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政府网桂东承接产业转移对当地造成的不利影响是什么?

“粤港澳大湾区”无疑是今年全国两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但原来除了粤港澳三地之外,还有一个省份亦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自身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个省份就是与澳门“同饮一江水”的广西省。近年广西积极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沟通衔接,充分发挥区域通道、政策叠加、生态资源等优势,逐渐成为湾区企业的投资首选

广西加强与大湾区沟通衔接,逐渐成为湾区企业的投资首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其后。李克强总理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的时候,亦亲自了解广西在区域融合方面的最新成果和未来规划。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的审议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成果丰硕

广西地处祖国西南,与广东毗邻,与港澳遥望。广西提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同时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把“东融”作为重要战略开放合作方向。其中以贺州、梧州、贵港、玉林等东部地市为重点,深化粤港澳桂合作,在交通互联互通、产业梯度转移、生态资源开发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取得丰硕成果。

打通两广“2小时生活圈”

作为直接与广东接壤、广西开展“东融”合作的最前沿,贺州、梧州、贵港等市近年来加大“东融”铁路规划建设力度,便利两广互联互通,打通“东融”梗阻,积极融入大湾区2小时生活圈。

摊开梧州的向外网络图,长洲船闸扩建工程、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梧州段、梧州西江机场等一批粤桂互联互通大通道项目正快速建设;广州南沙港至梧州港货运“穿梭巴士”高效运营;梧州至广州、佛山、肇庆、云浮等市实现高铁“公交化”。

一列动车在广西境内行驶

贺州“六高四铁两江一机场”的交通大格局初步形成,尤其是贵(阳)广(州)高铁的开通,使贺州跨入高铁时代。交通条件的改善,拉近了贺州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距离,贺州已完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5小时生活圈。

素有“金腰带”之称的贵港,是珠江—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目前,贵港是全国惟一县县通高铁、高速公路、高等级航道的“三高”城市。

目前,西江干线南宁至梧州段全面升级为2,000吨级航道,2018年底开工建设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工程,西江水道船闸单向通过能力达到1.61亿吨,广州港开通160多条水上驳船支线覆盖梧州、贵港等港口。

互联互通的海上南向通道为广西构建开放新格局

在产业转移方面,广西在积极拥抱大湾区“溢出效应”红利的同时,打破被动承接产业转移的固有思维,主动融入大湾区。

梧州市依托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等国家级发展平台,以及与广东省广州、佛山、肇庆、云浮、茂名5市的战略合作机制。据统计,“十三五”时期以来,广东省落户梧州市辖区内企业达到678家,总投资1138.95亿元,广东省在梧州投资到位资金在粤港澳地区中持续超过90%。再生资源产业、不锈钢制品产业、陶瓷建材产业均为近年来承接的粤港澳地区整体转移产业,目前已成为梧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不锈钢制品产业成为梧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玉林市聚焦四大千亿元产业,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近两年来,玉林市承接东部工业产业转移项目130多个,总投资350多亿元,这批项目建成后形成600多亿元产值,占全市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以上。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粮仓”

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对粤港澳而言,相当于“后花园”。而且广西还是粤港澳的“米袋子”、“菜园子”,这更是双方扩大合作的大契机。

贵港发挥富硒水稻的畅销优势,打造粤港澳“米袋子”;贺州年产蔬菜170余万吨,其中约120万吨销往粤港澳大湾区;无独有偶,玉林北流市大里镇六厚村的供港蔬菜基地,每日发送时鲜蔬菜8,500 公斤到粤港澳大湾区。

如果上述数据还不足以说明广西物产之丰富,外销市场之广阔的话,其实澳门市民可以回想一下,最近市面猪肉价格是否逐渐平稳,比年初疫情严峻时是否大幅回落。究其原因就是斗门供澳活猪过驳站近期投入运作,供澳活猪货源除广东省外,还在广西采购,有效提升活猪供应的稳定性,澳门居民才不用“捱贵猪肉”。

斗门供澳活猪过驳站已经启用,部分货源是在广西采购

受疫情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调整加剧,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鹿心社近日接受传媒采访时表示,广西将聚焦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利用好与东盟产业互补性强的巨大优势这三方面,进一步做好对外开放这篇文章,以高水平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

广西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的陆海交汇门户和陆路干线的关键节点,在畅通物流链带动产业链协同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外贸因疫情影响下滑的情况下,今年一季度累计开行海铁联运班列700列,北部湾港到发集装箱增长54%,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925.8亿元,其中保税物流进出口增长62.9%,显示新通道巨大的发展潜力。广西将提升北部湾港陆海联运和国际中转能力,加快建成连接“一带一路”时间最短、服务最好、效率最高、效益最优的国际贸易大通道。

加快构建自由贸易试验区

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涵盖南宁片区、钦州港片区和崇左片区,是国家赋予广西开放程度最高、改革自主权最大、牵引集成功能最强的开放平台。截至4月底,自贸区已新设立企业6748家,其中外资企业61家、世界500强企业20余家。作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广西将抓住新一轮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带来的机遇,加快构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先行先试示范区。

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鹿心社(左),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陈武共同为自贸试验区揭牌。

今年以来,大力推进“央企入桂、民企入桂、湾企入桂”,取得丰硕成果。1至4月,全区已签订“三企入桂”项目498个,总投资8,671.61亿元,已开工190个。广西将围绕巩固传统产业优势,举办央企广西行、强优民企入桂、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等专项行动,引进一批龙头企业、补链企业、优质项目,加快打造中国—东盟跨境产业链。

企业陆续入驻南宁东盟商务区令商务氛围渐浓

广西与澳门友好往来密切、合作基础广泛。去年鹿书记领广西代表团走进澳门,开展“广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活动时表示,截至2019年三月底,澳门在桂投资企业三百四十六家,旅游、环保、商务会展、文化创意等领域合作成效明显。广西将与澳门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深化务实合作,更好地造福两地民衆。

广西正加快推进澳门各界十分关注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桂澳两地可携手粤港澳加强珠江——西江流域治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障澳门同胞的饮水安全,共同呵护好珠江这条母亲河。

广西正联合开发并推广“一程多站”旅游产品和线路,打造更多精品旅游路线。

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加上国家已批准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双方可以利用这一平台和政策机遇,积极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合作与创新,共享金融开放政策“红利”。

双方可以加强文化创意、文艺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推动桂澳文化深入交流,并充分利用澳门平台与葡语国家加强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广西对外友好交往。

2019广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走进澳门推介会在澳门举行

作为内地距离大湾区最近、交流合作最密切的省区之一,广西近年抢抓机遇,把东融作为开放合作的优先方向,加快对接大湾区,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和丰硕的成果。澳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主体之一,与广西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语言相通。如今,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入推进已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让桂澳合作有更广阔的合作空间,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桂澳两地,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更应携手共进、迎风破浪。

资料来源:广西日报、澳门日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西百色政府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