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对夫妻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作文最深?

以前看《国产凌凌七》的时候,对大师兄的一句台词印象很深:你们居然诬陷一个瞎子,说他偷看国防机密。结果,不等大师兄说完,一连串子弹就穿堂而过了。从大师兄的临终遗言里,我们可以看出,这背后是一个“指鹿为马”、草菅人命的“阴谋”。

一个瞎子怎么可能偷看国家机密呢?很显然,要么就是大师兄是个替死鬼,要么就是执法人员枉顾人命,只管交差,至于别人的死活关自己何事?

以前觉得荒诞好笑,是因为这里面是一种黑色的幽默,是对某一种现象的讽刺。但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多,却越来越觉得这句黑色幽默的台词背后有着一种残酷的悲凉。正如现实中那张绵密结实的无形之王,随便按个罪名就能置人于死地。纵使大家都知道那是虚构妄加的,但仍然什么也改变不了。

就像今天在朋友圈听的这一段录音里,似乎就有这样的妄加和无奈。(提示:视频内容比较激烈,请慎听)

一对夫妻被误诊“阳性”,防疫人员上门,要把一家人运到方舱隔离,但这对夫妻告诉防疫人员,他们其实阴性,是医院检测信息出错了,把其他人的阳性信息安在了他们头上,并称有跟医院沟通确认的录音。发现错误后,他们申请核酸复测,但多天过去了,也没人来复测,却等来了转运的人员上门。

他们坚决不同意去方舱,因为那样就真的阴变阳了。但防控人员执意要执行运送任务,让他们到方舱之后再继续申诉,夫妻俩坚决不同意,并一再告知,他们有阴性的检测报告,是医院搞错了,他们请求复检,如果确实是阳性,他们没二话,但如果防疫人员拿不出能证明他们是阳性的报告的话,他们是坚决不同意去方舱的。

可是,执法人员态度同样很坚决,表示:他们只接到上级的转运的任务,没有接到复测的任务,所以,他们申辩也没有用,必须配合执行,接受到方舱隔离的安排。

这段录音大概有19分钟,核心就是围绕夫妻俩到底是不是阳性,到底要不要去方舱这两个问题展开的。这对夫妻坚称自己是阴性,而且有报告,可以给执法人员看,但执法人员坚称,自己接到的通知就是这对夫妻是阳性,他们不看报告,只执行上级的命令,上级说夫妻是阳性,那他们就必须到方舱去。至于夫妻说的申诉,可以到方舱后进行。

听完录音,我抑郁了一上午,我们可以听到,这对夫妻是有多么的无助和无奈。明明是受害者,是医院把信息搞错在先,而且自己也有阴性的证明,但为什么现在反倒成了自己的不是了?反倒要被拉去方舱了?他们不理解啊,这简直就是“草菅人命”啊。

他们质问说,中国是讲法律的地方的,难道执法人员执法也可以不需要依据和凭证吗?他们要求对方提供自己是阳性结果的报告,这样的要求过分吗?他们要求再进行复检,这样的要求过分吗?

在面对执法人员的“铁面无私”的态度时,这对夫妻的情绪崩溃了,妻子开始还试图与执法人员讲理,甚至在丈夫质问时,她要让丈夫不要激动,但到后面,她自己明显也是崩溃了,她的声调变得尖锐而充满了愤怒,甚至扬言说,如果对方坚决要让他们去方舱,她今天就自杀,让他们把自己的尸体转运过去;而丈夫到后面,除了愤怒之外,也几乎是崩溃而泣了,一个男人,心里该有多大的委屈和不甘,才会在妻子和外人面前如此啊。

在这次疫情中,我们见了太多音频里的“执法如山”的工作人员了,他们以防疫之名,拒绝突发哮喘的病人入院治疗,他们拒绝一个罹患重病的老人的家属离开小区去医院的请求,他们在路上无情地将一个马上就要临盆的孕妇堵截,他们将一辆货车贴上一层又一层的封条,他们殴打试图因为没饭吃而试图逃出去讨生活的可怜人。

总之,他们的理由很充分,为了......多么像啊,简直就是电影的现实翻版。我又想起了大师兄最后的那一嗓子:冤枉啊。你们是不是人,竟然说一个瞎子偷看国家重要信息。疫情之下,人间艰难,都相互体谅一下吧。

我的同事采访了一位离婚律师,本以为会听到一些让人心碎或感动的爱情故事。处理过100多桩离婚案的他讲了几十个分手故事,说实话,每一个听起来都有点无聊。他们就这样分手了吗?因为养猫,因为交电费,因为想要辞职旅行?

他们都分手了,都是因为小事。“这些小事的破坏力常常超出你的想象。”

电影《爱在午夜降临前》的那对传奇情侣,在黎明破晓前相爱,在日落之前重逢。他们的爱情故事有一种永恒的奇妙意味,充满了看起来很美的细节。但故事最后,他们并没有如想象中一般,成天自在地探讨哲学,而跟几乎所有爱情关系一样,败给喋喋不休的、焦躁不安的、拉拉扯扯的平淡。

爱情里的小事充满杀伤力。每一段关系都充满了混乱的快乐和琐碎的挫折,你会偶尔受折磨,或深或浅地失望很多次。面对生活中的其他麻烦,人总会想法子化解,或怪罪给一个不相干的人。但爱情里的叹息和摇头,常常让人对人生产生灰暗的预测。

听起来让人灰心。那些原本抱着英雄梦想开始的爱情故事,因为一些连挫折都算不上的麻烦,最后都变成了鬼故事。

所以,我常常觉得婚礼上的誓言根本不是一段爱情里最美好的部分,差点搞砸一段关系后的和好才是。前者因为充满憧憬而美好,后者的美好在于,一个人终于开始明白:人的脆弱才是永恒的。

我见过100多个离婚的人,都败给了小事

作者: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张晶律师

我今年37岁,进入法律圈已经12年了。2012年开始做离婚诉讼,接触近百起。也经常有年轻人来咨询,打个电话问一下怎么离婚。

离婚夫妻,谈起原因,没有任何一个不提生活琐事。

这些小事的破坏力常常超出你的想象。

1、选一个人,还是选三只猫?

她喜欢养猫,家里养三只。猫咪哪里暖和就喜欢在哪待着,沙发上,床上,掉了很多毛,还爱挠东西。

她老公做市场,谈恋爱时对猫就比较抵触,但热恋期无所谓,说养猫没问题,将就适应。结婚一两年,每天早起出门前,他必须拿毡子把衣服上的毛都清理一遍。家里买了多少个毡子已经记不清了。

家里有猫的味道,闹猫时更麻烦。有次猫咪发情,把她老公很喜欢的一本书撕了,导致两个人也“撕了”。丈夫搬到了朋友家,说不把猫清出去,就不回家。

那天晚上,在我们的劝告下,她当着我的面给老公打了个电话,问他什么时候回家,态度有点蛮横,有点冷淡。她老公回答说,“三只猫在那我怎么回家,我已经受够这种生活了。我现在每天过的挺好,再也不用天天跟猫混在一起了”。

2、家里没电了,想离婚

一对年轻夫妻,丈夫28岁,妻子26岁,两人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一见钟情,交往了半年,定终生了。他们家里条件都不错,在北京饭店办的婚礼,四个月后,我在一个咖啡厅见到这位新婚丈夫,他对我说:张律师,我想离婚。

他俩都是北京人,谈恋爱时家里都有父母,生活也不错。结了婚出来真正要靠自己经营生活时,发现情况不是原来那样。衣服、被子、做饭都得自己来。争吵原因常常是家庭琐事,比如家里没电了,你去买还是我去买?他觉得妻子不能承担家庭重任。其实对于成年人来说,这不算致命的矛盾。

他出去玩常常很晚回家。每次妻子都打电话,猜忌越来越多。女生有点神经衰弱,次数多了她每晚睡不着,精神受到很大影响。有次她拿一个枕头摔他,他没有还手。

他说:“我宁可跟哥们在一块也不想回那个家。”他语气很无奈,感觉想尽快摆脱。

快速结婚是因为激情,但当激情退去,离开父母给予的生活环境后,他觉得一切好像都变了,原以为可以相伴一生的生活,变成了一个问号。

3、没有大矛盾,就是想追求真正的自由

一个做艺术的年轻人做离婚咨询。他29岁,有经济实力。见面时他穿靴子,机车款类型,有点艺术范。

他和妻子之间没太大矛盾,想要离婚,是因为他想辞职去旅行,但妻子无法接受。他性格开朗外向,他说,“我追求的是那种真正的自由,但现在觉得家庭禁锢太多”。他的妻子比较保守、传统,觉得自己没有那种魄力,也不希望丈夫有这种想法。

他感觉为了这个家,自己的梦想无法实现,甚至无法尝试。想辞职很多年了,因为妻子不同意,一直拖着。这次下定决心真的走出了这一步,接踵而至的就是两人大吵一架,然后提出离婚。

我告诉他,你们俩没有谁对谁错。

4、钱的事情,通常会影响尊严

一个男生跟我倾诉关于钱的苦恼。他说,“我宁肯外面要饭去,也不会问父母要钱”。

他妻子家里经商,条件不错,而他来自一个工人家庭。两人经济紧张时,妻子总说,要不问她爸妈帮忙周转一下。他很反感,觉得没有尊严。

还有一位先生来找我,他看上去很年轻,白净俊美。他说:“家里收入不高,但老婆爱买买买,攒不下钱,入不敷出,需要花钱时就分期,花未来的钱。生活越来越焦虑。”

5、一眼能看到他未来的十年,很可怕

一个女性朋友找到我,第一句话就是“我想离婚”。理由是老公爱玩游戏,每天回家玩两小时魔兽世界,不思进取不上进。上班也老惦记着游戏。听到她因为这个要离婚,我有点意外。

她是某地产公司的中层,收入好,接触面广,不断往上走。老公是普通职员,当初因为朋友介绍认识后结婚。

她说丈夫在家也会努力做些家务,帮忙做饭,洗碗。“吃饭时会有交流,或一起看电视。但吃完半小时他就坐在电脑前,一般打到11点。最晚到1点多,第二天还要上班。有时候我催他不要熬夜注意身体,一开始会听,后来不耐烦,最后就急。”

这种状态持续了将近一年,她告诉我,丈夫天天跟朋友打电话、聊QQ,全都是游戏,而自己天天考虑的是事业发展,希望得到关心的期待也常常落空。有次她问丈夫,以后你打算怎么做,他说,现在没有特别明确的想法。这让她有种没有盼头了的感觉。

“我现在能看到他未来的十年”,她说,“我不怕他不努力,或者没成功。我就怕我一眼能看到他的未来,这很可怕。”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6、你为什么不听我的?

一对中年夫妻,都是公司高层,都有自己的想法。由于工作惯性,说话常常带有领导态势,派遣语气。不像两口子那样和蔼,看重“执行力”,还会习惯性指责。

太太找了公司附近的咖啡厅跟我见面,下午三点钟,那天特别冷。她跟我说,两个人性格都太倔犟,都不会退后半步,非得要求对方“执行”自己的某个想法。

刚结婚时家庭条件一般,积累一段时间后,她想在通州买一套房子,老公说:我公司在北边,太远了。但她的公司在东三环。

“你有没有考虑过我的心情?”这是两人争执的核心。

后来这位太太妥协了,她说自己想尝试改变,按他的想法“执行”,买了北边回龙观的房。结果不久后通州房价长得很快,她开始指责老公,几度争执,又把家庭琐事翻出来,说来说去,都是生活意见不一致,觉得对方应该“执行”自己的观点。

现在他们还没离婚,但已经开始分居。

7、再好的夫妻,一辈子也会有一千多次想把对方掐死

一位当事人,因为偶然发现妻子结婚前有过不忠,居然自己也发生婚外情。他说,“我完全为了报复”。后来一次争吵中他动了手,一拳一脚把妻子打到耳膜充血,尾椎也给踢坏了。上庭时他们剑拔弩张,打死也要离。

但判决出来前,他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女方撤诉了。他们俩最后想了半天,还是因为孩子,决定不离婚。

做律师这么多年,刚开始接触这类案件时,我常常很生气,因为听完很多人的故事后,会觉得这个人是个坏人。

但接触越深,就越发现人的复杂。这时自己心里升起一个问号:我的判断错了吗?我希望所有夫妻之间也常常这样问自己一下,眼前这个让自己心爱又让自己心痛的人,是个坏人吗?

印象特别深,有一位太太找我提起离婚诉讼,诉讼期间男方得了大病。妻子觉得有义务去照顾,丈夫病好后,两人都撤诉了。

再好的夫妻,一辈子也会有一千多次把对方掐死的想法。

我觉得律师见的都是社会最阴暗的一面,比如在婚姻的决裂过程中,财产利益是很重要的一环。离个婚涉及到的价值能到上千万,作为律师我天天看的就是人性。人性真的很自私,特别在财产上,真正撕破脸皮,剩下的全是利益。

有时候会想,为什么他们会这么极端,生活中哪些时候自己做的还不够好?

我跟我媳妇也有孩子了,她性格比较彪,有个奇葩的习惯,老让我跟她“互动”。互动的意思是,她对我吼,我必须对她吼。她最受不了我吭声不理。我说我跟你一块,那不越吵越厉害吗?她说我不管,就受不了你不吭声,到目前为止我也理解不了为什么。

面对矛盾我们立下了约定:第一,吵架不能摔门出去,再怎么吵、再怎么生气,一定要在屋里。第二,不能让父母知道。我们还给吵架定了月度指标,一个月只能吵一回。

印象很深的一次,正好是1号,我们因为一件小事吵了起来。两小时后,我跟她开玩笑说,这个月指标用完了,不能再吵了。

从此刻起,我们一起酱汁共读吧

让你读的每一本书都有用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可能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但是应该很少有人知道,它其实是出自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吧。

这本书,是我在年幼时泛泛而读的书,当时并没有在心里留下很深的印象。如今再读,书中描写的很多场景和句子,却在我的心中挥之不去。

小时候只知道史铁生是人们心中的英雄,他与命运对抗,即便失去了双腿,依然坚强地活着,并且写出了一部又一部鼓舞人心的不朽之作。

如今重温《我与地坛》,才明白,他不过是一位普通人,他只是做了自己的英雄。他的文字,是他思想里开出来的花。只不过,他也没想到会在世上,万古不败。

所谓“地坛”,那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就地理位置而言,它并没有非常的特别,但正因为史铁生写了这篇《我与地坛》,而赋予了它鲜活的生命和存在的意义。

接下来,跟着芳酱,一起酱汁啃读这本《我与地坛》,一块儿走进史铁生的独家“地坛”。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自两条腿残废之后,作者经常自己驱着轮椅来到地坛,而这里成为了他无比依恋的地方,他说,它的存在就是为了等一个失魂落魄的他来。

他的双腿不幸残废了,头几年,因为找不到工作,也找不到去路,再加上心中的痛苦和愁闷无处释放,他每天就像上班下班一样,在园子里一呆就是一整天。

史铁生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动作,放倒轮椅,有时躺着,有时坐着,有时看书,有时发呆,有时抡起树枝左右拍打,有时驱赶身边那些不知名的小昆虫。

这个地坛,就像上帝的苦心安排,给了他一个宁静的去处,一个暂时安放灵魂的圣地。

他说地坛的每一棵树下都去过,每一米草地上都有他的轮椅印子。读来,不甚心酸。那么,他在这样一个清静之地,会想些什么呢?

他一连好几个小时专心致志地思考关于“死”的事,想累了,他也会问自己“为什么出生”。

两腿的残废,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致命性的打击,而对于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史铁生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

多么美好的青春年华,本该和同学们在操场上肆意追逐奔跑,或是和心仪的女生来一场怦然心动的约会……可是造化弄人,谁又会想到,命运会给他这样一个措手不及的安排?

好在他在最后终于想通了,他说: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这段话,我深深地记在了脑海里,“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正如他所说,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活着了。死是一件最正常不过又微不足道的事情,活着才是一件最了不起的事情。

地坛治愈着史铁生,让他对生与死有了辩证的思考观。

他还在地坛树下,反思自己曾经的任性对母亲所造成的伤害,以及无比沉重地怀念母亲。

当时史铁生因为双腿残废,脾气一度坏到了极点。他动不动就生气摔东西,还总是发疯似地逃离家里,躲到荒僻的地坛去。

母亲懂他心里的痛苦,即便不放心他一个人去地坛,但是为了给他独处的时间,她从来不会在明面上跟他同去,而是悄悄地跟过去,看他在地坛安然无恙地坐着,才又悄悄回家。

史铁生在书中这样写道,“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她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那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是啊,任何一位母亲看见自己的孩子有任何闪失,痛苦都是双倍的。一份是来自作为母亲的心疼,恨不能代替孩子受难,另一份痛,是痛孩子所痛,痛之于无形却更伤人心。这种打击,其实对于母亲也是致命性的打击。

这一切,可惜都是在失去母亲之后觉醒的。

这让我想起了茨威格在 《断头王后》里说的这样一句话,“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是啊,二十岁那年,他确实还太年轻,他不懂母亲的陪伴和疼爱是一种馈赠,也没有参透母亲为了他所受的煎熬和苦难,以至于他多年后对母亲仍然充满了深深的愧疚。

他在园中驱着轮椅,可是,母亲再也不会悄悄跟来,他伴着夜色中回家后,也看不到门口有一个身影日复一日地盼着他归来。

他用自己沉重的忏悔来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们,千万不要在母亲面前倔强和羞涩,母爱的伟大会让我们在觉醒之后,留下深深的遗憾。

史铁生回忆自己当初写小说的动机,其实和他的一位作家朋友无异,“为了我母亲,为了让她骄傲。”

可是,遗憾的是,当他的小说真正获奖并家喻户晓之后,这份喜悦,已经无法分享给母亲了,因为母亲已经去世了。

于是他又整日整日地呆在地坛,整日整日地怀念母亲。直到后来他想通了,“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了。”

地坛一直治愈着史铁生,让他深刻地懂得了母爱,也慢慢对母亲的去世开始释怀。

他在地坛独处的那些日子里,也遇见过一些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存在,多多少少给了他们一些慰藉。

有一对中年夫妻,经常在薄暮时分来到这座园子里散步。女方牵着男方的胳膊,说话柔声细语,双方的穿着都很有讲究。

奇怪的是,他们也总是风雨无阻,在暮色初临的时候来地坛,而且一坚持,就是十五年之久。

史铁生看着这对中年恩爱夫妻步入了老年,内心想必感慨万分。

但他在文中没有过多描述,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我看着一对令人羡慕的中年情侣不知不觉中成了两个老人。”这其中滋味,恐怕是故意留给我们读者们自行品读了。

他还写到一位爱唱歌的小伙子,年龄与他相仿,也是每天都到地坛去开嗓放声歌唱。或许他们两人都是内向之人,曾多次相遇,但一直没有开口问好。

后来,终于在某个普通的日子里,他们互相点头打招呼并闲谈了几句。也就自那日后,唱歌的小伙子,就再也没有去过地坛了。

生命中的某些遇见,自遇见那一刻起就开始写离别的脚本。说不出是喜是怒还是哀或乐,只是一种纯自然的遇见,然后又纯自然地分别。

史铁生在地坛还看到一个“酒仙”,一位在腰间挂着一个装满了酒的扁瓷瓶的老头儿。他在园中四处闲逛,喝酒那架势就像武侠片里的酒仙,有趣极了。

在早晨和傍晚,他经常看见一位女工程师,上下班经过这座古园。她的穿着朴素,看上去优雅大方。

史铁生还写到他第一次进地坛时遇见的那位漂亮的小姑娘和她的哥哥。十多年后,他才知道,这位漂亮的小姑娘患有弱智,有一次在园子里被人戏耍,他正想上去解围,看到女孩的哥哥前来驱赶那几个坏家伙。

上帝把漂亮和弱智这两样东西同时给了这位女孩,就像上帝把睿智和才华给了史铁生,却带走了一双可以直立行走的双腿一样,让人无言以对。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无法说得清的,美丽和丑陋同在,卑劣和善良同在,智者和愚氓同在,健全和残疾也同在……差别永远都存在,而存在即合理,我们只能接受。

地坛是治愈史铁生的一种刚刚好存在,他将史铁生带到了一个写作的世界里,自愈着,也治愈世人。

他驱着轮椅在地坛的时候,思考得最多的问题是:第一个是要不要去死?第二个是为什么而活?第三个,是我干嘛要写作?

这三个问题,他已经找到了答案,在地坛坐着的时候。毫无疑问,地坛给了他一个思考人生的极佳空间。

他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须着急去做的事情,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情。所以他要继续活下去试试看。

那么人为什么而活着呢?于他而言,是为了写作。

他带着本子和笔,在园中找一处僻静的地方,发疯似地写作。最初开始写作的时候,他还有些好面子,怕写不出什么来被人笑话了去,所以要是有人走过来,他会急忙合上本子,把笔叼在嘴里。

他就像着了魔一样,走到哪儿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甚至在人山人海里寻找小说的影子。后来他写的小说发表了,反响很不错。他残缺的生命里,终于有了活着的奔头。

《给青年作家的信》里说:“写作是难以言说的欢乐,没有人能给你出主意,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唯一的方法,请走向内心,到最终,一切都是落在纸上的画笔。”

史铁生在写作里找到了难以言说的快乐和活下去的勇气。从此笔耕不辍,写了一篇又一篇不朽的杰作。

看完《我与地坛》就会知道,他就是在那样一个环境——一座废弃的古园下,完成了思想境界的逐步跃迁,以及一部部优秀作品的交付。

正如他在开头中那样写道:

“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地坛与他,他与地坛,是双向奔赴的存在。在地坛,他可以卸下所有伪装,将自己裸露在笔下的文字里。那是他心之所向,也是他梦之所想。

这就是他与地坛的故事,读来让人心情由沉重变轻快,由轻快变振奋。

如果你曾一度觉得命运对自己不公,没能让你拥有更多你想拥有的东西,那么不妨读一读《我与地坛》吧。

相信你会在史铁生的字里行间,诸如这样的段落: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找到属于你的太阳,重拾你内心的希望。

芳酱,90后写作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曾从事日语翻译多年,现汉语言文学在读。在最深的夜写最真的文字。

我愿成为你的小众欢喜,也愿所有同频的小伙伴都能在这里遇见,感谢您的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