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负面理科生能报新闻与传播专业吗会影响报考吗?

考军校的条件篇1
突围路径一:军校门槛
既然是特殊类招生考试,那在招生门槛上自然就与众不同。
《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招生章程》规定: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普通应届高中毕业生;未婚,年龄不超过20周岁(截至当年8月31日);参加由军队组织的政治考核、面试和体格检查,结论均为合格。报考机要、潜艇、飞行、刑侦专业的,还应符合相关专业政治条件、身体条件方面的特殊要求。
突围路径二:报考流程
军校招生作为军事人才生长的源头,选拔程序比一般大学复杂得多。从报名开始到成为正式的军校的一员,你必须闯过七道关口:
关卡一:报名
军校报名与普通高考报名同时进行,但是高考后录取时却是提前单独录取。需要提醒的是:军校近年招生生源非常好,如不是第一志愿,被录取的机会将非常小。
关卡二:政审
军校招生由省招办将第一志愿上线考生按照考分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招生计划的3至4倍为政审对象。政审主要了解志愿报考军校考生的家庭情况、社会关系和现实表现等。政治考核结论分为合格和不合格。考核结论由县人民武装部通知考生所在中学,考核结论为不合格的考生不得参加面试、体检。
关卡三:面试
你获得了政审资格的同时也就获得了面试资格。面试从入伍动机、语言表达能力、形象气质、心理素质、逻辑思维能力、行为反应能力等方面对考生进行全面衡量。入伍动机、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是重点,偶尔还会让考生做跑步、踏步或下蹲等姿势,观察考生的形象气质是否符合军队院校的要求。
除身体健康外,考生的心理健康也很重要。心理测评主要是分析考生的人格特点和近段时间的心理状况,对考生的能力、性格、情绪等进行综合性评价,最后判断你能否适应部队生活。一般情况下心理测评的淘汰率不到1%。
面试结论分为指挥专业合格、非指挥专业合格和不合格三种,指挥专业合格者,非指挥专业也合格。
关卡四:体检
你在参加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合格的前提下,还必须参加军队招生单位统一组织的身体复检。复检结论分为指挥专业合格、非指挥专业合格、不合格三种。在体检前这一段时间,你要特别注意防止外伤和感冒、腹泻等疾病,参加身体复检时,要尽量避免劳累;化验肝功能前4小时,应禁止喝水吃东西。不过不必太紧张,只要身体没有明显毛病,稍加注意,一般都会顺利通过。
关卡五:录取
军校录取时,一般按学校在当地招生计划数的120%拟定考生录取方案。考生被录取后,由招生院校填发《录取通知书》和《普通中学毕业生入军队院校批准书》。如果你是地(市)级以上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单科竞赛获奖者,如果你有文体专长并取得相应的证书,如果你是军队干部子女、革命烈士子女,军校大门将在投档比例范围内优先向你敞开。
关卡六:报到
如果接到军校寄给你的入学通知书,请按照通知书上的时间准时报到。如果你由于特殊的原因不能按时到校报到,请务必及时与军校招生部门取得联系。军校一般会在录取通知书上告诉你随身携带的东西,以及如何安排前往军校的旅程。考生应仔细阅读这些要求,并严格按照要求的内容执行。
关卡七:复查复试
新生入学三个月内,军校会进行政治、身体复查和军事、文化复试。政治思想品德的考查依据政审条件,侧重考生是否愿意献身于国防事业,是否热爱军队和所学专业;文化方面的考核侧重于基础文化知识,确认考生的高考成绩是否真实;身体方面,按照军校学员体格检查标准进行。复查复试合格者,予以注册,取得学籍;不合格者淘汰。
至此,你才闯关成功!你现在已经成为军校的一员:已取得学籍和军籍。取得学籍的学员,从入学时间起计算军龄。
突围路径三:专业选择
从大的类别划分,军校招生主要分为军事指挥专业和军事特色鲜明的非指挥类专业两类。
军事指挥类专业
军事指挥类专业主要是为各军兵种培养军事指挥管理人才。军队的初级指挥军官不仅要懂得必要的武器装备的操作和使用,而且要学会如何带兵、如何管理,在有战备需要时,还要善于组织和指挥。所以,该类专业要求考生在具备一般考生条件的基础上,还应具备如下条件:强健的体魄,适合作为指挥员的良好气质,较强的吃苦精神,热爱军事指挥专业,等等。如果你是男生,身强力壮且具备指挥领导才能,那就选择军事院校的指挥专业。这样更能在带兵方面出成绩,更能胜任更高的领导(指挥)工作。
非指挥类专业
非指挥类专业主要为部队、军队科研单位、军队院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这类专业对学员的文化基础要求相对较高,在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上,经过系统的培养,力求使学员成为政治合格、技术过硬、体能健壮的,有相当的专业技术和技能水平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如果你不擅长言表,但善于动脑,学习成绩又好,愿立志于科研事业,那就选择技术院校和非指挥类专业。
突围路径四:军校选择
2011年,军校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一大批军校被合并、裁撤,部分军校调整后以崭新的名称出现。从目前已经公开的资料分析,全军仅保留了16所面向应届高中毕业生招生的学历教育院校。按照隶属关系划分,这些军校可分为全军院校和军兵种院校两大类。
全军院校
全军院校是指由中央军委和四总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直接管理的院校。对考生来说,选择这类院校,在毕业时选择面比较宽,学员将面向全军,包括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进行分配。
TIPS:军校报名自查
男生身高不到162cm、女生身高不到160cm;每一只眼裸眼远视力低于4.5、矫正视力不足4.9,以及红绿色弱、色盲,是不符合军校和国防生招生标准的。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考生要做准分子激光矫正手术,应该提前半年,术后半年以上没有并发症才能通过军检。
TIPS:合训分流
目前,全军院校初级指挥专业全部实行“合训分流”的培养方式。具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对军校新学员,用四年时间,在承担合训任务的综合院校完成通用本科大学学历教育和军事基础培训,该阶段结束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第二阶段,分流到相应任职教育院校进行专业培训,用一年时间学习某指挥专业,一般可以授予军事学学位。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军队指挥类学历教育阶段不再明确本科专业,只明确培养目标。指挥类专业主要招收理科类学生,只招收少量文科类学生。考生体检应为指挥合格。
军兵种院校
军兵种院校主要特点是学员一般只在本军兵种范围内进行毕业分配,而不是面向全军。比如,海军院校的毕业学员,一般是到沿海的海军部队工作;空军院校的毕业学员一般到空军部队工作;第二炮兵或陆军其他兵种院校的毕业学员一般也只在本兵种范围内分配工作。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无论你报考海军哪一所院校,第五年,你都有可能被分流到其他海军院校学习,包括担负任职培训任务的海军潜艇学院、海军陆战学院和海军航空兵学院。
在大多数人的传统观念里,第二炮兵属于陆军,无论从军服还是名称来看都应该是陆军的一部分,但与海军、空军一样,第二炮兵部队相对独立,是一个保卫国家安全的战略力量,主要担负遏制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考军校的条件篇2
1.关键词:竞争
水涨船高,军事院校近年来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后,招生院校大规模减少。大部分军校变成了任职院校,这样一来,招收高中应届毕业生的军校自然就大幅减少了。以炮兵院校为例,原来一共有7所,改革后只剩下郑州防空兵学院和合肥炮兵学院2所军校继续招收高中应届毕业生。而且大部分军校招生都要求达到一本线。从这几年的录取情况来看,录取分数有升高的趋势。
2.关键词:心理
在以往军校招生中,身体素质要求很严,但心理素质没有列为必须考察内容。而如今想进入军校,心理测试则是重要的一关。心理测试最初
是在2006年征兵时开始采取的措施,2007年、2008年逐步在军校招生中施行,心理测试变得相对成熟和更加重要。心理测试采用计算机检测、结构式心理访谈两种方式。如果考生不参加测试,或者测试不及格都将失去录取资格。
3.关键词:录取
因为报考军校竞争激烈,有的考生可能会有这样的担忧:如果报考军校,参加了体检、面试等环节,但是没有被军校录取,会不会影响自己报考地方高校呢?这一点考生大可放心,军校录取是提前进行的,即使考生没有被军校录取,也不会错过地方高校的录取,反而由于报考军校给自己多了一次选择的机会。不过,考生也得注意,提前被录取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按照规定,被军队院校录取的考生,其档案材料等均应全部及时移交录取院校,因此,被军队院校录取的考生,不可能再被地方院校录取,地方院校也不得再行录取。被军校录取的考生必须要按时到学校报到,因为考生在被录取的同时,也就意味着被应征入伍了。
4.关键词:适应
只要被军校录取,自己的人生就后顾无忧了,这可是一个误解。要知道军校实行的是"严进严出"的政策。要了解军校到底有多严,可参考《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学员学籍管理规定》。据媒体报道,某军校某年级某班的淘汰率达到了10%,说明军校学籍管理的严格。所以,抱有一考定终生心理的考生请远离军校。
5.关键词:从军
从军是许多考生的梦想,但军校的招生数量毕竟有限,这也就使许多优秀的考生不能如愿以偿。如果你与军校失之交臂,不必悲观,你可以通过三个途径圆梦军营:一是报考国防生;二是应届大学生直招军官;三是大学毕业生直招士官。本科毕业被应征入伍的享受同等学历的军校毕业生的待遇,授中尉或相应文职军衔。此外,从去年已经开始试点招收具有技术专长的大学生入伍,直接被任命为二级士官。
6.关键词:加分
根据相关规定,军校在录取时对军队干部子女、烈士子女,可在投档比例范围内优先录取。对于省级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单科竞赛获奖者、有文体专长并获得省级以上相应证书的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也会优先考虑。
7.关键词:防骗考军校的条件篇3
一个人做自己是否成功,从来都很难界定。但做子女的大体都是残兵败将,我便是其中一个。
距离高考一百天,不如我们重新来过。
1
父亲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和母亲相识于县里的中学。母亲经常和我提起中学时代的父亲成绩如何出色。我却疑心这只是母亲浪漫化的回忆,因为1977年恢复高考,父亲根本没有参加。
如今父亲两鬓霜白,退休好几年。若以事业或财富之标准衡量,父亲是个再平常不过的男人。或者,以世俗的标准来看,父亲这一生没有什么成就。
时常听人说“高考改变命运”。这话听得多了,我便忍不住想:假如父亲当年参加高考,那他大概就不会是现在的他了。
我这念头其实可以说的更直白一些:假如父亲当年参加高考,考上个什么大学,那我的家庭出身极可能会好过大部分同龄人;那样的话,我本人在事业或财富上是不是也会好过大部分同龄人?
可这念头只是一闪而过罢了。倒不是说它在道德上有多糟糕。在八零后的我看来,这念头站不住脚:假如父亲考取大学,走出县城,比起他日后发达,更可能的是他不会和母亲恋爱结婚,那我连存在都无从谈起,就不要说什么好过大部分同龄人了。
所以,我从来没有问过父亲:你为什么没有参加高考?
父亲到底怎么看待他从未染指过的高考,我很想知道,但是我问不出口。
父亲倒是很重视我的高考。我高中三年,他和母亲同全中国的家长一样,为子女备考创造出各种条件――我是说“各种条件”,子女坐享其成视而不见、父母却一丝不苟创造出的“各种条件”。
父亲经常在饭桌上搬出那句神圣的“高考改变命运”来教训我。不知道是不是年少无知,我当时的感受是:如果把父亲这“教训”换成是“恐吓”,大概也亦无不可。所以高中三年,我第一痛恨教室的板椅,第二痛恨家里那张饭桌。
虽然我和父亲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在同一张饭桌上吃同一个女人烧的饭菜,但我和他对高考的理解认知是不一样的,是断裂的,那种玻璃被打碎无法弥合的断裂,一不小心就把人割痛割伤。
1999年早春,我们县城雨雪交晦,高考日益临近。还有一百天,班主任安排我们每天轮流在黑板左上角写“距离高考XX天”,以示鞭策鼓励。
这用意不可说不妙,但效果却很糟,因为全班谁都想像不出坐在高考的考场到底是何等滋味。所以这“距离高考XX天”简直就是一道魔咒,把高考变得像《启示录》里未知的末日审判那般令人恐惧莫名。
当时班里同学发育有先有后,个子便有高有矮,所以“距离高考XX天”几个红色大字连在一起活像是条鱼,在黑板搭的鱼缸里,在每个人的脑袋上,浮浮沉沉。
总共一百天,全班四十八人,每人黑板上轮两遍。我那板书难看到无法称其为板书,荒腔走板的几个字根本就是一条死鱼。可是我并不觉得难为情,反而沾沾自喜,因为我觉得这是我对末日般高考的一种抗议。
班主任却忍受不了我用粉笔勾勒出的这条死鱼。她觉得这歪歪斜斜毫无斗志的几个字对她的三年五班来说非但不是鼓励鞭策,反而是一种诅咒。在狠狠训斥我一番之后,她把我那条死鱼擦掉,亲自在黑板上写道“距离高考57天”:地地道道的魏碑体,写到“考”字还因太用力而折断了粉笔。
2
《启示录》里说末日审判来临前人类和这世界将遭受许多磨难。末世我是没法想像,但我觉得用磨难来形容那距离高考的一百天倒是相当贴切。
整整一百天,我们要经历六次模拟考试,解无数道题,答无数张卷,平均每天把屁股摁在教室的板椅上十二个小时以上。
那时候,女生们上厕所总喜欢结伴,因为每天休息时间太过有限,只能用手挽手上厕所的功夫来交流青春少女的那些心事。
那时候,我们最痛恨的一套模拟试题就是湖北省黄冈市中学出的“黄冈试卷”。其难度之匪夷所思,让我们只能用“性变态”来形容,然后用“无耻淫魔”来形容能答对上面题目的学生(不消说,在我们贫瘠的字眼里,黄冈中学的每一个学生也都成了“无耻淫魔”),而这种学生就是所谓的“种子生”,我们学校高考就等着他们出菜呢,所以这帮家伙都脾气不小,总是独来独往,面无表情,不爱运动,做起题来砍瓜切菜,我向来敬而远之。
那时候,我们把科目分成“主科”和“副科”。主科是高考科目,副科是非高考科目。我很喜欢那几门“副科”,因为可以毫无顾忌地在课上耍活宝。而那几个“种子生”当然是在面无表情地做“主科”的试卷了,所以我永远也变不成他们那样的“无耻淫魔”。
历史便是一门“副科”。历史老师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用沉痛而浓重的山东口音给我们讲“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我在底下接了话岔儿,说咱们三年五班是“黄冈四十八烈士”,全班哄堂大笑,老人一脸茫然,我一脸得意,“种子生”们依旧面无表情。
3
所以对于我来说,历史课就是这般快乐。可惜四十五分钟过的太快,下一节又是英语,主科哦,做卷子,对题目,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主谓宾,定状补,am is are……得,屁股又坐大一圈。
回到家里,母亲摆上刚热好的饭,父亲说“高考改变命运”,我神情庄重地点点头,飞快扒掉碗里的饭,逃离饭桌,又赶回教室,把屁股摁在板椅上,开始晚自习了。
人们又常说“没得到的总是美好的”。如果真是这样,高考对于父亲来说就应该是一样极美好的事物。
人们还说“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如果真是这样,当父亲在饭桌上说“高考改变命运”时,他到底是要把何等的美好延续给我呢?我又该怎样把“无耻淫魔”、“屁股又大了一圈”、“黄冈四十八烈士”这些荒唐字眼儿说给他听呢?告诉他这就是你心中的美好?
那时候,除了给我订阅《中学生作文辅导》之类的课外必读,父亲还坚持邮购一本叫做《青年文摘》的杂志,上面多是些闲文散记,和课业无关,所以父亲不会鼓励我读它。但父亲又觉得那些文章可能会对我作文有益,所以也没有明令禁止。结果是我以掩耳盗铃的方式通读了每一期的《青年文摘》,大到章太炎先生的传记,小到笑话幽默,我一篇也没放过。至今记得上面有一位叫叶倾城的作者,以女性视角写了一些以大学为背景的三角恋爱,其中一句“他把红色围巾裹在我的脖子上,在雪中吻我,吻的肆无忌惮”我至今印象深刻:什么?吻的肆无忌惮?这就是大学?原来熬过末世般的一百天,考进大学就是上了天堂!
我合上《青年文摘》,心里默念着“吻的肆无忌惮”,偷偷看一眼正襟危坐的父亲:如果你参加高考,读上大学,你会给母亲以外的什么女人套上红色围巾,吻得肆无忌惮?
父亲是那种电视上一出现接吻镜头就会立即调换频道的父亲。我猜五十年代生人的他如果真读上大学,恐怕也不会抱着什么女人热吻。对于父亲来说,“高考改变命运”简直就是神谕,而四年大学就是朝圣之旅,哪有什么心思去吻个肆无忌惮。
说到底,父亲,叶倾城,我,还有我九零后的小表妹们,我们是被被割裂开的几代人。高考就像是一面支离破碎的镜子,每个人都只是在一小块碎片上看到自己那张脸。
4
当“黄冈四十八烈士”在黑板上写过两遍“距离高考XX天”,高考便真的来了。
第一天考英语,很热,外加紧张,有女生就流了鼻血,怕血染上试卷,就用白衬衫去擦血,两小时过后铃响,一袭红衫出了考场。要在平时,我们这帮没心没肺的肯定要开几句恶毒玩笑。可那天是高考,末日审判,我们一个个蔫头蔫脑,考完就灰溜溜夹着尾巴回家了。
第二天,有人发现监考老师居然全是本校的,就动起歪念。刚开始还只是打小抄,可一看老师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便大抄特抄而不可收拾起来。
坐我后面那女生,是一哥们儿的女朋友。这哥们儿父亲是副县长,当年参加过高考,读过大学,实实在在改变了自己、下一代甚至我们县的命运。我们当时一致认为这哥们儿女朋友是全班屁股最大的,然后告诉了他,他并不生气,反倒高兴。考数学之前,他问我能不能给他女朋友抄一抄。我说选择题可以,大题就实在没法管。他说选择题就够了,考完请你吃烧烤。回到考场,我便侧了身让他女友抄了我的选择题。那女生长的很好看,我很嫉妒。我想,这要是我自己的女朋友,可就不单单是请一顿烧烤了。至于高考作弊是不是应该心里有愧……去他的吧,先问问用黄冈试题折磨全国青少年的那帮家伙有没有愧再来问我吧。
顺便说一句,其实我数学高考发挥很糟,选择题没少错。所以他女友就倒霉了。可烧烤哥们儿还是如约请了,扎啤也喝了,很够意思。烧烤店出来已深更半夜,到了十字路口,哥们儿和女朋友打车往左拐,我一个人回家往右拐回家。等那哥们儿去北京读医学院,就和女友分手了。
5
不知为何,高考那三天一天比一天热。可我们却再没有人紧张流鼻血,因为大伙都抄的昏天暗地。有俩哥们儿抄晕了,抄中暑了,连英语作文都一模一样;结果闹的全省通报,我们学校取消来年考点资格(下届考生恨死了我们这届考生,下届班主任也恨死了我们这届班主任),俩哥们儿则改名换姓,家里更是各显神通,一个当年走上了一所军校,一个去省城复读,来年居然考上了我读的那所大学。
所以高考这三天,至少在我们县是全无末日审判的庄严神圣。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除了让自己独来独往、面无表情、屁股坐大、变成砍瓜切菜般答对所有黄冈试题的“无耻淫魔”,这世界还有许多条路可以让你读上大学,甚至读上北京的大学。至于读上大学以后该怎么混,个人看个人的造化,反正大家各安天命吧。
又或许,这点道理我早就明白了,高考三天加重了它在我心中的分量而已。
父亲笃信“高考改变命运”,我也笃信“高考改变命运”。只是我和他笃信的方式很不一样。
6
我高考那年全国首次推行自己估分,然后按估分成绩报考学校。我考得不好,分数估的自然很差,原来想去的几所学校都不敢报(其中有一所在南方,叶倾城曾写过那里外语系的女孩子如何如何有杀伤力)。那年军校莫名其妙十分热门,热门到全民皆知军校在招生体检时都会收钱。母亲便做主给我报了军校,带我去省城参加体检。母亲拿了很多现金,父亲去储蓄所取的。从这一点来说,父亲对“高考改变命运”神谕的理解恐怕比我想的要复杂很多。
我和母亲坐火车去了省城。住在一个父亲所谓“办事托底”的亲戚家。日报上说17日军校体检,我和母亲14日就来了,可亲戚却说:晚了!赶大集呢这是?上个月你们就该给我打电话!
母亲哪里肯信,瓢泼大雨中带我去了省招生办。那时候是七月份,所以即使雨水没过脚踝,也还是温吞吞的不觉凉。在十七岁的我看来,省城和县城最大不同是:如果县里下这么大雨,街上早没人了,可省城却还是到处跑着红色夏利出租车。
母亲叫了一辆夏利。她赤脚穿着凉鞋,脚背上贴着一片又黑又湿的叶子。夏利车在大雨中狂奔,我盯着车门的缝子,很想知道为什么没有雨水渗进来。
那时我的分数已经出来了,并没有估的那么糟,至少过了母亲给报的那军校的体检分数,但是那军校的招生负责人却说:不用体检了,我们都已经招满了。
母亲说:我家孩子体检分数够了。
负责人不说话,只是笑。
母亲又说:我们带现金来的。
负责人不笑了:谁告诉你带现金的?招满了就是招满了,赶紧回家报别的学校,别把孩子耽误了。
说到底,我与所谓“四年学费吃住全免外加每月发补助”的军校无缘。我当时心里却很庆幸,因为凭直觉我猜军校那种鬼地方你恐怕没什么机会“吻得肆无忌惮”。
回到家里,母亲病了一场。父亲一边熬着姜汤,一边问我要不要卧薪尝胆复读一年。
复读一年?再来一遍“距离高考XX天”?再把十七岁的屁股摁在棱角分明的板椅上?
我告诉父亲:我不想当蹲级包子。
父亲没说话。他尝了一口姜汤,在写字台上摆正我那份高考志愿,亲自替我填了一所我根本没听说过的学校。
母亲总夸父亲写一手好字,并数落我的字太没出息。可我却不喜欢父亲的楷书:太正,太硬,太郑重其事了。父亲用他的正楷填上我的名字,后面连着那所学校的名字,就去喂母亲姜汤了。我关上自己屋门,大哭一场。
九月份母亲送我入学,天空湛蓝,枫叶初红。有不少家长和子女在主楼门前合影留念。母亲视而不见,报完到就去校银行帮我存了生活费。母亲把红色存折交给我,说,你自己管好自己吧,我放心不下你爸,我得回家给他做饭了。
母亲走的急,偏偏那天晚上又有什么狗屁校长狗屁讲话,所有大一新生到场签名,不得缺席。我只能把母亲送到校门口的公交车站。那时已近黄昏,秋风有了秋意,校门口大大小小的饭馆咖啡厅酒吧卡拉OK却正灯红酒绿,像是在过盛夏。打着酒嗝的大学生们热烈而兴奋地四下奔走。
母亲看着周围的大学生,不无凄惶地问我:能让我和你爸放心吗?
我说:能。
母亲就上了车。看着大巴远去,变成一个白色长条儿,我又有点想哭了。可是没过几天,我也打着酒嗝在秋风中热烈奔走于校门口了。
每次从大学打电话回家,母亲都问我好不好。我总说挺好。高中时放学回家,母亲也这么问,我也说挺好。父亲很少在电话里和我说话。他自己没能参加高考,多年后他儿子倒是考了,只是考得这么烂,他恐怕没法开心吧。
米兰昆德拉说人生只有一次,没法像做实验那般去回头验证你给自己命运做的选择是否正确。写完这篇文字,我却开始幻想能重新高考。
对于自己的命运,我没有什么对不起它的。我实实在在对不起的人是父母,是爸妈。我只能在想像中把“距离高考一百天”重新来过,在想像中让他们开心一点。
一个人做自己是否成功,从来都很难界定。但做子女的大体都是残兵败将,我便是其中一个。
距离高考一百天,不如我们重新来过。考军校的条件篇4
陈宇:在中国近代历史上,黄埔军校是一座新型军校。它是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王朝后由政党组建的新式军校,也是在孙中山先生领导下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第一所军校。那时,正值国民革命政府初创时期,各政党、派系之间的明争暗斗特别严重,军事、政治斗争错综复杂,由此也可想象经济状况异常艰难。这些困难,在黄埔军校筹建之初就显露出来,几乎陷军校筹备工作于夭折。但是,军校创办工作在孙中山的领导和共产党人的积极合作下,终于成功完成了军校从筹备到开学的艰辛开拓工作。
(1)军校筹备处从居无定所到安营扎寨
办军校,除师资力量等条件外,选择和确定校址是头等大事,尤其是军校不同于一般学校,对校园地点和规模都有着特殊的要求。当初,校址虽然拟定在广州市东郊的黄埔岛,但开始筹建黄埔军校时的办公地点,却并不在黄埔岛。那时,黄埔岛上虽然有几处房屋,但因年久失修,已是败瓦颓垣,且由于远离市区,水陆交通皆艰难,不便到岛上办公。
1924年1月,黄埔军校筹备处在开始工作后的近半个月里,根本没有固定地方可安置办公室。孙中山只好把乘坐的“大南洋”号船停靠在江边,作为临时军校筹备处的办公地点。“大南洋”号船上的孙中山和国民政府要员为筹备军校殚精竭虑,彻夜不眠,招集教官及招生章程等许多文件都是在这艘大船上拟定并首先发出的。
军校筹备处漂泊于珠江上“大南洋”号船上,筹备处的工作人员在船上船下地忙碌。随着招生工作的迅速进展,在船上接待外地来的师生已经显得很不方便,必须在陆地上设置地址相对固定的军校筹备处。后在多方努力下,在广州市区南堤2号(今沿江中路239号对面)寻找到一座西欧古罗马圆柱式小楼房,年租金200元白银。这座古建筑,矗立于珠江岸边,南瞰滔滔江水,后临八旗二马路,全楼高约15米,是一幢3间3层、后进2层的西式楼房,建筑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当时,这里是市区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赌馆、妓院比比皆是,几家著名的百货公司大楼林立于附近。
2月6日,黄埔军校筹备处由“大南洋”号船开始迁移南堤2号古楼。2月8日,在此正式开展筹建军校的工作。筹备处启用军校筹备委员会的名义,从此不断出现在广州的报刊上。
军校筹备委员会登岸入住南堤2号古楼后,在门前挂起了筹备委员会办事处的名匾,张贴出了第1期招生公告,公开打起了创建军校的旗帜。南堤2号古楼最早卷动了黄埔军校的历史风云,自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驻节这里开始,黄埔军校驻省办事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黄埔军校同学会都曾在这里办公。因此,这里又被称作是黄埔军校的祖宗之圣地。
南堤2号古楼2楼中间会议室的会议,在广州早春的和风中一个接着一个地开,晚间楼内灯火通明。在筹备会开张初期,会议由蒋介石主持,后由廖仲恺代行其责。参加会议的除大元帅府任命的原大本营高级参谋王伯龄、原粤军第8师师长兼西江善后督办李济深、原粤军西江讲武堂总教练林振雄以及俞飞鹏、宋荣昌、张家瑞6名正式委员外,还有经王伯龄刚从粤军第6旅邀请来的原参谋长叶剑英、粤军骁将邓演达以及营长严重、原保定军校炮兵队长钱大钧、建国粤军军部参议刘峙、原东路讨贼军总部副官顾祝同等。会议的内容,主要是决定有关军校开办事宜,实施各项创校工作的进行。
这一时期,由筹委会委员长主席讨论决议的各种工作繁多,初步安排的主要工作有8项:订定校章,修理校舍,任免教职员,招考学员,审查员生资格,决定第1期学员教练计划,决定全校员生须加入本党,决定服装、教材书籍之样式种类及购置办法。在筹备军校体制过程中,初定设立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5个部,由各筹备委员暂行分工主管。先期各级办事人员则从各军军事学校在职人员中选拔,经严格挑选后再通过考试择优录用。并规定全校员生必须加入国民党。
黄埔军校以造就革命军干部为目的,所以筹备处先期特别注意各级官长的人选,以作为学员的楷模。筹委会规定,凡是由各方举荐的人员,先填写履历表,再经过详细考察,然后任用。3月24日,军校在广州市文明路高等师范学校内举行下级干部考试,对各方举荐人员严格考察。各学员队分队长、副分队长则从广东警卫军讲武堂和西江讲武堂毕业生中挑选。筹委会负责人在对下级干部考试中讲话,赞扬他们来校为党牺牲的决心,要求本校教职员必须明了党纪、军纪及自己的地位和责任。建校筹备工作至4月1日基本结束。
筹备处自2月8日到南堤2号古楼办公,至5月9日本校开课,军校办事机构在黄埔岛正式开张,南堤筹委会改为军校驻省办事处。筹委会在南堤历时3个多月,共开筹备会议32次。这一时期,蒋介石在筹委会仅工作了很短的时间,许多重大事情是廖仲恺负责筹划的。
(2)校长的难产和难缠的校长
筹备军校的各项工作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自然也就涉及到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这就是关于校长的人选。本来军校校长是由孙中山本人兼任的,但是他考虑到自己的身体状况等原因,不适宜做具体的校务工作,于是最初决定让程潜担任校长一职,而以蒋介石、李济深为副校长。谁知蒋介石不愿在程潜之下,对孙中山的这一安排大为不满。本来原由孙中山任校长,蒋介石无话可说,但当孙中山透露出不兼任校长之职时,蒋介石则对校长一职志在必得,他耍起了政客的惯用手段。
1924年2月21日,蒋介石未经孙中山和廖仲恺的同意,就宣布军校不办了,并擅自发给教职员离职津贴,企图解散筹委会。他写了一份辞职书,说“筹备处已移交廖仲恺先生代为交卸”,便不辞而别。孙中山与廖仲恺对蒋介石的行为十分不满。廖仲恺当即对筹委会的工作人员说:“办黄埔是党要办的,而且一定要办成。”“蒋介石不要办,或因此办不成,蒋先生要开罪于全党”。
蒋介石辞去军校筹备委员长职务后,擅自离开广州,跑到上海消极对抗。他给廖仲恺的信中托词说明他为什么要离广州回上海的原因:一是对孙中山的政绩不满,二是对廖仲恺的财政不满,三是对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不信任。另一方面,蒋介石又委托张静江找孙中山说情,明言他想当这个校长。
孙中山在蒋介石的辞职书上批复:“务须任劳任怨,百折不回,从穷苦中去奋斗,故不准辞职。”为了不影响军校筹备工作的进程,2月23日,孙中山立即任命廖仲恺兼理筹委会委员长之职,同时邀请邓演达、叶剑英等一道办理招生建校工作。廖仲恺忠心耿耿,积极进行筹备工作,同时竭力催促蒋介石回广州复职。孙中山后又电催蒋介石回粤复职,责问:“辞呈未准,何得拂然而行?”廖仲恺也电催蒋介石南归,责令“毋负远来考者,以损党誉”。3月14日,蒋介石复函廖仲恺,表示不相信国共始终合作。对蒋介石的如此要挟,孙中山和廖仲恺仍是苦口婆心地劝说,3月16日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党孙总理勉励同志文》,再次阐述联俄、联共的必要性。
为切实作好招生工作,孙中山指示军校筹备委员会成立入学试验委员会,仍公布以蒋介石为委员长,王柏龄、邓演达、彭素民、严重、钱大钧、胡树森、张家瑞、宋荣昌、简作桢等9人为委员,经孙中山批准于3月21日成立。因当时蒋介石离职,指定李济深为委员长。
军校筹备工作日益繁忙,蒋介石却逍遥地由上海返回了浙江奉化老家。这一期间,廖仲恺连日电催蒋介石南归,3月26日询问:“归否?俾得自决。”表示作最后通知。3月30日蒋介石致电廖仲恺,借口怀疑军校经费不足,表示对军校失去信心。廖仲恺复电表示,经费不乏,尽可安心办学,惟请即来。然而,蒋介石未达目的,哪肯罢休,仍以种种理由不归,暗中也在四处探听孙中山对校长一职的安排。为了革命大业,孙中山委曲求全,又特派许崇智专程到奉化劝说蒋介石回校,并说明如果蒋介石再不回广州,军校之责就只好另请别人了。4月21日,蒋介石在感到再拖下去恐怕凶多吉少的情况下,这才重返广州。
蒋介石不顾大局,闹个人意见,孙中山欲想换人,但权衡之下又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于是想出了一个妥协而又明智的巧妙办法:决定让出校长一职给蒋介石,另设军校总理一职由自己亲任,仍位驾于校长之上,并设校党代表由廖仲恺担任,以制约校长。5月2日,签署了“特任蒋中正为陆军军官学校校长”的任命;5月9日,签署了“特派廖仲恺为驻陆军军官学校中国国民党代表”的任命。
蒋介石如愿以偿地当上了黄埔军校校长,这是由多种因素组合造成的历史必然。首先是国民党内缺乏军事人才,其次是蒋介石先期要求出使苏俄,造成了先入为主、舍其无人的态势,从而迫使孙中山最终做出了这一决定。
(3)军校师生几乎断炊,廖仲恺四处奔波筹措经费
经费问题是军校筹建时期遇到的大问题。
当时的广东还没有统一,新建立的广东革命政府有其名无其实,尤其在财政上还没有建立自己的家底。广东虽然是一个很富庶的省份,可就是在这样的省份,军校筹备费的开支却得不到保证。那时,广东革命政府地处广州一隅,陈炯明残部盘踞惠州,邓本殷军阀霸占南路,广州地区则有滇桂军阀掣肘。这些军阀横征暴敛还截留税款,广东革命政府财政收入有限,经济十分困难。经费没有来源,黄埔军校的筹建和运作总是捉襟见肘,筹款难以为继,甚至连工作人员的一日三餐伙食都不能保障。
廖仲恺作为大元帅府的财政部长,受孙中山的委托,一直参与军校的筹备工作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多方为军校筹措经费。廖仲恺虽然身兼党政要职,是国民党的绝对核心人物,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黄埔军校开始筹备,他就极力运筹。在蒋介石不辞而别离开广州后,廖仲恺只好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
在校务筹备会上,廖仲恺向全体人员提出要求,他说:“创办本党军官学校,近日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代表大会上获一致通过。这次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各项政策。中国革命的高潮已经来到了,军官学校的筹办,将是涌于潮头最引人注目的一朵浪花。在这次会议结束时,已经提请两党同志回去后在全国各地为本校招生。我们一定要把那些优秀的、忠实于本党主义的人才集合到本党的旗帜下。现在,这里各项筹备工作要抓紧,加快落实。南堤2号,现已经成了全国关注的中心,诸位一定要不辱使命”。
廖仲恺是著名的革命家,正气凛然,可是为了解决军校开办经费,提供师生们衣食住行所需款项,不能断炊,他只好与滇桂军阀周旋,蒙受委屈,常常不得不以极大耐心同控制了广东财政收入的西南军阀交涉。经常求助于当地军阀,甚至常常要在夜里到滇系军阀杨希闵的鸦片床前耐心做工作,等他签字,然后才能够从他们霸占的税收中得到一点拨款,领到解决师生吃饭问题的款项,连夜送到军校。
有一天,廖仲恺忙到凌晨4点才回家,夫人何香凝不免有些意见。廖仲恺含泪说:“我晚上在杨希闵家,等他抽完大烟才拿到这几千元,不然黄埔师生再过两天便无米食了!”堂堂国民党大员就为了黄埔军校真的是忍辱负重,连尊严都放弃了。如果款项不够,廖仲恺还拿出自家积蓄,实在不行了甚至四处借贷。但只要军校经费告急,他却总是说:“经费由我负责,你们一心搞好学习和训练就行了”。
蒋介石在未正式下达校长命令前,回到广州后对筹委会的工作有意见,他在筹措办校经费上质问廖仲恺:军校费用“是否另有指定?”廖仲恺为使蒋放心,对他说:“军校款,弟不问支出,兄亦不问来源”。
廖仲恺之于黄埔,一如黄埔之于其学子。廖仲恺在大会上对黄埔第1期学员讲,这几天大家能够开饭,是何香凝把自己的首饰拿去抵押,才能在东堤粮店买到数百担大米。何香凝的一颗钻石戒指值数万元,所以抵押后能买数百担大米。张治中在《黄埔精神与国民革命》一文中,记载说:“当初我们在那小岛上面第1期学生500多人,都是各省各地的热血青年,然而可怜得很……我们的教育器材是不够的,武器弹药是不够的,马是没有的。这还不讲,就是一天三餐的伙食,还是有了早上不知道晚上,有了今天不知道明天……我们常常听到廖先生同我们讲起筹款时种种困难的时候,他几乎落下泪来。他晓得本校明天的伙食没有了,今天就会四出奔跑设法,一直到下午八九点钟,还没有得到一个钱的时候,他只好跑到军阀的公馆里面去”。
为了培养革命军队的骨干,廖仲恺经常到军校亲自任课、讲演。他语重心长地向学员们讲述进军校学习不是为了做官的道理,说:“大家要晓得为什么进这个学校,并不是为做官,为拿指挥刀才来进这个学校。如果为国家出力,或者做官也是有的。不然,若专为做官而来当本校的学员,纵使毕业出去,当了一个司令、军长,难道就算革命成功了么?穿了一身军装。拿了一把指挥刀,就算革命成功了么?要是革命不成功的时候,我认为就是有穿有吃也是糟。”廖仲恺先生不仅是这样教育学员,而且他自己就是这样身体力行的。他身居高位,不摆架子,为办好军校,不辞劳苦,做了许多工作。
廖仲恺扶持军校的苦心,使师生深为感动,誉称他为“黄埔慈母”。张治中在《黄埔精神与国民革命》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记述:“大家没有饭吃的时候,就由他去筹划,所以我们想到当时的这种情形,廖仲恺先生真是‘黄埔的慈母’。”同时参与军校筹备工作的叶剑英后来就此事评价说:“当时真正懂得中山先生建军思想的是廖仲恺先生,而不是蒋介石。”(1956年11月10日《文汇报》)
记者:当时报考黄埔军校的条件是什么?黄埔军校第一期的招生和录取情况怎样?
陈宇:南堤2号门前自挂出了黄埔军校筹备处的牌子后,门里门外开始忙碌起来,人群络绎不绝。与此同时,市内的大街小巷也贴出了黄埔军校的第一个《招生简章》。
(1)名额分配、报考条件和招生工作
关于黄埔军校第一期的招生和生源,军校筹委会决定在全国19个省进行招考。1924年2月10日,拟定招生名额为324人。分配各省区招考学员名额:直隶、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14省每省12人,计168人;东三省、热河、察哈尔计50人;湘、粤、滇、豫、桂军5个军各15人,计75人;国民党先烈家属20人;留有9个人的名额作为机动。另招备取生30人至50人。
关于考生要求,军校筹委会最初拟定的简章,要求学生必须“明白主义”,学历上要求中学或相当于中学毕业,而身体则要“强健”、无眼病、无肺病和性病。考试要笔试口试,考的内容是作文、政治和数学。
黄埔军校招生虽说是全国性的,但实行起来困难很大。在国民党有一定影响的几个省份和地区,可以在《民国日报》上登几则启事。但在军阀盘踞的多数省份,却不能公开招生,甚至有的省份的军阀竟下令学生不得出省一步。那时的国民党组织松散,对全国招生如何进行无能为力。眼看着各地报考工作要落空,孙中山焦急万分,廖仲恺急忙找到中共总书记陈独秀。陈独秀召集在国民党中任职的中共党员谭平山和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决定以中共中央和共青团中央名义向各地组织发电,冲破军阀障碍、挑选优秀分子赴广州应试。
黄埔军校招生消息传出后,各地有志青年报考十分踊跃。因为各地军阀并不支持甚至反对这样一个新生军事学校,招考的第1期学员采用秘密招生方式。为了保证学员政治质量,每一名学员录取时要有两名担保人。当时除在广州可以公开进行外,其余各省因都在军阀统治下,不能在这些地区公开招生,因之委托出席国民党“一大”的各省代表回原籍后代为秘密物色选拔考生来校应考。
由于当时国民党在许多地方还没有建立组织,因此,非常重视培训革命军事干部工作的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的招生工作中起了突出的作用。当时正是国共合作时期,中共党组织可以保送初试。在黄埔军校招生期间,各地党组织积极动员和选送符合条件的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和革命青年报考。3月,共青团广州地委发出第7号报告,称将在广州创办军官学校,拟派三、四名同志赴考,预备在将来参加军人运动。共产党人何叔衡在湖南长沙负责办理军校第1期秘密招生事宜,介绍赵自选、陈作为和郭一予等持函到上海见毛泽东。当时,毛泽东、恽代英负责上海的招生工作。
时年31岁的毛泽东,精力过人,胆大心细,他倾全力帮助黄埔军校招收各地英才。查阅《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第一至第四队详细调查表》,可见在学员亲笔填写的“入校介绍人”一栏中,有5名湖南学员的入校介绍人中都有毛泽东的名字,这5人是:新田县的蒋先云,耒阳县的伍文生和李汉藩,衡山县的赵楠,醴陵县的张际春(非后来的解放军第2野战军副政委张际春,两人同名同姓同乡,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的张际春毕业后曾任国民革命军团长,在苏联学习两年回国后到上海中央军委工作,曾担任上海总工会纠察队副总指挥,1933年病逝)。1924年3月,由毛泽东出面在军阀孙传芳的眼皮底下,在上海秘密组织了一个黄埔军校分考场。所谓分考场是指整个长江流域各省份的考生先到这里集中,经过筛选,再赴广州参加总考。毛泽东在这里给许多人发放了路费和证明,送他们登上南下的火车和轮船,多年后这些热血青年还记得,在送别的时刻,毛泽东都会说一句“让我们相约在广州”,都记得毛泽东在码头上那清瘦的身影和真诚的祝愿。
(2)各地优秀青年云集广州参加考试
军校的入学考试是严格的,标准要求也很高。
报考者一般要经过3关,第一步是各省区的初试,第二步是大地区范围内的复试,第三步是军校的总考试。基本程序是,全国19个省区分别先进行招生初试,初试合格后再介绍到上海、重庆等地复试,如当时毛泽东即在上海负责初试工作,初试合格后再送到广州参加总考试。军队也是如此,东路军总部及其所辖各部队之下的军官数十人报考军校,东路军总部为慎重起见,先在本部预考,合格者再送军校复试。从总体上看,报考青年的文化水准也比较高,约有1/3是中学或专科学校毕业生。报考人数至3月27日已达1200余人,超过计划招生人数3倍多。
在报考军校的过程中,也避免不了有鱼目混珠者。有些人把报考军校作为追名逐利的捷径,想通过不正当办法进入军校。为保证学员质量,军校试验委员会于4月7日在广州《民国日报》刊登公开启事,谢绝各方推荐函件,郑重声明坚决按考试成绩,择优录取新生。
徐向前投考黄埔军校的第一步是他在《新青年》看到了《招生简章》。这个因为在学堂上大讲雪耻救国故事而被迫辞职的小学教师,从此立下宏愿,要到黄埔军校去做一番救国救民的大事业。他悄悄约上几个同乡白龙亭、孔昭林、赵荣忠、郭树棫等,从山西来到上海,在环龙路一号进行了初考,在被录取后,又从上海直奔广州。
出身书香门第的杜聿明和他的要好同学阎揆要、关麟徵、张耀明等,也是从《新青年》杂志上得知黄埔军校招生的,便从陕西匆匆赶来。然而,考期已过,多亏了陕西同乡、同盟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举荐,才获准补考。否则,在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方阵里就会少一位阎揆要中将;在后来的长城抗战中,国民革命军里也就少了一位关麟徵师长,昆仑关大战则会少了一位杜聿明军长。
陈赓、宋希濂等报考黄埔军校,则是属于现代职场中的“跳槽”行为。他们原先报考的是大元帅府军政部部长程潜主办的“湘军讲武学校”,被录取后于1924年1月到广州入校学习。3月,当黄埔军校招生的布告贴出后,陈赓、宋希濂等在沿珠江长堤散步时看到了招生简章,真是喜出望外,他们一面仔细地研读,一面在心中琢磨:“革命青年不应分散力量,甚或为私欲者所利用,而应集中黄埔训练。”(陈赓《我的自传》,见《陈赓日记》,第229页)他们当即议定:退出讲武学校,报考黄埔。陈赓、宋希濂在入学考试后被顺利录取。他们的这一行动,也带动了原讲武学校的其他学员如左权等坚决要求转学到黄埔军校,由此有了半年后的集体大“跳槽”,原讲武学校停办,却为黄埔军校平增了150多名学员。
在这第1期考生中,以后成为著名将领的胡宗南则是哭进黄埔军校的。胡出生于浙东宁波镇海陈华埔朱家塘村一户小药店主之家,聪慧好学,读小学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毕业,读中学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中学毕业后,因家庭经济窘迫,他失去了继续深造的机会,被迫回到孝丰县立高等小学堂担任国文、历史、地理教员。除教书外,他把大多数时间用来阅读古代史学名著,了解天下大事。1921年暑假,他游历了北京、天津、山海关等地,随后他便断言10年后,中日必然发生战争,恰好1931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凭他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他在黄埔军校读书时被公认为“预言家”。
广东黄埔军校在上海秘密招生时,胡宗南决心报名投考。黄埔军校在华南国民党控制地区是公开招生的,但是在北洋政府控制的地区只能由国民党和共产党在地下秘密主持进行。先是在上海初试,合格者再去广东复试。上海初试的主考官是毛泽东。胡宗南十分容易地通过了初试,然后发给路费。学员们分期分批被秘密送往广东。
广东的复试特别严格,首先是资格审查,按黄埔军校《招生简章》第4条第1项规定,投考者“年龄18岁以上,25岁以内”,而胡宗南当时已经是29岁,根本就不符合条件,但可以在报名册上做一下手脚。接下来便是按照黄埔军校《招生简章》第5条的规定,进行身高、肺量、视力、听力、体重等项的检查,军校考试委员会把身高放在了体检的第一位。
考官先让考生排成一队,这一下胡宗南的身高弱势十分明显地暴露了出来,在长长的队伍里,他这个不足1.60米的个子差不多比别人矮了一头还多,身体又较弱。考官当即把胡从队伍里拉了出来,并且毫不客气地说:“你根本不是当兵的材料。”这也就是说,胡宗南被取消了考试资格。
这一结果对胡宗南简直是致命的打击。他看着教官那张严肃的脸,没有一点通融的余地,再想到自己有家不可回,上海的生意又欠债累累,就放声大哭起来。举目无亲,找不出一个朋友或熟悉的人来帮忙,他真的是已步入人生的绝境了。
哭了一会儿后,胡宗南猛然间站了起来,他真是火冒三丈,慷慨陈词,责问把他拎出来的教官:“凭什么不让我参加国民革命?革命是每个年轻人的义务!个子矮怎么了?拿破仑的个子也不高,不一样驰骋疆场?校总理孙中山先生的个子也只有1.68米,校党代表廖仲恺先生更矮嘛!国民革命怎能以相貌取人呢?”那个教官见状惊得目瞪口呆,可胡宗南的嗓门越来越大,他大喊了起来:“孙中山先生的主张为什么得不到实现,就是因为你们这些人让许多热血青年报国无门!”考场上这么大的动静,惊动了正在另外一个房间里的廖仲恺。
廖仲恺出门一看,就乐了,他对着胡宗南也大声喊道:“这位同学,我批准你参加考试。”接着转身回到房间内,写了一张字条交给胡宗南。字条上书:“国民革命,急需大批人才。只要成绩好,身体健康,个子矮一点也是应该录取的。”凭着廖仲恺的字条,胡宗南被特许参加了接下来的文化考试。整一个月后,黄埔一期学员入学考试发榜,胡宗南被列在备取生一栏中。那时的廖仲恺当然不会想到,这个姓胡的小个子后来成了肩扛3颗金星的上将。
(3)黄埔第一期学生的录取和开学
1924年3月27日,黄埔军校以广东大学、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为试场,举行第1期新生入学考试。第一门考作文,题目是要求考生论述中国贫弱的原因和挽救之良策。还有数学、历史、地理等科目的考试。各地投考的学员共1200余人,3天试毕,因考生学识较佳者颇多,故酌量多取。4月28日发榜,经严格考试,第1期共录取正取生350人(还有说360人或372人),备取生120人(还有说117人或100余人)。在第1期录取生中,约有共产党员近60人,占学员总数的1/8。
当时负责筹建军校和招生工作的张申府回忆说: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孙中山在苏联、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着手筹建黄埔军校。军校完全是按照苏联红军的原则和制度建立起来的。孙中山请来几名苏联教官作为军事顾问参加军校的筹建工作,他们中间有人讲英语、德语,由我给校长蒋介石当翻译。那时我一面在广东大学教书,一面参加筹建黄埔军校工作,具体负责第1期学员的报名、入学考试和录取工作,并负责安排课程表。不久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军校招生简章在报上登出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报名学员十分踊跃。初试合格的各地学员需要到广州再通过复试才能最后被录取。第1期学员的试题,是我同几位苏联顾问事先商定的。考试分笔试和口试两种,我主要负责学员的口试,同时还兼管笔试监考和阅卷工作。录取揭榜时,共产党员蒋先云名列第一。
5月5日和7日,经过考试选拔的400多名第1期学员正式入校上课。编为4个队接受新兵训练。正取生编为第1、第2、第3队,备取生编为第4队,分别以吕梦熊、茅延桢、金佛庄、李伟章为各队队长(其中茅、金是共产党员)。
孙中山在这时急于抓军队,急需办军校培养人才,来广州报考军校的又多是热血青年,所以,能录取的尽量录取。这第一期来报名的青年以南方人居多,从北方来的青年较少。为此,军校在招生中特别注意招收来自北方的青年,从山西来的徐向前等10多名考生,还有从陕西来的阎揆要、关麟徵、张耀明、杜聿明等10多名考生在于右任的保荐下,都被录取了。
招收的黄埔军校第1期学生,于1924年5月入学,陆续到黄埔长洲岛入校报到。岛上的原旧军校校址因年久失修,荒草遍地,军校组织力量进行大扫除,维修校舍,披荆斩棘,除秽去污,使这片从前的蛇鼠聚众的废墟,“一变而为跃马谈兵之地”。
第1期学生,学期规定半年,均为步兵科,组成学员总队。邓演达为学员总队长,后严重接任。初期为4个队共470人,11月底毕业,及格者456人。后由湘军讲武学堂合并到军校的158人及四川送来的21人编成的第6队学员也归入第1期,因此这期毕业生实际为635人。
这期毕业生除部分留军校外,大多数分配到新成立的教导团,其余派往海军、空军、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等任军事教官或从事政治工作。在这期学员中,有入学考试和毕业考试都考第1名的蒋先云,还有后来成为共和国元帅之一的徐向前,在北伐中终以舍生忘死取义实践了“誓以我血浇灌革命之花”誓言的曹渊,还有胡宗南、宋希濂、杜聿明等国民党方面的著名将领。总的概括来看,第1期学员有以下特点:一是当时军校不公开招生,学员来自冀、鲁、晋、豫、陕、甘、江、浙、皖、赣、鄂、湘、川、闽、粤、桂、滇、黔、吉、黑、蒙21个省,除新疆、西藏等外,其余各省差不多都有人参加,最多的是湖南197人,广东108人;二是学员年龄相差悬殊,最小的谭煜麟仅16岁,最大的丁虎39岁;三是学员文化程度不平衡,从小学到大学都有;四是出身复杂,有军官、学生、工人、农民等,但家庭富有者很少。考军校的条件篇5
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下令筹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 学校。由于军校设在黄埔,所以习惯上通称为“黄埔军校”。 当时广东的粤、滇、桂等系军阀表面上接受孙中山的领导,实际上他们各据防区,把持财政,唯恐革命力量壮大。他们对军校的筹建,不仅不予支持,反而处处阻挠。创办军校所需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均没有着落,孙中山也感觉困难重重。
筹办黄埔军校之初,孙中山指派邓演达、王柏龄、沈应时、林振雄、俞飞鹏、张家瑞、宋荣昌七人为筹备委员会委员,由蒋介石任委员长。而蒋介石却不顾大局,以“环境恶劣,办事多掣肘”等理由,于2月21日提出辞呈,打了退堂鼓,并擅自离粤回到浙。孙中山在蒋介石的辞职书上批复:“务须任劳任怨,百折不回,从穷苦中去奋斗,故不准辞职。”
为了不影响军校的筹备工作,时任广东省省长的廖仲恺接受了孙中山的委托,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之职,负责建校,并开始办理招生事宜。廖仲恺对一起筹办黄埔军校的叶剑英说:“办黄埔是党要办的,一定要办成!党要办的事情,不能因为蒋先生不要就办不成。办不成,蒋先生就要开罪全党,将来他想回来参加革命就会困难重重。所以,我们一定要将军校的筹备工作照常进行下去。”
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一些共产党员和苏联顾问成为廖仲恺的座上客。廖仲恺一方面聘请一批苏联顾问来校工作,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国共两党合作的有力条件,延聘优秀军事人才。周恩来当时滞留国外,就是廖仲恺寄路费,得以回国效力。
招生考试非常严格,但也出现过一些有趣的花絮。黄埔军校考试委员会对体检非常重视,并把身高放在体检的第一位。胡宗南不足1.60米,考官马上就要淘汰他。胡宗南急了,先是哭,哭完了就大嗓门地闹,说:“孙中山先生的个子也就1.68米,廖仲恺先生就更矮了。凭什么不让我考?”声音越来越大,被廖仲恺听到了,他不怒反笑,对胡宗南说:“好,我批准你参加考试了。”并将一张纸条给胡宗南,上面写着:“国民革命,急需大批人才。只要成绩好,身体健康,个子矮一点也是应该录取的。”凭着这张纸条,胡宗南顺利参加了各门考试,最后以优良的成绩过关。后来,胡宗南成为一位有名的将领。
廖仲恺承担着筹募经费的重担。当时整个广州政府的财政都很困难,军校就更不用说了。尤其是广东的财政大权都被滇系军阀杨希闵把持,此人表面上打着革命的大旗,听从孙中山的领导,实际上满脑子都是想着如何壮大自己的力量。
有一次,廖仲恺回家特别晚,何香凝在家焦急地等着,她已为廖仲恺烧了3次的洗澡水都凉了。直到凌晨4点钟,廖仲恺才拖着沉重的脚步回来。何香凝不免有所埋怨。廖仲恺含泪说道:“我又是在杨希闵家等他签字领经费。直到他抽足大烟,我才领到这几千元钱。如果没有这笔钱,军校学生就要断米绝粮了。”何香凝听罢,赶紧照料丈夫洗澡休息。
廖仲恺的这些难处,黄埔师生们看在眼中,都非常敬佩。
在军校繁忙的筹备工作中,廖仲恺先后发了20多封函电给蒋介石,催其速归。廖仲恺去函,劝说蒋介石:“毋负远来考者,以损名誉。”而蒋介石总是以各种理由相搪塞,例如他曾复函廖仲恺,表示不相信国共始终合作。对此,廖仲恺苦口婆心地劝说。孙中山则在3月16日发表《中国国民党孙总理勉励同志文》,再次阐述联俄、联共的必要性。3月26日,廖仲恺给蒋介石发函,问:“归否,请即复,俾得自决。”蒋介石回函,又借口军校经费不足,因而对军校失去信心。廖仲恺于4月3日的电复中称:“军校款,弟不问支出,经费不乏,尽可安心办去。惟请即来。先生近多感触,亲信者不宜离去。”这里的先生是指孙中山先生。1922年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孙中山躲到永丰舰上避难时,蒋介石来到孙中山身边,表示愿与孙中山共存亡,由此被孙中山视为亲信。
蒋介石在无可推脱的情况下,于4月21日返回广州。
1924年5月,黄埔军校领导机构组成。孙中山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组成校本部,是军校的最高领导。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

黄埔军校实行党代表制度。这个制度规定,军校的一切命令都必须由党代表副署,交校长执行;未经党代表副署的命令完全无效。
在军校,同样是学校领导,廖仲恺与蒋介石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军校教员季方即有这样的印象:“校党代表廖仲恺,是一个艰苦朴素、诚恳笃实的长者,不像蒋介石装模作样摆出一副权威架子。”
在黄埔军校党代表任上,廖仲恺始终突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孙中山提倡的“新三民主义”培养造就新型的革命军人。他经常带头登台演讲。在《救国三要件》《革命党应有的精神》等讲演中,廖仲恺一再教育学生要提高思想觉悟,称:“大家要晓得为什么进这个学校。并不是为做官、为拿指挥刀才进这个学校。如果为国家出力,或者做官也是有的。不然,若专为做官而来当本校的学生,便大违本校开设之旨了。如果诸位专为做官而来当本校的学生,就使毕业出去,当了一个总司令、军长,难道就算革命成功么?”“我们原是为救国才来革命。”“党员对于党之主义,必须明白后可能为党奋斗。”
孙中山先生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廖仲恺悲痛之余,高举孙中山遗志,继续努力革命。他强调:“应该把总理遗留的三民主义,作为国民革命的唯一指南针”,“我们党立陆军军官学校完全就是在这一点!”在廖仲恺等人的领导下,黄埔军校很快造就出了一支勇于为三民主义而献身的革命军。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遇刺身亡。就在被刺杀的前一天,廖仲恺仍为给黄埔军校筹备经费工作到深夜。为了黄埔军校,为了救国的宏愿,廖仲恺真正达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恽代英非常敬佩廖仲恺,认为:“组织革命军和动员农工参加国民革命这两种伟大事业的做成,大部分的功劳,要属之廖先生。廖先生不愧是革命军人的领袖!”张治中在《黄埔精神与国民革命》一文中这样总结廖仲恺,说:“大家没有饭吃的时候,就由他去筹划,所以我们想到当时的这种情形,廖仲恺先生真是‘黄埔的慈母’。”
廖仲恺逝世后,黄埔军校官兵及党军将士隆重举行追悼廖党代表大会。蒋介石以黄埔军校校长的身份高度赞扬廖仲恺,称:“我们的党军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的党军能够在东江打胜了反革命军队陈炯明,回省来又打倒假革命军队杨希闵、刘震寰,使我们的革命根基稳固。这又是从哪里来的?可以说是一个人奋斗而来的。这个人是谁?就是我们廖党代表。所以廖党代表是我们党军的慈母……他对我党军的官兵,真是尽心尽力,无微不至,如同看待家里子弟一样。”这里所提到的党军,是首次国共合作初期人们对黄埔校军的尊称。考军校的条件篇6
一、新媒体环境下军校学员新闻关注情况
(一)军校学员关注新闻的途径主要是新媒体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军校校园的宣传亦不可避免地新媒体化,尽管军校校园管理严格,但由于网络无处不在,学员关注新闻的途径主要依靠网络,其中微博、微信、贴吧、论坛更是他们利用网络获取新闻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相对较少,尽管他们每天有必备科目---收看中央电视台19点的新闻联播,但他们多数人对其中的内容并不关注。而对于通过新媒体途径获知的新闻,军校学员的关注呈现“快餐化”特点,即浏览式阅读而不是思考式阅读,缺乏对新闻事件的发生背景、制度缺陷等深层次思考,导致对所关注的新闻缺乏独立见解,盲目跟风性强,更由于思考的缺失进一步导致新闻评论的缺失,他们虽然通过网络关注新闻,却没有积极参与网络互动的新闻评论,导致新闻关注停留在肤浅层面。
(二)军校学员对时政新闻的关注度偏低
由于军校环境管理严格、生活枯燥,军校学员更需要娱乐新闻愉悦身心、放松心情,所以对娱乐类新闻关注度最高,其次才是时政类新闻,对军事、财经类新闻关注度较低。娱乐新闻的轻松愉悦能够帮助放松紧张情绪、缓解竞争压力,因而很容易为军校学员所关注,对时政类新闻的关注体现了军校生忧国忧民、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的情怀,但由于时政新闻的严肃刻板,他们潜意识里又出现对时政新闻的拒绝,即使是时政类新闻,他们关注的范围往往更侧重跟自身利益相关的内容,如考试信息、招考政策等,而对其他时政新闻关注度相对较低。这种情况不利于军校学员开阔视野,树立远大理想,不利于他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军队利益、国家利益的矛盾。
(三)军校学员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信任程度较低
虽然军校学员关注新闻的主要途径是网络,但由于新媒体时代大众既是传媒的受众者,也是传媒信息的者,而现阶段公众的信息尚缺乏有效监控,因此导致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对同一事件常常有不同的报道,因此导致军校学员对网络新闻的信任度降低,信任度降低又反过来影响他们对新闻的关注度。因此,新媒体环境下,必须通过对新闻途径的有效监控,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注重求真务实,不能为了博眼球、追求点击率而浮夸、恶搞。
二、新媒体视野下引导军校学员新闻关注的有效途径
(一)引导军校学员自觉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作为将来保家卫国的军队一员,军校学员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而这种立场观点的形成需要通过长期的对社会问题的辩证思维才能养成。
军校学员所在环境相对闭塞,虽然成年但并不成熟,要培养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军队、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拓宽其视野,促使其深刻,就要引导他们自觉主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认识自身、认识社会,减少盲从,从而形成良好的、正确的价值观。事实证明,新闻关注度越高的人,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就越强,他们更容易受正面新闻的影响而调动积极情绪,面对负面新闻,他们也更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转化负面情绪。引导军校学员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是培养他们冷静、客观的成熟人格的有效途径。
(二)引导军校学员用唯物辩证观看待新闻热点事件
首先,坚持全面的观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每一个热点事件的背后都有其深层原因,不能简单孤立谈论热点事件本身。比如高考改革问题,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事关民生的重大问题,看待这一问题不能仅仅从教育不公、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角度理解,还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人才选拔机制、城乡差别、地域差别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才能客观评价高考改革,确定合理改革措施。
其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新闻热点事件,在客观把握的基础上,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的本质,认真研究事件背后的原因、背景,分析事件发生的环境、条件、人物心理等,从而找出应吸取的经验、应总结的教训,要坚持唯物辩证观点,抛开个人主观情绪,冷静、理性看待新闻热点事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军校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完善相关法规,提高网络新闻的社会公信力
规范新闻业的法律法规主要是针对传统媒体的,面对迅速成长起来的新媒体,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监管机制,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宣传环境。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应当从法律规范、行业准则和道德建设等多方面多管齐下,提高网络新闻的规范性和真实性,提高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的社会公信力。考军校的条件篇7
湖北武汉的张先生向本刊反映说,2006年高考刚结束,他便莫名其妙地收到了北京一所名为“国防科技学院”的电子邮件,这个邮件还包含一张报名表,并说明可以在网上直接向该“军校”报名。初看这所学校的名称就够唬人的,与著名的“国防科技大学”仅差两字。“我家今年没有高考考生,亲戚家也没有,怎么会收到这种报名表呢!”看来看去,他心中顿生疑窦。
张先生说,他浏览这所学院网站发现其没有备案,而军校招生应该有一套很完整的程序,不可能用这种在网上乱发邮件的模式来招生。
带着张先生的疑问,记者在网上察看了“国防科技学院”的网页。在首页上发现该校最近贴发了一个严正声明,声明说最近有人拿着该校的招生资料到处骗钱,希望考生和家长仔细鉴别,避免上当受骗。
据“国防科技学院”在网上的招生信息和散发的宣传材料介绍,该院是经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批准成立的一所“军地结合”的全日制本科院校――“‘国防科技学院’是为了适应新军事变革的需要经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批准成立的一所军地结合的全日制本科院校,办学指导单位为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公室。”并声称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高中毕业生、年龄在23周岁以下的部队复员、退伍战士,通过体检、政审合格后均可直接报名入学。招生简章上的收费标准是新生每人收取各类费用平均为15050元。
记者调查发现,该学院在介绍自己情况时,反复强调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军内外名师云集。“师资队伍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占80%以上,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60%以上,教师取得30多项全军重大奖项。”“学院领导层及师资力量由有丰富管理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组成。学院得到华为集团、中兴集团、微软等著名企业的支持,为来学院就读的莘莘学子提供了良好就业平台。学生修完学院规定的课程和规定的学分并取得毕业证书后,学院负责向华为、中兴、微软、联通、网通等全国大中型企业或所学专业相关企业推荐安排工作。”
记者发现,该学院对外宣称设有2个系共开设了信息工程专业、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等6个专业。而在每个专业介绍的后面,均声称“向华为、中兴等大型通信集团企业及部队推荐”、“向使馆及翻译公司推荐”等不一而足。由此不难看出,这所名为“国防科技学院”的学校在招生时一方面强调自己是“军校”,一方面承诺提供就业保障,而这两个看似诱人的条件却存在着明显的逻辑矛盾。
记者按照网站上的电话,联系上了该学院的招生人员,对方对学院性质等要害问题总是含糊其辞,倒是反复强调师资力量、专业、国家承认学历等。招生人员还说,“国防科技学院”从2006年起首次面向社会招生,人数为2300人。学院可以为高考不理想或落榜生提供军校委培,新生入学后,立即签订就业合同,4年学制完成后,经考试合格发给国家承认的军队院校毕业证,并表示毕业证上网可以随时查到。
据了解,军校的普通本科毕业证书由军队有关部门监制、发放,只在校园内网注册,均不公开上地方电子网络。令人不解的是,这所学院承诺不仅发给军队院校毕业证,还能上网查询核实。
调查:“军校”竟租用场地办学
1月15日,记者前往“国防科技学院”网站上所提供的校址――北京市昌平区石牌坊涉外学园北教学区进行调查。在昌平区军都山脚下,记者看到了“涉外学园”几个大字。
记者来到涉外学园门口发现,门口的指示牌上写着“北京联合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北京涉外经济专修学院”等学校名称,唯独不见有“国防科技学院”的指示牌。
记者发现涉外学园里有不少学生正提着行李准备回家,便上前询问一名学生:“‘国防科技学院’是在这里吗?”该学生给记者指了指北边的一栋小楼说:“好像在那里。”“你是‘国防科技学院’的学生吗?”该学生回答说:“我不是‘国防科技学院’的,他们学校租了那个地方。”“‘国防科技学院’是不是军校啊?”这名学生先是笑了笑,然后说不太清楚。
记者随即来到学生所指的小楼前,发现楼顶挂着其他学校的牌子,而整个楼前楼后也找不到“国防科技学院”几个字。记者进入这栋二层小楼,在门卫室发现了一名值班人员。记者询问“国防科技学院”是否在这里,值班人员说:“就是这里!”“那这整个涉外学园都是咱们学校的吗?”值班人员回答:“对,整个都是!”“那咱们学校到底是不是军校啊?”“当然算是军校了。”值班人员说。
记者表示帮朋友来看看学校的情况,值班人员说学校这几天快放假了,办公室不知道有没有人,随手向记者指了指招生办公室的位置。记者在门卫室看到,一个写有“国防科技学院”的红色牌子就堆放在角落里。
记者来到值班人员所指的“招生办公室”门前,却发现里面空无一人,上面还赫然写着“招办重地、非公勿进”字样。记者发现其他办公室也是大门紧锁,找不到一个人影。
记者随后在涉外学园发现,“国防科技学院”网站上“学院风貌”的图片几乎全部都是涉外学园的设施,包括餐厅、操场、公寓楼、孔子像等。而涉外学园内其他学校的有关人员告诉记者,涉外学园最早是北京涉外经济学院的教学地点,但近年来又搬来了不少学校。几所学校的学生是共用这里的餐厅、操场和公寓楼。
真相:彻头彻尾假学校
记者拨打教育部专门查询学校真伪的联系电话,相关人士表示,所谓的“国防科技学院”根本没有在教育部备案,没有资格进行招生,属于假学校。
记者随后向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公室了解情况,该办公室相关人士明确表示,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公室从未批准成立什么“国防科技学院”,也未批准成立其他任何院校。希望广大青年及家长在面对各种招生宣传时,应保持警惕,切勿轻信,以免受骗上当。
几经周折,记者联系到了还在“国防科技学院”上学的一名学生,他告诉记者:“我来这里之前,就觉得这个学校有点不对劲,来了之后听同学说他们中有交了几万元钱来这里就读的。我们来北京报到后先去卓达大学城参加军训,然后就来到了涉外学园上课。学校的教学楼极其简陋。现在这里大概有300名左右学生,我们感到奇怪的是,这里没有一个北京籍的学生。学校虽然发了军装,但不让穿出校门,还说如果被查到了后果自负。”
“我高考的成绩很差,仅仅上了专科线,来这里就冲它所宣称的是个本科学校,并不在乎它是二本、三本或什么军队院校,有没有军籍。我的家庭不富裕,爸妈挣钱辛苦。到现在也不敢把真实情况告诉我爸妈说,我怕他们担心。”
“国防科技学院”的另一名学生则告诉记者,这所学校教学根本不按正规大学教程教学,基本上都是在教计算机原理。最可笑的是整天学计算机却连个机房都没有。“有点像那种三流技校,毕业后发一个技工资格证书就行,但即便是技校也得有机房,学费也不会这么贵啊!”
“上这个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交了中介费,普遍都在1万以上。学校一看没招来几个人,还在大量散发通知书,继续骗学生入学,此时就不怎么收中介费了。”这名学生颇为无奈而又气愤地说:“这所学校对外宣称只有本科线以上的学生他们才要,但事实上连高中没毕业、没参加过高考的都要。我还认识两个初中毕业的,只要交钱谁来了都能念!学院现在又通知要收注册费1万元,说是军校弄不成要弄什么‘一本’文凭,而且不是本校的,说是其他学校的真文凭,不过具体是哪所学校的要到大四毕业才告诉我们……”
相关链接 >>
如何鉴别假“军招”
军校招生与普通院校招生有两点不同:一是军校属提前批次录取,就是在地方高校前面录取;二是军队招生录取之前,要由军队组织对考生进行政审、面试和体检。考军校的条件篇8
三大纪律
纪律一:大学生士兵可以“专升本”
入伍之前已经获得大专学历的可以报考军校,通过“专升本”学习,获得干部身份。但是入伍前已获得本科学历的战士就不能参加军考,只能通过大学生士兵提干选拔来取得干部身份。“专升本”的政策出台后,让高学历士兵有了“奔头”,激发了他们积极进取的热情,让他们的发展路子更宽,更加坚定了他们在军营扎根的信念。
纪律二:高中学历和大专学历分开考
以往没有区分考生的学历层次,学历高的考生比学历低的考生占优势,让学历低的考生备感压力。现在政策中明确规定将考生分为高中生士兵和大专毕业生两个类别,这样将统一学历层次的考生放在一起考试,更加公平合理。
纪律三:不同层次考生,不同考试科目
由于考生学历层次不同,基础不同,以往的“一锅炖”,还是将“天平”倾向了学历高的考生。而政策调整后,针对考生层次类别,制定考试科目,科学引导官兵复习。
八项注意
1.部分学院被裁撤或合并,要注意
十六次全军院校工作会议召开后,有一部分军校相继被裁撤或是合并。就以武警院校为例,将原有的27所院校进行大刀阔斧的整编,精简为14所,并同时将3所初级指挥院校和一个总队训练基地改建为4个区域训练基地,将撤销的初级指挥院校整合为训练基地。合并重组的学校也有不少,像海军飞行学院和海军的两个训练基地合并组建海军航空兵学院,而空军则是将6所飞行学院合并组建空军哈尔滨、石家庄、西安3所飞行学院。所以考生报考时,一定要看清招生简章,不要报了一所已经不存在了的军校。
2.学历教育院校改为任职教育院校,要注意
说通俗些就是有些军校的某些专业不再招地方高中生,只招收部队考生。院校会后减少了6所学历教育院校,增加了2所任职教育院校。如将国际关系学院、外国语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军事经济学院、军事交通学院调整为任职教育院校等。但是有些学院只是将一部分专业改为任职教育,例如国际关系学院的军事外交和英美文学专业仍招收地方高中毕业生。所以无论是地方青年还是部队战士考前都需要详细了解所报学校所报专业的招生对象,以免“赢了考试,输了录取”。
3.士官学校增加,涉及的专业领域更广,要注意
士官学校主要承担士官和技术兵的培训任务,少量军官院校也培养部分士官。我军原有4所士官学校,分别是总装备部的武汉军械士官学校,海军的蚌埠士官学校,空军的大连士官通信学校和二炮的青州士官学校。在裁撤的主旋律下,士官学校建设却迎来大扩展。这次院校调整将在改建部分士官学校的基础上,数量由4所增至8所,以便更好地满足士官培训的实际需求。所以想考士官学校的战士们,在院校和专业选择上有了更大的空间,这对于想长期在部队建功立业的士官群体来说,无疑是件好事。
4.调整改建了战略预警、特种作战、国防信息、陆战、空降、边防等兵种和专业院校,要注意
在国际战略大博弈中,新型作战力量地位向来举足轻重。于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一批专业性强的军校由此产生。
例如新成立的特种作战学院,该院是在原解放军军事体育综合训练基地基础上,合并相关院校专业和力量组建而成。位于武汉的通信指挥学院更名为国防信息学院,这也是加强我军信息战能力的重要举措。而海军兵种指挥学院“变身”成为海军陆战学院。作为现代战争新型作战力量中的代表,新建的空降兵学院以原桂林空军学院为班底撤并改组而成。还有空军新整编院校空军预警学院。它由原武汉空军雷达学院改名。更引人注目的是“解放军边防学院”的揭牌。这所学院在西安陆军学院的基础上改名而来,成为专业任职院校,以满足边防部队对专业边防干部的迫切需求,也结束了我军没有专业边防院校的历史。术业有专攻,调整以后的学院对某专业的成绩或身体条件上有特殊要求,所以考生一定要提前了解情况,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报考。像特种作战学院对体能有较高的要求,而空降兵学院对学员的视力要求严格,做过眼睛激光矫正手术的考生也不能报考。
5.部分军校校名进行了调整,要注意
在此次军校改革中至少有20所军校“改头换面”,以新的名称示人。如将后勤指挥学院、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分别更名为后勤学院、装备学院;将防空兵指挥学院、工程兵指挥学院、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分别更名为防空兵学院、工程兵学院、防化学院,但学校的总体专业设置变化不大。所以如果你在招生军校的名单里,没有看见你熟悉的名字也先不要着急,也许只是换了一个名字在那里等你报考呢。
6.“专升本”前要进行学历认证,要注意
在报考前,一般要对具有大专学历的考生进行学历认证。但一般这项工作在考前两三个月才开始,可这个过程通常要持续很久。所以考生最好提前把相关资料证书备齐,以免耽误报考。
7. 面对新情况心态很重要,要注意
无论对地方高中生或是部队考生来说,考军校都是他们人生可能成为重大转折的一个关键点。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又面临着今年军校招生的新情况、新政策的不明确性。一些考生会产生一种特别“纠结”的心情。“今年的题会不会特别难”、“这所学校今年会不会不招女生”等等问题,萦绕在他们心头,而无法专心复习。其实,只有沉下心认真备考,才是王道。
8. 军校招生诈骗新花招,要注意
虽然军校招生诈骗已经是个老话题了,但在军校经过大范围的深度调整后,不少骗子会钻考生和家长对新情况、新政策不了解的空子,对他们进行诈骗。所以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只有通过正常的途径入学,才是最“靠谱”的路子
相关链接
学历教育:是根据国家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录取的学生,按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学生完成学业后,由学校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学位证书。这类军校一般既招收地方高中毕业生也招收部队的考生,但主要以地方高中生为主。
任职教育:是以大学后教育为基础、以岗位任职为牵引、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教学周期短、节奏快。我军的任职教育院校将形成联合指挥院校、军种指挥(系统)院校、兵种(专业)院校和士官学校层次分明的院校体系。这类院校一般只招收部队考生。
最近几次军队院校改革:院校教育是军队建设发展的基石,是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创新军事理论和高新技术的基地,在军队建设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事实上,军队院校改革步伐一直没有停止。
1980年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军院校会议,正式确立了“只有经过院校培训才能提拔为军官,只有经过本级院校培训才能晋升相应职务”的制度,拉开了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军队院校教学改革的序幕。
在随后的几年间,军委、总部依据军队的发展和现状,多次调整部署,强调“必须把院校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根本上改变我军指挥干部队伍科学文化水平偏低的状况,逐步提高初级指挥生长干部的培训层次。
1999年召开的第十四次全军院校会议提出,军队院校教育要由学历教育为主向任职教育为主的方向转变。1999年6月,中央军委全军院校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命令,提高军官培训层次,生长干部学员调整为以本科教育为主,逐步加大研究生教育的比重。
经过近10年不懈的努力,从“十五”初期以本科为主,到2003年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后基本实现本科化,我军生长干部培养完成了历史性跨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科生能报新闻与传播专业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