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道孩子爱吃的下饭菜吗?

亲爱滴各位小伙伴,大家好,又到了我们一起学习家庭教育的时间了。前几天收到一位读者朋友的私信,她问了娜姐这样一个问题:对于孩子不喜欢吃的东西,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去应对?家长一定要逼着孩子吃吗?这个问题大家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是不是也会遇到呢?那究竟该如何处理呢?是要逼着孩子吃,还是“放任”孩子,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这个话题,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对孩子的食物管控的过于严格,每个孩子都有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食物的权利。过度控制孩子的饮食,会让“吃饭”这件最简单幸福的事,成为孩子和父母权力之争的武器,也更容易让孩子走向成年后的“放纵”之路。我们干涉的越少,孩子越能真正学会去享受吃饭,享受食物。之前在做个案咨询的时候,碰到这样一个案例。来访的妈妈说,儿子小的时候,特别的乖巧听话,学习生活上都是个无可挑剔的好孩子。但上了初中后,孩子像是变了个人,生活和学习都出现了全面的倒退。经常因为作业和妈妈起冲突。而且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挑食”。妈妈说自己非常注重饮食健康,所以在儿子的饮食上面也花了很多心思。小的时候,经常给孩子变着花样做好吃的。如果碰到孩子不喜欢吃的食物,她就会开始给孩子讲道理,或者用奖励贴纸等等的方式来让孩子多吃点。孩子虽然不愿意,但是在妈妈的“糖衣炮弹”下,也都吃下去了。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突然就不受控了。妈妈越强调要多吃什么,孩子就越抗拒什么。妈妈唠叨要多吃蔬菜水果,孩子就一口都不碰。妈妈说要少吃碳水和肥肉,孩子最爱的偏偏就是这个。妈妈多说几句,孩子就会说:吃什么是我的自由,你不也有不吃的东西吗?一下子把妈妈怼的哑口无言的。那为什么孩子会在食物上有意无意的和妈妈对抗呢?其实这个是和早期妈妈对于孩子饮食过于干预有关。每次看到孩子有不喜欢吃的东西,妈妈的第一个念头是“改造孩子”,她会想各种办法来劝孩子说。有时候是讲道理,有时候是奖励动画片,奖励多吃零食等等。这样的过度干预让“吃饭”这件给孩子带来幸福的简单事情,变成了孩子和妈妈力量的“较量”。小的时候妈妈尚且能控制孩子,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随着他自主意识的增强,他反抗的力量就会越强。很多时候,孩子厌恶的可能并非食物本身,而是妈妈带给他的“压迫感”,为了表明自己说了算,孩子会刻意选择妈妈认为“不健康”的食物。用来反抗妈妈对于自己的过度干涉。妈妈越是控制,孩子就越是想吃,因为这是他自主意识的需求。很多时候,看似是孩子对于“不健康”食物的渴望,但内心深处其实更多的是对于自由的渴望。那么对于孩子不喜欢的食物,我们究竟要抱着怎样的态度呢?接下来我把我的思路给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一. 课题分离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多次给大家提到过一个概念叫做“课题分离”。这个概念同样适用于“孩子吃饭”这个场景。“课题分离”简单说来,就是要坐看真正去执行这件事情的主体是谁?谁具体去做这件事,那就是谁的课题,就由谁来做主。放在这个案例中,“吃饭”这件事是需要孩子自己去执行的,那么“选择什么食物”就是孩子的课题,就要由孩子自己来做主。比如,饭桌上孩子一直在吃肉,迟迟没有吃蔬菜,这个时候怎么做呢?很多父母会忍不住唠叨孩子,让孩子少吃点肉,多吃点菜等等,孩子小时候可能还听,但到了青春期就绝对行不通了。那到底该怎么做呢?简单说来,就是对孩子挑食的行为不要大惊小怪,让他自己决定自己吃什么。即便孩子一直在吃肉,那我们也只需给孩子简短的提示,但一定不要唠叨和说教。比如,我们可以这样说:宝贝,妈妈看你还没吃菜,妈妈今天还做了蒸茄子,西红柿炒鸡蛋和蒜泥黄瓜,你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吃。把看到的问题简单的描述出来,客观向孩子提供信息,同时给孩子选择权,让孩子自己决定要吃什么。那如果孩子直接说:我不想吃蔬菜。那又要如何回应?这时候,我们可以选择这样回答:你觉得蔬菜不如肉好吃,如果蔬菜变得像肉一样好吃,那你肯定愿意吃!认同孩子的感受,把孩子的感受用恰当的词表达出来,那么即便孩子不吃蔬菜,也只有对蔬菜本身的感受,而没有和妈妈的对抗。二. 帮孩子建立和食物的“连接”当孩子挑食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说教孩子,或者是和孩子空洞地讲道理。比如,别吃太多肉,多吃点菜,不然营养不全,影响健康等等。这样的话我们每天都在说,但是好像一点效果都没有。那到底怎么办呢?在日常生活中,把健康的饮食观念传递给孩子。比如,小的时候,可以和孩子一起看食物相关的绘本,让孩子慢慢知道,不同的食物是如何帮助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的。也可以创造机会让孩子参与到食物的制作过程里来。和孩子一起商议菜谱,带孩子一起购买食材,也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制作一些简单的食物。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披萨,做沙拉等等。在做的过程,放手让孩子自己决策,比如,他想要放哪些蔬菜或者水果,调料之类的。同时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看美食相关的纪录片,和他一起发现更多健康又美味的食物,让孩子的食谱越来越丰富。希望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孩子能从多角度认识进入自己口中的食物,慢慢帮孩子认识到均衡饮食的重要性。吃饭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是孩子最简单朴素的幸福。希望多年后,不管他走多远,都能想到在暖色灯光下,一家人围着饭菜畅聊的那份温暖和惬意。那不仅仅是一餐饭,而是一家人的一场美好仪式的相聚。这样的美好,让他即便远在千里之外,也总是想到妈妈的味道,也总想回家吃饭。关于“孩子挑食该如何引导”的更多内容,娜姐之前详细写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里面既有案例也有方法,相信大家在面对孩子挑食问题时,引导起来更有智慧了。另外大家可以点击下面这个链接来获取更多的育儿干货。这些干货涵盖了儿童发展心理学,脑科学,认知科学和教育学相关知识。希望这些干货能帮助各位父母调整自己的心态,根据里面的方法论,可以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做,同时也希望这些干货能帮大家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成长。大家如果在育儿过程中碰到任何问题,记得留言评论和娜姐交流,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越来越好的父母。
这个问题表面看是“要不要强制孩子进食某些特定种类食物”的问题,但实质要探讨的,其实是“父母管教孩子的边界在哪里”的问题。绝不逼迫,绝不强制,或者绝对逼迫,绝对强制,必须让孩子屈从,肯定都是不对的。如果绝不逼迫,绝不强制,那么孩子只喜欢吃糖,吃零食,吃薯片,吃鸡块,吃油炸,吃烤肠,他不喜欢吃米饭,不喜欢吃面条,不喜欢吃蔬菜,不喜欢吃清淡少盐的食物,你是不是可以随他去?米饭,面条,蔬菜,清淡少盐的肉类,鸡蛋,都是有营养的健康食物,但是孩子都不喜欢,那就不强迫吗?但如果绝对逼迫,绝对强制,那孩子不喜欢胡萝卜,不喜欢萝卜,不喜欢香菜,不喜欢茄子,不喜欢猪肝,不喜欢鱼虾蟹,不喜欢羊肉,这些也都是有营养的食物,但是孩子不喜欢,甚至可能无法接受这些食物的味道,必须确定一定以及肯定要逼着孩子吃下去吗?明明有可替代的选择,为什么必须要让孩子接受和服从呢?为什么不能考虑和尊重孩子的喜好和感受呢?为什么不能给与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呢?为什么不能允许孩子拒绝自己的付出呢?当然,这绝不是好话坏话都让我说了,逼也不是,不逼也不是。因为如何管教孩子本就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而是一个“把握合适尺度,树立合理边界”的问题。事实上,要在给孩子“适度自由”和“合理限制选择”中找到平衡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尤其是在这个食物资源极度充裕,选择也越来越多的时代。2岁的孩子要喝牛奶还是要喝含糖果汁十分简单,但面对说自己就是吃不下了而坚决不吃完米饭,转头就去吃零食的7岁孩子,和拿着零花钱在校门口买一大堆垃圾食品,回家却不吃饭的12岁孩子该怎么办呢?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孩子们对分离与独立的争取也往往体现在食物上。在孩子们还是婴儿的时候,食物和喂养与关爱和照料的联系让这些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父母,尤其是母亲(以及奶奶/外婆),可能会投入过多的精力以让孩子吃完食物。孩子不吃大人准备的食物很容易被看作对养育者及其付出的拒绝。在孩子拒绝食物后伴随而来的常常是父母的愤怒和权力争夺:1、我花了这么多精力,花了两个小时炖一锅鸡汤,就为了给你补充营养,你竟然不吃?(潜台词:你竟然浪费我的心血?浪费我的付出?)2、我自己都舍不得吃,228一斤的鳕鱼肉,就想着对你智力发育有好处给你吃,你竟然不吃?(潜台词:你竟然让我的牺牲、让我的爱白费?)3、我让你吃是为你好,你怎么这么不识好歹?你说不吃就不吃吗?(潜台词:你竟然拒绝我?你竟敢挑衅我的权威?)一旦在食物上建立了权力战争,那么双方都有可能以巨大的热情和毅力来参与这个游戏。无休无止,直到某一方彻底认输退出权力争夺为止——或者父母认输退出,或者孩子认输屈服。但还有一种非常可怕的发展结果,那就是进食障碍。社会上很多人存在对进食障碍的错误认知,很多人以为都是为了减肥孩子们才会患上进食障碍。但其实孩子们只是在通过掌握食物来拿回对自己身体的掌控权。厌食症患者表面看是拒绝食物,实质她们拒绝的是父母对自己的掌控,而贪食症患者则是在通过与食物的拉锯作战来试图掌控自己的人生。因此,对于这个逼还是不逼,或者说给孩子“适度自由”和“合理限制选择”中找到平衡的问题,我有以下几点建议。1、用规则、用原则去逼不要用个人权力去逼,不要用道德绑架,情感绑架去逼。不是因为我是你爸,我是你妈,不是因为我有权力,不是因为我为你付出了,你就必须接受,而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健康平衡的膳食摄入这是饮食问题的边界。就像是建一幢房子要打一个牢固的地基一样,没有不得已的特殊情况,这个规则不允许破坏。否则一做没有地基的房子,它经不起风吹雨打,很快就可能垮塌。比如说我家熊孩子,为了留着肚子吃零食,常常一碗饭都不吃完,只吃一半就不吃了。说自己肚子痛,好撑,吃饱了。然后转身下桌就去吃零食去了。那不好意思,这种情况除非你是真的生病,肠胃不舒服。否则你就这碗饭不吃完不准下桌。其它事情都不要做了。吃完了就下桌。否则就坐在这里。2、给与适度的自主决策权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喜好,都有各自不能接受的食物。接纳和尊重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时刻记得提醒自己孩子与自己是不同的人,她的喜好与自己不同,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把孩子与自己喜好不同看作是对自己父母权威的挑衅和对自己付出的拒绝,那只是孩子个体的生命表达。比如说我老妈喜欢强迫我吃鱼,她认为吃鱼聪明,有营养,我不吃是不识好。那我可能就会“回怼”她:“如果你认为是有营养的东西我就必须接受的话,那我觉得羊肉也很有营养,我是不是也可以以为你好的名义强迫你吃?”(我老妈讨厌羊肉的膻味)3、控制好你的付出不要在为孩子准备食物上投入过度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如果孩子吐出了你花好几个小时准备的食物,这比吐出花10分钟准备或者只需打开包装就能吃的食物更让你感到愤怒、痛苦和不安。如果孩子吐出了你花大价钱买来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食物(比如200块的鳕鱼),这比吐出你花1块钱买的鸡蛋会更让你心痛恼火。但拒绝是一定会发生的,孩子不可能这一生都不拒绝你提供的任何事物。所以请做好被拒绝的心理准备,并控制好你的付出。比如说我平日里工作很忙,所以我常常为熊孩子准备的就是外卖,速冻食品,青菜鸡蛋面等方便快捷的食品。4、收与放我常常说,养孩子就像是放风筝。你把线捏得太死,风筝飞不上去。但你要是完全不管,随便它飞,那这个风筝也有很大可能要坠毁。所以考验的就是我们把握尺度,收与放的能力。一边要给孩子树立边界,帮他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一边要帮助它低质不健康食品的诱惑,管理自己的欲望,一边又要给与适度自由,让他去尝试、去体验、去选择不同的食物,去找到适合自己、符合自己喜好并且保证远期健康的饮食方式。最后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这个任务并不轻松。你想啊,把风筝线捏在自己手里,或者干脆一刀剪断,不管了,是不是很轻松。但是要一直一直陪着她飞,要观察风向、风力,要让他飞,还不能让他乱飞,是真的很累啊。我都觉得心累。但这就是父母的必修课啊。所以说为人父母是一场修行呢,希望孩子们长大能够理解我们的这一片苦心吧。—END—我是心理咨询师胡立 @胡立 接受进食障碍、亲子沟通、婚恋情感心理、自我成长、抑郁焦虑情绪、睡眠障碍等问题的咨询坐标杭州,外地来访者可视频咨询工作微信hlxlzx20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道孩子爱吃的下饭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