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宝地萝卜什么时候种啥时候种多宝多宝?

天门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述明  初冬,正是萝卜收获的季节。  位于天门市多宝镇张李村的苗苗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里,二十多名工人忙碌不停。一根根沾着泥巴的萝卜经过洗涤、去叶、分拣、包装等一整套工序后,变得白净水灵。  “今年行情好,我们2000多亩白萝卜效益可观。”忙着处理订单的合作社负责人陈苗喜不自胜。  苗苗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自2016年开始种植白萝卜。5年来,合作社种植面积从1000亩发展到近5000亩,从单一的白萝卜扩大到甘蓝、娃娃菜、青萝卜等多个品种。  “规模在扩大,但赚一年亏两年是常态。”谈及这些年种萝卜的经历,陈苗感叹。  如何在农产品价格涨涨跌跌的周期中行稳致远?这不是陈苗一个人的苦恼。  多宝镇,天门西部门户,傍依汉江,旷野平畴,富川泽之饶,广粮棉之利,一直是农业大镇。  该镇农田多为油砂地,不宜种水稻。过去,农民主要以种植棉花、小麦、黄豆等为主。  新时代,当传统农业不再适应品质、多元、特色的消费需求,重新审视脚下这片熟悉的土地,蔬菜产业开始在多宝镇崭露头角。  数据显示,近五年来,该镇蔬菜种植面积从5万亩增加到约12.5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305家发展到418家,其中蔬菜种植类就有约150家。  但产业结构调整伴随着市场价格时好时坏的“折磨”。2016年,多宝萝卜种出一批百万富翁一度传为佳话,2017年、2018年,同样的萝卜,几分钱一斤都没人要。  几年来,陈苗在探索自己的答案。  “种子只要大颗粒,种子饱满,苗就粗壮;播种全部是机械作业,株距行距一致;生物肥与有机肥混用改良土壤,萝卜长得好。”  “今年投资30多万元对萝卜清洗设备进行了更新换代,自动化程度更高,清洗效果更好。”  说起萝卜“生意经”,陈苗滔滔不绝。“包装也有讲究,以前,只要是个萝卜,清洗完就囫囵卖了,现在,同一个袋子里装的,个头、重量基本一致,大的、小的、中等的,买家各取所需,都能卖高价。”  “既要等风来,还要追风去。”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高质高效才是鲜明标签。  聚焦打造“天西蔬菜”高效农业产业板块,瞄准调优品种、调好品质、调强品牌,五年来,多宝镇打出系列组合拳。  项目向产业聚集。投资4000万元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2万亩;投资1900万元完成汉江大堤沿线7个村冷浸田改造项目;累计疏通沟渠138公里,新建农村通村公路41.94公里,提档升级通村路29.65公里。  不断延伸产业链。支持扩大湖北铭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厂化育苗基地规模,加快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建成冷库初加工工厂60余家、容量约8万立方米,为蔬菜产品的错峰上市打下基础。  推动规模化经营。2021年全镇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面积达6.56万亩,其中石鼓新村、铜架山新村实现整村流转。  擦亮多宝蔬菜品牌。培育红伙农、多宝湾、多宝小珍珠、文家菜园、兴纽等蔬菜及花生品牌,“黄瓜”“豆角”“白萝卜”获绿色食品认证;2020年成功举办“多宝萝卜丰收节”。  ……  11月11日,驱车沿荷沙公路驶入多宝镇,满眼的绿扑面而来。“我们这里冬季是几乎见不到闲田的。”湖北铭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汉平说。  对近五年蔬菜产业发生的变化,他深有感触:“以前萝卜种出来,要到处去推销,现在,萝卜苗还长在地里,就有经销商上门订购了。”  看到产业发展的大好形势,去年4月,公司投资建起占地面积168亩的“育苗工厂”,专门用于高价值蔬菜产品的种植与新品种的引进试种,能实现年育苗1亿株、覆盖3.88万亩良田的菜苗供应。  除了白萝卜,五年来,甘蓝、大白菜、花菜等蔬菜种植面积在逐年增加,设施蔬菜、订单种植也方兴未艾。  红伙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订单形式带动农户种植蔬菜1万亩,包括豆角、黄瓜、辣椒、甜玉米等近30个品种,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同时,长期为全国酱菜行业龙头企业——湖北红日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供货。  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今年蔬菜种植规模和市场价格摸底估计,该镇销售收入过百万元的合作社将达到52家、过千万元的合作社5家,蔬菜订单种植农户每亩收入达到6000元左右。  “每年稳定得流转费,还能务工增收,不晓得几好!”看到记者采访,正在铭禾公司育苗基地忙碌的彭奶奶主动介绍起家里的变化,她来自联合新村,家里的田都流转给了合作社,“只要肯干,每天收入不低于100块。”  今年8月,天门市蔬菜协会正式成立,“抱团取暖”,推动蔬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标志着我市蔬菜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蓝图已绘,唯有奋斗!镇党委书记梅国平表示,接下来,多宝将全力以赴建设现代化蔬菜生产基地,积极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延长链条、补齐短板,当前,镇里正探索推动土地整村流转新模式,推动农业生产要素和现代科技向蔬菜产业积聚,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以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多宝高质量发展底板。”
【责任编辑:鲁伟龙】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3日来源:湖北日报打印:字体:泥萝卜变得白净水灵。(通讯员 刘银斌 摄)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茜 通讯员 吴述明初冬,正是萝卜收获的季节。天门市多宝镇张李村苗苗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里,20多名工人将一根根沾着泥巴的萝卜洗涤、去叶、分拣、包装,一整套工序后,泥萝卜变得白净水灵。“今年行情好,萝卜效益可观。”苗苗合作社负责人陈苗介绍,2016年开始种萝卜以来,合作社变化不小:种植面积从1000亩发展到近5000亩,种植品种从单一的萝卜扩大到甘蓝、娃娃菜、青萝卜等多个品种。陈苗说,最大的变化是萝卜不愁销,还能卖出好价钱。曾经“好一年坏两年”多宝镇傍依汉江,旷野平畴,一直是农业大镇。该镇农田多为油砂地,不宜种水稻。过去,农户以种植棉花、小麦、黄豆等传统作物为主。当传统农作物不再适应品质、多元消费需求时,重新审视脚下这片土地,蔬菜产业开始在多宝崭露头角。“刚开始种萝卜尝到了甜头,但后来发现种萝卜赚一年亏两年是常态。”陈苗说,市场价格起伏不定,前些年,一年忙到头收成会怎样,心里没底。这不是陈苗一个人的苦恼。细数往年行情发现,2016年,多宝萝卜种出一批百万富翁一度传为佳话;2017年、2018年,同样的萝卜,几分钱一斤都没人要。赚钱时,一捆萝卜一捆钱;亏钱时,萝卜烂在地里没人要。在农产品价格涨跌周期中,如何行稳致远?陈苗在探索答案。等风来不如追风去“种子只要大颗粒,种子饱满,苗就粗壮;播种全部是机械作业,株距行距一致;生物肥与有机肥混用改良土壤,萝卜长得好。”“今年投资30多万元对萝卜清洗设备进行更新换代,自动化程度更高,清洗效果更好。”说起萝卜“生意经”,陈苗滔滔不绝。“包装也有讲究。以前,只要是个萝卜,清洗完就囫囵卖了;现在,同一个袋子里装的,个头、重量基本一致,大的、小的、中等的,买家各取所需,都能卖高价。”等风来,不如追风去。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高质高效是方向。努力的不只是农户和合作社,聚焦打造“天西蔬菜”高效农业产业板块,多宝镇打出组合拳:投资4000万元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2万亩;投资1900万元完成汉江大堤沿线7个村冷浸田改造项目。今年,该镇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面积达6.56万亩,其中石鼓新村、铜架山新村实现整村流转,规模效应初显。建成冷库初加工工厂60余家、容量约8万立方米,为蔬菜产品的错峰上市奠定基础。同时,培育红伙农、多宝湾、多宝小珍珠等品牌,“白萝卜”获绿色食品认证,成功举办“多宝萝卜丰收节”,多宝萝卜的品质越来越好,名号也越来越响亮。龙头带动不愁销12月初,驱车沿荷沙公路驶入多宝镇,满眼的绿扑面而来。“我们这里冬季是几乎见不到闲田的。”湖北铭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汉平说,以前萝卜种出来,要到处去推销。现在,萝卜苗还长在地里,就有经销商上门订购。去年4月,该公司投资建起占地面积168亩的“育苗工厂”,用于种植高价值蔬菜,引进试种新品种,能实现年育苗1亿株、覆盖3.88万亩良田的菜苗供应,从源头确保品质。红伙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订单形式带动农户种植蔬菜1万亩,有近30个蔬菜品种,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合作社通过已搭建的农贸市场、商超渠道直接在市场上应季销售,有了冷库还可以错峰上市,卖个好价钱。”吴汉平说,此外,还可送到红日子公司腌制加工,穿越萝卜的销售周期,托底农户收益。红日子公司是国内酱菜加工国家级龙头企业,已开发出萝卜等60多种蔬菜加工食品,对鲜蔬需求量极大。此前,由于本地萝卜无法满足公司需求,该公司主要在山东、云南等地外采萝卜。如今,多宝萝卜成了供应主力。今年8月,天门市蔬菜协会正式成立,抱团推动蔬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数据显示,近5年来,该镇蔬菜种植面积从5万亩增加到约12.5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305家发展到418家,其中蔬菜种植类就有150家。根据今年蔬菜种植规模和市场价格摸底估计,该镇销售收入过百万元的合作社将达到52家、过千万元的合作社5家,蔬菜订单种植农户每亩收入达到6000元左右。扫描二维码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萝卜什么时候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