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关闭以后有余留图片,手机刷新后视频会消失吗以后才消失,怎么解决?

很多人在聊起 iPad 的时候,都在不留余力地吐槽「它不可以做啥」,而鲜有人分享「它到底真的能做什么」。我始终认为决定一个产品最终能否走得更远和被用户接受,取决于大家充分了解 iPad 的核心用户都用 iPad 做了什么事情,这才能帮助用户找到适合自己的使用场景。

这就是我想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方面我想聊聊我在用 iPad 做什么,另一方面聊聊离我理想的 iPad 还欠缺什么。我希望能有更多 iPad 用户分享使用体验和独特用法,让大家在看到 iPad 不足的同时,也有更多机会看到它有价值的一面。

我在 iPad 上做过的尝试

我算是一个 iPad 的老用户,iPad 的每个新形态我都尝试过。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iPad 对我而言是个「吃灰居多,偶尔有点作用」的工具,除了 iPad 固有的问题外,自己的能力也并不足以让我充分利用 iPad。

从去年底到现在,iPad 在我日常工作中的使用比例越来越高,甚至在最近几个月成为了我的核心设备,超过了我使用 Mac 的时间。

主要原因有两点:随着更多 iPad 用户的经验分享和自身知识面的积累,我能够更好地解决在 iPad 上遇到的问题;其次是工作内容的变化让我不再需要依靠功能复杂的软件,这让我拥有更多选择设备的空间。

我日常用 iPad 做些什么1. 产品规划和协作

我是一个 B 端的产品经理,日常工作是规划现有产品迭代,根据需求制定相应的文档和原型。工作内容不复杂,也不依靠大型软件。

我主要在 iPad 上使用云端协作类的软件,例如腾讯文档、Notion、Figma 之类的,因为各方的进度和问题都是需要实时同步,所以协作类软件是当前最好的选择。这些软件在 iPad 上都有着非常好的适配,你不需要担心它和电脑上有什么区别。

像 PPT 和 Word 文档在微软的努力下已经有很好的体验,配合妙控键盘的,只要不是非常复杂和格式奇乱的文档,我都可以轻松处理,哪怕是 PPT 的视觉设计也不是太大的问题。不过 Excel 仍然只能满足看和简单修改,几乎无法进行数据的处理。

像思考类的软件,头脑风暴的时候可以用 Goodnote 等白板软件,也可以用 Xmind 这类思维导图软件,体验都很不错。最近 Figma 上线了 Beta 版本的 FigJam,支持多人协作大白板功能,里面也可以绘制简易的线框图和各种标签注释,非常适合多人讨论。

得益于在线文档的兴起,我原本的工作流程在 iPad 上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我本科是设计专业,所以会经常参与一些视觉和宣传材料的设计。

之前我一直使用 Sketch 做日常的原型设计和视觉设计,但 Sketch 在跨平台上面还是有着比较大的局限,为了实现团队协作,我把项目都搬到了 Figma 上。

Figma 虽然是一个依赖于 Web 的设计软件,但在性能和操作体验上已经不输任何的原生软件,尤其是适配了 M1 版本的桌面端 Figma,流畅的足以让我相信原生运行不一定是未来。

既然是依靠 Web 的应用,有浏览器的 iPad 自然可以分一杯羹,实际体验中在 iPad 上用 Figma 是挺流畅的,这证明了 iPad Pro 的 Web 性能十分出色,在处理这种非常依靠 GPU 渲染的设计软件上,iPad 展现了出色的能力,M1 的加入也让这体验往上升了一级。

我推荐你使用 Figurative 这个软件,它很好地解决了用触控板移动画布和缩放的问题,你很难想像在 iPad 上做设计软件能做到这个程度,光标的交互配合 Drag&Drop 的拖拽,和在 Mac 上使用体验别无二致,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字体库的问题,需要特别处理。

我通常喜欢使用 Drafts 5 进行草稿的构建,日常我的一些小灵感都会通过 Drafts 快速记录下来,看到想要收藏的内容都会被保存在这里。你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纯文字版「闪念胶囊」。

写完大纲和草稿后我会使用 Ulysses 把剩余内容补充完,Ulysses 的大纲功能对写文章而言有很大帮助,图片存储和加载的性能也好于其他软件,适合喜欢把图丢进去排版的人。

我喜欢在 iPad 上写作,倒不是因为键盘很好用,也不是因为有很好用的软件,单纯是我觉得在 iPad 上更有仪式感,也能更专注的完成文章。我已经在 iPad 上写下了数万字的内容,它帮我实现了很多事情。

我是基本不在电脑上修图的那一类人,一方面我的并不高级,色准和表现和实际的情况都有偏差,另一方面我也不喜欢用鼠标调整各种参数,整体交互给我一种奇怪的感觉。

iPad 是一个出色的显示器,同时搭配 Apple Pencil 和触屏,你可以轻松选定不同区域进行修改,用手调节色环和调节条的感觉更符合交互直觉。它改善的不仅是成片结果,更是优化了修图过程中的体验。

「亲手挑选喜欢的图片」,我想我喜欢这种感觉。

iPad 是很好的观影设备,主要体现在它便携的高规格屏幕,尤其是 21 款 iPad Pro 12.9 寸上配备的 Mini LED 屏幕,这块移动端的最强屏幕,极高的亮度和对比度拿来看 Apple TV+、Netflix、Disney+ 的高质量 HDR 内容是极为享受的。

如果你拿来看爱奇艺这类国内流媒体,并不能完全发挥这块屏幕的能力,一方面片源本身的码率不够高,另一方面这些平台宣传的 HDR 调色总会显得有种饱和度拉满的奇怪视觉感。希望国内的流媒体质量也能跟着硬件提升持续改善,毕竟订阅价格并不便宜。

其实我并不经常在 iPad 上看这些系列剧,电视是我看剧的首要选择。我喜欢在桌面上喝着咖啡,在 iPad 上看看油管上的内容,欣赏一下 HDR 视频带来的那种真实和震撼的感觉。

6.「或许」 能摸鱼的技巧

我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很多人问我 iPad 的摸鱼技巧。实话说 iPad 本身的多任务和快捷切换属性挺适合摸鱼的,三指一刷切换到另外一个应用,又或者唤出侧边栏再隐藏,似乎都是一些比较「方便」的摸鱼方式。

iPadOS 15 的新版 Safari 上新增了标签组的功能,当你会使用快捷键 Command+Option+上方向键 后,可以瞬间在工作的网页和休闲网页中来回切换,不需要担心被看到。

画中画模式也是我觉得很适合摸鱼的功能,像 Bilibili、爱奇艺等流媒体平台都已经支持这个功能,你可以开一个小窗口放在不显眼的地方,带上耳机,打开工作文档和微信,悄悄地开始你的摸鱼时刻。

当然我不是一个喜欢摸鱼的人,但我会经常观察摸鱼的同事们到底是怎么做的。结果我觉得摸鱼最好的方式就是换一个可视角度奇差,亮度奇低的显示器,这样别人基本上就不会瞅到你的电脑在播放什么内容。

相反 iPad 这种亮度和清晰度奇高的产品,几米开外都可以清楚看到你在做什么,实在没有什么好机会。

我喜欢 iPad 独特的地方

1. 简单且自由的环境

iPad 某种程度上对我来说是「更自由」的设备,它并不像 Mac 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设备,每当我坐在 Mac 前必定是在做重要的工作,这是一种紧迫的感觉。

在 iPad Pro 面前,状态是休闲随心的,事情是可商量的,这让我在 iPad 上的创作欲望比在 Mac 上更高,更适合初期灵感的构思。

这是我喜欢 iPad 的地方,电脑总把人们限定在了固定的形式内,用效率来衡量一切,而有趣伟大的事情,并不会在事情的一开始就与效率相关。

以往其他设备上的触控笔,我只有在打开画板时才会想到要拿起笔,Apple Pencil 则是一根可以长时间抓在手中的笔,因为它与 iPad 的交互关系远不止作画。

在需要头脑风暴思考些细节的时候,我都会从妙控键盘上拿下 iPad,拿起笔,在网页和快捷笔记中切换,在画布上呈现一些方便思考的信息,这是快速且自然的表达方式。

我也时常喜欢拿 iPad 来做数独,遇到需要尝试的数字,可以复制出几页同时验证结果,有一种开了物理外挂的感觉。

有的人会说妙控键盘和笔是冲突的,放在上面不好书写。解决的方法很简单,把平板拿下来就好了,这里面没有什么胶水强制合体的机制。

轻松地取下键盘和装入键盘,在手写平板和电脑模式中肆意穿梭,这不就是 iPad 最大的优势吗?

3. 不同场景的专注模式

iPadOS 15 上苹果将「勿扰模式」升级成了「专注模式」,你可以使用不同的 「专注」 来调整应用通知的推送模式和桌面布局方案。这意味着你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下使用多种设置,为每个具体的场景调节。

例如我在工作时不想收到任何资讯和流媒体的更新推送,我在娱乐休闲时不想收到工作或者电话之类的推送,你都可以通过专注模式实现。

专注模式支持自动化处理和快捷指令调用,意味着你可以根据设定来达到完全自动化执行的情况。

例如早上 9 点到公司后开启工作模式,桌面就会变成和工作相关的组件和应用,同时屏蔽掉所有的社交信息,推送今天的工作计划任务。下午 6 点下班后关闭工作模式,恢复所有通知,之前被拦截的所有新剧集信息或者社交信息都会聚合一次性显示。

专注模式类似于一种「多用户登录」功能,给予你在同一个系统内设置不同的权限和显示布局的功能,非常适合 iPad 这种覆盖多场景设备。

4. 为细分场景做服务

iPad 是目前输入交互最丰富的设备,光标系统、键盘、触控、全局无框手写输入,每一项完成度都非常高,所有的软件都能轻松调用且合理展现。

区别于电脑,iPad 触屏 + 外设的形态更方便触达细分场景,让笔记、会议讨论、项目演示等交互场景体验更直接、更有交互感,而不仅仅是一种向电脑里输入和屏幕输出的关系。

这些场景都是在使用过程中逐步发现的,也不是说一开始用 iPad 就冲着这个目的去的,最后我选择 iPad 是因为它确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iPad 不可能在做传统表格、建模和工程类文件等事项上比电脑出色,也没有办法取代电脑在专业领域的作用,这也从来都不是 iPad 的目标。更好的服务于这些事情之外电脑无法很好兼顾的场景,优化这些场景的体验,这才是 iPad 的价值。

何必纠结于谁取代谁呢?两者是互帮互助的关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别想着把别人擅长的事情抢过来做,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设备,也适用于人。

iPad 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文件系统和文件分享

以「文件」为核心的传统电脑和以「APP 和服务」为核心的移动设备间的转换。

最开始使用 iPad Pro 工作,我会迷茫不知从哪开始我的工作,这是因为我原本的电脑上有桌面,桌面上有各种文件,我早已习惯找到文件双击打开应用来开始新的工作。

在 iPad 上逻辑并不如此,平板的界面上是各种 APP,文件的概念在移动端里并不突出,当我依赖「文件」这个载体的时候,在 iPad 上工作的体验就会非常糟糕。

去年开始我把日常工作都搬到了线上,在线文档、Web 端 Figma 设计以及 Notion 这类在线应用时,在 iPad 上的体验就变得简单许多。我只需要打开 APP,找到尚未完成的的工作即可,无需关注文件在哪。当我的工作核心变成了在哪个应用里,文件的概念自然就被弱化了。

当然工作中我仍会遇到各种需要传输文件的场景,iPad Pro 羸弱的文件管理系统,依旧需要繁复的操作才能发送文件。文件的跨应用传输也需要开发者们去做适配,否则只能依靠系统的 Share 组件操作,效率很低。要解决这些问题,苹果的系统级改进和开发者的适配都是关键。

在 iPadOS 15 上,苹果似乎并没有展现出将 macOS 级的文件管理带入 iPadOS 的意愿,或许苹果更愿意相信未来用户们的工作,需要的是在线同步「数据」,而不是来回传输「文件」。

如果你依旧十分依赖「文件」,那 iPad 不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倘若你想在 iPad 上获得更自然的体验,或许你可以尝试用在线文档和工具来改善。

2. 缺少功能完善的专业级应用

系统底层是否完善很重要的判断因素就是,专业级应用是否能登陆。

在过去的几年里,在专业软件层面,Adobe 推出了 iPad 版本的 Photoshop 和 illustrator,但总体来看针对 iPad 的专业级软件数量仍然太少,专业级用户都期待着像 Final Cut Pro 等软件能够登录 iPad。

当然,即便这些专业软件能在 iPad 上使用,也肯定无法运行完整功能,系统本身的原因是一部分,我认为更多考虑在于针对 iPad 这个产品形态,要照顾触屏交互和 Apple Pencil 的存在。

这些软件登录 iPad 的意义并不是为了完整取代电脑的,而是为了能够把创作流程分拆到不同部分,再根据统一的格式在桌面端重新串联起来,这对于连续性创作有很大的帮助。

只要这个生态正处于良性的发展,专业软件迟早会来。iPad 目前已经给出了更强的性能和更为成熟的光标系统,开发商们有更多的空间下放功能,剩下的就看开发商们的努力了。

3. 开发者对 iPad 版适配理解不够深入

开发者认为 iPad 上只需正确显示软件即可,这极大影响了 iPad 的体验。

iPad 上的应用生态质量是远不如 iPhone 和 Mac 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开发者们没有重视 iPad 端的开发,粗暴理解为只需要将 iPhone 版本放大套在 iPad 上即可,这就导致了屏幕面积被大量浪费,排版布局诡异,也没有适配原生的 iPad 交互动画,使用体验极差。

苹果还推出了 Mac Catalyst 方便开发者从 iPad 迁移到 Mac 上,这一举措进一步将这种放大版的软件带到了 Mac 上,无疑是一种灾难。

客观来说,要求开发者重构 iPad 版本的布局和交互是有难度的。毕竟 iPad 的核心用户群数量都十分稀少,就更别指望产品经理们能够很好地理解 iPad,并作出合理、符合使用场景设计。况且还有成本因素需要考量,在花钱买一个重构的 iPad 应用和免费用 iPhone 的放大应用上,绝大部分用户可能都会倾向于后者,这也就导致没有开发者会费力去重构设计。

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需要开发者能够对 iPad 的使用场景和体验做深度优化外,还需要有更多的付费用户来承担起这种优化的成本,这是相辅相成的。现阶段能够很好适配 iPad 的软件开发者,都是非常用心的。

4. 几乎无法扩展外界显示器

无法扩展显示意味着受限的工作区域,这影响了多任务场景。

目前 iPad 连接外部显示器只能以镜像状态投影,一些适配了的软件能够调用外接显示器全屏作为预览框,Shiftscreen 能实现浏览器的多屏输出,这就是 iPad 仅有的分屏能力。在导致在 iPad 办公的这段时间里,我桌面上的 4K 显示器一直处于闲置状态。

即使是 iPad Pro 12.9 寸的屏幕大小,也最多容纳 2 个 APP,无法将更多内容显示在其他地方,这就影响了多任务场景的发挥。我既做不到在写文章的时候想同时看几篇参考文章,也做不到同时开好几个文档中来回编辑处理数据,这让人沮丧。

苹果似乎还在思考外接屏幕上的处理逻辑,这不是一个简单问题。在投屏的状态下会出现「触屏和非触屏的交互融合」「小屏幕和大屏幕的内容排版显示差异」以及「是否应该在大屏幕内窗口化」等系列问题。要想用合理的逻辑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更多时间。

iPad 已经不是那个在续航让人安心的设备。自从 ProMotion 登录 iPad Pro 上以后,iPad 的连续续航时间就回落到了手机水平,在搭配妙控键盘的情况下,在户外用一整天的可能性几乎 0。

这里面也有一些客观因素,比如说功耗更大屏幕,电池更小,即便是 M1 出色的功耗控制,也必定会得出比 Macbook 更短的续航时间。这似乎是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技术上已经做到极限了。

iPad 生态的转折点与未来

回顾 iPad 整个发展生态,苹果无外乎在做两件事情,优化 iPad 的交互输入方式和丰富 iPad 的软件生态。过去几年里,我在 iPad 上看到了许多重要的转折点:

Apple Pencil 的加入是苹果为 iPad 新增的信息输入方式,这极大扩展了 iPad 的使用场景,电子化书籍笔记让 iPad 成为了大学生群体中很受欢迎的工具。

去年 iPad OS 14 苹果新增了输入框直接书写文字,进一步提高了 Apple Pencil 在全局的输入体验。

苹果在去年推出了妙控键盘,同时引入了专门为 iPad 设计的光标系统。光标的加入让 iPad 有能力操作功能复杂的软件,这为 iPad 深入办公场景做了最大程度上的支持,也促使更多专业软件登录 iPad。

3. 在线协同应用的兴起 — 工作软件门槛的降低

苹果一直是云服务的支持者,在 Web 端应用、协同办公和在线化应用兴起的大环境下,以浏览器和 APP 为核心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这也使得 iPad 能够融入更多的场景中。

4. M1 底层统一 — 应用跨平台门槛降低

今年苹果在全新的 iPad Pro 2021 上搭载了 M1 芯片,这就完成了 iPad 和 Mac 两个平台硬件上的统一,意味着未来两个平台间的应用生态共享会更加紧密,专业软件登录 iPad 的工作量会降低,开发者更多是需要思考应用在两个平台上所面对的交互问题。

在 WWDC 21 之前,iPad 用户们都期待苹果能够把 macOS 下放到 iPad 上。虽然我很希望看到这一幕的发生,但我得说这样做太不苹果了。

苹果在给 iPad 设下的路线上有条不紊地推进着,更好地融合移动端触屏交互和桌面端光标系统,更好地融合移动端和桌面端的应用开发底层。

最终我们或许将看到的是 「同一套软件」 在 「各端场景交互和体验中」 展现出应有的特色,这是一个可期的未来。

我是如何看待 iPad

每个人心目中都对 iPad 这种形态的设备有着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工作内容、习惯和喜好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这些看法都各自代表了自己的使用状况,对于那些有着相同场景的人来说,都具备参考意义。

iPad Pro 是不同场景下对设备的不同选择结果,而不是对传统电脑的替代,那时二者的使用场景还有着比较明显的区隔。而今天我的观点更倾向于 Mac 是 iPad 在专业场景上的延伸。

这意味着 iPad 作为我的核心在 80% 的场景下可以胜任。如果我遇到更复杂的工作,例如更为精确的设计稿和文档处理,我会使用 Mac 来完成这部分工作,这是专业需求的延伸,和专用用户用渲染,用数位板画图的理由一样。

虽然这个观点目前看来有点站不住脚,但随着「互联网触屏交互设备原住民」的这一代年轻人长大,他们对于计算设备或许有崭新的理解,传统电脑操作走向专业化的时代初见端倪。

iPad 和用户间的互相成长

iPad 在各行业都发挥着出色的表现,越来越多用户尝试用 iPad 做出改变,iPad 的发展离不开这些把设备应用在各个场景,推动着软件功能更新和适配的用户。

1. 让学习和知识管理更有逻辑

在我上大学的那个年代,iPad 只是一个大号的娱乐设备,如今 iPad 已经成为了大学里学习的重要工具,在记笔记、刷题、录课程、查资料、解构书籍等方面都有着极为出色的体验,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其他时刻,当你想收获和处理知识的时候,iPad 上强大的软件工具如 GoodNotes、MarginNote、DevonThink 等都能够为建立知识库提供极大帮助。

2. 为灵感创造提供一张自由的白纸

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工作内容的多元化让我们有更多的空间自由选择生产工具,iPad 多变的形态和更加亲切的交互感成为了很多场景下的新选择。尤其在这个强调创造力和灵感的时代,iPad 更适合记录和存储转瞬即逝的火花,不拘于形式,拥有更多想象空间。

3. 在繁忙生活之余添加多一份愉悦

对于那些并不热衷于使用 iPad 办公或者学习的人,用 iPad 开心看剧玩游戏何尝不是一种愉悦的事情。

大可不必觉得「自己如果不用 iPad Pro 产出一篇惊世奇文或者一段旷古视频就是对不起买这台机器」,也不必在乎别人怎么定义 iPad,但凡这台机器在你手中不是放在柜子里吃灰,无论是给你带来工作上的帮助,还是给你带来欢乐,它都是有价值的。

到底我们为什么这么喜欢 iPad

如果我们把时间倒回到 2010 年,当乔布斯拿出 iPad 的那一瞬间,获得了台下和屏前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是因为人们觉得这台 iPad 具有惊世生产力吗?是因为人们觉得 iPad 能替代手中的吗?

我想不是的,这么多年过去了,苹果没有忘记当初人们为什么这么喜欢 iPad,因为这是一台有着简单交互、趁手尺寸的设备,在手机和电脑中间创造了一个新的形态,既能融入工作,也能给生活带来一点激情,这是电脑从来都无法取代的。

「It's just an iPad.」 或许就是它从过去到未来一直都想传递的事情。

4月26日,海信发布全球首款88吋4K超短焦4K激光电视,媒体评测室拿到了海信全新88吋4K激光电视(LT88K7900UA),我们将会针对产品外观,系统,内容,显示技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解读,近距离感受4K激光电视所带来的魅力。

在2014年,以海信为首,长虹,康佳等国内老牌电视厂商集体推出了激光电视,这也迎来了激光电视的爆发期。虽然在很多次显示技术的浪潮当中,国内厂商都处于跟随的状态,但是这一次在激光电视领域,国内厂商无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发展作用。

·外观赏析:大气简洁省空间

海信88吋4K激光电视在安装完成后给笔者的第一感受就是“大气”,银色的金属拉丝工艺搭配黑色的设计,给人一种强烈的科技感,同时这样的颜色搭配非常硬朗,适合大多数的家居环境。屏幕支架虽然看上去非常笨重,但是底部配有四个可以锁死的滑轮,移动起来非常方便,而且屏幕厚度仅有15mm,整体看上去是个庞然大物,实则非常节省空间。

海信全新4K激光电视包括屏幕、主机、音响三大部分,其中屏幕部分采用的是88英寸超大原装进口菲涅尔无源仿生屏幕,稀土工艺融合稀有金属制成,如此大的屏幕还拥有极窄边框,着实带来了无比震撼的临场感和沉浸感。当然这款仿生屏最大的特点还在于其柔和的观影效果,它克服了传统电视频闪的问题,自然舒适,并且还能屏蔽环境光,和投影不同,在明亮的光线下同样可以观看,而且色彩表现更好。

海信4K激光电视最核心的地方就是这台激光光源超短焦主机,外观设计上方方正正,上壳采用了金属灰色喷砂工艺,下壳采用了黑色高光效果,棱角分明,坚毅又不失大气。同时正面看也比较简洁,最上方的凹陷部分是激光投射的部分,接口则都隐藏于机身背面。

机身的按键部分位于上方,圆形金属材质,转动可以调节音量,按下去则可以实现导航操作功能,开机后底部带有漂亮的灯光装饰,科技感范儿十足。

底部4K表示及侧部USB接口

海信全新4K激光电视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接口,拥有三个HDMI接口,这三个HDMI接口并非重复,一个支持ARC,一个支持MHL还有一个支持HDMI2.0的标准(用于传输4K画面)。其还具有一个USB3.0接口,两个USB2.0接口,一个TF卡接口,各种设备都能够进行连接。此外还有具有的AV输入,分量视频接口输入,分量音频以及同轴接口。就连VGA接口,海信全新4K激光电视也有配备。

海信为这款88英寸4K激光电视配备了专属遥控器,其它激光电视则没有这样的待遇。这款遥控器表面采用了金属拉丝工艺,握感舒适,按键设计十分简单,每个按键都能够达到专属的页面,即使是老人和小孩子使用也能够轻松上手。

作为家庭影院,自然少不了震撼的音响系统。海信激光影院电视配备了Live Sound 5.1音效系统,带有8寸低音炮,同时还拥有DTS+杜比双解码技术,先进的声音矫正和处理技术,震撼的效果不言而喻。同时这套音响系统还可以当作独立的蓝牙音箱,通过蓝牙与手机等设备连接,在不开启主机情况下就可以享受音乐。

隐藏按键设计及背部音频接口

好的音响除了有好的音效之外,音响按键的手感和观感都十分出众。按键部分采用隐藏式设计,和机身完美融合在一起。接口部分配备了3个HDMI接口,线性输入、同轴输入、光纤输入等高质量接口也一应俱全。同时海信4K激光电视还配备一个音频的遥控器,他们互不干扰,握持同样相当舒适,满足所有家庭成员娱乐需求。

·客观仪器测试:超越主流液晶水平

为了能够有效遮蔽环境光,同时提高色彩的表现能力,海信全新4K激光电视使用了菲涅尔无源仿生屏幕,即使是在明亮的环境下观看,也不会影响到整体效果。同时海信全新4K激光电视还采用了蓝色激光光源以及海信研发的色彩提升技术,有效提升色彩表现能力。客观仪器主要考量电视的色彩表现能力以及对比度、亮度的数据。

我们本次测试使用的仪器是Topcon出品的BM-7A亮度色度仪来测量海信LT88K7900UA激光电视在不同颜色的色度坐标。根据相应的数值计算出对比度,色域,色温,色彩饱和度并且绘制出相应的色彩特性图等。在进行本次测试之前我们首先让机器连续正常工作一小时,将其恢复到出厂模式,整个的测试环境都在暗室中进行。

经过我们的实际测试,按照行业标准对显示通用的测量方法,海信LT88K7900UA电视的色域覆盖范围达到了82.11%(NTSC1931),我们都知道行业标准色域覆盖范围为72%,而海信4K激光电视高于这一标准,同时液晶电视的色域覆盖范围通常都在80%左右,海信4K激光电视也要略胜一筹,超越了市面上大多数的液晶电视。

考虑到实用性和功耗控制等因素,大多数激光电视的亮度普遍不高,值得庆幸的是,海信全新4K激光电视的屏前亮度达到了298nits,整机通光量达到2138流明,这一数据还是非常可观的。同时在HDR的视频测试当中,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亮度增益,无论是环境光还是暗部细节都能够真实展现,表现得足够令人惊喜。

·静态图片测试:细节表现清晰,色彩呈现精准

在本地测试环节,我们针对静态图片,动态视频,以及HDR视频进行了测试,首先在静态图片测试环节,我们挑选出了四张具备4K超高清分辨率的测试图片。静态图片非常适合展现画面层次感,细节表现,以及色彩的精准性。而以下三张测试图片也是非常具备参考价值,我们一起来看看海信4K激光电视的表现。

精准的色彩以及出众的细节展现能力

首先从第一张测试图片我们可以看出,在色彩的呈现上还是非常自然的,比较讨好眼球,近景和远景层次感清晰,梅花鹿的毛发表现真实。第二张测试图片主要考量细节展现能力,而海信激光电视也没有让我们失望,动物身上的纹路细节表现清晰,没有因为比较艳丽的绿色而缺失细节,色彩同样精准,轮廓清晰可见。第三张的色彩较为复杂,海信激光电视均作出了很好的还原,同时展现出了不俗的立体感。第四张测试图片对于整体画面的意境做了很好的还原,同时红色的树叶以及湖面反射的颜色均展现的足够出色。

·UHD视频测试:播放流畅,解码出色

在UHD视频测试环节,我们则挑选出了三段具备4K超高清分辨率的测试视频,这个环节不仅是对画质的考量,也是对本地视频播放流畅性的考量。而在实际的测试当中,海信4K激光电视没有出现任何卡顿的情况,打开和关闭视频响应迅速,电视所搭载的Mstar 6A938芯片起着关键作用。

环境光还原真实色彩表现精准

在第一段测试视频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物的面部细节展现非常精准,即使是额头上细微的皱纹都能够很好的展现出来。在第二段测试视频当中,画面所呈现的颜色比较丰富,海信激光电视均作出了很好的还原,同时对于颜色的把控也相当出色,比较讨好眼球。第三段测试视频,阳光所射出的光纤得到了最真实的还原,由远到近的光照呈现的相当精准,森林当中绿色同样展现出色。整体令人满意。

HDR视频测试:明暗细节表现出色

HDR是今年非常火热的显示技术,理论上,HDR技术对于画面亮度,暗部细节,层次感,色彩表现以及真实性均能够做出有效的提升,但是每个电视厂商对于这项技术的把控能力不同,所以带来的效果也是千差万别,下面我们来看看海信激光电视在HDR视频上的表现。

HDR技术带来最明显的效果就是亮度与暗部细节,从第一段测试视频我们可以看出,远处的黑场表现令人满意,包括士兵的头盔也做出了最为真实的还原,比较明亮的墙面甚至会有刺眼的感觉,让人体验到最真实的画面感受。第二段测试视频则是最能展现出HDR能力,在有灯光的范围内,火车上的所展现出的细节能够一览无余,包括烟雾在灯光的照射下也呈现了出来。而第三段测试视频则是最为惊艳的,由于画面后方是音乐会的观众席,通常情况下会呈现出一片死黑,而海信激光电视则将观众区域也展现了出来,暗部细节非常出色。

·VIDAA操作系统:强大硬件支持,流畅运行不失个性化

Vidaa操作系统相信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海信旗下不管是ULED电视产品还是互联网电视产品均采用了这套操作系统,海信全新4K激光电视也不例外。Vidaa系统最大的变化在于针对之前版本进行改进创新,主要还是为了更加贴合用户使用习惯。同时通过海信对内容生态的布局,聚好看、聚好玩、聚好学等板块内容的不断丰富,可以让用户在观影之余享受到最丰富,精彩的大屏娱乐体验。

这套Vidaa系统改变了一如既往的横向排版模式,现在通过上下滑动的形式可以查看更多内容,而主界面是在为用户推送一些精品内容,方便用户进行体验。如果要用关键词来形容这套操作系统的话,那绝对是操作简单快速,内容丰富,交互性强。和大多数Android智能机顶盒类似,上手非常简单,图标也都是扁平化风格,利于操作。

VIDAA系统界面一览

在Vidaa系统主界面的底部,除了5大类内容专题以外,海信将应用全部罗列在了下方。用户不但可以随意排放它们的位置,同时非常轻松就可以找到下载过的应用,个性化十足。在这里还是要提一句Vidaa操作系统的流畅性,不论是安装还是打开各类应用,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都没有出现卡顿或延迟的情况。

VIDAA系统主要设置界面

VIDAA系统搜索界面

除去基本的拼音首字母搜索方式之外,Vidaa系统还支持语音识别功能,用户只需要在遥控器上按下语音键,电视就会自动识别,将搜索的结果呈现在用户面前。同时语音不仅能够做到语音点播,而且还能够调节进度,搜索电影,电视剧,音乐,应用,天气,频道等内容。

这套Vidaa操作系统还有非常人性化的一面,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海信电视助手”手机和电视就能够快速连接。在这里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对电视推送相应的内容,如果找不到遥控器了,还可以用手机当做遥控器来控制电视,而且直接通过手机就可以给电视安装应用。笔者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延时时间非常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为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海信全新88吋4K激光电视采用了Mstar极光6A938芯片

总体来看,这套基于Android5.1深度定制的VIDAA操作系统,不仅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智能内容,更是在交互方面实现一键深入直达。最主要的一点是,海信全新4K激光电视搭载了晨星半导体Mstar推出的6A938芯片,性能较上一代提升了恐怖的86%,是目前最强大的电视芯片,所以整套系统的操作流畅性不言而喻。

·内容资源:腾讯+爱奇艺覆盖全面

在内容方面,海信4K激光电视联合华数TV、iCNTV以及腾讯视频、爱奇艺平台带来了丰富的内容,所以一些比较热门的影视剧以及院线大片都能在海信电视上进行点播,同时每周还会自动更新。特设智能推荐引擎,会根据用户的浏览习惯来推送内容,非常人性化。主要内容分类有聚好看,聚好学,聚享购,聚好玩,聚好用,每个分类都有自己专属的页面。

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

在聚好看分类中,包括了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以及动画等内容,覆盖的相当全面,像2017年新上映的电影《西游伏魔篇》,目前老少通吃的最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同步更新,热播综艺节目《笑声传奇》等资源全部能够找到,并且1080P片源非常丰富。购买荔枝VIP可以享受到1080P内容全时段观看,同时最新的院线新片与爱奇艺影院同步更新,让用户享受更为全面的视频资源。

目前随着智能电视的快速发展,通过电视来观看教学视频也不再是一件难事。在聚好学当中,囊括的最新内容共分为7大方面,分别是学前、小学、初中、高中、英语、兴趣、职业七大角色的需求教学。目前聚好学内容覆盖多终端,包括电视、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使用人群定制了专属内容界面,让用户通过电视就能够轻松学习想要获取的知识。

在聚享购平台当中为用户提供了大量的商品信息,平台商品量上万件,可以做到世界各地保税区直邮,并有正品承诺,支持品牌官网验真。电视购物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方便,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挑选自己需要的商品。同时一些限时的优惠产品拥有非常高的性价比,带来了不少的实惠。

依托电视游戏生态产业链,提供大屏适配的电视游戏操控体验。海信激光影院旗舰版能够支持多样的游戏方式,支持iOS和Android跨平台运行,支持平板、手机、遥控器、游戏手柄,体感枪等多种操控方式,实现多人合作,多屏竞技。手柄专区和遥控器专区,全家人聚在一起也可以轻松娱乐。当然,部分游戏是收费的,可以带来更好的游戏体验,满足高端游戏玩家的快感。

聚好用顾名思义是为用户来提供下载应用的平台,在这里主要以辅助软件和休闲类应用为主,经过了深度的优化和配试后,使得应用软件在电视上实现了高分辨率和流畅的运行。运行流畅的同时,聚好用的资源也是非常丰富,当然也可以安装第三方APP,能够兼容大多数Android APP,更加满足了不同用户的应用需求。

测试总结:海信激光电视塑造行业标杆

影音娱乐有影也有音,讲究的是“视听一体”,当今主流高端电视市场分为OLED和QLED两大阵营,满足了用户对于画质的基本诉求,音质方面并不具备太大的吸引力。相比之下,海信88英寸激光电视是更为理想的选择,首先屏幕尺寸就相当震撼,环绕立体音响系统表现卓越,加上成熟优质的VIDAA智能系统,整体的试听体验和内容获取的便利性都令人印象深刻,高端电视产品如何选择?物美价廉的海信88英寸激光电视或许才是“终极BOSS”。

周迅(黑电评测编辑):

如今电视给人最直观的的感受就是越来越大。60几吋的电视产品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而百吋左右的产品也进入消费者视线。如果想拥有影院般的视觉体验,那么激光电视绝对是目前非常好的方案之一。海信88吋激光影院安装简单方便,超短焦距投影彻底解决了投影产品进入家庭的产品形态。在海信强大的显示技术支撑下,这款激光电视画质表现上令人满意,配备的Live Sound 5.1音效系统,带有8英寸低音炮,加上先进的声音矫正和处理技术,震撼的效果不言而喻。价格上也绝对比同尺寸液晶电视产品便宜许多,是打造私人影院的最佳方案。

海信88吋4K激光电视

海信作为最早布局激光电视并量产上市的品牌,在经历了几代产品的迭代升级之后,可以说已经完全具备了与高端电视一拼高下的能力。激光电视的出现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在设计上都是一次大胆的创新,海信88英寸4K激光电视独创的远心结构光路设计拓展出更为宽广的光线传输通道,亮度表现更为出色,即使是在明亮的环境下也不会影响到画面效果。同时在画质表现上,海信4K激光电视比普通液晶电视的色彩更加丰富和真实。再加上拥有专业级杜比技术的5.1音响系统,带来的震撼临场感不言而喻,绝对的高端消费者的最佳选择。

声明:本文内容为转载,不代表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刷新后视频会消失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