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尔茨访华行程此次访华是重要的战略抉择吗

在朔尔茨访华后,德国国内两份带有绿党色彩的“中国战略”将出台,透露重要信号,德企陷入纠结为难,既要持续“加码”在中国的投入和业务,又要避免被对华强硬派“盯梢”。去年11月初,德国总理朔尔茨正式开启其访华之旅,这也是朔尔茨任内首次对中国的正式访问,同时也是三年来第一个访华的欧盟国家领导人。值得一提的是,在朔尔茨访华后,德国国内一些对华强硬的声音愈发明显,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德国新版“中国战略”将出台。据环球网报道,目前,两份带有绿党色彩的“中国战略”草案正在柏林流传。一份来自贝尔伯克领导的德国外交部,该草案要求在对华关系上突出所谓“人权问题”。另一份来自哈贝克领导的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该草案要求限制德企对华投资,同时在亚太、拉美和非洲开拓有前景的替代市场,并阻碍中企投资德国关键领域。不难看出,德国绿党两部争相制定的“中国战略”草案,都是把减少对华“依赖”和对华“脱钩”当成政治资本。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德国外长贝尔伯克还是经济部长哈贝克,都来自德国绿党,在联合执政的社民党、绿党、自民党三党中,绿党主导的经济部和外交部意识形态化色彩较浓,受美国影响也最大。事实上,针对朔尔茨访华一事,当时德国国内就一直存在反对声音,一些批评人士认为他这样做是错误的。对朔尔茨来说,这样做似乎与平时别无二致,他似乎打算延续其前任默克尔奉行的“以贸易促改变”政策。可以看出,这份新曝光的德国对华战略草案是在德国政府内部,部门利益和党派利益相互纠缠的背景下产生的。对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认为,德国新版“中国战略”草案的最终版本将是德国国内各方博弈的结果。
面对德国政府内部,部门利益和党派利益的纠缠,其实现在最纠结的是德国企业,本质上讲它们是不想对华“脱钩”的。正因如此,它们既想着要持续“加码”在中国的投入和业务,同时又要避免被对华强硬派“盯梢”。例如,作为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德企巴斯夫首席执行官布鲁德米勒在谈论德国对华政策时就曾呼吁,“停止抨击中国”,并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批评”。并且他还与其他7位德国跨国企业首席执行官发表署名文章,呼吁德方务实促进对华关系,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寻求新合作。然而,由于多次发表加强与中国经济关系的言论,布鲁德米勒遭到一些德国媒体和绿党人士的指责。一名绿党籍欧洲议会议员妄称,巴斯夫在中国的业务是彻头彻尾的“高风险”。
除此之外,在德国新版“中国战略”曝光之时,德国三大经济协会主席均表示中国很重要,并呼吁德国政府采取务实做法。例如,德国工商大会(DIHK)主席阿德里安警告称,与中国关系的根本性转变将对德国就业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德国批发和外贸协会(BGA)主席扬杜拉则称,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批判性地质疑欧洲与中国的关系是正确的。但联邦政府不应反应过度,否则,对所有相关企业来说,这将是最糟糕的举措。另外,德国工业联合会(BDI)主席鲁斯武尔姆认为,中国现在是并将继续是德国工业的中心市场。不难看出,尽管面对压力,但在德国国内依然还是有理性客观的声音发出。近期,德国不来梅大学经济学教授埃尔斯纳更是建议,朔尔茨应让德国在美国和亚洲国家之间保持最低限度的独立性和经济生存机会,特别是要与中国进一步发展务实和建设性的贸易、交流、合作和学习关系。他呼吁德企负责人要保持清醒,学会为自己辩护,以免德国出现“经济自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朔尔茨访华行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