制造技术)和基础材料。
成套类装备。主要指生产线等。
安全保障类装备。主要指新型军事装备、尖端科研设备、保障经济安全的关键性设备等。
高技术关键装备(前沿性核心装备)。最典型的高技术关键装备如超生产中的单晶拉伸、硅片切抛、镀膜光刻、封装测试等核心技术设备。
邹十践(以信息化带动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建筑机械化,2002年第1期第24页。)认为,装备制造业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一是重大先进的基础机械,即制造装备的装备——工业“母机”,包括数控机床( NC)、(FMC)、(FMS)、(CIMS)、工业机器人、大规模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设备等;
二是重要的机械、电子基础件,主要是先进的液压、气动、轴承、密封、模具、刀具、低压电器、微电子和、仪器仪表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三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包括农业、能源、交通、原材料、医疗卫生、环保等)的、军工生产所需的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如矿产资源的井采及露天开采设备,大型火电、水电、核电的成套设备,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石油、化工、煤化工、的成套设备,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轧制成套设备,航空、铁路、公路及航运等所需的先进交通运输设备,污水、垃圾及大型烟道气净化处理等大型环保设备,大江大河治理、隧道挖掘和盾构、大型输水输气等大型工程所需的重要成套设备,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及现代设施农业成套设备,大型科学仪器和医疗设备,先进大型的军事装备,通信、航管及航空航天装备,先进的印刷设备、工程机械成套设备等。[2]装备制造业范围广,门类多,产品杂,技术性强,服务面宽,涵盖了主机产品、维修配件和服务等。中国的产业分类标准,与国际产业分类标准(联合国,世界银行工人在加工零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共同体委员会等共同编制“国际经济核算体系”)(ISIC)及国际贸易分类标准(SITC)还不统一。为了使对“装备制造业”的界定能尽量与国际标准接近,以便适应中国加入WTO的形势,我们界定“装备制造业”的范围主要是指国际工业分类标准——ISIC中的38大类,即ISIC38。包括金属产品,机器与设备制造。
具体来说,我们所界定的“装备制造业”,相当于国际产业分类标准的382除电气外机械制造业[非电气机械];383电气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384运输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385科学、测量、控制、光学设备制造业[专业和科学设备]。相当于(1994年产业分类标准NAICS)的35工业机械及设备制造业;36电子及其他电气设备制造业;37运输设备制造业;38仪器及相关设备制造业。相当于欧洲国家的“资本货物制造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产业发展司:《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总报告(上册)》(专题篇),,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产业发展司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它包括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辽宁装备制造业之一——大船重工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七大类中扣除了有关消费类产业制造业小类后的186个小类。相当于欧洲国家所指的“资本货物制造业”,也就是我们惯常所说的“生产生产资料的行业”。
装备制造业涵盖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生产投资类产品的全部企业。按装备功能和重要性,装备制造业主要包含三方面:
1、重要的基础机械。即制造装备的装备,主要包括(NC)、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DIMS)、工业机器人、大规模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设备等。
2、重要的机械、电子基础件。主要包括先进的液压、气动、轴承、密封、模具、刀具、低压电器、微电子和电力电子器件、仪器仪表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3、重大成套技术装备。主要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农业、能源、交通、原材料、医疗卫生、环保等)、科学技术、军工所需的成套装备。比如矿产资源的井采及露天开采设备,大型电力(火电、水电、核电)成套设备,输变电(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成套设备,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轧制成套设备,先进交通运输设备(民用飞机、、地铁及城市轨道车、汽车、船舶),大型环保设备(污水、垃圾及大型烟道气净化处理),大型工程所需重要成套设备(大江大河治理、隧道挖掘和盾构、大型输水输气),先进的印刷设备等。装备制造业是用先进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要纽带和载体,不过自从中国国企改革以来,一大批下放到地方的国有装备制造企业纷纷改制,和一些大型跨国企业合资合作,并逐渐被这些企业蚕食吞并,影响了中国的经济的独立性,增加了中国的不安全因素。装备制造业占全国工业各项经济指标的比重高达20%以上。装备制造业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也高达25.46%。年期间,的年均增长率为7.8%、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1.9%,而装备制造业年均增长率为17.6%,比GDP的增长速度高出9.8个百分点,是带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动机。中国装备制造业全部从业人员约占工业总数的20%以上。如果考虑到制造业与其他流通业、服务业的关联性,则制造业间接提供的就业比例更高。中国正处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时期,经济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增长方式的集约化不再是盲目追求速度和产量,而是注重效率和质量,以及节约资源和降低污染。集约化的决定性因素是加速技术进步,的物质基础是开发先进、高效的技术装备。装备制造业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国防建设提供装备的重任,带动性强,波及面广,其技术水平不仅决定了各产业竞争力的强弱,而且决定了今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用先进装备改造传统产业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手段。因此,装备制造业在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装备制造业是科学技术和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最具深度、最有影响的产业。技术装备作为技术载体,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媒介和桥梁,是科研成果从潜在效益转化为现实效益的重要手段。技术装备是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大、产业关联度大以及出口贸易利益较大的商品。因而,技术装备是工业发达国家,以至工业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竞相角逐的重点,也是世界贸易的主导商品和增长速度最快的商品。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进程中无不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即使进入信息化社会,仍十分重视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制造业。以作为装备制造业工作母机的精密机床为例,它是西方国家对华禁运的重点。1999年5月,美国政府公布的考克斯报告提出要控制对华出口机床;日,通过了针对中国等国家的《控制高技术机床出口》的法案。这说明高精度机床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的重要。中国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中国装备制造业无论从管理机制、技术创新能力,还是从企业规模、竞争实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1、企业规模小,大企业规模也不大 长期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业重外延、轻内涵,投资分散、重复布局十分严重,且多数企业按“大而全”和“小而全”建设,致使装备制造企业规模普遍很小,即使所谓“特大型”和“大型”企业规模也不大。
2、长期以来中国重大工程项目的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和制造分属不同部门,严重地影响了国内技术装备成套供应体制和能力的形成。
3、国内金融业参与装备制造业的投资、组合的受到众多限制和约束,难以通过资本市场解决装备制造业的改组。1、自主开发能力低。由于企业规模小,研究开发能力薄弱,致使自主开发能力差,技术创新能力低。高新技术装备和重大技术装备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借助引进外国的技术。 2、企业还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中国不仅研究开发经费和人员少,同时分布极不合理。研究开发经费和人员主要集中于研究机构和大学,企业还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
3、设计和制造技术能力不强。现代化的设计以综合和系统的观点,从市场、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寻找最佳的结合点,集合材料、工艺、控制、系统、工程等方面,开发设计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产品,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中国装备制造业受人才、技术、投资、设计开发条件等方面的制约,设计和制造技术能力普遍不高。
4、产品结构不合理。中国长期处于短缺经济状态,许多产品严重供应不足。中国装备制造业也多致力于铺摊子,扩大生产能力,而对提高企业素质很少关注,传统和大路货产品生产能力猛增,致使不少产品生产能力过剩,供过于求,企业效益不好。与此同时,重大技术装备和高新产品生产能力又严重短缺,致使国外机电产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在中国国内市场上的份额已达30%。除为基础产业提供的重大技术装备多数源于外,某些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进口份额也已占国内市场的50%以上。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设备投资的2/3依赖进口。石油化工装备、轿车工业装备、、、胶印设备等要靠进口。装备制造业主要产品的技术来源50%以上依靠从国外引进。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差,新产品的开发周期长。
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一方面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装备;另一方面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相关政策不完善,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造成大量技术装备进口的局面。在的大环境下,一国不可能包揽该国所需的全部装备,但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是从国外买不来、也买不起的,必然是通过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得以实现工业化,而且只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才能成为工业化强国。在装备制造业已经得到全面关注的情况下,中国应该制定一个系统性的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和计划,并加以有效地组织实施,将中国建成世界上重要的装备制造和供应基地。加大“改制、改组”力度,激发企业活力,增强国际竞争力。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必须首先通过改制、改组,激发企业活力。加快企业产权多元化的进程,加强企业激励机制与制衡机制的建设,真正激发起企业的活力。围绕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和强项进行产业结构、组织结构的调整与重组。打破部门、行业保护,加大企业间重组、并购力度,建立起大装备制造业体系;按照全球化和专业化生产的思路,大力培育一批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一大批强、精、专的。压缩过剩的、落后的生产能力,加大严重亏损、没有发展前途企业的破产、退出力度。对于与中国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紧密关联的重大装备及应用工程项目,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由国家出面组织优势和有效资源,通过改制、改组、改造及组织科技攻关、装备研制和工程示范,力争实现重大突破和跨越。为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大效能,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国家应做好规划引导,在资金、资源、技术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发挥产业集聚效应,鼓励形成在国际上知名、各具特色的若干装备制造业集中地。促进传统制造业的升级。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积极引进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关键装备技术、配套零部件生产技术,并努力消化、吸收与创新,最终实现国产化,带动中国传统制造业的转换升级。在此基础上,逐步加大自主开发和自主创新的力度,使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模式由引进技术型向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型转变,进而走向自主创新型。破除传统的分割体制,推进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兼并与重组,在大力提高单机技术水平、质量和性能的同时,高度重视装备系统成套能力的提高,组建一批具有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和工程总承包能力的装备承包公司,形成几家在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和竞争实力的装备总承包商或大供应商。建立,加强装备制造业的技术研发投入,明确一批关系到装备制造业长远发展的技术研发重点。切实加强中国制造业的技术研发投入,紧密跟踪世界制造技术的前沿,有重点地开展研制攻关,力争在世界及制造业应用领域掌握一批具有中国的核心技术,建立高效协调、符合国际惯例的“产学研”一体化体制,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重视提高熟练技术工人的比例。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制造业仍可充分发挥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并在吸引直接投资及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方面保持竞争优势。提高制造业熟练工人的比例,培养造就数千万掌握制造业高技能技术的人才队伍,将是中国装备制造业保持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营造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大环境,结合准则和中国政府的承诺,研究制定“入世”后促进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技术政策和经济政策。在研究开发经费、产品税收政策、重大工程采购方式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第一要处理好发展装备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世界经济正经历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升级也进入关键时期。装备制造工业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力。装备制造工业不仅决定制造业未来的竞争力,而且是农业实现现代化、产业最终向服务经济为代表的转移的关键,也是增强国防实力的重要因素。所以,正确认识振兴装备制造工业对于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升级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要处理好发展装备制造工业与高新技术的关系。高新技术渗透性强,用高新技术改造装备制造工业,有利于提高其整体素质,推动其产业结构升级和管理创新。而高新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装备制造工业的支持。因此,在努力发展高新技术的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装备制造工业,有重点、分步骤地将高新技术运用到装备制造工业的重点领域、重大项目中,实现技术跨越,使两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让高新技术的高水平、高效益在装备制造工业的规模经济上发挥作用。
第三要处理好装备制造工业中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关系。工业结构的变动具有连续性,其一般规律是,在工业化初期以劳动密集型发展为主,工业化中期以资金密集型发展为主,工业化后期以技术密集型发展为主。中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制造业发展中结构问题主要是装备工业滞后。在这个国情下,要充分考虑面临的国际环境,在选择装备制造工业结构时应坚持既不片面强调只发展劳动密集型部门,又不片面强调只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部门。中国装备制造工业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策略应为:产业的多层次推进策略。即:保持一定的劳动密集型,继续发展资金密集型,集中优势,有重点地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
第四要处理好经济全球化与装备制造工业现代化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装备制造工业资本结构多元化的趋势加快,特别是境外资本大举进入,及随之带来的技术和设备、管理、市场,对中国装备制造工业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巨大冲击。21世纪,经济全球化格局使各国经济依存度不断提高,中国在设计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的关键性、战略性工业领域,不能完全依赖国外,应将关键技术及关键领域的控制力掌握在国人手中。对于关键技术不要求一定是自力更生研究开发,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经过消化吸收而掌握,构建开放式的现代装备制造工业。在引进来的同时要走出去,中国装备制造企业要打入,要走国际化与自主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另外,在发展装备制造业的道路中,应首先关注以下7个重点方面,加快建设执行中国装备制造业重点研究方向。
1、瞄准薄弱领域,着力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等基础制造能力。
2、强化保障支撑,加快发展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新兴产业所需装备。
3、突出关键环节,更加注重提高关键设备制造能力和关键部件配套能力。
4、更加关注“三农”,扶持发展先进适用农用装备。
5、适应需求变化,大力发展新兴领域装备。
6、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7、防范产能过剩,坚决抑制部分行业重复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严重落后,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用“小、低、散、弱、差”来概括:“小”表现在大企业不大不强,小企业不专不精;“低”表现在产业集中度不高,低;“散”表现在“大而全”、“小而全” ;“弱”表现在技术创新能力弱,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与低端产品供给过剩并存;“差”表现在管理水平落后,经济效益差。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导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投资的2/3依赖进口,在装备上中国每年有数百亿美元的逆差。
对中国装备制造业造成了一定影响。2008年统计口径内的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出口增速同比分别回落了8.6个、15.2个百分点。
为了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温家宝总理在中也专门提出,落实自主研发重大装备国内依托工程和,着力发展重大成套设备、高技术装备和高技术产业所需装备,提高装备制造业集成创新和国产化水平。
在此基础上,“坚定信心,做强做大中国装备制造业”成为参加两会的装备制造业代表、委员们共同的心声。
“国家对装备制造业发展投入了极大关心,我们有责任,也有信心把工作做好。”全国人大代表、技术中心副主任表示,“总理的报告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更是措施及时,不仅有助于产业应对当前危机,并能为产业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善基础配件
关键的基础零部件是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短板”。
“虽然中国能生产许多大型设备,却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关键零部件的问题,一些重要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据总工艺师代表介绍,中国每年至少有近70%的行业利润要被进口零部件“吃掉”。
为此,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提升大型铸锻件、基础部件、加工辅具、特种原材料等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液压器件是机械关键零部件之一。通过自主研究、联合攻关等方式,上海电气逐渐缩小与国外同类企业的技术差距,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功之路。以李斌为主导的液压器件技术团队,连续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将国产液压器件带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三一重工也看准了装备业上游零部件的市场潜力,宣布将致力于装备业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三一重工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到7%投入研发,着力建设创新型企业,将研发创新能力作为一项核心竞争力培育。”代表说。
闫丽娟代表透露,在巩固工程机械主机核心优势的同时,正通过自主创新,努力突破关键零配件的核心技术。得益于持续不断的自主创新,徐工集团受到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小。新技术、新产品对徐工的销售收入贡献率达70%以上。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它的各项经济指标占全国工业的比重高达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是高技术的载体及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通道,20世纪兴起的、核技术、空间技术等,无一不是通过装备制造业创造出来的;是产业升级的手段,生产工作母机、提供重大装备;是外贸出口的主力,占全国外贸出口36%以上;是国家安全的保障,在高技术和数字化战争时代,武器装备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同时,必须指出的是,装备制造业还是国家的战略产业,它是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决定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关键因素。装备制造业为什么要振兴?第一是形势发展的需要。近两年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呈现出发展的趋势,但大量的投资趋向于产业链中靠近能源原材料的初端,出现了钢铁、氧化铝、水泥等行业投资过热的情况,由于大量地消耗能源,造成环境污染,致使大家对中国工业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进行了很多争论。其实,真正体现一个国家的实力,在产业链上带动性强的,是装备制造业。
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如美国、等都非常重视发展该国的装备工业,并有极其完善和有效的振兴办法。中国要打造自己的竞争力,必须振兴装备工业。第二是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必须改变。中国装备制造业经过建国五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仍处于被动状态,弱,对外依存度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国际竞争力不强,总体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因而振兴成为进入新世纪面向&十一五&的中国主旋律。
所以国务院有关负责同志在谈到振兴装备制造业时慨然道:这件事做好了将利国利民,积功积德。
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是,振兴装备制造业是共和国国家的意志,也是我们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关键措施和重要途径。与中国的航天事业一样,将经历漫长而艰辛的跋涉,克服无数困难,最终打造我们伟大祖国的辉煌。&神舟&六号又一次完美的飞行,再圆千年飞天梦;而装备工业的振兴,将为21世纪的中国一圆强国梦。企业发展离不开优秀的员工,而员工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企业提供的舞台和环境。以人才和技术为基础,创造最佳产品和服务,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关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激烈的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为了锻造企业创新竞争力,山河机械在企业内部构建起了一个“金字塔”结构的创新体系。“我们的一线工人都是这个研发体系中的一份子。”委员说。 闫丽娟代表对此也深有体会。此次参加两会,她带来了加大对工程机械领域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议。“在危机影响下,国外企业纷纷减少投入,国内企业应抓住机遇积极吸引国外优秀人才。” “同时,也应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培养高端创新人才。”徐工集团更投资4.34亿元,建设(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研究院建设完成后,将成为徐工集团技术人才的培训基地和工程机械产品及零部件、孵化、辐射及服务基地。 “国家有扶持政策,但不是让我们简单地扩大生产规模,而是要我们借助这个机遇,加大研发力度,提升现有产品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李斌代表对中国装备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如果我们能把握好这个机遇,危机过去后,我们定会站在新的高点、新的平台上。” 三一重工向文波代表、机械董事长何清华委员均认为,随着中国扩大内需政策的落实,4万亿投资计划的启动以及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实施,中国装备制造业,特别是工程机械行业,“机遇将大于挑战”。据了解,中国装备制造业主要存在着“加工能力强、创新能力弱”,“单机制造能力强、系统集成能力弱”等问题。
围绕这一问题,调整振兴规划和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对装备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出了希望。
规划要求,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础配套件和基础工艺水平。总理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落实国内依托工程和政府采购制度支持自主研发重大装备的发展。
“自主创新是做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根本途径。”何清华委员认为,“如何在危机中寻得机遇,首要工作是要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实现差异化竞争。”
制造业的内容包罗万象,十分广泛,人们衣、食、住、行、用的各种产品、各行各业的生产设备、军事装备等都是制造业生产出来的,包括机械、电子、轻工、冶金、石化、纺织、医药、食品、军工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制造业就是第二产业。制造业的核心是,发展制造业的关键是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各类技术装备的制造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和技术含量高等特点,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化水平与经济科技总体实力的标志,是关系国家、民族长远利益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是用先进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要纽带和载体,是产业和信息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的重要保障。1、加强对装备国产化的组织领导。建立重大工程和装备国产化工作的组织协调机制,通过重大工程带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2、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机制,认真贯彻招投标法等法规,促进国产设备进入市场。鼓励装备企业公平竞争,发展专业化协作,促进企业加快改革步伐,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3、坚持依托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推进装备国产化。有计划地组织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工程,例如百万千瓦核电设备、直流输电成套设备、大型石化成套设备、大型掘进施工设备、高档数控机床等。
4、抓紧研究制定政策法规,为装备工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一是对进行重大装备国产化研究开发、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给予必要的支持经费;二是抓紧研究制定促进装备工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法规,如调整现行进口产品税收政策,改变进口成套设备免税而进口关键原材料、零部件交税的做法;改进技术装备的国外采购方式,坚持以市场换技术;三是制定鼓励使用国产设备的政策,特别对首台套设备的国产化依托工程,要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5、培育大企业、企业集团的技术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大企业、企业集团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基础和带动作用。因此,应继续鼓励和支持大企业、企业集团建立技术中心,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继续鼓励和支持大企业、企业集团参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由国家、工信部牵头制定的装备工业振兴规划已经进入审评阶段。
2008年12月底,工信部组织专家就装备工业振兴规划进行了初步审评工作。据一位参与审评的专家介绍,规划内容基本已经完成,可能上交国务院。
此次制定装备工业的振兴规划包括装备制造业,医疗、纺织等民生相关的行业,农业机械,基础零部件四大领域。这也是过去一直被忽视的基础零部件领域第一次被纳入到支持发展的领域当中。早在2006年,国务院就曾公布一份关于装备制造业产业振兴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了鼓励发展的领域。但是此后,国内很多大型项目仍然不愿意使用国产设备和产品,这一问题在基础零部件领域尤为突出。
“多少年以来,国内一直都不太重视基础零部件方面的投入。因为这种小的设备看不见,所以在科研方面投入的资金以及相关的课题一直很少。”上述专家说。而投入的缺乏也带来了行业水平落后的恶性循环。
以火车轴承为例,据他介绍,目前国内时速160公里以内的火车轴承都能够实现国产化。而时速160到200公里的火车轴承,虽然国内能够生产,但是有关部门不采购国内产品。时速200公里以上所需的火车轴承,全部来自进口。因此目前国内仍然无法对动车组轴承实现国产化。“目前大多数人更多的考虑通过基金、直接补贴的方式对企业进行鼓励。但有关部门应该意识到通过税收改革鼓励企业发展更为有效。”[3]
日,开始实施的增值税转型就是对国内装备工业的一个很大鼓励,但由于它是一个普适性的政策,不论是高、中、低档的设备,都能够从中获益,因此对产业升级的助力则相对有限。
在工信部组织的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评估论证过程中就有专家提出,应该借此机会对购置节能环保、技术升级等设备的企业,给予一定税收上的优惠。这对于转变中国装备工业来说,将会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不过,在补贴和支持方面如何来操作,仍然是此次振兴规划需要完善的内容。
大多数人更多的考虑通过、中央财政直接补贴的方式对企业进行鼓励。但有关部门应该意识到通过税收改革鼓励企业发展更为有效,税收作为事后的补贴,对于鼓励企业投入设备有更大的支持力度。不仅如此,只要是企业做了就会获益,从这一点来看,对于所有企业主体来说会更加公平。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对的新目录给予高度评价:这是统一认识的很好文件,鼓励类的产品门槛比以前提高了,限制类、淘汰类的范围也比原来严格了,对未来一个时期内机械工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他同时表示,《指导目录》将随着行业的发展不断滚动更新,估计很快还会再次修订。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录的修订向全社会发出了一个重要的信号,就是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现状是高端的吃不饱,低端的供过于求,这样下去行业是没有出路的。
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重要的综合性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已经与当前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相当一部分技术和产品已经研发成功并广泛应用;二是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隐忧;三是部分技术、工艺和产品不能满足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要求;四是部分条目表达宽泛,界限不清。
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旨在全面贯彻“十二五”规划纲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坚持走以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驱动的科学发展道路,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加强重大技术成套装备研发和产业化,推动装备产品智能化,促进产业由大变强。蔡惟慈告诉记者,《指导目录》的修订符合机械工业发展的实际,与“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攻高端、夯基础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是一致的。
从修订情况看,《指导目录》对2005年版本中的机械相关的条目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如《目录(2005年本)》鼓励类别条目机械门类,原有条目52条,修订后共有条目60条;限制类别条目机械门类中,原有条目34条,修订后共有条目57条。淘汰类别条目机械门类中,原有条目84条,修订后共有条目91 条。
国家发改委上述负责人表示,与《目录(2005年本)》相比较,《指导目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细化条目内容。对条目内容进行了较大程度的细化,具体到产品、规格和技术参数,明确支持发展的重点。
二是提高技术要求。对大部分鼓励类别条目,较大幅度地提高了规格参数的要求,对部分限制类和淘汰类条目,也提高了规格参数要求。
三是扩大覆盖范围。修订后的条目,涵盖了电工、机床、仪器仪表、通用机械、农机、重型机械、石化机械、内燃机、液气密、模具、轴承、通用零部件、塑料机械、环保机械、印刷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文化办公、制冷、城市轨道交通,以及铸造、锻造等机械工业各个行业,覆盖更加全面。
《指导目录》的重点内容涵盖七个方面:一是瞄准薄弱领域,着力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等基础制造能力。二是突出关键环节,更加注重提高关键设备制造能力和关键部件配套能力。三是强化保障支撑,加快发展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新兴产业所需装备。四是更加关注“三农”,扶持发展先进适用农用装备。五是适应需求变化,大力发展新兴领域装备。六是防范产能过剩,坚决抑制部分行业重复建设。七是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4]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帕格纳初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