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后中美国工人工资一个月多少的工资会跟美国一样吗

不一样。在美国1000美元的购买力,远远强于1000元人民币在中国的购买力。如果一样的话,那就意味着中美的生活水平差不多。你想一下,美国普通劳动者的月薪酬也就是四五千美元,而在中国很多地方月薪酬也能达到四五千元人民币。

我们可以拿很多商品来做对比。比如,在美国一辆宝马3系的价格也就是三四万美元,很多劳动者一年的收入完全买得起一辆宝马三系轿车。而在我国一辆宝马3系,最便宜的也要25万左右,很多劳动者三年收入也未必能够买得起宝马3系轿车。美国一年买一辆,中国三年买一辆,你说同等金额的美元和人民币的购买力会相同吗?

买了车就得烧汽油吧。我们再对比一下中美汽油价格。2019年3月18日,美国的汽油平均价格是0.75美元每公升,而我国大陆地区的平均汽油价格是7.2元每公升。在这里人民币和美元的购买力差距就大了,相当于9.6:1,即9.6元人民币购买到的汽油数量和1美元差不多。

购买力平价,是反映两种货币之间真实购买力的比例。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相关数据,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真实的购买力大概是1:3.5左右。就是说1美元在美国市场的购买力和3.5元人民币在我国的购买力差不多。这只是一个平均数,具体到某种商品会有很大的差别。比如说刚才的汽油,是1:9.6。但有的商品可能是1:2。




人民币和美元的购买力当然是不一样的,要是1000人民币和1000美元的购买力是一样的,那目前中国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了,要知道2018年我国的GDP总量已经达到90万亿,而美国的GDP总量是20.5万亿美元,如果美元和人民币的购买力一样,那就相当于我国的GDP总量实际就相当于美国的4.5倍左右了。

在现实当中,美元跟人民币的购买力是不一样的,如果按照当前的汇率来计算,1美元相当于7块人民币左右。如果把美元换成人民币在我国进行消费,那么1美元的购买力就相当于人民币购买力的7倍左右,而且这种购买力是真实的,因为美元随时可以换成人民币,然后拿去消费,而人民币换成美元在美国消费也是一样的道理。

但如果按照美元在美国国内的购买力和人民币在中国国内的购买力来计算,那么人民币跟美元的购买力差距就没有那么大。

具体目前100元人民币相当于多少美元的购买力,我们可以参考中美两国的一些物品价格来大概推断一下。

比如苹果11在美国的售价是699美元,在中国的售价是5499元,这里面扣除10%的关税之后,实际进口价格大概是4950元,从苹果手机的售价角度来看,美元的购买力仍然相当于人民币的7倍左右。

比如同样是一条牛仔裤,在中国的售价大概是99块钱左右,而在美国的售价则有可能达到19.9块钱,那么美元的购买力就只相当于人民币的5倍左右。

比如同样是白菜,美国的售价大概是3美元左右每磅,相当于3.3美元左右每斤,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白菜也差不多是3块钱左右,那么从蔬菜的角度来看,美元的购买力跟人民币的购买力就差不多。

比如理发,目前在美国剪头发一次大概是在20美元到50美元之间,而我国的理发差不多也是在20人民币到50人民币之间,所以从一些日常生活服务的角度去看,美元的购买力跟人民币的购买力其实也差不多。

再比如教育,目前美国一般私立大学学费每年约为25000至35000美元,一般公立大学学费每年约为11000至21000美元,而对应的我国私立大学一年的学费也差不多1万到1.5万之间,而公立大学每年的学费大概在4到6千块钱。可以看出美国上大学的费用要比我国高很多,如果按照教育的购买力来看,美元的购买力只相当于人民币的1/2。

通过对比以上几个产品或者服务的价格,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有些产品美元的购买力高于人民币,有些产品美元的购买力跟人民币是一样的,而有些产品人民币比的购买力要比美元更强。

所以按照实际的购买力来算,美元的购买力肯定不会达到人民币购买力的7倍。具体美元的购买力相当于人民币购买力的多少倍,我们可以参考购买力平价GDP来推算。

下图是2018年全球购买力平价GDP排名情况。

从上面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2018年中国购买力平价GDP达到25.4万亿国际元,而美国的购买力平价GDP是20.54国际元。

美国购买力平价GDP跟按美元计算的GDP比例是1:1,而中国购买力平价GDP跟人民币计算的GDP比例是3.5:1左右,从这个角度来看,实际上美元的购买力只相当于人民币的3.5倍左右。




这个东西怎么说呢?总体上来说,肯定是美国1000美元的购买力要稍微强一些,但是美国1000元和6000元差这么多。下面来说说理由:

商品分为两种,一种是可流通的,比方说粮食、电脑等商品,可以通过运输来到达其他国家,如果存在较大的价差,那么就会存在套利空间,商人就会从中获利。所以这类商品来看,1000美元和1000元的差距是比较大的。

但是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很多商品是不能够流通的,包括房产、服务等。以理发师为例,美国的理发可能要高于20-30美元,但是中国的理发可能只需要20-30元,这就是不可流动的商品之间的购买力差距,从这个角度来说,1000美元和1000元的差距是比较小的,甚至于有时候1000元的购买力可能还要高于1000美元。

所以关键问题得看看人们日常的这些可流通消费占比总消费的比例是多少,我们日常生活的经验来看,大概在50%左右,所以美元的购买力肯定是要高于中国人民币的。但是差距没有那么大,大概在之间。




中国1000元人民币和美国1000美元购买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其实就是一个购买力平价问题。购买力平价是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

我们不说别的,首先简单的从房地产来说。

100万美元,在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可以购买一台面积3631平方英尺(大约是337平方米)的房子;在华盛顿 雷克蒙特区,能够买到一套3900平方英尺(约合363平方米)的房子,100万人民币在中国那个城市能够买到这样的房子?要知道,美国的房子面积是室内面积。

林肯大陆在美国起步价是45000美元左右。在中国是30万起步。这是美国产的,不好对比。那就德国奔驰,梅赛德斯奔驰第4代GLE在美国市场售价53700美元起。在中国是72.78万起步。

好吧,这些大件商品,或者奢侈品不好比较,那么比较日常生活用品。

在美国吃一个麦当劳,5美金(饮料无限制添加);一个自助餐,高级点的14美金,一般的10美金。

8月13日,美国能源署公布的汽油价格是2.624/加仑,一加仑=3.785升,也就是美国的汽油平均价格是0.69美元每升,而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的平均汽油价格大概是是6.68元每升。接近十倍。

服装也不用算了。美国1000美元可以买一大堆衣服,因为同样品牌的服装,在美国卖的中国便宜。

简单从工资来比较也可以知道。

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的统计,2017年,全美的全职员工数为1.14亿人。他们平均周薪的中位数大约为865美元。这样算下来,每月的工资大约为3500美元。

2017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74318元,2017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5761元。这样平均下来,中国工资显然不止3500元人民币。

但中国人消费能力能够比得上美国吗,不可能。

2017年,美国3亿多人口,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接近14亿人口,只是第二大消费大国。

现在不要天天想着比这个,没意思。现在我们确实比美国差点,尤其在人均上,比美国差远了。但想想20年前,我们差的更多。

认真工作,努力干活,再过20年,你我重相会,形式大不同。




不一样,且难以换算,各有优劣。

美国的生活必须品比较便宜,以消费居中的城市为例:鲜牛奶(折合RMB)只需每升3.7元、矿泉水1元一瓶、汉堡10元一个、92#汽油每升5元……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觉得美国物价“真低”,但从这点来说,1000美刀的购买力似乎强于1000RMB。但这仅仅是部分生活必须消费品的价格。当你看到涉及人力方面的消费,你就不会觉得美国物价低了。

1、洗剪吹一次,连收费带小费约40美刀,折合280元RMB,这可不是什么大品牌沙龙,而是一个普通理发店的价格。

2、车辆维护和保养,普通家轿一次大约3000元左右。

3、宝宝上个幼儿园每月也得700美刀以上,一年下来折合RMB五六万。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什么高端幼儿园,这只是普通幼儿园里边收费较低的。精英幼儿园每月要3000美刀。

4、空调上门维修一次的费用够在国内买一台大一匹挂机。

5、像宽带之类需要运营商高成本维护的,使用费也都很高,百兆光纤的费用折合每月80美刀(560元RMB),每年近七千块啊。而且不能轻易使用电驴之类的下载软件,一旦被发现盗链或者超线程下载,就会被自动监控,持续如此可能会被罚款甚至吃官司。

所以如果你在美国有房子,而且除了保险和税以外没多少其他大额支出,收支仅用于生活用品的购买,那么1000美元的购买力会更强。但如果像在国内一样,宽带电话套餐选贵的,车辆经常保养,每月洗剪吹,时不时做个SPA再报个瑜伽班健身房,孩子每月三四门特长课,一年出去两三次,那么这种情况下1000美金肯定不如1000RMB购买力强。




在中国1000元人民币和在美国1000美元,购买力肯定是不一样的。

很多人觉得中国人每月挣三四千元人民币的工资,美国人每月也挣三四千美元的工资,大家的收入是差不多的。

实际上,中美之间的物价相差非常大的。有的高,有的低,有的还相同。

比如美国的汽油比中国的汽油以人民币计价还便宜。中国的汽油价格是6~7元一升,而美国汽油价格只有4~5元人民币一升。其实两者的价格是相差不大的,在中国和美国对国际市场上的这些基础自然资源,比如石油、粮食、铁矿石等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计价,跟汇率挂钩。另外,还有黄金,实际上这些东西就是硬通货。

美国的个人所得税要比中国高得多。在中国至少有90%的人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在美国是个人免税额只有12,000美元,几乎所有人都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你生活困难或者有其他问题,可以申请退税,但是需要填写复杂的退税表格,绝对不会让你痛快了。“在美国,只有死亡和税收是无法避免的”。

实际上,也真的有跟汇率比值相同的商品,其实主要就是人的时间和服务。在美国你雇一个工人需要三四千美元的工资,在中国你雇一个工人需要三四千人民币的工资,这就是一样的。在一些出国的家政服务上,这一点是表现的比较明显。去美国加拿大的家政,一般每月收入是16,000到25,000人民币。当然,相应的家政品质比较高,比如做饭炒菜,营养师搭配家务带孩子、会开车接孩子等等。

所以,在不考虑汇率的情况,实际上最公平的商品就是人的时间了。




这个问题我很有发言权,我在美国呆了两年,在中国北京、广州、深圳都呆过不少于一年。

这个问题嘛,其实很宽泛。下面的美国统统指洛杉矶,其他州、城市不清楚。

如果我们拿着1000人民币和1000美元进去沃尔玛买东西,那美元毫无疑问获胜!

一盒鸡蛋10个,美国平均只卖2块多(有很多牌子,1块—6块不等),而中国价格一斤是4.6吧。

各种调料也都是3、4美元,华人超市老干妈1块多,就连帝王蟹腿也就是几十块钱,对比起他们的工资,真是piece of cake小菜一碟(看我答案还能学英语,多好~),让我们来看他们的平均工资:

这是加州的平均工资,是63783,一个月也就是5000左右。

又或者说购物,各种名牌包、鞋子、项链、衣服,对比中国的价格真是白菜价了,举个例子,一个coach经典款的包,应该是下面这个,不太懂这些,5000块的平均工资,能买41.67个,包包包,都给我包起来!毫不夸张,我见流浪汉都是阿迪耐克。。。我去兼个职,一天能买一双最新款阿迪达斯,中国还没上那种。。。

游乐场,像迪士尼、环球影城,110、120一张票,像我,学生价是80、90,而中国是要6、700,美国国内飞机,纽约到洛杉矶,全程3个半小时,只需要450左右。下面是priceline价格

上面讲述的,其实可以算是从的人来说,下面从实际生活来讲,我只想说,真特么贵!

中国工资5000以上才要交税,美国基本人人交税,低于1000每月不用交好像。

而且美国个人税是25%,也就是5000工资就没了1250。

医疗保险、车保险一人一个月我要交700,而且还不能不交,不然感冒一下,分分钟要你几千美元,上次找个学校营养师,聊20分钟天,要了我70美元,我的表情如下。。。还有车险也必须买,不然撞一下,还不如买个新车可能便宜点(当然有些夸张。。)

所以比如工资单5000,到手3000,难受。。。

加州消费税10%,买100美元要交10块钱的税,下个馆子小费18%起步,看着每一份很便宜,吃完算账才知道贵,而且美国信用卡特么不用输密码!!那是什么感觉!!就是不觉得自己在刷卡,感觉吃饭不要钱了。。。根本没有付费的感觉。。。

根本不敢打911,一打三辆车全来,救护车、消防车、警车,真浪费公共资源,听说叫一次911,花2000,反正我没叫过,不知道~

所以压榨是真的压榨,美国穷人是真的翻不了身,就是感觉每天都有不知名的账单寄到邮箱,每天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钱没钱。。。土豪例外。。。




我的观点是:1000元人民币和1000美元的购买力是大抵相同的。

看了其他回答者的回答,大多有失偏颇,他们的理解过于片面。评价购买力,要从购买的商品来衡量,商品分实体商品和人力服务两部分。其他回答者基本都是拿实体商品来衡量购买力,实在是不公正。

中国的1000元,可以购买价值300元的实体商品和700元的服务商品;

美国的1000元,可以购买价值700元的实体商品和300元的服务商品;

生病叫救护车,中国不超过200元人民币,美国不低于2000美元;

苹果手机,中国不低于5000元人民币,美国不超过1000美元;

叫个外卖,中国外卖运费不超过5元人民币,美国不低于20美元;

在外面洗头理发,中国大多数不超过50元人民币,美国大多数不低于200美元;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实体商品贵,人工服务便宜;

美国是发达国家,实体商品便宜,人工服务昂贵;

这种情况,在大多数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都存在,总得来说,1000元人民币和1000美元购买力是大抵相同的。




这个提问本身就不靠谱,1000美元与1000元人民币根本不等值,应按当日汇率换算后再作比较。




在美国,平均月工资约为5000美元;在中国,平均月工资约为5000元人民币。据调查,一个美国人拿着5000美元月工资在美国生活,与一个中国人拿着5000元人民币在中国生活,实际生活水平差不太多。当然这并不是说1000美元与100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是等同的。造成这种“差不太多”的原因,也许是由于生活习惯不同,消费的内容不同。1000美元的购买力肯定大于1000元人民币,但1000美元的购买力绝对没有1000元人民币的7倍之多!只要对两国的物价水平进行认真分析,你会发现1000美元的购买力,大概与300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差不多!

如果滥用货币政策是“滞胀”的原罪,那工资-价格螺旋便是通向“滞胀”的至暗之路。

1979年夏天,美国通货膨胀达到了两位数,12%。

8月6日沃尔克宣誓就任美联储主席,但两次FOMC会议后,他意识到“gradual”(渐进)策略的不现实,于是,在大幅加息的同时,控制银行的准备金水平,允许短期利率大幅波动,打破通胀预期,恢复美联储威信。

1980年12月的FOMC会议上,沃尔克下定了以经济衰退为代价抗通胀的决心,“如果经济不衰退,我就无法确保能扭转通胀预期。”

届时,美国的滞胀已经持续了8年之久。

40年后用美联储掌舵人鲍威尔的话来说,就是“entrenched”(根深蒂固、积重难返)。他可能没有想到,自己也会有面临“entrenched”威胁的一天。

即便本轮通胀的高点已现,通胀压力丝毫没有减轻。

那就是“工资-价格”螺旋的形成,它不仅意味着通胀预期的脱锚,也意味着美联储失去对通胀的掌控和滞胀的来临。

通胀的至暗噩梦——70年代工资价格螺旋

通胀,不算可怕,衰退,也经历了好几次了,但最难缠的是噩梦一样的滞胀。

1970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即将崩溃之际,尼克松提名伯恩斯接替马丁任美联储主席。伯恩斯认为,物价上涨不是货币现象,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充分就业,应该依靠财政和收入政策(比如直接的价格与工资控制)进行需求管理来稳定物价。

FOMC内部的主流观点也认为,根据“菲利普斯曲线”中通胀与失业的负相关关系,只要产出缺口为负,或失业率高于4.5%,宽松的货币政策就不会引发通货膨胀。因此,在价格粘性(供给恢复偏慢)的假设条件下,美联储加强了对短期物价上涨的容忍度。

1971年在美元脱钩黄金的同时,尼克松实施了著名的“新经济政策”,即工资和物价管制。包括建立生活成本委员会、物价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设定的年物价增长率为2.5%,年工资增长率为5.5%。

这样一来,美联储似乎再也不用担心通货膨胀问题了。

而实际情况却事与愿违。

在实际工资刚性和高涨通胀预期下,工资和物价呈现螺旋式上升,形成生活成本提升-工人要求提高工资-企业转嫁成本-物价继续上升-强化通胀预期的恶性螺旋传导链条。

实际工资刚性和通胀率上升共同抬高了名义工资,增加企业成本。

一方面,70年代劳动生产率下降,但在工资通胀挂钩和美国工会的力量下,实际工资并未相应调整,即实际工资刚性;

另一方面,美联储在应对通胀时并未保持政策稳定性,向市场释放出无法管理通胀的信号,导致通胀预期“脱锚”。由于工人按照通胀预期调整其薪资要求,而企业无法通过降低工资调整成本,只能提高产品价格,将通胀负担通过产业链传导至消费者,同时企业又不得不进一步提高工资或者裁员,导致工资和物价呈螺旋式上升的同时,失业率高企经济出现衰退。

如果说滥用货币政策是“滞胀”的原罪,那工资-价格螺旋便是通向“滞胀”的至暗之路。

直到1979年年中,美国名义工资的涨幅始终领先于物价水平。

石油危机再次来袭后,1980年初,通胀站上了15%,经济却衰退1.62%。

疫情以来的工资物价竞相上涨

并非所有价格上涨同时工资上涨的表象,都能称之为工资-价格螺旋。螺旋形成需要工资和价格的“双向反馈”,这当中涉及到三个主要因素,工人薪资定价能力、通胀预期和企业涨价能力。

疫情之后,久违了40年高通货膨胀再次来袭。最初,较强的通胀压力集中在受疫情引发的供应链中断和短期需求切换的非服务类商品。但目前通胀已经大幅蔓延,在美国物价上涨超过3%的支出类别的比例从2020年初的23%上升到2022年初的69%,在欧元区从9%上升到39%。而俄乌冲突的不确定性还在增加通胀压力,尤其是能源、粮食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

2022年4月美国CPI同比上涨8.3%,虽然有所回落,但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高基数影响。核心通胀的环比(新增)动能重返年内高点。而欧元区的调和CPI也达到了7.5%,顶部仍然未现。

通胀内在动力依然强劲,并没有衰减的迹象!

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又非常紧张。失业率几乎恢复到大流行前的水平,但职位空缺急剧增加,超过1150万人,疫情前只有750万人。

一边是企业渴望招聘大量员工,一边是想找工作的劳动者已经都找到了工作,劳动力需求缺口巨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为了吸引到人只能努力涨工资。美国的工资增长也显著加快,尤其是在受疫情影响的行业。平均时薪同比增长达到了5.5%。

从机制上来说,并非所有的价格上涨同时工资上涨的表现都能称之为工资-价格螺旋。工资-价格螺旋关系需要工资和价格之间的双向反馈,从而导致通胀在这种螺旋的作用下持续上升。

一旦通胀进入螺旋式增长,工人抬高的名义工资高于价格,促使企业进一步提高价格,企业抬高价格后,工人将涨价预期纳入工资计划,进一步要求提高工资,从而导致螺旋形成。

这当中涉及到三个主要因素,工人薪资定价能力、通胀预期和企业涨价能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工人工资一个月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