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玩过有一款黑白画风的成长类游戏GBP上黑白游戏,好像是马力欧的但是一直找找不到想要的,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关卡的样子?

继续电软杂志回顾之旅,这期的电子版还是被阉割过的,我寻思这几期的标题还是改成“闯关族的一半笔记”更贴切一些……另外特工黄和软体动物都是在3月份离职的,正常来说97年第4期杂志就是他俩参与编纂的最后一期了。不过本期依然还有他俩写的文章,估计是离职前提前准备好的,又或者是两人离职后还继续为杂志撰稿,以避免两人走后杂志内容开天窗。1997年第5期1997年第5期封面动漫封面计数器:EVA+1。顺便说一下,这期电子版的封面感觉有点过于漂白了,我印象中这期实体书的封面底色是有点偏黄的米色,而电子版倒像是蒙了层白灰,大概是扫描效果的问题吧。一、论尽江湖——游戏新闻眼1、头条大新闻是关于一场在大陆召开的游戏展会,正式名称是“第三届中国国际游戏机、游乐园设备及配件展览会”(咦,前两届是啥时候的事?),展会地点在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召开时间是3月2日至5日。这届展会的参展厂商有50多家,包括国内各省市的游戏代理商。在展会上能看到CAPCOM、SNK、NAMCO、TAITO、KONAMI等日本厂商的展台,不过并非所有日本厂商都亲自站台宣传,像CAPCOM就是找的国内代理商港隆电子娱乐有限公司负责展览事宜(TAITO也是这家公司代理的),而NAMCO更是只见其名不见其人,不知道玩的什么套路。这里提几条小八卦:首先是CAPCOM在展会用的官方译名是“嘉富康”,我们现在更习惯的叫法是卡普空,当年电软为了规范译名也提倡读者用“嘉富康”来指代CAPCOM,天师大概是小编里贯彻这一方针最持久的了;然后是SNK的参展机台大受好评,但他们展出的却不是招牌格斗游戏,而是名为NEO PRINT的大头贴照相机,我记得96年下半年的日本AOU展会上也是一堆大头贴照相机受到欢迎,这一瞅不管哪个国家的大众口味都差不多嘛。2、说完国内的展会,再来看日本的展会,这次要说的是97年4月5日至6日召开的东京游戏展。日本游戏厂商还是更重视本国的展会,各大主机商和第三方软件商都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展。先看世嘉展出的内容。首先是公布了即将在土星上推出的一系列新作:第一个是《东京番外地》,此作号称土星上第一个真3D格斗游戏,即舞台背景都是3D即时演算画面,听着多牛……然而游戏发售后才发现成品缩水了,根本不像宣传的效果,舞台背景还是用的贴图,虽然手感移植的还算到位,但世嘉画大饼搞宣传欺诈也是没跑了;第二个是《格兰蒂亚》,此作是对抗FF7的王牌,自然也得多吹吹了,吹的主要是可360度自由旋转视角的即时演算3D地图,号称比FF7略胜一筹;接下来是两款索尼克新作,一个是MD上索尼克4作游戏的合集《索尼克JAM》,一个是完全新作的3D游戏《索尼克 X-TREME》……然而后者并没有正式发售,不知为什么被取消了,成了部幻之名作,世嘉又画了张无法兑现的大饼;土星版《生化危机》开发进度已达50%,距发售也不远了,然后世嘉再次画饼说生化2会在年末与PS版一起发售,唉,这是第几张饼了……最后世嘉也承认了新主机的传闻,这时的传闻还是围绕着黑带这个方案,使用的游戏载体还是普通的DVD,结果后来就变成使用GD做载体的DC了……怎么感觉这次东京游戏展上世嘉做的承诺净是说话不算数的呢?索尼那边可是稳坐钓鱼台,也没端出多少新作、大作来,反正人家有FF7坐镇还怕啥。稍微引人注目的消息就是3DO和WORKING DESIGN这两家公司宣布加盟PS阵营了,前者放弃了3DO主机后转投从前的竞争对手,后者则是长期与世嘉合作的公司,果然在利益面前没有交情和立场可讲。这届展会还展出了一批街机新作,像是世嘉在MODLE3基板上开发的、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游戏《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还有KONAMI开发的新型街机基板“COBRA”及对应的赛车游戏《名车大赛》。遗憾之处是没有展出大众期盼的土星版《VR战士3》(你们还真相信VF3能移植到土星上啊),以及ENIX的DQ新作的消息。另外还传出了任天堂要收购TAITO的消息,可惜这个合并的传闻并未成真,TAITO是在2005年被SQUARE·ENIX给合并了。展会上还评选出了96年度的最佳游戏,《樱花大战》以绝对优势获得此殊荣,97年度的最佳游戏估计就是FF7了吧。3、世嘉和万代合并的事情这么快就出幺蛾子了。山科诚表示两社的合并案可能要推迟,因为合并后的人员安置问题使得万代内部人心不稳,山科诚也表态说两社合并后自己只是个名义上的“社长”,实际掌握人事任免大权的还是大川功和中山隼雄,这就让万代的人觉得自己可能会遭到清洗,山科诚也对自己有名无实的位置表示不满。世嘉那边倒是没有推迟合并的打算,本来嘛这次合并对他们这么有利,合并后世嘉还掌握实权,他们连新会社的名字都给定好了,叫“世嘉万代娱乐公司”,可真是有点迫不及待了。4、饭野贤治再次发挥鬼才的创意,开发出一款没有任何画面只能听声音的游戏,这就是土星上的《REAL SOUND》,这可以算是游戏史上的一大创举了。《REAL SOUND》本质上是跟《恐怖惊魂夜》一样的电子音像小说,只不过后者是用画面配合文字来表达,而前者纯是用声音来表达。《REAL SOUND》的剧情改编自坂元裕二的小说,主役声优是柏原崇、筱原凉子和菅原美穗,容量为3张光盘,后来还出了DC版。这个游戏大概是国内玩家的噩梦了,就算是励志要玩遍所有土星游戏的达人可能都要对该作敬而远之,无他,就是语言障碍的问题(连汉化都做不到)。随时随地玩《REAL SOUND》的假想场景5、第五届日本软件大奖颁布获奖名单,游戏部门的主要奖项有:RPG奖——《精灵宝可梦》;ACT奖——《超级马力欧64》;AVG奖——《生化危机》;ASC特别奖——《樱花大战》;审查员特别奖——《啪啦啪啦啪》;最有价值人物称号获得者——宫本茂。6、ENIX终于召开了有关DQ7的新闻发布会,DQ7的发售日初步定于98年秋季,最迟不超过98年年底推出。当时这帮人都认为DQ7是要紧追着FF7的步伐,在98年他们就可以享受到国民RPG的新作了,可是谁也没想到DQ7竟然一直跳票到2000年下半年才发售,人家FF都做到第9代了,PS2都发售了!7、有一则来自美国SQUARE的消息称FF的新作正在制作中,是FF8吗?NO,居然说是FF9?据说FF8是日本总部开发,FF9是美国分部开发,而且FF9还是全篇由CG构成、号称“超过电影的次世代游戏”,可这跟日后的成品FF9完全对不上号啊?我猜哦我猜,这个所谓的FF9,会不会就是日后的FF大电影《灵魂深处》?难道这个大电影当初立项时是冠以FF9之名的吗?8、第三、第四世代御三家主机之一的PC-E终于退出历史舞台了。NEC宣布正式停产PC-E主机(当时最新的型号是本体与CD外设一体化的PC-E DUO),此后的工作重心将转为PC-FX主机上来,虽然PC-FX的表现也不咋地就是了。这也算是一代传奇主机的正式落幕了。9、任天堂最新推出GB的改版机型GBP,相比旧版GB,改版后的GBP缩小了30%的体积,还改良了LCD屏幕,使用电池型号也从5号变成了7号,总体来说更加小巧和轻便。机身颜色有八种,杂志上刊登了限定版的透明款掌机图片。印得不怎么清楚,但能看出来是透明机身的GBP二、天堂任鸟飞首先是接续上期的SFC游戏《神秘的约柜》流程攻略,这个不细表了。接下来是两个GB游戏,分别是《沙加3·时空的霸者》和《NAMCO名作剧场VOL.2》。沙加系列本是SQUARE在GB上开拓的RPG游戏系列,转战家用机平台后就成了《浪漫沙加》系列,这期是3代《时空的霸者》的流程攻略。说来惭愧,沙加系列也算是大名鼎鼎了,然而我却一款相关游戏都没玩过,总觉得这个系列跟我相性不合啊,说起来SE现在也不重视这个系列了,真是挺可惜的。《NAMCO名作剧场》就是所谓的冷饭合集了,这次介绍的VOL.2收录了4款(严格来说应该算5款)NAMCO早期的游戏,分别是《打空气1+2》、《龙之塔》、《职业棒球4》和《小蜜蜂》。这里提一下古早译名吧,《打空气》以前一般被叫成《叮当》,本期杂志也用的这个名,当年不知道的人兴许会以为这游戏跟《哆啦A梦》有啥关系;然后就是《龙之塔》,以前译名是《迷宫塔》,后来有段时间被译为《德鲁亚加之塔》,现在被统称为《龙之塔》大概是拜大名鼎鼎的换妻塔动画所赐吧……最后是国产中文游戏万花筒,然而……果然又被删了,可能做电子版的朋友也跟山寨游戏有仇吧。看目录,这期介绍的就是上期新闻栏目里提到的PC游戏《禁烟风云》……咦,不是任天堂平台的游戏专栏吗,为什么会混进来一个PC游戏啊?虽然也是外星科技开发的国产游戏,但是平台对不上啊,你要介绍国产PC游戏就老老实实地放在PC栏目下面多好,为啥要钻空子放这栏目下面?这不挂羊头卖狗肉嘛!三、世嘉世家上期暂停了一次的《光明力量2·古老的封印》文本中日文对照翻译,这期居然又续上了。剧情发展到哪了呢?居然序章还没完事,太慢了!剩下的就是MD游戏《澎湃的电风》流程攻略了,这是世嘉第一方的RPG游戏,看介绍游戏画面和音乐都很棒,战斗界面有点像《梦幻之星》系列,但系统上还是有独特之处,比如等级对人物的影响比较模糊。具体这游戏咋样,我还是找个时间试着上手玩玩看吧。四、次世代天空首先是PS《最终幻想7》,继前两期的序章小说攻略和系列介绍外,这期又公布了大地图,以及比较重要的分支与隐藏要素,包括饲养陆行鸟、尤菲的分支剧情、克劳德的女装、蒂法弹钢琴获得的究极奥义、文森特的究极奥义、古老森林、道乐通信和隐藏召唤兽魔石等等。然后还是继续SS《异灵》的小说攻略,这文章写了这么长篇幅,前两期占了那么多页,感觉剧情也没发展到一半,结果这期就写了两页?这是要加快进度了吗?前面内容写那么细致,后面不会为了节约版面再草草收尾了吧?最后是SS《樱花大战》的全流程剧情攻略,当年条件所限,我在学生时代从来没亲自玩过任何一款樱战的游戏,所以对樱战的了解就是靠电软和UCG的攻略,这期的攻略我当时看得还挺津津有味的。后来我在PSP上玩了1+2代,一开始也对照着电软的攻略,那时我才发现,这攻略写得也太……不能说烂,至少剧情主干没啥大错误,但细节处能看出不少瑕疵,我估计是作者日文水平有限,有的情节理解不到位,甚至可能就是单纯看画面脑补出来的情节。比如攻略中出现的一些LIPS选项,很多情况下作者都替读者选了某个答案,但这个答案的本意跟作者解释的就有出入(甚至跟原文意思相反的我都看见过),而且这些选项影响了哪个女角色的好感度也不清楚。还有就是作者列出的分支选项不全,我玩游戏时经常能看到攻略里没提到的选项,还跟攻略提到的选项掺乎着出现,照着攻略玩都能选错,真是一点谱都没有。后来我干脆就不看这篇攻略了,就靠我半桶水的日文生啃游戏,居然玩得比看攻略都顺畅,最后通关时达成的是爱丽丝结局……呃,按照攻略作者的本意应该是要达成樱结局的吧,我前面玩的时候也是按照攻略尽量提高樱的好感度,怎么后面抛开攻略就这么容易转向到爱丽丝那了?真是迷一样的操作……顺便吐槽一下初代的剧情吧,首先文戏还是稍欠打磨,比如几位女性角色对大神一郎产生好感也太容易了,基本是见面就脸红搞暧昧(包括藤枝副司令在内),花组你们以前是没见过男人吗?然后就是敌人的背景有种不协调感,1代前面大部分时间都在打天海众,天海是佛教僧侣吧,他手下这几个人也都是日本人的样子,无论是服饰还是战斗风格都满满的和风感,可为什么最终BOSS叉丹的真面目却是撒旦呢?为什么明明是日本人的藤枝菖蒲却是大天使米迦勒的转世呢?天主教的神魔是怎么跑日本跟本土宗教联系起来的呢?我总觉得广井王子最开始做樱战是想整一锤子买卖的,所以在设计剧情时净顾着高大上了,想得没那么深远,把叉丹和菖蒲都写死也不利于续作发展剧情,所以2代时才让叉丹短暂诈尸,又给菖蒲找来个模样和身份定位差不多的妹妹,这才算是跟鬼王联系上。其实1代时菖蒲也可以不死的,TV版动画不也是这么改的嘛……五、格斗天书本期两篇攻略都是特工黄留下的稿件。首先是土星游戏《快打刑事》的攻略,其实这篇攻略出现在这个栏目下有点勉强,因为“格斗天书”这名字一听就是讲格斗游戏的栏目,而《快打刑事》却是一款3D动作闯关游戏,不过这游戏的出招方式跟VF也挺像的,再加上又是世嘉本家的作品,勉强算是偏格斗类型的吧,攻略内容也是以各种攻击招式的指令表为主。这款游戏当年也是包机房里的熟面孔了,虽然我玩的次数没有《拳皇97》和《守护英雄》那么多,但这游戏很适合双打,难度适中,打得快一个小时就能通关,偶尔玩玩打发时间也是很不错的。一开始我们的水平都不高,连通关都费劲,后来我看攻略上说进入正式游戏前可通过迷你游戏《打潜艇》刷分增加接关次数,那就不客气了,多刷点分拿人垫也能混到通关了。《快打刑事》里刷分奖命用的打潜艇小游戏另一篇攻略是《RB饿狼传说SP》的出招表,一共19位可选角色,不包括隐藏人物在内。六、PC CHANNEL本期的PC栏目仍然惨遭删除的厄运,看目录这期还是只有一篇月旦评,标题为《起风喽!》,就是不知道刮的是哪阵风,难道是国产PC游戏的劲风?我突然有点方,《血狮》是啥时候发售的游戏来着?我查查啊,嗯,1997年4月27日……七、特稿本期特稿是叶伟撰写的《天下统一?诸侯割据?——游戏业最终的战争》,讲的还是老生常谈的任天堂、世嘉、索尼御三家主机那点事。简单概括一下吧,首先是世嘉跟万代传出了合并的消息,然后大川功就开始在业内各公司间往来奔走,因为大川功在97年末就要成为世嘉的实际掌权人了,所以他的行程就特别受关注,而任天堂老总山内溥竟然也是大川功拜访的对象,那大伙就开始瞎琢磨了,难道世嘉要给N64做游戏?虽然世嘉很快就否定了这种传言,但世事难料,如果世嘉和万代成功合并了,大川功成为新会社的掌门人,谁知道未来的新世万会走什么道路呢?其实索尼那边也在瞎琢磨呢,索尼副社长伊庭保就公开调侃,说世嘉和万代合并的初衷是要给PS做游戏,因为世嘉已经知道土星打不过PS,为了生存就得给PS做游戏,但直接给竞争对手做游戏又放不下面子,那就先跟万代合并然后以万代的名义给PS做游戏吧,完美!我只能说,你们真敢想!说回正经的吧,事实上当时PS已经是新的主机霸主了,这应该是日本业界的共识。但是世嘉和任天堂也不能轻易认输啊,虽然PS的占有量远远超过土星和N64,但根据销售量统计,土星在日本也是实打实地卖出了440万台,就算比不过PS,也能排第二,而且这销量还是世嘉历代主机里最好的,世嘉也不可能轻易放弃对土星的支持。N64虽然卖得不好,但跟3DO、PC-FX、PIPPIN这些坑货相比强多了,只是不复当年霸主之位而已。在日本市场上,PS、SS、N64这三家割据的局面已经形成,既然在主机占有量上比不过PS,那世嘉和任天堂就得在游戏软件上下功夫了,至少这两家的第一方软件水平比索尼要强多了,依靠第一方游戏的号召力,SS和N64还是可以与PS一战的。与世嘉和任天堂走少量精品路线相比,索尼就是用数量来取胜,因为在PS上开发游戏的门槛较低,不管多大的厂商都能在PS上做游戏,SCE还帮小厂商做宣发,结果PS每月都能出一堆新游戏,最多时甚至出了七、八十款,就算SCE第一方没啥好游戏,大厂商的大作出得慢点,但架不住多啊!不过有利就有弊,别看游戏出得多,但销量高的也就那几款大作,一般厂商的游戏撑死也就卖个5000份,如果在一段时间内PS平台的新作都是这种卖不了多少的平庸作品,那零售商也会对PS游戏失去兴趣,这对世嘉和任天堂来说就是机会了,如果两家能见缝插针贡献出几款优秀作品,零售商也会更倾向于销售土星和N64的游戏,当然索尼也得正视和解决这一问题就是了。以上就是叶伟这篇文章的主旨,对于一向支持世嘉的电软,我估计这篇文章也就是在PS统治主机市场大势所趋之时,再为世嘉找一条以软件取胜的出路罢了。至于叶伟预言的第五世代主机战争,将是游戏业最后的战争,此后主机制式将实现统一,这就只能是美好的幻想了,如今第九世代主机战争即将到来,战争还会继续下去。八、蓦然回首这期的内容还是惨遭阉割。从目录来看,本期《人间五十年》还是延续上期的内容,接着讲毛利家那点事儿。九、科普园地首先是特工黄开办的《GAME迷的烦恼问题求助热线》,特工黄虽然离职了但存在感还是很高啊。游戏迷都有啥烦恼问题呢?这次热线主要提了4条,像是保存在卡带和光盘上的游戏数据损坏、存档消失、游戏手柄失灵、还有游戏光盘和卡带的清洁保养等问题,特工黄对每一条都给出了一些建议。接下来是一篇《AV选择器大比拼》。AV选择器就是可以连接多台游戏机和影音器材的AV数据线的装置,本文对当时市面上较多的8款连接器做了比较,如果放到现在的话,估计喊“索尼大法好”的人会大概率选择这8款中索尼出品的SB-V30G吧。然后是魔法师的《游戏制作入门》第十三讲《浅谈RPG》,这一讲偏感性的东西比较多,主要说的是体现RPG游戏魅力的冒险和剧情等元素,其间也用了FF、DQ、仙剑等知名RPG游戏来举例。最后是接续上期一篇被阉割的文章《游戏软件制作经验实践谈》,这回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是日本计算机系统股份公司的铃木力主讲的课件,上期我不知道都讲了些什么,猜测应该是偏理论向的内容。这期一开头就提到要以讲师本社做的游戏作品为例,来说明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他注意事项,举例的作品名为《盖伊弗莱姆》,这是音译的吧,原名是啥呢?游戏类型是SLG,那么这篇课件主要针对的应该也是开发SLG游戏的实践经验吧。十、彩页·游戏介绍本期介绍了7款游戏,分别是NEO·GEO的《RB饿狼传说SP》、SS的《樱花大战·花组对战》、《龙的五千年》、《圣夜物语》、街机的《死亡之屋》、PS的《鬼魂塔2》、《鬼魂力量》。除这7款游戏外,还有1款特殊游戏,具体是什么请看下文。《RB饿狼传说SP》连出招表攻略都做完了,这回还要介绍什么呢?当然又是补遗了,补的是最终BOSS梦魇吉斯的使用方法和出招表,没想到本期“格斗天书”还得在彩页上再续上一部分。梦魇吉斯可以算是吉斯最强的形态了,这应该也是梦魇吉斯第一次在游戏里登场,不过外形跟普通吉斯也没太大差别,就是招数性质相比普通版发生了变化。电软对《樱花大战》系列一向都很重视,不光正传游戏,像是外传游戏、资料盘、周边商品、动画、真人舞台剧等等乱七八糟的玩意,电软几乎都事无巨细地专门拨出页面来介绍,甚至还出过好几本专辑书刊和歌曲集。这期彩页介绍的《花组对战》,就是套了层樱战外皮的宝石方块游戏,无非利用樱战的人气骗钱罢了,可谁让粉丝的钱好挣啊!《龙的五千年》和《圣夜物语》这两个游戏,我在回顾杂志之前真是一点印象都没有,知名度太低了。《龙的五千年》是一款中国背景的AVG游戏,国内玩家估计看着会很亲切,时代背景是公元2099年,1年后中国就要第二次举办奥运会了(游戏厂商IMAGINEER我谢谢你嗷),主线剧情围绕着被封印在奥运会场馆地下的八只巨龙展开,虽然这八只巨龙绝大多数的样子更接近西方神话传说里的恶龙就是了。而《圣夜物语》则移植自PC-E的RPG游戏,游戏主角是一个圣诞之夜被遗弃在教堂门口的弃婴,玩家在游戏开始时先要选择收养弃婴的人,根据选择不同,主角长大后会分别以盗贼、剑士、魔法师、僧侣4种不同的身份展开冒险,剧情发展也有所区别,大概也会有多结局的设定吧。《圣夜物语》封面,右面就是主角4种职业的形象,左边的难道是主角亲妈?世嘉的《死亡之屋》是我最喜欢的光枪游戏系列,我在电脑上把1代和2代都玩得滚瓜烂熟,在上大学和工作时也经常靠它炫耀我的游戏技术(当然只是针对电脑版了,毕竟鼠标右键上子弹很方便,在街机上玩我还是手残)。还记得当年看这期杂志时,在《死亡之屋》的前一页是《灌篮高手》的彩色中插大跨页(内容是湘北战胜山王工业后的全体合影),本来很和谐很美好的画面,结果一翻页突然一张丧尸的特写跨页大图就横亘在我眼前,差点把我吓得跳起来。这丧尸的视觉冲击太大了,以至于我在很长时间内再看这期杂志时都要跳过这一页。后来我在包机房玩了几次土星版《死亡之屋》后,反倒觉得这游戏里的丧尸并不可怕,相比生化系列,《死亡之屋》的丧尸动作又快,又能用武器,感觉就是穿着丧尸皮套的人类,再加上是光枪游戏,打丧尸比生化爽多了,时间一长我对这些丧尸都麻木了,一点恐怖感都没有。我对1代最大的遗憾就是,虽然我对游戏各个分支路线都玩熟了,但因为手残党的本质,至今都没法把游戏里所有幸存者都救下来,完美结局一直都没亲眼见识过。PS的《鬼魂塔2》和《鬼魂力量》,名字里都有鬼魂俩字,不会是一个系列的吧?我一看游戏厂商,都是IDEA FACTORY,还真是一个系列的啊,怪不得画风都差不多,那就统称为鬼魂系列吧。前者是一款RPG游戏,后者是一款SLG游戏,连游戏类型都不一样。我没玩过这个系列的游戏,以前也就只记住了其中一个游戏角色,就是《鬼魂力量》的主角西罗,此人是魔王之子,但看脸总觉得像是女性,左手又是恶魔之爪,用一把大镰刀当武器。这个角色我记得在其他游戏里也有露面,估计也是鬼魂系列的成员吧,这个系列我也就这些粗浅印象了。最后要说那个特殊游戏了,是什么呢?答案是——たまごっち,电子宠物蛋。万代在96年12月推出了这个商品,没想到这半年来知名度迅速攀升,都成为日本的社会现象了。在日本的商店街经常看到排队抢购电子宠物蛋的人群,这壮观的景象本来是DQ这种国民游戏的专利,没想到一个小小的钥匙链型游乐器竟然也火爆到这种程度,万代真是又惊又喜,在97年2月又发售了新品种的电子宠物蛋,还在GB上开发了两款专门游戏,据说还要出PC版游戏和单曲CD,真是全线出击啊。电子宠物蛋的畅销对万代来说当然是好事了,但是别忘了,世嘉那边还准备跟万代研究合并的事情呢,本来两家合并的初衷就是因为在经营上出现了危机,想通过合并来强强联手渡过难关,可电子宠物蛋这一火,万代的危机得以缓解,对合并这事可能就不怎么上心了,加上这期新闻也提到了,万代内部也存在反对合并案的声音,山科诚自己也有点模棱两可,世嘉真是命运多舛。当年在日本地位如日中天的电子宠物蛋十一、超NEO·GEO乱舞新闻这期的主题是《真说·侍魂 武士道列传》,不过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从这期开始,电软上总是把游戏标题写成“武士列传”,“道”字给抹了,而且是游戏LOGO里就没有这个“道”字,总不会有小编闲着没事专门把“道”字给P掉吧,又或者是游戏版本的问题?真是不解之谜。具体的内容是《真说·侍魂 武士道列传》几位主角和伙伴角色的超必杀技演示图,大部分人的招式在格斗游戏里都见识过了,唯独原创人物疾风之铃音的招式看着挺新鲜,从效果来看是偏魔法型的。这一作虽然是RPG,但还是保留了不少格斗游戏的要素,比如怒槽和拼刀,杂志上也展示了这两个元素的画面。十二、秘技天地风马先对近来发生的事情感慨了一番,首先是电软小编集体前往杭州及周边地区春游,结果风马纵欲过度吃坏了肚子跑去医院打吊瓶……纵的是食欲,你们以为是什么?然后是特工黄的离职,风马的本体就是龙哥,而龙哥和特工黄算是铁哥们了,看到好友离职自然是不胜伤感。最后是5月份风马有个因心情不好而不想过的生日,那为什么又特意提一下呢?风马说是“为了忘却的纪念”……这期刊登了一大篇《霸王忍法帖》所有角色潜在真超力必杀、暗连技、暗超力的指令表,这就是我对《霸王忍法帖》不怎么感冒的原因了,必杀技系统太繁杂,对我这种手残来说太不友好了。其实暗连技、暗超力的指令表在前几期也刊登过,也不知道哪个更准确,风马也没功夫一一验证,就交给读者自己看着办了。除此之外内容最多的是FC《忍者蛙与双截龙》和SFC《超级大金刚3》的秘技,我觉得像这种传统的动作游戏秘技比格斗游戏连招更实际一些。十三、三栖人许久不见的AKIRA又现身了,这次不介绍漫画家,改成直接画漫画了。AKIRA画的就是电软编辑部的日常小故事,故题为《编辑部的故事》。取材范围大多数都是集中营时代“电刑室手记”的内容,故第一期题为《电刑室》,表面上讲的是龙哥给电刑室命名的轶事,实际上就是让当年的第一代小编(龙哥、老D、无类)集体亮个相,让老读者先怀个旧。电软第一代编辑的工作场景(不是)十四、闯关族的家闯家又被删了,其实这期的电子版相比上期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删掉并不算狠……十五、其他《东京番外地》是世嘉3D格斗游戏的新宠,在电软小编心目中,这一作在3D格斗游戏领域的地位可能都要仅次于VF3了,这里大概也有世嘉对土星移植版画饼的功劳。在《96格斗天书》的彩页里有一篇“稻垣丈之章”,内容就是展示了《东京番外地》里的男性角色稻垣丈的风采,包括设定原画、游戏建模、战斗画面、动作分解图等等。这期彩页上又刊登了“丽莎之章”,内容跟“稻垣丈之章”差不多,就是展示女性角色丽莎的风采。《东京番外地》里的丽莎电软也开始给别的书刊做广告了,这期就有两篇广告,分别是《大众应用软件精萃》和《电子游戏年鉴(1997年上册)》。前者针对的是电脑平台,倒没啥可说的。像后者这样的广告当年让我产生过误解,因为在我的意识里电软不可能给同行竞争对手的书做广告,如果电软给家用机游戏书籍做广告,那肯定是电软参与编写出版的,包括后来的《97格斗全书》、《土星游戏专辑》等等,其实都不是电软的书,但是因为都在电软上做过广告(《土星游戏专辑》甚至还做过电软的赠品),当年像我这样的小白很可能冲着电软的面子把书买下来,然后大呼上当。后来我也想开了,这些书刊毕竟不是电电和UCG那种期刊,电软给这些书打广告也不会影响本家杂志的地位,既然能挣钱又何乐而不为呢?往期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一款黑白画风的成长类游戏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