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缩,波动,滞胀政府应该采取哪些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

第17章 宏观经济政策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以及经济政策影响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四大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一)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它在广泛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但通常指劳动这一要素的充分就业。由于测量各种经济资源的就业程度非常困难,因此西方经济学家通常以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对劳动力人数的比率)高低作为衡量充分就业与否的尺度。(二)价格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二个目标。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它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三)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均增长率来衡量。二、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和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可分为需求管理政策和供给管理政策,前者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后者包括人力政策和收入政策等,但主要是需求管理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财政政策:政府(判断依据——实施主体)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1.变动税收——改变税率和税收结构例如,经济萧条时,政府减税,增加了个人和企业可支配收入,以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从而增加生产和就业。尽管这又会增加对货币的需求,使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受到一定影响、削弱减税对增加总需求的作用,但总的来说,国民收入还是增加了。高收入者边际消费倾向较低,低收入者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因而改变所得税结构,使高收入者增加些赋税负担,使低收入者减少些负担,同样可起到刺激社会总需求的作用。2.变动政府支出——改变政府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在经济萧条时,政府扩大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多搞些公共建设,就可以扩大私人企业的商品销路,还可以增加消费,刺激总需求。尽管这样做也会增加对货币的需求,从而使利率上升,影响一些私人投资,但总的说来,生产和就业还是会增加。政府还可以采用投资税收抵免或加速折旧等办法给私人投资以津贴,直接刺激私人投资,增加生产和就业。以上所有这些措施,都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当然,在经济高涨、通货膨胀率上升得太快时,政府也可以采用增税、减少政府支出等紧缩性财政措施以控制物价上涨。(二)货币政策: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例如,在经济萧条时增加货币供给,可降低利率,刺激私人投资,另一方面货币供给增加可直接支持企业扩大投资,进而刺激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增加;反之,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可紧缩货币供给量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减少或增长慢一些。前者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后者是紧缩性货币政策。共同点: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注意:不同点——两类政策均会影响总供给,但货币政策影响程度更大。分析:利率——使用货币的成本 货币(当作商品)需求>货币供给——“物以稀为贵”,货币价格,利率消费与GDP变动一致(消费对GDP的影响最大),利率影响投资①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所得税——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消费是有惯性的,增加消费的特殊也会增加对货币的需求)货币需求↑——利率↑——投资↓最终:GDP↑(因为可支配收入增加对消费的影响大于对投资的影响)②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开支,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扩大(已经成型的,没有现/新投资)私人企业的产品销路——消费↑
货币需求↑——利率↑——投资↓最终:GDP↑③扩张性财政政策:投资津贴→直接导致投资↑(不能反推利率,对利率的影响微乎其微)→消费↑,但同时货币需求↑,因此利率↑GDP↑④扩张性货币政策:扩大货币供给——利率↓——投资↑——消费↑——GDP↑第二节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一、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一)政府支出1.含义:政府支出是指整个国家中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由许多具体的支出项目构成,主要可分为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两类。2.政府购买: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买军需品、购买机关办公用品、发放政府雇员报酬、实施公共项目工程所需的支出等都属于政府购买。政府购买是一种实质性支出,有着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在社会总支出水平过低时,政府可以提高购买支出水平,如举办公共工程,增加社会整体需求水平,以此同衰退进行斗争。当总支出水平过高时,政府可以采取减少购买支出的政策,降低社会总体需求,以此来抑制通货膨胀。3.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这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政府在付出这些货币时并无相应的产品和劳务的交换发生。是一种不以取得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作为报偿的支出。因此,转移支付不能算作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它所做的仅仅是通过政府将收入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进行转移和重新分配,全社会的总收入并没有变动。转移支付乘数作用于国民收入的乘数效应小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效应。在总支出不足时,失业会增加,政府应增加社会福利费用,提高转移支付水平,从而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水平,社会有效需求因而增加;在总支出水平过高时,通货膨胀率上升,政府应减少社会福利支出,降低转移支付水平,从而降低人们的可支配收人和社会总需求水平。(二)政府收入1.税收:是政府收入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国家为了实现其只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因此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根据课税对象,税收可分为三类:①财产税主要指对不动产即土地和土地上建筑物等所征收的税。遗产税一般包含在财产税中。②所得税是对个人和公司的所得征税。税收的主要来源。③流转税是对流通中产品和劳务交易的总额征税。增值税是流转税的主要税种之一。根据收入中被扣除的比例:①累退税是税率随征税客体总量增加而递减的一种税。②比例税是税率不随征税客体总量变动而变动的一种税,即按固定比率从收入中征税,多适用于流转税和财产税。③累进税是税率随征税客体总量增加而增加的一种税。西方国家的所得税多属于累进税。降低税率、减少税收都会引致社会总需求增加和国民产出的增长。2.公债:当政府税收不足以弥补政府支出时,政府就会发行公债,使公债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又一组成部分。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它不同于税收。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包括中央政府的债务和地方政府的债务。二、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大萧条之后的经济周期影响没那么大,与西方财政制度与财政政策对经济的自动调节与主动调节不无关系。自动调节指西方财政制度本身有着自动地抑制经济波动的作用,即自动稳定器;主动调节指政府有意识地实行所谓反周期的相机抉择的积极财政政策。(一)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的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看不见的手”(二)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这就是斟酌使用的或权衡性的财政政策。当认为总需求非常低,即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反之,当认为总需求非常高,即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前者称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后者称为紧缩性财政政策。这种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被称为补偿性财政政策。三、功能财政与预算盈余(一)功能财政:根据权衡性财政政策,政府实施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这样的财政为功能财政。(二)预算赤字:政府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即减税和扩大政府支出就会造成预算赤字。(三)预算盈余:政府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即增税和减少政府支出,会产生预算盈余。(四)周期平衡预算:政府收支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四、赤字与公债五、西方财政的分级管理模式不重要 了解即可 六、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非常重要)(一)挤出效应(只有财政政策有挤出效应,货币政策没有)1.含义:由于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c或投资i降低(结果:y下降)的效果。2.图形画在一张图上试试?解析: (左图中y1-y3为挤出效应,右图中y2-y3为挤出效应,左图挤出效应更大,财政政策效果更小)假定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则IS右移至IS',新均衡点E',利率由r0上升至r1,产出由y0增加至y1。利率上升会使投资减少,这就意味着如果利率r0没有上升而是保持不变时,产出能增加的更多,即能增加到y3。但由于利率增加了,故产出只能增加到y1水平,因此y3-y1就是由于利率上升而被挤出的私人投资所减少的国民收入,即挤出效应。y0y1是这项财政政策带来的收入。通俗理解:挤出效应就可以理解为“本可以达到却没达到”“白白损失掉的”,因而挤出效应越小,说明政策效果越好。结论: IS曲线越陡峭,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大。(二)财政政策效果可以通过IS- LM 图形加以分析(根源:财政政策发生改变IS曲线发生移动,LM曲线不会变!!)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指政府收支变化使IS曲线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1.财政政策效果因IS曲线的斜率而异:当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越陡峭,IS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大。解释:IS曲线的斜率主要由投资的利率系数决定,投资的利率系数越大,即利率变动所引起的投资变动幅度越大,IS 曲线越平坦。则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利率上升时,就会使私人投资下降很多,“挤出效应”较大(被挤出的私人投资就越多),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得就越少,即政策效果越小。2.财政政策效果因LM曲线的斜率而异:当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斜率越小,曲线越平坦,IS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小。有三个区域的LM曲线(14章)解释:因为LM曲线斜率较大即曲线较陡峭,表示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较小,或者说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较不灵敏。这意味着由政府支出增加而来的一定的货币需求增加将使利率上升较多,从而对私人部门投资产生较大的挤出效应,结果使财政政策效果较小。相反,当货币需求利率系数较大(从而LM曲线较平坦)时,政府由于增加支出,即使向私人部门借了很多钱(通过出售公债),也不会使利率上升很多,从而不会对私人投资产生很大影响。这样,政府增加支出就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较多,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大。七、财政政策案例:肯尼迪减税(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减少收税的方式来实现经济复苏)第三节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一)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简单来说,商业银行主要做的事情就是存款、贷款。(二)中央银行1.含义:中央银行是一国的最高金融当局,它统筹管理全国的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以影响经济。中国:中国人民银行;美国:美联储;英国:英格兰银行;法国:法兰西银行简单来说,央行就是不负责为居民提供存款和贷款,主要负责的是国家层面的业务。比如印发人民币、为商业银行保管准备金、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制定利丰、制定政策等。2.中央银行的三大职能(1)作为发行的银行,发行国家的货币。(2)作为银行的银行,既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用票据再贴现、抵押贷款等办法),又为商业银行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还为商业银行集中办理全国的结算业务。(3)作为国家的银行,第一,它代理国库;第二,提供政府所需资金;第三,代表政府与外国发生金融业务关系;第四,执行货币政策;第五,监督、管理全国金融市场的活动。
二、货币创造与货币供给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客户取钱,虽然赚中间差价,但不可能把所有存款拿去贷款)的一定金额,称为存款准备金。法定准备金:准备金在存款中应当占的最低比率(法定准备金率)是由中央银行规定的。这一比率称为法定准备率rd,按法定准备率提留的准备金是法定准备金。防止“挤兑”现象:一段时期内大量客户来商业银行取钱,商业银行提前存一部分在中央银行那里。货币创造乘数1.含义: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客户原始存款,在银行体系中不断流通,A存a银行—贷给B—B存b银行)将使(商业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总和(即货币供给量)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的1/rd倍,1/rd称之为货币创造乘数。2.推导:原始存款有现金漏出:100万存款,80万以支票形式存入,20万以现金形式,这20万就是…,银行不能贷出去。原因:对货币供给的定义不同通货:民众手中的现金官方无“广义”“狭义”之分。基础货币(高能货币):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被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与商业银行体系(内部)持有的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即银行体系内部本身有、还剩下、没贷出去的钱)的总和。基础货币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借以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得以倍数扩张的源泉,因此也称为高能货币。基础货币=现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要求的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与存款的比率可称为超额准备金率re注意:超额准备金不是商业银行放在中央银行里超额的资金,而是没有贷出去的钱。比如商业银行有100万,假定按照20%的法定准备金率。并假定剩下的80%都应该贷出去。那么正常情况商业银行应该存在央行20万,贷出去80万。如果这80万没有全部贷出去,剩下的就叫超额准备金,假如只贷出去了75万,那超额准备金就是5万。存款准备金率高——给民众传达信号,吸引更多存款三、债券价格与市场利率的关系债券价格与市场利率具有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债券的价格越高,利率越低;反之,债券的价格越低,利率越高。举例:四、货币政策及工具五、货币政策操作方式和泰勒规则六、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一)货币政策的效果指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二)货币政策效果可以通过IS- LM 图形加以分析(根源:货币政策发生改变LM曲线发生改变,IS曲线不因此而变!!图里面有“变”是在讨论不同情况)千万别把“挤出效应”掺和进来,货币政策没有挤出效应,就直接看收入y的变化程度来判断货币政策效应的大小!①货币政策效果与IS曲线斜率的关系:在LM曲线形状基本不变时,IS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当货币供给增加,LM曲线从LM0右移到LM1。当IS曲线较陡峭时,国民收入增加较少,即货币政策效果较小;而当IS曲线较平缓时,国民收入增加较多,即货币政策效果较大。这是因为,IS曲线较陡峭,表示投资的利率系数较小(当然,支出乘数较小时IS曲线也较陡峭,但IS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投资的利率系数),即投资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较差。因此,LM曲线由于货币供给增加而向右移动使利率下降时,投资不会增加很多,从而国民收入增加较少;反之,IS曲线较平坦,投资的利率系数较大,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时,投资和收入会增加较多。②货币政策效果与LM曲线斜率的关系:当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LM越陡峭,货币政策效果越大。货币供给增加,LM曲线从LM0右移到LM1。LM曲线较平坦时,收入增加较少;而LM曲线较陡峭时,收入增加较多。这是因为,LM曲线较平坦,表示货币需求受利率的影响较大,即利率稍有变动就会使货币需求变动很多,因而货币供给量变动对利率变动的作用较小,从而增加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就不会对投资和国民收入有较大影响;反之,LM曲线较陡峭,表示货币需求受利率的影响较小,即货币供给量稍有增加就会使利率下降较多,因而使投资和国民收入有较多增加,即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大。第四节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当经济萧条但又不太严重时,可采用第一种组合,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又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当经济发生严重通货膨胀时,可采用第二种组合,紧缩货币来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又紧缩财政,以防止利率过分提高;当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又不太严重时,可采用第三种组合,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压缩总需求,又用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以免财政过度紧缩而引起衰退;当经济严重萧条时,可采用第四种组合,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总需求,用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以克服“挤出效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