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了解,加盟卢奕霖的中国珠宝加盟网项目,是不是有供应链支持?


习近平向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致贺信
( 2023-12-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12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致贺信。习近平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地缘冲突不断加剧,人类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更需要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增进全人类福祉。习近平指出,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今天,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前途命运和人类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我们坚定不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动力、新机遇。中国期待同各国携手努力,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希望与会嘉宾为促进中国与世界交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由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2日在广州开幕,主题为“百年变局下的中国新作为——扩大利益汇合点,构建命运共同体”。
海南自贸港加快构筑高质量发展基石
( 2023-12-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本报记者陈良杰 王晖余 吴茂辉近日,随着3号海底数据舱顺利下水,位于海南陵水的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项目一期工程全面竣工。作为一种利用海水冷却服务器的新型数据中心系统,该项目成为海南自贸港科技用海和创新发展的重要示范。步履坚实方能行稳致远。从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到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再到加快推进封关运作准备,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不断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石。夯实更现代更前沿的产业体系基石无尘车间内,高精密数控设备如手术刀飞转,快速完成晶片切割、焊线、电镀和测试等作业。11月28日,位于海口市海南航芯高科技产业园的海南航芯项目首期竣工投产。这是海南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重大破局性、引领性的引擎项目,主要包括半导体功率模组、半导体芯片封测等。“海南自贸港充满活力,富有潜力,我们对海南发展半导体产业充满信心!”海南航芯高科技产业园项目创始人、总顾问张汝京说,该项目产品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光伏风力发电、工业控制等多领域市场,项目全部投产达效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9亿元以上。海南开启自贸港建设以来,经济转型成效显著,重点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在全省上下形成广泛共识,种业、深海、航天“陆海空”三个未来产业初见成效,高端购物、医疗、教育“三大境外消费回流”成为自由贸易港产业发展“金字招牌”。据海南省委深改办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3.4%,较2018年提高20个百分点,产业“房地产依赖症”逐步摆脱。新型人工角膜移植让失明数十年的患者重获光明;运动医学领域最新软骨再生技术成功修复患者膝关节软骨损伤……在被誉为中国唯一的“医疗特区”的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依托有关特许政策,国际先进药品和医疗器械不断惠及更多患者。特别是乐城先行区在全国率先启动药械真实世界数据研究应用试点工作,为国际创新药械加速进入中国提供“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已有31个药械产品在乐城开展真实世界数据应用研究,其中有13款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加快其在中国上市速度。“乐城已经成为全球最新药品和医疗器械快速进入中国的主要通道,也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风口。”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局长贾宁说。包括乐城先行区在内,重点产业园区是海南自贸港政策的主要承接地和经济活动主战场。近年来,自贸港重点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强势领跑。2023年上半年,13个自贸港重点园区营收破万亿元,同比增长16.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3.6亿元,同比增长7.2%,高出全省增速4.8个百分点,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超100%。在文昌国际航天城,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年底将完成硬件建设,2024年将实现常态化发射;在洋浦经济开发区,百万吨乙烯项目、海南精细化工二期工程丙烯腈系列装置项目建成投产;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南繁育种科技服务中心、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合作平台等种业创新项目已开工建设……打造更主动更便利的营商环境基石《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要求到2025年“营商环境总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近年来,海南坚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用系统集成式改革不断优化高质量发展所需的营商环境。地块面积、控规用途、基准地价等信息一应俱全,三维图像、地表状况等随时可阅,有意地块公开竞买全流程网上交易,平台上还能自助进行项目策划模拟推演……海南推出的“土地超市”就是用制度集成创新破解“项目等土地”和“土地晒太阳”难题的有力实践。如今,海南省所有进入交易环节的建设用地,原则上必须先进入“土地超市”货架,方可开展后续土地公开招拍挂出让(租赁)工作,且土地开发利用全生命周期监管实现全留痕、可追溯,有效避免“暗箱操作”等现象的发生。类似案例还有很多。截至目前,海南累计发布制度创新案例134项,其中领事业务“一网通办”等8项被国务院向全国复制推广,“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南繁种业”知识产权特区、“土地超市”等成为海南独有创新成果。一项项制度创新成果不断转化为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的源源动力。近5年来,海南新增经营主体超过过去30年总和。截至今年8月底,海南省经营主体数量超过320万户,增速连续42个月位列全国首位。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实施两年多来,海南已先后制定24件自由贸易港法规,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加强与相关国际通行规则对接,建立政府依法履约机制和营商环境问题投诉处理机制,规范政务服务和执法行为。随着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海南需提升涉外纠纷案件处理效率。依托涉外民商事法庭等多元化解机制,海南有效缩短国际商事纠纷解决周期,赢得了众多外商投资者的点赞好评。今年5月,海南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因与香港居民罗某产生合同纠纷诉至海南省一中院第一涉外民商事法庭。收案后,法庭将案件分流至海南国际仲裁院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调解员通过海南涉外民商事纠纷在线多元化解平台,组织分处海口、香港的双方当事人开展远程调解,最终促成双方签订调解协议。整个过程,仅用时不到10天。营商环境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政府服务水平加快提升。文昌市首次为直通港澳道路货物运输企业核发道路运输经营相关许可证,破解相关企业及车辆面临的无证经营的窘境;临高县金牌开发区撤销管委会,成立被当地俗称为“跑腿办”的企业服务中心,为园区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一站式”服务;海口推出二手房交易“全流程线上办”……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厅长陈际阳说,海南以制度集成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将更加关切经营主体和群众需求,努力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以实际行动把营商环境打造成为海南自贸港的突出优势。奠定更开放更完备的封关运作基石初冬时节,琼州大地项目建设火热。往北,全国最大的港口客滚综合枢纽海口新海滚装码头客运综合枢纽站投入试运营。向南,三亚国际邮件快件跨境电商物流监管中心建设项目已进入物品系统等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项目建设你追我赶,场景测试次第展开。大大小小的项目,指向同一个关键目标——全岛封关运作,这是当前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一号工程”。封关不是封岛,而是要把海南全岛建成一个由海关监管的特殊区域,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的监管制度。“一线放开”意味着海南更加开放,即和全世界的联通更加顺畅。这要求“二线管住”,即在海南和内地之间进行适度管制,以确保税制落差衔接。为确保2025年底如期实现封关运作,海南加快落实落细自贸港早期政策安排,并通过实施封关运作任务清单、项目清单、压力测试清单“三张清单”,开展封关运作准备工作,不断夯实“封关之路”路基。项目建设开足马力,打牢封关硬基础。继海南牵头的25个封关运作项目全部开工之后,今年8月下旬,首批获得立项批复和初设批复的两个封关运作中央事权项目——海南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改扩建项目和八所海事监管基地建设项目开工。到今年年底,首批31个项目有望全部主体完工。制度设计加快推进,完善封关软设施。在累计推动180多项自贸港政策文件落地生效基础上,海南瞄准“封关画像”,启动海关监管办法、进口征税商品目录、销售税改革方案等30多项封关制度设计工作。“我们希望尽快能有一个大概眉目,然后对外公布,让市场和企业有明确预期,到启动封关运作时能尽快把政策用起来。”海南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副主任李宇飞说。压力测试扩容升级,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围绕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外商投资、数据流动及其他领域等5个方面,海南全面开展第一批27项压力测试。洋浦海关综合业务处三级主办符贞坤说,目前,洋浦保税港区首批扩区实施的11项政策中,加工增值30%货物内销免关税、精简自动进口许可管理、扩大进出口商品第三方检验采信范围等政策已经落地,第二批政策清单也正在滚动制定之中。风险防控扎实推进,把握封关最关键变量。海南成立16个风险防控专项工作组,建立风险台账,加强督查考核,形成工作闭环。64个反走私综合执法站挂牌运作,初步构筑了近海、岸线、岛内三道防护圈,同时完善自贸港税收风险管理模型,加强实质性运营监管,强化偷漏税风险识别。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泰文版推介会在泰国举行
( 2023-12-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新华社曼谷12月2日电(记者高博 万后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泰文版推介会日前在泰国国家发展管理学院举行,中泰两国各界代表120余人与会。泰国副总理兼商务部长普坦·威乍耶猜在推介会上表示,习近平主席的治国理政思想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相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泰文版的发行将进一步促进泰中两国治国理政经验的互学互鉴。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刘大为在推介会上表示,期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泰文版的翻译出版能为泰国读者提供思想启迪,希望两国不断丰富“中泰一家亲”的时代内涵,为谱写全面战略合作伙伴新篇章、携手共建中泰命运共同体汇聚智慧与力量。中国驻泰国大使韩志强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泰文版将成为泰国读者了解中国道路的窗口,是读懂中国智慧的钥匙,是中泰互信互利、共同进步的连心锁,将为推动构建中泰命运共同体提供丰富的思想和理论基础。泰国前副总理、泰中文化促进委员会主席披尼·扎禄颂巴表示,泰中双方就《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泰文版的翻译出版合作是“泰中一家亲”精神在新时期的重要实践,将推动两国治国理政经验的互学互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泰文版主要译者、泰中“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威伦·披差翁帕迪在发言中表示,习近平主席的治国理政思想为发展中国家解决贫困问题、迈向现代化、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全新选择和路径,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东方智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泰文版由中国外文出版社与泰中“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合作翻译,将于近日正式出版发行。此次推介会由中国外文局、中国驻泰国大使馆主办,中国外文出版社、泰国泰中“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承办。
聚焦新质生产力 增强发展新动能
2023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开幕
聚焦新质生产力
增强发展新动能2023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开幕( 2023-12-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冬日的海南博鳌,依然山青海碧,温暖如春。在霏霏细雨中,伴着徐徐椰风、绵绵海浪,装饰一新的博鳌亚洲论坛和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的永久会址——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愈加隽秀典雅。历经数载,春华秋实,一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如今已变为各界大咖碰撞思想智慧、探讨合作共赢的重要平台。12月2日,一年一度的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在此拉开帷幕。今年论坛以“聚焦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为主题。包括众多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家在内的3500多名各界嘉宾汇聚一堂,共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新质生产力之“新”,在于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之“质”,在于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依托科技创新,关键在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新产业。对企业而言,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路径是什么?发力点在何处?12月2日至5日,为期4天的论坛将直面这些话题。除主论坛之外,论坛还设置乡村振兴与产业帮扶大会、中国文化经济发展论坛、文旅体融合发展论坛、绿色发展论坛、碳达峰碳中和创新创造大会、中外品牌论坛、新国货品牌创新大会、品牌信用建设论坛、美好人居峰会、中国新消费发展大会、中国食品与健康智库峰会、健康未来峰会、健康责任论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论坛、第二届城市产业发展论坛、加快金融强国建设平行论坛、中国金融资本论坛、中国外贸信托财富论坛、中国财富峰会黄金暨珠宝经济发展论坛、中国金融资本论坛、数字科技创新发展大会、数据要素创新发展论坛、数实融合激发新经济动能发展论坛、高质量发展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论坛、ESG实践在中国研讨会、中国商会会长博鳌论坛等数十场平行论坛和分论坛。本届论坛涉及的领域众多,充分体现了本届论坛向新向实向未来的办会理念,以及为参会企业提供跨界交流、资源对接、产业合作平台的初衷。“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自成立以来,始终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作为一贯宗旨。本届论坛,与会嘉宾将围绕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进行思想碰撞,迸发创新启示,作答现实之问、时代之问,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论坛组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本届论坛由新华社和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等联合主办,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新华网、中国贸促会海南省委员会承办。据介绍,论坛期间还将举办新华社品牌工程签约仪式、“沉醉与芬芳”——博鳌之夜、企业家权益保护交流会、海南自由贸易港推介专场、“四千”精神主题图片展,以及木兰悦享荟、品牌推介会、超级发布会、“翰墨文澜·情聚博鳌”书画雅集活动、“年鉴里的中国:文化市集里的东方美”、品牌加油健康跑、“冠军面对面”乒乓球友谊赛、标准三人制篮球赛、无人机空中秀、《唱响博鳌》音乐纪录片摄制、生活美食市集等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同时,此次论坛将启动《新对话·博鳌企业家面对面》高端访谈栏目,以全媒体形式在新华社新媒体矩阵发布。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自2016年创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七届,今年是第八届。历届论坛议题设置前沿务实,与会企业家、专家学者众多,积极分享经验、激荡智慧、建言献策、共话发展,富有专业性、针对性、建设性,跨界融合、交流场景丰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被誉为中国企业界的年度思想盛宴。 (本报记者杨昱 李函林)
以开放创新“链”接未来
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观察
( 2023-12-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这是一场不同寻常的博览会——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既展示产品,也展示产业链条和生态,推动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融通;这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窗口——以“链”为媒,凝聚开放共识,为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汇聚力量。12月2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闭幕。500余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一系列“链”上合作密集展开……在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人气超高的链博会为各方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也传递出以开放创新“链”接未来的强音。把握“链”上机遇,结出合作硕果展区内,人头攒动,不同肤色的展商和客户深入交流,寻找新的机遇;论坛上,各界代表踊跃发言,从不同角度提出加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建议……首届链博会上,“链”上的活力随处可见。“场面比想象中更加火爆!”迎客、接洽,这几天,厦门信达供应链人力行政中心总经理李星迪马不停蹄,“很多企业前来对接,宣传册和名片很快就发完。我们要趁热打铁,加快把展示变成订单。”共享商机,一项项新合作达成——沃尔沃汽车与云铝股份签订可持续铝价值链合作备忘录;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与GE医疗将在医疗影像数字化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国贸股份与晶澳科技、中瓴星能等企业达成多项新能源产业合作……5天展会,中外客商云集,“链”上签约纷纷落地。在12月1日举行的第二届链博会参展签约仪式上,近50家中外企业提前“预约”展位。凝聚共识,握准稳链强链新机遇——1秒钟,一条生产线有16瓶青岛啤酒下线。青岛啤酒展台负责人告诉记者,正是得益于全球供应链的互联互通,青岛啤酒远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供应链的稳定,正在为国内外企业合作共赢奠定基础。”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说,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零部件本土化率超过95%,有韧性的本土供应链支撑了汽车的高效生产。产业链供应链是企业运行的基础、产业发展的保障。加强重点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协调,让要素更加便捷循环、有效配置……会上,中国释放了同各方一道,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得更具韧性、更有效率、更富活力的积极信号。“团结、合作至关重要”“互联互通符合我们的共同利益”“只要坚持共建共促共享原则,就能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多国人士的声音,进一步坚定了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信心。“我们将以链博会为契机,进一步促进各方加强沟通、深化合作、共谋发展,把握‘链’上机遇,为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贡献力量。”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少刚表示。共谋“链”上创新,激活发展引擎由“一条链”到“生态圈”,产业链创新模式正在发生改变。不再只是订单合作,而是在整个体系中协同发展、共研共创。链博会上,共谋“链”上创新的信号鲜明。“链主”企业带动,各环节协同创新——在稳健医疗展台,展板上一朵棉花的“蜕变”历程吸引人们驻足:下游品牌与研究机构合作育种,上游供应商帮助农户种植加工,市场大数据深入到各环节,一朵朵棉花“变身”为走俏市场的服装、家纺、医用材料。稳健医疗董事长李建全说,未来还将推动研发链、制造链、流通链和服务链深度融合。“我们既参展,也观展。既和供应商谈合作,也和整车厂讨论技术突破的方向。”锂电材料、光电材料供应商,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驹说,乘用车电池除了满足长续航等要求,还要支撑车内智能化体验,企业正和“链”上伙伴开展负极材料技术迭代和更新。“生态圈”共同发展,跨界融合趋势明显——数字科技链展区,科大讯飞展示了讯飞星火大模型在汽车、医疗等行业推进的应用案例。“我们既推动大模型融入各个场景,也借助大数据进行模型的迭代创新。”科大讯飞有关负责人表示,产业间、领域间互相赋能是大势所趋。清洁能源链展区,世界500强企业霍尼韦尔展出了专为电动汽车应用设计的电流、温度及热失控传感器等跨领域产品。记者走访多个展台发现,从能源延伸到汽车电子、装备制造,从高性能硬件到“聪明”的软件,跨界融合的生态体系逐步形成。“产业联盟”同台展示、产业集群链式布局,在紧密协作、取长补短中提质增效。“以前讲合作,现在谈赋能。”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电子商务首席专家李鸣涛认为,抓住新技术变革机遇,更好协同上下游资源、推动多领域融合,将持续提升创新效率,激活发展新引擎。推动“链”上开放,助力全球经济复苏巩固和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是各方的利益所系和迫切期盼。链博会传递了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决心,也进一步凝聚起实现共同发展、共享发展的国际共识。120平方米的展位、携食品加工企业共同参展,谈及链博会收获,汉堡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CEO博涛很是兴奋。“我们每年采购的原材料总额达到20亿元规模,90%来自中国本土,和大批本土供应商共成长。”他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让企业不断增强在华投资和发展的信心。不断扩大“朋友圈”——GE医疗与共同参展的19家核心供应商伙伴宣布,将在生产链、供应链、创新链全面加强合作,推动高端医疗器械升级。提前“续约”第二届链博会,GE医疗全球执行副总裁张轶昊说:“未来还要加快构筑国产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的‘共赢链’。”龙头企业开放供应链,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中外企业签约不断,更深层次参与全球分工。“国际贸易合作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重要。”与会人士认为,中国不断加大的开放力度,为各国企业分享知识和技术,创造更多机会。更好融入价值链——“我们在中国市场率先实现‘从生豆到咖啡’垂直产业链的规模化整合。”星巴克全球首席执行官纳思瀚说,在中国供应链上的深耕,为星巴克加快全球布局带来独特的竞争优势。“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坚定不移。”“用好全球资源网络和中国市场优势”“中国在多个领域引领绿色技术发展,期望共创低碳发展的未来”……来自链博会上的声音,奏响开放发展的新乐章。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中国制造”强劲的脉动,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运行提供有力支撑;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为共享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高度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外企业,通过沟通、了解、合作,为世界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中国同各国携手,必将为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更多力量。(记者张辛欣 于文静 董瑞丰 王悦阳)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
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迈进
上海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一线观察
( 2023-12-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新华社上海12月1日电(记者王永前 周琳 董雪 龚雯)1至10月,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2万亿元,工业投资同比增长9.9%。国产大飞机C919似飞龙冲天,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如游龙入海,如今的上海,已经成为全球少有的既能造火箭、飞机,又能造邮轮、汽车的高端装备城、“全球动力城”。正在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的上海,倾力打造从“0”到“100”的科创链条,以创新策源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能,聚焦新型工业化工号:001;岗位:热轧喷印。这是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台被命名为“宝罗”的机器人在热轧车间“上岗”。未来5年,宝武将分阶段引入上万台不同功能的“宝罗”机器人。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从宝武的工业机器人“集体上岗”,到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通用人形机器人面世亮相……上海规上工业企业机器人密度已达260台/万人。“我们已累积了人形机器人领域不少核心技术的专利。未来,人形机器人可能会像汽车手机一样,变成新一代的终端,普及到养老陪护、康复科研等众多场景中。”傅利叶智能董事长顾捷说。“智造”,正成为上海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一张“硬核名片”。截至10月底,146家车企、161个品牌在上海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127万辆,规模位居全球城市第一。作为国内第一家外商独资新能源整车企业,特斯拉以上海超级工厂为原点,在苏州、宁波、南通等长三角地区建立起“4小时朋友圈”,产业链本土化率超95%。“工业上楼”“工赋链主”……大到飞机、船舶、汽车,小到身边触手可及的一件衣服,数字化、智能化正在为制造业做“加法”。在位于上海北外滩的致景科技公司,记者看到,“飞梭智纺”工业互联网数字化系统大屏关联着全国9000余家纺织企业、70多万台纺织设备的运行信息,其中一套专门为染厂推出的数智化解决方案令人眼前一亮。“过去,配方主要依靠师傅个人经验,耗时耗力还容易出错。如今科技赋能配方管理,操作更简单、品质更稳定,明显缩短打样时间,从过去3至5天到如今最快只需24小时。”致景科技品牌部负责人邹媛娇说。该方案一上线就得到浙江、江苏等地“染厂主”的好评,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上云”的成本。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张英介绍,作为在全国率先布局工业互联网的城市之一,上海已发布25家“工赋链主”培育企业;预计到2025年,上海将实现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数字化转型比例不低于80%。被形象地称为“新石油”的数据,则将为制造业带来“乘数效应”,增强发展新动能。2021年成立的上海数据交易所,挂牌数据产品已达1700多个,单月数据交易额超1亿元,预计2023年全年数据交易额突破10亿元。“我们正大力推动数据放心供得出、安全流得动、更大规模用得上,搭建数据要素流通的基础设施。”上海数据交易所副总经理韦志林说。聚能,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10月,上海药企君实生物宣布,公司研发的特瑞普利单抗在美国获批上市,标志着我国自研自产的创新生物药获得国际认可,首次成功“出海”美国。短短10天后,又一款来自上海的国产创新药,和黄医药研发的小分子抗癌药呋喹替尼在美国获批上市,并在48小时内迅速开出首张处方。“呋喹替尼治疗的晚期肠癌是严峻的医学问题,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增长,却缺少有效的新药,美国此前已多年未批相关新药。”和黄医药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苏慰国说。两款创新药均来自上海并非偶然。近年来,上海已诞生一类创新药20余款,生物医药科创板上市企业约30家,不少生物医药相关的重要成果登上国际顶级期刊。成果密集发布的背后,是日益壮大的集群式发展厚积动能。数据显示,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工业产值已近2000亿元、总规模近9000亿元。记者从上海市科委获悉,该集群不仅汇聚了我国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创新药物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助力新药研发的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和服务初创企业的药物公共研发平台,还涵盖创业孵化、临床研究、生产制造、市场应用、政策支持等产业保障。“公司从张江药谷孵化载体里的一个小企业成长为国产创新药企的领头羊。在这里,既能找到平台‘伙伴’,又能找到上下游‘同行’,还能找到终端用户。这正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式发展壮大的缩影。”君实生物首席执行官李宁说。今年6月,上海发布《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三大先导产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4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2个5000亿元级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细分领域千亿元级产业,全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蓄能,疏通双向链接“快车道”11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得主赵东元有了“新身份”:复旦大学成立相辉研究院,打造基础研究的前沿重镇和全球英才的学术殿堂,他受聘为首任院长。赵东元团队,在肉眼看不到的纳米世界摸索,首创“介孔材料”的原创突破,不仅在创新策源上发现了一座“金山”,也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结出硕果。材料投入应用后,每年增产上百万吨优质油,创造数亿元的利润。“聚焦前瞻性、挑战性、高价值的关键科学难题,提供10年以上的长周期支持和个性化、人性化服务,5至10年不考核,为人才‘十年磨一剑’提供制度保障。”赵东元说。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布局大科学装置,已建、在建和规划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15个,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服务功能最强的光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主动发起“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等大科学计划,从参与者转变为“组织者”;2021年,上海同时捧回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三个一等奖,实现20年来首次“金花齐放”……近年来,上海不遗余力在基础研究领域打地基,为未来产业“蓄能”。从关键核心技术源头研发,到实现高端医疗影像设备“零的突破”,并在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落地,联影医疗“破局”“成势”“出海”的大跨步,是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到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有效衔接的生动写照。“国产高端医疗设备的‘逆袭’路,是从负起点开始的。”上海联影医疗董事长张强说,用户一度对国产高端医疗设备普遍存在不信任心理。产、学、研、医无缝衔接,政策面为国产设备提供“用”的空间,“未来我们赶超世界一流水平的决心更大、底气更足。”2023年,深入实施“基础研究特区”计划,明确写入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这让科研人员勇闯“无人区”、寻求突破点的信心更加坚定,也为未来产业发展、加入全球创新版图增加战略力量。上海市科委主任骆大进说,未来上海将着力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的“快车道”,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塑造竞争新优势 抢占未来制高点
北京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一线观察
塑造竞争新优势
抢占未来制高点北京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一线观察( 2023-12-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记者涂铭 郭宇靖 吉宁 阳娜)点火、升空、着陆……11月初,随着双曲线二号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圆满完成飞行试验任务,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今年第二次火箭发射任务。而这家民营公司成立仅仅7年时间。北京的高精尖产业也如同火箭一般加速腾飞。前三季度,北京3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工业企业产值增长16.2%,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新能源整车制造、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显示器件等新兴细分行业增加值增速均在10%以上,新兴行业增势良好。面对国际国内环境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北京紧抓数字经济发展、布局未来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融合开放,积极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形成的产业高地,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产业生态正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做强数字经济 高质量发展新中有“数”44.3%!这是今年前三季度,北京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基座和新引擎。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正加速提升传统产业的工作效率和水平。当前,北京市深山区道路、桥梁修复工作正在全力推进,作为“幕后力量”的北京市道路桥梁应急保障系统揭开面纱。“运用‘智慧运维一张图’,我们用6天时间就打通81条、总长度1130.9公里的道路。”北京建工养护集团市场营销部副部长张松告诉记者,智慧平台实现了对道路的实时监控和感知,大幅提升抢险指挥和运维水平,在紧急时刻发挥出关键作用。技术优势强劲的北京,积极探索数字经济改革发展模式,深度介入智慧城市、数据要素等领域,孕育催生数字化产业新集群。北京微芯研究院获批牵头建设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中关村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发布总量612TB的大模型高质量数据集;百度“文心一言”、智谱华章“智谱清言”等15个大模型产品通过备案并正式上线……北京数字经济产业加速在前沿领域不断探索,应用场景日趋丰富。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认为,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最强劲的增长极之一。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拥有雄厚的人力资源、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和丰富的市场应用场景,可以进一步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协同推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拓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筑牢数字经济的新底座,有赖于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北京市经信局数据显示,北京已形成1.2万P的总算力供给规模,相当于数百万台高性能电脑算力。来自北京的云服务商在津冀、晋蒙区域部署的智能算力已达4082P左右。“下一步,北京将加速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通用大模型与国际对标,加速建设国家数据基础制度综合改革试验田,发挥好数字经济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压舱石’和‘发动机’作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姜广智说。布局未来产业 前沿技术“加速腾飞”未来产业通常由原创科技引领,具有前沿交叉、颠覆性等特点。近年来,“从0到1”的原始创新,再“从1到N”的产业落地,北京创新主体活力竞相迸发,研发热情充分涌流,产业生态正一步步“超前”迈进。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宏达北路,一辆“头戴”雷达的自动驾驶汽车,载着乘客缓缓驶过,这正是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开启的全无人出行服务。“自动驾驶将在未来数年迎来爆发,而北京提前进行长远布局和支持,必将占得先机。”小马智行副总裁张宁说。从2020年起,北京设立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鼓励政策先行先试。3年多来,示范区已从1.0“小步”快走,迭代到3.0阶段建设,未来将逐步“扩围”至全市500平方公里的示范区。在自动驾驶领域的超前布局正是北京加快发展未来产业的一个缩影。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北京经开区、海淀等区域将在通用人工智能、6G、元宇宙、量子信息、光电子等领域加速布局;聚焦医药健康,海淀、石景山、通州等区发力基因技术、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脑科学与脑机接口等领域……近日,北京市印发《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锚定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空间六个领域,布局通用人工智能、6G、智慧出行、量子信息等20个未来产业,打造世界领先的未来产业策源高地。从事骨科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手术机器人应用的北京长木谷公司,研发的技术已在1000多家医院实现应用。在企业智慧工厂中,生产线上手术机器人在紧锣密鼓地生产调试,数字化手术室里研发团队正在对骨关节手术进行场景模拟演示。5年前,这家公司还是只有3个人的初创团队。“现在团队规模已经达到160多人,公司的产品通过首次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后,属地部门出谋划策打通成果转化项目的渠道,解决了成果对接难、落地难的后顾之忧,让我们对未来信心十足。”长木谷公司董事长张逸凌说。谋定后动、谋定快动,竞逐未来产业,北京挂图作战:力争到2030年,形成一批颠覆性技术和重大原创成果,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培养引进一批战略科学家、产业领军人才、产业经理人和卓越工程师;到2035年,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创新主体,成为全球未来产业发展的引领者。加快开放合作 产业链条创新协同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北汽越野车制造基地内,制造车间一派繁忙景象,员工们在生产线上紧张调试设备,随着传送带滚动,一辆辆新车依次下线。目前,多家汽车产业链企业落户顺义,在自动驾驶、智能芯片、传感器、雷达、信息安全等领域加速布局。北京市发改委主任杨秀玲介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北京接力出台多项政策,加快科技、教育、产业、金融形成链式结构,通过不断加大改革攻坚和扩大开放的深度广度,促进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现代化创新体系和产业体系。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刚刚发布的《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上,北京就有6个产业集群上榜。2020年,北京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3年来,兼顾内外资、准入与准营、企业投资和人才智力引进,为推进重点产业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作出了良好示范。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示范区2.0方案),让产业的开放合作之路继续迭代升级。以产业开放合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吸引更多的高端要素资源在京聚集,北京积极推动内外产业深度融合,用引进来和走出去共同塑造中国产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8家来自北京中德产业园的德国企业在国家会议中心的核心展区集体亮相。德国企业埃帕德咨询公司业务发展及政府事务总监毛润智说:“我们在北京看到了面向未来的新的发展动力,这里数字经济等产业发展迅猛,希望寻找更多合作伙伴,在中国扎根发展。”北京市市长殷勇说,紧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聚焦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方向,系统布局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北京将进一步营造更加优良创新生态,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成果转化效率,夯实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基础,塑造首都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携手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习近平主席致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贺信凝聚合作发展共识与力量
( 2023-12-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12月2日,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广州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会议致贺信,科学分析当代世界发展大势,表达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努力,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的真诚愿望。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在与会中外嘉宾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认为,贺信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重要关联,为推动各国合作发展凝聚了强大共识与力量。今年是“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创办10周年。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郑必坚说,10年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向会议发来致辞或贺信,深入阐释中国道路、中国主张,体现了习主席对推动国际社会“读懂中国”的高度重视。“我们将以贺信为指引,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把这项事业办得越来越好。”“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今天,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特肖梅说,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稳步推进,中国致力于推进同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做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维护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非洲将继续推动非中合作走在全球发展合作的前列,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增进全人类福祉树立榜样。”现场聆听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以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如何破解全球安全和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中国作为”备受世界瞩目。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中国“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动力、新机遇”。这些重要论述赢得与会人士的广泛认同。“在我看来,中国将成为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成功转型的国家。”外文出版社荣誉英文主编大卫·弗格森对习近平主席的贺信深有感触。他认为,中国为世界经济的增长作出巨大贡献,将在对外开放中不断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奥地利前总理沃尔夫冈·许塞尔说,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强调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这展现了中国坚持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中国和世界都将因此受益。春华资本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胡祖六认为,落实习近平主席的要求,必将让中国经济更具活力,形成强大“磁场”,吸引更多外资落户中国。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世界提供了重要公共产品。当这些倡议被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人们所接受时,一条通向共同繁荣的道路就出现了。巴基斯坦参议院国防委员会主席、巴中学会主席穆沙希德第一次来到中国时只有十六七岁。在过去近半个世纪里,他亲眼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历程。他表示,如今的中国,是一个富强的国家、一个全球化的领导者、一个稳定的源泉。“习近平主席说,中国的前途命运和人类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我相信,在中国的持续推动下,各国携起手来,一定能够建设一个更加美好、和平、繁荣的世界。”穆沙希德说。(记者温馨 马晓澄 洪泽华 陆浩 霍思颖) 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
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广州举办
李书磊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发表主旨演讲
( 2023-12-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新华社广州12月2日电(记者温馨 马晓澄)12月1日至3日,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广州举办,主题是“百年变局下的中国新作为——扩大利益汇合点,构建命运共同体”。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出席开幕式,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发表主旨演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与会嘉宾认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科学分析当今世界大势,深刻阐明读懂中国关键是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表达了中国与各国携手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的真诚愿望。与会嘉宾表示,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风险挑战交织叠加的背景下,中国以负责任大国姿态积极担当作为,为破解共同难题、增进人类福祉作出重大贡献。应以宽广的全球视野把握世界各国命运与共、和合共生的关系,在增进相互理解、推动共同发展、弘扬共同价值、推动文明互鉴中扩大利益汇合点,不断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基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何维出席开幕式。“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于2013年创办,已成为中外交流的重要国际平台。本届会议由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承办,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位嘉宾与会。
盲目扩张私挖乱采 违规取水侵占草地
青海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无序开发调查
( 2023-12-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卤水渠割裂土地,弃渣弃土随意堆放,废弃盐田泄漏明显,超规模生产、超采盗采水资源、侵占草地问题频出……记者近期随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青海省盐湖产业重点区域、以“富钾天下”而出名的柴达木盆地督察发现,当地存在私挖乱采、违规取水、违法占地等情况,不仅带来生态问题和隐患,也让钾盐后续保障形势日趋严峻。超规模生产 私挖乱采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主要在海西州,分布有33个盐湖,钾盐资源丰富,是我国钾肥供应的重要保障地区。记者了解到,当地一些企业没有规划好盐湖资源开发的时序、规模和品种,没能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以海西州格尔木市察尔汗盐湖为例,该区域氯化钾生产企业长期超规模生产。采矿许可证批复每年总量为397万吨,但2019年至2022年实际年产量分别超出采矿许可的78.8%、70.7%、57.9%、84.1%。其中,青海盐湖工业股份公司实际建成产能500万吨,是采矿许可证批复生产规模的3.8倍,其所属的三元钾肥公司在矿区范围外违规建设1.28万亩晒盐池。督察发现,青海发投碱业公司、中盐青海昆仑碱业公司没有严格落实德令哈市政府整改整治中限产50%的要求,还以虚假产能台账应付现场检查。柴达木盆地还存在私挖乱采情况。例如,格尔木市5家企业和2个个体经营户私挖18个盐田、占地525亩,大部分没有办理采矿许可、用地等手续。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弃渣弃土随意堆放,卤水沟渠支离破碎。违规取水 侵占草地柴达木盆地属于极端干旱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83毫米。水资源是盐湖产业发展的命脉所在,但记者随组督察了解到,当地一些企业未按照“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原则合理配置盐湖湖区水资源。记者在格尔木市南霍布逊湖岸边看到,湖堤有个100余米的豁口。岸边的格尔木藏格钾肥公司利用这一豁口,私自取用南霍布逊湖卤水用于溶矿。2019年9月至2023年9月,累计违规取卤水1.26亿立方米。无独有偶,2004年至2020年,格尔木市青海盐湖工业股份公司资源分公司累计私自建设16处地表水泵站,抽取格尔木河尾闾水。近两年每年取水量达2100万立方米,至今未办理取用水手续。在海西州马海湿地周边,青海锦泰钾肥公司马海矿区和青海中航资源公司通过拦坝、挖渠等方式,长期从马海湿地违规取水,近两年每年取水量达700余万立方米。此外,还有一些企业超规模或违规开采地下水。2022年,位于格尔木市的青海盐湖工业股份公司所属蓝科锂业公司、钾肥分公司分别超量取用地下水134万立方米、402万立方米。青海黄河实业集团建安公司私自在海西州都兰县沙漠地区打井抽取地下水,截至2023年9月违规取水27万立方米。记者随组督察了解到,青海发投碱业公司、中盐青海昆仑碱业公司蒸氨废液排放场违法占地约2.5万亩,其中天然牧草地4086亩。2019年以来,中盐青海昆仑碱业的蒸氨废液排放场西侧坝体出现明显渗漏,给相邻的柴达木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构成威胁。这种情况并非个例:青海中航资源公司违法占用1.7万多亩草地修建盐田;青海盐湖镁业公司蒸发塘、晾晒池等违法占地3.3万亩;青海五彩碱业公司蒸氨废液排放场违法占用裸地9599亩;青海晶鑫钾肥公司违法占地1.5万亩……打破“有盐湖就能开发”心态 监管需形成合力为何出现上述问题?一些问题为何久拖不决?——一些企业环保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记者在走访中感受到,当地一些企业还存在“有盐湖就能开发”的心态,日常生产中存在较多问题,被督促整改后通过紧急补办手续、调整矿权范围等手段,维持现有开发力度和规模。——个别地方部门对问题视而不见、互相推诿。督察组认为,海西州盐湖管理、自然资源、水利、林草等相关部门对盐湖资源高水平开发利用重视不够、监管不力。——监管尚未形成合力,机制仍待完善。多名部门负责人和企业负责人坦言,当地盐湖产业规划管理仍存部门壁垒,如在规划产量这一问题上,不同部门有时目标不一。盐湖是青海最重要的资源,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搞好开发利用是青海盐湖产业的发展方向,也是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针对上述乱象,当地一些受访干部表示,当务之急是排查盐湖资源开发领域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避免低效、短期发展路径,可持续开发柴达木盐湖这一珍贵的矿产资源。“未来应逐渐完善盐湖产业统一规划与监管体系,有效控制矿产资源开采总量,不断优化开发利用结构。”一名干部说。此外,还有企业人士建议,可在钾盐高效利用、深层卤水开采、完善高镁锂比盐湖卤水提锂生产工艺等方面加强攻坚,持续提升创新驱动能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记者徐汉 李占轶)新华社西宁12月2日电
丁薛祥出席世界气候行动峰会并致辞
( 2023-12-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新华社迪拜12月1日电(记者吴中敏 郑明达)11月30日至12月1日,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迪拜出席世界气候行动峰会并发表致辞。丁薛祥首先转达习近平主席对阿联酋举办世界气候行动峰会的良好祝愿,强调习近平主席对阿联酋作为COP28主席国积极引领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表示高度赞赏,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丁薛祥指出,八年前,习近平主席与各国领导人一道,以最大政治决心和智慧达成《巴黎协定》,开启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中国一直重信守诺,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重要贡献。中方大力推进绿色发展、能源革命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丁薛祥强调,气候变化挑战面前,人类命运与共,各方应增强共同应对的决心和能力。践行多边主义,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和原则,加强团结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加速绿色转型,积极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推动传统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强化落实行动,充分兑现已有承诺,特别是发达国家应切实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支持,以行动化愿景为现实。与会期间,丁薛祥分别会见了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赞比亚总统希奇莱马、古巴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马尔代夫总统穆伊兹、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会见穆罕默德时,丁薛祥表示,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入新阶段。双方要进一步巩固政治互信,加强务实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共同推动中国同阿拉伯国家、海合会国家合作达到新水平。中方赞赏阿方为筹备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所作努力。穆罕默德表示,近年来阿中关系取得长足进步,感谢中方对气候变化迪拜大会的大力支持,高度赞赏中方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秉持公正立场。会见希奇莱马时,丁薛祥表示,中赞传统友谊深厚。双方要在共建“一带一路”和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加强务实合作,推动两国关系朝着更高水平、更广领域迈进。希奇莱马表示,感谢中方对赞给予的大力支持,愿与中方加快推进各领域合作。会见迪亚斯-卡内尔时,丁薛祥表示,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古关系进入政治互信更高、务实合作更深、民意基础更牢的新阶段。中方愿同古方在建设本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携手并进。迪亚斯-卡内尔表示,古巴坚定支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大理念倡议,愿同中方一道把古中特殊友好关系推向前进。会见穆伊兹时,丁薛祥表示,两国要加强高层政治引领,密切务实合作交流,推动中马面向未来的全面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穆伊兹表示,马方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愿保持双方各层级交往和互利合作。会见古特雷斯时,丁薛祥表示,中方高度重视联合国作用,将持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古特雷斯积极评价中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取得的重要进展,希同中方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 2023-12-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下一步,如何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如何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华社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问: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确保金融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答:金融工作会议时隔6年再次召开,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更名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凸显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金融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权,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总体回升的态势更趋明显,增长动能不断增强,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但同时,我们也面临世界经济复苏不均衡、国内经济稳定回升基础不稳固等挑战。要应对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困难挑战、不断破解金融高质量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难题,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必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完善党管金融的体制机制,切实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有力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稳定增长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中国人民银行将如何有力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和实体经济稳定增长?答: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必须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关系,始终保持稳健性,管好货币总闸门,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为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维护国际收支平衡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一是更加注重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同时引导金融机构积极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目前,我国银行体系贷款余额超过20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余额超过300万亿元;近年来,我国每年贷款新增20万亿元左右,社会融资规模新增30多万亿元。盘活存量贷款、提升存量贷款使用效率、优化新增贷款投向,这三个方面对支撑经济增长的意义本质上是相同的。二是加强与财政、监管等政策的协调配合,持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持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加大对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的支持力度,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做好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三是合理把握利率水平,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去年以来,美联储快速加息,但我国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政策利率稳步下行。2023年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82%,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我们将坚持实施好利率调控,按照经济规律和逆周期宏观调控需要,引导和把握宏观利率水平,保持利率水平与实现潜在经济增速的要求相匹配。发挥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促进降低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发挥好利率自律机制作用,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四是统筹内外均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我们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有效发挥汇率的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功能。根据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形势,稳定市场预期,坚决对市场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外汇市场的市场参与主体更加成熟,交易行为更加理性,市场运行更有韧性。我们在面对市场变化时也更加从容,经验更加丰富,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问:中国人民银行将如何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答: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金融机构经营整体稳健,金融市场平稳运行,高风险金融机构无论是数量还是资产规模在金融系统的占比都很小。中国人民银行将配合有关部门和少数高风险机构相对集中的省份制定实施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方案,进一步压降高风险机构数量和风险水平,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处置金融风险,依法保护最广大储户、中小投资者和被保险人的利益。中国人民银行还将加强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金融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机制,对金融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同时强化存款保险专业化、常态化风险处置职能,丰富存款保险风险处置措施和工具。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金融机构按照依法合规、平等协商的原则,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风险,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健全债务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必要时对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地区提供应急流动性支持。支持地方政府通过并购重组、注入资产等方式,逐步剥离融资平台政府融资功能,转型为市场化企业。坚持深化金融改革开放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在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方面有何考虑?答: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坚持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在加快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将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广泛覆盖、高效安全的现代支付体系,持续提升境内外人员支付服务水平。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推进我国征信市场发展。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我们将强化大型商业银行主力军作用,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推动中小银行回归本源和主业,健全公司治理和内部管理,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在规模、结构、区域布局上更加合理。同时,加强债券市场制度建设,提高债券市场市场化定价能力和市场韧性,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是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和重要保障。中国人民银行将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促进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拓展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和合作,务实做好中美、中欧金融工作组工作,提升我国在重大国际金融规则、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记者吴雨)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
丁薛祥出席“77国集团和中国”气候变化领导人峰会并致辞( 2023-12-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新华社迪拜12月2日电(记者陈梦阳 苏小坡)12月2日,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在迪拜举行的“77国集团和中国”气候变化领导人峰会并发表致辞。丁薛祥表示,在《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的历史时刻,77国集团主席国古巴倡导举办此次峰会,意义重大。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始终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路同行。习近平主席强调,“77国集团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重要合作平台。这些年,中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承担自身国际义务的同时,努力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帮助。中国扎实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和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受到发展中国家普遍欢迎。丁薛祥强调,完善全球气候治理依然任重道远,77国集团和中国理应进一步发出共同声音,维护共同权益。要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强化绿色转型发展战略对接,加强互帮互助,探索发展和保护相协同的新路径;共同捍卫多边主义,坚定维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和原则;共同促进公平正义,推动落实气候资金、形成全球适应目标框架等取得实质性进展,充分发挥新建立的损失与损害基金作用。中国愿与广大发展中国家风雨同舟、密切合作,携手迈向绿色低碳的美好未来。古巴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巴西总统卢拉、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等在峰会上发表致辞。当天,丁薛祥同纳米比亚总统根哥布进行了简短交谈,并会见了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主席、阿联酋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苏尔坦,美国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会见苏尔坦时,丁薛祥祝贺阿联酋此次办会取得丰硕成果。他表示,中国与阿联酋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同时分别为生物多样性公约、气候变化公约的主席国,双方要加强沟通协调,共同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苏尔坦表示,感谢中方对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的大力支持,赞赏中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所作重要贡献,期待中国在应对气变国际合作中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会见盖茨时,丁薛祥表示,中美都是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参与方,双方共同推动了《巴黎协定》的达成、生效,近日达成《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中方愿同盖茨基金会加强合作,为全球绿色转型、全球发展事业作出更多贡献。盖茨表示,愿同中方在应对气候变化、农业、健康卫生等领域开展更加紧密合作,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取得更多务实成果。丁薛祥来到中国代表团在会场设立的“中国角”,参观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展览,与工作人员互动交流,勉励大家充分运用新媒体等方式宣介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创新举措和显著成效,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国际合作。“中国角”于11月30日开馆,将持续11天,举办100多场活动。
何以南沙?
这一次,“湾区之心”站在世界面前
( 2023-12-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12月2日,第五届世界媒体峰会在广州南沙拉开序幕,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家媒体、智库、国际组织等机构的450余名代表出席。这也是自峰会机制成立以来,首次在北京以外的中国城市举办。已经走过14年历程的世界媒体峰会为何选择南沙?一年前,广州南沙被国家赋予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的新使命。这一次,南沙站在世界面前,接受全球媒体的聚焦。世界媒体齐聚“湾区之心”站在位于南沙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行政楼七楼,整座校园一览无余。来自《德黑兰时报》公共关系部的穆罕默德·赫沙姆·海达尔扎德第一时间拍下校园美景。从原来的农田到现在的美丽校园,这所学校的建设历时仅约20个月,建成后的校园面积约为香港科技大学的两倍。2日,去年9月正式开学的这所学校,迎来了参加世界媒体峰会的客人。惊人的建造速度,现代的教学建筑,丰富的科创成果,灵活的办学机制,引来嘉宾们的惊叹。“我来过中国很多次,但却是第一次来广州,也是第一次来到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柬埔寨新闻社副社长坎索皮伦说,“这所大学非常棒,有很多的现代化技术成果,例如人工智能健康监测系统、类似于在新闻编辑方面的应用,这些技术都非常有趣,可以令学生们知道技术对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世界媒体峰会的举办让世界看到广州,认识中国。”泰国通讯社总编辑瓦查琳·赛塔库丹有感于中国学生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中国近年的发展和现代化的教育模式,这是她首次参访港科大(广州),对“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的框架和新颖的“枢纽-学域”学术架构非常感兴趣,并期待能有更多机会了解学校融合学科架构的运行机制和国际招生录取模式。除港科大(广州),当天,参与世界媒体峰会的嘉宾还分线路参访了广州外国语学校和广汽科技馆,现场的讲解介绍,交流对话、互动体验等,给参访嘉宾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广州外国语学校,在学生弹奏古筝的音乐中,嘉宾们逐一体验品茶、钩织、剪纸、书法、面塑等非遗课程。他们在展厅里认真对照临摹,一笔一画写成一个“福”字,剪成一朵朵“红花”剪纸。嘉宾们用各自的母语与师生们交流,师生们则向嘉宾展示剪纸、中草药和景泰蓝技艺,还向嘉宾赠送中草药香囊。飞行汽车、超级泊车系统、超倍速电池技术……在广汽科技馆,嘉宾们通过现场互动、交互游戏体验零距离感受各种汽车“黑科技”,领略高水平的广东智能制造,感受广州“智车之城”的魅力。“南沙绿色环保又富有科技感,非常酷。”来自乌干达新视野报的费利克斯·迈克尔·奥西克谈起对南沙的印象时说道。高空俯瞰粤港澳大湾区,南沙就位于其地理几何中心。作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的重要平台,南沙一直承担重要使命。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赋予南沙新的使命: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目前,南沙正在全力做好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这篇大文章。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认为,南沙的优势不仅在于地理空间,更在于实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南沙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探索、积累经验,以点带面,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深化合作。从地理几何中心到湾区超级枢纽自1993年5月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以来,经过30年发展,南沙已发展成为区域功能中心。如今,南沙战略地位不断跃升,正在成长为大湾区功能枢纽中心,变身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的高地。打通“大动脉”,立足湾区交通之要。区位之要,要在交通。南沙正聚焦打通“大动脉”,以交通纽带加速大湾区城市的融合。就在第五届世界媒体峰会开幕的几天前,深中通道主线正式贯通,距离2024年正式通车已进入倒计时。这项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将通过南中高速与南沙无缝对接,从此南沙到深圳、中山等城市的通达时间将压缩到半小时以内。南沙区住建局负责人彭文力说,广州“五主四辅”铁路客运辅助枢纽之一的南沙站正在规划建设,“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将以此为圆心向外辐射。“我们努力实现南沙与大湾区城市高效直联直通,持续巩固提升南沙大湾区交通中心优势地位。”从南沙港出发,153条国际班轮航线连接全球200多个城市以及400多个港口,作为大湾区首个自动码头,南沙港汇集江海铁多式联运,去年外贸进出口规模近3000亿元,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业务规模占全国1/5,门户枢纽辐射力影响力显著提升。串珠成链,打造科创产业高地。作为曾经的传统制造业重镇,南沙正在向“新”而行,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形成人才、技术、信息、资本高度密集的“硅谷效应”。在南沙,大院大所、大学、大科学装置、大科创平台,科技创新元素不断汇聚。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一箭26星”发射成功,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考及考古船开建。以明珠科学园为中心,南沙初步形成了以南沙科学城为主阵地的科技创新平台。目前,25家企业入选广州独角兽企业榜单,高新技术企业超900家。与此同时,先导高端装备产业园、南沙科创中心芯新产业园动工建设,南砂晶圆、芯聚能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运载火箭在南沙制造,从大湾区出发,建设瞄准‘一带一路’航天服务的南方航天港母港,实现近海、远海的发射需求。”中科宇航(广州)装备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秦峰说。协同港澳,建设融合发展新典范。湾区青年汇、港式社区……教育、生活、医疗等方面将集中在庆盛枢纽,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新典范。搭乘“复兴号”列车,从香港九龙站到南沙庆盛高铁站只需半个多小时,香港青年孙弘睿在南沙扎根,从跨境电商、贸易金融等领域的创业者变为助力者,服务更多创业港澳青年。“南沙就是港澳青年创业的福地,‘北上’创业已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金牌医师”远程问诊,开具“港药”,南沙居民可以享受强强联合的港式医疗服务。大湾区医疗集团金牌副顾问家庭医生麦锦坚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的专科和香港的医生强强联手,可以为在南沙的港澳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扩大开放,集聚全球高端发展要素。出台“南沙离岸贸易10条”,启动南沙“离岸易”综合服务平台,发布首批全球商品溯源标准……以制度型开放为目标,南沙正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增强全球高端资源要素聚集能力。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打造全球对话平台。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2023年亚洲青年领袖论坛、国际金融论坛(IFF)20周年全球年会、广州国际投资年会……仅在今年,全球政要专家学者已多次齐聚南沙,在一个个新地标里共商全球治理议题,碰撞思维火花,引发全球关注。护航企业“出海”之路,南沙正在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和服务体系。南沙区投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沙自贸区制度创新指数排名全国前三,投资自由化指数连续两年排名第一。相关优惠政策落地见效,已为港澳居民和鼓励类行业企业减免税额超5.3亿元。位于南沙创享湾的“一带一路”域外法查明(广州)中心平台是广州首个域外法查明平台,该查明中心负责人林启迪介绍说,业务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180多个地区,助力提升南沙涉外法律“软联通”能级和服务效能,努力为南沙面向世界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打造人人心向往之的未来之城近日,南沙湿地迎来候鸟大规模迁徙的季节。作为全球重要的候鸟迁徙中转站和越冬栖息地,黑脸琵鹭来了、白鹭来了……上万只鸟儿在滩涂上栖息觅食、飞翔嬉戏,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徜徉在南沙,市民时刻能感受这种生态之美。作为“未来广州”的落脚点,南沙正在释放改革的活力、创新的魅力,打造人人心向往之的未来之城。——这里有宜居宜业、美好生活的样本。得益于实惠的港澳青年公寓租金,香港青年萧惠萍在南沙安心工作,没有住房后顾之忧;受惠于“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落地,港澳居民来南沙做生意、谈业务,可实现早上来晚上回,非常方便。工作之外,这里还有最惬意的生活。和朋友去海边冲浪、玩游艇,或者去天后宫等景点打个卡,抑或是带孩子体验都市农业采摘的快乐……——这里有深化改革开放、奋力有为的实践。抓住被国务院纳入制度型开放试点的重大机遇,南沙深化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强制度机制创新,推动全面融合发展。与港澳同胞共建社区在南沙成为现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开学,解决在当地工作的港澳居民子女上学后顾之忧;港科大(广州)打破院系传统设置,以“枢纽”和“学域”学术架构,推动学科交叉融合;香港联合医务集团在南沙落地全科门诊,提供更便利的港式医疗服务……携手港澳,南沙正以制度创新推进教育、医疗、人才等全面融合发展。——这里有未来之都,活力创新的规划。近日,南沙区的独角兽企业小马智行宣布获得广州首个自动驾驶卡车编队行驶测试牌照,获准在广州开放道路上进行L4级编队自动驾驶测试。在小马智行副总裁莫璐怡看来,南沙是国内自动驾驶产业发展政策创新高地,这为企业创新技术和推动产品应用落地,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一大批瞄准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此蓬勃发展。吉利科技集团商业航天总部落户南沙,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一期交付……数据显示,2022年南沙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830.5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6.9%。最新批复的广州南沙空间方案明确,南沙的发展远景将集海洋城、枢纽城、人民城、未来城于一体。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表示,南沙是广州的未来,也是大湾区的未来。广州将协同港澳,奋力把南沙打造成为广州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新引擎、粤港澳大湾区的闪亮明珠、中国式现代化浓缩的精华。(本报记者周强 马晓澄 周颖 解益坤)
促交流、迎挑战、应变局:世界媒体峰会备受期待
( 2023-12-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聚焦发展,共迎挑战,提振信心。第五届世界媒体峰会开幕之际,多国媒体人士和与会代表纷纷寄语,期待峰会继续发挥重要交流平台作用,促进媒体互学互鉴、团结发展,在时代变革中把握机遇,展现担当。重要交流互鉴平台“构建互信”“促进交流”“学习互鉴”……世界媒体峰会的平台作用为各国媒体所重视,认为这一机制是当前形势下全球传媒行业交流、回顾与展望的重要桥梁。俄罗斯金砖电视台台长然娜·托尔斯季科娃说,媒体在筑牢国际关系、促进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架起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本届峰会既是展示各国媒体工作的难得良机,也是寻找媒体合作伙伴、商讨未来合作项目的绝佳平台。”白俄罗斯国家通讯社社长阿库洛维奇表示,世界媒体峰会是今年全球媒体的重要事件,将加强媒体领域的互信和建设性合作。“本届峰会将为各国媒体交流思想、沟通意见、分享媒体领域的最新发展提供一个重要舞台,将加强媒体间的合作交流。”伊拉克新闻集团总裁顾问穆罕默德·拉什克表示。共迎时代变革挑战当前,世界新闻业面临虚假信息泛滥、技术革新重塑新闻业态等挑战和压力。如何携手应对时代挑战,成为与会各方共同关心的话题。就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和风险,法新社亚太区总裁迈克尔·梅因维尔表示,人工智能可以提高媒体机构的生产力,但媒体机构必须以负责任的态度应用人工智能。俄罗斯《劳动报》副总编辑米哈伊尔·莫罗佐夫坦言,当前传统媒体的确面临严峻挑战。过去两年来,俄罗斯约有300家报纸、杂志等停止运营。为适应新形势发展,俄罗斯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之一《劳动报》也在积极打造网站和社交媒体等发布平台。他说,人们如今处在一个复杂环境中,周边存在大量未经证实的信息和各种“噪音”,这使得记者在媒体层面的相互接触至关重要,而世界媒体峰会为各国媒体提供了倾听各方观点的机会。深耕国际新闻多年的古巴拉美社社长冈萨雷斯说,当今世界面临假新闻和错误信息泛滥的挑战,全球媒体应坚持客观真实,维护公理正义,推动人文交流,增进彼此理解,架设文明互学互鉴桥梁。放大全球南方声音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当下,全球南方力量不断上升,影响力显著增强。多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媒体代表表示,世界媒体峰会有利于促进媒体间的“南南合作”,放大全球南方声音,进而推进全球共同发展。阿根廷美洲通讯社社长贝尔娜达·略伦特表示,在国际媒体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媒体之间建立互信合作,有助于国家间的信息沟通。媒体间“南南合作”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在各个层次增进了解、开展合作。冈萨雷斯表示,拉美社期待与其他媒体一道,进行客观、负责任的报道,传递发展中国家的声音,携手应对全球南方面临的挑战。南非独立传媒集团董事长伊克巴尔·瑟弗强调,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应该被听到,这也是媒体应发挥的作用。出席本届峰会的媒体应努力推动全球共同发展。展望对华合作前景与会代表认为,中国在推动全球传媒合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期待进一步深化对华媒体合作。莫罗佐夫表示,俄中媒体合作还有进一步发展空间,尤其在信息混乱、全球媒体话语权不平衡的情况下,应共同推动传播公正、不带偏见的信息。“通过合作,我们可以应对传媒业共同面临的最紧迫挑战,探讨新技术带来的机遇。”美联社副社长陈炎权说。黎巴嫩新闻部长齐亚德·马卡里高度肯定黎中媒体合作,认为这是黎中友好的纽带和连接两国民心的桥梁,期待同中国加强媒体领域合作,为双方带来更加全面的机遇。略伦特认为,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令人印象深刻。“中国式现代化如何转化为全人类福祉的故事值得我们媒体更好地传播。”(执笔记者:张代蕾 徐超 杨天沐)新华社广州12月2日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珠宝加盟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