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卖焦虑的意思自媒体是否应该存在?

本文已标注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公众号:cineclub做了六七年自媒体,从公众号到短视频,也做起来过几个头部或者腰部账号,也算积累了深厚的行业经验了。自从今年短视频红利流量见顶之后,也曾经想过做知识付费为中小企业赋能,可能以后也会走这条路。因为什么呢?一个风口的出现,必然伴随着两波流量红利期,第一波自然就是风口本身,第二波就是风口逐渐结束时期的培训领域。流量红利结束时期,必然是全民追风口的时期,用户基数最大,小白多,韭菜旺。说到这里的意思并不是说我要割韭菜了,而是要让韭菜不要再被割了,流量见顶,很多自媒体老鸟都很难变现了,一穷二白的自媒体小白们的境遇只会更艰难。但是有一波人例外——中小企业主以及有产品的生产厂家们,依然有机会。我为什么这样说呢?看过我上一篇文章的人自然就明白,这里就不做多余的赘述。今天主要讲的就是如何避免被贩卖焦虑来变现的短视频博主割了韭菜,我用我的经验来教大家做选择题。第一种:炫富,但是不是炫自己富,而是炫耀别人富的短视频博主。某美食博主30天直播销售额例如某美食号300多万粉,单月变现2350.81万元这种炫富内容对于没有基础知识的小白来说,极其容易受到强烈的心智影响。比如他们会不断分析各个领域的账号:某某美食号三个月带货3000万;某某小白刚刚起了一个书单号,卖书卖疯了;某某小白又起了一个故事号,收了几百个徒弟,一个徒弟收费500,半年赚了几十万;某某设计师起了一个艺术号,接单接疯了……类似以上枚举不同领域的赚钱案例来营造焦虑气氛,暗示小白们:别人都在短视频实现了财务自由,你还不抓紧!结合短视频博主激昂而有自信的吼叫声,于是小白们焦虑了,恨自己知道的太晚了(确实晚了),纷纷报名学习。其实,他们分析的数据不假,通过类似“灰豚数据”、“新抖”、“蝉妈妈”等数据平台的付费高级会员功能(几千到上万不等),确实可以抓取到别人后台的带货数据,通过星图的PC端同样可以查询到一些短视频达人接单数据及价格。下面的数据我已经进行了数据脱敏处理。某美食类博主30天销售额由此可见他们确实变现很可观,但是我为什么还说这类型的知识博主是贩卖焦虑呢?因为他们暗示你:小白学习学习也能做!只向你炫耀别人轻松月收入几百万,而不告诉你背后的艰难,这就是投了多少精力和金钱的结果。短视频平台第一波探索者确实通过自然流量能够拿到很高的收入,但是就目前流量见顶的情况下,各行各业的短视频内容已经内卷极其严重。为什么建议小白谨慎入局呢?还是因为流量的获取并非你表面上看上去那么简单。我上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如今的时代大家做的都是流量生意,它的发展过程大概是这样的:百度电商时期(SEO+SEM,刚需电商时期),微博+淘宝电商时期(兴趣+搜索电商时期),公众号图文电商时期(内容电商时期),短视频电商时期(心智电商时期)。当年做百度SEM时期,我的同行们为了攫取大量优质流量,一年的投流预算已经做到了十几个亿,这种财大气粗的KA大客户一直是流量平台的最爱,这让小玩家们只能在免费自然流量的池子里捡漏,是很辛苦的。而如今的短视频电商崛起,短视频平台会给你大量的免费流量吗?早期会给,但是现在基本不可能了,你要知道短视频平台运营部门的员工,大多数都是从BAT(百度、阿里、腾讯)挖过去的,他们对于KA的投流能力有着比较精准的判断能力,各行各业每年能够有多大的GMV,各行各业有多少潜在KA(关键客户)都在他们的狙击范围之内。我曾经假设过自己是短视频平台的负责人,我应该如何做流量的切割?我自己的想法大概是这样的:1、根据各领域总体盘子的大小,递进式进行付费流量和免费流量的切割,我需要免费流量去冲开用户群体固化,达人流失的困局,同时又需要靠付费流量来吸引KA大客户,为平台带来大量的收入。2、为什么是递进式的呢?因为培养付费流量需要时间,也需要养成各类型客户群体采买流量的习惯。3、树立典型案例,营造跟风氛围,前期给与部分客户群体大量免费流量扶持,让他们持续盈利3-6个月,等到大家都觉得在某某平台有利可图,纷纷入局,再次进行免费流量与付费流量的切割,付费的比例肯定要调高,而且可以根据大数据算法,精准投流。我相信只要是一个正常的运营,都会走这个路线,这也是平台存在免费薅羊毛的原因,因为前期确实存在这么一个时期,大概几个月时间,抓住机会风口的一波人,大胆进行批量规模化复制案例,成功很容易。这也是平台风口期存在的根本原因。而一旦流量见顶,增长不再,肯定要考虑的一方面是平台方的盈利能力不下降,一方面考虑的是平台方用户人数不下降。一个字,一切以稳为主。会将付费流量和免费流量的分发做到极致的平衡状态。一、关于免费自然流量:目前这种流量见顶的状态下,关于自然流量已经无法薅羊毛了,需要凭借扎实的运营、策划、脚本、拍摄剪辑能力!几年前我们早期做短视频的时候,一个人做几个号,轻轻松松一天涨粉几万。而现在呢?成千上万条同一个赛道的内容同时发布,同时竞争头部流量,脱颖而出者比当年范进中举还稍难一些。而现在大部分能够常常出现小爆款的账号,早期也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通过时间和概率筛选,一步步完善到今天这个状态。10个专业内容小组,甚至100个专业内容小组在剧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1个或者2个(笔者就是侥幸存活下来的小组之一,团队成本极高)。这种对于公司化运营来说也算是拼概率拼出来的现象,没有哪个MCN机构能够百分百、甚至百分之五十的概率就能做起来一个具有优质流量的账号。这就是掘金免费流量池的一个惨烈现状。每一个成功的团队都是通过金钱的不断投入,经验的不断复盘,不断的调整流量的防守与狙击战略,慢慢成长起来的,没有谁能够通过几次培训就一口吃个胖子。二、关于付费流量:1.其实这一块才是很多短视频博主贩卖焦虑的地方,他们往往告诉你某某账号两三个月就能够变现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但是他们不会告诉你,这里面有一大半都是付费流量玩家。2.而另外的少数玩家,也都是早期就已经开始深耕自媒体平台的玩家,通过一两年的大量投入,刚刚才开始实现营收平衡。3.再另外少数玩家要么是早期吃到了红利,在该领域有了自己的护城河。4.要么就是错过该领域红利期之后,通过大量的努力和练习确实也能通过免费流量获取了收益,但是可能跟打工的收入差不多,一年也就一二十万的收入。以上关于付费流量的分析确实都是有案例参考的,但是很遗憾由于数据脱敏处理,并不能点名,我只能说几个行业供大家参考:比如酒类、运动服饰类、轻保健食品类(可能有夸大功能类宣传擦边球)、珠宝首饰类、以及一些蓝海领域还未发掘出来的领域。这些领域有一些人熬过好几年的负利润,慢慢成长为开始实现正利润,但是在数据平台上面是看不到别人的投入资金,只能看到3个月做到1000万销售额、半年一个亿这种夸张的数据。而很多贩卖焦虑的短视频博主是不会告诉你1000万的销售额,可能投入了1100万的资金。他们更不知道1000万的销售额,有些大佬可能只投入了10万资金,他们深居简出,闷声发财。他们也不可能知道,试想一下,你知道了,你还有时间出来贩卖焦虑?每个行业风口期的时候,大家都是闷声发大财,谁也不愿意透露一个字。付费流量的残酷之处在于,很多小白,没有资金,没有资源的情况下,贸然进入,要么上了楼顶平台,要么上了人生巅峰,机遇与风险并存,风险远远大于机遇。而对于有资金有资源的中小企业来说,确实可以开始将线下生意转到线上重新做一遍,机会依然存在。持续的小爆款一般都是对于人性把握到了极致,而持续的大爆款一般是与平台方的利益牵扯到了极致。贩卖焦虑的短视频博主是不会告诉你背后的这些秘辛,可能他们压根自己就不知道。本来赚取收益,人之常情,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贩卖焦虑就不对了。看着身边的很多朋友因为这类内容开始焦虑,向我咨询短视频方面的问题,我决定平息大家的焦虑情绪。我不愿意看到杀人放火金腰带的事件在这个时代还会出现,这是我揭露这件事情的根本原因,愿世间少一些焦虑的叫喊,多一些踏实做事的人。未完待续……编后语:短视频平台虽然多了些嘈杂的声音,但是依然大有可为,2022年值得大家ALL IN短视频,我会陆续再分享一些,如何结合免费流量和付费流量进行小成本的投入来实现利益最大化,流量为王,内容为皇,如何结合起来?当然这样结合起来,投入的精力必然比单纯的内容团队或者带货团队要多很多。下一期备选干货分享:1.短视频小黄车变现方式;2.信息流落地页变现方式;3.直播带货变现方式;4.星图广告变现方式;5.批量内容起号收徒变现方式;6.流量补贴变现方式。

陆玄同伪装的朋友要比凶恶的敌人更坏。网名为Ayawawa的情感博主杨冰阳便是这样一个善于伪装的投机分子。她通过贩卖情感焦虑被粉丝称为“情感教主”,那些狂热的粉丝以为教主爱着她们,关心她们,其实这个所谓的“情感教主”挚爱的不过是她们口袋里的人民币。这个自称为第一代网络红人,并宣扬女性要顺从男性,要表现出温柔嘴甜,善于崇拜,以获得男性的信任和投资的“情感教主”,生活中却是一个女强人,在涉外活动中她老公不过是个助手,是给她打杂的。有些人神秘,是因为我们太过迷恋和相信她们,稍微有点理性的人都会从她那蹩脚的言论中找出漏洞。俗话说,出来混迟早要还,因在情感培训课上,强调慰安妇是利用了女性的性别优势,才在战争中存活下来这样的奇葩言论,被微博平台禁言6个月。看似这个“情感教主”倒下了,其实她依然操纵者她的粉丝,微博上不能说话了,但她贩卖的焦虑仍然存在,可是我们真的那么焦虑吗?我们的精神生活真的那么匮乏吗?我们真的没有一点思考力,随便一句裹挟焦虑的忽悠我们就慌张不堪了吗?不管是“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还是第一批XX后已经XX了,那不过是他们制造情绪薅取流量的拙劣技艺。生活百态,各有各的存在,有些人家财万贯依然焦虑万分,有些人一贫如洗也能内心富足。焦虑又如何,不过是正常的情绪表达罢了。而那些陷入焦虑漩涡里的不幸者,成为那些贩卖焦虑的贩子们砧板上的鱼肉。或许这是文化属性使然,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是救世主的文化,我们总想着在灾难面临时有一个英雄出现,我们渴望被解救,却很少想到自救。即便当下生活无比富足,我们的精神生活仍旧是空虚的。周国平对现代人的精神生活进行了总结:一是信仰生活的失落。人生缺乏一个精神目标,既无传统的支持,又无理想的引导。尤其是,人们甚至丧失了对信仰问题的起码认真态度,并对之施以哄笑(现代有些人将求神祈福、装神弄鬼混同于信仰)。二是情感生活的缩减。畸形都市化堵塞了人与自然的交感,功利意识无限扩张导致人与人之间真情淡漠。情感体验失去个性和实质。三是文化生活的粗鄙。诉诸官能的大众消费文化泛滥,诉诸心灵的严肃文化陷入困境。娱乐性传播媒介冒充文化主流,绝无文化素养的记者和明星冒充为文化主角,几有席卷天下之势。这是我们的对未知的恐慌。一旦我们在这股巨大的洪流中失去自我辨别和自我救赎的能力时,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情绪贩子便又蜂拥而出,吆喝着各自的产品,一边把你的钱财装入口袋,一边暗地里骂着“傻X”。其实,现实中的焦虑被别有用心者放大了。你越是相信他们的鬼话,你越是焦虑,你越是焦虑,她们越是高兴。我不知道Ayawawa那300万粉丝是否比以前更好了,但我知道她们如果执迷下去,他们肯定会迷失自我,等她们越是迷失,这“情感教主”的影响力又会越大。其实她们把自己装在焦虑的牢笼里出不来了,或许很多人并不焦虑,只是周围焦虑的人多了,他以为自己也焦虑了。佛度心苦,修的是一颗平常心。社会本身就具有竞争的一面,没有竞争的社会就没有活力,而竞争必然会产生贫富、等级,此乃天道,乃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无弱势,强焉在?一个“弱”字,强已经在其中了。如果我们过分纠结与输赢,我们便会成为焦虑贩子的“盘中餐”。其实不管是所谓的“情感教主”也好,还是流量大V也罢,他们贩卖的焦虑,本质是我们思维逻辑和价值观与他们不同产生的自卑感,而所谓的焦虑也无非是价值观冲突所带来的精神痛苦。面对那些在自媒体领域摇旗呐喊的大V们,如果他是觉者,我们尊敬他,向他学习;如果他是魔鬼,我们鉴别他,弃他而去。即便是价值观不同,就真有那么可怕吗?如果我们能够多一点独立的思考,我们真的会那么焦虑吗?【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齐鲁网立场,仅供参考。】
地评线
闪电新闻新闻评论专栏
作者:
陆玄同
编辑:
赵国徽
阅读量:69.2W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贩卖焦虑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